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doc_第1页
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doc_第2页
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doc_第3页
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doc_第4页
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监测工复习题库一、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1. 土壤酸性增大,使土壤中许多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增大,其有效性或毒性均增大。( )答案:()2、由于酸雨作用使铝的溶解度增加而造成对植物根系的中毒。 ( )答案:() 3. 土壤的主体元素是O、Si、Al、Fe、Ca、Mg、K、Na、Ti等九种元素。( )平均约占土壤总重量的97%。 ( )答案:() ()4. 土壤pH值是土壤重要的理化参数,( )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肥力有重要的影响。( ) 它是土壤样品的必测项目之一。( )答案:() () ()5. 土壤样品可分为多种类型,一般有剖面样、 ( ) 整段标本的原状土壤样 作层土样、 ( ) 混合样、 ( ) 表层样、 ( ) 深层样( )等。答案:() () () () () ()6. 土壤样品的消解方法,分为浸取法( )和全消解法( )两种。答案:() ()7. 土壤样品的全消解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用酸或碱,在高温下,将其晶格破坏的方法。( )常用的酸是HCl、HNO3、H2SO4、HClO4、HF及其混合物,( )常用的碱是NaOH、 NaCO3、Na2O2等。( )答案:() () ()8.按照实验室常规质控要求,采集10%的平行双样,用作现场质控样。( )答案:()9采集污染土壤样品,首先要对调查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以及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 答案: ()10土壤pH值是土壤重要的理化参数,是土壤样品的必测项目之一。()11III类土壤适用于污染物容量较小的高背景值土壤。()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13水旱轮作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旱田值。()1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污染因子铬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主要是指六价铬。()1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类土壤环境质量的pH标准值为大于6.5。()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类土壤环境质量的铅标准值为35mg/kg。()17、 水旱轮作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铬采用旱田值。()18、对于阳离子交换量小于5cmol(+)/kg的土壤,其重金属最高允许浓度应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限值的半数执行。()1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土壤总镍选配的分析方法检测范围为0.5mg/kg。()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制定,目的在于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维护人体健康。()21、土壤样品的全消解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用酸或碱,在高温下,将其晶格破坏的方法。()22、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23、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24、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25、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2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27、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根据土壤的pH值划分为3个层次。()2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类土壤环境质量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林地等土壤。()2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适用于工业用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3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31.土壤监测常规项目中的重金属包括镉、铬、汞、砷、铊、铜、锌、镍。()3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土壤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限制值()33、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34、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个点。()3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36、当介质pH值降低时,土壤胶体微粒表面所负电荷也减少,其阳离子交换量也降低;反之就增大。()3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重金属项目二级标准值与土壤pH值无关。()3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个强制性国家标准。()39、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旱地值,铬采用水田值。()40、底泥样品测定金属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暴晒或在高温下烘干,而应采取的干燥方法是自然风干。()41、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高氯酸,因为它是唯一能分解SiO2和硅酸盐的酸类。()42、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43、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030cm的表层土。()44、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45、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46、除了特殊的污染纠纷调查或污染事故调查外,一般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样点应尽量避开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影响。()47、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48、底质监测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监测,还包括工业废水排污河(沟)道的底部表层沉积物。()49、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50、测定森林土壤pH值时,土壤样品需通过1mm筛孔;测定一般土壤的pH值时,土壤样品需通过2mm筛孔。()51、为防止空气中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土壤样品应贮存在密闭玻璃瓶中。()52、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水土比应固定不变,以1:1或2.5:1为宜。()53、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时,使用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易受空气氧化,使用时必须每天标定一次。()54、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55、测定水分后的土壤样品,可以用于金属的浸出毒性试验测定。()56、在进行土壤样品全量测定时,在消解土样的同时应做一份空白试验。()57、测定土壤中某组分含量时,若组分含量太高,不能直接测量,可以用空白溶液适当稀释,使样品中组分含量保持在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内。()58、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使用玛瑙棒研磨,直至全部通过4mm尼龙筛。()59、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石油类时,浸提时间对土壤中石油类的提取效率影响较大。()60、土壤剖面采样次序是自上而下,先采剖面的上层样品,最后采底层样品。()61、特定的调查研究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采集土壤剖面样。()62、棋盘式法采集农田土壤混合样时设分点5个左右。受污泥、垃圾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10个以上。()6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监测可采混合样。()64、城市土壤分两层采样,上层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厚度为030cm。()65、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于5个,同时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66、库存的土壤样品是经过20目尼龙筛的粗磨样品。()67、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68、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采样点应选在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69、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200m以上。()70、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一般采集柱状样品。()71、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每个剖面采集三层土样。()72、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应自上而下采集样品。()73、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7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75、农田土壤采样时,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76、对于种植一般农作物的农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应采集耕作层020cm土样。()77、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78、棋盘式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79、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80、对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应设置不少于5个柱状样的采样点位。()81、对于城市土壤,一般分三层采样:表层(020cm),中层(2060cm),深层(60100cm)。()82、对于爆炸污染型的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爆炸点周围采030cm表层土。()83、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84、土壤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85、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用新鲜土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即可。()86、土壤中金属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以残留态的毒性最小。()87、 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样品,需研磨到粒径小于0.25mm。()88、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一般采集土壤的剖面样。()89、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采样点应避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90、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一般采集020cm的表层土样。()91、对于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也需进行样品的前期采集与现场调查,从而制定监测方案。()92、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93、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过程中,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的土壤称为中壤土。()94、土壤细磨样中,研磨到全部过孔径60目筛的样品可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95、土壤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样品名称和编码始终不变。()96、背景土壤剖面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97、环境监测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5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98、土壤中样品的全消解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用酸或碱,在高温下,将其品格破坏的方法。()99、底质样品采集量视监测项目、目的而定,一般为12公斤(湿度),若样品不易采集或测定项目少,可予酌减。()100、底泥样品测定金属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暴晒或在高温下烘干,而应采取的干燥方法是自然风干。()1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102、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时,如果是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102、土壤样品制备时,风干室多用阳光直射土样,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103、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风干和磨样,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104、在土壤样品监测过程中,当出现停水、停电、停气等,凡影响到检测质量时,全部样品重新测定。()105、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的1530cm的土样。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106、土壤的蛇形采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地。()107、土壤的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开阔,土壤较均匀的田块。()108、土壤的梅花形采样法适用于面积大,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109、 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用污水灌溉的田块。()110、 土壤中有害元素的自然本底值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本资料,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111、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相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112、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经生物分解形成各种有机化合物。()113、土壤样品基体各异,成分复杂,各成分含量相差悬殊,高低浓度可差89个数量级。()114、土壤铜污染主要来自铜矿渣、有色金属冶炼废水灌溉、铜污泥的施用。()115、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数,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来源,而且也是土壤微生物的能源物质。()116、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土壤微生物。此外耕作土壤还来源于人工施用的农家肥。()117、 在土壤背景值研究中,采用了土壤试样的全分解方法。所谓“全分解”就是把土壤的矿物晶格彻底破坏,使土壤中的待测元素部分进入试样溶液中。()118、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总称。()119、 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土壤全分解法。()120、 土壤样品加工工具和容器一般使用铁、铬等金属制品。()121、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对角线采样法、梅花形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蛇形采样法四种方法。()122、 土壤样品的采样点不能选在沟边田边、路边或堆肥边等。()123、 土壤样品测定,除挥发酚等项目需用新鲜土样外,多数项目需用风干土样。()124、 土壤风干的方法,是将采回的土样,全部倒在塑料薄膜或纸上,全干状态时把土块压碎除去残根等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125、 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是,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碾碎后,过 去除2mm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反复用3mm尼龙筛法弃取,留下足够分析用数量,再进一步碾碎。()126.、采样点的数量取决于任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两个方面。()127、 野外采集回来的土样,一般要经过以下处理程序:风干、 磨细、混合,分装制成待分析样品,满足各种分析要求。()128、 土壤分析结果表示的方法,根据其含量可分为%、mg/kg、mg/kg。()129、 土壤样品分析中,对数据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精密度、准确度、检出率 等的质量评价方法。()130、 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氢氟酸,因为它是唯一能分解SiO2和硅酸盐的酸类。()二、单选题1、对于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根据土壤pH值共分为 个等级。(B)A. 2 B. 3 C. 4 D. 5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适用于pH 的土壤。(B)A. 6.5 C. 6.57.5 D. 7.53、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 ,划分为三类。(D)A. 污染物含量 B. 所属区域 C. 土壤特性 D. 保护目标4、对于类土壤区域,其土壤质量要求为基本上保持 水平。(D)A. 低浓度 B. 中浓度C. 高浓度 D. 自然背景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 。(A)A. 监测方法 B. 分析方法 C. 采样方法 D. 评价方法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 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C)A. 一 B. 二 C. 三 D.四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 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有水旱田之分。(D)A. 镉 B. 汞 C. 铅 D. 铬8、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D)A. 瓷坩埚 B. 镍坩埚 C. 铂金坩埚 D. 聚四氟乙烯坩埚 9、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时,样品消解完毕后,若不能立即分析,通常加入 以防止汞的损失。(C)A. 硫酸 B. 保存液 C. 保存液和稀释液 D. 重铬酸钾10、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汞时,一般情况下,消解完的样品只允许保存 天。(B)A.12 B. 23 C. 35 11、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使各种形态存在的砷成为 砷。(B)A. 不可溶态的 B. 可溶态的 C. 三价的 D. 五价的12、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A)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 1mol/L的氯化钾C. 0.01mol/L氯化钙 D. 无一氧化碳的水13、测定森林土壤pH值时,一般情况下浸提液与土样之比为(C)A. 10:1 B. 5:1 C. 2.5:1 14、测定酸性森林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B)A. 无二氧化碳的水 B. 1mol/L的氯化钾C. 0.01mol/L氯化钙 D. 无一氧化碳的水15、某蔬菜地,其土壤pH值为6.8,则其镉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B)A. 0.20 B. 0.30 C. 0.60 D. 1.0 16、位于某矿产附近的水田,其土壤pH值为7.4,则其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D)A. 15 B. 20 C. 25 D. 3017、位于某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其铅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D)A. 20 B. 25 C. 30 D. 3518、某果园地,其土壤pH值为7.8,则其镉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mg/kg。(C)A. 0.05 B. 0.1 C. 0.5 D. 1.019、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测定总镍的土壤,其预处理方法为 。(B)A. 盐酸-硝酸-氢氟酸 B. 盐酸-硝酸-高氯酸C. 硫酸-硝酸-氢氟酸 D. 硫酸-硝酸-高氯酸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以每千克 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A)A. 干土 B. 湿土 C. 自然土21、土壤野外监测点距离铁路、公路至少 米以上。(C)A、100 B、200 C、300 D、50022、III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 。(C)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 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23、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 。(D)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 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24、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绝大多数项目必须通过测定 ,才能确定其相应质量标准值。(B)A、含湿量 B、pH值 C、阳离子交换量 D、容重2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中,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是 。(B)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级标准 D、四级标准26、土壤混合样是指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个。(C)A、510 B、515 C、520 D、52527、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 。( B ) A土壤全分解法 B土壤浸提法 C土壤熔融法28、对于含易分解等不稳定组分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放置较长时,应在 冷冻柜保存。( C )A、0以下 B、10以下 C、204029、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柱状样采样深度为 cm。( C )A20 B60 C100 D12030、固体废物样品制样时,粒度大于筛孔尺寸、不能筛过的样品应该不多于总量的 。( A )A5 B10 C2031、工业固体废物样品缩分时,将样品混匀后,采用二分法,每次减量一半,直至试验分析用量的 倍为止。( C ) A2 B5 C10 D2032、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解,则必须使用 。( C )A硝酸 B高氯酸 C氢氟酸 D盐酸 33、土壤监测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 。( C )ASEPEAE BSEAE CSEPEAE D都不是34、测定一般土壤pH值时,浸提液应选用 。( A )A无二氧化碳的水 B1 mol/L氯化钾 C0.0lmol/L氯化钙35、测定酸性森林土壤pH值时,应选用 作为浸提液。( B )A无二氧化碳的水 B1mol/L氯化钾 C0.01mol/L氯化钙36、重铬酸钾容量法适用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以下的土壤。( C )A5 B10 C15 D. 2037、在进行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分析时,应考虑土壤 对其结果的影响。( B )A酸度 B含水量 C土壤粒径38、 酸消解土壤样品所用的坩埚应为 。( D )A瓷坩埚 B镍坩埚 C铂金坩埚。D聚四氟乙烯坩埚39、土壤中的艾氏剂和狄氏剂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环境介质中累积,它们属于 农药。( B )A有机磷 B有机氯 C菊酯 D氨基甲酸酯40、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样品采集后用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一般不少于 g,缩分后的样品应经风干干燥或冷冻干燥后全部粗磨。( C )A300 B400 C500 D100041、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和硅酸盐材质容器,因此在用氢氟酸分解样品时不能用玻璃或陶瓷等器皿,而最常用的是以 为材料的烧杯、坩埚等器皿,其最高使用温度为 。( C )A铂金,160 B聚氯乙烯,250 C聚四氟乙烯,250 D镍,200 42、反映了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C )A单项污染指数 B. 累积污染指数 C. 内梅罗指数 D. 污染物超标倍数43、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 ,且样品要 样品瓶。(D)A透明玻璃瓶,装满 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C透明玻璃瓶,不装满 D棕色玻璃瓶,装满44、土壤中有效态金属是指 。(A)A. 能被植物生长利用的部分 B. 有机质部分 C. 无机质部分45、对于污染事故监测土壤的采样,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 cm土样。(A)A. 5 B. 10 C. 15 D. 2046、土壤样品制作过程中,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 筛,用于土壤农药、有机质或全氮量等项目分析。(B)A. 40目 B. 60目 C. 80目 D. 100目47、在进行土壤样品保存时,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 年。(A)A. 0.5 B. 1 C. 1.5 D. 248、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理化性状的差异,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形态的多样性,其中以有效态和 的毒性最大。(C)A. 残留态 B. 结合态 C. 交换态 D. 游离态49、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该指数是土壤污染物实测值与土壤 的比值。(B )A. 污染物背景值 B. 污染物质量标准C.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质量标准之差 D. 污染物实测值与污染物背景值之差50、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规定,土壤监测中常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得低于 年一次。(D )A. 2 B. 3 C. 4 D. 551、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时,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个采样点。(B )A. 2 B. 3 C. 4 D. 552、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一般采集表层样,采样深度为 cm。(C )A. 010 B. 1020 C. 020 D. 06053、在对草甸土区域进行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剖面样,则一般在A层520cm、B层 cm、C2层100120 cm处采样。(B)A. 30 B. 50 C. 60 D. 8054、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应先采剖面的 样品。(C)A. 上层 B. 中层 C. 底层55、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 布设。(A)A. 由密渐疏 B. 均匀 C. 由疏渐密56、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样时,采集耕作层土样,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采 cm土样。(C)A. 020 B. 520 C. 060 D. 206057、在进行农田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时,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约 个左右。(C) A. 5 B. 10 C. 15 D. 2058、进行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时,每100公顷占地应设置不少于 个的采样点。(C)A. 3 B. 4 C. 5 D. 659、城市土壤采样时,监测点以网距 m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布设一个采样点。(C)A. 1000 B.1500 C.2000 D.2500 60、城市土壤采样时,一般分 层采样。(A)A.两 B.三 C. 四 61、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 23 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 kg 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B )A. 0.5 B. 1 C. 1.5 D. 262、环境监测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 %平行样品。( D )A. 5 B.10 C. 15 D.2063、土壤监测平行双样(含量范围100mg/kg)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 % 。( A )A. 5 B. 10 C. 15 D.2064、土壤混合样是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不少于 个。(D)A、2 B、3 C、4 D、565、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土壤样品,一般须研磨到全部过孔径为 目的筛。(D)A、20 B、60 C、80 D、100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用于分析氰化物的新鲜土样在4的储存环境条件下能保存 天。(B)A、1 B、2 C、7 D、1067、土壤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一般 年一次,也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 年一次。(C)A、1,3 B、2,3 C、3,5 D、4,568、农田土壤采集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中, 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A)A、对角线法 B、梅花点法 C、棋盘式法 D、蛇形法6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589-2010)规定,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 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 装样。(B)A、23, 细口瓶 B、23, 广口瓶 C、35,细口瓶 D、35, 广口瓶7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589-2010)规定,土壤样品测定一般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含量较低的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并注明检出限数值。(A)A、镉和汞 B、钙和镁 C、铅和锌 D、砷和铬71、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 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B) A、12 B、23 C、24 D、3572、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 的总称。(A)A、含碳有机化合物 B、动植物残体 C、土壤微生物73、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 (B) 。 A、土壤全分解法 B、土壤浸提法 C、土壤熔融法74、风干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可在1/万精度天平上称取土样5g,置于铝盒中。在105烘干 h。 ( A )A、45 B、56 C、67 D、7875、国家环保部规定底质每年在 期采样1次。( B)A、丰水期 B、枯水期 C、平水期76、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C)种主要类型。 A、5 B、3 C、4 D、677、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 (A)类。 A、3 B、7 C、2 D、578、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B)。 A、不一定 B、愈好 C、无所谓 D、愈差79、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B)个体组成。 A、不同的 B、同样的 C、5个以上 D、10个以上80、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C)种。 A、4 B、6 C、3 D、881、 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D)为主。 A、土种 B、气候 C、母质 D、土类82、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A)。 A、300m B、3km C、30m D、100m83、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D)样品。 A、底层土 B、视情况 C、心土 D、表层土84、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D)进行。 A、自上而下 B、从中间位置 C、随机 D、自下而上85、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B)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 B、竹刀 C、手 D、水86、剖面每层样品采集(B)左右。 A、0.5kg B、1kg C、1.5kg D、2kg87、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B)。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八级88、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B) 土样。 A、表土层 B、耕作层 C、心土层 D、任意土层89、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A)。 A、风干 B、晒干 C、烘干 D、焐干90、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B)采取。 A、分三层 B、分两层 C、分四层 D、全层91、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C)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A、100m B、500m C、2000 m D、5000m92、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D)组织采样。 A、首先调查真相,然后决定是否 B、立即向上级汇报,等待指示,研究如何 C、根据事件影响决定是否 D、立即93、污染监测项目确定应(A)。 A、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B、根据受影响人的要求 C、根据监测单位具体条件 D、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94、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B)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 个。 A、表层12cm B、表层 5 cm C、10cm D、020cm95、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A)。 A、5 个 B、10个 C、10个 D、20个96、爆炸污染型,爆炸中心采分层样,样点不少于( D ),周围采表层土( )。 A、5个;02cm B、10个;010cm C、10个;025cm D、5个;020 cm97、事故土壤监测,(B)。 A、可以与公布的背景值资料比较,确定其影响 B、要设定23 个背景对照点 C、根据现场状况,当场确定其影响 D、根据分析手段确定监测项目98、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 B )。 A、三份 B、两份 C、四份 D、一份99、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B)。 A、宜现场采样、分析 B、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C、应立即用电风扇吹干,防止有机物分解 D、与普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相同。100、样品干燥与处理过程(A)。 A、应分室进行 B、应避免光照 C、应同时进行 D、应避免污染环境101、样品交接时, (D)。 A、送样者应向样品管理员打招呼,确保样品交接顺利完成 B、送样者应电话通知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C、送样者应要求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D、送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102、 样品过多时,可采用四分法取舍,四分法的正确做法是(C)。 A、用分析天平,随机称取样品总重的四分之一 B、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任意留取两份 C、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对角的两份 D、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相邻的两份103、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的样品,应全部过孔径( A )筛。 A、0.25mm B、0.15mm C、1.0mm D、0.10mm104、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D)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A、40 B、10 C、410 D、4以下105、土壤环境分析中的“第一方法”是指(D)。 A、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 B、常规分析方法 C、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 D、标准方法106、ICPAES法为( C )。 A、荧光光谱分析 B、火焰原子吸收 C、等离子发射光谱 D、石墨炉原子吸收107、记录测量数据,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只保留(D)可疑数字。 A、四位 B、两位 C、小数点后四位 D、一位10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 (B)。 A、评价因子、评价标准 B、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C、评价标准、评价模式 D、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模式、测定结果109、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 D )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10%20%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符合要求为止。 A、99% B、100% C、90% D、95%110、质控样测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 C )范围之内,否则,结果无效。 A、99%的置信水平 B、100%的置信水平 C、95%的置信水平 D、85%的置信水平111、例行分析中,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 A ) A、每批 B、每天 C、两天 D、一个星期112、在一批试样中,( B )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A、应选择50% B、随机抽取 1020 C、应随机抽取1% D、根据实验情况确定是否取113、土壤环境样品检测正常的结果应该是( D )。 A、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 B、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与保证值完全一样C、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 D、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114、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 C )等部分组成。 A、采样误差、制样误差 B、采样误差、分析误差 C、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和分析误差 D、采样误差、制样误差、分析误差、经验误差115、样品采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B ) A、采样准备、样品采样、样品制备 B、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 C、 样区划分、边界确定、样品采集 D、调查分析、野外定点、样品采集116、 剖面样品,每层样品采集数量一般( A )左右。 A、1kg B、5kg C、0.5kg D、2.5kg117、农田土壤采样,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 A )。 A、6种 B、8种 C、4种 D、10种118、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单个采样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所构成,其范围以( C )左右为宜。 A、20m20m B、1000m1000m C、200m200m D、500m500m119、农田土壤混合样的采集,主要有( D )方法。 A、两种 B、八种 C、六种 D、四种120、除特殊说明,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