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造物的困惑——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衍化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造物的困惑——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衍化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造物的困惑——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衍化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造物的困惑——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衍化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造物的困惑——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衍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 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 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 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阋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建导师签名:邋日期: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中国历史在明清之际进入一个天崩地解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潜滋暗长及市民阶层的不断成熟 和壮大,封建社会的内部格局及利益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步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明清思潮的影响,加上士人各自特殊境遇,造成士人阶层内部分裂,这一切直接反应在他们的造物思想上。 士人作为文化权利的拥有者。其造物思想对社会造物实践的影响可谓深厚。无论是以文震亨为代表的 正统士人,或是以李渔为代表的新型士人,还是接受西学的士人如徐光启,王徵等,他们将目光投射到世 俗生活,在思想、实践层面上,对“物”进行探索的时候,不约而同发现其所行,所想多少陷入困顿之中, 却无法自拔。 明清本是中国传统造物近代化的绝好时机,这一过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物”的困惑却一直在士人 心中盘旋。触觉敏锐士人的困惑同样也是国人的困惑,中国传统造物在领先千余年后,为什么会突然落后 手西方? 先进与落后从来都只是相对概念,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单纯局限于中国传统造物的自身规律,终 将归于虚无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三种类型士人造物思想的研究,并对比西方同期造物的历程,来 尝试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士人;传统造物;困惑 2 a b s t r a c t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t o o kp l a c ei nc h i n a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c a p i t a l i s m s p r o u t e d ,c i t i z e n ss t r a t u ms t r e n g t h e n e dr i p e l y , g e n t l e m a n ss t r a t u ms p l i t e du p ,t h e yi d e a sh a d b e e n c h a n g e dt o o ,t h e yh a v ec u l t u r a lr i g h t s ,s oe x e r c i s ea ni n f l u e n c eo nm a n u f a c t u r e b u tn om a t t e r g e n t l e m a nw i t ho r t h o d o xi d e a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j u s tl i k ew e nz h e n h e n g , o rt h en e w t y p es c h o l a r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j ay u ,o rw h oh a da c c e p t e dt h ew e s tt h o u g h ts u c ha sx ug u a n g q i ,w a n gz e n g , e r e , f o u n dt h a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n u f a c t u r ei nc h i n ah a da l r e a d yf a l l e ni n t ot h ee m b a r r a s s m e n t , b u tt h e y a l ld i dn o tk n o wh o wt os o l v et h i sd i f f i c u l t y 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n u f a c t u r ek e p ta h e a do v e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w h ys u d d e n l yl a g g e d b e h i n dt h ew e s t ? a d v a n c e da n db a c k w a r d n e s sa r ear e l a t i v ec o n c e p t ,p o n d e ro v e rt h i sq u e s t i o n ,w e c a b to n l y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d o m e s t i cs i t u a t i o n ,b u ta l s on e e dt oc o n t r a s tt h ew e s t t h i s t h e s i sh o p e st oe x p l a i nt h e 玎冀喀o f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i d e ao ft h ed i v i d e d g e n t l e m a n k e yw o r d :g e n t l e m a n ;h a n d i c r a f ti n d u s t r y ;e m b a r r a s s m e n t 3 前言 。造物”1 从字面解释,指人类所制造的一切器物及制造行为本身,内涵相似于物质生产行为及其产 品,被造物的本质特征是人工性及人所赋予“物”的目的性。人类以造物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留存文 明的痕迹,即所谓“我造物故我在”。“造物”可以用来指代入类长时段、多层次的生产行为,具有包容性, 模糊性特征,而生产行为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面目。比如在工业化、 后工业化社会里,造物行为表现为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情态,“赋予物的目的性”过程被称为设计, 一般指一j = 业设计;在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框架f ,造物行为表现为手工业情态下的生产行为。本文主要 涉及明清之际2 的造物思想研究,所以这里的“造物”指代后种生产行为,相应,器物所涵盖的范围是与百 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器具,生产器具,主要包含饮食器具、陈设品,农耕工具等。 一般认为,。文化”具有从内在到外显的三个层次:观念( 精神) 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 物质) 文 化。人类造物产鼯本身如果说是器物文化层面,那么造物思想则是观念文化层面了。由于工匠的长期社会 地位低下,教育程度低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相当层面上并不是造物者工匠自身的思想,而是使用者 掌握文化权利的士人的思想。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历史上有两次勃兴,一者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者在明清之际出现。造物思想 勃兴积淀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春秋战国是奴隶 茜9 度濒于瓦解,封建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而明清之 际则是封建制度的晚期调整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时期。就士人阶层说来,这两个时期也分外有趣,前者 为士入步入中国历史舞台之初始而后者是士人在这个舞台的谢幕表演,经过两千年的积累,明清之际士 人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达到这个阶层臼春秋战国以后,在政治上、思想上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必然作为政统中官僚阶层的候补者,道统中儒家文化的继承人,族统 中社会与官府的中介者,士人在变革时期对社会的影响相当之大,他们往往先一般民众洞悉即将发生的变 革,并以文字表达其关于“物”的思索于是,造物思想勃兴。 明清之际,尽管商业文化的迅速发展动摇了正统士人的文化权利,但正统士人的品位还是典型代表了 传统中国审美生活的各种趋势。物境经营成为正统士人反抗商业文化、捍卫精神家园的重耍方式。更多的 新型士人则是积极投入商业大潮,以精英教育带来的高品位拔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士人物境的实际营 造者。同时,极少部分接受两学的士人惊讶于陌生异质文明的力量,出于强国富民的目的,着手引入西学 与西器。这样,士入阶层内部分化使得这时期的造物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因素,也面i 盗新的困惑 或指代尺古人认为天创万物庄子_ 夫宗师 。伟哉夫造韧者将以予为此拘拘( 一作区区) 也”此解与本文内棒无关 略去不挝。 2 奉史“叫清之际”泛指十六世纪初到 八1 1 | 纪末 即指明正德( 1 5 0 6 1 5 2 1 ) :i - 清乾隆( 1 7 3 6 1 7 9 5 ) 之阃 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总说 明清两朝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导致了商业因素不断地侵蚀封建伦理关系的统 治序列,这一侵蚀是全方位的,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反应出来,形成社会性的浪潮,而这 一切在明朝建立之初还无迹可寻。王朝初年,在承大乱之后,统治者推行礼制。意欲建立一个秩序安定, 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的田园诗式国家。起初,凭借严厉的律法,这一意图看似实现,世态民 风也相应地循礼蹈规、淳朴俭约。但商品经济对田园风情的解构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经过 长时间高速发展,已经拥有较高的加速势能的时候。 对于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的欧洲人来说,传说中的古老、先进、富强的中国具有巨大吸引力,她 的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也深受欢迎,其对中国对全球贸易影响之大,甚至有学者认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 是明代中国而不是欧洲3 。对外贸易换取的大量白银成为国内经济的润滑刺,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此外 全国统一市场豹形成,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前所未有的广阔范围内进行配置,实现了分工与专业化驱动的斯 密型增长,商品种类丰富,消费需求庞大当时的江南是主导全国风气的先进地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因素已相当明显,出现了大规模的乡村都市化情态,苏州与其周围市镇的兴旺可以作为典型事例,不少乡 居地主、士人移居城市,同聚于城的还有富商巨贾,他嚣】共同构成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大众,拉动消费,使 得工商业迅速发展。 城市喧闹起来,离王朝初创者“大国寡民”的梦想渐行渐远,但后继者既无力也无心继续先祖的梦想 了。禁止人口流通、重农抑商的各种律法阻止不了商业的繁荣,合宜的环境使得农民不但愿意,也可以脱 离农业生产,从事手工业或商业。于是,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中以商人、作坊主、 工匠及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薪的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作为新经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 需要得到支持和承认,需要新的学说表明自身存在的社会合理性,需要新的文艺来适合自身的口味,他们 的代言人士人中的一部分出于思想家的敏锐和责任感,也为新风尚呐喊助威。此时,欧洲传教十跨海 而来,他们的终极目的虽是信仰层面的,但在利玛窦“科学传教”的繁略下,西方科学由器物层面到观念 层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晚明士人的世界观。于是一场既具有群众基础,又由糖英人物所带领的运动 发展起来,如今学界多称之为明清社会思潮,正是这次思潮使得中国士人阶层出现分化。 工商业对传统社会的解构从宋代就初现端倪,但一直到明清才发展到极致,并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的思潮。但整体说来,启蒙精英影响有限,资本主义因素力量相当薄弱,官方意识形态依旧是传统的,不 容撼动的,更不论制度层匾。清建国以后,虽然经济不久就恢复到甚至高于明时水平,但资本主义意识形 态却仍然停留在萌芽状态,不能更进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清统治者较明统治者更为偏执、内敛,传 统文化中不利于科技、经济发展的因素被强化 此时,正是欧洲文艺复兴开展得如火如萘之际,近代思想借助古希腊学术问世,人们将目光投诸于自 然、世俗本身,理性主义带领西方整体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工业革命虽没有发生,但受过庭好教育的文化 稳英们提出的科学方法已经点亮了科学近代化进程,整个欧洲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力量。对比欧渊,中国显 然落后了。 由此,明清之际显然成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一个颇有意味的时间段。此外,就造物思想发展来说,士 人内部的分化及由此而来的造物思想勃兴,也让我们注意到明清之际的特异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 哪个时期出现如此多的相关造物的专门书籍。 本章将以士入的文化权利作为切入点,阐述其造物观对1 二传统造物的影响,并简单同顾明清之前中国 造物思想的发生、发展轨迹,最后论及明清社会思潮,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明清社会思潮使得士人阶 层出现内部分化而这种分化直接促成了明清之际士人造物思想的衍变 参见樊树志晚明史【m 1 1 :海:蔓日| 大学出版社2 0 0 3 4 4 斯街型增艮是指分1 和市场规模的深化、扩人所推动的骅济增长方式,j e 特征是产出总量和人均产量的尉时增长参见李 们垂江南的早期t 业化( 1 5 5 0 1 8 5 0 ) 【m 】北京: 十会科学文献j f :版计,2 0 0 0 6 第一章总说 第一节士人5 及其文化权力 士人主要指中国古代接受精英教育的杜会群体,。他f 】以研习儒学经典为手段,以参预政治为最佳生 活选择,以道德修习和实现内圣外王理想为最佳人生设计。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载体,他们以学习和 传播儒学知识作为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士人是封建社会官僚队伍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其主要后备力 量,居于社会结构的中心,是封建时代社会流动的“交汇点”。在入仕前。士人负责维持地方稳定,研究 学术,监督吏治,督导风气;入仕后,则参与国家管理,成为杜稷栋梁。 先哲在论及士人时,往往强调其政治、思想或学术上的影响,而忽略其在作为文化传承者由政治、思 想、学术影响而来的文化影响。事实上,士人作为特定的社会阶层,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是 其核心任务,这也正是其文化权利的具体体现。这种传承与创新在明清以前多偏向于学术研究、教化百姓, 在明清之际还增添了新的内容,比如其艺术生活方式对市民阶层的引导。 唐五代以后,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为“平民社会”,科举制度成为促成社会流动的主要机制。由于 “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的社会等级规范作用,士人阶层便成为社会流动的焦点所在。但科举成 功似乎越到后来越有艰难的趋势,不得门而入者只得以交游接近士人,用度贴近士人为荣。 中国遗物历来有着鲜明的等级传统,对宫廷、贵族趣味的追求、模仿往往为各样禁令所挟制,而士人 趣味却没有那么多禁忌,很容易被模仿从士人的立场上说。教养在先,富庶在后,学术精到,举止合宜, 品位脱俗超过一切。而商人汲汲于利,居四民之末,难登大雅之堂。同时,商业开启纵乐文化,使人们欲 求不断升级,由此迸发的越礼违章行为,倾覆社会禁忌,瓦解小农经济下人们道德的淳朴,并带来社会风 俗的剧变,商人须对这样的后果负责。由此,封建王朝对于商业的谨惕便是可以理解的,统治集团( 当然 包括在朝士人) 从经济,政治。文化上打击商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降低商人身份,在各方面特别 是文化心理认同上,使之成为弱势族群。可随着社会等级禁总的打破,“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 势”7 制度的遗失,尽管受到各种鄙视,商人还是可以附庸风雅,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士人的混同起来于 商人说来,获得士人认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获得了社会认同,虽然士人内在的精神、学术领域往往无 法介入,但他们外在的生活物像却是可以被知晓、模仿的只要商入作士人装扮,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 拥有珍贵的朱版f 5 籍,优美的庭院,考究的家具,雅致的陈设,精通他们的饮食方式即可。商人以模仿士 人生活方式来获得社会认同,这样一来社会风尚变化往往由士人开始:“大约起于缙绅之家,而婢妾效 之,浸假而及于亲戚,以速邻里“,这就是士人拥有文化权利的例证。 士人的文化权利表现在各个方面,“文人画”运动就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士人文化权利的彰显过程:董 其昌、莫是龙等人将宋代以来的文人画理论进行提炼、总结,并辅以对宫廷绘画、民间绘画的贬低,最终 完全确立了绘画领域士人审美的主导地位书画雅道之外,士人的文化权利即使在煅细微的器物上也得到 体现:“出俗工之手,则贱技贱业也”,带有士人趣味的器物则腾贵。当时最受士人趣味影响的是一些制 作工艺相对简单、并与士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比如木竹牙雕、家具、文房四宝等等。士人的审荑偏好 从没如此实际产生效益过,而工匠在任何时期都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士人或商入在政治、经济,文化权力 上的累积远远胜过他们。 商品经济的本质决定了一旦存在符号性消费需求,就有生产者去生产。一些工匠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 品位,以士人趣味( 比如端庄简约的形制、意蕴古雅的纹饰) 加上卓越技术来制作器物,意、匠的完美结 合使他们声名雀起,纷纷携技交游四方,名人胜流竞相延结。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五曾记录:“嘉兴 之腊竹、王二之漆竹、苏州姜华雨之竹,嘉兴洪漆之漆,张铜之铜,徽州吴明官之窑,皆以竹与漆与铜与 窑名家起家,而其人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尽管价格较寻常器物高出许多,这些器物还是广受追捧, 成为一时之尚。 3 本文所用。士人”界定相与宽琵,包括一般读书人( 处l ) ,士绅与士大夫,因为三者共硝缔造了明蒲之际的遗物恩怨,若 过于细分,如定馀光启为1 人夫,文震亭为l 绅。计成为处士,则不利卡宏厦研究,反面币妥 6 葛荃权力窜制理性【 i i 天津:南开人学出版,2 0 0 3 1 5 7 贾谊新书【m 1 1 海:古籀出版社1 9 8 9 1 5 5 叶梦珠蒯世编i m l t 海:古格i i 版社,1 9 8 1 1 7 8 9 张岱陶鹰梦忆 m i t 海:远东出皈社,1 9 9 6 1 4 0 7 东南大学颤士学位论文 商人作为热切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被记载在诸如格占要论之类高档器物的消费指南中。此类书 籍的作者往往本身就是十人,有良好的学识和教养,对文化消费有精到的见解,代表最上层雅文化的偏好, 格古要论的作者曹昭与增补者王佐、靖秘藏的作者张应文、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等俱如此。书 籍般告诉髓人流行的风格祥式,古董的格酒和鉴别,名家作品如何赏折等等信息。所有那些想要探求将 经济地位转化为文化地位、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人需要购买此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品位。除去 学术研究价值外,这些话籍的实际功能就是教育和引导,而这也是士人文化权利的体现。 士人的文化权利决定了其对中国造物历史的重大意义,而思想( 至少是流传下来的思想) 的拥有者只 能是七入,造物思想也不铡外。在明清这个“天崩地解”的时期里,士人造物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 国传统社会的稳定特性使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中国造物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节明清之前的中国造物思想衍化 也许人类文明史可以用造物史来表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造物行为在多少万年前发生已不可考,但流 传下来的造物思想最早不过数千年,且到春秋战国之前还只是散乱言语,而春秋战国时期却发生了中国传 统造物思想史的第一次勃兴。这次勃兴以考工记的出现为标志,以散见于诸予文集的造物思想为补充, 初步制定了封建社会器物层面的等级划分割度,明确百工分工,总结工匠生产技术,经验,并延续发生影 喻直剑明清之际。 一、造物思想史的第一次勃兴 春秋战啻时期是中国历史豹第一个转折时期雷入在此前是蒙昧,在此后是觉醒,器物于其中显示 出自身意义并被时代精荚。诸子”所认识。当时,诸子对于世界态度相当积极,他们奔走四方宣传、兜售 政治观点,而器物关乎民生、政治、经济、教化、军事,于是,他们从各自角度阐述器物哲学,就道与器、 文与质等范畴展开争论,这些思想分散于诸子百家文集中。又由于礼崩乐坏,使得士人觉察到以器物形式 明确礼仪的重要性,着手进入器物生产及使用制度的总结、整理之中,这些内容主要见于史籍、经典,比 如考工记原为齐国记录官府遗作之事的官书,两汉收入周礼以补齐所缺失的“冬官”部分,遂成 经籍,记录实际的制造经验、制度; 作为史上第一部清赏评签类书籍出现,反映了 士人艺术生活方式已经在逐步的认知、总结中,士人对商业文化的疏离、捧斥态度已初现端倪。同时,商 品经济发展又使得市民文化兴起,冲击着旧有的造物形式这一切的孕育发展至明清,终于蔚为大观, 迎来中国造物思想的第二次勃兴。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觚入的审美意念来说,已是近古时期,无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 是民族的自我认同程度,都已经异常成熟,深亥口,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人的认知和审美偏好。此 时大量出现的工艺书籍,从各方面总结中国传统社会手工业的成绩,例如计成 园冶、周嘉胄装潢志、 沈寿雪宦绣谱8 、黄成髹饰录,宋应星天工开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工匠传统与学者 传统有台一的趋势,一方面士人将耳光从形而上之道,转向形而下之器,开始关注百姓日用之事,另一方 面,束缚工匠的匠籍翻度松弛,工匠受教育程度提高,有些工匠甚至本身就是士人,拥有话语权这种债 况下造物思想的勃发,显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较春秋战国时期成就高出许多。 第三节明清社会思潮与士人分化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表现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还表现在文 化上涌现与正统思想相异的因素,这就是波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明清社会思潮”。“明清社会思潮”是学人 对中国明中叶以后至清鸦片战争以前社会思潮的总称,涵盏早期启蒙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经世致用思潮 三种倾向,它们合力塑造了明清启蒙思潮丰富深刻的情态,其中。造物思想受后两者影响较多。如果说欧 洲文艺复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那么明清社会思潮便是士人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会的结果,当起源 于市民阶层的各样思想,被士人阶层掌握并系统化后,就成为抨击封建专制武器,甚至直到十九世纪下半 叶还在为革命志士提供精神支持。 早期启蒙思想家以黄宗羲、傅山为代表,他们以激进态度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批判:公开反对封 建土地所有制i 主张“工商皆本”;猛烈抨击君权;提倡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但在更广泛范围内, 启蒙思想以缓和的形式出现,开明士人为商业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做辩护,如汪道昆在为商人写的墓志铭 中说:”良贾何负鸿儒”,又如李贽反诘:“商贾亦何鄙之有? ”再如归有光等人接受“古者四民异业,至 于后世而士人与农商相混”的现实,并赞扬徽商家族。士两商”的行径,虽然。这些人并非士人中的主 流,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抑商过程中,已属难得。 人文主义思潮则相对亲民、和缓许多。启蒙思想反对理学,倡导自由,解放人性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 工商业发展所带来日常欢娱的基础之上的。戴震就提出“体情遂欲”来为自己批判理学的“以理杀人” 作注解。李赞则把“好货好色”作为人生的自然需求,袁宏道更加直接的道出了纵乐主义的口号:“日极 世问之色,耳极世闻之声,身极世问之鲜,日极世间之谭”的“真乐”。从社会文化层面说来,入文主义 思潮根源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对正统文化的撼动。工商业的发展将市民阶层从中古文化中解放出来,他们 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拉动出版业发展,推动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大量士人长期盘桓于都会 市廛,混杂于众生之问,成为大众文化发动者,作品中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宣扬尘世利益和现世享 受的主题汇成文学启蒙的洪流。 明中期由程朱理学裂变出与佛教禅宗相结合的心学,曾鼓舞相当多士人,至晚明王学分化,其末流堕 珥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 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3 1 7 1 芦骘宦绣谱 由沈寿u 述,张謇笔录 孵缎句为“工固圣i :之所欲柬,商又使兑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曩明夷待访录【 q 海南:中目三环出版社,1 9 9 2 i b 那李赞焚书续焚n m 长沙:岳麓书社,1 9 9 0 m 1 4 8 皿归胄光震川先生集,转引自余英时t 与中国文化f m l 卜海:人民 f i 版社,2 0 0 3 ,5 2 8 原文为“圣人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e 道备”,见蛾震臧震令书卷六f m 】台肥:黄山书社,1 9 9 5 1 6 1 m 戴震戴震伞书卷a 【m 】台肥:黄山书朴,1 9 9 5 4 9 6 ”袅宏道龚惟长先生i a l 袁中部尺牍f m l 北京:中国广播也视出版社,1 9 9 1 3 4 l l 东南大学颀七学位论文 入清虚空玄。有感丁清谈孔孟带来的恶劣学风,士人中兴起经世之学,他们对学问的研究也超越八股时文, 扩大到自然和社会实际领域,诸如兵、农、漕运、工商、天文、地理、科技等等,他们或研究工艺而著“与 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之书,或醉心自然而行千里路,于是自然科学领域成果前所未有的丰硕。总之, 一切以“实”为基准取向,这就是经世致_ f j 思潮也称实学思潮。经世致粥思潮既是中国哲学内部发展驱 动的结果,也有外部因素的推动。在利玛窦的科学传教方针下,国人在数千年里首次接触文明程度相仿的 异质文明,接触到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他们感到其中蕴含的力量,积极引入,将之施于中国社会,以期 富民强国 明清社会思潮使得士人内部出现分化,而这种分化引发了士人造物思想的衍变或说士人阶层一直就 是一个存在分层结构的社会群体,且不说。处士”与。阁臣”无异云泥,即使获得功名,也有“清流”、“浊 流”之别,同朝为官也有派系,师门之别。那么明清之际士人内部分化究竟有何特异之处? 明清士人分化是新价值观的分化。儒家传统观点无非修、齐、治、平,修、齐是内圣之道,治、平则 是外王之道。至明朝中期,作为内圣之道的理学为王阳明的心学体系解构;传统外王之道本是通过致君尧 舜来实现,科举是其唯一现实之路,而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增长,但科举取士数目保持稳定,使得大部份 人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家无恒产者治生维艰。在经济压力下,士人的实践已从朝廷转向社会,从政治取向 转为社会取向。此时,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社会风俗和社会价值认同商人地位被提高,其奢侈的生 活方式日益成为世人的奋斗目标,逐末营利成为风气,连士人也不能逃离其中。士人在此冲击下产生分野: 正统士人仍局限于传统观念中,新型士人则受到商业思想影响,开始认同并融入商业社会对于他们说来, “学而优则仕”是理想,但成功率偏低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既然言私言利已成风,从事工商亦算不辱所 学。于是,森严的士、商界限开始倾向于。左儒右贾”,弃儒离农经商风气大开。顾炎武言此风气云:“读 孔孟之书,而进管、商之术,此四十年前士大夫所不肯为,而今则滔滔皆是也”。这种现象出现后,“士 而商”者需要证明自身选择的合理性,他们著书立说,于是早期启蒙思想家有关商业的新说法就出现了 市民的文化需求使文化出现初步产业化”。这让士入在科举之外治生途径增多,专业小说作家,戏 曲作家,编辑,出版商或舄店老板都是不错选择。事实上,明清士人的文化行为如受邀请写序、墓志铭。 为润笔作传记、小说、戏剧及书画等都带有普遍意义上的商业性征,本身就是人文主义思潮的表征。明清 之际,在这个领域,李渔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兼行士商之间者还有黄宗甍、唐甄、李三才等等。从以“商” 为耻到接受“商”的存在,甚至身体力行,士人观念转变何其之大 由这个层面看来,明清士人的价值观 已迥然不同唐宋这种分化实际上是“商”因素的强力介入小农经济造成的。“商”冈素不仅是一种职业。 还是一种社会地位,一种道德表征。一种审美品位。对于传统士人说来,商人地位低贱,蝇营狗苟,汲汲 于利,趣味低下。而士人作为四民之首,从春秋战国时期诞生起,就有相当稳定的阶层认同感,在对国家、 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优越感,尽管明清之际。这种优越感已经为现实所涤荡得所剩无 几 明清士人内部分化除了商业因素的冲击,还有异质文明的碰撞。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会士来访,带 来基督教和西方哲学及科学技术。不同于佛教,基督教没有也不可能有中国化过程( 这是由基督教n 独 一真神上帝的崇拜所决定的,并与佛教中国化的程度相比而言。利玛窦的“合儒”宣教策略带有明显中国 化倾向,但这次尝试很快就宣告破产”) ,并且从根本上说来,儒家对鬼神态度是存而不论,释也好,道也 罢,对于士人不过是一类归隐状态,是儒家兼济天f 伟大事功的调剂,所以国人对基督教教义相当难于接 受。但利玛窦用来“扣门”的西方哲学及科学技术,却得到有识之士的首肯,他们发现这些可以解决实际 问题,便积极投入到对西学的研究与翻译、引进中。在西学冲击下,士人也分成两类:一类固守传统,闭 目塞听,一类积极接受,徐光启、李之藻、王徽就是其中杰出人物 在这“天崩地青翠”的时代,统治阶层内部的分化预示者某种新思维、新制度出现的可能,在造物思想 层面,分化后士人的造物观义有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又如何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它们最终走向何处? ,束应星潘占星译注天t 开物译滓l m l 上海:古麓出版社1 9 9 3 2 蕊 剪顾炎武f l 知录l m 】周苏f 陈孱庆点洼兰婀:i f 肃民族i i j 版社1 9 9 7 5 曲 弭明代已萌! :类似现代稿喇 扫i 艘的制度,李渔、凌漾耖j 等天批文 :以此外充生计。 慨今中国,天主教( 旧教) i j 摹督救( 新教) 、东正教通称“基督教”,耶稣会会上所传为天主教,本文从广义称之为。基 督教”。 柚十八世纪初,“礼仪之争”使罗马教廷与清朝政府关系破裂。 1 2 第一二章正统上人的遗物思想 第二章正统士人的造物思想 “正统”在任何时间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儒家思想”的所指也有其发展、转变的过程,比如在孔子 那里。“仁”、“以德治民”等范畴近似于一套理念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类似于理想国的施政纲 要,到董仲舒那里。以法家思想为内核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但惟有朱熹的“理学”才真正 构筑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基础。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却将这一基础在儒家范围内以“禅”的形式消解 不少,随后李贽、黄宗羲、傅山等人又进一步解构之相对李贽等人的思想而言,文震亨、朱舜水等人 的思想到底是“正统”许多了 第一节寻幽人之境一文震亨的物境经营 薹愁囊黧1 6 4 2 一糕崇 书舍人,协理校正书籍事物。“交游赠处,倾动一时”,三年后受:互。二。= ,= : 牵连入狱,随后又复职。公元 年奉命劳军蓟州,给假归里,= :。 直到甲申之变。南明王朝建立,笼络士人,他也曾短期为官,但 一 札朱彝尊文震盂l a l 静占届诗话卷十八f m l ,转引自樊树志晚明史l m l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3 8 舳 2 顾苓武英殷中书舍人致仕文公行状i a l 塔影吲集i m l ,转引自文震亨长物志校f f 【m 1 蒜植校往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杜。1 9 8 4 4 2 5 ”同上 “绝粒r :载于历代画变汇传清彭蕴璨编,投水死载于明诗纪事清陈田编,以j 皆转引自文震亨匠物志校注【m 1 陈 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l :版社,1 9 8 4 4 2 7 1 3 东南大学硬十学位论文 均得家传,山水法宋、元诸家,韵格兼胜,还精通音律,钱谦盏列朝诗集小传中记载:“先帝( 崇祯) 制颂琴二干张。命启美为之名,并令监造御屏,图九边厄塞”。 跃物志) 成书于天启年问( 1 6 2 11 6 2 7 ) ,这正是文震亨意气风发之时,兄长高中自己也摆脱久 试不售的抑郁,于1 6 2 5 年举恩贡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所居香草 姹,水木清华,房栊窃窕,闻阗中称名胜地。曾于西郊构碧浪园南都置水嬉堂皆位置清洁,人在画 图”“,对长物的寻求也愈发专注精进。长物志全书分为室庐、花木、水石、几榻、器具、位置及香茗 等十二= 卷,笔法简约精炼涉猎广泛。此书成就之高,得益于文震亨家境良多,若不是严格的儒家教育、 丰富的艺文熏陶、宽裕的物质环境、世家子广泛的交游往来,很难想象他能成就如此。这些条件使得文震 亨可以真正辙到“与物游”,而不是“拘于扬”或“为扬累”,得以完全投入对艺术生活韵追求中,将自己 的爱恶娓娓道来。由此,此书被称作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而今人也得以以此书管窥明时正统士 人的造物思想。但此书所论及多是“于身为长物”的器物,而无生产工具。作者也不关注“如何做”的问 题,只涉及“如何看”、“如何摆”和“如何保养”之类的问题,类似于今日的消费手册,怎能与宏大的“造 物思想”联系起来? 其实,于晚明士人说来,他们所关心的正是这些长物,他们借品鉴长物品鉴人,物境的经营是人格的 彰显。诚如长物志沈春泽序文所言;“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 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9 在这本相当“私人化”审美生活论中,文震亨 力图营造“旷士之怀,幽人之致”。或说。旷士之怀,幽人之致”是文氏心中所寻求的物境。 文氏延承儒家对器物的刿断标准,实用与否仍然被放在第一位,此后才是审美功能。就审美偏好说来 文氏认为器物最重要的品格是“古”。古则宜“旷士、幽人”,否则便是俚俗。在肯定它的同时,文氏旗帜 鲜明地表达了对市井之“俗”与闺阁“脂粉气”的恶感,这样一好一恶的对比就成为整本书的叙述模式, 文氏往往在编目下先指出他所好器物的形制、材质,并用“可用”、“精”或“不恶”来肯定之,然后再举 出他所恶的形制、材质,用。俗”、“俱废去”等否定之。如:“书桌中心取阉大,四周镶边闶仅半寸许。 足稍矮而细,则其制自古。凡狭长混角诸俗式,俱不可用,漆者尤俗”。 器物如何才“古”昵,他看重工艺和材质。- 【艺推崇厚质无文,刻意雕绘,斧斤外露者,则斥之为“不 雅”或“俗”:橱若用“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嚣”, 4 几榻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限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此外。材质也相当 重要,但材质并非是决定器物雅俗的主要条件,有时也可以用其它的“杂木”来取代:“凳亦用狭边镶者 为雅,以川柏为新,以乌木镶之,最古。不则竟用杂木,黑漆者亦可用”2 ;橱,“杂木亦俱可用,但式贵 去俗耳”。 于文氏说来最重要的还是器物的形制、纹饰。首先,他偏向于写意纹饰:“镇纸,玉者有古玉兔、玉 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最古雅。钥者有青虾蟆、蹲虎、蹲螭、眠犬、 鎏金辟邪、卧马、龟、龙、亦可用。其玛瑙、水晶、官、哥、定窑,俱非雅器”。这里被文氏认为古雅 的形制都是唐宋中国传统造物风格转折时期以前的典型形制。唐代始,器物脱离了商周、两汉及魏晋 的古朴特色,而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纹饰题材由幻想世界进入现实世界。这在强调“形似”、风格趋向写 实的同时,也束缚了工匠的设计思维导致器物缺乏生动气韵,渐至僵化。对于写实性纹饰。文氏以为俗: 永注“有铜铸眠牛,以牧童骑牛作注管者,最俗。大抵铸为人形,即非雅器”;。香筒略以古简为贵,若 格钱谦益壬秀才留附见文舍人震亨【a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m 1 上海:古籍j i j 版社t1 9 8 3 6 5 7 - 6 5 8 描顾苓武荚殿中书含人致仕文公行状【a 】,塔影园集【h q 。转0 l 自立震亨k 物忠技注【m 】陈植校注南京:江苏辩学技 术 l ;版社,1 9 8 4 4 2 6 7 张燕长物,的审美思想及其成网【j 】文艺研究,1 9 9 8 ,( 6 ) :1 3 1 4 0 坤义震亨长物忐校注i m l 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4 1 0 9 同i :,2 3 2 页 ”同i :,2 2 6 页 “同l :2 2 5 页 2 同l :,2 3 6 页 5 3 l di :2 3 8 页 “n j i :,2 6 6 页 ”i :,2 6 3 页 1 4 第二章正统士人的造物思想 太涉脂粉,或雕镂故事人物,便成俗品”;臂搁“紫槽雕花,及竹雕花巧人物 者,俱不可用”“雕花”、“花巧人物”、“牧童骑牛”都是宋后常见的写实 风格纹样那么文氏所青睐的形制就是唐宋之前的了? 也不是。近有陆子网所制 兽面锦地与吉尊基同者,虽佳器,然不入晶”陆子网是明末苏州细j = 名手, 很受世人追捧,文氏说此物不入品,原因可能是认为仿制本身是恶劣行径,所以 器物虽佳,但还是不认同。 其次,文氏相当反感民间模仿宫廷文化现象。攀龙附凤不是幽人行径,所以 笔格“俗子有以老树根枝,蟠益万状,或为龙形,爪牙具备者,此俱最忌,不可 用”。几,。不可雕龙风花草诸俗式”。文氏称“雕龙风花草”俗,是出于维 护礼制心态? 或是对这些宫廷图案大量被模仿出现俚俗化趋势的反感? 原因就不 得而知了。 再次,闺阁脂粉气也是幽人大忌;“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闺中, 菲幽入眠云梦月所宜”;“玫瑰实非幽人所宜佩。嫩条从刺,不甚雅观,花色亦 微俗”“;“刑字者宜闺阁中,不甚古雅”。;“忌平板作朱础字栏”“ ( 例图3 ) 被中薰 文氏特别看重纹饰与形制,可能因为这两者较工艺、材质更能体现“旷人、 炉图片来源:瞬络 “幽人”意境,工艺、材质只要有相当物质象件就能够成就。高官巨贾往往以工 艺之耩,材质之责炫耀家财,但纹饰与形制涉及艺术品位,就不那么简单了 先说工艺,果核雕是当时精细工艺的典型:工匠们炫耀技巧,在桃核、橄榄核甚或樱桃核那样方不盈 寸的体量上雕刻,制成数珠、扇坠之类的饰物,文氏以“虽极人工之巧,终是恶道”判之,这与先秦诸 子反工巧态度并无二样。此外,文氏对“被中薰炉”( 香球) 的反感也是有力证明。有记录最早制作“被 中篡炉”的工匠是硬汉长安的丁缘,这种香球可放置在被褥问熏香衣物,其同心圆极环和活轴结构能始终 保持内里焚香辑的水平平衡,不至翻倒燃炭,精致洁净,一直受欢迎,至明时。成为普通的日常用品,金 瓶梅中就曾多次提到。而文震亨对之表示不满:“被炉有香球等式,俱俗,竞废不用”。也许此倒中, 文氏还心存拔高自己审美品位以区别于市井之深意,但他反工巧倾向却是益发明显了 论及材质,我们可以简单对比天水冰山录、金瓶梅与长物志中对家具描述之异同天水 冰山录是明入所录抄没严嵩财务的清单,家具是严嵩家产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清单记录明显偏重质材、 工艺,大理石、螺钿、彩漆不足而论”。金瓶梅则是描述商人西门庆家庭生活的世情小说,仿佛要 在审美品位上佐证文震亨的。雅、俗”之辩,几乎长物志中被鄙称为“俗”、“不可用”的器物都可以 在西门庆家中找到”,其妻妾还为之明争暗斗。两书所述。一为权相,一为巨贾,所用器物风格迎异于士 人,这大概就是文氏所谓。更有专事绚露,羁不识古,轩窗几寰,毫无兹物“”之家吧。 文氏对于所谓的“俗”的器物否定地语气异常强烈,即使其中一些今入认为无伤大雅,他也会非常坚 决地进行否定,以致于有学者认为他是不近人情的“满纸萧寂”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这是文氏因自身 文化权利受到商业文化冲击而产生的过激反应。事实上,氏物志甚至可以被当作文氏对商业文化的批 评总结,文中对商业文化的判词屡屡出现,他们是粗俗、鄙下的同义词。比如: 筠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 1 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4 2 5 5 5 7 同上2 6 8 页 ”同上,2 6 2 页 ”同上。2 5 6 页 。同上,2 3 1 页 ”同上,3 5 4 页 娃同上,5 6 页 。同上,2 5 页 ”同上,页 。同上,3 1 8 页 8 同j j ,2 5 4 夏 种参见砸仁恕晚明文士的泊赞文化以家惧为个案的考察田浙扛学刊,2 0 0 5 ,6 ) :9 1 1 0 1 比如盂玉楼陪嫁两门庆的南京描舍拔步床( 金瓶梅第八叫) ,文震亨曾。拔步俱俗”( 长物毒卷六几榻 ) 一文震亨物,占技注【m 】际植授沣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l ;版社1 9 8 4 2 4 6 咏燕长物,盆的审荚思想及其咸肉忉文艺研究,1 9 9 8 ( 6 ) :1 3 1 4 0 1 5 东南人学硬七学位论文 插花:“亦不宜繁杂,若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占,二枝须高下合插,亦止可一、二种,过多便如酒肆” 藏书橱:“竹橱及小木直楞。一则市肆中物,一则药室中物,俱不可用”“ 书架;“亦不宜太杂,如书肆中”7 3 为之作序的沈春泽显然也是心有戚戚焉,说道:“近来富贵家几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 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娑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七人, 相戒不文氏谈风雅4 ”事实上,与商业文化区别开来,正是诸如长物志 、 尊生八笺 之类的书籍出 现的原囡,文震亨解释了他的良苦用心:“吾正惧吴人心手目变,如子所云。小小闲事长物,将来有溢筋 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编陧防之”o 明清之际,在士人拥有文化权利及其带来的优越感近两千年后,逐利的世风使士人社会地位发生微妙 变化,为了延续这种优越感、将自身与商业文化区别出来,著书立说之外,士人还纷纷在自己所衷爱的器 物上铭刻字迹,为之加上个性色彩,比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黄花梨案腿上端刻有;“材美而坚,工朴而 研,假尔为冯,逸我百年。万历乙未元月充奄史识”。又如,文微明曾在一官帽椅背上题文:“门无剥啄,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煮苦茗嚷之,弄笔窗闻,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笔迹画卷纵观之”并留印鉴。 士人如此刻意在书桌与市井问画出的分界线到底有用与否? 文氏本人所切切追癌的“旷士”、“幽人 生活是否真正实现呢? 士入文化权利在这场与“物”的博弈中又是如何作为的呢? 所谓旷士、幽人是指离群隐居、旷达不羁的人,他们最大的特征是不牵于物而悠然自得,李白诗云: “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这正是儒家重己役物的直接说明。文氏虽说“居山水问为上,村居次之, 郊居又次之”但他本人久居的苏州“城连万雉,列巷通衙,华区锦肆。坊市棋列,桥梁栉比”,为当 时一等一的富贵温柔地,长来往的城市也都是南京、北京这样的大都,他是断不肯委屈自己久居山林的, “云林清秘,商捂古石中,仅一几一塌,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只是想想面已,“吾侪纵 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 7 ,若无重大变故,让他脱离优厚的物质条件,满足于粗茶陋室,也是难以想象的。清修生活不成,也许 隐于市廛才是他唯一路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