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doc_第1页
庄子《齐物论》.doc_第2页
庄子《齐物论》.doc_第3页
庄子《齐物论》.doc_第4页
庄子《齐物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齐物论1大知闲闲(这里的“闲闲”是指拒绝接受意见的样子),小知间间(“间间”指的是细加分别的样子)。大言炎炎(火猛气盛的样子),小言詹詹(啰啰嗦嗦)。翻译:大知过于广博,小知过于精细。大言盛气凌人,小言喋喋不休。 2其寐也魂交(心神烦乱),其觉也形开(四体不安)。与接为抅(j)(交合,引申为周旋),日以心斗。翻译:他们睡时也心神交错烦乱,他们醒时也形体不得安宁。与社会接触构合纠葛,整天勾心斗角。3缦(mn)(通作“慢”,疏怠迟缓的意思)者、窖(深沉、用心不可捉摸)者、密(隐秘、谨严)者。小恐惴(zhi)惴(恐惧不安的样子),大恐缦缦(沮丧落魄的样子)。其发若机(弩上发射的机关)栝(ku)(箭末叩弦的部位),其司(主。“司是非”犹言主宰是非,意思是“是”与“非”都由此产生。一说“司”通“伺”,窥伺人之是非的意思。)是非之谓也;翻译:有的显得漫不经心,有的却冥思苦想,有的则小心谨慎。对小的恐惧提心吊胆,对大的恐惧垂头丧气。他们的心计就像箭在弦上,伺机而弄是非。 4其留(守住,指留存内心,与上句的“发”相对应。)如诅盟(誓约;结盟时的誓言,坚守不渝),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肃杀,严酷摧残)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翻译:他们闭口犹如盟誓过,为了以守取胜。他们衰败好似秋风寒冬的景象,这是说他们一天天在消弱5其溺之(溺:沉湎。“之”疑讲作“于”)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闭藏)也如缄(封闭),以言其老洫(x)(本指田沟或城池,有自封自守的意思)也;翻译:他们沉溺在所作所为的活动之中,再无法使他们恢复原状,他们隐藏心灵不言不语,说明他们老而枯竭败坏。6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悊(通“蜇”,蛰伏不动,这里指心神不动,犹今说无动于衷),姚佚启态(这四个词分别是浮躁,放纵,张狂,作态的意思)翻译:接近死亡的心灵,再也不能使它恢复生机。7乐(乐声)出虚(中空的情态,用管状乐器中空的特点代指乐器本身),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翻译:像乐声从空虚的乐器中产生出来,又像菌类从地上的蒸汽中产生出来一样。交互更替在眼前,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萌发出来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了这些情态发生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它们所以发生的根由了!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翻译:没有客体的彼,就没有主体的我:没有主体的我,客体的彼也就无法体现。这样主体与客体也就近似统一了,然而不知道他受谁知配。好似有个真我,但是却看不见它的迹象。可以从它的行为中得到信息,却看不到它的形体,它是真实可信的,却没有具体的形象。百骸(骨节)、九窍(人体上九个可以向外张开的孔穴)、六藏(心、杆、脾、肺、肾、命门)、赅(齐备)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指百骸,九窍,六藏的主宰者)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天然的本性)。翻译:众多骨节,九个孔穴,六个内脏,都兼备地存在我的身上,我和哪个最亲近呢,还是有所偏爱呢?如此不是都把他们当臣妾了吗?它们是臣妾就不能相互支配吗?还是让他们轮流做君臣呢?难道果然另有真君存在吗?即使求得真君的真实情况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刃:互相伤害)相靡(相靡:互相摩擦),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ni)然(困顿、精神不振的样子)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形体变化,即幼年变为青年、壮年、老年、以至死亡),其心与之然(与之然:和形体一齐变化),可不谓大哀(非常可悲,大通“太”)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愚昧)者乎?翻译:人一旦享受而形成形体,就认为躯体是常驻不变的而等待最后的耗尽。和外物相接触,有相互矛盾之时,也有切中事理之时,他的心追逐外物像奔驰一样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精神不振,疲于劳逸。而不知道他的归宿,这不是很可悲吗?这样的人生虽然说他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呢?他的形体在不断衰老,他的思想又随着形体变化而消失,这能不叫做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如此的愚昧吗?难道只是我愚昧无知而别人也有不愚昧无知的吗?浅析庄子的齐物论:庄子的齐物论是庄子的重要论辩思想,宏观看来,齐物论包括齐物和齐论两个方面。其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品性,看起来虽是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却是齐一,有其相似性;而人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其内在没有所谓的是非同异,这种相似性决定了庄子齐物论断的主旨。“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用对比的方式引出第二个论断,进一步描述出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形态,并且明确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用朴素的辩证法论证了虚无和存在的关系,用对立统一的方式引出人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用这种方式教导人们不要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 接下来大段地描述了庄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现实社会中的是非之争并没有意义,因为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非对错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因为万物都会向它对立的那一面转化,是对立统一的,这也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万物的齐一性,既然是齐一的,那么是非对错就没有区别的必要,因为是非都是无穷尽的,不能用具体形态来断定事物的真假,而应该追本溯源,直至事物的本源。正是是与非没有其判定的标准,也就没有追求所谓的是非对错了,才智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大智若愚才是真正达到了一种境界。 通过逐渐深入,进一步指出没有区分大道的根本评判标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是非无别,才是人之境界的升华。庄子认为,只有达到物我两忘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区别是非曲直的必要。道德修养高的人已经达到了对事物的超然态度,利害已然在身外,根本没有区分的必要,这样也让自己更加超脱,这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