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非常复杂,而且出现得频率很高, 这种语法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各家学者的重视,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频 率的增高、礼貌原则的遵守、主观化的增强三个角度入手,对“什么 从疑问用法 到非疑问用法演变的外部动因进行考察和研究。 关于历时频率的增高,主要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作为考察的文本,分别对“什 么 的非疑问用法进行考察和描写。总结出:8 世纪是“什么”非疑问用法的萌芽时 期;1 2 世纪到1 8 世纪是“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成熟时期;2 0 世纪是“什么 非疑问 用法的稳定时期。并且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使用频率有 所提高,为它的语法化提供了可能性外部动因。 关于礼貌原则的遵守,“什么”产生的非疑问用法符合利奇的礼貌原则,并分 别从他的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六条准 则出发,通过大量实例,考察了它们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并且发现: 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就是在遵循礼貌原则表达的前提下产生的语法化, 通常表现在“什么”的特指和否定这两种非疑问用法中。 关于主观化的增强,主要以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三方 面为出发点,考察了它们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重点考察说话人的视 角对“什么x 不x ”、“v 什么0 ”、“有( 没有) 什么x ”这三个旬式的影响;考察了 说话人情感中的感叹和否定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同时从说话人的认 识中的认识心理出发,考察了它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主观化的增强是促成“什么由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演变的诱因。 关于三个外部动因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三者并不是平行地在对疑问代词 “什么”的语法化产生作用,而是在交叉地起作用。主要表现在:礼貌原则的遵守 是主观化增强的前提条件;主观化的增强是历时频率增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什么 ;历时频率的增高;礼貌原则的遵守;主观化的增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疑问代词必须重读。第二是用疑问代词来指称不知道或者说不出来的人、事物、 处所、时间等。无论前置后置,“什么”都读轻声。冯春田( 2 0 0 0 ) 指出“什么 有 感叹和称代两种情况。吴仲华( 2 0 0 5 ) 指出,在比况表达式里,“什么不表疑问, 用作任指和虚指。 第二种是三分法。如丁声树等( 1 9 6 1 ) 指出疑问代词“什么 除了表询问外,还 有反问、任指、虚指这样三种非疑问用法。魏丽君( 1 9 9 5 ) 指出:“什么”从语法功 能和表意特征来看,具有任指性、虚指性和强调性的特点。赵博源( 1 9 9 9 ) 指出“什 么的特殊用法有三种:反问、任指、虚指。刘月华等( 2 0 0 1 ) 也认为“什么”的 活用有三种:反问、任指( 或泛指) 和虚指。寿永明( 2 0 0 2 ) 认为“什么除了表 示询问外,还有任指、虚指和否定的用法。 第三种是四分法。王力( 1 9 8 5 ) 指出“什么 有非疑问的活用法。这些特别用 途可以分四种:( 一) 疑问代词替代说不出的事物。( 二) 疑问代词代替任何事物。 ( 三) 疑问代词很象代数字的功用。( 四) 疑问代词帮助委婉语气。吕叔湘( 1 9 8 5 ) 指出“什么”有四种特殊用法:虚指、列举、否定、修辞。邢福义( 1 9 9 7 ) 谈到了 “疑问代词活用”的四种现象:任指、虚指、游移指、笼统指。卢素琴( 2 0 0 5 ) 指 出,“什么 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四种:任指、虚指、列举、否定。 第四种是五分法。赵元任( 1 9 7 9 ) 提出了五个类别:( 1 ) 用于修辞性的斥问; ( 2 ) 不定指示和任指;( 3 ) 放在一串并列词语末了,意为“等等”;( 4 ) 搁在名词 前头表知道的不太清楚,或者不以这名称为然;( 5 ) “有什么a ? ”,“没( 有) 什么 a 。吕叔湘( 1 9 8 0 ) 指出,“什么”有五种非疑问用法:任指、虚指、否定、列举、 独用。汤廷池( 1 9 8 1 ) 分出任指、虚指、照应、反问、感叹等五种。张尹琼( 2 0 0 5 ) 分出任指、某指、特指、类指、非指五种。 第五种是六分法。王海峰、王铁利( 2 0 0 3 ) 分出否定、怀疑、不确定、替代、 话题处理、话轮处理等六种。 第六种是七分法。邵敬敏、赵秀凤( 1 9 8 9 ) 指出,“什么 非疑问用法分全指、 例指、承指、借指、虚指、否定性、反诘和独用等八类引申用法。 第七种是十一分法。王松茂等( 1 9 8 3 ) 列出了“什么”的任指、虚指、反问、 确指、否认、谦虚、感叹、质问、程度、委婉、列举等十一种用法。 学者们对“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作了很细致的分类工作,而且很多小类都有单 篇的论文进行解释,但是分类的标准不统一。 0 2 2 “什么 非疑问用法研究的视角 近年来,学者们对“什么 的非疑问用法已不局限于单纯的描坷j 悬需薹蚕冀 一新的特点鋈l ;鬟用新理论新;方法使i 秆9 么鬟量薹疑雾篓法进蓄鐾一新攀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法明显比唐代敦煌变文中的使用频率多。据吴福祥统计, 朱子语类中共 出现1 6 4 次“什么用法,其中“什么 非疑问用法出现了1 3 5 次,占总数的8 2 。例 如: ( 4 ) 胡文定父子平生不服人:只服范文正公严子陵祠记云:“先生之 心,出乎日月之上 直是说得好! 其议论世廑正大! ( 5 ) 尝见已前相识间作赋者,基麈样读书! 无书不读。而今只念那乱道底 赋,有甚见识! ( 6 ) 如今拽转亦快,如船遭逆风,吹向别处去,若得风翻转,是这一载不 问甚麽物色,一齐都拽转 通过上面例子的观察,我们发现,朱子语类中“什么”也是以它的变体形式出 现的( 即什麽、甚底、甚、甚麽) , ( 4 ) 、 ( 5 ) 是感叹用法,而且是表示褒赞的 感叹。( 后文将具体解释) ( 6 ) 是任指用法,后半句中“一齐”与“什么 相互照 应。 经过归纳总结,我们认为,当人们对“什么 的非疑问用法,在心理图式中得 以接受和认可的时候,这种用法就会在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模式,在人们的意识 世界中约定俗成,便会产生惯常性,以至于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大量使用,促使其使 用频率的加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的高度化也进一步促使“什么” 由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的语法化。 1 21 6 1 9 世纪“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1 6 世纪到1 9 世纪,正值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已经广泛出现,为我们提供 了大量考察的文本。下面仅以西游记、 红楼梦作为考察的重点。 我们统计,西游记前六十回中,共出现了2 9 0 处“什么”的用法,其中表 示非疑问用法的就有2 5 9 处,占总数的8 9 。由此可见,此时“什么 非疑问用法 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已经不完全局限于虚指和任指两种用法,否定和反诘用法已 经大量使用。 其中否定用法主要表现如下例: ( 7 ) 祖师喝令:“赶出去! 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仕垒道果! ( 8 ) 三藏道:“徒弟,他说那怪神通广大哩。行者道:“怕他盐么广大! 早知老孙到,教他即走无方! ” ( 9 ) 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后吃簇盘、衬饭、点心、拖炉、 饼锭、油楔、蒸酥,那里管仕么冷热,任情吃起。 这里“什么的否定用法几乎都出现在祈使句中,表示对后面的词语的否定,以及 对其所在的整个句子的否定。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有1 4 1 处,占总数的5 0 。这里“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又出现了一种新用法一 独用法( 邵敬敏、赵秀凤所做的分类) ,这种用法就是表示没问清追问之外的意义。 具体表现如下: ( 2 2 ) 朴( 惊愕) 什么? 鲁她没有死。 ( 2 3 ) 繁( 更惊愕) 什么? 求婚? ( 这两个字叫她想笑) 你跟她求婚? 冲( 很正经地,不喜欢母亲这样的态度) 不,妈,您不要笑! 她拒 绝我了。一一可是我很高兴,这样我觉得她更高贵了。她说她不愿意嫁给我。 ( 2 4 ) 朴( 突然抬起头来) 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萍( 惊) 什一一什么? 这里“什么”的独用法都表示惊讶、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什么”这种新用法, 都是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语气以及情感,为它的使用频率的增多奠定了基础。 1 42 0 世纪( 6 0 - 7 0 ) 年代“什么的非疑问用法 这一时期,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已经越来越普遍,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用法 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用法。我们主要考察6 0 年代金庸的飞狐外传和7 0 年代王小 波的变形记。 我们统计,飞狐外传共出现了5 6 2 处“什么 的用法,其中非疑问用法有 3 3 2 处,占总数的5 9 。主要出现了“说+ 什么”这样的新用法。例如: ( 2 5 ) “银姑伤心苦楚,真的不想再活了。她用手挖了个坑,埋了丈夫, 当时便想往河里跳去,但怀中的女娃子却一声声哭得可怜。带着她一起跳吧, 怎忍心害死亲生女儿? 撇下她吧,这样一个婴儿留在大雨之中,也是死路一条。 她思前想后,咬了咬牙,终于抱了女儿向前走去,说什么也得把女儿养大。” ( 2 6 ) 听那喝骂的声音,却是刘鹤真所发,只听他喝道:“好奸贼,给我 上这个大当! ”胡斐心想:“他与谁动手? 此人是罪魁祸首,送仕么也得将他 抓住。” ( 2 7 ) 汤沛被他直言顶撞,不免有些尴尬,强笑道:“在下哪里不公了? 请童老师指教。童怀道说道:“我跟田老师还没比试,你就先偏了心啦,进 仕么恭祝贤弟马到成功。” ( 2 8 ) 胡斐听了,这才明白袁紫衣那日在客店中留下柬帖,说什么“马归 原主”,原来乃是为此,心中对骆冰好生感激,暗想:“如此宝马,万金难求。 这位文四娘子和我相隔万里,只凭他人片言称许,便即割爱相赠,这番隆情高 义,我胡斐当真是难以为报了。” 肖任飞( 2 0 0 6 ) 指出,“说+ 什么 既不是词,也不是短语,而是一个固化的结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你说哩! 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 ( 3 3 ) 后来,也就又和大家一起劳动了,只不过一天到晚很少和谁说话; 但是却仍然和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 3 4 ) 但现在一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 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 ( 3 5 ) 张克南仍然没有理时他母亲,他不知道这个事和自己的失恋有仕 么关系,淡淡地说:“前门后门,反正都一样” 我们统计,9 0 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共出现了1 1 处“什么的用法,其中有9 处是它的非疑问用法,占总数的8 2 。这一时期“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使用越来越 频繁,一句话中就有两个“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例如: ( 3 6 ) 再说了,副的是仕么东东,我怎么听上去像是当小的,拿我这皮糙肉 厚的当二房说什么也不像呀! 这个例子中第一个“什么 是前面我们所说的借指用法,第二个“什么是“说什 么”这个固化结构的用法。总之,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什么 这种非疑问用法 的使用再度出现了高潮。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的考察,我们认为“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使用频率 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体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体现。( 表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7 ) 中“什么。代替的是说话者心知肚明但不便言说、对听话者不利的话语,为 了顾及听话者的面子,让听话者的受损程度减小,使他的受惠程度增大,所以用“什 么”代替。( 3 8 ) 中“什么”代替的也是对被说者不利的信息,说话人为了缩小被说 者的受损程度,用“什么”来加以掩饰。 ( 3 9 ) “什么 代替的是忌讳的话语,没有 直说,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被说者的利益,使其受损程度最小。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归纳, ( 3 7 ) 、( 3 8 ) 、 ( 3 9 ) 中“什么”所替代的几乎都 是一些消极的,不好的事物,如果说出来会对被说者不利,为了遵守说话中礼貌原则 的策略准则,产生了“什么”非疑问用法中的借指用法( 即临时借来指代某个对象) 。 因此,“什么4 4 的借指用法就是在遵循减少表达使他人受损,加大表达使他人受惠的 策略准则的前提下产生的语法化。 2 2 宽宏准则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促动作用 利奇指出宽宏准则就是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包括( a ) 使自身受惠最小;( b ) 使 自身受损最大两条次准则。利奇的这条宽宏准则在“什么4 4 非疑问用法中也同样起 着重要的促动作用。我们不妨看下面的例子: ( 4 0 ) 四凤妈,我怕您生气,我怕您难过,我不敢告诉您。一一其实, 妈,我们也不是仕么富贵人家,就是像我这样帮人,我想也没有什么关系。 鲁侍萍不,你以为妈怕穷么? 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不,孩子,妈最知道认命, 妈最看得开,不过,孩子,我怕你太年青,容易一阵子犯糊涂,妈受过苦,妈 知道的。你不懂,你不知道这世界太一一人的心太一一。( 叹一口气) 好,我们 先不提这个。( 站起来) 这家的太太真怪! 她要见我干什么? ( 曹禺雷雨) ( 4 1 ) a :大小姐,不好意思,把您的贵手给弄伤了。 b :没什么的,这只是件小事,不足挂齿! ( 4 2 ) a :那天我没有弄清楚情况,打你一个耳光,真的是对不起。 b :没有仕么对得起对不起的,谁都有失误的时候。 ( 4 0 ) 中“什么”是对后面话语的否定,表现出无关紧要的态度,虽然自己受损很 大,但是可以原谅他人,一种宽宏的态度潜在的发挥着作用。( 4 1 ) 中“什么”, 表达的是说话者无所谓的态度,不太关注自身的利益,即使自身受损了,也并不在 乎,宽宏准则作用的结果。( 4 2 ) 中“什么 ,表达了说话者在这件事上对他人的 宽容,甘愿自身受损,正是宽宏准则的促动作用才使“什么”产生了非疑问的用法。 通过这几组例子的分析,我们认为疑问代词“什么”之所以产生非疑问用法, 也有宽宏准则作用的结果。这种准则的作用要求“什么”在语用上表达无关紧要或 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宽宏准则使“什么4 8 远离疑问用法,接近非疑问用法,促动“什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么 产生了语法化。 2 3 赞誉准则对“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促动作用 利奇指出赞誉准则就是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包括( f 1 ) 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 损;( b ) 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两条次准则。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就有替 代一些不文雅话语的作用,同时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程度,提高对他人的赞誉程 度。“什么”的这种用法就是赞誉准则作用的结果。例如: ( 4 3 ) 究竟是故事为美术效果、演技、拍摄手法服务还是美术效果、演技、 拍摄手法为故事服务? 创作人员想表达的思想倒还说得过去,后面几个是不是 太装那什么了? 对观众来说到底哪些才是细枝末节? 还“演员的演技是否有怎 么样? ”中文都没利落,发回用英文写,你不是爱装么。 ( 网络电影众论) ( 4 4 ) 你退群的时候面包还没在那里呢? 自己没道理退的群,还说别人逼 你! 到现在你不要学上吊乐乐哦,不过你也没他那水平,你只会装那盐么, 哎,d p 孩这习惯不好。 ( 网络冒险岛官方论坛) ( 4 5 ) 让他给买朵花都不行,他也太( 那) 什么了吧! ( 4 3 ) 为了使被说者遭受的贬损程度减小,用“( 那) 什么”来代替说话者要表达的 不文雅的语言片段。( 4 4 ) 为了使听话者免于受正面的伤害,用“( 那) 什么”代替 说话者想要表达对听话者不满的句子。( 4 5 ) 为了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程度,提高 对他人的赞誉程度,用“( 那) 什么”代替说话者要表达对听话者不满的话语。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交际语境中,说话者为了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程度,提 高对他人的赞誉程度,必须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通过对上面例句的分析, 我们发现“( 那) 什么”可以代替对他人有损害的句子,增强对他人的赞誉。为了 遵守赞誉准则,达到礼貌的表达效果,“什么”脱离了疑问用法,出现了非疑问用 法。因此,我们认为,赞誉准则对“什么 由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的语法化演变 过程有一定的促动作用。 2 4 谦逊准则对“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促动作用 利奇指出谦逊准则就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包括( a ) 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b ) 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两条次准则。利奇的谦逊准则很早就在疑问代词“哪里”的 非疑问用法中产生过影响作用。例如:a :老王你的口琴吹得可真是堪得上一绝啊! b :哪里哪里。同样,此谦逊准则对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产生也起到了一 定的促动作用。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 ( 4 6 ) “你有什么秘诀,给我们说说。 1 5 东j b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哪里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比别人多用点傻力气罢了。 ( 4 7 ) 贾母道:“仕么福,不过是老废物罢咧! ” ( 曹雪芹红楼梦) ( 4 8 )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啊! 我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 沙叶新陈毅市长( 选场) ) ( 4 9 ) 只听狄云道:“我姓狄,无名小卒,一个死里逃生的废人,又是盐玺 大侠了9 , ( 5 0 ) 戚芳走到他身边,也靠在栏杆上,望着池中金鱼,笑道:“师嫂是老 太婆啦,还说盐么如花似玉,也不怕人笑歪了嘴。 ( 金庸唐诗选辑) ( 4 6 ) 中的“我哪里有什么秘诀 ,( 4 7 ) 中的“什么福,不过是老废物罢咧”, ( 4 8 )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啊”,( 4 9 ) “又是什么大侠了”,( 5 0 ) “还说什么如花 似玉,也不怕人笑歪了嘴”,这五组句子都是说话者对别人的夸赞采取的对策 谦虚的谢绝。说话者正因为要表达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的效果,所以采用了“什么”的这种非疑问用法。 经过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当说话者对听话者进行褒扬时,听话者通常都会采 取谦逊准则作以回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决定的。这种谦逊的回答可以不是 硬板板的否定“不”,可以是委婉的形式,为了遵守谦逊的礼貌表达方式,产生了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由此可见,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为“什么”这种非疑问 用法的产生起到了促动作用。 2 5 一致准则对“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促动作用 利奇指出一致准则就是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韵不一致。包括( a ) 尽力缩小自 身对他人的分歧;( b ) 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两条次准则。这种一致准则在 “什么 的非疑问用法中同样起到促动作用。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 ( 5 1 ) “你也有痛苦? 你有什么痛苦? ”觉民惊讶地问,觉慧红着脸,连忙 分辨道,“没有仕么,我说着玩呢。” ( 巴金家) ( 5 2 ) 周菲就坐到何江水身边,轻声说道:“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真 的很抱歉。周菲一脸的歉意。“呵呵,没有牡么的,误会现在已经解决了, 什么事情都没有,所以姐姐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何江水看着满脸歉意的周菲, 轻声地安慰道,这时王管家把茶也给泡了上来,欧阳琳也走了过来,轻轻地走 到周菲身边,给周菲嘀咕了一下什么,两人便直接上楼去了留下几个大男生和 王管家在下面,“谢谢你们今天的帮忙,要不是的话,我现在还在街上像个无 1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晃! 何江水轻声地对他几个兄弟说道。 ( 小说阅读网都市狂想记) ( 5 3 ) 当是时,慕容秋荻是一脸惊喜,呆在那里,有些结巴的道:“怎么 怎么是你啊”那个银色的影子,是谢晓峰。如玉也有些惊讶,但还是乘机 闪回树后。谢晓峰移步上前至慕容秋荻身旁,略带歉意地道:“慕容小姐,在 下打扰道你的雅兴了。真是对不起。”慕容秋荻垂首,轻声道:“没什么了 可三少爷,你怎么会在这儿那? ”她问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却有一份渴盼。 ( 潇湘小说原创网碎声谱风无定所) ( 5 1 ) 、( 5 2 ) 、( 5 3 ) 都是说话人对自己错误行为表示歉意的回答,听话人尽力想 使双方不产生任何分歧,达成一致,使交际双方的对话顺利进行下去,这就必须遵 守一致准则,在这种准则的促动下,产生了“什么”非疑问用法的虚指用法。 2 6 同情准则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促动作用 利奇指出同情准则就是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包括( a ) 尽力缩小自身 对他人的厌恶;( b ) 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两条次准则。同情准则对“什么”由 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的语法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促动作用。例如: ( 5 4 ) 有 - i - 么好挖苦的啊,我们也没做坏事啊? ( 5 5 ) 这把雨伞丢了就丢了吧,有仕么好难过的啊,呵呵,旧的不去,新 的不来啊! ( 5 6 ) 有i t 好笑的啊,我们不就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吗? () 、() 、() _ 这g _ 5 45 55 6 三句话都体现了说话者对受害者的一种同情,同时缩小了对 他人的厌恶情绪,说话者正是以同情为准则,才产生了“有+ 什么+ 好+ 形容词”这种 用法,为“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增添了一种新的用法。 经过归纳,我们发现,同情准则在“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演变过程中起到 了一定的促动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情准则单从句式上是难以发挥这种同情 之意的作用的,必须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才可以体会出表达的是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缩小的是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交际的环境中,为了使交际能够成功的进 行,我们必须采用一定的策略,使那些不方便说出的事物得以隐瞒,尽量使听话者 的受损程度最小,所以礼貌原则在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疑问代词“什么”就是在 遵循礼貌原则表达的前提下产生的语法化,语法化的非疑问用法主要有“什么”的 特指和否定两种用法。 1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带有一种强烈褒赞的主观感情。因此“什么 非疑问用法主观化的倾向比较浓,即 说话人在使用语言形式表达自己所说的内容时包含了对听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什么”由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就是主观化加强的过程,反之,主观化加 强的过程也是“什么”语法化进一步加强的过程。参考沈家煊( 2 0 0 1 ) ,我们从言语 者的角度即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三方面,描写和分析主观 化增强对“什么”语法化产生的影响。 3 1 说话人的视角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影响 说话人的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 出发点。“什么”非疑问用法各个表现形式中说话人的视角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产生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重点以“什么”的否定用 法为例进行分析。 3 1 1 说话人的视角对“什么x 不x 式的影响 ( 6 2 ) 鲁四凤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讲脸。 鲁贵什么脸不脸? 又是你妈那一套。 ( 曹禺雷雨) ( 6 3 ) 仕么打球不打球的,现在没工夫! ( 6 4 ) 你别想那么多,什么癌不癌的! ( 梁晓声表弟) ( 6 5 ) 什么去不去的,谁也不能走。 ( 6 2 ) “什么脸不脸”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斥责听话人。( 6 3 ) “什 么打球不打球的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不同意听话人的意见,对听话 人的批评。( 6 4 ) “什么癌不癌的”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对听话人的 一种安慰。( 6 5 ) “什么去不去的 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对听话人的 一种命令。无论说话人的视角是斥责别人、批评别人、安慰别人还是命令别人,都 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成分,主观性色彩浓厚。为了让说话人视角的强烈主观性 在话语中留有印记,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表现形式。据我们观察,“什么x 不x ”式中 主观性倾向是通过“什么”来标记的,这里的“什么”不再表示客观上的询问,而 具有了凸显主观性色彩的功能。因此,我们归纳,“什么x 不x ”式中“什么”表达 主观性标记的非疑问用法,是在说话人视角的主观化作用下产生的。 3 1 2 说话人的视角对“v 什么o 一式的影响 ( 6 6 ) 老丁,你和那老家伙废仕么话? 敌人冲上来啦,命令炮群还会娶你 做老婆。 ( 亮剑) 1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7 ) 她嫁谁有你的什么? 你关的丝d ? ( 曹禺北京人) ( 6 8 ) 这儿有的是人,你占仕垒先,姑娘人家的! ( 老舍龙须沟) ( 6 6 ) “废什么话“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认为听话人不应该做某事。 ( 6 7 ) “你关的什么心”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认为听话人没有必要做 某事。( 6 8 ) “你占什么先”式中“什么 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对听话人的贬斥。因 此,“v 什么o 式中“什么”表达的说话人的视角几乎都是对听话者某种程度上的否 定。这种“v 什么o 式,如果我们去掉“什么”,就变成“v o ”式,像“废话”、“关 心”、“占先”,这些都是肯定用法。但是,如果加上“什么”,就变成了否定用法。 这个句式中的“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否定的非疑问用法,我们认为是在说话者视角 表现出来的否定的主观化作用下产生的。 3 1 3 说话人的视角对搿有( 没有) 什么x 式的影响 ( 6 9 ) 宝钗笑道:“给你的你就吃去,这有仕么猜疑的! 袭人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 ( 曹雪芹红楼梦) ( 7 0 ) 这还用得着问? 她还有盐垒不肯的7 ( 曹禺( 北京人) ( 7 1 ) “巧然,干吗呀,反正是打着玩嘛,用得着这么苦练吗? 苏否则打 起来还有什么意思。 ( 不看必悔) ( 6 9 ) “有什么猜疑的”式中“什么 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认为听话人没有做某事 的必要。( 7 0 ) “还有什么不肯的”式中“什么”表达说话者的视角是对被说者的 蔑视。( 7 1 ) “还有什么意思”式中“什么”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是对说话者的观点的 否定。这三个“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例句同样表明了说话者当时的立场、态度和感 情,带有强烈否定色彩的主观化倾向。然而,这种带有鲜明主观化色彩的说话人视 角正是促使“什么”产生语法化的重要因素,它要求“什么 不再表示疑问的语义 特征,而是作为凸显否定情态的标记。 经过分析,我们归纳出,以上“什么”出现的这三种句式,说话人的视角为否 定命题的居多。正是在说话人否定视角的促动下,使“什么”的用法逐渐脱离表示 疑问或询问,更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产生了标记主观性情态的非疑问用法。 因此,我们认为,说话人的主观化视角对疑问代词“什么”的语法化进程有一定的 推动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将从否定用法区分出来的“贬斥、“不同意”、“不满”等 义,分析和描写对“什么”产生的非疑问用法的影响。3 2 2 1 “贬斥乃义对“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影响 ( 8 0 ) 她欠起头来按了一按髻上横绾的银簪,略一转侧,菊叶便沙沙作响。赵嬷嬷翻了了身,吱吱格格牵动了全身的骨节,她唉了一声道: “你们懂得仕 么!”小双与风箫依旧不敢接嘴。久久没有人开口,也就一个个的朦胧睡去了。( 张爱玲金锁记) (81)令妃一声怒叱,非常权威的吼着:“掌嘴!这还没弄清楚吗?听也 该听明白了,看也该看明白了!叫格格,仕么姑娘姑娘的!腊梅“砰”的一 声,在床前跪下。双手高举托盘,大声的喊:“请格格吃药? ”( 琼瑶还珠格格) ( 8 2 ) “我哼不公! “你懂得仕么公不公? ”“就是不公。人家为社里 跑断了腿,还不如吃饱蹲赚好儿! ( 张炜张炜文集柏慧) ( 8 3 ) 兰仙忙道: “怎么了?”玳珍道:“你二嫂去告诉了老太太,说女 大不中留,让老太太写信给彭家,叫他们早早把云妹妹娶过去罢。你瞧,这算什么话! 兰仙也怔了一怔道: “女家说出这种话来,可不是自己打脸么? 玳珍道: “姜家没面子,还是一时的事,云妹妹将来嫁了过去,叫人家怎么瞧得起她? 她这一辈子还要做人呢! ”( 张爱玲金锁记) ( 8 0 ) “你们懂得什么! ,( 8 1 ) “什么姑娘姑娘的! ”,( 8 2 ) “你懂得什么公不公? (83)“这算什么话!”,这四组句子都流露出说话人带有贬斥的主观化感情色彩,它 们强调的命题部分分别为们i董得”、“姑娘”、“懂得公不公”、“这算话”,强 调的情态部分为“什么”,代表一种贬斥的否定情态,一种语用上的否定。因此,我 们认为,“什么”在表达强烈贬斥主观化感情色彩的前提下,语法化为非疑问用法的否定用法。 3 2 2 2 “不同意一义对“什么一非疑问用法的影响 (84)仕么“不知道”,昨天我还提醒你来着。 (转引自石毓智语法化动因和机制218页)(85)那老者大怒,将笔杆重重在桌上一拍,说道:“扯么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又什么如来赐福,往生极乐!他奶奶的,往生极乐,这不是叫人去见十殿阎王么?(金庸金庸全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6 ) 我认为,粗野、雄豪、剽悍和对劳动的无畏,是适应这种环境的首 要条件。要做个真正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就要做海喜喜这样的人。篮垒 “文化知识”,见鬼去吧! 没有平庸的职业,只有平庸的人。 ( 张贤亮绿化树) ( 8 7 ) 令妃好紧张,慌忙四面看看,打断了小燕子:“嘘! 这话就是犯了 忌讳,仕么回家,这儿就是你家了! 从此以后,你的荣华富贵,是享用不 尽的! 可是,你千万别再说,你还怀念民间生活,或者是有关你爹娘的疑 惑。现在,皇上认定了你是格格,你就是千真万确的格格了! 你自己也要毫无 疑问的相信这点! ” ( 琼瑶还珠格格) ( 8 4 ) 什么“不知道”,( 8 5 ) 又什么如来赐福,往生极乐,( 8 6 ) 什么“文化 知识 ,( 8 7 ) 什么回家,这四组例句都流露出说话者不同意对方话语的浓烈感 情色彩。“不知道、“如来赐福,往生极乐”、“文化知识”、“回家”,都是完整 的句子,可以独立的表达命题。前面加入“什么之后,这个命题就具有了不同意 对方话语的意味,当然这只是语用上的一种否定。这种不同意情感的表达是通过“什 么”否定后面命题来实现的,由此可以认为,不同意的主观化感情色彩是诱发“什 么”产生语法化的前提条件。 3 2 2 3“不满 义对“什么一非疑问用法的影响 ( 8 8 ) “什么文章嘛! 你”老师大吼一声。她喜怒无常的性情我早已 习惯了,可是在作文课上对我这样发脾气还是不太常有的。“乱写! 乱写! 什 么拾破烂的! 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滚出去好了,对不对得起父 母。 老师又大拍桌子惊天动地的喊。 ( 三毛三毛文集拾荒梦) ( 8 9 ) 韦小宝见茅十八神情前倨后恭,甚觉诧异,问道:“这小子是什么 来头,瞧你吓得这个样子。”茅十八道:“盐么小子不小子的? 你嘴里放干净 些。” ( 金庸鹿鼎记) ( 9 0 ) 什么嘛! 明明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过是老实说清楚那种烂摊子根本 没人处理得了,于嘛把她说得好象是植物与野兽混生的白痴种啊! ( 古灵暴风雨鸣奏曲) ( 9 1 ) 你跑仕么,还有事跟你说呢。 ( 转引自石毓智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 8 8 ) “什么文章嘛 ,( 8 9 ) “什么小子不小子的”,( 9 0 ) “什么嘛”,( 9 1 ) “你跑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么”,这四组句子表达了说话者强烈不满的主观化感情色彩,“什么 在这里起到了 标注不满语气的作用,此时的“什么”是在不满的主观化感情色彩促动下,语法化 为不满语气标记词的。 经过分析,我们归纳“什么”的否定用法的几种表现形式,具有强烈主观化的 感情色彩,但是根据其情感的强弱,可以划分为这样的次序:贬斥 不满 不同意。 “什么”表达的主观化感情色彩越强烈,它的非疑问用法就越明显,主观化促动“什 么”产生语法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3 3 说话人的认识对“什么 非疑问用法的影响 沈家煊( 2 0 0 1 ) 指出:说话人的“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此 外,还有一些连词,特别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也有客观描述和主观认识之别。 虽然这种看法已经被人们认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表达说话人的 主观认识不一定要有固定的词语表现形式( 连词等) ,还可以根据隐藏在话语外的说 话人的认识心理加以凸显。认识心理是指人在认识过程( 如注意、知觉、表象、记 忆、思维和语言等) 中,把注意的知觉表象分解为各个阶段,对每个阶段输入的信 息进行特定的变换操作,以及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加工处理,并对各个阶段和操作的 产物进行反应,并存储于大脑,以便恢复时能够立即使用。而人类心理的认识规律 大都呈现从自身到其他,从具体到抽象,从事理关系到逻辑关系,从客观事实到主 观情态等的逐渐演变过程。在漫长的语言表达长河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 为了适应某种语言表达需要,为了提高某种语言表达手段,人们的心理就会自然而 然对原来的某种用法进行感知、理解、加工和反应,从而形成二种新的用法。“什 么”由客观性较强的疑问用法到主观性较强的非疑问用法的语法化过程,其实更多 受到人们认识心理的影响。“什么最初是表示疑问用法的,这是一种客观事实, 由于人类认识规律是从客观事实到主观情态演变的,所以,导致“什么”疑问用法 这种典型范畴中的语义力丧失,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虚指、任指等非疑问用法,随 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又相继出现了“什么”的某指、例指、否定指等各种非疑问 用法,饱含了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情态。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人们的认识及认识心理 对“什么”从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语法化演变的影响。我们试着用下面的几组例 子加以分析。 ( 9 2 ) 他这几天怪怪的,你知道怎么了吗? 据我所知,他好像那仕么了。 到底怎么了啊? 他好像是中邪了。 ( 9 3 ) “我可告诉你何雷 ,石静放下板刷,严肃地说,“你可给我老实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合不符合你那 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你就踏踏实实跟我过日子吧。 ( 王朔永失我爱) ( 9 4 ) 林一洲又挪挪屁股,凑近陈主编:”我写的是个爱情故事,可称呼的是 理解,歌颂的是善良,传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心声,”老陈频频点头:”恩 恩,接着说 其他的就不必多说了我认为我们现在社会非常需要真善美,因 为人人假丑恶又不太甘心所以那什么连续剧引起那么多坏人感动,这里有很多 经验值得总结,饶有趣味” ( 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 9 5 ) 不是总说做什么什么人也要立牌坊吗? ( 北大语料库) ( 9 2 ) 中“什么 代替的是说话者心知肚明的,有所指的,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根深蒂固 的传统思想影响,有些忌讳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人们思想意识中不太方便明说的 事物,在自己的认识心理范畴中就会受到限制,为了防止对表达的影响,所以说话者 用“什么”代替这些忌讳的词语。( 9 3 ) 句,说话者出于认识心理上礼貌行为的限制, 尽量避讳对他人的损害,用“什么”代替对他人不利的话语。( 9 4 ) 句,由于说话者 受到认识心理的影响,某些不方便用直接语言表达出来的短语或句子,用“什l 7 尘垄藿:i 霎雩i 雾薹 么玩意”、“什么年月”、“什么了不起的 、 “什么东西”都表示说话者对所要叙述的客观事实的强烈感叹,其中蕴涵了不满的 感情色彩。这种否定的感情色彩单纯靠“玩意”、“年月”、“了不起的”、“东西” 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在它们的前边加上“什么”,“什么 带有否定的意义,否定紧 跟在其后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主观否定情绪,我们认为“什么”表示的感叹用法的 否定和贬斥形式只是一种语用上的否定,它起到增强否定和贬斥的感情色彩作用。 因此,这里的“什么”在否定和贬斥感叹用法的作用下,产生了语法化,成为了标 注否定和贬斥感叹用法的标记。 经过归纳分析,我们发现,“什么”的感叹用法,无论是表示肯定和褒赞形式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语 “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疑问用法,但是前人并未对“什 么”产生这种语法化的可能性因素做过系统的分析和考察,我们把这种产生语法化 的可能性因素称为语法化动因。这种动因分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本文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对“什么”非疑问用法语法化的外部动因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考察和分析历时频率的增高、礼貌原则的遵守、主观化的增强三个外部动因对 “什么”语法化的影响,以及三个外部动因因素之间的关系,补充了一些新的分析 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 、历时频率的增高。以往前人并没有注意到使用频率会成为“什么 由疑问用 法到非疑问用法演变的外部动因,对其在这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几乎为零,鉴于此, 本文作了个新的尝试。本文主要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作为考察的文本,分别对“什 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了考察和描写,统计出表一,并总结出“什么”的非疑问用 法的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模板:离婚后共同子女抚养权与监护权合同
- 住宅小区扩建坟墓迁移与居民安置协议
- 劳务派遣三方合作协议:保障员工权益与合规操作
- 离婚双方关于人寿保险权益分割与执行协议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含技术支持及培训)
- 流动的旋律课件
- 植树方案制定课件
- 数学月饼统计课件
- 媒体技术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辽源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临床护士实践能力考核
- 交安工程施工合同
- 肠造口并发症讲稿课件
- GB/T 6403.5-2008砂轮越程槽
- GB/T 27021.2-2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2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 FZ/T 73001-2016袜子
-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全套与班级共成长
-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 记帐传票模板1
- 职业病防治培训PPT课件
- JG_T127-2017建筑门窗五金件 滑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