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山东出土东周诸侯国乐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音响测试,对山东省境内若干东周时期墓葬 出土的编钟、编磬、编铸进行了器物组合、音乐性能及礼乐制度的研 究。得出东周时期山东各诸侯国在音乐上存在有五声、六声和七声音 阶,各国音乐文化相对发达,编钟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其乐器制作 有明显历史传承性,其礼乐制度与周礼相合。 【关键词】 东周;编钟;编磬;编铸;音响分析;礼乐制度 【a b s t r a c t l a c c o r d i n gt o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i nl o c a la r e a sa n da c o u s t i c st e s t s ,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a lg r o u p s ,m u s i c a lf u n c t i o n a n dm u s i c a lr i t u a lr u l e so fb e l lc h i m e s ,s t o n ec h i m e sa n db r o n z e c h i m e se x c a v a t e di n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t h e n a t i o n a lt u n e si n c l u d i n gf i v et u n e s ,s i xt u n e sa n ds e v e nt u n e s e x i s t e di nv a r i o u sk i n g d o m so f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 t h ec u l t u r e s o fm u s i ci nt h e s ek i n g d o m sw e r ep r o s p e r o u sr e l a t i v e l y e v e r y b e l lc h i m e sh a st w op i t c h e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o f 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sr e m a i n si t so w nf e a t u r e st h r o u g h o u tt h eh is t o r y a n di t sm u s i c a lr i t u a lr u l e sd o v e t a ii si n t ot h ez h o ur i t u a l s k e yw o r d 】 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 :b e l lc h i m e s :s t o n ec h i m e s :a c o u s t i ca n a l y s i s : r i t u a ls y s t e mo fm u s i c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音响测试,对山东省境内若干东周时期墓葬 出土的编钟、编磬、编铸进行了器物组合、音乐性能及礼乐制度的研 究。得出东周时期山东各诸侯国在音乐上存在有五声、六声和七声音 阶,各国音乐文化相对发达,编钟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其乐器制作 有明显历史传承性,其礼乐制度与周礼相合。 【关键词】 东周;编钟;编磬;编铸;音响分析;礼乐制度 【a b s t r a c t l a c c o r d i n gt o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i nl o c a la r e a sa n da c o u s t i c st e s t s ,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a lg r o u p s ,m u s i c a lf u n c t i o n a n dm u s i c a lr i t u a lr u l e so fb e l lc h i m e s ,s t o n ec h i m e sa n db r o n z e c h i m e se x c a v a t e di n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t h e n a t i o n a lt u n e si n c l u d i n gf i v et u n e s ,s i xt u n e sa n ds e v e nt u n e s e x i s t e di nv a r i o u sk i n g d o m so f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 t h ec u l t u r e s o fm u s i ci nt h e s ek i n g d o m sw e r ep r o s p e r o u sr e l a t i v e l y e v e r y b e l lc h i m e sh a st w op i t c h e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o f 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sr e m a i n si t so w nf e a t u r e st h r o u g h o u tt h eh is t o r y a n di t sm u s i c a lr i t u a lr u l e sd o v e t a ii si n t ot h ez h o ur i t u a l s k e yw o r d 】 e a s tz h o up e r i o d :b e l lc h i m e s :s t o n ec h i m e s :a c o u s t i ca n a l y s i s : r i t u a ls y s t e mo fm u s i c 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天津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t 殳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红1 签字日期: 如年。月哗日 锄张方掰 签字日期:少7 c 7 年f 月仟日 孓 铌引 耄n 纷 者佑 : 文期 沦日 位导学签 山东出土东周诸侯国乐器研究 引言 山东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东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周代,山东地区有包括齐、鲁 两个大国在内的上百个诸侯国,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周代墓葬出 土乐器的数量较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拟主要对山东地区出土的东周时期编钟、编磬等乐器进行研 究。研究内容包括编钟、编磬的形制、组合、音乐性能以及乐器所反 映出的周代诸侯国礼乐制度等问题。各诸侯国音乐文化间是否有一定 联系和相互影响,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目前学术界对本课题的有关研究,主要是在墓葬结构,墓主人身 份以及墓葬断代方面有过相关探讨,而对于乐器的综合研究则不多, 一般是对乐器进行音响分析。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经在上世 纪9 0 年代对部分山东出土东周乐器做过测音,并在中国音乐文物 大系山东卷中发表。但是,近十年来又有些新的音乐考古发现, 需要进行考察测定,旧有的音乐考古材料也有必要重新进行考察。承 山东省文物局尤少平等的惠助,笔者在导师方建军的带领下与天津音 乐学院房垫、李阳一道,于2 0 0 8 年6 月川月先后对山东济南、淄 博、烟台、郯城、滕州、海阳、诸城所藏部分山东周代出土乐器进行 1 了实地考察和测音。 本文将在对出土乐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音乐考古学和音乐 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周代墓葬出土的乐器编钟、编磬进行 初步的综合研究。 第一章墓葬及乐器发现情况 1 、部国乐器 主要发现于仙人台部国墓葬。部国墓葬群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 区南大沙河上游的北岸,即著名的五峰山之阳,西北距长清区政府驻 地2 0 公里,北距济南市区2 5 公里。处在泰山西北部的群山之中,是 一处现存面积仅1 0 0 0 平方米的小台地。从考古学的断代分期看,都 国墓葬群可以分为四期。“一期为m 3 ,二期为m 1 和m 2 ,三期为m 4 和 m 6 ,四期为m 5 一期为西周晚期,公元前8 0 0 年前后;二期为两 周之际,公元前7 5 0 年前后;三期为春秋早期,公元前6 8 0 年前后: 四期为春秋晚期,公元前5 6 5 年前后1 仙人台部国墓葬群共有墓葬6 个,都为独立墓葬,其中m 卜m 4 和 l 任相宏仙人台周代国贵族墓地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对史学研究的影响 j 山东大 学学报2 0 0 4 年,第1 期:1 3 1 8 页 4 m 6 号墓相比邻,m 5 号墓葬稍远于其它墓葬分布。在整个都国墓葬群 中有乐器出土的只有m 5 、m 6 两座,其墓葬群时间跨度为西周晚期至 春秋晚期的2 0 0 多年间。 根据墓葬分期,m 6 为春秋早期,m 5 为春秋晚期,现分述如下。 m 6 号墓葬在整个墓葬群的中部,与m 4 号墓葬西侧相临,是6 座 墓葬中面积最大的,超过2 0 平方米,墓主人为成年男性,墓葬没有 墓道,形制也比较简单。但是,m 6 的出土器物在6 个墓葬中不但是 数量最多的,同时器型较全且精美大气,是6 个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一 座。陪葬品共1 7 0 余件( 套) ,除有铜礼器3 5 件,铜兵器3 6 件,铜 车马器2 2 件( 套) ,玉器3 件,玉饰l 套,陶器l o 件,海贝8 0 0 多 枚,车舆3 乘以外,最重要的是有钮钟一套9 件,甬钟一套11 件, 编磬一套1 0 件,所有乐器均在椁室南边箱内,3 套乐器在边箱中分3 面摆放,钮钟在西面,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其上方有一根断面呈圆形 的横梁,应为悬挂钮钟的梁架,在梁架遗迹两边出土了两件钟架饰件, 均呈牛头凤尾状,头颈为圆雕,尾部较薄,为镂空雕饰。甬钟在东面, 出土时为放倒放置,大小相套。编磬在南面,按大小排放,有叠压。 m 5 号墓位于整个墓葬群的最西端,方向西偏北( 以墓主人头向 方向为准) ,为成年女性墓。墓穴为长方形土坑,东西长4 6 米,南 北宽3 3 米,深6 2 米。整个墓葬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最深为椁室, 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央,为一棺一椁,椁内以玉器陪葬为主。第二、三 层为陪葬品,其中在椁室南部一侧有规律的摆放了钮钟9 件,编磬 1 4 件,均无悬挂支架,从出土情况看没有缺失,都应为完整的一套。 在编钟和编磬的东侧还有一木制乐器,由于腐朽严重只能从其大体形 制推断属于瑟一类的乐器。其余陪葬品有鼎、舟、盘等青铜礼器和陶 器、兵器、骨角器、车马等共1 0 0 余件。 2 、莒国乐器 主要发现于莒南大店春秋殉人墓、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山东诸 城臧家庄墓葬。莒南大店春秋殉人墓位于山东莒南县城北1 9 公里大 店镇东2 公里处。共有两座大墓,考古学界通过对出土器物中铭文和 纹饰的对比推断一号墓为春秋晚期墓葬,二号墓为春秋中期墓葬。 其中一号墓葬墓室东西长1 l 一1 1 3 米,南北宽1 0 4 米,高4 2 米。墓室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椁室,北部为器物坑。南部椁室为 一具主棺、十具陪葬棺。因为此墓曾经被盗,且盗洞在主棺正上方, 对棺椁破坏严重,根据主棺遗留痕迹推断为一棺一椁,涂朱漆,陪葬 物品均被盗。其余十具陪葬棺均为一棺,腐朽严重。陪葬器物坑基本 保持完好,出土随葬器物1 4 4 件,其中陶器4 7 件,为鼎、敦、壶、 罐等。铜器鼎、敦、壶、盘共1 0 7 件。乐器l o 件,其中铸2 件,编 钮钟9 件。车器及其他8 0 件。 在一号墓中共有乐器1 0 件,镇钟位于器物坑中土台东南角,9 件编钮钟位于土台北面。因为盗墓破坏9 件钮钟同一铜盘、铜鼎有 叠压,根据现场绘图记录推断9 件编钮钟应为按大小顺序规律摆放, 后因盗墓被铜盘和铜鼎叠压。铸钟放置位置无异议,两种乐器均无箕 簇。 二号墓位于大店镇东南7 公里处,发现有早期大型盗洞2 出。墓 室同一号墓一样分为椁室和器物坑两部分。南北长8 5 米,东西宽 7 5 米,深5 米。椁室为一主棺,十陪葬棺。主棺剧中陪葬棺围绕主 棺排列。因早期被盗,从遗迹推断主棺为一棺一椁,基本无遗存陪葬 品。共出土器物9 0 件。其中陶器5 8 件。铜器及其他3 2 件,其中包 括石磬1 2 件,编钮钟9 件。石磬基本破损只可复原5 件,其形制相 同,大小相次。编钮钟出土时依大小规律依次排列于器物坑南边,无 箕簇,9 件编钟正面钲间同两铣位置均铸有铭文“佳正月初吉庚午, 莒叔之中( 仲) 子平自乍铸其游钟其受以眉寿,万年无其( 期) , 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位于沂水县城西南2 0 公里的沂蒙山区,共 发现有两座墓地,坐落于刘家店子村西一块高地的东部,南北相居, 相距8 7 米。根据墓葬形制、九鼎八簋陪葬制度和出土器物纹饰、铭 文分析,一号墓应为莒国密邑的封君,属士大夫阶层。二号墓应为其 夫人。 一号墓位于北侧墓底长8 5 ,宽5 8 。椁室位于中部,南北各有 一个器物坑。椁室有两椁一棺,有陪葬殉人。南端器物坑主要陪葬青 铜礼器主要为青铜鼎。北端器物坑主要放置陪葬乐器,也有部分礼器、 兵器及其他杂物。 北器物坑乐器共出土3 8 件。其中甬钟1 9 件,按照纹饰和大小可 分为三组( 套) ,分别为9 件、7 件、3 件。出土钮钟一套9 件,形制 相同大小相次,在其正、背面鼓部、铣部位置铸有铭文“陈大丧史中 高作铃钟,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2 另有编铸6 件,缚 于2 件,钲1 件。由于当时客观原因,北器物坑未经专业人员挖掘, 造成无法确定出土乐器原始陪葬位置。 1 9 7 0 年春,在山东诸城臧家庄( 现龙宿村) 东北,浯水东岸出 土战国中期墓葬。主墓室居中,东南、西北1 0 米处各有一处陪葬坑。 主墓室为长方竖井土穴坑墓,东西长5 8 米,南北4 5 米墓室向东。 早期曾经被盗,未发现墓主人尸骨,仅存少量陪葬器物。西北陪葬坑 出土青铜器鼎、豆以及大量牛马骨骼等器物。 东南陪葬坑出土大量青铜器,其中编铸7 件、编钟9 件、编磬 1 3 件。编钟刻有铭文为“鉴麴立岁事十月已亥愈公孙朝子造器九 3 , 编铸铭文为“肇蟓立岁事十月已亥莉公孙朝子造器,。编钟铭文最 :中国音乐文物人系山东卷大象出版社第8 1 页 ,山尔诸城藏家庄与葛布口村战国墓葬文物1 9 8 7 年第1 2 期第4 9 页 中国音乐文物人系山东卷人象出版社第5 5 页 8 后的“九 字应为标记数量同编钟数量相同。根据铭文记录此器物应 该公孙朝子所做所用,据史书记载并无朝子一人,根据诸侯之子称为 公子,诸侯之孙称为公孙,另史记田齐敬仲世家曾记有“公孙 会”、“公孙罔均为田氏推断臧家庄出土器物铭文中记载的“公孙朝 子 应为田氏贵族。出土的编铸、编钟、编磬应为公孙朝子所做所用, 并在死后陪葬,此墓主人也就应是公孙朝子。 3 、薛国乐器。 发现于滕州薛国故城。薛国故城位于县城南2 0 公里张汪镇和官 桥镇交界处,周边分布有许多中小型墓葬,1 9 8 5 年1 1 月在薛国故城 东城墙外发现1 1 7 号墓葬。该墓葬为甲字型大墓,有两椁一棺。陪葬 品共计4 1 件,有陶豆、铜戈、铜尊、石磬等。其中出土一套7 件编 磬,出土时放置在棺椁的头箱中,大小相次形制相同,其中一间断裂 ( 后经修复) ,其余完好。 4 、齐国乐器 发现于淄博市临淄区大夫观,i 临淄商王墓地。 1 9 7 9 年在临沂市临淄区齐都镇大夫观村出土了编钟一套共8 件, 经测定为春秋时期铸造。同年在大夫观村西出土一套编磬共1 6 件, 分为2 组每组各8 件,是为一套,时期为战国。两套乐器所属墓葬情 况因未公布具体考古资料暂时不详。两套乐器均为大小相次,形制相 同。出土时均保存较好,其中编磬第二组第4 件断裂,其余均完好。 大夫观出土编钟和第二组编磬现存淄博市临淄区齐鲁古城遗址博物 馆,第一组编磬现存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淄商王村北距齐国故城遗址5 4 公里,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 淄区政府所在地辛店镇以东2 公里处。1 9 9 2 年9 月山东省淄博市博 物馆和齐故城遗址博物馆联合对临淄区永流乡商王村西一处战国墓 地进行发掘。清理出两座战国墓( 编号m 1 和m 2 ) 。出土器物丰富、 精美,两座墓出共土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骨 器、玻璃器等共计5 6 0 件。m 2 为一棺一椁,共出土器物2 1 6 件其中 编钟1 4 件、编磬1 6 件出土时位于墓室东部。编钟1 4 件分为两组, 每组7 件。编磬1 6 件,也分为2 组每组8 件,四套乐器均大小相次, 形制、纹饰相同。 5 、陈国乐器 发现于海阳嘴子前春秋墓。海阳两周时隶属齐国,陈国位于淮水 流域上游,两国地域不搭界按理应该归于齐国,但是据左传庄公 二十二年记载,公元前6 7 2 年,陈国宫廷内乱,公子完被迫逃亡 齐国,被齐桓公封为管理工程的工正并获封邑。陈完因不愿称陈国的 j 日号,改陈姓为田氏。另据左传昭公八年所载,陈完奔齐后几 十年,陈国再发内乱,楚国灭陈,公子胜不明下落。分析来看,陈国 被灭时,陈( 田) 完的后代是已是位居齐国卿相的第五、六、七代, 公子胜极有可能前往投奔其寻求庇护。如此推敲,伴生出土器物铭文 中的“圣”既有可能就是公子胜,那么,位于田家封邑范围内的嘴子 前墓葬也许正是田氏的家族墓地。但是笔者根据出土其他器物的形制 和普通考古学的推断,墓地虽然应该归为齐国田( 陈) 完家族墓地归 属齐国,但器物仍然属于陈国的器物形制并带有明显陈国特点因此将 此墓葬出土乐器按陈国国属论述。 1 9 7 8 年在山东海阳县嘴子前村东北,距县城2 5 公里的一处山区 台地先后发现5 座春秋墓葬,墓葬为村名取土时意外发现,其封土被 破坏。其中m 1 为土坑竖穴结构,长4 8 米,宽2 7 米,距地表3 9 米。墓中椁室基本完好,无棺和尸骨。椁外北侧、西侧各有3 0 厘米 宽的空隙作为陪葬格。北侧隔断由西至东依次排列有铸钟2 件甬钟3 件,西侧隔断依次放置2 件稍小的甬钟。 m 4 号墓葬共出土编钟9 件其中7 件为甬钟( 图表三十五) ,2 件 为钮钟( 图表三十六) ,出土时大小相次排列,其余伴出器物情况不 详。 6 、鄙国乐器 发现于临沂花园村。1 9 6 6 年在临沂花园村城西涑河北岸距水边 2 0 米处水利施工中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编钟一组共9 件,大小 相次。因为是意外发现具体现场情况遭到破坏,无法推知原始保存情 况。 7 、滕国乐器 1 9 8 2 年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发现滕国墓葬群。其中 现编镩4 件、钮钟9 件、编磬1 3 件,具体墓葬情况不详 器中4 件锝钟刻有铭文,如下:1 第一铸:唯正孟岁十月庚午日吉朕皇祖悼公严龚天箭 第二铸:命鳏寡用卓肇谨( 先) 王命祀朕文考懿叔亦州 第三铸:则( 先) 公正德卑作司马于滕还义非敢口口 第四铸:( 贝兄) 用享于皇祖文考用祈吉休口口子孙万 雷片:膳卅墼屯镇庄里西村礴钟 8 、郯国乐器 主要发现于郯城县第二中学。1 9 8 9 年2 月在位于郯 学东南部的教学楼前、操场院墙南侧的农田里发现墓葬群 g 音乐文物大蒹山象卷 丈象出版社第4 6 页 1 2 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三座墓,其中号墓的随葬品较为丰富,主要 有青铜编钟8 件、鼎1 件,陶器有编磬1 3 件、鼎6 件、豆1 2 件、鬲 6 件、瓮9 件。该墓的时代为战国早中期,墓主为贵族。国属应为郯 国6 。郯城二中这三座墓都是中小型的,既无腰坑,亦未见人殉,这 种现象,较之其它东夷诸国的同等墓葬亦无明显差别。 9 、其他乐器 1 9 7 7 年发现于蓬莱柳各庄m 6 墓葬。柳各庄位于蓬莱市南4 5 公 里艾山北麓,黄水河西岸,墓葬群位于村西北方向共发现有春秋墓葬 群和战国墓葬群两个大型墓葬群。其中春秋墓葬群共有墓葬6 个( m 2 、 l v i 4 、m 6 - m 9 ) 车马坑1 个( k 1 ) 出土编钟的为m 6 。此墓葬为土坑竖穴 结构,东西长6 米,南北宽4 4 米深6 2 米,层被盗,有盗洞。墓室 居中为两椁一棺,椁室外有陪葬石饰品、贝壳、玉石等器物。墓室四 壁均有8 5 - 1 4 0 厘米的二层土台,二层土台上置有4 具陪葬殉人,北 侧二层台有编钟9 件由大自小,由西至东排列。编钟原应悬挂于木架 之上,出土时木质支架已经腐朽仅存漆皮,支架为两段立柱高7 5 厘 米,立柱中部略粗,底部为“山 型底座,横梁左端有龙头状遗存, 右端被一疑似琴状物叠压,编钟同直接叠压,无箕簇。同时放置编钟 一侧二层台东北角有一疑似为鼓得木质圆形器物,直径3 8 厘米,厚 7 厘米。根据目前掌握考古资料无法断定具体国属。从墓葬群所在地 理位置推断应该属于东海地区,古东夷族文化范围内,根据其出土器 6 郯城二中这三座战国墓葬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这一地区战国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 定的认识,而且对于研究郯国的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考古1 9 9 6 年第3 期) 1 3 物推测,包含m 6 号墓葬在内的蓬莱柳各庄墓葬群“可能代表着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胶东古国”7 第二章形制与组合 1 、都国乐器 仙人台都国墓共出土乐器5 3 件,编钟2 9 件( 钮钟1 8 件、甬钟 1 1 件) ,编磬2 4 件,其两套钮钟形制基本相同,两套编磬也基本 致。 m 6 号墓钮钟:编号m 6 :1 5 2 3 ( 图表七) 。共9 件为一组,造型 基本一致,大小有序,保存基本完好。钟体表面锈蚀严重,有较厚绿 色锈斑。但多数钟体都存留有铅白色亮斑,为未锈蚀面,钟面疑似经 镀铅。所有钟置螺旋形枚2 4 个,枚布两面,每面分2 区,每区3 行, 每行2 枚。最小的9 号钟( m 6 :1 8 ) 腔内舞底中心尚存有凸起的圆形 垫片。舞平,上置方形纽,合瓦形腔体,铣棱微弧曲。于口弧曲较大。 篆间可辨s 形夔龙纹:鼓部中心饰一圆圈纹,为正鼓部敲击点的标志。 余各部素面。第5 件( m 6 :2 2 ) 、第6 件( m 6 :2 1 ) 钟除了正鼓部有 敲击点外,右侧鼓部也有一圆圈纹标志,作为侧鼓部的敲击点标志。 m 6 号墓甬钟:编号m 6 :3 7 4 7 ( 图表九) 。编钟铜质较差,钟体 多见砂眼。1 l 件甬钟中,第1 ( m 6 :4 5 ) 、3 ( m 6 :4 1 ) 、5 ( m 6 :4 6 ) ,考古( 合订版) 1 9 9 0 年第9 期8 0 9 页 1 4 件钟体破裂,后修复,其余保存基本完好。整套甬钟造型一致,大小 有序,是为一组。钟体表面有轻微绿色锈迹。除第8 ( m 6 :4 4 ) 、9 ( m 6 : 3 8 ) 号之外,各钟甬端均封衡。圆柱形甬,有旋,上细下粗,旋饰有 四乳钥。有干,干呈长方钮形。斡中间凸起方棱。平舞,钲部有枚, 分3 层,每层6 枚,共3 6 枚。钲问上窄下宽。正鼓部文饰上部有两 乳钉。钟腔正面篆、鼓、钲部均有夔龙纹饰,舞部饰云纹。背面篆、 鼓、钲素面。 图片:郝唇墓出土钮钟和都分甫钟 m 6 号墓编磐:编号m 6 :2 7 3 6 ( 图表三) 。共1 0 件。第3 号( m 6 : 3 3 ) 磬中部断裂,后修复。第6 一1 0 号( m 6 :2 7 3 0 、3 2 、磐有不同 程度的溶蚀,其余保存完好。磬以青灰色石岩精工磨制而成。无文饰。 造型规范,磬背作倨句形,磬底呈弧形上收,倨孔一面大一面小,为 单面钻透。悬挂后除第二件为约3 1 度外,其它均为约4 0 度。 m 5 号墓钮钟:编号m 5 :15 2 3 ( 图表五) 。共9 件为一组,造型 致,大小有序,钟体表面有轻微绿锈覆盖,保存基本完好。其中第 5 号( m 5 :1 9 ) 、第7 号( m 5 :2 1 ) 两件钟体铣角有残损,少数钟可 见细小砂眼,多数钟的钟腔两面枚间部位有两个对称的长条形芯撑范 孔,内大外小,有透有不透;舞面中心也有一个范孔。合瓦形腔体, 舞部平直,上有环形钮,铣棱斜直,于口弧曲较大,每面1 8 枚,共 3 6 个。钮饰绳纹,舞饰钩形云纹,篆饰菱形几何纹。 m 5 号墓编磬:编号m 5 :5 1 4 、2 9 、3 6 3 8 ( 图表一) 。共1 4 件。 第7 号( m 5 :1 2 ) 磬中部断裂,鼓端微残。第4 号( m 5 :1 0 ) 鼓部断 裂,两磬均修复,其余各磬保存完好。磬以精工磨制而成,石质不尽 相同。其中第1 1 号( m 5 :1 3 ) 磬呈深墨色,其余为青色或灰白色。 无文饰。编磬造型规范,磬背做倨旬形,磬底呈弧形上收,倨孔一面 大一面小,为单面钻透。鼓下角除了第1 0 号( m 5 :3 6 ) 磬例外,其 余做弧形。悬挂后倾斜角度约为4 0 度。 从出土的器物来看,5 号墓和6 号墓都出土有钮钟和编磬,其形 制基本相同,而且从两墓葬绝对年代看,一个为春秋早期,一个为春 秋晚期。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其编钟和编磬在制造工艺方面应该是 有传承关系的。 2 、莒国乐器 莒南大店春秋殉人墓共分两座m l 号墓出土铸钟2 件、编钮钟9 件。 m 2 号墓出土编磬1 2 件、编钮钟9 件 m 1 号墓:2 件铸钟为铜胎,保存完好形制统一。均为合瓦型结构, 舞部平直,饰蟠螭纹。篆间和鼓部为夔龙纹,钲间为素面,鼓部以及, 枚间饰钩连雷纹。其中一件铣部平直,枚为圆柱型。另一件铣部略曲, 枚为螺旋纽扣状。枚分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行共九枚。 钮钟9 件,形式相同,大小相次,钲间纹饰为兽形纹,鼓部以及 舞部为蟠虺纹,枚间饰钩连雷纹,钮部为绚纹。保存情况较差 m 2 号墓:钮钟9 件( 游钟) ,大小相次,形制相同,略有青色铜锈, 合瓦结构,舞部平直,钲间有铭文。篆、舞部为蟠虺纹,鼓部为蟠螭 纹,纹间混有重环纹和麻点纹饰。枚分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 行共九枚,为螺旋乳突状。在正鼓部上方均饰有两枚乳钉。钮为长方 形。( 图表三十一) 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编钟9 件( 图表三十三) ,有部分钟体有裂 痕,但经过修复。编钟大小相次,形制统。无钲间、篆、枚。鼓部 敲击点出同漩涡纹饰标记,其余钟体饰蟠螭纹。长方形钮,为绳索状。 诸城臧家庄公孙朝子编钟共9 件保存较好( 图表四十一) ,青铜 质地,表面覆盖有绿色铜锈,合瓦型结构,两铣斜直,于口微弧,舞 部平直,纽为u 形长条状。纽部饰云纹,舞部为蛟龙纹和云纹,钲、 篆、枚用阳线隔开其中钲间以及枚间间隔饰有多种形态的云纹。鼓部 为无首蛟龙纹和s 形云纹。枚为螺旋乳丁状共两面,一面两区,每区 三列三行共九枚。整套编钟在于口处刻有1 7 字铭文( 见前文) ,第2 、 3 、4 、5 号编钟为双行记刻,1 、6 、7 、8 、9 号为单行记刻,其中第 8 、9 号一侧刻满后再另一侧鼓部续接。 公孙朝子编磬共出土1 3 件( 图表四十) ,其中1 1 件损毁,仅余9 号和11 号,两件编磬保存基本完好,呈砖红色。石灰岩质地,股鼓 分明,底边呈弧线。 公孙朝子编铸共7 件保存较好( 图表四十三) ,有铜锈,大小相 次,形制相同,铸体较为宽短,两铣均为弧形,于口平直,舞部平直, 舞部置有两条蟠龙交错镂空铸造的纽,其悬挂孔位两个。铸体篆、钲、 鼓部用圆梗阳线隔开,舞部、钲间、鼓部均饰有蟠螭纹,枚为半圆突 起状,共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行共九枚。镩体内有磨锉调音 痕迹,但不明显。其中个别铸体上有砂眼和穿透的范孔。 3 、薛国乐器 滕州薛国故城出土编磬7 件( 图表二十九) ,石灰岩质地,呈浅 墨色,大小相次,形制统一。股鼓分明,鼓下角至股卞角为弧形,单 1 8 面钻孔。第一件断裂经现场修复形制完好,敲击发音清亮。 4 、齐国乐器 大夫观出土甬钟8 件( 图表十九) ,保存情况较差。8 件大小相 次,形制统一。合瓦形结构,舞部平直,于口为弧形,有旋有斡。无 明显调音痕迹,钟体无纹饰,只以阳线将钲问、篆、枚隔开。枚为纽 扣状突起,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行共九枚。 大夫观编磬8 件( 图表十七) ,其中第4 件断裂,其余形制大小 统一,石灰岩质地,成土褐色,单面钻孔,股鼓分明,底部为弧形。 图片:临淄商王墓编钮钟( f a 博市博物馆藏) 临淄商王墓编钮钟1 4 件( 图表十二、十四) ,分为两组分别存放 于齐鲁古城遗址博物馆和淄博市博物馆,两组各7 件,均保存完好, 大小相次,略有铜锈。为合瓦形结构,舞部平直,于口略弧。钟体枚、 篆、钲各部分用突起阳线隔开。舞部、钲间、鼓部均装饰凤鸟纹,凤 尾内填充有环状和点状纹饰。篆、枚、钮为云纹和卷纹。钟内壁同样 铸有云纹、卷纹和风尾纹饰,同钟面一致。钟内调音梁为矩形突起状 位于钟内侧鼓部位置。枚为纽扣螺旋状共两面,面两区,每区三列 三行共九枚。 临淄商王墓编磬1 6 件( 图表十六) ,同样分为两组每组8 件,均 保存完好,石灰岩质地,呈灰褐色,大小相次,股鼓分明,底边成弧 形,单面钻孔。 5 、陈国乐器 海洋嘴子前春秋墓m 1 号墓出土铸钟2 件保存完好( 图表三十七) , 呈黑色,2 铸大小相次,形制相向。均为铸体细长,两铣微弧,于口 微微内敛,舞部平直,矩形扁纽。舞部以及篆饰夔龙纹,钲间为素面, 侧鼓部饰一对象首,正鼓部用圆形重环纹标记。鼓部、篆、枚用阴线 隔开,枚为漩涡型,共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行共九枚。甬钟 5 件( 图表三十八) ,其中2 件残,形制基本相同 6 、鄙国乐器 临沂花园村共出土甬钟9 件( 图表二十八) ,形制相同,大小相 次,应为一套。青铜质地,钟体为合瓦型形结构,编钟通体有墨绿色 铜锈。两铣斜直,于口为弧形。舞部平直,饰阴线云纹,舞上置甬, 封衡。钟体鼓部、钲间、枚间用阴线分隔。鼓部饰阴线云纹,篆间饰 三角夔纹。枚为乳丁状,共两面,一面两区,每区三列三行共九枚。 钟体内侧有调音槽,但数量不等。 7 、滕国乐器 滕州庄里西村出土铸钟共4 件形制相同( 图表二十四) ,均为合 瓦形结构,两铣微弧,舞部平直,于口平直。舞上置双龙吞蛇形钮, 钟体钲问、枚、篆、鼓部均由阳线隔开。舞部和篆饰龙纹,鼓部饰龙 纹兽面纹。钟体有螺旋纽扣状枚,共两面,每面两区,每区三行三列 共九枚。两铣及钲间各有铭文,内部有调音磨锉痕迹。 钮钟共九件( 图表二十- - ) ,除0 0 6 1 3 和0 0 6 1 6 钟体破裂外,其 余七件保存完好。整套编钟均为合瓦型结构,两铣斜直,舞部平直, 饰勾连卷云纹。于口为弧形,舞上置矩形钮。鼓部、钲间、篆、枚以 阳线隔开。鼓部和篆间饰蛟龙纹。钟体内部有磨锉痕迹,但数量不一。 编磬共1 3 件( 图表二十) ,两件断裂残损,1 l 件保存完好,石 质为青灰色石灰岩,鼓上边和股上边成钝角,符合“股二鼓三 比例, 底边为弧线。 8 、郯国乐器 郯城第二中学共出土编钟八件( 图表二十六) ,均为青铜质地, 性质相同,大小相次,为台瓦形结构,两铣斜直,于口微弧,舞部平 直,置矩形钮,饰蟠螭纹,枚、钲间、篆、鼓部以阳线隔开,饰蟠螭 纹。枚为钮扣状,共两面,每面两区,每区三行三列共九枚。钟体内 部均有音粱。 图片:郏城第二中学出土编钮钟 9 、其他乐器 蓬莱柳各庄编钟共九件( 图表三十四) ,青铜质地,钟体覆盖有 绿色铜锈,整套编钟均为合瓦型结构,性质相同、大小相次。编钟两 铣微弧、于口呈弧形,舞部平直,舞上置矩形钮。枚、篆、钲问以阳 线隔开。正鼓部敲击点有环形纹,较小的两件在正、侧鼓部敲击点处, 各有一个环形纹饰。钟体饰螺旋乳丁状枚。共两面,每面两区,每区 两行三列共六枚。篆间饰阴刻夔纹。 第三章测音与音响分析 编钟和编磬等乐器是古代社会中身份、地位,甚至财富的重要象 征,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音乐活动中最有表现力的乐器,在音乐生活中 同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古代社会没有保留音响的办法,且只有 少数乐谱流传,因此,对出土乐器的研究就成为了解古代音乐的一个 重要部分了。同样,对于出土乐器音响性能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了解 古代诸侯国音乐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1 、部国乐器 在整个仙人台部国墓葬群出土乐器中,除m 6 号墓甬钟第1 ( m 6 : 4 5 ) 、3 ( m 6 :4 1 ) 、5 ( m 6 :4 6 ) 件因钟体破裂,虽经修复,但是无法 正常发音外,其余乐器均可正常发音,且大部分音质较好。 m 6 号墓编磬为1 0 件一套,可以在一个半八度内构成完整的五声 音阶。同时音列中出现了清角,也可以构成六声音阶( 图表四) 。音 列按编磬由大到小排列为:羽、宫、商、角、徵、徵、羽、宫、商、 清角。由于此套编磬音域只有一个半八度,所以其八度重复音也比五 号墓编磬少,只有羽、宫、商、徵音各出现有2 次。其中羽音二磬重 2 3 复音,音分值差为1 5 ;宫音二磬重复音,音分值差为6 ;商音二磬重 复音,音分值差为1 5 ;徵音二磬重复音,音分值差为2 2 。通过比较 可以看出这一套编磬的相对音高还是比较好的,其主干音列应为宫、 商、角、徵、羽组成的五声音阶。而第1 0 件磬发出的清角音通过机 测数据和耳测,都可以清晰区分出来,可以和其它音组成六声音阶。 在整套编磬中第5 件和第6 件连续出现了两个徵音,测音数据分别为 9 a 5 - 3 0 和# a 5 8 ,现场测音数据为# a 5 - 3 0 和# a 5 - 1 6 ,耳测两音分别不 大,但是可以区分。笔者大胆做了一个推想,认为有可能前一个徵( 第 5 件) 原为变徵音,其理由有二:首先,通过整套编磬的测音数据, 将所有重复音的音分值差得出,并计算出平均数,为1 4 5 约等于1 5 。 通过第1 0 件清角音数据# g 6 + 1 8 和八度音音分值差的平均数1 5 相加 ( 由于相减最后结果相差太大未选用) ,可以推算出一个低八度的假 想清角音,其数据为# g 5 + 3 3 。由于清角和变徵是半音关系,笔者将整 套编磬中全音关系的两组音即第2 、3 、4 件( 宫、商、角) 和第8 、 9 件( 宫、商) 按相邻关系将其音分值进行计算,得出在这套编磬中 半音间关系的音分值约为8 7 。在将其和假想清角数据相加得到假想 变徵数据a 5 + 1 5 。和第5 件磬的实际测音数据比较,两者之间相差5 0 音分。前文提到过这套编磬第6 一l o 号有不同程度的溶蚀,对乐器音 响有一定影响,加之古人调音技术的原因以及音律的不同,笔者认为, 第5 件磬原为变徵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m 6 号墓钮钟共9 件,正鼓音可以在两个八度内演奏五声音阶( 图 表八) ,音列为: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正侧鼓音 可以演奏两个半八度,构成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其音列为:徵、变 宫、羽、宫、宫、角、商、变徵、角、徵、羽、宫、商、变徵、角、 徵、羽、宫。从音列组合来看,m 6 号墓钮钟和m 5 号墓钮钟十分相似, 他们的正鼓音音列都为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而且 编钟数量都是9 件一套,这种音列的组合方式不仅是在郭国墓出土乐 器中存在,而且在其他地区出土的先秦乐器中也是十分普遍的。如战 国时期的山东诸城公孙朝子编钟( 9 件) 8 ;闻喜上郭村2 1 0 号墓西周 晚期编钟( 9 件) ,闻喜上郭村2 1 1 号墓春秋早期编钟( 9 件) 9 等等, 他们的正鼓音音列组合( 或主干音音列组合) 都同都国墓出土的两套 钮钟一样,也符合先秦编钟除五正声之外不用偏音为正鼓音的常规。 而且这些编钟的起始音都为徵音,从传统的乐律学角度来看,在先秦 时期的乐器还是以五度相声律为基本调律方法的,而这种以徵起开音 的做法也体现了管子地员篇中所记载的:“凡将起五音,凡首, 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 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起乘,适足,以是声 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的乐律计算方法。 。温增源诸城公孙朝子编钟及其相关问题 j 齐鲁艺苑1 9 9 2 年,第l 期:3 7 - 4 2 页;方建军茼公孙朝子编钟的音阶,地卜音乐文本的读解:方建军音乐考占文集 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6 年,第2 4 3 _ 2 4 5 页。原载中国文物报1 9 9 4 年9 月 1 8 日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 m 第6 3 q 4 页,郑州:大象出版社,2 0 0 0 年;手子初 太原金胜村2 5 1 号春秋人墓出土编镩的乐学研究 j 中国音乐学1 9 9 1 年第1 期 2 5 在正、侧鼓音音列方面,m 6 号墓钮钟的徵、变宫、羽、宫、宫、 角、商、变徵、角、徵、羽、宫、商、变徵、角、徵、羽、宫音的组 合与闻喜上郭村2 1 0 号墓西周晚期编钟( 9 件) 、闻喜上郭村2 1 1 号 墓春秋早期编钟( 9 件) 、徐家岭m i o 出土钮钟m 都是完全相同的,这 与黄翔鹏先生曾指出的“春秋时期编钟的音阶特点是在西周钟羽、宫、 角、徵、羽、宫的基础上,增添了最低音的“徵 和宫、角音之间的 “商,并且在“徵 、“商 两音为正鼓音时,将侧鼓音调定为大三度 音程”。1 1 也是完全一致的。 m 5 号墓编磬为1 4 件,可以在两个半八度内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 在其音列中还出现了变徵( # 4 ) 之声,因此也能构成六声音阶( 图表 二) 。这一套编磬耳测音响效果是不错的,其音列由大至小为:徵、 羽、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变徵、徵、羽、宫( 变宫) 。 结合机测结果可以看出,其音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徵、羽、宫三音, 各出现三次,商、角音出现两次,而变徵音只出现一次。通过比较音 列自身的测音数据可以看出,发出徵音的1 、7 、1 2 号三磬其音分值 最大差为6 音分;发出羽音的2 、7 号二磬音分值最大差为1 0 音分; 发出宫音的3 、8 号二磬音分值差为6 音分;发出商音的4 、9 号二磬 音分值差为6 音分;发出角音的5 、1 0 号二磬音分值差为2 9 音分。 其中能发出宫音的1 4 号磬和其他能发出宫音的磬音分值差距比较 大,有一些趋向于变宫。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首先, 挎中国音乐文物犬系河南卷 m 郑州:大象出版卒十,1 9 9 6 年 黄翔鹏刚乐音系列记录卜来的历史阶段先秦编钟音阶结构的断代研究 j 江 汉考古1 9 8 2 年,第2 期 2 6 1 4 号磬并不在中部音域,而在整套编磬中最后一个,其音高为整套 乐器的最高音,在小字4 组,相对于古人来说在这个高度的乐音调音 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人耳在这个音区分辨音高的能力下降,因此 在此音区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另外,从整个编磬的音列看, 出现变宫从而构成七声音阶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笔者认为1 4 号磬 应该为宫音。同样,1 3 号磬发出的羽音和中部音区的羽音相比音分 值差距也有些大,其原因应该和1 4 号磬一样。对于变徵之音其测音 数据为c 7 2 1 与相邻的角音# a 6 + 1 5 和徵音# c 7 + 4 6 的差距都在1 0 0 音 分值以上,是为变徵应该没有争议。 m 5 号墓钮钟共9 件,其正鼓音可以演奏两个八度并构成完整的 五声音阶( 图表六) ,它的音列为:徵、羽、宫、商、角、羽、商、 角、羽。正、侧鼓音组成的音列为:徵、宫、羽、商、宫、清角、商、 变徵、角、徵、羽、宫、商、变徵、角、徵、羽、宫。可以奏出两个 半八度的音列,并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并有构成七声音 节阶的可能。整套钮钟保存很好,通过现场耳测和现场测音数据,以 及机测数据都可以证明这套钮钟的发音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其中有一点是有出入的,即第9 件钮钟的侧鼓音。在机测数据中 可以看到,第9 件钮钟的正鼓音为e 7 - 2 1 ,侧鼓音为# g 7 2 ,它们的 音响关系呈大三度关系,也就是发出抖1 这个音。这在古代乐律理论 中并不好解释。但是在耳测过程中,笔者感觉这个音更趋向于宫音。 我们可从正、侧鼓发音的音列关系中来看看,整套钮钟的正鼓音和侧 鼓音的音程关系可以分为三组:第1 - 3 件为组,其编钟正鼓音和侧 鼓音音程关系都为纯4 度;第4 - 6 件编钟为一组,正、侧鼓音音程关 系为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第7 、8 件编钟正、侧鼓音音程关系 为大三度、小三度。按照这个规律,第9 件遍编钟正、侧鼓音的音程 关系也应该同第6 件一样为小三度关系,这样是符合整套编钟的音列 组合规律的,在乐律上也可以解释得通。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同 一墓葬群出土的m 6 号墓钮钟,同样是9 件一套,按照m 5 号墓钮钟音 列间音程关系的规律可以看到,m 6 号墓钮钟第4 9 号钮钟正、侧鼓 音的音程关系为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 而且两套钮钟的音列组合( 除最后一钟的侧鼓音) 也是完全一样的, 都为商、变徵、角、徵、羽、宫、商、变徵、角、徵、羽、( 宫) 。因 此,笔者认为m 5 号墓钮钟最后一件的侧鼓音,应该以耳测音响效果 最接近古人的实际音响即为宫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 点。首先,此钟为整套钮钟的最后一件,体积最小,对于古代磨锉钟 体内部以达到调整音高的方法来说供其磨锉的面积也就相对变小了。 其次,这个钟在整套钮钟里音高最高,调音者在这个音区分辨音高的 能力也就相对下降也是造成音高不准的一个原因。 在对部国墓出土的钮钟进行研究的时候,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注 意。两套钮钟都为9 件一套。一套为春秋早期偏晚( m 6 ) ,套为春 秋晚期偏早( m 5 ) ,而且正鼓音都是正声,但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m 6 正、侧鼓音之间出现的音程关系为,大三度和小三度,而m 5 正、侧 鼓音之间音程关系还出现了纯四度关系。笔者将两套钮钟按3 件一组 进行分组得到以下图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那曲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4年宜宾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4年宁德 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4年南昌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3年芜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陇南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4年兰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4年丰都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3年石柱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3年芜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JJF 2137-2024 表面铂电阻温度计校准规范
- 夜间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铲车堆场服务技术方案
- 介绍哈萨克族的课件
- 劳动教育-专题一崇尚劳动(劳动的意义)
-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新版入团志愿书表格(含申请书范本)
- 浅圆仓外立面整体环状吊篮施工工法
- 计算机考试题目及答案计算机考试选择题
- GB/T 10003-2008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
-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务秘书公开招聘1人【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