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i i i ir l ii t iii i 1 ui i i i 17 9 4 7 3 9 本人承诺:所星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 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盏墨困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盛重豳指导教师签名:避 签名日期: 2 0 10 年j 月如日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近代汉语代表性著作清平山堂话本连词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考察的基础 上穷尽性地对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全貌进行描写,发现清平山堂话本中出现连 词8 3 个。同时参阅前人研究成果,尝试确定每个连词的产生时间。在系统的描写基础 上,分析、总结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用语法化的理论解释连词的产生方式。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连词的解说及其分类。主要对连词与介词,连词与副词进行区分。 第三章: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上) 。研究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联合关系 连词,包括:并列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选择关系连词。 第四章: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下) 。研究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偏正关系 连词,包括:假设连词、因果连词、让步连词、条件连词、转折连词、目的连词、修饰 连词。 通过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清平山堂话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发现清平 山堂话本中出现的8 3 个连词8 3 中,沿用上古的连词2 7 个,沿用中古的连词1 6 个, 近代新生连词4 0 个;单音节连词3 3 个,双音节连词4 7 个,三音节连词3 个。 第五章:总结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及复音词的产生方式。 关键词:清平山堂话本;汉语连词;发展演变;语法化;复音连词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a b s tr a c t 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 i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t h i sp a p e r f o c u s e so n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t h i sb o o k a f t e rt h ea l l s i d e dr e s e a r c h ,t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b e st h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a n df i n d st h a tt h e r e 剐吧8 3 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i t t h e n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d e r s s o r s w o r k s ,t h eo c c 硼饿m c et i m eo fe a c h c o n j u n c t i o na 佗c o n f i r m e d d e p e n d i n g o nt h es y s t e m a t i cd e s e d p t i o r t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a r ea n a l y z e d ,c o n c l u d e d ,a n dt h e nu s i n g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t h e o r yt oe x p l a i nt h eo r i g i no f t h e s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h e r ea l ef n e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 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o n e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c o n j u n c t i o ns t u d y i n 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a n d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i s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t w os e r v e s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h em a i np a r t l i e s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m o n gc o n j u n c t i o n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a n da d v e r b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f i r s tm a i np a r to ft h es t u d yo n 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 c o l l e c t i o n ,i st h es t u d yo nc o p u l a t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p a r a l l e l e d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j u n c t i o n s ,p r o g r e s s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s e l e c t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es e c o n dm a i np a r to f t h es t u d yo n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 c o l l e c t i o n ,i st h es t u d y0 1 1i n f r e q u e n t l y u s e d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s u b j u n c t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c a u s a l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c o n c e s s i v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c o n d i t i o n a lc o n j u n c t i o n s , a d v e r s a t i v e t o n i u n c t i o n s ,o b j e c t i v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 m o d i f i e dc o n j u n c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t h es y s t e m a t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a n a l y s e si nt h ea b o v et w oc h a p t e r s ,t h e r ea l e8 3 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 o ft h e mt h e r ea r e2 7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d o p t i n g f i m ma n t e d i l u v i a n 。16o n e sf r o mm i d d l ea g e s ,4 0o n e sp r o d u c i n gf r o ml a t t e r - d a y t h e r ea r e3 3 m o n o s y l l a b i c ,4 7t w o s y l l a b i ca n d3t h r e e s y l l a b i cc o n j u n c t i o n s i nc h a p t e rf i v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t h ep r o d u c t i v e m e t h o d so f c o m p l e xs y l l a b l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i n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 c o l l e c t i o na r ec o n c l u d e d k e yw o r d s :q i n g p i n g s h a n t a n gc o l l e c t i o n ;c h i n e s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e v o l u t i o n ;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c o m p l e xs y l l a b l ec o n j u n c t i o n s i i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l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l 1 1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语料价值l 1 1 1 清平山堂话本l 1 1 2 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2 1 2 、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2 1 2 1 研究现状2 1 2 2 本文的研究意义4 1 3 研究方法。4 2 连词的界说及其分类5 2 1 连词的界说。5 2 1 1 连词与介词的划界5 2 1 2 连词与副词的划界7 2 2 连词的分类7 3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上) 联合关系连词9 3 1 并列连词。9 3 1 1 单用的并列连词9 3 1 2 复合的并列连词1 1 3 2 承接连词1 2 3 2 1 转接连词12 3 2 2 顺接连词1 2 3 3 递进连词l5 3 3 1 预递连词1 5 3 3 2 承递连词。l6 3 4 选择连词l9 3 4 1 选取式连词19 3 4 2 析取式连词。19 4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下) 偏正关系连词。2 2 4 1 假设连词2 2 4 1 1 推测假设连词。2 2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4 1 2 反正假设连词2 5 4 2 因果连词2 6 4 2 1 说明因果连词2 6 4 2 2 推论因果连词3 2 4 3 让步连词3 3 4 3 1 事实让步连词3 3 4 3 2 假设让步连词3 5 4 4 条件连词- 37 4 4 1 有条件连词3 7 4 4 2 无条件连词4 0 4 5 转折连词:4 0 4 6 目的连词4 3 4 7 修饰连词4 3 5 总结4 4 5 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4 4 5 2 清平山堂话本近代新生连词的产生方式。4 5 参考文献4 7 致谢4 8 结论4 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 1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语料价值 1 1 1 清平山堂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说话用的底本。“话一就是故事,搿说话一就是讲故事。这种文 学形式在隋唐时已经出现,宋元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的发达,“说话 作为市民文学更加 盛行。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 宋元话本:“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 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靠宋代的说话分类有四家的说法,虽 然目前学术界对四家说究竟是哪四家意见还不一致,但可以肯定有小说、讲史和说经三 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小说和讲史两家。讲史话本一般都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五代史平话等,篇幅都较长;小说话本,则篇幅都较短,许多宋元短篇话本被引述、 刊行或汇编成集时,往往题为“小说 ,如清平山堂话本原名本是六十家小说, 快嘴李翠莲记篇末题为“新编小说快嘴媳妇李翠莲记终 。 清平山堂话本刊印于明朝嘉靖时期,是现存最早的宋元时期的话本。原名六r i j ? : 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欹枕集、解闲集、 醒梦集,每集收小说十篇,成六十家。现存二十九篇,分别是藏书家马廉先生一九 二九年所得的日本内阁文库的三册残本,共十五篇,无集名,但版心处有“清平山堂材字 样;一九三三年在宁波冷滩发现的天一阁所藏的三册残本,共十二篇,无书名,但书根 处有集名雨窗集、欹枕集,版心处也有“清平山堂 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 本;此外,阿英先生发现了清平山堂刊话本两篇翡翠轩、梅杏争春的残页, 共计二十九篇。其中,阿英先生发现的两篇严重残缺,另有五篇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分别是戒指儿记、羊角哀死战荆柯、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文 帝、李元吴江救朱蛇。 “清平山堂 是原刊者洪梗的堂名,洪椴字子美,明朝嘉靖时期钱塘人( 今浙江杭 州人) ,曾做过詹事府主簿,家中藏书很多。洪根除刊刻此话本集外,还刊刻了唐诗 纪事、夷坚志等。洪椴的友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提到六十家小说, 西湖游览志初刻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由此可以推断,清平山堂话本的成书不 会晚于嘉靖二十六年,即公元一五四七年。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1 1 2 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 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只能研究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语言,这些古代文献 包括文言和古白话,其中又以文言为主。“在文言占据统治地位的古代,很少有人用 真正的白话写文章。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通篇纯用白话写成的作品,最早要算那些被称 为“话本 的短篇小说。 1 可见,宋元话本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 刘坚这样评价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此书今存的二十九篇中,除了两篇 文言小说( 风月相思、蓝桥记) 外,其余已是通体白话,不同于比较早的敦煌 话本,这二十九篇中,有三篇是明朝人的作品,其余可以认为初作于宋元,而不同程度 上经过了明人的修改,但是总的来说,可以相信, 清平山堂话本是比较多地保留了 宋元时代语言特点的。”2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把清平山堂话本作为研究对象。 1 2 、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 1 2 1 研究现状 一、近代汉语连词的研究现状 连词是典型的虚词,连词研究既是汉语史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语法研究 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缺乏形态的分析性语言来说,连词的研究就更为重要。二十世纪 中叶以前,虚词的研究取得了不可抹杀的成绩,但它始终是训诂学、辞章学的附庸,没 有进入到语法的范畴。如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但是这 些研究为后来的连词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8 9 8 年马氏文通出版后,语法意义上 的连词研究才真正开始。 相对于汉语其他词类而言,连词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二十世纪的古代汉语研究 一书中,只收录了4 篇关于连词研究的论文。目前较为系统地对连词加以论述的专著仅 见周刚的连词与相关问题一书。蒋绍愚( 2 0 0 5 ) 曾指出,“迄今为止,近代汉语连 词研究还没有人做过专门的深入的研究。 蒋先生进一步指出:“需要对近代汉语中连 词做全面的调查和描写,至少应该对一些重点语料的连词作穷尽性的描写,这样我们才 能逐步搞清楚近代汉语连词的整体面貌。3 ( 一) 、汉语史的历时研究 l 、汉语语法史著作中稍有涉及。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王力汉语语法史有专节对各个时期的连词进行描写,解释了个别连词的形成。 向熹的简明汉语史等。这类研究的特点是贯穿古今的历时研究,反映了古代汉语虚 词的概况和整体规律,因为为着眼于整个汉语史,所以不够全面和深入。 2 、近代汉语语法史著作中对近代汉语的一些重要连词进行了一些分析。 始于日本学者太田辰夫 中国语历史文法,对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些重要连词进行 了分类描写,对一些连词的产生做了简要的分析。还有一些断代的语法史著作,如:赵 克诚近代汉语语法( 1 9 8 7 ) ,刘坚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1 9 9 2 ) ,蒋冀聘吴 福祥 近代汉语纲要( 1 9 9 7 ) ,香坂顺一白话语汇研究( 1 9 9 7 ) ,俞光中植田 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1 9 9 9 ) 等。在这些近代汉语的语法著作中,都对连词有所 涉及,但还不够系统深入。 ( 二) 、近代汉语连词的专书研究 针对专书的近代汉语研究主要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些硕士和博士论文,如孙怀芳 连词研究( 2 0 0 8 年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邵妍 转折连词 研究( 2 0 0 7 年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 2 0 0 8 年山 东大学博士论文) ,王月婷 连词研究( 2 0 0 8 年苏州大学) , 何鑫元曲四大家杂剧连词研究( 2 0 0 8 年南京师范大学) 等。这些论文对近代汉语的 一些重要语料做了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并用历时比较法,总结出了近代汉语的一些新 生连词,采用语法化的理论加以解释。但是要相对准确地反映近代的汉语连词的全貌, 必须尽可能多的研究近代汉语的语料,本论文就以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清平上堂话本 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连词使用情况作系统的研究。 二、清平山堂话本研究现状 目前对清平山堂话本的专书连词研究还未见到,从语法方面对该书进行的研究 也并不多,只有一些著作或论文中偶尔引举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个别例句。 对清平山堂话本从语法角度进行研究的还很少,如金桂桃 中 的个体量词,有高玉洁 介词研究,李淑霞 动态 助词研究。对清平山堂话本论及较多的是校勘与语词释义,如张锡德 校点商兑,汪维辉 校点献疑,王文晖 校点拾遗、 词语琐记、 校点拾补,曾昭聪 词语札记、 三家校点商补、 补 校、 词语选释,高云海 校议、 校议( 续) ,乔光辉话本 的写定年代,刘瑞明 的校勘及时代讨论,程毅中从姚卞吊诸葛诗谈小说家话本的断代问题。 1 2 2 本文的研究意义 断代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础,而断代语言的研究又以专书研究和专题研究为前 提。“要深入全面了解不同时代的汉语特点,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增强结论的科 学性,关键是专书语言的穷尽性研究,专书语言研究是横向或纵向的专题研究,汉语断 代史,汉语发展史等系统工程的可靠基石。一饵 专书的虚词研究是专书语法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择了清平山堂 话本中重要的虚词- j 奎词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连词,主要是因为连词是虚词 中的一个重要词类,由于其虚化程度比较高,来源较为复杂,研究一直比较缓慢,可见 的相关资料较少,与其他词类的研究情况相比,显得较为薄弱。然而,连词研究又是汉 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择了清平山堂话本,对其中的连 词做系统的专书研究。 1 3 研究方法 1 、定量分析统计法 采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连词做穷尽的定量统计,对该书中 出现的连词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本文以2 0 0 1 年韩秋白点校的中华书局版为底本,经 过严格校对做成电子文本,检索时利用电子检索与核对纸质文本相结合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阿英先生发现的翡翠轩、梅杏争春残缺严重,所以不 作为本文研究的内容。 2 、历史比较法 将该书的连词与世说新语、敦煌变文以及现代汉语的连词进行比较,从而总结 该书中连词与前代的异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总结该书中连词的特点。 3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首先对近义连词的语法功能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语法化理论 对该书中新生的连词进行分析,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与产生方式。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连词的界说及其分类 2 1 连词的界说 连词的划界问题始终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 词类划分,杨荣祥曾指出:“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属性作出的分类,认识一个词类,语法 功能方面的属性才是最本质、最重要的。 ( 5 以马氏文通为肇端,各家对连词的 定义基本上也都着眼于连词的语法功能: 马建忠 马氏文通:搿凡虚字用以为提承展转字句者,统日连字。一( 6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句与句,节与节,以表示它 们相互联络的关系的。一( 7 , 朱德熙语法讲义:“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的虚词。 ( 8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表示并列、选择、条件、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一( 9 以上诸家对连词的表述均着眼于连词的语法功能连接,但我们也应看到,汉语 中起连接作用的不仅仅有连词,还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介词。 从连词形成的来源看,连词产生的途径相对复杂,代词、介词、副词等都可能是连 词产生的来源,在语言使用的共时平面内,同一个词形,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表现出不 同的语法功能,这更给词类划分带来了难度。 语言事实告诉我们,语言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在连词划界问题上,“一刀切是绝 对不可能的,鉴于此,我们觉得不妨立足于连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在词、短语、分句和 句子中起连接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确定。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连词的词类划分问题争议主要集中在连词与介词、连词与副 词的区分上,我们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本文的界定标准。 2 1 1 连词与介词的划界 连词与介词的纠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并列连词伴随介词“和 、“跟 、“同”、“与等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 都表现为“a + 和、跟、同、与+ b 而且a 、b 在“和 、“跟”、“同、“与一做 介词和连词时的词性完全相同。目前学术界的观点是“和一、“跟”、“同 、“与 兼属连词和介词。我们根据邢福义先生汉语语法学中的观点,总结划分方法如下: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a 、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结构关系法。连词只有连接作用,不能成为句子成分或句 子成分中实质性结构部分。在材介词+ 介词结构刀中,介词是两个实质性结构之一。 b 、互换法。连词起码具有双向性,所以a 、b 可以互换。而作介词时则不可以互换。 c 、插入法。“等距离 关系。所以不能说成“a x 和b ,连词之前不可以插入副 词。而介词之前则可以。 例如: 当夜,相如与文君言日:。朝廷今日征召,乃是友人杨得意举荐。( 风月瑞仙亭) 相如与文君同下瑞仙亭,出后园而走。( 风月瑞仙亭) 员外一应家中事务,皆与文君计较。 ( 风月瑞仙亭) 例中,根据上下文可知,相如是主语,是后面动词“言 的动作发出者,“与 和“文君 构成介词结构是动词的修饰成分,。与 前后两项“相如一、“文君”不能 互换,因此为介词。例中,“相如 和“文君 可以互换,共同做后面动词“下刀的 主语,因此这个“与是连词。例中,在“与 之前有副词“皆,因此为介词。 书中存在的承前省略,也可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陈巡检说与王吉:房中起一阵狂风,不见了孺人张氏! 主4 b - 人急叫店主人时, 叫不应了,仔细看时,和店房都不见了,王吉也吃惊。,根据上下文可知,“和 前省略了“孺人张氏 ,而且前后两项可以互换,因此这个“和是连词。 其二,因果连词与表示原因的介词“因 、“为。连词“因 、“为 是由介词 “因、“为 发展而来的,目前学术界的观点是,“因、“为 兼属连词和介词。 当其后面是体词性成分时是介词,后面是谓词性成分时是连词。 例如: 只因此夜,直交陈巡检三年不见孺人之面,未知久后如何。( 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东京曾遇紫阳真人借罗童为伴,因罗童呕气,打发他回去。( 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例中,“因”后面的“此夜 为体词性成分,因此这个“因 是介词。例中, “因后面的“罗童呕气”是主谓结构的谓词性成分,因此这个“因 是连词。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连词与副词的划界 连词与副词的区分主要涉及连词与关联副词、兼具连词与副词两种词性的词的词类 归属问题。 黄盛璋曾指出两个划分的标准:( 埘 连词能用于主语前面。 用连词时单独一句站不住 根据标准,我们能把连词与关联副词区分开来,连词能出现在主语的前面,也能 出现在主语的后面,而关联副词只能出现在主语之后。因此“又一、“就刀、搿便一、 “宁 、“宁可刀属于副词,不列入连词范围。 。 根据标准,我们能把兼有连词和副词的同形词有效地分类,如“果然 虽然能 用于主语之前,但是单独一句能站得住,不一定需要上下文,因此是副词不是连词。当 “果然 用于主语之前,但单独一句抓不住,如“果然你愿意参加,那么我们太欢迎了一 这种情况下则为表示假设的连词。 2 2 连词的分类 对连词内部的再分类,前人提出了不同标准。我们选用目前学术界在进行连词研究 时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把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连词按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分为联合关 系和偏正关系两大类,联合关系再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四类,偏正关系分为假 设、条件、让步、因果、转折、目的、修饰七类。此外,综合采用形式标准:按照连词在 话语中的语序即处于先行的话语中和处于后续的话语中,分为先行连词和后续连词;根据 连词在所在小句中是否可以自由出现在主语前后,分为定位连词和非定位连词。清平 山堂话本中共有连词8 个,详见下表。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表2 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分布总表 类别词例词数 并列单用的与并同和及而l 6 联连词合用的 一来二来一则二则 2 合 承接转接连词 至于1 关连词 顺接连词乃遂则而2 因i 于是 6 系 递进预递连词不惟 l 连 连词 承递连词且且是又且况何况更兼又兼况兼 8 词 选择选取式连词或不是便是 2 连词析取式连词不如不若莫若 3 假设 推测假设连词若如倘若是若要若使假如倘若倘或 9 连词 反正假设连词不是不然 2 因果说明因原因因2 为因为为因因是 5 偏 果连词结果因而因此因此上故故此以此以此上是以由是以 1 1 正连词 致所以 关 推论因果连词既既然 2 系 让步事实让步连词虽1 虽然虽是虽则尚尚且 6 连 连词 假设让步连词虽2 纵然便 3 词 条件有条件连词只1 只要只消得但i 但要只除除是除非 8 连词无条件连词不论 1 转折连词只2 只是然但2 而35 目的连词 以1 修饰连词而4 l 一8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上) 联合关系连词 3 1 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即指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词组或分句的连词。在 清平山堂话本 中这类词共有8 个,其中单用的并列连词6 个,分别是:与、并、同、和、及、而1 ; 合用的并列连词2 对,分别是:一来二来,一则二则。其中在上古汉语中出 现的有与、及、并、而,近代汉语新出现的连词有:和、同、一来二来、一则 二则。 3 1 1 单用的并列连词 一、沿用上古汉语连词 与( 6 0 例) l 、主要连接并列的体词性成分,共5 4 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例如: 五年前,父母与孩儿出外趁熟,今日回来。( 合同文字记) 日后富贵,则怕忘了瑞仙亭上与日前布衣时节l( 风月瑞仙亭) 2 、有时连接并列的谓词性成分,连接的前后两项往往具有反义关系或近义关系。仅见6 例,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例如: 你去,借得与借不得,便回,免交我记念。( 董永遇仙传) 不须三两合,须知谁弱与谁强。( 杨温拦路虎传) 全无有风云气象,一谜里窃玉与偷香。( 刎颈鸳鸯会) “与一在上古汉语中常见,例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一 ( 论语季氏) 而l ( 6 例) 用于连接谓词性成分,例如: 相公恕贱人之罪,望怜而惜之。(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见一茅舍,低而隘。( 蓝桥记) “而l 一为上古汉语常用并列连词,例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 论语学而) 及( 1 例) 连接并列的体词性成分,仅见l 例。 只有宣赞母亲及宣赞之妻,又有一个叔叔,出家在龙虎山学道。 ( 西湖三塔记) “及”上古习见,例:“生庄公及共叔段。一( 左传隐公元年) 二、沿用中古汉语连词 并( 2 9 例)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并 只连接体词性成分。 童子并庄院不知所在。 ( 夔关姚卞吊诸葛) 杨官人便出荼坊,来店中还了房钱并饭钱,却来茶坊里。( 杨温拦路虎传) 于江( 1 9 9 6 ) 指出:连词“并”从表示“兼并、合并义的动词“并 虚化而来。西汉 以降“并以连接谓词性成分为常,例如:“帝唤太史司马迁,并唤陵老母妻子。 ( 敦 煌变文集卷一,李陵变文) ;也连接体词性成分,例如:“整及母并奴裨等六人来至范 屋中,高声大骂。一( 文选奏弹刘整) 。1 1 而到了宋元明时期,“并逐渐多用于 名词成分之间的连接。清平山堂话本中“并 的使用状况与于江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只连接体词性成分。现代汉语中,“并的功能又产生了很大变化,多连接并列的双 音节动词。连接小句时,限于后一小句主语承前省略。如“要继续保持并发扬革命传统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一 三、近代汉语新生连词 和( 3 9 例) 1 、主要连接并列的体词性成分,共3 6 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例如: 我和你尾这厮去,看那里着落却与他官司。 ( 简帖和尚) 那官人吃了酒和肉,交茶博士也吃些( 杨温拦路虎传) 2 、有时连接并列的谓词性成分,多在韵文中出现。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仅见3 例。 例如: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若有些长和短,不怕婆婆不偿命。( 快嘴李翠莲) 思和爱,知何在?( 风月相思) 头赶上使一棒,劈头打下来,杨官人把脚侧一步,棒过和身也过,落夹背一棒, 把都头打一下伏地。( 杨温拦路虎传) 刘坚( 1 9 8 9 ) 认为连词“和一最早出现于唐代,如“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芹 ( 卢纶 早春归周至旧居) ,宋代以后“和 用作并列连词的例子明显增多。( 坨) 同( 1 4 例) 连接并列的体词性成分,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例如: 你父刘添瑞同你母亲刘二嫂,将着你年方三岁( 合同文字记) 只见那张远同l 兑z - 哥进庵。 ( 戒指儿记) 王力先生认为“同最初为形容词( 同人、同心) ,也做动词( 和其光,同其尘) 。 , 到了宋代,出现了介词的用法,后由介词虚化为连词。( 1 3 据于江( 1 9 9 6 ) 考证,连词“同 ,譬 产生于宋代,元明以后,“同 作连词的用例不断增多。( 1 4 表3 1l :清平山堂话本单用并列连词频度表 并列连词 时代沿用上古沿用中古近代新生 词例与而l及 并 和同 数量 6 06l2 93 91 4 频度4 0 2 6 4 0 3 0 6 7 1 9 4 6 2 6 1 7 9 3 6 3 1 2 复合的并列连词 一来二来( 1 例) 连接两个并列的小旬。 师父,这件事其实是心腹事,一来除是你师父干得,二来况是顺便。( 戒指2 u i 己)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一则二则( 1 例) 连接两个并列的小旬。 一则势力不敌,:- i , j 非干太尉之事。( 戒指儿记) 汉语中并列连词的数量不多,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连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沿用 的情况看,上古常用的“且在近代已经不作为并列连词,“而1 、“及虽然仍有 使用,但是使用的频率明显降低;“与 “并 则继承下来,与新产生的“和一、“同 共同构成近代汉语常用的并列连词。并列连词发展到近代,产生了许多复合的并列连词, 由于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仅见2 个用例,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 3 2 承接连词 承接连词,即指用来表示前后两个词、短语或小句的承接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先后 承接,动作与目的、结果的关系,状语和谓语的关系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 、 “就,所连接的结构主要在句中作谓语,或连接复句的后一小句。承接连词可分为转 接连词和顺接连词。清平山堂话本中共出现承接连词7 个,其中转接连词仅出现1 个“至于 ;顺接连词6 个,分别是:乃、遂、则1 、而2 、因1 、于是。 3 2 1 转接连词 转接连词通常用于旬首,表示一件事叙述完以后,转到另一个话题的叙述。在清 平山堂话本中,转接连词仅出现一个“至于 ,且仅出现一例。 至于( 1 例) “至于 连接两个分句,位于后一个句子的句首,表示叙述完前面的事情以后,另提 一个话题。 素娥日: 。谁无夫妇,如宾似友? 至于离合,故不可测。 ( 风月相思) 转接连词“至于”上古已见,如“豫让日:臣事范仲行氏,范仲行氏皆众人遇我, 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 史记刺客列传) 3 2 2 顺接连词 顺接连词用于后一小句或大句旬首,表示前后两件事情在逻辑关系上是先后相承 的。在清平山堂话本中,共出现顺接连词7 个,全都沿用自上古,分别是:乃、遂、 遂乃、则1 、而2 、因1 、于是。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乃( 7 7 例) 连接两个小旬,用于后句句首,前后句句意是相承的。例如: 女使春儿见小姐双眉愁蹙,必有所思,乃对小姐日:。今夜三月十五日,月色光明, 请小姐花园中散闷则个。 ( 风月瑞仙亭) 生归室,见宝鸭香消,银台烛暗,愁怀万解,展转至晓,乃赋一律。 ( 风月相思) 淄乃 作为顺接连词上古习见,如“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一( 左 传庄公十年) 遂( 7 4 例) 通常连接两个小句,用于后一小句句首或主语之后,表示前后两件事情在逻辑关系 上前后相承。例如: 卓员外道:。先生去县中安下不便,敢邀车马于敝舍,何如? 一相如遂令人唤琴童, 携行李来瑞仙亭安。( 风月瑞仙亭) 高祖日:。众文武百官,寡人苦劝张子房不听。”遂令百官领圣旨,往张良相府, 劝他回心转意。( 张子房慕道记) 上古时期,“遂 就已经作为顺接连词使用,例如: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酶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左 传僖公五年) 则( 5 6 例) 连接的两项或有时间的先后关系,或表示因果关系,或表示条件结果关系。可译为 “就 、“那么 、“所以 等。 1 、连接两个分句,位于后一分句句首。 去不多时,则见婆子、卯奴、白衣妇人,都捉拿到真人面前。( 西湖三塔记) 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为端士、淑女矣。( 刎颈鸳鸯会) 2 、分别用于两个对举得分句中,连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出则壮士携鞭,入则佳人捧臂。( 简帖和尚) “则作为顺接连词,在上古汉语中常见,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论语季氏) 而2 ( 3 1 例) “而 连接谓词性的词或短语,连接的两项或表示时间的先后,或表示逻辑上的因 果联系。可译为“就 、“因而 。例如: 至临安时,直殿将军赵或见而异之。( 风月相思) 阿巧回家,惊气冲心而殒。( 刎颈鸳鸯会) 此种用法,上古习见,如“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 而众鸟息焉。 ( 苟子劝学) 因1 ( 9 例) 连接两个小句,用于后- - d , 句的句首或主语之后,后- d , 句是前- - d , 句的结果导致 的,可译作“于是 。例如: 虽闻其言语,而无计一面,因赂侍婢袅烟,而求达诗一章。( 蓝桥记) 倏尔又是一个月来,女儿晨起梳妆,父母偶然视听其女颜色精神,语言恍惚。老儿 因谓妈妈日:。莫非淑珍做出来了? 一( 刎颈鸳鸯会) “因”做顺接连词在上古习见,如“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战 国策齐策四) 于是( 2 例) 连接两个大句,出现在后一个大旬主语之前,表示前后事理相承。例如: 航又闻杵声,因窥之,有玉兔持杵,雪光耀室,可鉴毫芒。于是航之意愈坚。( 蓝 桥记) 当日正是正月十五日元宵,邻近有几家老成的妇人相呼相唤看灯,因此叫女儿同去。 于是众簇着,迤逦长衔游看。(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是在先秦时期是由介词留于 与代词“是一构成的介宾短语,“于是一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常常位于后一分句的句首,而最终虚化为表示顺接关系的连词。 至于成为连词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柳士镇( 1 9 9 2 :4 3 5 ) 认为:汉代开始凝定 为承接连词;1 5 而解惠全( 1 9 8 7 :2 1 0 ) 认为搿于是 先秦已成为连词。q 6 汉语大 词典引例为先秦: 阳伏而不能出,阴追而不能燕,于是有地震。( 国语周语上) 表3 2 清平山堂话本承接连词频度表 承接连词 时代沿用上古 词例至于乃遂则因l于是而2 数量 17 77 45 6923 1 频度 o 4 3 0 6 8 2 9 4 8 2 2 3 1 3 5 9 9 60 8 1 2 3 5 承接连词发展相对稳定,从上表可以看出,清平山堂话本中出现的所有的承接 连词都沿用自上古,以单音节形式为主。其中“而 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词组,其他6 个都用来接分句,“乃、“遂 、“则使用频率较高,“因”使用频率较低,“于 是一在清平山堂话本中出现2 例,都位于具有承接关系的句群中。舶 3 3 递进连词 所谓递进连词,即指连接两个具有更进一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