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茶包装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现在的茶叶包装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化深度开发得比较慢,实质内涵开发得 比较慢,离标准化、规范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局面与我国目前茶叶品牌少, 绝大部分的茶叶生产和包装还处于小而散有关。 江、浙、闽、徽等主要茶产区的茶园只管种植不管包装,茶制作后只装在大 铝箔袋里,茶商一般也是运到销售点后原封囤积在库中,往往是前店后库,随卖 随包装。这样使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包装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产茶商与销茶商在包 装方面不易达成共识。这种作坊只是消极地迎合市场,绝不可能站在长远发展的 角度进行包装的设计 另外行业指导方面也做得不够,比如在我国,茶叶协会、包装协会等机构都 没有设专门研究茶叶包装的部门,各院校也没有专门培养茶包装的学科。在这样 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好包装的。 为了加速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地让茶叶包装走向健康和流行,会特别将茶包 装设计重头关注之一。据了解,一些优秀的茶包装设计也引起了茶叶企业的高度 关注 关键词:茶包装的文化,茶的分类及包装设计,材料在茶包装中的设计应用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d i s t a n c e t h i sk i n do f s i t u a t i o na n do u rc o u n h - yt h ec u r r e n tt e ab r a n di sl i t t l e ,a n d t h ei sb i gp a r to ft e ap r o d u c ew i t hp a c kt os t i l lb ep l a c e di ns m a l lb u ts c a r e ra b o u t r e l e v a n t t e ag a r d e nt h a tm a i nt e a ,f o d a c od i s 耐c to f i a n g ,z b e ,r u i n g ,b a d g e e t c o n l y 纽k e c a g eo ft op l a n tr e g a r d l e s sa f t e rp a c k i n g , t e am a n u f a c t u r eb a g g i n g c di nt h eb i g a l u m i n u m ,t h e t e ac o m p a n yi sg e n e r a lt oi sa l s oc o n v e y a n c es a l et oi so r i g i 瑚dt os e a l h o a r da f t e rt h ep o i n ti nt h ew a r e h o u s e ,a f t e ri su s u a l l ye x - s t o r i n gw a r e h o u s e ,w i t h s e l lw i t ht h ep a c k i n g l i k et h i sm a k et h et e a sp r o d u c t i o na n ds a l ep a c kt h ea s p e c tt ol a c k t ou n j 匆t h ep r o g r a m m i n g , p r o d u c et e at h ec o m p a n ya n ds e l lt e at h ec o m p a n yi nt h e p a c k i n ga s p e c tt on o ta n de a s i l yr e a c hc o m m o ng r o u n d t h ea r i g l et h a tt h i sk i n do f w o r k s h o pj u s ta n dn e g a t i v e l yc a t e rt om a r k e t , a b s o l u t e l yn o tm a y s t a n dt op r o c e e d si n t h ef a r s i g h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p a c k i n g sd e s i g n t h ea n o t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g u i d e st h ea s p e c tt oa l s om a k eo u tn o te n o u g h , f o r e x a m p l ea to u rc o u n t r y ,t e aa s s o c i a t i o n , p a c k i n ga s s o c i a t i o ne l c 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l ld i d n o te s t a b l i s ht h es e c t i o n , e a c hc o l l e g eo f t h ep a c k i n go fs p e c i a l i z e dr e s e 缸c ht e aa n dd i d n o te x c l u s i v e l ye d u c a t et h ec o u r s eo ft h et e ap a c k i n ge i t h e r a tl i k et h i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 ,i s i m p o s s i b l et ow o r kw e l lt h ep a c k i n g o f c h a n g e sf o r t h es a k eo ft h ea c c e l e r a t i o nt h i sp r e s e n tc o n d i t i o n , r e a l l yl e tt h et e a p a c k i n gh e a df o rt h eh e a l t hw i t hs p r e a d , w o u l ds p e c i a l l yp a c kt h eh e a v y h e a do fd e s i g n t h e t e ab a gt o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i ta a l s oc a u s e dt h eh i g hc o n c e f no ft h et e ab u s i n e 鹦 e n t e r p r i s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e ab a gt h a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s o m ee x c e l l e n c e sp a c kd e s i g n k e y w o r d s :t e ap a c k i n go f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p a c k i n go f t h ec u l t u r e k 盈t h ed e s i g n , m a t e r i a lp a c kt h ei n s i d e sd e s i g na p p l i c a t i o ni nt h et e ab a g 讯 l 亡工繁火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糊槲始剀吞魄吁5 月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橼和库 日期:川年s 月够日 指导教师签名:功纠锄 日期:腓多月莎日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研究动机 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来看,中国人饮茶,历史源远流长, 在人际交往,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茶成了一种具有高尚象征意义的饮品。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现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及预防某 些疾病有重要作用。八十年代,日本伊藤园以我国乌龙茶为原料,首先推出即饮 式茶饮料( 2 5 0 m i 马口铁易拉罐和1 2 5 l p e t 瓶 ,通过电视广告和自动售货机大 力促销。十多年来,茶饮料不仅风靡日本,也在欧美和东南亚大肆流行。1 9 9 6 年 日本已有茶饮料灌装厂2 5 0 家,年产销量为3 6 0 万吨,每年仅生产乌龙茶饮料, 就要从中国进口( 包括台湾省) 各类乌龙茶2 万吨,近年来还推出龙井茶、茶莉 花茶及多种中草药茶饮料,畅销不衰。平均每个日本人年消费量达到2 4 公斤。据 统计,1 9 9 7 年全世界茶饮料生产量已达1 0 0 0 万吨( 包括冰茶) 。但我国自九十年 代初茶饮料上市以来,先后有数十家饮料厂向市场推出茶饮料,产量至今只有1 0 余万吨,市场也局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少数南方大中城市 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执行副主任王彤先生认为,现在的茶叶包装存在的问题 是,专业化深度开发得比较慢,实质内涵开发得比较慢,离标准化、规范化还有 一定的距离。这种局面与我国目前茶叶品牌少,绝大部分的茶叶生产和包装还处 于小而散有关。江、浙、闽、徽等主要茶产区的茶园只管种植不管包装,茶制作 后只装在大铝箔袋里,茶商一般也是运到销售点后原封囤积在库中,往往是前店 后库,随卖随包装。这样使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包装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产茶商与 销茶商在包装方面不易达成共识。这种作坊只是消极地迎合市场,绝不可能站在 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包装的设计。另外行业指导方面也做得不够,比如在我国, 茶叶协会、包装协会等机构都没有设专门研究茶叶包装的部门,各院校也没有专 门培养茶包装的学科。在这样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好包装的。为了加速改变这一 现状,真正地让茶叶包装走向健康和流行,会特别将茶包装设计重头关注之一。 据了解,一些优秀的茶包装设计也引起了茶叶企业的高度关注。 6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目的与意义 茶商品自然需要包装,但过度的包装除了误导消费者之外,便是浪费资源。 不敢说举凡金玉其外者必然败絮其中,然而肯定可以说过度的包装是消费者掏钱 买了一大堆多余的垃圾。 有消息说,北京一年的垃圾中有8 3 万吨是商品包装物,其中6 0 万吨是过度 包装物,占到首都城市垃圾总量的五分之一。一个城市一年就凭空多出6 0 万吨垃 圾,全国又有多少个“6 0 万吨”呢? 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令消费者遭受损失,而且 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增加了城市环卫系统的压力,诚可谓是劳民伤财。 当。地大物博”已成童年记忆渐渐远去之后,。节约”又成为政府提倡的观念。 因此,厂商大可不必与子孙争利,非要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制造不必要的垃圾不可, 公众也大可不必都去争当“消费敢死队员”,盲目攀比,见“金玉其外”的商品必欲 购之而后快。倘从源头创终端都有“节约崇俭”这根弦,或许比“商品包装法”的颁 行更为管用。所以,茶包装设计时一定要适度包装 研究方法 针对文章内容以进行理论研究为主,期间查阅大量的书籍,收集各种相关的 茶知识、论文与评论。总结出与茶包装的材料应用研究的各种问题。前往福建、 湖北宜和北京等地方实地考察,收集具有特色的茶包装设计及茶文化 在收集大量真实可信的实际资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文化特征、市场特征、 目标消费者心理、茶包装的可行性分析等因素的前提下,来观察、发现茶包装的材 料应用在外在形式和内在蕴涵。 同时,在攻读硕士学位期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相关的包装设计的 竞赛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7 第1 章茶文化的源流与历史 1 1 茶文化的渊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日本茶道是于我国唐代传入日本,而现在 提起茶道,人们却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们不得不傲些什么以弘扬中华这一宝 贵的传统文化。 茶号称为国饮,乃因茶源于我国,传说远在神农尝百草的时代,已发现了茶 的妙用,历经唐、宋的盛行,及明代的改革至今,茶仍是国人所喜爱的饮料或用 之解渴饮用,或用之品茗赏趣。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 一书,使“天下益知饮茶矣”,开创世界最早的茶学, 是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茶经过几度沉浮,从此成为中华民 族的主要饮品,并且早己超出止渴的范畴,渗透进中华文化之中,衍生出门类繁 杂的文学与艺术之花。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 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 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i 。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却能让人在繁杂的尘世中获得片刻清闲,所以它深受文 人墨客的赞赏,并常以绘画、诗词、歌赋等形式来表达品茶的情趣,使茶文化更 加绚丽多彩。文徵明为茶而作品泉图;苏东坡更是留下“从来佳茗似佳人” 的千古绝唱;郑板桥也因此感叹:。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受斗茶”。可见 茶早已具备文化的品味。 正因如此,作为茶这一特殊商品的包装更应体现其文化的特性。 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深厚的底蕴。有人说,茶乃上 苍赋予中华民族的恩赐,实属不为言过。在岁月的长河中,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 华民族的个性相结合,并成为刻划。中国”的重要形象。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世界 第一,总产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茶叶大国,若要茶叶有好的市场,包装的责任 义不容辞,因此作为包装设计师不仅要使茶叶包装设计有漂亮的外表,更应使设 计突出茶文化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 8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 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茶叶、咖啡和可可) 之一,并将成 为2 1 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余个国家种茶,寻根 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 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 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 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 野生药用阶段。 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喇哝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注:茶原名荼) ,说是远在公元前2 7 3 7 2 6 9 7 年茶被神 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 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 9 年的王褒僮约 一文,曾提到斌阳买茶“烹茶尽具等 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2 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 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 茶己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3 大量发展阶段。 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 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 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 建立以后。唐代饮茶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 唐朝建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交通便衬,使茶的生产、贸易 和消费大大发展; ( 2 ) 饮茶的兴盛还与唐朝政府颁布的禁酒令有关。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战 乱所造成的农民大量的流亡、土地的丧失,使得唐中期以后的粮食十分匮乏,而 造酒却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唐肃宗于乾元元年颁布禁酒令, 开始在长安禁酒,这便使许多嗜酒而不得饮的人转向饮茶,以茶代酒,促进了饮 茶风气的传播。 ( 3 ) 唐代饮茶的兴盛与贡茶的兴起、诗风的大盛以及科举制度、佛教的传 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9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以前的饮茶是粗放式的。唐代随着饮茶的蔚然成风,饮茶方式也发生了显 著变化,出现了细煎慢品式的饮茶方式,这一变化在饮茶史上是一件大事,其功 劳应归于茶圣陆羽。 宋人饮茶继承了唐人饮茶方式,但比唐人更为讲究制作也更为精细,而尤 为精细的是宫廷团茶( 饼茶) 的制作。宋代饮茶虽以饼茶为主,但同时也有一些 有名的散茶,如日铸茶、双井茶和径山茶,散茶尤为文人所喜爱。在饮用上,改 唐代的煮茶法为点茶法,即不再把茶末投入水中煎煮,而是放在茶盏用开水冲注, 再充分搅拌,使茶与水充分溶和,待到呈现乳状,满碗出现细密的白色泡沫时, 便可慢慢品饮了。 明清时代的饮茶,无论在茶叶类型上,还是在饮用方法上,都与前代差异显 著。明代在唐宋散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大,使之成为盛行明、清两代并且流传 至今的主要茶类。明代炒青法所制的散茶大都是绿茶,兼有部分花茶。清代除了 名目繁多的绿茶、花茶之外,又出现了乌龙茶、红茶、黑茶和白茶等类茶,从而 奠定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基本种类。 4 衰落阶段。 尽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叶有不少的宝贵经验,并为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 产作出贡献,但由于解放前腐败政治的统治,茶叶科学技术和经验得不到总结、 发扬和利用,茶叶生产在帝国主义捧挤和操纵下,日趋衰败。 5 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集中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 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了大批低产茶园;同是注重建设茶场和 茶厂,实行科学种茶,培训茶叶科技人员,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这一阶段 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 9 5 0 1 9 7 0 年,这2 0 年基本上以垦复、发展、努力扩大种植面 积为主,这期间茶园面积平均年增加7 3 ,而茶叶产量平均年增加5 9 第二阶段是1 9 7 0 后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改善茶园结构,提高茶园单产,完善 制茶工艺。进入9 0 年代后,名优茶生产异军突起,种类繁多,不但恢复生产了许 多历史上的名茶,还创制了种类繁多新名茶。 茶,二十一世纪的饮料大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 得到更大的发展 1 0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茶文化的民间特性 现在的茶叶包装,无疑比过去进步了很多,那种简陋透薄的塑料袋大包装, 在市面上已不多见了,代之以考究的材质、漂亮的设计、精巧的小袋包装等。从 货架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茶叶包装中,却发现这些茶叶在包装上存在一个很大的不 足:外包装花哨,却没有独特特色的文化底蕴,而显得肤浅、雷同。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这样的名言:。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茶 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因为我 国地大物博,茶叶的产地不同,其文化渊源也就不同。就如云南的德昂茶,德昂 族是一个聚居在滇西南各州县的山区或半山区人口才几十万的少数民族,他们村 村寨寨无一例外都种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森林,甚至是有几百年树龄的老茶 树。他们男女老少对茶向来情 有独钟,这种心态世代相沿, 已是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 习俗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 人文景观( 见图卜1 ) 。德昂 族的少男少女一成年,就会收 到一小包“成年茶”:小伙子追 姑娘,是以一小包“传情茶”试 探:若两家谈婚论嫁,男家要 先赠“定亲茶”给女家算是说 亲;茶叶还是德昂族的一种真 诚友谊的传递和象征,亲友临 图1 - 1 高档普洱茶包装,走进云南茶乡品茶 门,待之以风味独特的“烤茶”,分别时还要赠茶等等。 因此,现代的茶包装要想打造茶叶的知名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并争取到更多 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要突出茶叶包装中的文化底蕴,在茶叶的包装上,印制充满 浓郁民族地方风情的图片,介绍茶叶的渊源、习俗、趣闻的文字,夹带某些特有 的信物等,使消费者眼能看到、手能摸到、心能感受到,而把它当作异域来的朋 友,精神的慰藉,觉得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亲情,由此而产生广阔的联想,而 觉得“不可一日无此君”。 1 1 第2 章茶包装的质量安全及特性 2 1 茶包装的质量控制 2 1 1 茶包装的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指保护内容物,使不受外来冲击,防止因光照、湿气等造成内容 物的损伤或变质。茶包装的结构、材料与包装的保护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我 们常见的茶产品的礼品包装,一般多采用较厚的纸板,结构以封闭式包装为主, 内衬泡沫或纸板等填充物,以免茶产品的内盒受损坏,充分体现了包装的保护功 能 2 1 2 茶包装的防潮和保鲜贮存功能 茶叶包装的防潮性很重要。茶叶在包装前应严格控制水分( 在7 j 以下) ,包 装材料良好的防潮性能延缓茶叶内的各种水解反应,就能较好地保持茶叶品质。 茶叶多为罐装或散装茶,以下是常用防潮和保鲜的茶叶包装贮存法: 1 塑料袋、铝箔袋的茶包装对茶叶的保鲜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茶叶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 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 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 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 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2 金属罐的茶包装对茶叶的防潮贮存法。 茶叶中的含水量不宜超过5 ,长期保存时以3 为最佳。否则茶叶中的抗坏 血素容易分解,茶叶的色、香、味等都会发生变化,尤其在较高的温度下,变质 的速度更会加快。因此,在包装时可选用防潮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进行防潮包装, 如以铝箔或铝箔蒸镀薄膜为基础材料的复合薄膜,可以高度防潮。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 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 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 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 倒弃,以去除异昧。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 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用以清洁的塑 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 黏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 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 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 图2 - 1 福建工夫红茶 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 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见图2 - 1 ) 。 茶叶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在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下,易发生变化,就是 所说的茶变。茶叶的保存条件不好能加速茶叶的自身氧化及霉变。 保存茶叶的容器以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为最佳。其次宜用铁听、木盒、 竹盒等,其中竹盒不宜在干燥的北方使用。塑料袋、纸盒最次。保存茶叶的容器 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 盛好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 该地方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还要 注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茶叶不能混在一起保存,也不能用生石灰作吸湿剂。 2 1 3 茶包装的避光功能 茶叶包装的避光性很重要。光照会加快茶叶各种成分的缩合反应和变化,特别 是破坏叶绿素等物质,降低茶叶品质。包装材料良好的避光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 品质。 2 1 4 茶包装的防氧化功能 茶叶包装中的氧含量必须控制在1 以下,氧气过多将会导致茶叶中某些成分 氧化变质。例如,抗坏血素容易氧化变成为脱氧抗坏血酸,并进一步与氨基酸结 合发生色素反应,使茶叶味道起变化。 在茶叶的包装技术上,可采用真空包装法或充气包装法来减少氧气的存在, 真空包装是把茶叶装入气密性好的软薄膜包装袋内,包装时对袋内抽真空,然後 封口。如果进行充气包装,则应在抽出空气的同时充入氮气,充氮包装的目的在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於保护茶叶的色、香、味稳定不变,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充气包装对材料的要求 比较严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无毒、无异昧( 包括印刷油墨、溶剂和胶粘剂 的异味) ;气密性好,透氧率低;防潮;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戳穿性能;热 封性能好;遮光性能好 茶叶包装的阻气性也很重要。大气中的氧气会加快茶叶中各种品质成分的氧化 反应,以降低茶叶品质。包装材料良好的阻气性亦能较好地保持茶叶品质 2 1 5 茶包装的材料的安全性 目前生产茶叶包装材料的企业很多,但这些企业的卫生状况值得关注。国际 上许多国家都已将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要求等同生产食品企业来对待,而我 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另外,国内许多生产复合包装材料的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滥用印刷油墨、稀释剂、粘合剂等,致使许多包装材料带有许多强烈的异味。 用这些包装材料包装茶叶,将使茶叶吸收这些异味,破坏了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 味。应引起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极大重视。 2 2 茶包装的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茶叶包装装潢成了最方便和廉价的广告媒介为了更 好地发挥其效果,设计茶叶包装装潢时要突出四个特征: 2 2 1 茶包装的民族传统色彩象征 文化现代茶叶包装装潢已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带有很浓的民 族色彩,或作为产地文化的产物,以期与销地文化产生共鸣。如曾获。中南星”包 装装潢奖的“中国名茶漆盒”,采用我国古典容器式样,配以隶书书写的产品名称, 风格古朴、典雅,充分展示了我国的悠久产茶历史。销往阿拉伯国家的小包装珠 茶,包装盒采用墨绿色,黄色文字,使这些沙漠国家见之如见水,视之为希望, 作为上等礼品互相馈赠 2 2 2 茶包装的情感人性化 情感人性化是从古代到现代我国茶叶包装装潢的第二个特点。普洱方茶从宋 代印有龙风图案的“龙团风饼”,到现代压有福、禄、寿、喜凸字,以及陶瓷茶叶 1 4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包装上象征对立调和的“龙风呈祥”图案,都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追求 2 2 3 茶包装的内涵美意蕴 含蓄情在意中,意在音外,含蓄不露,令人遐想,体现一种内涵美。笔者所 在的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天堂寨主峰脚下,常年云雾缭绕,是中国绿茶之乡。 出产的“天堂云雾”茶是通过展现峰峦叠翠、云雾环绕的青山峻岭,寓示高山出好 茶,好山好水出好茶的商品特点l 甜。无论是“天堂云雾”茶的袋包装、纸包装还是 听包装,都使消费者易于识别,整体设计便于记忆,令人回味。 2 2 4 茶包装的文化意境 文化意境最典型的是获得全国第二届包 装装潢设计银奖的“中国名茶”包装。大盒采 用中间条幅“清明上河图”装饰,里面四小盒, 分别在黄色的底面上用浅褐色线绘画,组拼成 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上方分别盖有四枚篆 刻印章,标明广东红茶、普洱茶、乌龙茶、茉 莉花茶,设计古朴、庄重,透过民俗风情,表 明该产品历史悠久,还创造了一种品茶如同品 名画般享受的文化意境( 见图2 - 2 ) 。 图2 - 2 普洱茶七子饼礼盒包装 第3 章茶的分类及包装设计 3 1 茶的认识与分类 中国茶类之多是世界之最,众多的茶类归纳起 来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3 l 。在茶叶 包装设计上,或清新淡雅,或华丽动人,或质朴自 然,除了要考虑商品的品种、档次、适用场合外, 还要考虑消费者的习俗和欣赏习惯。人们对色彩具 有主观感情和客观感情,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色 彩常常引发不同的联想。目前市面上的茶叶品种按 照茶色的不同就可分六大基本茶类的品种,我们应 针对不同的茶叶品种运用不同的茶包装设计来营 造各种茶包装上的视觉冲击氛国。如香港平面设计 大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车仔茶叶系列包装分别以 不同的底色作装饰衬托突出车仔这一品牌的车仔 图形,即以深绿色底为乌龙茶,红色底为铁观音, 浅褐色代表普洱茶,黄色表示香片,这样用不同的 颜色代表不同的茶叶品种,很好地展示了不同茶叶 品种的特性 3 1 1 六大基本茶类 基本茶类依据发酵程度不同由浅而深,分别 是:绿茶、红茶、青茶( 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 茶。 图3 一l 玫瑰花茶包装 图3 2 药用减肥茶一广州三 枝叶一秀身茶- 5 0 克装 图3 3 茶饮罐装设计 3 1 2 再加工茶 1 紧压茶类: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 湘尖茶、青砖茶、康砖、金尖、方包茶、六堡茶、圆茶、饼茶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花茶类: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金银花茶、白兰花茶、玫瑰花茶、玳 花茶( 见图3 - 1 ) 3 药用保健茶( 见图3 - 2 ) 4 ,茶饮料( 见图3 - 3 ) 3 2 绿茶的包装设计 3 2 1 绿茶的种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 9 个产茶省( 区) 都生产绿茶,我国 绿茶花色品种居世界之首,绿茶贸易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 0 。绿茶 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 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 烘干和晒干之剔,分别称“炒青”、“烘青”、“蒸青”、“晒青”。 1 烘青绿茶普通烘青( 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2 细嫩烘青( 黄山毛哮、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3 炒青绿茶眉茶( 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 4 珠茶( 珠茶、雨茶、秀眉等) 。 5 细嫩炒青( 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 6 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等) 。 7 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等) 3 2 2 绿茶包装的文化特色体现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十一世纪 的茶包装,即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茶包 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 过程中己由过去的茶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融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 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 销茶叶和提高茶叶的附加价值。因此,作为绿茶的包装更应体现其文化的特性。 绿茶色泽翠绿,香馥浓烈,具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是茶中极 品。在包装设计时则应选用绿色、蓝色等这样的冷色调,使人有一种清新鲜爽的 感觉。 1 7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西湖龙井茶产于群峰起伏、风景优美的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梅坞等地, 美丽的风光令人陶醉1 4 l 。黄山毛峰香浓味醇,茶叶细嫩显毫,产于驰名天下的旅 游胜地黄山,精美的图片可以充分展现黄 山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 澈不湍的山泉和波涛起伏的云海,给人以 美的享受。黄山毛峰香浓味醇,茶叶细嫩 显毫,产于驰名天下的旅游胜地黄山,精 美的图片可以充分展现黄山巍峨奇特的山 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不湍的山泉和 波涛起伏的云海,给人以美的享受茶叶 卷曲、扁片和直条的优美外形,泡开后汤 图3 4 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设计 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试想如果能将这些迷人的照片运用于茶叶销售包装 中,定会提高茶叶产品的货价生命力( 见图3 - 4 ) 如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 所采用的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运用优美的山区风景为背景,前面配以典雅的茶具 摄影图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绿茶包装的文化特色主要从色彩和文字的设计上来体现 1 色彩在绿茶包装中体现文化特色。 茶叶包装富有文化气息,还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是绿茶包装设计小最能 吸引入的,如果色彩搭配得当,使消费者看后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能引起消费 者的注意。包装色彩受商品属性制约,色彩本身也有它的属性,所以用色要慎重, 要力求少而精,简洁明快。如“野茶王”系列包装的色彩灵感来源于民间青花的 色调,蓝色为主调,加上小面积的绿色,同样展示了绿茶的属性,以及茶文化特 有的儒雅和广远设计要讲究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也不能到 处用金、银色,给人以一种华丽不实之感。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取长补短,设计出能在众多商品中夺目而出,有竞争力的包装来。据调查,9 6 的人认为,绿色茶罐里的茶气味清新广香醇:品质纯正,茶水颜色清澈,是新茶。 在包装中应用绿色会产生令人舒适的效果,浅绿色的设计款式给人安静、亲切的 感受,仿佛拂面的春风沁人心脾。大面积的使用绿色会起到了让人安静的作用, 营造了舒适的宁静感,有利于人们精神的放松,使那些深居都市,渴求自然的消 费者心理上得到一点点安慰。 2 文字在绿茶包装中体现的民族特色。 由于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在绿茶 叶包装设计的文字方面可采用了华文新魏和隶书,这两种文字可以给人古朴和仙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道德骨的感觉。 书法在绿茶包装中创作关于线条的审美观念是:粗与细的变化;凝重与飘逸 的变化;古朴与清秀的变化:浓墨与飞白的变化。通过这些具有对比性的变化, 体现出生动的气韵,起伏的节律( 见图3 - 5 ) 。这种关于线条美感的追求,在绿茶 包装中可以体现出韵律之美。 中国书法应用到绿茶包装设计中并非随便搬过来即可使用,必须经过反复推 敲及加工设计。一般来说、隶书、楷书、行书与印刷字体接近,容易识别,甲骨 文与篆书源于象形,有绘画的风 韵,字体结构不同于楷书,辨识 率不高,在设计时得慎用为好。 书法字体中不同的门派有不同 的风格、如楷书中颜正卿属雄劲 浑厚,柳公权则清傲灵秀:行书 中王羲之是潇洒飘逸,米蒂却质 朴清新。另外,中国书法由于纸、 笔、墨三种特殊的书写工具,更 可产生千变万化的特别效果,为 绿茶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视觉 感受嘲。 图3 5 书法在绿茶手提袋包装中的体现 3 2 3 绿茶家庭作坊式的散茶包装 绝大部分的绿茶叶生产和包装还处于小而散、家庭作坊式十分普遍有关。江 浙、闽、徽等茶主要产区的茶园只管种植不管包装,茶制作后只装在大铝箔袋里, 茶商一般也是运到销售点后原封囤积在库中,往往是前店后库,随批随卖随包装。 这样使绿茶的生产与销售包装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产茶商与销茶商在包装方面不 易达成共识。在北京,除几家老字号外全是这种作坊式的包装和销售。这种作坊 只是消极地迎合市场,绝不可能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包装的设计,象京华茶 叶公司研发多层复合喷铝袋的事情太少了。另外行业指导方面也做得不够,比如, 在我国茶叶协会、包装协会等机构,都没有设专门研究茶叶包装的部门,各院校 也没有专门培养茶包装的学科。整个茶叶市场就像一个没有监控、没有规范的乱 摊子,在这样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好包装的。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4 绿茶经济实用的小包装设计 绿茶包装适合于一般的家庭饮用是多层复合材料的小包装,使茶叶包装走上 了实用、普及的阶段,其成本和使用都要比铁听方便得多( 见图3 - - 6 ) 。将茶以 1 公克、3 0 q 公克、6 0 0 公克等不同的份量装于罐内或袋内。这类包装有人加以 抽真空,或抽真空后再冲以氮气,甚至于绿末茶还要求在摄氏o 度以下保存。这 类包装方式是针对短期饮用的情况,如果是可以陈放的茶叶,也就是陈放后品质 不致劣变的茶叶,不必抽真或充氮包装,开封后也不必放冰箱冷藏,只要在包装 上提醒消费者使用后应防潮防异味防阳光即可。绿茶小包装结构从条盒、小盒、 小袋成为体系,每条内装5 小盒,每小盒内装 5 小袋,每小袋内装4 克茶,为一般消费者一 次平均用量,从批发、零售到消费饮用过程 中运输、携带、使用均十分方便,每一种包装 规格均按成品包装规格要求均可出售;绿茶 包装的小袋采用铝箔包装具有保鲜作用。 如龙井茶的小包装材料的选择,现在市场 上流通的龙井茶主流包装及包装材料为铁罐 或纸罐、镀铝等,总体阻隔性能都较差。由于 铁罐、纸罐的密封性能较差,品质保存性不佳, 图3 6 日本茶一绿茶一煎茶 而传统的绿茶叶消费和包装形式短时间难以 所用的经济小包装 改变,为达到保鲜效果,可在罐内套阻隔性能 较好的软包装材料袋,如镀铝等复合材料制成的袋,或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易拉 罐式的包装方法,阻隔效果较好。铝箔复合袋虽然阻隔性能和隔光性能较好,但 因为不透明,不能看到茶叶,从而影响销售。而一些复合材料能克服这些缺点, 不仅茶叶的保质、保鲜性能好,而且价格便宜,特别是一些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 可以与铝箔复合袋媲美。 3 2 5 绿茶的礼品盒包装设计 绿茶的手提袋设计,整个手提袋可采用绿色为主色调。因为绿色茶罐里的茶 叫给人以清新、香醇、品质纯正的感觉,茶水颜色清澈,是新茶,同时又与内容 物绿茶吻合起来。在手提袋袋体黄金分割处贴上一幅精美的风景图片,给人以置 身于大自然的感觉。 绿茶的手提袋内的茶盒包装,盒体可采用木质材料,外表的图案与外面的手 提袋尽量相同。盒子里面可以容纳两个茶叶罐,盒体内设有缓冲装置。盒盖的内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侧是层绵,海绵表面可依据需要设计一幅精美的风景图片。图片的颜色应淡雅, 不像外包装手提袋那样鲜艳醒目。这样的色彩搭配显得比较有层次盛。免去千篇 一律之嫌。 绿茶包装盒内的茶叶罐也有讲究,采用金属材料,整个罐体的主色调可是绿 色,除了精美的风景画是采用茶绿色之外,其他部分也可使用了一种淡淡的绿色, 使得整个构图的色彩比较鲜明。茶叶罐的盖子也可使用淡淡的绿色,在盖子上没 有采用目前比较普遍的套人式,那样会在表面留下一条缝隙:对构图的整体性产 生影响。绿茶罐的盖子也可采用插入式,这样会使罐体有一种整体感。另外。金 属材料的质感会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能体现高档绿茶叶的包装外观( 见图3 7 ) 。 图3 7高档龙并茶的包装 3 2 6 绿茶包装的贮藏保鲜 小包装的绿茶包装材料的选择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绿茶主流包装及包装材料为 铁罐或纸罐、o p p p e 、o p p c p p 、镀铝c p p 等,总体阻隔性能都较差,常用 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由于铁罐、纸罐的密封性能较差,品质保存性不佳,而传 统的茶叶消费和包装形式短时问难以改变,为达到保鲜效果,可在罐内套阻隔性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较好的软包装材料袋,如p e t a j c p p 、p e t o p p 、p e t 镀铝c p p 、 b o p p p v d c p e 等复合材料制成的袋,一般要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透氧量低 于2 0 m l ( m 2 d ) 、透湿量低于l g ( m 2 d ) ,或者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易拉罐 式的包装方法,阻隔效果较好。铝箔复合袋虽然阻隔性能和隔光性能较好,但因 为不透明。不能看到茶叶,从而影响销售。而b o p p p ) c p e 、p e t o p p 等材料nu 克服这些缺点,不仅茶叶的保质、保鲜性能好,而且价格便宜,特别 是b o p p p v d c p e 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可以与铝箔复合袋媲美。另外,由于 茶叶易吸附异味,绿茶的包装材料的印刷应注意防止油墨味。特别是软包装材料 在印刷后需进行去味处理 3 3 红茶的包装设计 3 3 1 红茶的种类 红茶是一种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的茶叶,特别是经过发 酵工艺,使茶叶的内含成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构成了红茶红汤红叶 的品质特色。由于发酵后绿叶变红叶,故称红茶,又称发酵茶。红茶的品质风格 与绿茶迥然不同,绿茶以保持天然绿色为贵,而红茶则以红艳为上。红茶是当前 世界上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销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按制法和产品品质 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1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2 工夫红茶( 滇红、湖红、川红、闽红等) 3 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 。 3 3 2 红茶的色彩与包装形式的特色体现 红茶汤色红艳清亮,饮时入口醇和,清爽持久、回味隽厚、味中有香,我们 应选用暖色调,让人有浓郁、味厚之摩。据调查,8 0 的人认为,红色茶罐里的 茶气味较浓郁,回味持久,茶叶档次较高。 红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能使商品更加形象化、生动有趣。然而,现在市场上 有些包装的图案陈旧、繁琐,商品性不强,也缺乏时代感,没有个性。不少产品 倾向在包装中凸现民族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并非仅仅勾画一条龙或者一只风 就能代表传统文化。建议可以运用现代的手法将传统的纹样变形,使之更具有现 代味和更简洁,从而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形式,甚至是新的生命。除了手绘图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案,摄影图片也可以运用到茶叶包装中。摄影的对象可以包括红茶叶自身的色彩 和形状、典雅的茶具和冲泡时的茶汤色泽、产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等等。 红茶的手提袋设计,整个手提袋可采用红色为主色调。因为红色茶罐给人的 感觉是里面的茶气味较浓郁,回味持久,茶叶档次较高。同时又与内容物红茶吻 合起来。在手提袋袋体黄金分割处可贴上一幅精美的风景图片,给人以置身于大 自然的感觉。 茶叶包装盒内红茶包装的罐体可采用金属材料,整个罐体的主色调可是红色, 除了精美的风景画采川红褐色之外,其他部分也可使用一种淡淡的红色,使得整 个构图的色彩比较鲜明。茶叶罐的盖 子也使用了淡淡的红色,而且可以和 绿茶包装相同,盖子也没有采用目前 比较普遍的套人式,采用的是插入 式,这样会使罐体有一种整体感( 见 图3 - 8 ) 。另外,红茶包装尤其要注 意进行防潮处理的包装。所以,在包 装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可采用抽真 空包装法( 见图3 - 9 ) 。 红茶包装还有一种简易包装是 图3 8 观音王的整个罐体和纸盒的 可以直接冲泡的小茶包,浸泡所需浓 包装以红色为主色调 度后把小茶包提出丢弃。这种包装源 起于碎形红茶,因为碎形茶才可以上 机器自动装填自动包装,这类包装确 实方便了喝茶,但必须利用细碎的茶 叶或特意将之剪切成角状,这种作法 很不利不发酵与部分发酵茶的品质, 所以普及度不大。这几年有了大转 机,只要红茶揉成较紧结的球状,而 且枝叶都以分离,可以有机器自动装 填与包装,产生所谓立体袋茶或原片 茶包的新型小袋茶,这种红茶包装方 苎夺奎三便了部分发酵茶与不发酵图3 - 9 抽真空包装的乌龙茶一安溪铁观 茶的饮用 一 吾一秋綦:覆销囊三一8 壳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青茶的包装设计 3 4 1 青茶的种类 青茶又称为乌龙茶,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其加工采用特殊 的萎凋和做青的工艺。又应用绿茶的杀青工艺,是一种半发酵茶。成茶品质风味 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甜醇,又有绿茶的清香,素有。绿叶红镶边” 的美誉。品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1 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 2 闽乌龙( 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 3 广东乌龙( 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 4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包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