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物理化学专业论文)γ丁内酯的合成及其催化剂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蔓县大学硕士论文摘簧 1 ,丁内醑的合成及其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分别考察了顺酐( m a ) 加氢法和1 ,4 丁二醇 ( b d o ) 脱氢法合成y 丁内酯的反应。结果表明,c u o z n o a i :o ,催化剂对顺酐 加氢和l ,4 丁二醇脱氢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浜丫- 丁内酯的产率分别为9 5 和9 6 ,时空得率分别为1 5 0h 1 和1 4 0 0h ,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温度2 7 0o c , 氢酐比5 5 ,顺酐空速0 1 6h 4 和温度2 7 0o c ,b d o 空速1 6h 。,氢醇比4 7 : c u o c r :0 ,a 1 ,0 ,催化剂对于顺酐加氢活性较低,但对于1 ,4 丁二醇脱氢活性 更高,v 丁内酯的产率可达9 9 ,时空得率达2 7 0 0h 一,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 、 2 7 0o c ,b d o 空速3 0h 1 ,氢醇比4 0 。广了 , , 灰r d 、b e t 、s e m 、x p s 、x a e s 、f t i r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采用 l 的铜系催化剂的顺酐加氢和1 ,4 丁二醇脱氢的活性中心都是零价铜。对于 c u o z n o a i :0 ,催化剂,氧化锌有利于铜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并与铜形成c u z n o 。 ( x 1 5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l顺酐分析纯 9 9 5 上海试剂三厂 l硝酸铜分析纯 9 9 5 上海试剂四厂 l硝酸锌分析纯 9 9 o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硝酸铝分析纯 9 9 o 上海振兴试剂厂 硝酸铬分析纯 9 9 o 天津天大化工实验厂 硝酸锰分析纯 5 0 北京化工厂 硝酸钾分析纯 9 9 5 上海化工专科学校实验厂 硝酸铅分析纯 9 9 0 金山化工厂 铬酸钠分析纯 9 9 o 上海浦江化工厂 氯氧化铬分析纯 。可g _ 0 肾 匕海化学试剂公司 硝酸钴分析纯 9 9 o 上海试剂二厂 钨酸钠化学纯 9 9 o 上海试剂二厂 硝酸铁分析纯 9 8 5 上海彭镇营房化工厂 硝酸镍分析纯 9 8 o 上海试剂二厂 正硅酸四乙酯分析纯s i 含量2 8 4 上海试剂一厂 无水碳酸钠分析纯 9 9 8 上海虹光化工厂 草酸分析纯 9 9 5 兴塔化工厂 氢氧化钠分析纯 9 9 。5 上海试剂二厂 2 2 催化剂的制备 ( a ) 共沉淀法 将c u ( n 0 3 ) 2 、灿( n 0 3 ) 3 和z n ( n o ,) :溶解在蒸馏水中,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混 复ak 学硕l 一论支实验部分 合溶液,在恒温7 0 。c 左右,持续搅拌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n a 2 c o ,溶液缓慢 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至金属离子完全沉淀( 溶液中无气体产生,p h = 8 0 ) 为 止,所得沉淀陈化2h ,抽滤,洗涤,1 l o 。c 干燥过夜后,制得催化剂前驱体, 而后4 5 0o c 焙烧2h 得所需催化剂。 ( b ) 浸渍法 将一种添加元素( c r 、m n 、n i 、k 、b a 等) 的可溶性盐配置成一定浓度的 水溶液,取一定量的x y f 一5 催化剂( 2 0 4 0 目) 浸没于上述溶液中,在4 0 5 0 。c 条件下搅拌至溶剂蒸干,1 l o 。c 干燥过夜,而后4 5 0 。c 焙烧2h 即得所需催化 剂。 ( c ) 并流共沉淀法 取配制好的c u ( n o :) 2 、a i ( n 0 3 ) 3 和z n ( n o ,) :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取 n a 2 c o ,溶液置于另一分液漏斗中,在水浴7 0 。c 上和搅拌下两者并流滴加到装 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控制溶液p h = 8 o 左右,直到金属离子完全沉淀为止,所得 沉淀陈化2h ,抽滤、洗涤、1 1 0 。c 干燥过夜后,制得催化剂前驱体,4 5 0 。c 下 焙烧2h 制得催化剂。 f d l 两步法 取配制好的a l ( n o ,) ,和z n ( n 0 3 ) 2 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取n a 2 c o ,溶液 置于另一分液漏斗中,在水浴7 0 。c 上和搅拌下,并流滴加到盛有蒸馏水的烧 杯中,沉淀经陈化后得到催化剂载体,另取c u ( n o ,) :和z n ( n 0 3 ) 2 在相同条件下, 与n a 2 c o :溶液并流滴加到上述沉淀中,保持溶液p h = 8 0 左右,直到金属离子 完全沉淀为止,陈化2h ,抽滤、洗涤、1 1 0 。c 干燥过夜后,制得催化剂前驱体, 4 5 0 。c 下焙烧2 h 制得催化剂。 ( e ) n a o h 共沉淀法 用n a o h 代替n h c 0 3 作为沉淀剂,其余步骤与制法( c ) 相同。 ( f ) 草酸盐胶体共沉淀法 按一定比例将c u ( n o ,) 2 、a l ( n o ,) ,和z n ( n o ,) 2 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在剧烈搅 拌下,缓慢加入过量2 0 的草酸的乙醇溶液,得到的胶态粘稠状的兰色沉淀, 将沉淀陈化l h ,再将其离心分离,在1 1 0 。c 下干燥过夜,4 5 0 。c 焙烧2h 制得 催化剂。 垦垦a - 学曦七论史实验舔分 2 3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2 3 1催化剂的还原 催化剂在反应前用氢气还原,氢气流量控制在6 0 8 0m t ,还原温度从1 0 0 。c 到2 7 0 。c ,按一定程序升温,整个过程约需9 h 。 23 2 活性测试装置 催化剂活性测试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 装置如图l 所示) 进行,反应管为 长2 5 c m ,直径5 c m 的不锈钢管制成,下端铺设不锈钢丝网,内装催化剂,反 图1 反应装置示意图 1 氢气钢瓶2 针形阀3 转子流量计4 定量管5 微量进样泵 6 蒸发器7 预热管8 热电偶9 反应管1 0 加热电炉 1 l 阀r j1 2 冷凝管1 3 接收器1 4 冰水浴1 5 流量计 应器、蒸发器由电炉加热,预热管由电热带加热,蒸发器,预热管和反应器的 温度由k 型热电偶测量,用x m t 数字显示仪显示,温度控制由z k 1 可控硅电 压调整器完成。装填的催化剂经破碎,过筛,粒度为2 0 - - 4 0 目。反应产物先经 水冷凝管,而后用冰水浴冷却接收。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实验帮分 2 33 产物分析 产物采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1 0 2g d 和浙江温岭生产的9 7 9 0 型气相色 谱仪离线分析。 1 0 2g d 型气相色谱仪分析条件: 色谱柱:不锈钢填充柱 柱长:2m 固定液:l o 的聚乙二醇丁二酸酯 担体:硅烷化1 0 1 白色担体( 6 0 - 8 0 目) 和g d x 3 0 1 ( 4 0 - 6 0 目) 检测器:热导 载气:氢气 柱前压:0 6k g c m 3热导电流:1 5 0m a 柱温:1 6 0 。c汽化温度:2 5 0 。c 9 7 9 0 型气相色谱仪分析条件 色谱柱:石英毛细管柱 固定液:s e 5 4 检测器:氢火焰 柱前压:0 3 m p a 尾吹:6 0 m l m i n 升温程序: 柱长: 载气: 分流比: 氢气流量: 空气流量: 3 0m 氮气 1 0 0 :l 3 0m l m i n 3 0 0m l m i n s t e pl :9 0 3 m i n s t e p2 :r a t e4 c m i n ,9 0 一1 2 0 c ,2 m i n s t e p3 :r a t e1 0 c m i n ,1 2 0 一2 2 0 ,1 r a i n 产物酸度用n a o h 溶液滴定测得,用以进行反应转化率的计算。 2 4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24 1x 射线粉末衍射( x r d ) x 射线粉末衍射用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的d m a x 2 4 0 0 型x 射线衍射仪 测定。 测量条件为: x 射线源:c u 靶管电压:4 0 k v管电流:1 0 0 m a 狭缝:d s 1d e g s s 1d e gr s o 3r n n l 复曼大学硕士论变实验部分 扫描方式:连续扫描速度:1 6d e g m i no r 4d e g m i n :4 ! 比表面的测定( b e t ) 采用m i c r o m e r i t i c sa s a p 2 0 0 0 型物理吸附仪,氮气吸附质,液氮温度,b e t 方法。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 s e m 测试采用r 本h i t a c h is - 5 2 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测试条件为: 高压:2 0k v镀膜:a u 2 4 4x 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 x p s ) 催化剂的x p s 是用p e r k i ne l m e r p h i5 0 0 0ce s c a s y s t e m 以a 1 k 。x 射 线作激发源获得的( h v = 1 4 8 6 6e v ) 测试条件为: 高压:1 4 0k v功率:2 5 0w 固定分析器能通为:4 6 9 5e v 宽扫描:步长1e v s t e p采集时间:2 0m s s t e p 窄扫描:步长1e v s t e p采集时间:1 0 0m s s t e p 氧化态催化剂样品经仔细研磨后,压片成型测试;还原态催化剂样品压片后, 经氢气还原,并在氢气气氛下冷却到室温,取出后乙醚保护送至预处理室,抽 至高真空后送入分析室进行x p s 测定。用c ,s 结合能( 2 8 4 4e v 左右) 校正荷 电效应。 2 4 5x 射线俄歇光电子能谱( 址s ) 测试条件同2 4 4 2 4 6 红外光谱法( 取)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是在a c t a 3 0 0 型红外光谱仪上进行的 2 5 计算公式 转化率:虽鲎些箜星粤塑箜量! 堡型! 。1 0 0 一 反应物总量( t 0 0 1 ) 一 心c 抑。,的转化率= 案器篙裟黜枷。 复垦大学硕论文实验部分 勰陛= 型型羔裂筹筹型枷。 g 眦黜= 垫鬻藉卷嚣器器产 毗勰胜= 婴罴黼糍筹器篇半舢。 一择性= 堡蒙慧笔嚣裟警枷。 砒选择陛= 垡羰篙筹嚣篙掣 雕选择性= 掣篙署糍筹等斋掣枷。 b a j , q 捧性= 垡裟辫粉等器笔产 原料空速= 童尘堕蓑龛纂需学 狲t = 裂嚣羔黼 剩t = 蒜筹罄篙黼筹蒜 时空得率= 童型塑鬈翥罄翁磊酽 复曼大学硕士论文 结果s 讨论t 拥氢鞠分)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一、加氢部分 311 顺酐加氢的反应历程 m e s s o r i 等“”通过测试顺酐及其中间产物的加氢反应活性,研究了顺酐气 相加氢的反应历程,指出顺酐( m a ) 加氢生成y 一丁内酯( g b l ) 后,经由两 条不同的路径深度加氢,分别生成丁酸( b a ) 、丁醇( b o l ) 和四氢呋喃( t h f ) , 而丙酸( p a ) 、丙醇( p o l ) 则可能是顺酐、丁二酸酐( s a ) 或y 一丁内酯发生 氢解的产物。反应历程表示如下: 。一专一芒。一c 。一v 。一 0 0 o - 、;,一,o - i c o o h v c o o h 3 1 2c u o z n o a 1 ,o ,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 顺酐加氢反应是在如图2 1 所示的常压气相加氢装置上进行的。在 c u o z n o a i ,0 ,催化剂上,顺酐加氢得到的产物与文献报道相似“”,除生成 y 一丁内酯外,还生成丙醇、丁醇、四氢呋喃、丙酸、丁酸、丁二酸酐六种主要 副产物,由于实验中采用离线分析,所以产物中可能存在的微量加氢裂解产物 乙醇和丙酮“”未被检测到。虽然,各副产物的生成路径各不相同,但其中的 丙醇、丁醇、四氢呋喃的选择性随反应条件变化的规律相似,丙酸、丁酸、丁 二酸酐的反应规律相似。在实验条件下,产物中检测不到顺酐,即可认为,原 叫 j 洲 l 一 复曼大学硕士论文结果与讨论( 越苞静分) 料转化率为1 0 0 ,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与产率有相同值。 ( 1 ) 反应温度对c u o z n o a 1 2 0 3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图3 一1 1 和3 1 2 ( 图中反应条件为:l h s v0 1 6h 一,h h 2 n m a5 5 ) 是催化 剂活性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中显示,c u o z n o a 1 2 0 ,催化剂的活性在2 7 0 。c 最高,过高和过低的反应温度都不利于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当反应温度过低时, 产物中相当量的丁二酸酐不能被氢化,它与反应生成的水作用水解为丁二酸, 摹 蚤 ; 皇 兰 们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图3 1 1 反应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f i g 3 - l - l t h ee f f e c to f 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o ns e l e c t i v i t y a :g b l ,b :t h f 、b o la n dp o l ,c :a c i d s o , 上 、 , z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图3 - 1 2 反应温度对o b l 时空得率的影响 f i g 3 - 1 - 2 t h ee f f e c to f 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o nl h s yo f g b l 使产物中酸含量高;而反应温度高于2 7 0 。c 时,则有相当量的y 一丁内酯被继续 复县天学礤士论史结果与讨论t 掘氢都静) 加氢生成四氢呋喃和醇,产物中的酸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 7 0 。c 时几乎所有 的q - - 酸都能氢化,而过度加氢的副产物很少,氢解反应也不明显,因而,2 7 0 。c 对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是最佳温度。 ( 2 )氢酐比对c u o z n o a i ! 0 3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实验中,原料气中氢气与顺酐的摩尔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参数。从反 应式 石+ z h :一。+ z 可以看出,高氢酐比有利于加氢反应。但过高的氢酐比将导致过度加氢加 剧和氢循环量增加,从而使设备增大,预热氢气的能耗增加;过低的氢酐比则 导致反应不完全,使产物中残留较多的丁二酸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图3 1 3 和图3 1 4 ( 图中反应条件为:温度2 7 0 。c ,l h s v0 1 6h 。1 ) 是 催化剂活性与氢酐比的关系。从图中看出,在反应温度和顺酐空速恒定时,y 一 丁内酯的选择性和时空得率在氢酐比小于4 0 时,随氢酐比的增加很快上升,当 氢酐比大于5 5 后,产率几乎不再上升,超过6 5 后,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随氢酐 比增加缓慢下降。因此,当氢酐比在4 0 至6 0 之间对反应较为适宜。 摹 、 五 ; 号 卫 d ) 胛h n m a 图3 - 1 3 反应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f i g 3 - 1 - 3 t h ee f f 酏to f r e a c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i ls e l e c t i v i t y j a :g b l ,b :t h f 、b o la n dp o l ,c :a c i d s 复曼大学硕士论文 结果与讨论t 掘氢嚣| ; 门h 行m a 图3 1 - 4 氢酐比对g b l 时空得率的影响 f i g 3 - 1 4 t h ee 仃e c to f ”m ”m ar m i oo nl h s yo f g b l ( 3 ) 原料空速对c u o z 1 1 0 a 1 2 0 3 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要提高y 一丁内酯的时空得率,必须增加催化剂的负荷,即提高顺酐的进料 速度。图3 1 5 和3 1 6 ( 图中反应条件为:温度2 7 0 。c ,”。n m a5 5 ) 显示了在 不同j i 哽酐空速下y 一丁内酯的产率和时空得率。 图中曲线表明,当顺酐空速小时,y 一丁内酯的产率较低。这是因为顺酐空 速小,原料气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长,反应充分,产物中四氢呋喃、丙醇、丁 醇的选择性提高,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较低,随空速增加,y 一丁内酯的产率随 之增加,当顺酐空速为o 1 6h 1 时,y 一丁内酯的产率达到最大值,顺酐空速继 摹 、 蚤 ; = 主 o l h s v h 1 图3 - 1 5 顺酐空速对选择性的影响 f i g 3 - 1 - 5 t h ee 彘c to f l h s vo ns e l e c t i v 时 a :g b l ,b :t h f 、b o lm dp o l ,c :a c i d s 复b 丘学颀t 论a -结果与论t 掘氢摊钔 n o , _ = 一 l h s v h 图3 - 1 6 顺酐空速对g b l 时空得率的影响 f i g 3 - 1 6 t h ee f f e c to f l h s vo nl h s yo f g b l 续增加,y 一丁内酯的产率开始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由于进料绝对量的增加,时 空得率仍会上升,当产率下降因素超过原料增加因素时,时空得率也开始下降, 此时产物中存在的丁二酸酐会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顺酐空 速在0 1 4 0 t 2h 1 间比较合适。 以上活性结果说明:用c u o z n o a 1 ,o ,催化剂进行顺酐加氢合成_ 一丁内酯 的反应时,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加氢活性,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深度加 氢和氢解的能力。在m e s s o r i 等“”的研究中也对c u o z n o a 1 2 0 3 催化剂的这些 加氢特性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把催化剂的深度加氢和氢 解活性对反应的影响降低到很小的程度,使y 一丁内酯的产率达到9 4 以上。反 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 7 0o c ,氢酐比5 5 ,顺酐空速o 1 6h 1 。 3 1 3 添加组分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在顺酐加氢合成y 一丁内酯的专利文献中“,催化剂多数以 c u o z n o a 1 ,o ,催化剂为主体,并通过添加一种或几种助催化剂对主体催化剂 加以改性,以求达到改善催化剂加氢活性或稳定性的作用,催化剂可用化学式 表示为:c u 。z n b a l 。o d m 。,m 为添加组分,通常为i i a 、m a 、v a 、m b 、v i i b 等族的元素。 本实验中以x y f 5 和共沉淀法制各的c u o z n o a 1 :o ,催化剂为主体,分别 复| 大学硕士论文结果s 讨论t 掘氲器分) 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引入第四组分的金属元素,对主体催化剂进行改性,通过 顺酐加氢活性测试考察了添加组分对主体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如 表3 一1 1 表3 - i - 1添加组分对c u o z n o a 1 1 0 3 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添加组含量转化率 选择性 分 m o l p o lt h fb o lp ab ag b l x y f 一59 9 30 0 92 8 14 2 4o _ 8 19 1 5 4 c u z n a l9 9 5o 22 9 53 5 2o 1 40 5 39 3 3 5 k 5 55 89 2 9o 3 11 2 1 37 6 8 6 k 6 o 19 0 52 3 51 4 4 o 3 20 4 11 5 99 0 2 1 n a 6 55 2 41 1 5 70 8 4o 2 51 4 2 6 7 1 4 4 b a 6 2 39 9 3o 1 53 0 72 1 8o 8 79 2 1 m g 4 56 4 1o 4 21 3 31 6 80 7 53 58 5 1 m n 6 59 9 76 4 51 7 11 4 39 0 2 c r 6 2 59 9 22 0 3 1 7 29 3 8 2 c r 6 59 9 40 0 61 3 82 8 50 2 49 5 3 c r 4 59 9 30 0 91 0 2 3 9 80 0 61 6 49 5 1 3 c r 4 1 08 7 5o 4 31 6 42 3 21 3 5 1 8 48 9 2 1 f e 4 59 6 1o 0 50 1 6o 2 17 4 31 4 29 0 t 2 5 c o 4 59 4 9o 1 58 2 5 5 4 70 8 58 7 - 2 8 n i 4 59 4 2o 1 l 1 9 90 1 80 5 1o 5 28 1 7 9 w 4 59 6 91 6 75 8 6o 1 8 3 8 38 7 7 2 m o 8 56 9 4 2 4 86 3 4o 7 24 2 18 4 9 5 注:以上活性均为各催化剂最佳条件下测得 “5 分别表示实验部分的制备方法a 和b 从表3 - i 一1 中可以看出,与主体催化剂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其加氢活性 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向催化剂中添加少量c r 使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略有 提高,其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上升了i 2 :m n 助剂的加入使顺酐的转化率更 复量a - 学硕士论史结果与讨论t | i b 墓瓤 ) 高,丙醇的选择性有较大地增加,而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却有所下降;添加b a 对催化剂加氢活性影响不大:通过添加5 的m o 、m g 、k 、n a 制备的催化剂, 其顺酐加氢转化率下降很多,说明这些元素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表中添加其 他元素的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虽下降不大,但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普遍大幅度降 低。 下面将分类说明添加组分对催化剂顺酐加氢活性的影响: ( a ) 碱金属氧化物: 在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中,人们注意到,向铜系催化剂中添加少量碱金 属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认为c u “是催化剂活性中心的人将这种 作用解释为添加到催化剂中的碱金属会抑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 u 的还原程度, 使c u 2 + 无法完全被还原到c u o ,而将部分c u “稳定下来。刘源等。9 用x p s 证 明:碱金属是通过其给电子效应实现抑制c u o 还原的作用的。而顺酐加氢的活 性中心是c u 0 “,所以,添加的少量碱金属使还原后的主体催化剂中出现c u ”, 即作为活性中心的c u o 的数量相应减少,这可能是使改性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 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即使是添加量为o 1 的k 也对催化剂主体有较大的损害, 而添加量增加到5 后,催化剂已经基本失活了,说明催化剂主体对碱金属助剂 非常敏感,因此在制备催化剂时应尽量减少碱金属的残留。 ( b ) 碱土金属氧化物: 碱土金属中的b a o 经常被用作铜系催化剂的结构稳定剂。“3 0 ) 一般对催 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许劲松等“”对含2 b a o 的c u o a 1 ,0 ,催化剂5 0 0 。c 下 焙烧后的表面进行了考察,证明b a o 能提高对催化剂中c u o 的分散能力,使 催化剂的粒子变的更小,抑制c u o 的烧结。表3 1 1 中添加2 3 的b a 改性的 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的确未发生明显变化,也说明添加b a o 的作用主要是体 现在结构上的。同为碱土金属的m g ,对c u o z n o a 1 :o ,催化剂的改性作用与b a 相比,表现出很大的差别,m g o 的加入使催化剂加氢迅速降低,进而失活。类 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合成甲醇的c u o z n o a 1 2 0 3 催化剂上“”。h o p p e n e r “8 等将 其原因解释为: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m g o 能够以某种方式溶解到z n o 的晶 格中去,与z n o 形成固溶体,从而破坏了z n o 与c u 的相互作用,或减弱了反 应中z n o 的氢吸附能力,导致催化剂活性受到抑制。由于c u 和z n o 及其两者 - 复星大学硕士论文 结果与芝鬯t 粤氧部分) 之1 9 j 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c u o z n o a l :o ,催化剂对顺酐加氢的反应活性“, 因此,利用h o p p e n e r 的结论,我们能够很好的说明用m g 改性前后的催化剂在 催化页酐加氢反应时,在活性方面所表现出差异。 f c ) 可还原金属氧化物: 向主体催化剂中添加可还原的金属如n i 、f e 、c o 等元素时,催化剂在还 原过程中c u 和添加金属元素都被还原到金属状态或较低价态,这时添加元素 与活性组分c u 之间容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在c o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中, e 亚权。2 利用t p r 、x p s 等手段对n i c “z n o 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催化剂经过还原以后,金属c u 和n i 在催化剂表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并且 两者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形成原子簇,n i c u 原子簇的生成会降低c u 与z n o 的 相互作用。f e 、c o 与c u 之间的类似的相互作用在f o m a s a r i ”和a i ”的研 究中也有报道。而沈伟等“证明,在c u o z n o a l :o ,催化剂催化的顺酐加氢反 应中,加氢的最佳活性单元正是由于c u 与z n o 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我们 认为,c u 与z n o 的相互作用的减弱可能是导致用可还原组分n i 、f e 、c o 等改 性的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发生不同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活性下降的程度可 能与不同元素和c u 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有关。 ( d ) 两性金属氧化物: m n 和c r 的氧化物与z n 相似,都是两性氧化物,用少量这两种氧化物改 性的催化剂,其顺酐加氢活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s t e p h e n 等。”用1 1 p r 研究过渡金属对c u o 还原的促进作用时指出,m n 、 z n 等外来金属能形成氢吸附位,导致氢溢出,增加表面氢浓度;k o l b e l 和t i l l e m t z 通过量子计算也证明,在第一长周期过渡金属中,m n 对氢有最高的键合力, 利于形成氢吸附位,使表面吸附氢增加,氢溢流到周围的c u o 上,使c u o 还 原温度降低( 3 5 ) 0 这些都解释了m n 助剂增加催化剂顺酐加氢活性的原因,但催 化剂活性提高的同时,y 一丁内酯的选择性却有所下降,副产物中丙酵的含量相 应增加,说明m n 助剂对主体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强催化剂氢 解能力方面。另外,据文献报道旺”,对于铜系催化剂,m n 还起到结构助剂的 作用,使催化剂的粒子变小,分割活性组分微晶,减少粒子聚集,从而提高催 化剂的活性,延长催化剂的寿命。 l - 复垦a - 学硬t 论文 结果与讨论t 掘慧却舒) 在所有添加组分中,c r 是唯一一个既不影响催化剂活性又能提高y 一丁内 酯选择性的助剂。a r a k a w a 等”6 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用添加3 ( 摩尔百分 含量) c r 的c r - c u z n o a 1 1 0 ,催化剂获得了比c u o z n o a 1 2 0 3 催化剂更高的甲 醇选择性。殷恒波等”7 研究了在糠醛加氢制糠醇的c u c r a 1 :o ,催化剂中,c r 的存在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无c r 的c u o a i :0 ,催化剂中, c u 与a i ,0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深度加氢能力,从而影响 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在c u a 1 2 0 3 催化剂中添加c r 能够减弱c u 与a 1 2 0 3 之间 的这种相互作用,虽然催化剂加氢活性因此稍有下降,但使深度加氢得到有效 抑制,选择性得到改善。在本实验中,c r 助剂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从表3 1 1 中的活性数据可以可出,用5 c r 改性后的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未受影响, 而产物中丁醇和四氢呋喃的选择性都有所下降,说明c r 的存在抑制了顺酐的深 度加氢,使反应被更大程度地终止在生成目标产物y 一丁内酯这一步,提高了催 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但当c r 助剂的添加量增加到1 0 时,催化剂的顺酐加 氢活性明显下降,这是因为c ,离子半径( r = o 0 6 3r i m ) 比a l ”离子半径( r = o 0 5 1 r a n ) 更接近z n 2 + 的离子半径( r = o 0 7 4n m ) ,c 一+ 离子在z n o 晶格中有较大的溶 解度,当一定量的c ,离子溶解入z n o 晶格,既能减弱c u 和a 1 ,0 ,之间的相互 作用,又能够诱导生成更多的s c h o t t k y 缺位,这种缺位能促使c u ”在还原态的 催化剂中稳定下来( 3 8 ) e 当c r 助剂添加量较小时( 5 )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减弱c u 和a l :o ,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深度加氢;当c r 助剂添加量较大时 ( 5 ) ,由于还原后的催化剂中c u ”的增加,使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受到损害。 因此,c r 助剂的添加量控制在5 以下较为合适。 ( e ) 酸性金属氧化物: 向主体催化剂中添加少量w 、m o 等酸性氧化物,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下降, 甚至失活。因为酸性氧化物的存在,能增加催化剂对含氧中间产物的强吸附”9 4 ”,使中间产物在催化剂上被深度加氢,造成产物中丁醇和丁酸的含量升高。 当酸度过大时,就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综上所述,添加组分对顺酐加氢催化剂性能的改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不影响主体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如b a o ,这类助剂一般通过 改善的催化剂活性物质的分散状况,抑制烧结,来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而 复巨天学硕t 艳曼结果- q 论l 抽氢部分) 不与催化剂发生相互作用;第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或选择性,而且不影响或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如c r 、m n 的氧化物,这类助剂则是通过调节催化剂中 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更适合反应要求,来达到改进催化剂性能的目的。 文献“”提出了选择催化剂活性组分和助催化作用物质的原则:主活性金属氧 化物应易于还原,添加氧化物应是难还原的。对与顺酐加氢的c u o z n o a i 二0 , 催化剂来说,合适的助剂也符合上述原则。但实验中,添加组分对主体催化剂 的改进程度非常有限,专利“”中报道的类似结果也不很理想。 添加组分对催化剂( 尤其是对多组分催化剂) 活性的影响非常复杂,虽然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得到的结论大多不尽相同,缺乏普遍意义,仍有待于进 一步深入研究。 3 1 4 载体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一种金属担载在载体上,可以产生多种相互作用,如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溢流、电子效应,双功能催化作用等。”。在顺酐加氢反应中,a 1 :o ,、s i o :是 人们经常使用的催化剂载体,从文献报道的结果“9 “来看,由于载体的 不同使催化剂的活性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在实验中,我们制各了不同载体负载 相同组分的催化剂c u o z n o a 1 2 0 3 、c u o z n o s i 0 2 、c u o z n o p o r c e l a i n ( 陶 瓷) ,三种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见表3 1 2 表3 1 2 载体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选择性 载体空速h 。 p o l聊b o la c i dg b l丁酸丙酯 a 1 2 0 3 0 2 0 31 0 6o 1 32 7 70 0 59 4 5o 3 7 s i 0 2 o 1 1 91 3 60 4 33 0 4 0 1 19 2 20 0 7 p o r c e l a i n0 1 9 55 7 2 04 0 3o 2 18 1 73 5 8 注:反应温度2 7 0 ,氢酐比5 5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a 1 :o ,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顺酐加氢活性和 y 丁内酯的选择性,以陶瓷为载体的催化剂的y 一丁内酯选择性最差。 a imo ”证明了载体的酸碱性对铜系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a 1 :0 ,是 典型的l e w i s 酸性载体,s i o :的酸性相对较弱,而陶瓷则无酸性,并且化学上 复邑大学硕t 论文结果s 讨论( 掘氢露骨) 惰性的。从m e s s o r i 等“8 对顺酐加氢的反应历程的研究可知,四氢呋喃和丁醇 都是y 一丁内酯继续加氢的产物。在表3 一1 2 中的三种催化剂加氢产物中,没有 酸性的陶瓷负载的催化剂,其过度加氢的产物中只生成丁醇,而没有产生四氢 呋哺:而具有酸性的载体a 1 ,o ,和s i o ,的负载的催化剂,都有四氢呋喃和丁醇 两种过度加氢产物,显然,四氢呋喃的生成与催化剂载体的酸性有直接的关系, 其原因可能是,l e w i s 酸性载体具有亲电子的性质,因此会对反应过程中的含 氧中问体产生较强的亲合力13 9 ) 并且载体与铜之间有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产生 某种选择性深度加氢能力”,这种能力将利于四氢呋喃的生成,而对丁醇的生 成没有促进作用。由此说明,在同一催化剂上,丁醇和四氢呋喃的生成经历了 不同的催化加氢机理。另外,从表3 1 2 中其他产物选择性的大小序来看,y 一 丁内酯的选择性恰好与载体的酸性一致,而氢解产物丙醇的选择性随载体酸性 的变化规律却正好相反,说明酸性载体a l ,o ,、s i o ,能够起到抑制氢解反应,提 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的作用。 0 1 20 1 60 2 00 2 40 2 8 l h s v m h 。 图3 - 1 - 7 酸r 酯和酸的选择性与顺酐空速的关系 f i g3 - 1 7 t h ee f f e c to f l h s v m o nt h es e l e c t i v i t yo f b u t y lb u t y r a t ec s t ra n da c i d s a :丁酸丁酯,b :酸 反应条件:温度2 7 0o c 。氢酐比5 5 在以a 1 :o ,负载催化剂的加氢产物中,还检测到有分子量较大的丁酸丁酯 生成,虽然它的含量很低,但其随顺酐空速及产物中酸度的变化却呈现出定 的规律( 见图3 1 - 7 ) 。当顺酐空速增加时,丁酸丁酯含量随之增加,此时产物 中酸度很低;当顺酐空速过大时,丁酸丁酯含量停止增加,而产物的酸度则开 5 4 3 2 l 0 旺 眦 摹扫一a1130o 复置大学n i - 论2 -结果与t 寸论i 妇氢鞠舒) 始明显上升。如果酸度过大将对催化剂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在s i o :负载的催 化剂的加氢产物中,没有检测到丁酸丁酯的生成,而此催化剂负荷也较小。从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酯的生成可以降低产物酸度,使催化剂在保持高活性的同 时,具有较大的负荷,并且丁酸丁酯的生成与a i :o ,载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a 1 2 0 ,具有脱水催化活性1 4 2 7 产物中的丁酸和丁醇在a i ,o ,上,可能通过 分子问脱水生成丁酸丁酯。催化剂的这种酯化能力,将对如何进一步增大催化 剂负荷的研究提供帮助。 因此,作为在页酐加氢催化剂的载体,a l ,o ,不仅为活性组分提供较好的表 面分散度,而且,载体的酸性、铜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保持高加氢活 性和选择性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 1 5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 1 )不同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活性 在对c u o z n o a h o 、催化剂的研究中,制备方法通常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 一,制备方法是否合适,往往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性能。近来,利用超临界乙 醇流体干燥法将催化剂制成超细粒子成为研究热点“”,但与之相比,传统的共 沉淀法操作简便得多,而且制备的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可提高催化 剂的稳定性和抗烧结能力,因此,仍是大多数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共享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协同应用场景探索-洞察及研究
- 虚拟参考咨询改进-洞察及研究
- 船舶减振降噪-洞察及研究
- 手拉叉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手性判别课件
- 类星体吸积盘模型-洞察及研究
- 手工安全培训课件
- 水质污染溯源技术-洞察及研究
- 手势舞课前律动课件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 基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研究
- 肉制品工艺学-香肠类制品-课件
- 超全QC管理流程图
- 2广告实务课程标准
- 00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
- GB/T 2992.1-2011耐火砖形状尺寸第1部分:通用砖
- 中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