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经校保密办审核批准,本学位论文属保密论文,在年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路,娟日翥:矽汐。f 夕矿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中文摘要 徽派建筑是徽派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徽 派建筑经过历史再创造,反映浓厚的地方特色,积淀着丰富的精神情感。在徽州的民 宅、祠堂、牌坊等建筑形态中都有女性因素出现。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徽州传统文化背景下,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的意义;总体上 对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包括平面布局、形体创造、雕饰装饰进行综合论 述;通过女性对古徽州发展的贡献分析,归纳出女性因素在徽派建筑中的体现,以及 出现这种女性因素的原因:不光是受“程朱理学”和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徽商的经 济活动也起着决定性因素,其中更有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做基础;并且将与女 性有关的徽派建筑从构造形式、方位体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以她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徽派建 筑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徽派建筑以及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从对上述内 容的存在特征和形成因素的探讨,论证了女性在古徽州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贡献和社 会地位。 关键词:与女性有关徽派建筑女性 作者:陈娟 指导老师:马路 a b s t r a ep o w d e rw a l lb e t w e e nt h es e c l u d e do l dy a y u nd a i w a _ i sr e l a t e dt ow o m e ni nh u i z h o ur c h i t e c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p o w d e rw a l lb e t w e e nt h es e c l u d e do l dy a y u nd a i w a 一i sr e l a t e dt ow o m e ni n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r e s e a r c h a b s t r a c t 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sa ni n t e g r a lp a r to f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 ,a n dw o m e n - r e l a t e d h u i z h o u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b u i l d i n g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i sr e l a t e dt ow o m e nt h r o u g h t h eh i s t o r yo f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r e - c r e a t i o n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s t r o n g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c c u m u l a t e dar i c hs p i r i t u a lf e e l i n g s i nh u i z h o ui nh o m e s ,a n c e s t r a lt e m p l e ,a r c ha n do t h e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p a t t e r n sh a v ee m e r g e df e m a l ef a c t o r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t e x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h u i z h o u ,h u i z h o us t y l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w i t ht h ef e m a l e - r e l a t e dp u r p o s ea n dm e a n i n g ;t h eo v e r a l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t h e 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 ,m e a n i n ga n d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i n c l u d i n gl a y o u t ,p h y s i c a lc r e a t i o n ,c a r v i n g d e c o r a t i v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i s c u s s i o n ;t h r o u g h w o m e n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n c i e n th u i z h o ua n a l y s i s ,s u m m a r i z e di naf e m a l ef a c t o ri nt h eh u i z h o us t y l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f e m a l ef a c t o r sa n d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 s u c hr e a s o n s :n o to n l yi ss u b j e c t t o ”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n dt h ef e u d a lp a t r i a r c h a lp r o p r i e t yo ft h ei m p a c to ft h ee c o n o m i c a c t i v i t i e so fh u i z h o um e r c h a n t s a l s op l a y sad e c i s i v ef a c t o r , w h i c hi sm o r ec a r ef o rt h e y o u n go ft h i s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r t u e sa sa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w i l lw o r kw i t hw o m e n i nt h e h u i z h o us t y l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o t h e rf o r m so fh u i z h o us t y l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r o m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o r i e n t a t i o nb o d ym a s s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 c o m p a r i s o n i sr e l a t e dt ow o m e ni nh u i z h o us t y l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w i t hh e ru n i q u ef o r mo fc a r r y i n gt h e r i c h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d e t a i l so fo t h e rc l e v e r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b u i l d i n gi st os t u d y t h eh u i z h o u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l i n k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a b o v ef a c t o r so ft h ef e a t u r e sa n df o r m a t i o np r o v e dt h 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w o m e ni nt h ea n c i e n th u i z h o uh a sas p e c i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s o c i a ls t a t u s k e yw o r d s :w o m e n i sr e l a t e dt ow o m e n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u t h o r :c h e nj u a n i n s t r u c t o r :m al u 绪论 第一章 1 1 1 2 女性对古徽州发展的贡献9 1 2 1 徽州女性与徽商9 1 2 2 徽州女性与徽州文化1 0 1 3 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出现的文化背景分析1 1 1 3 1 “程朱理学”的思想熏陶1 2 1 3 2 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的压迫1 2 1 3 3 徽商的推波助澜1 3 1 3 4 尊老爱幼思想的结晶1 4 第二章女性因素在徽州建筑艺术中的多方位体现1 5 2 1 女性因素在宗法建筑中的体现1 5 2 1 1 女性祠堂概况。1 5 2 1 2 女祠的建筑艺术1 7 2 2 女性因素在与礼教有关的建筑中的重要地位2 0 2 2 1 贞节牌坊概述2 0 2 2 2 牌坊功能的探辩2 l 2 2 3 贞节牌坊的文化内涵2 3 2 3 女性因素在居住建筑环境中的体现2 4 2 3 1 空间秩序上的女性地位2 4 2 3 2 建筑部件中的女性特征表现。2 5 第三章与女性有关的微派建筑装饰特征2 9 3 1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彩画2 9 3 1 1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彩画在建筑部位中的分布2 9 3 1 2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彩画纹饰2 9 3 2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三雕”3 0 3 2 1 与女性有关的徽州木雕装饰3 1 3 2 2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石雕装饰3 2 3 2 3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砖雕装饰一以清懿堂八字墙为例3 3 第四章与女性有关的微派建筑的现状与保护3 6 4 1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的现状3 6 4 2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存在的特殊意义3 7 结论3 9 参考文献4 0 图片来源。4 1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4 2 致 射4 3 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绪论 一、徼州传统文化背景 绪论 安徽,清康熙六年( 1 6 6 7 年) 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为省名,简称“皖 。 徽文化是指发生和存在于历史上徽州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 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6 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 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 1 1 2 1 年) 设立徽州府 起以至于清末。从影响上说徽文化不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还包括由徽州而 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 从内容上说,徽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现象的概念,它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 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 历史人物等等。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众人皆知而皆不知 的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 人们一提到徽派建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便是粉墙黛瓦的古民居,肃穆宁静的 古祠堂,气宇轩昂的石木牌坊。这些都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徽派建筑。因为本人一直对 棠樾清懿堂颇感兴趣,由此也了解了许多关于徽州女人的事迹,但是从女性的角度来 研究建筑,这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期望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向人们展示徽派建筑柔 美的一面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 2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研究脉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徽文化是一种极具典型性、辉煌性、丰富性的地方特色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保留了5 0 0 0 余处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古亭等,成为徽文化的载 体。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是徽州建筑研究中的一个新层面,通过这种特殊的建筑形 式向人们陈述在那个程朱理学统治下的时代,在那张扬着男性理念的徽派建筑中,也 绪论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有女性这一构成要素的存在。它的出现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也为当今徽派建筑 研究以及徽州文化的研究提供佐证。 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界定 1 徽派建筑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对于徽派建筑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林立,研究角度也不尽相同。1 9 5 3 年,著名建筑史研究专家刘敦桢发表皖南歙县发现古建筑的初步调查,对歙县西 溪南乡古建筑进行了初步考察。次年夏季,张仲一、曹见宾、傅高杰和杜修均等组成 调查研究小组,赴歙县、绩溪、休宁和屯溪等地,对二十余处古民居建筑,分别从自 然条件、社会背景、建筑概况( 包括总体布置、大小住宅平面、外观、结构与建筑装 饰特色) 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徽州明代住宅。 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对徽州建筑的研究从单体建筑向古村落研究、园林研究、砖 木石三雕艺术研究多层次方向发展,并走向研究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汪立信、 鲍树民著徽州明清民居雕刻一书,专门就徽派民居的雕刻进行阐述。王治平的徽 州传统民居综论一文对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徽州民居的群体布局进行了探讨。江 项胜的地域文化的沉积物徽州明清建筑的木、砖、石三雕对徽州建筑中的砖 木石三雕的题材、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了阐述。丁宏伟的徽州明清 祠堂建筑对祠堂建筑进行了专门研究。徽州建筑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体现了明清 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徽州人思想情感、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观念,陆林、焦华富的徽 派建筑的文化含量对此进行专门论述。 赵华富在两驿集中对徽州女祠做了细致的表述。毕民智的徽州女祠初考 对女祠的产生、建构和运作做出研究。 2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当前随着徽派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徽派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之间也不断 的交叉、交流,使得旧的研究方法不断转型,新的研究方法和著作不断涌现。本文拟 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例分析研究方法 本方法主要是在田野调查后,积累了大量的徽派建筑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与女 2 粉墙黛瓦间的幽吉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绪论 性有关的徽派建筑进行类型分析、特征描述,具体的构造分析,总结出建筑物质形态 的特征。 其次,通过观察和访谈,对现有建筑的保存情况,建筑中包含的礼仪制度,以及 其实用主体一人的生活方式的考察,总结出建筑中所包含的精神形态的特征,也即 文化特征。 再次,利用地方志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综合地分析论证,总结出与女性有关 的徽派建筑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比较研究方法 在总结出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与其它徽派建筑进行类比研 究,包括对个体建筑的考察和整体特征的论述,找出共性和差别,比较的方面包含物 质层面和文化层面。 3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走进徽州大院,走进的是一部男人们功名成就、光宗耀祖的奋斗史和心灵史。壁 垒森严的古徽州是旧时代宗族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缩影,族权夫权演绎着男尊女卑的千 年信条,那直冲云天的马头墙,气宇轩昂的厅堂,肃穆宁静的古祠堂,一切都张扬着 男人的理念,寓示着男权的尊荣。漫步这些深宅大院几乎看不到一丝体现女性意愿的 建筑指向,然而又似乎无处不洒满女人的气息,因为建构这些大宅的是男人,而长期 居住在这里的却是女人。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包含为女性而建的建筑和关于女性的建筑,其中“为女性 而建的建筑”不是由作为设计客体的女性来制定的,而是由设计者站在特定的历史文 化语境中来制定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宗法建筑和与礼教有关的建筑中,例如女性祠堂 和贞节牌坊。“关于女性的建筑 通过提倡女性特有的情感性、细致性以及日常生活 之间的亲密性,以柔美的曲线、温暖的色彩、自由的表达等女性化造型艺术形式来满 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它强调女性特征,彰显女性价值。 本文所提出的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存在于徽派建筑中,它是徽州文化赋予徽派 建筑的特殊内容,它与其他徽派建筑形式既一脉相承,又有独特性。它对整个徽派建 筑以及徽州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第一章徼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1 1 徼派建筑艺术简述 1 i 1 徼派建筑的文化内涵概述 徽派建筑也称为徽州建筑,是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发和形成的一种以强化儒家 理论道德秩序为主要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的建筑。1 它既符合地理学上 所界定的“徽卅i 的建筑 ,又涵盖了文化意义中所呈现的儒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徽 风 建筑。 徽州属于原始“江南古陆 的一部分。“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2 ,徽州 地理最明显的特点是:山高滩险、丘陵绵延。正因为这种生态环境,决定了这片古老 土地上的建筑基本上属于“山地建筑”。中国传统风水中所说的枕山环水的“风水宝 地”在这里很容易便可得到,这也为徽州村落园林化铺下了基础。这里森林覆盖率极 高,盛产木材,决定了徽州房屋建筑多为木材结构:山里盛产各种优质石材,多被用 于桥梁、牌坊和建筑装饰。 徽州民居建筑从结构上看,与中国南方一带的“干栏式”建筑没有大的区别,大 都是砖墙、木梁架、方砖铺地。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干 栏式的条形建筑了。这种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是下部开放,空气流通,可避潮气,防野 兽之害,又防洪水。 东晋以后,中原地区连年混战,一群因躲避战乱而由中原迁徙到徽州山区的人们,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3 相融合,徽州建筑形式也由此进人了一个培育 和催生的状态。早期的徽州建筑在楼层设计上仍然沿用干栏式样:楼下低矮,栏栅外 露甚至不加修饰;楼上宽敞,方砖铺地。人们的起居生活大都是在楼上。后来,随着 排水技术的改进,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善,徽州民居才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 楼上简易的形式。 1 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0 8 2 王安石:孙抗墓碑 3 山越: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古越族后裔的通称 4 粉墙黛瓦问的幽古雅韵一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与中原连年战乱相比,这里的绿水青山、封闭安静。人们似乎找到了传说中的世 外桃源,但是群山不但阻隔了战乱,也给人们带来交通的闭塞。居住下来的人们发现 这里的山多地少而且土地贫瘠,农作物连年歉收。这些矛盾都刺激了“徽民寄命与商 以图生计的商业发展。到了明中叶以后,徽商和官绅的势力日益强大,财力雄厚,有 了钱的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置地造屋,光宗耀祖,“即回家修祠堂、建园地、重 楼宏丽 4 徽商崛起引发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其特殊的建筑风格也逐渐形成体系,更 加注重文化性、装饰性;在粉墙黛瓦的外观里面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是 集建筑、雕刻、书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朱程理学在徽州的影响尤为深远,朱熹推崇的风水之说也正与徽州民俗相吻合, 所以说风水说在徽州建筑艺术的形成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居是徽派建筑最常 见的一种形式,徽州人在建屋前必看风水,“商属金而南属火,火克金也 ,在精明的 徽商眼里,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所以大门万万不可南向开。从外观上 看,徽州民居并不雄伟,一般多为两层结构,正立面除了大门外,并无任何通透之处, 就连窗户也被省略。这多为安全考虑,男人外出经商,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 安全问题便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只有坚固的大门是不够的,况且贼人入室大都不走正 门,为万无一失,索性在外立面上不做窗户,坚厚的四壁足可以挡住贼人。走进大门 便是- i - ,当地人也叫中门,穿过- i 1 便是建筑的中心部分一天井,天井由客厅和 两侧厢房合拢而成,建造天井,从实用主义上来说,主要是为了采光通风。四壁高墙 不但挡住了贼人也挡住了阳光,同时也给通风造成了一些麻烦。天井的出现不但解决 了这一矛盾,还接受了大量的雨水,这对于多雨天气的南方显得非常重要,其减轻了 屋顶瓦面的排水量从而延长了屋面的寿命。 伦理纲常在几千年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女人守节似乎成 了生命的全部。在严格的宗法观念禁锢下,徽州的节妇烈女层出不穷,明清两代在册 的就有八千六百多人。节烈牌坊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在徽州,人们把它视为象征 着荣耀的纪念碑。这无疑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传统道德的作用,而背上这种沉重道德 枷锁的却是长年独守在空空大宅院内望夫归来的妇女。 与伦理纲常并驾驭于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还有宗族关系,徽州的村落大多聚族 4 歙县志民国 5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而居,对这些迁徙而来的人们来说,当初选择这样居住,是为了以一个家族的力量来 抵御来自外姓以及土著的威胁,时间久了便形成了官府以外的另一种势力,而这种宗 族势力的代表便是祠堂。祠堂是封建社会用于供奉祖先和处理宗族事物的场所,所以 规模往往比较宏大。 概括起来说,徽, j j 、l 建筑艺术的形成,除了依托地理环境外,更由于徽州有着其特 殊的社会结构和人文背景。 1 1 2 徼派建筑的艺术特征简析 1 1 2 1 功能合理的平面布局 徽派建筑包括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桥、廊、亭、阁等等的单体建筑,以及 由此单体建筑组建的村落、城镇。先单从单体建筑来看平面布局,民居一般以中轴线 对称分列,依据天井的位置和布局可分为四种房型:凹型、口型、日型、h 型。凹型 图1h 型房 房,也就是俗称的三间式,一明间是堂,两暗 间是厢房,堂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可以建廊房, 一般是一进两层的楼房,楼梯设在堂背后或者 廊房任何一侧。口型房实际上就是两座三进式 的凹型房相向组合,楼下前一进的明间为前 庭,两旁为卧室,后一进的明间为客厅,天井 在前后两进的中间稍偏前;日型房也是三间两 进,每一进都有天井,每进之间都有廊房相连。 h 型房其实是两座凹型宅的背向组合,前后进 都有天井,两旁有厢房,中间是正屋。其实不 同的平面构成形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 是:以天井为节点,呈开合各异,明暗有别的院落式展开。而整个空间序列中厅堂的 尺度又是从大到小循序渐进的尺度,越小的空间私密性越好。 徽州村落形态从平面上看,主要分为块状、线状和复合式形状等多种。风水师给 村落规划时,往往将村型比拟成一实物,例如自古就有“桃花源里人家美誉的西递 村,就是仿船型而建,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西向 为主,南北向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街道两旁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整个轮廓与 6 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1 1 2 2 简约深沉的形体色彩 康熙末年寓居在扬州的歙商后代程庭在一次回故乡时写的春帆纪程中,描述 了他亲眼看到的景象:“乡村如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 这句话也概括出徽州建筑的基调。 人们常把古民居、祠堂、牌坊称作“徽派古建三绝”,单从外观形态上来说,房 屋四周用砖砌成高墙围护,屋面几乎都是双向坡顶,用鱼鳞小青瓦覆盖。山墙一般做 成硬山封火山墙,墙头部分造型丰富。从正面或侧面望过去,高低起伏,长短相间, 轮廓清晰。 祠堂是村中最具规模,高于民居的建筑。从外形上看去,自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布列着照壁、坪坦、坊门、祭台、享堂、前后天井等一系列建筑物,具有严谨的均衡 与对称,造成一种神圣肃穆的气氛,表现出封建宗法制度的保守与神秘。这些建筑物 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是前松后紧、上开下闭、身高宽大,这也造就了祠堂的雄伟态势。 牌坊是徽派建筑中的又一单体建 筑,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表彰功德、标 榜殊荣的纪念性建筑,实际上属于封 建伦理道德的物化象征。有典籍将牌 坊称为“一种门洞似的纪念性建筑 物”。从形态上看,牌坊的建筑结构雏 形是横门和华表柱,式样也基本上是 简单的双柱单间( 两柱横一木) 。后来 又演化繁衍出多柱多间,如“单间两 柱三楼”、“三间四柱三楼”、“三间四 图2 牌坊歙县棠樾 柱五楼”等。这些牌坊梁柱粗硕、造型丰满、安稳牢固、庄严肃穆。 由徽派建筑群体构成的古村落,其民居结体通常为多进楼层院落式集合型,大都 是聚族而居,群组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徽州宗法传统的山庄形式,依据建筑单体的本身 形态、尺度的相互关系来构成序列的排置、叠放和组合。 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一般都是白墙、青瓦、黑墙边,给人一种淡雅明快的感觉,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粉墙黛瓦问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为主,间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搭配成统一的建筑基调。这 种黑白色彩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产生一种宁静和谐的效果,恰似一幅幽香的水墨画。 1 1 2 3 精巧细致的雕饰装修 徽派建筑的外观是朴素简洁的,不像皇家、官邸建筑那样施以浓漆重彩,而是在 很大程度上凭借完善的工艺手段,配置各种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对建筑部位、构件进 行艺术加工,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艺术格调。建筑所用的木、竹、石、砖、瓦等材料 几乎都可以进行艺术加工,每一建筑构件都可以施行雕刻。木雕、砖雕、石雕,谓之 徽派建筑“三雕”,融装饰艺术与徽派建筑于一体,可谓是绚丽多彩、美轮美奂。 徽建三雕,顺应民居、祠堂、牌坊的建筑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又与新安画派、版 画、篆刻等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又大大提高了工匠的艺术修养。因为雕刻与绘 画不同,它是用刀代笔,在木、石、砖上进行作业,因此,工匠对于材料、构图、刀 法技巧等都需要慎重考虑。一般先要确定雕刻对象的位置、比例、主次关系,再根据 图案的疏密、虚实、明暗、立体感等要求,分别采用平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 圆雕、镂空雕和线刻来确定造型。“三雕一般都有固定的两道工序来完成:第一道 是“打坯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草图,构思图 样,在材料面上凿出画面轮廓,明确各个部 位的层次,区分前、中、远三景;第二道是 “出细 ,将坯进行精雕细刻,运用各种雕刻 手法使画面凸现出来。 木雕,在徽派建筑的装饰雕刻中占主要 地位。梁枋、斗拱、雀替、华板、托脚、蜀 柱等建筑承重体系和桶扇、勾栏、内檐窗下 栏板、檐条等建筑的维护部分,均有精美绝 伦的木雕花纹图案。其表现内容和雕刻手法 也因建筑部位不同而变化。各种木雕层次丰 图3 承志堂门头黟县 富,繁复生动,且不施漆彩,保持木质纹理色泽质地以本色,使雕刻的细部生动鲜明、 古朴典雅。虽经百余年的时光消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砖雕,是徽建三雕中最具魅力的一 种。其用材极为考究,为特意烧制的 质地细腻的水磨青砖。这种青砖最适 宜雕刻,使砖雕作品清新淡雅。砖雕 被广泛用于装饰门楼、门罩、窗楣、 照壁和八字墙上。采用高浮雕、圆雕、 镂空雕的技法,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 着生动的人物、花鸟、虫鱼以及八宝、 博古等图案,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石雕,浑厚凝重,多用于祠堂 宅第的台基、勾栏、漏窗,牌坊的梁 枋、柱头、华板以及石鼓、石狮等奇 禽异兽的形体造型上。徽州石材品种 丰富,遍布四周,有歙县的“凤凰石”、 黟县产的“黟青石”、休宁的“白麻 砾石”,多依据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的原则。 1 2 女性对古徽州发展的贡献 图4 砖雕客到徽州 图5 石雕台基呈坎 徽州地区位于五岳之尊一黄山脚下,这里是儒学的第二代创始人程颐、朱熹的 故乡,以程朱理学为纲领的宗族制度在徽州地区得到广泛发展。这里至今存在大量的 资料、文物,以及亲身经历过家族制的各层人士,被称为封建社会研究的“活化石 。 与男子相比,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的社会活动在记录的史籍和实物中反应的较少。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古徽州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徽州女性仍有多方面的贡献。 1 2 1 微州女性与微商 皖南地区多丘陵,土地少,人口多,外出经商是徽州人在“地狭薄不足以食 的 客观环境下所做出的唯一选择。徽州男人经商有两大特点:一是勤俭,二是执着,因 9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粉墙黛瓦问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此徽州商人素有“徽骆驼 之称,其实,徽州女性尤其具有“徽骆驼 精神。只是由 于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响,史料对男性“徽骆驼”有大量的记载和褒扬, 而牵涉到女性的却少之又少。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徽商家庭中的妇女对徽商事业的 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外出经商的徽州男子大都是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不回家,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在女人的身上。徽商妇主家,不仅缫丝纺织挑野菜,甚 至操犁耕田负重,勤俭持家是徽商妇的优良传统。康熙徽州府志卷二记述她们“居 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徽商能蓄积,不至卮漏者,盖亦由内德矣。 徽商外出经商,风云变幻,在家妇女,每每以节俭预防不测。即便是发财致富了,也 不敢有半点的放松与奢靡,仍过着撙衣节食的日子。歙县志中记载:“妇女犹勤勉 啬不事修饰,往往夫商于外,收入甚微,数口之家,端资内助,无冻馁之虞”。在等 待的漫漫日子中,徽州女性必须承受一切压力,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现代人所难以想 象的。正是在这种逆境磨励中,徽州女性为徽商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徽州是程朱理学发源地,这里倡行孝悌礼义。这一点也表现在她们“重义轻财 的义举中。徽商在生意场上以“义理博取人心,获得成功,徽商妇们也全力辅佐, 推波助澜,有如一宋姓商妇,丈夫被诬告,好在后来官司打赢了,在这之后还送粮食 给诉讼者的妻子。 在徽商奋斗过程中,徽商妇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她们竭力将自己的命运,紧 紧地与徽商事业成败联系在一起。她们通过嫁奁、聘金、劳动,为徽商提供原始积累 资本;她们主持家政,使在外商人无后顾之忧;她们尽心尽力帮助丈夫创业守业;她 们教子敬上任劳任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徽商妇都是贞妻良母,正如不是所有的徽商都值得称赞的贤能 之辈。扬州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汪石公之妻挥金如土,也许这也客观上促使在建筑上 留存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装饰部件。也有些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用丈夫在外辛辛苦 苦赚的钱在家过着奢靡的生活,这些也都是存在的,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徽商家庭中妇 女对徽商事业兴旺发达有卓越贡献的结论。 1 2 - 2 徽州女性与徽州文化 徽商妇,是徽文化的无名功臣。徽州文化充满了商人色彩,雄厚的物质财富为文 1 0 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徽州商人“贾而好儒”,坚信“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在获取财富资本后,就是不惜投入巨大资本投资办学,这是徽州文化繁荣的基础。徽 州女性耳濡目染,也都以此为风尚,她们竭尽全力支持丈夫、儿子、兄弟求学读书, 正因为她们的慷慨贡献,才造就许多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宋代集大成者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其母祝氏出身徽商世家,性情仁厚,举止 端淑,十八岁时出嫁,在朱熹十四岁时守寡。朱熹在孺人祝氏填志记述了母亲艰 苦持家并悉心教导自己的事迹,他深知母亲艰苦支撑着整个家,皆是希望他能够成材。 许国大学士是歙县人,其母汪富英为了帮助他中科举,不惜“倾奁”资助,并随丈夫 千里迢迢去经商。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戴震,出身贫寒,大半生颠沛流离,在贫困的环 境下讲学做学问,全靠她的妻子勤俭持家,维持生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赞扬的 唯一一位中国人王茂荫,居官三十年清廉一生,政绩赫赫,这也与其祖母方氏的言传 身教离不开。王茂荫四岁丧母,全靠祖母扶养教诲,方氏二十八岁守寡,敬老扶幼, 方氏教育他为官要“求无累于民,求有益于国 “宜恪恭尽职,毋燥进,毋营财贿”。 王茂荫对于祖母的训诫“终身志之不敢忘 ,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出身在徽商之家的 大学者胡适在其九年的家乡教育中说道,他母亲冯顺弟是他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母亲不但是教他识字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认识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徽州这样的贤妻良母有千千万万,她们培养抚育下,徽州人才辈出。许多女性凭 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直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她们的曼妙才情和优雅的诗文成为徽州文 化中一抹亮丽的风景。宋代休宁寓居钱塘的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出身于书香世家 的朱淑真聪慧丽质,精诗文,善绘画,通音律。其所作诗词大多已散失,其断肠集 二卷,世人将其与李清照的漱玉词并称为双绝。明末歙县的“女博士 吴娟、巧 制柳叶诗的程璋、“海内闺阁第一 的休宁曹贞秀、名医汪瑞英、七岁能赋春雪 诗,人称“小谢道韫 的黟县汪端、被称为“清女史第一 的歙县吴正肃、歙县“女 杰 汪蓉、女小说家邵振华、胡适挚友曹诚英、民初教育家革命家舒畅予、表演艺术 家舒绣文等等。民国学者胡在渭的徽州女子诗选中,就收录了仅明清两朝6 3 位 徽州女诗人1 0 9 首诗作。正是有这些在诸多领域引领风骚的徽9 ,l l 女性奉献的聪明才 智,才使徽州文化有今天的异样璀灿。 1 3 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出现的文化背景分析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一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1 3 1 “程朱理学”的思想熏陶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 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开始创立,其间经过 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 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 的学说,并 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 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 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它认为天理构成人的本质, 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 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 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重要哲学思想的理学,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北宋,在其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有众多的流派和学术分支,新安理学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支。 因为新安理学流传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其成员以徽州籍的理学家为主干。而黄山 市前身为徽州,历史上称新安,故名新安理学。5 新安理学使徽州的宋、明、清各代的宗法制度、民俗习惯,尤其是徽州人的思想 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都受到极大影响。可以说徽州成了理学的“试验田 之一,其负 面影响则表现为“以理杀人”,物化为祠堂林立,牌坊成群,包括相当多的贞烈牌坊。 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家们看来,贞节是妇女的头等大事。理学思想影响 深远的徽州对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广大妇女耳濡目染,铭刻于心,失去丈夫者 “动以身殉,经者,刃者,鸠者,绝粒者,数数见焉。”6 徽州这一座座用妇女血泪凝 注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无限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 残。 1 3 2 封建宗法礼教制度的压迫 明清时期的徽州,虽然在小环境中相对封闭,但是它仍然处于封建统治的大环境 5 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0 8 p 1 7 8 6 休宁县志卷一风俗卷一 1 2 粉墒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 中,各种封建统治与封建束缚无处不在。在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下,儒学的伦理纲常, 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历来是封建统治者驾驭人民、压迫妇女的伦理核心,儒 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倡女不二嫁,周易说“妇人贞吉, 从一而终”,礼记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将妇女贞节由道德提倡变为法律强制的君主,并为贞节树立牌坊。汉安帝时也 曾褒奖贞妇。宋时,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社会上普遍提 倡女子贞烈观。明清时期是理学广泛推行的时代,古徽州的女子生活在传统的封闭环 境中,自幼饱读经书,奉儒家经典为立身处世的指南。封建制度极力提倡,百姓自然 纷纷效尤,使徽州烈妇贞女不断涌出。 古徽州强大的宗法势力对妇女的束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社会组织结构 中,宗法是一种最具凝聚力的组织方式,它是以“祠堂族长的特权 为特征的社会组 织,是强宗固族的重要工具。明清徽民聚族而居,宗族观念极强,宗法势力强大。“数 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7 强烈的宗族 观构成徽州社会的主体,各宗族通过建祠堂、修族谱、置族产来贯彻“尊祖、敬宗、 收族”的原则。将广大民众团结在以族长为核心的宗族组织周围。徽州的祠堂规模宏 大、肃穆庄严,既是正俗教化、宣扬封建礼教的地方,也是执行家规族法惩治族众的 场所,徽州女子从小便感受到宗法的威严,不敢越雷池半步。正是在宗法族权所胁迫 下,徽州的年轻寡妇,有的夫死自缢,有的立节完孤,在漫漫岁月的苦熬中换取贞节 美名。 1 3 3 徼商的推波助澜 胡适曾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 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了小市镇了。可见 徽商影响之大。 徽商又称为新安商人,它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 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以后不断发展,到了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了一个商帮集团。明嘉靖以后直至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徽商达到极盛。 徽州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贞节烈女、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的出现也与徽州商 7 徽州府志嘉靖 第一章徽派建筑艺术中女性因素解读粉墙黛瓦间的幽古雅韵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研究 帮的驰骋天下、“几遍域内 是同步的,明代学者王世贞曾云:“徽俗十三在邑,十七 在天下。 也就是说徽州男人外出经商者十居其七。向来有“十三四岁,向外一丢 的习俗。所以男子一般在十六七岁,有的甚至十三四岁就外出经商。这也就连带了早 婚的习俗。 对徽州人而言,一对夫妻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到四十年,但是他们一辈子 在一起同居的时间不过三十六个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年或三年半。清末名士 歙县人徐承尧在歙事闲谭中引知新录云:“徽郡好离家,动经数十年不归”8 这样一来,也就苦了那些“留守女士们,在封建统治者奉行的程朱理学盛行的徽州, 徽商妇们除了“死节 就是“守节”。 正因为徽商们在外长年不回家,留守在家的多半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因此,在建 筑的构造上也多考虑安全、防火等因素。徽派民居的外立面不设有窗子,坚厚的四壁 用来防御贼人的干扰。 徽商不惜斥巨资在家乡修宗祠、立牌坊、置族田,让徽州妇女恪守妇道,为自己 出门经商营造稳定的后院。徽商不惜代价的为烈妇烈女请旌立坊,与其说是对徽州妇 女无私奉献的报答,让殉节者流芳百世,不如说是替生者旌善纠过,暗示并影响更多 的女性。 1 3 4 尊老爱幼思想的结晶 与女性有关的徽派建筑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尊老爱幼思想的结晶。“百 事孝为先”是中国几千年来也是宗法制的一个优良传统。诗经就有“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之说。9 对于生母,谁都会 思念,特别是在徽州,男人在外游学经商,教育子女的重担全部落在女性肩上,时间 长久,子女对母亲的那种感情便刻骨铭心。诸如此类的敬老、爱幼、教养、感恩等内 容都是徽州女祠、牌坊的主题,还有节烈等清懿,这些无不反应着中国传统的婚姻家 庭伦理价值取向。罗廷梅体恤母亲死后做野鬼不能进祠堂,冒破“再嫁者不能入祠” 的族规,专门为其母修建女祠;鲍启运感谢其母对他的严厉教诲,在他发家后,便主 持修建“清懿堂”。棠樾牌坊群讲述的一段段孝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份感天 动地的亲情。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清懿堂”还是“节孝坊”,它的兴建都是 有权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