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混合学习是指闷络学习与谢授教育的结合,它为以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 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混合学习被关注和逐渐得到应用的形势下,研究混合学习 中学囊遇到的学习嚣难,学生对混合学习躲感受以及混合学习的设计实施问题十 分必要。 本文选取蓄都师范大学t 兴富教授主持的运程教育理论与磷究谍程为个 案,该课程采用混合学习方式,并以基于资源、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索 为特色。研究者采趣参与式行动研究、润卷调查和定性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此 的课程中学生所遭遇的学习困难,学习的经历与感受,以及如何改进课程教学设 计的阏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学生在此混合学习的课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 间精力不足,发言得不到及时反馈,知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弱,缺少社会 交互产生的孤独,计算机与网络学习环境适应困难,网络连通与计算机救障。学 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包括:学至4 了专业知识和理论,体验了远程学习和远程教 学,在交流与协作中开阔了视野,促使自己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最后,研究者 为混合学习豹设诗郄实施提出了靼点建议:要为学生提供精当的课程材料,对学 生进行预先培训,教师需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足够的关注和辅导以及可以尝试请 学生小组分撵在线辅导责任。 关键字: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困难,教学设计 i i a b s t r a c t ( 荚文摘要) 戤e n d e dl e 被l i n gi sa m b i n a t i o no ff a c e _ t o f 如ei n s 拄u c t i o na i l do 砖i n 。l e a r n i n g n b f i n g sg r e a ta c t i v i t yf 酾t r a d i 畦o n a l 盎c e _ t o f a c ei n s t n l c t 主o nb a s e do nd a s s r o o m a si t b e i n gm o r ea 芷1 dm o r ec o n c e m e d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d os o m er e s e 诎o ns 船d e n t s b a 难e f sa n df e d i n 黔i nb l e n d e dl e a r n i n 器a 芏l de x p l o r eh o wt od c s i 辨a b l 蛆d c dc o u r s e i nt h 主sa r t i c l 岛馈ea u 搬o rc h o o s e sab l 蹦d e dc o u r s ec 硅s ec 搬l e d ”t h e 搬。睁r ya n d r c s ea r _ c ho f 击s t a n c ec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i sd e s i 鼬e da n dd 州e db yp r o d i n gi nt h e c 粕i t a ln o n n a lu n i v e r s i t y 霹1 em a i nf e a t u r e so ft l l oc o u f s ea 糙f e s o u r c e m a s e d ,t a s k 酾v e n ,c o l l 曲o r a t i v e1 e a m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 o r i e n t e d p a 施c i p 雏o f ya c t 主o nr e s e a r c h , 懈虹。蕊a i r ca n dq u a l i 钯i v ec o n t 髓ta n a l y s i sw e f e1 l s o dt os o l v e 虹l ef o l l o w i n 黛t l l 托e q u e s 畦o n s :s t l l d 蛐tb 戳蛙娌骞,f 色d i n 嚣;i nb l e n d e dl 裁m l i n g ,a n db o wt od e s 主p 辩ab l 铋d o d c o t l f s e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o 稍dm a tm eb a 戚e f sw 撼c ha l 专e n c o 姻t c l 谢b vt | l es n l d e n t s i nm ec o u r s ea r el a c ko ft i m e ,玎o t 宴蜥n gf c 铽l b a c ki nt i m e ,l a c ko fl m o w l o d 窟eo f s p e c i a l t y ,i n 焘e s so f 粕t o n o f n o 燃l e 8 黼撖抵l a c ko f s o c i 越i n t e r a c 娃o nw 嫩c hl e a d st o f b c l 主n go fl o n e l i n e s s ,矬dp r o b l 鼬so fo o m 拼n c fa n di n t 黜e tc o n n e c 蛀证t 轼w h 艇掘e s t u d e n t sf c a p 至nt l l ec o u f s ei n c l 谣c sg a 主l l i n gk n o w l o d g eo fs p e c i a l t 弘然p e f i 翩so f d i s t a n c el e a r n 谊ga n dd i s t a n c ci 堇l s 砸l c t i o 啦b r o a d i n g 也e 妊h o r i z o n u p 妇d i s 删s 主o n a tt h e 铋do ft h i sa 撕c l e ,f 执l r 讲咖s a l sa r es u g g c s 涮:s e l e c tp r o p e fr e a d i n g sf o r s t u d c 聃t s ,拄a 主i ls 抛d 斜l t si na d v a n o e ,v ec n a u 姝c o n c e r na n d 抛t o r i n 黛t os t i l d e n t s l e 黜i n ga c t 主啊t i 。s ,a 芏l di n 访t cp e 髓t e 黜s 幻s h a r ct h et a s ko f o n l i n ei n s 甑】c 耄主o n k e yw o 娜s : b l e l l d e dl e a r 堇l i n g ,o n l i n el 鼯m i n 麟s t u 曲n tb a r f i e r s ,i n s t n l c d o n a ld e s i 髓 i i i 图表目录 图2 1 :传统教学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8 图2 2 :远程学习圈:远程教育的教学三要素及相互作用8 图3 1 :课程网站首页l o 图3 2 :课程首页1 1 图3 3 :虚拟讲习班首页一1 2 图3 4 :论坛话题列表1 2 图3 5 :发帖的树状目录显示一1 3 图3 6 :专题网站l 1 3 图3 7 :专题网站2 1 4 图3 8 :系列课程组成示意图1 5 图3 1 0 :研究过程示意图2 0 图4 1 :各论坛学习内容类起始话题数及总发贴数一2 8 图4 2 :课程各阶段的发贴数一2 9 图4 3 :各论坛的学习内容类话题平均被剜复数2 9 图4 4 :各论坛学习内容类话题被回复数( n r ) 的分布2 9 图4 5 :各类参与者的访问次数比较3 0 图4 6 :各类参与者发贴数的对比3 0 图4 7 :各类参与者人均发贴量的比较3 0 图4 8 :第一单元教学期间发帖与网站流量3 6 表3 ,1 :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程的知识模块。1 6 表4 1 :正式学员的性= 5 5 u 构成2 1 表4 | 2 :正式学员的年龄构成2 1 表4 3 :正式学员的专业背景2 1 表4 4 :正式学员先前远程教育的知识经验2 2 表4 5 :正式学员参加远程学习的经验2 3 表4 6 :正式学员参与课程教学的情况2 3 表4 7 :阻碍学员在课程论坛中发帖的因素一2 4 表4 8 :课程学习中的主要困难2 4 表4 9 :学员收获最人的单元2 5 表4 1 0 :课程各元素对学员学习的贡献大小2 5 表4 1 l :学员在本课程中最重要的收获( 要求选山五项) 2 6 表4 1 2 :对个人参与和课程教学的整体评价,2 6 表4 1 3 :虚拟研讨班中正式学员个人参与情况1 3 l 表4 ,1 4 :虚拟研讨班中正式学员个人参与情况2 3 2 。1 磷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营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网络教育 与传统校园面授教菏的结合造就了被称之为“混合教育”的激育新形态。混合激 育的出现为传统校园西授教育教学的改善带采了机遇,如傻褥学与教活动可隘跨 越时空,更为灵活,为师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交流对话空间等,被认为是“促成 高等教育质变的力精”( 邹景平,2 5 ) ,但它闷时像为师生带来了挑战,如教瘁 面临的如何在师生时空分离增多的情况下重组教与学的问题,学生面临的需要更 多地鑫主学习以及要通过技术媒体与教9 彩 日同学进行互动的闯题等,新豹研究课 题摆在了教师和教骞研究者面前。 1 2 课题来源及意义 1 2 。l 课题泉源 本题来源予对首都师范大学1 ”兴富教授所设计和主持的远程教育理论系列 课程的参与帮研究。 远程教育理论系列课程是一个校园大学中采用混合学习方式教学的课程案 例,该课以博、硕士研究生为主要学习群体,以远程教育瑷论知谚 为课程学习内 容,以文献资源网站为支撑,以远程在线教学为主,面授研讨为辅,采用教师示 范,小组协作引领,带动全班研究探索豹学习活动组织方式_ 开展教学。本研究将 探讨此混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困难以及混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闯题。 1 2 2 课题意义 促进混合学习的学习者研究 混合学习是一种与教室中的传统面授课堂完全不同的环境,在混合学习中, 疖生之闻、生生之阅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矮更加频繁地遥过技术媒介交流,如 基于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进幸亍黼上协作与讨论等。湖上学习活动的增多使得学习 者面貉着与以往完衾不闻的学习环凌,习惯于健绞校强面授教育的学习纛在避入 新的学习环境时感受如何? 他们在此间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活动会遇到哪些 困难,期望得到哪些支持和帮助? 为设计实旅混合学习提供指导意见 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合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的整合,以达 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李克东,2 0 0 4 ) 。本研究结合具体的个案探讨了如何设 计网上学习活动,如何将殛授教学和阏上学习衔接起来,应采取四目些措旋去避免 混合学习中易出现的闽题, 罡进学嫩自主学习和学生闻的交流换作。 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混合教学中的学习困难 从传统课堂面授教学转向混合学习,师生进入了一个数字化学习环境,他们 是否存在对薪技术的接受与适应翔题? 如是否适应在计算机前长时间阅读鞠书 写?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极为丰富,学生是否会遭遇信息过载遣问 题? 混合学习使得课堂的面授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学生能否良好地 自我管理,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否适应使用媒介与同学和教师交流,能 否从学习伙伴中学到知识? 学生在混合学习中的收获 所选教学个案作了许多创新,如教师在教学中一改以往传统面授教学中大量 讲授,在教学中詹于中心地位的模式,瑟转变为学习的弓| 导者、示范翥,将教学 责任分了相当大一部分给溥研究生学生,j 、维,要求各博士研究生学生小组来葶l 领全班同学的学习,所有的学生得到教师系统化知识讲授的机会减少,而被要求 更主动地自主研究探索,更多地从文献中寻找知识,从与学习伙伴的交流讨论中 求得答案,这种学生小组内部,弓| 领全班学习的方式( “学生教学生”,“同伴互 学”,漭侔学习) 的方式,是否有剥于褥学生弓i 囊鑫主学习,是孬有利于学黛在 社会协商中以多种视角考察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发展高级认知能力? 是否有利于 学生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 樽者,所选课程的知识内容为远程教育理论, 以远程教学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远程教育教学的反恩? 学 生在课程学习中感受鲡留? 瞧假收获了什么? 混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注意什么 本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个案中哪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帮助最大? 教师参与对课程教学有何影响? 在帮生分离增多辩,教帮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旋 进行监控? 如何引导远程学习活动? 如何将面授环节和远程在线环节有机地衔 接起来? 1 。4 研究豹方法论 本研究将定性的研究合定量的研究相结合,具体而言,主要采用了如下三种 研究方法: 参与式行动研究法。在本研炎审,研究者以谍程助教豹身份介入到掰选 课程个案的教学实施中,通过学习任务提醒,监控与规范网上学习活动, 提供技术支持簿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进程。 2 定性的内容分板法。本磷究中使嗣定性的内容分丰斥法对谋程论坛中集中 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缀历与感受的文本材料进行了分析,以掌握学生在课 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和在课程中的收获。 问卷调查法。在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设讨了课程教学效聚 调查问卷,以此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校验和补充。 1 5 研究的创新点 磷究者逶过对稠一t 学习的参与式行动研究和对学习者学习心得的内容分橱 发现,以混合学习和远程学习的方式教授远程教育课程,构筑真实的远程学与教 情境,有增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远程学习与远程教学活动反思的优 点。 1 6 各章节内容概述 本论文各章节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导论 本章是对整个论文的概括介绍,包括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 容与创新点,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章文献调研 本章对混合学习方面前人作过的研究做了综述,具体包括混合学习的特点, 混合学习与网络学习常见的困难,混合学习设计和实施的原则,还对本研究的主 要理论依据远程学习圈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研究设诗与研究过程 本章对漂题豹研究背祭,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嚏容,磅究方法与研究工兵、 研究过程作了介绍。 第四章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章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撼本情况,并按照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展示了研究 的结果及其分析。 第五章讨论与结论 本章对混合学习的学习困难和所选教学个案的成功缀验进行了讨论,并为混 合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1 7 研究的进度 表1 。l :研究进度表 掰f 究阶段时间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除段2 0 0 5 年3 7 弼选择磅究方向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2 0 0 5 年3 一1 2 月 2 0 0 5 年7 月一9 月 2 0 0 5 年9 月一2 0 0 6 年2 月 2 0 0 5 年1 月一2 0 0 6 年3 月 2 0 0 6 年2 4 月 文献匿颓 研究方案设计 采集数据。行动研究,采集问卷数据 数据分析。对问卷、论坛数据、网站流量等 进行统计分析 撰写论文 4 2 1 术语定义 2 1 1 混合学习 第二章文献调研 混合学习的英译是b l c i l d i n gl e 锄i n g 或b 1 e n d e dl e a m i n g 。何克抗( 2 0 0 4 ) 认为,“b l c n d i n g l e a r l l i n 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1 e 帅i n g ( 即数字化 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李克东认为,“混合学习( b l e l l d i n gl e 脚血g ) 是人们对网络学习( e l e 黜i n g ) 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 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 a c e t o f a c e ) 教学和 在线( o i l l i i l e ) 学习领中学习方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 种教学方式”。美国专注于促进异步网络学习的s l o a n 组织为混合学习所下定义 为:“课程以事先规划和具有教育价值地方式来整合了线上与面对面的教学活动, 其中一部分的面授时数( 由机构定义) 可以用线上活动取代。”国内外都有很多 学者给混合学习赋以更丰富的内涵( 何克抗,2 0 0 4 ) ,田世生等( 2 0 0 4 ) 在文章 中予以了详细探讨。 抽取各方对混合学习认同较为一致的内容,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将对混合学 习定义为:“传统课堂面授教学与数字化学习( e l c a n l i n g ) 相结合的一种教与学 方式”。 2 1 2 协作学习 本文采用黄荣怀( 2 0 0 0 ) 对协作学习的定义:“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 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及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 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主张有:“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学习任务, 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人物或 解决某一问题。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 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 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 互动性”。 2 1 3 网上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 c o m m 硼i t y ) 。社区通常指“在某一个地方,人们经常聚集在一 起,共同参加某一类活动,集体做出决策,认同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并愿 意做出长期的贡献”。“在每个社区中,成员们有着共同的目的或兴趣,他们通过 交流与合作逐渐互相了解,经过一段时问后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学习社区的 直接目的是为了共同学习和交流某一领域的知识。它一般拥有一个现实物理空间 或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共同场所,学习者们可以在此进行讨论、陈述、参与活动 和合作完成某项任务,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来确定他们共同遇到的问题,讨论并完 成解决方案。”( 王海东,丁兴富,2 0 0 4 ) 网上学习社区( 0 n l i n el e a m m gc 眦删i l i t y ) 是指建立在网络空间里的学习 社区,成员们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通信技术而相互联系和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对 目标、规范、义务和沟通方式的讨论来构建虚拟社区。在这类虚拟社区中,来自 不同地域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经常地通过电 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聊天室和即时通信m s n 等手段沟通信息、分享知识和经 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当前,学者们使用最多的还是网上学习社区( o n l i n e l e a n l i n gc o m m l l i l i t y ,简称o l c ) 或虚拟学习社区( 咖a 1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i l i t y , 简称v l c ) 。( 王海东,丁兴富,2 0 0 4 ) 。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1 混合学习的特点 混合学习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交融,是面授教学与远程学习 的交融,是技术变革促成的教与学方式革新。 混合学习的优势有: 混合学习使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课堂面授减少了,对师生必须出现在同 一时间同一点的要求也减少了。只要学员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无论他 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它都可以联入互联网进行学习。邹景平指出:“越 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用混合学习( b l c n d i l l gl e 咖i n g ) 的方式,把部分 教室上课的时间,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和讨论活动来取代,可以改善学 习效果,提高学生完成课程的比例,较少学生和学校的花费,让无法常 在学校出现的学生更有时间上的弹性。”混合学习给成人学习者带来了 方便。 混合学习利于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对于那些难以独自学习的学生而 言,混合学习把他们从完全依赖教室里的授课,到引导逐步主动管理自 己的学习和生活”( 邹景平,2 0 0 5 1 。在长期的传统课堂面授模式下, 有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依赖课堂听讲的习惯。在混合学习中,面授次数的 减少将促成他们反思自身的学习方式一一如果依赖少数几节课堂讲授, 学生在一门课程中中学到的东西将会很少。 混合学习有利于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以 教师广播式的讲授为主,难以兼顾个别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进度,较难做 到个别化个性化的教学。而混合学习的方式,通过技术平台的支撑使得 学习可能更加个性化,如教师可以通过b b s 论坛回答每个学生提出的问 题。 混合学习包含有面授环节,比单一的网络教学( f u l l y o n l i n e ) 有优越之 处。面授中师生能够面对面的地交流,符合常规人际交往的习惯。混合 学习“帮助学生免于在完全线上或完全面授课程之间抉择”。( 邹景平, 2 0 0 5 ) 2 2 2 混合学习与淹络学习常觅的困难 “ny m u i l e n b u r g 等( 2 0 0 5 ) 在对f 余名在线学习者进行了调查,指出了网 络学习中常见的八种困难:1 ) 社会交互,如学生缺少和同学与老师的交互,缺 少协作学习,缺少社交肉容的同谣,或者链们害怕被孤立;2 1 管理和教师的阔 题,如课程材料未被及时传递给学生,缺少足够的学习指导老师,缺少来自教师 的及时反馈;3 ) 辩闻和对学习貔支持;| ) 学习者动机;5 ) 技术瓣题,如缺少 稳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浏览器和软件,或是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6 ) 费用 和上网闻题:7 ) 技术技能,如畏惧在线学习的新工具,缺少软件技能,或对在 线学习工具不熟悉;8 ) 学习技能,如缺少写作,阅读和交流的能力。田世生等 ( 2 0 0 4 ) 指出,e l e 锄i n g 中许多学习者不适应新技术,在办公环境中学习易受 干扰,缺少人际交互,易产生厌倦情绪。 n o f m oh a r a 等( 1 9 9 8 ) 指出,由于面对两会话的缺乏,c m c 的用户不知道 谁是积极的倾听者,谁是潜伏者,即使知道了,用户名的虚拟性使他霄j 无法达到 他们的意愿。他们不知道准在阅读他们的帖子,是否同意它的意见,阅读的深度 魏 莓,对学习者来说辩闰难于管理。 此外,田世生与傅钢善( 2 0 0 4 ) 指出,“e l e 锄i n 窟学习者较高的辍学率、投 资回报率,以及学习者在学习时很多入感到不逶应新技术,在办公环境中学习易 受干扰,缺少人际交互,易产生厌倦情绪,缺少适威学习者需要的定制课程;缺 少角色扮演活动降低了学习内容的应髑价值,而且e l 髓r n i n g 在软技能( 如管理、 人际交流、协商谈判等) 培养方磷缺乏优势,将学生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有一定的难度”。 2 。2 3 混合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刘黄玲子等( 2 0 0 5 ) 在2 0 0 1 至2 0 0 4 年开震了一顼为期靼个学期的混合式教 学的行动研究,总结了在高校中开展混合式学习所要重点处理好五方面问题:1 ) 课堂讲授与网络协作学习的时间比例关系;2 ) 技术平台对课堂教学活动以及网 络协作探究活动的适应性;3 ) 谦堂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协作活动设计;4 ) 学习者 的准备水平;5 ) 虚拟班级和小组的社会心理环境。 2 3 主要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两个个:1 ) 我国学者丁兴富的远程学习圈理论:2 )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中,丁兴富的远程学习圈理论接画了从传统教育模式 到远程教育模式教学要素发生的变化与重组,它是研究者阐发所选个案教学设计 慝想的理论萋础。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研究者灞发个案谍程的教学设计 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2 3 1 远程学习圈理论 远程学习圈是由我国学者丁兴富提出的,它的核心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 理论。虽然它主要是关于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但该理论对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 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其相互作用角度作了对比,正如该理论的创始者所言,“各 类的教育教学具有共性”( 丁兴富,2 0 0 1 ) ,本研究所选教学个案又包含有相当比 例的远程学习环节,因此研究者认为以远程学习圈理论为基础来阐发课程个案的 教学设计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和实旌混合学习的原则是适当的。 学生 攀辩 图2 1 :传统教学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图2 2 :远程学习圈:远程教育的教学三要素及相互作用 丁兴富认为( 2 0 0 1 ) ,从传统教育到远程教育,教学的要素发生 了重组和更新: 远程学习圈这一新概念的提出试图对远程教育中的教学基本 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揭示从传统教育的教学三要 素一一学生、教师和教材到远程教育的教学三要素一一学习者、助 学者和学习资源,不仅诸因素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扩展和变化,而且 三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有了新的特点,即发 生了重组。最重要麴,就是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传 统校园谍堂瑟授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远程教学和 远程学习模式的转变。客运程教骞孛,班学生为中心鹩恩想有着丰 富的内涵,其捩心可麴纳为:远程教育和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运 行以学生为本;远程教与学全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远程学习 的组织规划控制逐步实现学生自治: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为远程学 生提供包括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在内的各类学习支 助服务。( r 兴富,2 0 0 1 ) 远程学习圈理论有着极为丰富的肉涵,它对理解并指导传统教 育教学和远程教育教学活动蠢羲极大豹功用。 2 3 2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材料中指出( 2 0 0 4 ) :“数年以来,在学习的模式方砥, 有这样一种趋势,即走向让学习者更积极地参与从经验中建构意义( c o n s 仃u c t i n g m e a m n g 舶me x p 础e n c e ) 。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型在在线与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者 和教师中引起了争论,一些概念如“对话( d i 班o g t l e ) ”、“交互( i i l t c r a c t i o n ) ,、 “论述( d i s c 。u f s e ) ”与“沉愚的对话( r e n c c t i v ec o n v e r s a t i o n ) ”在文亿中被广 泛雏讨论。建构主义者称,学习者是逶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程通过对学习活 动进彳j 二获褥对一个主题、獠念和现象的理解的。” 与其它建构主义理论一样,社会建构主义也把学习堪称个体自己建构的过 程,但它更关注这一建构中社会的一面。他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 分的,知识来源于社会建构,学习与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文化和社会情景 在儿童的人之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王文静,2 0 0 1 )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材 料指出:“尽管如上假定( 作者注:指社会建构主义) 并非对所有类型与层次的 教育和培训都有效,但他们对于高级知识的获得,对许多接受开放与远程教育项 蟊的成入学习者,尤其对职业岛继续教育中的成人学习者会是适当的。” 9 3 。1 磁究鹜景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3 1 1 课程教学的技术平台 n c l a s s 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本研究的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是“d c l a s s 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由课程的助 教之一营光宾从开放源代码的c l a r o l i n e ( 1 5 4 版本) 教学平台改装两来。该平 台呈示绘学生用户豹模块主要有谍程描述、公告逶知、瘦拟讲习班、专悉网站、 小组、学员作品集六个。 图3 1 :课程阏站首页 o 教学平台的各模块介缓 强3 2 :课程蕾页 模块1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是对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内容模块、学习活动、课程进度、 学习任务要求与评价的详纲描述。是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最重要的指示文件。在课 程开始之初,当学生登录潮站后,页面上呈示有文字,要求学员先要认真阅读课 程摇述。 攘块2 :公告通知 公告通知中发布课程教授和助教的教学活动组织信息。如课程进度,激励学 生参与讨论,催交学习心得等等。 模块3 :虚拟讲习班 虚拟讲习班由一系列论坛缎成,其中有7 个分论坛对应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 课程的七个单元,有1 个分沧坛对应专业外语单元,这8 个分论坛以学术讨论为 主。另有两个分论坛分别是巍e 是论坛和技术论坛,囊由论坛的设诗意图是让学生 窟自浚论与学术无关的话溪,加强情感交流,恧技术论坛建来收集学员对网络教 学平台的建议,同时也罔米发布谍程教学平台的改进信息。 图3 3 :虚拟讲习班首页 图3 4 :论坛话题列表 图3 5 :发帖的树状目录显示 模块4 :专题网站 专题网站汇集着课程各单元的文献资源,专题网站模块还提供内部文档、信 息发布、网站链接等功能。 图3 6 :专题网站1 图3 7 :专题网站2 模块5 :小组 小组模块是教学平台各主持小组提供的一个模块,仅是有分组的北师大博士 生有自己小组的空间。小组模块下划分出了三个功能:教师导引、小组共享和小 组论坛。其中“教师导引”存放课程教授为各主持小组提供的供研究学习的文章, 小组共享公小组内共享文档,小组论坛区别于虚拟研讨班论坛,供小组内部讨论 交流使用。 模块6 :学员个人作品集 学员个人作品集在课程后期添加的一个模块,其内容是对学员在课程学习中 所发布的帖子,所提交的文献,所提交的文献和作业的集萃,该模块还提供对这 些学习活动成果的统计,学员和教师都可以方便的察看。 3 1 2 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2 0 0 5 年下半年由首都师范大学丁兴富教授主持的远 程教育理论系列课程的教学。 该系列课程包括:1 ) “远程教育学”课程,面向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邮电大 学新入学2 0 0 5 级硕士研究生;2 ) “远程教育专业英语”课程,面向首都师范大 学二年级硕士研究生;3 ) “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程,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 程是所有学习者都要参加的课程,是系列课程的核心,本课程主要面向北京师范 大学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但前两门课程的学习者也被要求全程参与此课程的部 分学习活动。这三门课程的关系如图3 8 所示: 4 知识内容组成 北师太博圭蕞曙究生 舷都、蒋押瓣鞠士舔究黧 一慧热生 薹黼鐾 一年辍颟士蝌鼗生 螭尘嶙僦璧 图3 8 :系剜课程组成示意图 系列课程一:远程教育学 本课程面向新入学的刚开始远程教育知识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是一门邋程教 育的入门课程,学生群体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2 0 0 5 级 的1 5 名硕士研究生。教学采用小班谍堂面授,教学内容主要参考丁兴富所藩远 程教育研究一书的内容框架,分九次面授课t 完,其中前六次豹内容由学生分 担讲解教材及相关文献内容,后三次为评价考核,由学生作论文宣讲和答辩。本 课程的六个知识模块是: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1 、4 章) 、远程教育的历史发 展( 第2 、3 章) 、远穰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5 章) 、技术、媒体与课程开发( 第 7 、8 章) 、远程学习及支持服务( 第9 章) 、系统勰翔、管理譬评焦( 第6 、1 0 、 1 2 章) 。 在参与本课程学羽的同时学生需要同时修读系列课程三“远程教育理论与研 究”。 系列课程二:远程教育专业外语 远程教育专业外语又称“远程教育国际比较研究”,该课程面向首都师范大 学2 0 0 4 级远程教育研究方向的5 名硕士研究生,以了解国际远程教育的动态和 训练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昕、说、写能力为目标。 教学采用小班课豢蘑授,在断力调练环节安排学生瞬1 9 9 8 年上海臣穗大学 峰会的报告录音,在翻语训练要求学生用英文讲解教师预先准备的英文报告。在 英文写作训练环节安摊了两个任务,其一是要求每人选一个远程教育相关的主 题,用英文写一个主旨报告,并将其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专业外语论坛中, 主持异步在线文本讨论,英二是每人蜜选主题使用英文作一个文献综述,教师建 议学生的选题最好楚和各自的毕业论文相关的。 在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学生需要同时修读系列课程三“远程教育理论与研 究”。 系列谍程三: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程 该课程设计中的教学对象是高等院校中的博硕士研究生,其教学目标是使学 生能“较深入地把握当前国内外远程教育研究前沿的若干热点课题及其主要成 果,提升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分为七个知识模块,见表3 1 新示: 表3 1 :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程的知识模块 朔识模块主撩者备注 t 兴富示范单元 1 远程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论战 教授 2 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参考文献 3 瓣络远程教育研究 4 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开放 北师大 常规单元 5 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研究 博士生 6 远程教育中的经济学研究 小组 7 。远程教育专业与学辩建设 本课程开展的时间在2 0 0 5 年9 月和2 0 0 6 年1 月之间,为期1 8 周。 活动设计 本部分集中论述的是系列课程“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的活动设计。 与常见豹依赖教;摹课堂讲授的谍程不同,本谍程是一个采月混合学习方式教 学的课程,其中课堂面授的次数很少,在少数的几次面授中,教师也只是对学习 内容进行点评,而不是做系统的知识讲授,在课程7 个知识模块的每一期,学生 都要在导师的规划、设计、组织和指导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下,以任务驱动、 研究探索弱魏搏学习豹方式,透过分缀完成三项主要任务:1 ) “远程教育研究专 题系歹i 网站”的构建;2 ) 组织“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虚拟讲习班”;3 ) 叛小组 团队的形式集体主持“课堂研讨班”,主要讲解并腱示“远程教育研究专题网站” 的建设状况,讲解并展示“虚拟讲习班”的分析报告。 课程进凌。 图3 9 :远程教育理论与研究课程进度示意 注:“f l ,f 2 ”代表面授研讨班( f a c e - t o f a c es i l l 砌 “v 1 ,v 2 ”代表虚拟讲习班( n l l a ls e m i n a r ) 如图3 9 所示,虚拟研讨班和面授研讨班是相间的,共有5 次面授研讨班和 7 次分四阶段进行的虚拟研讨班。每一次面授研讨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组。参与此课程的北师大博士生共有1 8 名,在第一次面授课上教师 安排他们自愿结合成三人为单位的小组,共分成了6 个学生小组。在教师作过第 一单元教学的示范后,各小组分别主持2 7 单元的教学。 专题网站构建。远程教育研究专题网站是本课程的主题资源库,对应课程的 七个知识模块需要构建七个专题网站。专题网站上所集成的各种类型的电子文 献,还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u r l 超链结。其中主要由主持小组提供,部分 由教师和学员贡献。 虚拟研讨班。对应七个知识模块,课程将开设七期虚拟研讨班,它实际上是 一个有时问期限的b b s 论坛。每个单元的主持者要为虚拟研讨班提供一个主旨 报告,主旨报告相当于一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纲要,内含对本单元各内容的介绍, 还包含对虚拟研讨班中所要讨论话题的设计。 面授研讨班。在每一期虚拟研讨班召开之前,该期的知识内容和虚拟研讨班 所要讨论的话题都要由单元教学的主持者预先在面授课上展示。在每一期虚拟研 讨班结束后的面授研讨班中,虚拟研讨班讨论的内容和单元教学的情况都要在面 授研讨班上得到总结。 系列活动。在课程的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期单元教学中,教师在课程中 追加了四个系列活动任务,四个活动分别相关m i t 开放课件运动、交互的概念、 远程教育成本核算和远程教育学科与专业独立性的讨论,每个任务中都包含有文 献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任务要求。教师要求教师至少做一个活动任务, 并鼓励学生多做几个。 学习心得。教师要求所有学员在每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在网站上发布他们的 学习心得。 评价设计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描述和第一次面授课,教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成 绩评定方式:1 ) 主要依据本组选择构建的“专题网站”、组织的“虚拟讲习班” 及其分析报告、以及主持的“课堂研讨班”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水平;2 谤;考对其 他组活动的参与和贡献,参与其他组的活动少于8 0 要求项目的不能取得“优 秀”等级;3 ) 少于6 5 要求项目的不能取得“良好”等级;4 ) 少于5 0 要求 项目的不合格;5 ) 本课程共设课堂面授课5 次。要求全体学员参加全部面授课, 因事因病须请假得到导师同意,参加面授课不足4 次的不合格。( 以上为教师在 谍程描述中对学员的要求,僚在霞授课上教师表达了对成绩评定较为看轻的态 度。) 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幽予面授课减少,师生两对澈交流的机会减少,再加上网络教学平台豹管理, 教学管理与支持事务稽多,闷此课程设两名助教,菅光宾和李敬东,其中菅光寅 蓉鬟受责网络教学平台鼓术瓣题豹咨询与支特,李敬农着重受责教学闻题匏咨 询,如课程教学材辩推送、课程教学活动的规范、小缀主持工作与学员学习的餐 促与激励等。 3 2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包括如下三个群体: 博士研究生_ 芷式学烫。怠括j b 京师范大学教枣技术学院2 4 级、2 0 0 5 级豹1 7 名博士研究生,他们被假定为有较强的磷究探索能力移专业知 识水平 硕士研究正式学员。酋都师范大学2 0 0 4 级远穗教育研究方向的5 名硕 士研究生,曾经学习过一年的远程教育专业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 邮电大学2 0 0 5 级远程教育研究方向的1 5 名硕士研究生,部分在本科阶 段修读过远程教育相关课程,但总体上对远程教育的了解较为欠缺。 课程访客:非正式的学员。由于本课程面向社会有限开放注册,只要填 写了真实的姓名、单位等个人售息,经过课程网络教学乎台管理者确认, 邦霹叛被批准加入谍稷。课程访客包括随机参与到课程中的远程教育的 实践者( 如网院教弼) 、理论学习者和研究者,翔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 教师或研究生。 3 。3 研究内容 3 3 1 学生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指使学生参与举泻兴趣减弱,或学习效果变差,或使之中断甚至 退融学习及对课程学习满意度降低的因素。本部分将调奄个案中学生主要遇到了 哪熙学习困难,如时间精力不足、得不到或不能及时褥到教师的指导、学习动机 弱、学生孤独问题、网络接入有困难等。 3 3 2 学生学习感受、收获及对课程的评论 本部分研究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豹感受,在课程中豹感受,及对课程教学的评 论,了解他( 她) 们期望教学在哪些地方得到改进。 3 3 3 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及其影睫 本文中定义的教学行为龟括: 1 ) 课程主持教师在面授课堂上和网上( 公告栏、虚拟讲习班、电子邮件、 视频直播谈堂) 对学员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活动组织; 2 ) 由涎名助教在课程中( 论坛、公告栏、电子女s 件、电话、短信等) 为学 员提供的支持服务及对学生学习的弓 导; 3 ) 由各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组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组织。 该部分研究教学过程中哪些教学行为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 事件,产生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如主持教师在课程公告里的通知引 起了什么样的学生反应? 韵教在教学各阶段以电子帮件方式发送的课程提 醒有什么效果? 在个别小组对所主持单元内容规划设计不合理时引发了如 何的混乱? 3 4 研究方法与工具 3 4 1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a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简称a r ) 是有别于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种 研究方法,它不再追求根本的知识,也不在寻求大量事例中的通则,其焦点在于 帮豺的应弼,磊不在理论的发瀑或普遍的使用( 王文科,1 9 9 5 ) 。 本研究中,研究豢以课程驹教的角色介入了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教授安持的 两名助教之一,研究者在课程中做了如下几方蕊工作:a ) 课程材料的发送:b ) 学习任务的提醒;c ) 学习方法的指导;d ) 网。学习活动的援范与弓| 导;e ) 技 术支持( 关于注册和网络教学平台使糟方法) ;f ) 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者的 如上行为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魏强,作为普遽学习者,磷究者全程参与了谍程冬期次的学习活动,惫菇在 线讨论和面授课。 3 | 2 内容分耩法 内容分析原为社会辩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 谶行内容分析而发熊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发展为传播学的一种熏要的研究手段,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鼹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 究方法。( 支i 黄玲予,黄荣怀,2 5 ) 本研究中内容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学员在课程论坛所发布的学习心得。研究者 通过反复阅读学习心得,对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及学习收获进行了归类 编掰。 3 | 3 翊卷调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