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 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为例 ,是本人在导 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 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聋 哑学生为例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 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 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 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 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要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之一。当下,残疾学生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聋哑学生是 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人群,但是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应当和其他的 普通学生一样接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共同享用社会的教育资源。与普通学校 体育教学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聋哑学生体育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目前处于薄弱环节,越来 越多的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关注特殊教育,残疾人体育教育将会有着可喜的发展和机遇。因 此,研究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社会适应能力和体育锻炼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适应能力维度入 手,以社会心理学为研究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研 究了体育锻炼对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差。通过调查显示,鲁西南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 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 2聋哑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调查显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或目的不够明 确集中,呈多样性。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各方 面的素质,不能充分的利用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3特殊教育学校的物质条件落后,体育场地器材短缺、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呈明显落 后状态。 4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体育锻炼对聋哑学生适应社会的能 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其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各种能力,使聋哑学生 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能够更好的去面对生活。 5体育锻炼课教学模式固定,内容不丰富,不能根据聋哑学生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以发 展其社会适应能力。鲁西南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灌输式 教学,使聋哑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好的发展聋哑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program of the handicappe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m; it embodies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and reflects the civilization of society. students who are the deaf and dumb are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but they are also the members of chinese nation, they should also be treated as common people, take appropriate exercises and share educational resource with the whole n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school, fewer studies focus on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hearing-impaired,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as society develops, and speci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handicapped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handicappe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mbining relative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s, the author starts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cs, the author studies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s on the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handicapp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hearing-impaired is prior to ordinary student. through the survey, the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hearing-impaired in special school in south and 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always weak, they can not well adapt to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2 physical exercises can not be well noticed by the hearing-impaired.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motive or purpose of physical exercise of the hearing-impaired is not clear enough and diversified. most of the handicapped students have not the participation or interests of physical exercises and ignores ones improvement and growth, which restricts students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3 special school could not free itself from backwardness of materi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e shortage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and a lack of funds. 4 physical exercise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physiologically and mentally. through physical exercises, the handicapped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social adaptive ability in complicated circumstances and have a better living. 5 the teaching mode of p.e is much or less rigid and the content is not rich enough, it can not teach handicapped student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south and 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rigid and the class is not students-oriented. the instruction on handicapped students ha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with ordinary teaching. keywords: physical exercises;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social adaptive ability; relationship. 目目 录录 1 前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1.1 特殊人群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 1 1.1.2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1 1.1.3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一个新的挑战 . 2 1.1.4 全纳教育理念在中国使用与运作的体现 . 2 2 文献综述 . 2 2.1 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研究 . 3 2.2 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 . 3 2.3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 4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6 3.1 研究对象 . 6 3.2 研究方法 . 6 4 相关理论研究 . 7 4.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7 4.1.1 体育锻炼 . 7 4.1.2 聋哑学生 . 8 4.1.3 社会适应能力 . 8 4.1.4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 9 4.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维度分析 . 9 5 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 10 5.1 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现状研究分析 . 10 5.1.1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总体现状研究分析 . 10 5.1.1.1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总体现状. 11 5.1.1.2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 11 5.1.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现状研究分析 . 12 5.1.2.1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现状 . 12 5.1.2.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 13 5.2 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参与现状研究 . 13 5.2.1 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 . 13 5.2.2 聋哑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认同 . 14 5.2.3 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及原因分析 . 15 5.2.3.1 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 . 15 5.2.3.2 聋哑学生对体育课喜爱程度原因的分析. 16 5.2.4 聋哑学生课间操的参与现状研究分析 . 16 5.2.4.1 聋哑学生课间操总体喜爱参与状况. 17 5.2.4.2 聋哑学生课间操喜爱参与状况在性别上特征表现 . 17 5.2.5 聋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状况研究分析 . 18 5.2.5.1 聋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参与状况. 18 5.2.5.2 聋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状况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 18 5.2.6 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期望状况研究分析 . 19 5.3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 19 5.3.1 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认知情况 . 20 5.3.2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关系的分析 . 21 5.3.2.1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 . 21 5.3.2.2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关系研究 . 22 5.3.2.3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合作能力的关系研究 . 23 5.3.2.4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的关系研究 . 24 5.3.2.5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 24 5.3.2.6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适应变化能力的关系研究 . 25 5.3.2.7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关系研究 . 26 6 结论与建议 . 27 6.1 结论 . 27 6.2 建议 . 28 参考文献 . 29 致 谢 . 32 附 录 . 33 1 体育锻炼与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 以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为例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全世界的残疾人已经超过 6 亿人,已占到全世界 总人口比例的 10,中国的各类残疾人数量有 8900 多万,这些残疾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 的 6.34关系到 2 亿多人口的家庭 1。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当今和谐社会环境下,残疾学生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社会极为关 注的问题之一。尽管聋哑学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人群,但是他们也是我们人类 大家庭中的成员,应当和其他的普通学生一样接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共享社 会的教育资源。与普通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聋哑学生体育教育相关的科学研 究目前处于薄弱环节,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正在逐渐开 始关注特殊教育,残疾人体育教育将会有着可喜的发展和机遇。 1.1.1 特殊人群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根据 2007 年世界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世界上大约 10%的人口即六亿五 千万是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很少甚至不能与健全的人享受到同 等的教育, 他们只能以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来补偿和发展自己。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 年)第十五条规定也指出: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 与社会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2。 积极的学校体育锻炼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促进残疾学生生理 和心理上的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能很好的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残疾 学生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以便回归主流社会,体育学科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 不可替代的。积极的让残疾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其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 平,并且还能矫正残疾学生的体能状态,生活圈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展,改善和恢复残 疾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有助于提高残疾学生的在生活上自理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综合 活动的能力。 1.1.2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一切活动的追根朔底都是为了人们的生存、 享受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势下 提出的一项重大目标。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样也是当代学 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积极的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和谐社会下建设和谐校园 1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残联主席.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2 2 将是未来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其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 特殊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生命力的呵护与培育,关怀意识和 关怀能力被这种生命力所包孕着,当今和谐社会环境下,时代呼唤和谐的特殊体育教育 4。 1.1.3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一个新的挑战 “阳光体育运动”才刚刚起步,没有可以借鉴的科学模式遵循,目前均处于启蒙探索阶 段,残障学生呼喊体育公平渴求“阳光” ,国家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号召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身 体健康水平。 “阳光体育运动”要贯穿于课内外,因此给予新课程改革教学更多的灵活性 和可操作性,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切实使广大学生“至少每天锻炼一小时” , 以“强身健体、达标争优”为目标。但是,从检索文献资料显示,目前还没有见到针对特 殊教育学校实施阳光体育的建议。 那么,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怎样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 如何改革适宜山东地区的体育课堂教学,开展山东地区化社会化的课余体育,提高学生的 身体健康素质,给我们带来了新任务和新的挑战 5。 1.1.4 全纳教育理念在中国使用与运作的体现 1994 年 6 月 10 日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在此次大会上 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全纳教育”。它的内涵是:它容纳所有学生,反 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 没有分类的教育。中国在全纳教育这一理念上有着久远的根源,比如:孔子所说的“有教 无类”,陶行知先生所奉行的“爱满天下”、“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以 及他看到有特殊才能的穷孩子“因没有得到培养机会而枯萎了”,“阔人们”挑选男童作 干儿子时“麻子不要,癞痢不要,缺嘴不要”,并且还要羞辱这些弱势的孩子,而产生创 办育才学校的动机 6。 目前中国全纳教育理念予以关照的主要对象是特殊教育接受者、因贫困失学者、未得 到适当发展的学生群体。当然也面对着三大挑战 7:1、对教育体制的挑战 2、对教育实践 的挑战 3、对教育观念的挑战。在中国,全纳教育业应该普及到特殊教育学校中去,使特 殊学校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结合中国特殊教育的 实际状况将全纳教育逐渐推广实施,维护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同时也使他们的社会适应 能力有所提高。 2 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查找 1979 年2011 年的相关文献:以残疾人教育 3 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4 萧灼基,和清平.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eb/ol, 5 姚鑫.“阳光体育”背景下贵州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2) 6 陶行知:育才学校创办旨趣,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 黄志成:全纳教育带来三大挑战,上海教育2003.2 3 为题名,共检索到文献 71 篇;以“残疾人体育”为题名,共检索到文献 193 篇,其中“残 疾人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献有 2 篇,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相关文献有 11 篇;以“社会适 应能力”为题名,共检索到文献 370 篇,但是“残疾人社会应能力”的相关的文献却没有; 以“聋哑学生体育”为题名,共检索到文献 4 篇。现将相关文献归纳如下: 2.1 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研究 随着当今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环境下,世界极为关注 人文精神,残疾群体与社会的融合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洪在“关注残疾人教育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中指出残疾人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赖于 全社会的关注,有赖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有赖于残疾人群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谢九英在其硕士论文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9一文中指出教育公平问题是我国社 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之一。剖析我国残疾人教育不公平现状,探讨推进残疾人教育公平的 伦理依据,提出解决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对策。 庞文在中国特殊教育2009 年第 10 期中论述残疾人教育公正的具体原则 10一文 中阐述了四个基本原则:1、公民基本权利平等原则 2、事前的机会平等原则 3、分配的应 得原则 4、事后的补偿正义原则。 刘岩华在试论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的完善与发展 11一文中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残 疾人特殊教育立法的进程,分析当前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并提出如何建立与完 善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想与措施。 2.2 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相关研究 对于残疾人体育的界定,国外学者的研究较多。狭义特殊体育的外延是指为那些体育 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龄中小学生平均水平的在校残疾学生提供体育服务。广义特殊体育 的外延是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龄人平均水平的任何群体的人提供体育服务。 周美芳、张军献、黄玲、张志超在残疾人体育与社会公平 12一文中指出残疾人体 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应按正常化的原则消除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树立新的残 疾人体育观,维护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公平。 曹大伟、霍丰、杨向军在安徽省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的研究 13一文中通过对近些 年安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整理分析,指出政策法规是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有 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残疾人运动继续发展的前景。 8 刘 洪.关注残疾人教育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 天津:天津教育.2007. 8 9 谢九英.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探究 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庞文. 论述残疾人教育公正的具体原则n.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11 刘岩华.试论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的完善与发展.j. 中国特殊教育.1998.4 12 周美芳、张军献、黄 玲、张志超.残疾人体育与社会公平,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 13 曹大伟、霍丰、杨向军.安徽省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的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7 4 吴燕丹,黄汉升在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 14一文中指出 2008 年北京 残奥会是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一个契机,也是对外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社会和谐稳 定的一个重要窗口。指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者和谐稳定发展,是中国体育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张猛、严文刚在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5一文中指出了影响我国 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体系; 制定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等来大力发展特 殊教育事业。 丁剑翘在其硕士论文中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指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并提出改革的意见:学生的角度,使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观念并掌握终身体育的锻炼技能和康复技能;教师的角度,深入开展特殊体育研究,加强 特教体育师资,加强特殊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16。 2.3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3.1 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义 残疾人教育领域里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说法。广义的说法即把社会适应能力等同于 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最典型的代表是 doll(1953)提出的定义。他认为,社会 适应能力是指人类有机体保持个人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能 17。 狭义的社会适应能力 是指人际交往或社会性技能(interpersonal or social skill) 18。 社会适应能力所包涵的内容广泛,目前学者没有统一的定论,通过对社会适应能力已 有的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归为 8 个维度: 独立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行为控制能力、 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2.3.2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韦小满、王培梅关于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讨 19一文中提出为了使 弱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提出在校期间全面地发展他们在个人适应、社会适应 和职业适应这三个方面的技能。 黄柳一、沈皆平、佘桂源在哮喘儿童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的研究 20一文中 通过调查发现指出在社会适应能力上, 通过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 指出了他们在精神、 心理状态上问题。 14 吴燕丹,黄汉升 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7 15 张猛.严文刚.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8.2 16 丁剑翘.晋北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10 17 patton, j. r., payne, j. s.人际沟通方面。就是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是理解能力, 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社会技能方面 32。 4.1.4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 化还是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社会将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和发 展。面对这样瞬息万变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提高和培养当代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对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我们应该对聋哑学生社会 适应能力的定义进行精确阐述。 关于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义应涉及社会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概念。通过对 社会、社会适应、适应能力的综述,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和讨讨,认为聋哑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是指聋哑学生在与社会多变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以顺应时代 潮流和环境的变化, 并利用身边的环境、 创造条件从而达到自己较高目标的一种综合能力。 就当下时代而言,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校园生活和 从学校走向社会顺利发展等三大环节的能力,包含适应知识经济、适应市场经济、适应高 等教育改革发展、适应大学环境变化、增进心理健康、学会学习、素质发展、树立正确择 业观、就业观、实现角色转换和从业后顺利发展等具体能力。 4.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维度分析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日 益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对人才的竞争上来。高素质人才是建设祖国未来的骨干和栋梁,这就 要求他们既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他们只有具备较强 适应能力,才能在社会中良好的生存和充分的发展。对普通学生人群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 挑战和竞争,更何况对聋哑学生呢?在我国,发展特殊教育己成为当前整个教育界的一大 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各种形势相当严峻的今天,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也已成为 32陈态著.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一14. 10 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适应社会的能力已经成为聋哑学生独立生存和发展主要能 力之一。社会适应能力高的聋哑学生,有更好的独立生存的机会,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聋哑 学生很难使自己很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由此可见,研究聋哑学 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聋哑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聋哑学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他们在自身条件上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和不足,他 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大环境的复杂变化,他们只有 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不至于被社会所遗弃,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才能在社会 中更好的独立生存!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国家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关怀下,他们应 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聋哑学生自身身体的特性,聋哑学生所处的 社会和校园环境以及他们未来要接触和生活的道路与人生。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在查阅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以下7个维度(如下图所示):独 立生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克服 困难能力。 5 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5.1 对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总体 现状研究分析 5.1.1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总体现状研究分析 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对促进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 响,通过对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了解 他们是否真正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聋哑学生总体 上的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另一方面了解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在性别上的差异,从而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维度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维度 适应变化能力 学习能力 行为控制能力 克服困难能力 合作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独立生存能力 11 更好的分析喜爱程度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5.1.1.1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总体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如图 1),聋哑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和非常喜欢体育锻炼的占 69.02 %, 讨厌体育锻炼和非常讨厌体育锻炼的占 11.27%, 由此可见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 较高。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受“应试教育”的 影响较小,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学习压力较小,可能是导致聋哑学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主 要原因之一。另外还发现男生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锻炼的程度(71.97%)高于女生 (64.71%),这可能与男生天性好动、女生喜欢文静的个性以及整个社会对男女要求与培养 的导向有关。 5.1.1.2 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如图 2) ,男生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锻炼的比例为 72.97%,女生喜欢 和非常喜欢的比例为 64.71%,表明男生比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高。女生讨厌和非常 讨厌体育锻炼的比例为 14.7%,而男生讨厌和非常讨厌体育锻炼的比例只有 8.11%,表明 图1: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现状 21.13% 47.89% 19.72% 8.45% 2.82%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讨厌 非常讨厌 21.62% 20.59% 51.35% 44.12% 18.92% 20.59% 5.41% 11.76% 2.70% 2.94%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比例 非常喜欢喜欢一般讨厌非常讨厌 喜爱程度 图2:聋哑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程度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系列1 系列2 12 女生对体育锻炼的讨厌程度明显的高于男生。究其原因,这可能与男生天生活泼好动,而 女生喜欢文静有关。但是据了解发现,他们天生的残疾,身体素质差也是影响体育锻炼喜 爱程度的一个原因。体育锻炼的内容更多的偏向于男生,而女生喜欢的体育锻炼内容普遍 较少,使她们无法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无法体验到运动对她们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提 高。从而导致了他们讨厌体育锻炼。 5.1.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现状研究分析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 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在当今和谐社会下,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的 弱势群体,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与好坏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指标。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 诊断量表对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进行一个调查与统计,以便从总体上了解鲁西南地区聋 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现状,才能更好的把握体育锻炼对其的影响及作用。其量表共 分五个等级:1、社会适应能力很强。2、社会适应能力良好。3、社会适应能力一般。4、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5、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5.1.2.1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现状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 52.1%,女性占 47.09%。其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如图表 1) 所示,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占 1.40%,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的占 30.99%,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的占 46.48%,社会适应能力很差的占 21.03%。由此可知,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 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将近 70%的学生处于较差或很差的状态,这与他们先天的残疾息 息相关,同时也与社会的关注和他们所受到的后天教育有关系。调查同时发现喜欢和非常 喜欢体育锻炼的 69.02 %的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值比不喜欢的群体的分值普遍偏高, 说明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 图3: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1.40% 30.99% 46.48% 21.13% 良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13 5.1.2.2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男女程度对比(如图 4)所示,男生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比例 为 2.70%,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的比例为 32.43%,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比例为 43.20%,社会 适应能力很差的比例为 21.62%,其社会适应能力程度均好于女生。同时调查表明男生喜欢 和非常喜欢体育锻炼的程度(71.97%)高于女生(64.71%),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感 受到运动的作用,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导致男生社会适应能力程度普遍高于 女生的原因之一。这样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分类对待,对于一些 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和女生体育锻炼的培养要重视,要开展一些喜欢和有兴趣的体育项 目,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使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提高社会 适应能力。 5.2 鲁西南地区聋哑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参与现状研究 5.2.1 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 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就是通过体育锻炼,使他们获取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一个认识。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如图 3)所示,他们认为体育锻炼的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比例 1 体育锻炼功能 图5:聋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状况 能增进健康 能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身体素质 能增进感情和友谊 能塑造体型 能表现自己 其他 2.70% 0.00% 32.43% 29.41% 43.24% 50.00% 21.62% 20.59%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比例 良好一般较差很差 社会适应能力程度 图4: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上的特征表现 男 % 女 % 14 作用排序依次为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身体素质、增进感情和友谊、塑造体型、 能表现自己、其他作用。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锻炼的最 主要的功能,现在的聋哑学生对健康和身体素质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对养成体育意识和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几乎没有,第一他们受到体育老师的影响,体育老师的健康水平 和身体素质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老师,他们就会把体育的功能归结到 增进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上来;第二,聋哑学生跟学校家庭以外的环境接触较少,不能真 正的体会和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5.2.2 聋哑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认同 表 1 体育课的规范程度 男 女 合计 n % n % n % 非常正规 8 21.62 10 29.41 18 25.35 正规 12 32.43 10 29.41 22 30.99 一般 12 32.43 9 26.47 21 29.58 不太正规 3 8.11 2 5.88 5 7.04 很不正规 2 5.41 3 8.82 5 7.04 表 2 与体育教师的交流程度 男 女 合计 n % n % n % 非常喜欢 9 24.32 7 20.59 16 22.54 喜欢 17 45.95 16 47.06 33 46.48 一般 6 16.22 7 20.59 13 18.31 不喜欢 4 10.81 3 8.82 7 9.86 非常不喜欢 1 2.70 1 2.94 2 2.82 体育教师是聋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引导人,是教授他们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的人, 他们对体育教师的认可和喜欢程度直接影响着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和喜欢程度。通过调查发 现(见表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联网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b类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社区自治项目成果汇报
- 中医临床护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教学器材安装方案范本
- 主任护理师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蒙古建筑安全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业物业年终工作总结
- 中餐厅开店汇报
- 外贸财务季度工作总结
- 午托机构安全协议书
- 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协议
- 采血错误安全教育警示
- 家政日常保洁培训
- 【初中英语】15天背完英语3500词
-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 DB11∕T 2178-2023 城市河道边坡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GB 7300.304-2024饲料添加剂第3部分:矿物元素及其络(螯)合物甘氨酸铁络合物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主观题答题策略+课件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养老机构员工宿舍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