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梁楷是南宋时期的画家,能画山水花鸟,尤擅释道儒人物画。他在继承前人 绘画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减笔、泼墨的大写意人物画风。梁楷大写意人物画风对 后来宋元禅画风和明清大写意画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赫然于中国绘画史。 梁楷减笔、泼墨大写意人物画之风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禀赋和独创精神有着 密切的联系,也与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有着有机的联系。本文 试从梁楷大写意人物画风的特征分析入手,试从禅宗思想、文人画思潮、宋代墨 戏画风、逸品美学标准、南宋画院的体制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等几个角度来探讨 梁楷减笔、泼墨大写意人物画之风的形成。 关键词:禅宗文人画墨戏逸品院体山水画 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a u s e so ff i g u r es t y l e sl i a n g k a i sp o r t r a i t a b s t r a c t : l i a n gk a iw a s ap a i n t e r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 e x c e l l e da tp a i n t i n gl a n d s c a p e s , f i g u r e s ,f l o w e r sa n db i r d s ,e s p e c i a l l yk n o w ni nf i g u r e so fb u d d h i a ,t a o i s t ,a n dt h el o i l y g e n t l e m a n o nt h eb a s i so fi n h e r i t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s 。p a i n t i n g s ,h e c r e a t e dap r e c e d e n to ff r e e h a n d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s t y l eo fa b b r e v i a t e db r u s h w o r ka n d s p l a s h - i n k t h es t y l eo fl i a n gk a i s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h a da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o ns o n ga n d y u a nc h a np a i n t i n g ,m i n ga n dq i n gf r e e h a n df i g u r e p a i n t i n g l i a n gk a ii s a n o u t s t a n d i n gp a i n t e ri nt h e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y t h ec a u s e so fl i a n gk a i sf r e e h a n d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s t y l eo fa b b r e v i a t e db r u s h w o r k a n ds p l a s h i n ka r ec l o s e l yl i n k e dt oh i sp e r s o n a lt a l e n ta n di n n o v a t i v es p i r i t , t ot h e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o ft h a tt i m ea n dt h eo w nl a w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r t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 o nl i a n gk a i 。sf r e e h a n d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f e a t u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e x p l o r et h ec a u s e s f r o m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s u c ha sz e nt h i n k i n g ,t h el i t e r a t it h i n k i n g ,t h es t y l eo fm o x i ,t h e s t a n d a r do fy ip i n , t h ef r e es y s t e mo ft h ep a i n t i n ga c a d e m yi n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 t h es t y l eo fl a n d s c a p eo fp a i n t i n ga c a d e m yi n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s :z e nl i t e r a t ip a i m i n gm o x i y i p i nl a n d s c a p eo fp a i n t i n ga c a d e m y h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岛霓彳辛 为彳分 签字日期:2 拆4 - ) 可l , t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张亳吃中 导师签名耿匀l 签字日期: 乎年印月年日签字日期:御9 年华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徐州、1 工程学p 免艺术倦院 电话:i 弓j f 5 1 2 占? 通讯地址:;z 绷 综州币三弥审抟徐州工程学邮编: 工2f 。莎 阮乏术馐院 引言 引言 梁楷是南宋时期的画家,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很少。梁楷在继承前人绘画的 基础上,创作出了减笔、泼墨的大写意人物画风,其所取得成就影响后世,赫然于中国 绘画史。梁楷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个宫廷画家,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 冠绝古今的大写意人物画风是本文所研究的目标。 关于梁楷研究的相关资料不多,著作方面有李福顺在8 0 年代初的中国古代美术作 品介绍性质的梁楷;谢稚柳在8 0 年代中期也编辑了有关梁楷的绘画作品集梁楷全 集;严雅美在2 0 0 0 年出版的专著梁楷泼墨仙人图研究谦论宋元禅宗绘画。【l j 在这些著作中,严雅美女士对梁楷的研究相对详细,并且得出梁楷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与 临济宗杨歧派的禅风有密切关系。 另外有关梁楷研究论文也不多,主要有李福顺的梁楷和他的减笔画和初次面 世的梁楷风格的宋画 考证;顾森的率真、洗练、奔放、潇洒谈梁楷的 减笔人物画; 2 1 周京新的仙人寂寞 3 1 :金松的“真 与“异”的统一论梁楷 人物画的两端深化【4 】。陈传席在其专著中国山水画史中曾提出梁楷泼墨人物画风 和水墨刚劲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研究成果对本人进一步地探析梁楷 大写意人物画风成因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梁楷减笔、泼墨大写意人物画之风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禀赋和独创精神有着密切的 联系,也与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有着有机的联系。本文是从梁楷大写 意人物画风的特征分析入手,试从禅宗思想、文入画思潮、宋代墨戏画风、逸品美学标 准、南宋画院的体制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等几个角度来探讨梁楷减笔、泼墨大写意人物 画之风的形成。 本人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图象学、风格学、心理学等诸种 研究方法,从而希望作出对梁楷个案研究的更新成果。 【1 j 严雅美梁楷泼墨仙人图研究兼论宋元禅宗绘画嗍台北:法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 0 0 0 卜2 8 7 1 2 】顾森在其论文率真、洗练、奔放、潇洒谈梁楷的减笔人物画中详细分析了梁楷的减笔人 物画的特征,顾森率真、洗练、奔放、潇洒该梁楷的减笔人物画【c 】见:美术史论丛刊编 辑部编美术史论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2 1 9 9 2 0 8 3 1 周京新在其论文仙人寂寞中提出书法对梁楷减笔画风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周京新仙人寂 寞【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及设计版) ,1 9 9 6 ,6 9 ( 3 ) :3 1 3 3 州金松在其论文r 真”与“异”的统论梁楷人物画的两端深化中提出梁楷的大写意水墨画 风是追求“真”与“异”相统一的体现,金松“真”与“异”的统- 论梁楷人物画的两端深化 【j 】新美术2 0 0 5 ,2 6 ( 1 ) :6 6 6 8 l 南京艺 学院预位论空 第一章梁楷与他的大写意人物画 第一节粱楷生平考 粱楷,生卒年不详,山东东平人,后移居浙江杭州。善画人物、佛道、鬼神,兼及 山水、花鸟。关于梁楷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很少,我们也只能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推 断出他生活的大致时期。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卷四记载:“粱楷,东平相义之后,善 画人物山水,释道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 1 2 0 1 1 2 0 4 ) 画院 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日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 敬伏,但传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我们从图绘宝鉴中可以看出粱楷曾经师法贾 师古,而且做过宁宗( 1 1 9 5 1 2 2 4 ) 嘉泰年问( 1 2 0 i 1 2 0 4 ) 的画院待诏。庄肃的画 继补遗记载:“梁楷,乃贾师古上足,亦隶画院。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多称赏 之。”口画继补遗说梁楷是贾师古的杰出弟子也是画院的画家。图绘宝鉴电载 贾师古,河南开封人,绍兴面院( 1 1 3 l 1 1 6 2 ) 的祗侯。贾师古是河南开封人,而南宋 画院的面家大多都是杭州人贾师古很有可能是北宋画院南渡的画家,在绍兴画院做祗 侯时年龄也很大了。从南宋建立( 1 1 2 7 ) 到粱楷做画院待诏的嘉泰年问至少已有7 4 年 的历史了,而从 绍兴画院最后 一年( 1 1 6 2 ) 到 嘉泰年间的第 一年( 1 2 0 1 ) 也 有3 9 年了。梁 楷作为贾师古 的弟子,即使在 绍兴末年问进 入画院,从一般 常理来讲也得 有十几岁了,因 而我们可以把 图1 南宋粱楷八高僧故事图 说绢本设色纵266 厘米横6 4 卷之三白居易拱谒,乌宴指 7 厘来上海博物馆藏: 粱楷的生平前限确定在1 1 4 0 年左右。由此而推之,粱楷在嘉泰年间做待诏时己经是5 0 多岁的画家了。粱楷在宁宗嘉泰年( 1 2 0 l 1 2 0 4 ) 做过待诏,到了理宗( 1 2 2 4 1 2 6 4 ) 时,画院中受待诏之中就没有粱楷了。粱楷如果在理宗初年还在人世的话,他已经是七 十多岁的老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也许梁楷理宗初年已经不在人世了。根据图绘宝 鉴的记载,粱楷的弟子有俞珙、李权、李确等人。俞珙:“钱塘人。师梁楷画人物山 水,布景著色逼真,但笔法差弱。绍定年( 1 2 2 8 1 2 3 3 ) 画院待诏。” 3 1 李权:“钱塘人 师梁楷成淳年( 1 2 6 5 1 2 7 4 ) 画院祗候。”州粱楷的弟子俞珙在绍定年间成为画院待诏, 再根据有阙递迁、资次挨排的职官晋升原则,梁楷在理宗绍定年间就已经不在画院了。 元夏文彦幽绘宝鉴吨见:于安澜主编画史丛i 第2 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杜 1 9 6 31 0 4 【”元庄肃画继补遗叫】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比美术出版社,1 9 6 3 1 6 【3 1 坑夏文彦圈绘宝鉴嗍见:于安澜编著画史丛书:第2 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杜- 1 9 6 3 1 0 5 h 1 元慢文彦圈绘宝鉴叫见:于安澜鳊著画史丛* :第2 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1 0 7 第爨楷与他的 q 意 物日 依据以上文献所记载的材料,我们可以把梁楷的活动年代的下限定为1 2 2 8 年z 第二节梁楷大写意人物画的风格特征 粱楷绘画风格根据其特征可咀分为前期的院体风格和后期的大写意风格。一 梁楷的绘画作品和文献记载来看,粱楷的早期绘画是工整细腻的一路画m 。匡 记载,粱楷早年师法贾师古,贾师古乃是绍兴年间( 1 2 3 1 1 2 6 2 ) 画院祗侯, 师承的是李公麟的白描画风。李派白描,画法严谨,造型准确,工整细腻,含 我们也可以从传为粱楷的黄庭经神像图中一窥他的早 期绘画风貌。此画是为了宣传道教而创作的,劝说人们信 奉道教,多做善事,便可得道成仙,它反映了宋元时期儒、 释、道三教合流的事实。此画构图复杂,人物众多用笔 严谨,刻画工整。不论是衣带祥云,还是房屋楼宇都作 极其细致的刻画。这种工整细腻白描画风虽说过于经营, 略显刻板,但是为梁楷后来的大写意画风形成打下了坚宴 的基础。随着画家绘画功底的积累和审美思想的变化,粱 楷的绘画风格渐渐趋向放逸。这在他的八高僧故事图 和释迦出山图已经显露了出来。这两幅画中的人物线 描不像黄庭经神像图中的那样拘谨,线描已具有轻重 缓急的变化,颇有飘逸之致。到了后来,粱楷创作出了减 笔、泼墨的大写意人物画。能够代表粱楷减笔画的作品有 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图、李白行吟图等。六祖 斫竹图描绘了六租劈竹的情景,用笔简洁明快,刚劲有 力。李白行吟图仅寥寥几笔,就勾划出一个洒脱放达的 诗仙形象。泼墨仙人图是梁楷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画面上的仙人除头部、胸部用细笔勾出外,其它部分用大 笔接连横扫而出用笔简洁明快水墨酣畅淋漓。 粱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减笔。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画法简练,寥寥数笔, 人物形象脱纸而出a 减笔画法要抓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作 图2 南宋梁楷 概括化的描写,笔减而神不减- 梁楷大写意人物画中的线描 出山田轴绢j 是钉头鼠尾描,这种线描转折劲利简练,与李公麟的铁线描 纵520 厘米摧 相比,用笔要简练的许多。 厘米日本东京 二、泼墨- 泼墨就是在笔中蘸有各种不同浓度的水墨, 物馆藏: 挥洒作画时会在纸上产生丰富多彩的水墨效果。蘸墨时可先 瓤淡墨,然后再蘸浓墨,也可先蘸浓墨再蘸淡墨。泼墨以水墨的浓淡层次不同: 象的阴阳向背和前后关系。 三、尚意。梁楷后来的人物画风是一种减笔、泼墨的大写意画风,注重主j 表达。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创作不是宫廷的装点修饰也不是宗教教义的图解 家自己的心灵寄托。 本章小结 粱楷是一位南宋画院的画家,主要活动在孝、光、宁三朝。他在继承前人i 础上,祟尚意趣,创作出了减笔、泼墨的大写意人物画风。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禅宗与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风 第一节南宋禅宗发展概况 禅宗是印度佛教同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一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相融合的产物。禅 ( d h y a n a ) ,梵语,汉译为静虑,指安心静思,断绝一切私心杂念,从而获得一种自由无 碍的身心状态。禅宗发展了佛教中“三界唯心,万法唯识”【l 】的思想,主张以心为宗, 所以禅宗又名心宗或般若宗。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1 2 ,认为人人心中皆有 佛性,只是被世间万物所遮蔽,只要返观自心,发现自己原有的清净本性,便可以进入 佛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无上自由。在禅宗修行方面,主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 住为本 1 3 j ,便可虽身处尘世之中,亦一尘不染。禅宗从菩提达摩初祖到五祖弘忍,从 整体上说还是深居山林而远人间、隐逸幽谷而远尘世的。自六祖慧能开始,这种情况发 生了变化。慧能认为佛法在世间,在家修行也未尝不可,从而创立自由活泼的人间佛教。 另外禅宗反对执著坐禅,在慧能的倡导下,禅宗开始放弃坐禅、礼拜佛祖等宗教仪式, 亦不主立佛殿,只设法堂。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很适合中晚唐士大夫的心理。“安史之乱”、 “朋党之争 、朝内之间相互倾轧使文人士大夫忧心忡忡、沉闷忧郁,寻找精神寄托已 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普遍追求。禅宗的出现迎和了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心理,因而广泛地 流行起来,在文人士大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在慧能和其弟子的努力之下,禅宗在中晚唐便开始兴盛起来。慧能以心为宗的修行 方法,打破了传统禅法的固定模式,也为日后因修行方式不同而形成“五家七宗 局面 打下了理论基础。“五家七宗”发展了慧能的禅学思想,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宗风。慧能 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即心即佛:后期禅宗认为即人即佛,一切事物皆有佛性。慧能讲佛 性清净虚空,后期禅宗讲佛性自由,要眠就眠,要坐就坐。禅宗到后来愈演愈烈,最后 发展到了呵佛骂祖、撕经灭典的地步。 禅宗发展到南宋时期,杨岐派经过几代宗师的宏扬,势力逐渐强大,曹洞宗一息尚 存,传续不断,另外五宗逐渐灭绝,中国禅林实际已变成杨岐派的天下。故后世论禅宗, 多以杨岐派为临济或南岳,甚至是禅宗的正脉。两宋之际,中国禅宗又出现了重要发展, 几种禅法体系终于形成。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慧宗果( 1 0 8 9 - - 1 1 6 3 ) 的看话禅和宏智正觉 ( 1 0 8 9 , - - , 1 1 6 3 ) 的默照禅。六祖时期的禅风主要是讲授解疑,到了后来出现了德山棒、 临济喝,特别是临济一宗经常使用拳打脚踢和棒喝交施的禅悟方法。临济宗自开宗以来 就有参究祖师公案为悟道的方法,后来汾阳善昭( 9 4 7 - - 1 0 2 4 ) 作颂古百则,开创了 禅宗的颂古之风。到了圆悟克勤( 1 0 6 3 - - 一1 3 5 ) 又出现了专门研究公案的碧岩集十 卷。这种参究公案的宗法发展到了后来就已经暴露出了它的弊端,使参禅悟道的方式变 得繁琐起来,它违背了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宗旨。圆悟克勤的弟子大慧宗杲反对 其师的宗法,曾焚烧碧岩集刻板。大慧宗杲极力主张“参话头”,不必参究整个公 案,只要对公案中的一些典型语句进行内省式的参究,揭开迷惑,从而开悟。汉月法藏 i t l 宋文益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嗍明语风圆信、郭凝之编集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编禅 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9 7 口】唐黄蘖断际传法心要【 i 】见:宋赜藏主编,萧楚父、吕有祥点校古尊宿语录( 上) 北京: 中华书局,1 9 9 4 4 1 唧唐慧能六祖坛经( 定慧品第四) 嗍见:李明主编,李秀红点校坛经金刚经合肥:黄 山书社,2 0 0 2 5 4 4 第二章禅宗与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风 禅师说:“大慧一出,扫空千古禅病,直以祖师一句话头,当下截断意根。 【l 】 大慧宗杲的看话禅,突破当时流行的文字禅的束缚,成为后世禅家基本的准则,影 响及于元、明、清三代以至于现今。宏智正觉的默照禅主要是继承了曹洞宗的修行观念, 以静坐默照为根本,把静坐作为开悟的唯一手段,在静谧之中体悟宇宙人生的虚幻。宏 智正觉的默照禅不仅为禅林所重,而且也获得了士大夫们的欢迎。圆悟克勤嗣下分为大 慧宗果( 亦称径山派) 、虎丘绍隆( 1 0 7 7 - 1 1 3 6 ) ( 即虎丘派) 。大慧宗杲传于佛照德光 ( 1 1 2 1 - - 1 2 0 3 ) ,佛照德光下,分出灵隐之善、北涧居简( 1 1 6 4 - - - 1 2 4 6 ) - - 派。虎丘绍隆嗣法 的弟子只有应庵昙华,再传密庵咸杰( 1 1 1 8 - - 1 1 8 6 ) ,咸杰下,分出松源崇岳( 1 1 3 2 , - - , 1 2 0 2 ) 、破庵祖先与曹源道生三派。破庵祖先传雪岩祖钦,再传高峰原妙( 1 2 3 8 1 2 9 5 ) , 再传中峰明本( 1 2 6 3 1 3 2 3 ) 。 南宋时期,杭州是佛教禅宗的中心,各大禅寺大多奉行临济宗杨岐派,因而这个时 期的杭州最流行的是临济宗的禅风。绍兴七年( 1 1 3 7 ) ,大慧宗杲因丞相张浚之请而住 持余杭径山寺。大慧提倡看话禅,僧侣云集,宗风大振,使径山寺声誉鹊起。后来余杭 径山寺被称为“东南第一禅院”,名列当时“五山十刹 之首。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也 是著名的禅院,宋代临济宗杨岐派著名的僧人道济( 1 1 5 0 1 2 0 9 ) 就是灵隐寺出家的, 后来道济离开了灵隐寺而去了净慈寺。 第二节禅宗与禅画 禅宗与禅画的产生 宋代是禅宗大盛的时代,禅宗的盛行,不仅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正心修己和立身处 世,还影响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唐以来,禅宗的盛行对中国文艺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禅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失意文人的心理空缺,有效地迎 合了部分土大夫超越世俗、逍遥淡泊的精神追求,所以从中晚唐以来有众多的文人学佛 参禅。在参禅者中,有许多本来是对文艺有相当高修养的文人。由于禅宗对文人士大夫 的人生观影响极深,必然也会影响到文人的审美观念。从中唐开始,文人士大夫的艺术 创作活动自然也会受到禅宗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对虚和萧散、 冲淡玄远、空灵虚幻等新的审美追求,形成了一种同禅宗密切相关的美学思想,即禅宗 美学。文艺在禅宗的影响下,产生了禅意诗和禅意画。 禅宗的向来强调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佛经、图象会影响顿悟本心的实现。但是禅 宗在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没有放弃对文字的使用,如禅宗的经典坛经本身就是文字, 其实禅宗的不立文字最主要的是强调不要执着于文字。后来禅宗又出现了大量的语录和 公案,这些都是依靠文字来言传说教的。文字可以表现参禅者悟道的程度,成为禅僧修 道的印证。同样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段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禅悟境界,这和禅宗的中 道思想并不相违背的。只要你拥有一颗“无所住”的心,作诗、绘画无不可以的。自五 代、北宋以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和禅宗的兴盛,传统的大型的佛教壁画开始走向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禅画。禅画是禅者参透清净本性后在绘画艺术上的表现,它与供人顶礼膜 拜的圣像画截然不同,圣像画是宗教情感驱使下的产物,而宗教情感是在人们信奉超自 然力量神的过程中形成的,宗教信仰者对神抱有一种崇拜心理和某种深层的渴望。 而禅画表现出的东西必须是参禅者的禅理体验,体现参禅者那颗应无所著的心。日本京 都学派的久松真一认为:“禅画是禅的自己表现。由于画面表现着与禅相同性格的东西, 1 1 明汉月法藏三峰汉月藏禅师语录嗍( 卷1 6 ) 嘉兴大藏经:第3 4 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1 9 8 7 1 6 0 5 堕塞兰查! 堕! s ! 兰些堡苎 故看到禅画的人,会有一种禅的东西的感觉。这禅的东西,不外是人的本来的自己,故 见到禅画的人,会感到自己从一切形累的东西脱却开来。即是,不单是从心身的一切形 累脱却开来,也从神与佛方面脱却开来,连脱却开来一事也脱却开柬。”【1 1 禅画是 表现了一种禅意的绘画,包括一些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含有禅宗意味的绘画作品。一幅 画即使出自禅僧之手,如不能体现禅家的清净之心,也不能称之为禅画;如果这幅画体 现了禅者的般若自性,即使它不是出自禅者之手,也能称之为禅画,禅画的出现是禅宗 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禅僧“以禅入画”或“以厕喻禅”的产物。禅月大师贯休云:“山 为墨兮磨海水,天为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禅意。”l ”黄庭坚在书赠花光仁老中对 花光作墨梅一事说道:“能以世间种种之物而作佛事,度诸有情。于此荐得,则一枝一 叶,一点一画,皆是老和尚鼻孔也。”唧在中国艺术史上比较早的以禅入艺的艺术家当 属中唐的王维( 7 0 1 7 6 1 年)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参禅悟道。王维以禅入诗,展现禅 境;以禅入画,作“破墨山水”。 二、五代两宋的禅画流派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禅宗思潮的盛行,以禅宗意旨为 表现内容的禅宗绘画也开始流行起来并形成了以表现禅 机为目标的禅画流派。禅画流派中的大多数画家为僧偶, 也包括一些深受禅学思想影响的文人画家。禅画流派的画 家不流儿俗,思想超逸,以禅悟入画,艺术风格大体相似, 但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五代两宋的禅画流派主要代表画 家有贯休、石恪、巨然、惠崇、仲仁、梁楷、法常、若芬, 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风和这一股禅林画风影响也是存在 着一定联系的。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禅画家 从而了解粱楷的绘画风格所出现的艺术土壤。 贯休( 8 3 2 9 1 3 ) ,浙江兰溪人,俗姓姜氏,名贯休, 字德隐,号禅月大师。贯休能诗善画,擅长草书时称姜 体,有诗文集有禅月集存世。贯休擅酾水墨罗汉,其 所作罗汉皆相貌古怪,不流凡俗,笔法古拙质朴,野趣横 生。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 县人。石恪为人放旷不羁滑稽玩世,虽博综经史,惟好 作画。石恪善画佛道人物,早年师从张南本,后来笔法纵 逸,不守规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石恪所画人物, 多为古僻人物,相貌奇特。二祖调心图相传为他所画。 巨然,生卒年不详,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人。巨然善 画山水,师法董源而又有所发展。巨然以长披麻皴画山 山顶多作矾头。其晚年所作山水丛林幽森高旷野逸 富有禅味。 惠祟( ? 1 0 1 7 )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画山水小景点缀鹅雁鹭鸶有潇洒虚旷之象, 图3 五代贯休十六罗汉 图迦诺迦伐蹉* 立轴绢 本设色纵12 9 i 厘米横 6 57 厘米日本高台寺 藏; 建阳( 今属福建) 人,一作淮南人。他擅 人称“惠崇小景”。 日久松真一禅与艺术唧见:久松真一著作集,第五卷东京:理想社,1 9 7 02 5 译文参考 吴汝钧游戏三昧:禅的美学情调【j 】国际佛学研究1 9 9 2 2 :2 1 5 2 1 五代贯体观怀素草书歌咖见:全唐诗影印四库全甘:第1 4 3 1 册第8 2 8 卷台北:台湾 商务印书馆,1 9 8 31 8 2 9 垛黄庭坚山谷题跋帅屠友祥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92 1 4 6 第二苹禅宗与梁檑的大写恿人物l 田j 风 仲仁,会稽人,宋朝哲宗时,住衡州花光寺,故号花光。仲仁酷爱梅花,遍植梅树。 每花放时,吟咏终日。仲仁以水墨画梅,以示梅花之高洁。花光每写梅时,必焚香禅定, 意适则一扫而成。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梁楷善画佛道人物兼及山水、花 鸟,师法贾师古,又在前人基础上大胆独创,创造出减笔、泼墨的大写意人物画风。 法常,生卒年不详,俗姓薛,号牧溪,蜀人。生性耿直,好饮酒,曾因抨击当时的 权臣贾似道而遭追捕,四处逃避。法常初为儒生,中年出家,是径山无准师范的弟子。 法常擅画龙虎猿鹤、花木禽鸟、人物山水,随意点染,不费妆缀,意趣盎然。 若芬,俗姓曹,字仲石,号玉涧,浙江金华人,南宋晚期画家。玉涧爱画水墨云山, 在继承二米山水画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玉涧作山水,画法极简,数点笔墨,尽展 山水空灵之美。 第三节梁楷与禅宗僧人的交往 由于关于梁楷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很少,我们也只能从仅有的一些文献中来探寻梁 楷与禅宗僧人的交往情况。 禅僧北涧居简( 1 1 6 4 - - , 1 2 4 6 ) 是梁楷的一位亲密朋友,北涧居简曾写赠御前梁宫干 诗一首。诗云:“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漓淋。天籁自响成自口,族使阁笔空陈 吟前日去寻子赵子,道院水亭秋色里;幻成赵子骑蹇驴,潇洒不减骑鲸鱼按图 绝叫喜欲飞,掉笔授我使我题。”【l 】我们从北涧的诗中可以看出梁楷和北涧曾经在一起 从事艺术创作,梁楷作画,北涧题诗。北涧对梁楷的绘画艺术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惜 墨 、“漓淋 其实就是梁楷减笔、泼墨大写意人物画风的鲜明写照。从这首诗中我们还 可以知道梁楷还有可能和道士有所往来。另9 h i , 涧还作有两蟆赞、咏梁楷寒山拾得、 咏梁楷夜潮图、咏梁楷煎茶图。由此可见梁楷和北涧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常 密切。 宋代临济宗禅僧妙峰之善( 1 1 5 2 1 2 3 5 ) 有可能和梁楷有一些交往,元代禅师中峰 明本( 1 2 6 3 1 3 2 3 ) 作有跋梁楷画妙峰禅师四鬼夜移图一则。清代的孙治灵隐寺志 也记载:“宋妙峰和尚住灵隐,常有四鬼移之而出,梁楷画四鬼夜移图,中峰为之跋 【2 】妙峰之善晚年住杭州灵隐寺,而梁楷作为一个居住杭州城东新f - l # b 的画家,两个人有 一些往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临济宗杨歧派禅僧虚堂智愚( 1 1 8 5 1 2 6 9 ) 也有可能和梁楷有一些交往,智愚禅师 曾作梁楷忘机图:“寻常忘物我,浑不涉希夷。梦落秋坛冷,从教斗柄移。”【3 j 智愚禅 师曾一度住在临安府净慈禅寺,他见到梁楷的忘机图后,并作了一首画赞,两个人 有一些往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节梁楷大写意人物画中的禅僧形象 据有关梁楷历史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来看,塑造禅僧形象的大写意人物画主要有 寒山拾得图、布袋和尚图、六祖斫竹图和六祖撕经图。梁楷大写意人物画 中的禅僧形象主要有寒山、拾得、布袋和慧能祖师。下面我们就这几个人物来分析这些 1 1 1 宋北涧居简北涧诗集【m 】( 卷4 ) 见:叶适主编禅门逸书:第5 册台北:明文书局,1 9 8 0 4 2 1 2 】清孙治灵隐寺志嗍见:于安澜主编画史丛书:第4 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 9 6 3 1 0 8 - 1 0 9 【3 1 宋虚堂智愚虚堂和尚语录】宋妙源等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编禅宗语录辑要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5 4 6 7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禅僧形象背后所蕴涵的禅宗哲学思想。 寒山,唐代著名诗僧,大约生活在7 2 5 , - - - - 8 3 0 年,即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卒于文 宗宝历、太和年间。【l 】由于寒山长年隐居山林之中,以至他的真实姓名和出生籍贯,都 无可考。因为他常隐居天台翠屏山上的寒岩,所以称谓他寒山。寒山子诗集序说 他“状如贫子,形貌枯悴 ,“桦皮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简直就是副乞丐 的模样。寒山经常流浪于山野村落之间,“或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笑。时僧遂 捉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 自乐其性,非哲者安可识之矣。 i r 2 】寒山是一个不拘世俗、狂放不羁的人,也是一位不流 凡俗的诗僧。寒山作诗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追求无拘无束,畅情抒怀。寒 山的诗歌通俗易懂,语言诙谐,机趣横生。他的大部分诗歌浸润着老庄超脱出世思想, 也流露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门精神。寒山的一些诗歌展现了禅宗所追求的最高悟 境。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堠比伦,教我如何说。 【3 】在这首诗中,寒山 以月色之皎洁来比喻众人本来所具有的清净本性,可谓深谙“真空妙有,无异无碍 之 禅家三昧。寒山的诗歌对后来影响深远,他的好朋友拾得说:“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 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4 j 拾得,唐代著名诗僧,本为孤儿,为天台国清寺丰干禅师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拾 得生性逍遥自在,为人不善修饰,言行举止异常。拾得与寒山交往甚密,他经常把剩下 的饭菜装在竹筒里送给寒山吃。据说拾得不识字,但会吟诗,流传下来一些诗偈,这些 诗偈也蕴含了许多佛禅义理。拾得在禅宗修行上,主张“无嗔是持戒,心净是出家。我 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5 】,只有明心见性,觉悟本真,方可于六尘中无著无染,来去 自由,潇洒无碍。 寒山和拾得作为一对传奇式的人物,他们的诗歌被后来许多禅门宗师所称道。寒山 和拾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潇洒世间的人物形象也成了禅宗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从南 宋吕本中在看到寒山、拾得绘画时所作的观宁子仪所蓄维摩寒山拾得唐画歌,可知 晚唐时己有“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柱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6 j 的绘画形象。黄 庭坚题落星寺中说北宋落星寺僧择隆擅长绘画,尤以寒山、拾得为最妙。明吴其贞 书画记记载梁楷曾画寒山拾得图一幅,元代颜辉和因陀罗也曾画寒山拾得图。 因陀罗的寒山拾得图为纸本、水墨画。此图描写寒山与拾得两位散圣坐于一棵大树 下,相对而谈。二人皆蓬头赤脚,喜笑颜开,流露出超脱物累、自由洒脱的神情。其大 智若愚、天真浪漫的形象与梁楷的布袋和尚很相似。此画寥寥数笔,画法简洁,但 又不乏诙谐,具有梁楷减笔一路的画风。后来的画家们根据二人的故事塑造了“寒山展 卷、拾得持帚的典型形象,这种形象经常出现在一些禅宗绘画中。另外,经常和寒山、 拾得一起出现在禅宗绘画中的还有丰干禅师。宋高僧传记载日:“释丰干师者,本居 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余。人或借问,止对日随时二字而已, 更无他语。乐独舂谷,役同城旦,应副斋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道歌, 时众方皆崇重。”【7 埔宋诗人林希逸四睡戏题中说:“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 知汝。四头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丰干虎。 【8 】宋代禅师天童如净在四睡图赞中说: “拾得寒山老虎丰干。睡到驴年,也太无端。咦,蓦地起来开活眼,许多妖怪自相瞒。 i l 】参见钱学烈寒山子年代的再考证,见: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8 ,( 2 ) :1 0 1 1 0 7 吲唐寒山寒山拾得诗校评嗍钱学烈校点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8 5 6 5 例唐寒山吾心似秋月 m 】见:项楚主编寒山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1 3 7 州唐寒山家有寒山诗嗍见:项楚主编寒山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9 2 2 5 1 唐寒山无嗔是持戒【m 】见:项楚主编寒山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9 2 3 1 6 宋吕本中东莱诗集咖( 卷3 ) 影印四库全书:第1 1 3 6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7 0 1 p 1 宋赞宁宋高僧传【m 】见: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5 0 4 嘲宋林希逸竹溪鬲斋咖( 卷1 ) 影印四库全书:第1 1 8 5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5 6 0 8 # 一章样i # 揩的 写意 物r 布袋和尚,五代僧人,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t 1 ,l 奉化( 浙江) 人。宋高僧传 说他:“形裁腰腰,蹙娟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咀杖荷布囊入庭肆,见物则乞。 至于醯酱鱼菹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1 2 】靠袋和尚背个靠袋子,四 处讨饭,放浪于江湖之间。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风口l 颠颠,出语不定,随遇而安。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自云头。叫”正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自在、 无拘无束的一生。传为布袋和尚的一首诗偈便道出了他的禅学思想:“是非憎爱世偏多, 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 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4 1 关于布袋和尚的图象在北宋初期就开始在江浙一带流行,宋初释赞宁在束高僧传 就曾提到江浙之间就有很多布袋和尚的画。大文豪苏轼曾经作观臧真画布袋和尚像 偈。到了南柬时期布袋和尚的图象更加流行最典型的就是粱楷所面的布袋和尚。 此图刻画了一个袒胸露背、开怀大笺的大头和尚,他那笑容可掬、憨厚可爱的样子,真 让人忍俊不禁,流露出一种淡泊人生、玩世不恭的态度。布袋和尚的前方放着一个大口 袋,这是布袋和尚化缘时所用的。这个布口袋也隐含了一定 的禅学哲理,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一首诗偈说:“我有 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5 1 这罩 布口袋蒙征了万法皆空、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另外,布袋 和尚的笑和大肚也是具有一定的象征含意的。所谓“开口便 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 不容”。在禅宗里,“大肚”可喻为心胸豁达不为物累。禅 宗祖师经常借“呵呵大笑”来开示禅机。 寒山、拾得、丰干和布袋被称为禅门散圣,他们修为高 深,行事古怪,不入宗谱,所以宋僧道原在景德传灯录 中称他们为禅门散圣。这些人以自由天真、率性洒脱的人生 态度游戏于人世间,这是禅宗世俗化在禅宗修行上的表现, 也寄托了下层人们在精神上的理想追求。这些禅门散圣风趣 诙谐,憨厚可掬,极为广大人们所喜爱,从而导致了以禅门 散圣为题材的禅画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并波及东溉画坛。 慧能( 6 3 8 7 1 3 ) 是中国禅宗的第 祖。俗姓卢,广 东新州人。慧能的禅学打破传统佛教中的烦琐形式,而主张 单刀直 ,顿悟成佛。慧能主张自性清净、即心即佛,只要 返观白性,顿见真如,即至佛地。慧能自性自度,不假外修, 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北宗一味坐禅。慧能禅法以定慧为本, 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禅的境界。慧能主张“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人要在现实生活中顿悟成佛,从而使禅走向 平民化和世俗化,禅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 自慧能禅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并形成了 忆花开五叶”的繁荣局面。 晚唐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禅宗的昌盛,有关慧能公案故 宋天童如净如净和尚语录硼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7 0 1 o 宋赞宁宋高僧传嗍见:高 朱普济五灯会元【- q 苏渊雷 朱普济五灯舍元眦】苏渊雷 ”朱普济五灯会元硼苏渊雷 图4 南宋粱楷六租斫 竹图轴纸本水墨纵 7 27 厘米横3 1 8 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束文素婷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编禅宗语录辑要上 僧传台集上海占籍出版朴,1 9 9 15 2 0 点校j 匕京- 中华局1 9 8 4 1 2 2 点校j e 京;中华书局1 9 8 41 9 2 点拉j 匕京:中华书局1 9 8 41 2 2 9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事传遍大江南北,有关六祖的禅宗绘画也逐渐流行起来。历代流传下来以六祖为题材的 绘画有六祖挟担图、六祖舂米图、六祖撕经图、六祖斫竹图等,下面我们就 梁楷的两幅六祖禅画,来探讨六祖在绘画中的艺术形象。六祖截竹图中的禅宗六祖 不修边幅,一脸络腮胡子,穿粗布短衣,脚穿麻鞋,他手臂上长着毛。六祖正在专心致 志,挥刀砍竹。六祖斫竹图揭示了禅宗讲求在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也能顿悟禅机 的道理。六祖撕经图描绘了一个衣衫蓝缕、满腮胡须、头发稀疏的老汉正在奋力撕 书,竭力反对经书神情若然纸上。六祖改革传统佛教烦琐的形式,主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而不必拘泥于佛教经典中的教条。慧能的这种思想发展到了后来,便成了呵佛骂 祖、撕经灭典的狂禅之风。梁楷的六祖撕经图就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这股狂禅之风。 寒山、拾得、丰干、布袋与南宋的道济皆被称为禅门散圣,他们思想超逸,行为不 羁,以天真率性的人生态度游戏于人世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折射出了禅宗哲学的思想 光辉。 禅门散圣不守传统寺规,不礼佛祖,不读佛经,这正和慧能以心为宗的南宗禅法相 吻合。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在坛经中提出:“三世诸佛,十二 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2 】禅门散圣识心见性,任性而发,不拘 流俗。所以世俗之人看来,他们不合常规,不知礼节,其实这正是禅宗本性清净的外在 表现。在参禅悟道者看来,所谓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都只不过是人心之外的一种社会构 建,这些东西都是人类所共同创建的外在条约,这些规范在维护社会安定和人类共同发 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人的本性来说它们是一种外在的束缚。禅宗主张“不假文字”、 “顿悟成佛”。传统佛教所主张的读经、念佛、坐禅等一系列修习功夫,也就失去了它 们的实际意义。寒山子说:“我见利智人,观者便知意。不假寻文字,直入如来地。心 不逐诸缘,意根不妄起。心意不生时,内外无馀事。,【3 】读经念佛和参禅打坐也都是为了 让禅僧们认识自己的清净本性,但是有一些人不能领会佛祖的良苦用心,往往为法所缚, 从而无法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禅门散圣正是看清了自己的清净本性,所以才敢任性而 为,而被佛门正统之人视为不合礼数,不入宗谱。 禅宗反对一味坐禅,提出“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1 4 j 的修行方法,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p 】。禅门散圣奔走四方,流浪于江湖之间,也体现 了禅宗的世俗化的特征。许多禅僧们往来于民间,在现实生活中修行。他们不仅宣扬禅 宗思想,而且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寒山和拾得经常流浪于山野村落之间, 和广大的下层劳动人们生活在一起。布袋和尚经常背着一个布口袋,流浪于酒肆之间, 沿路乞讨食物,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 少,问路白云头 6 1 正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生。在南宋时期又出现 了一位著名的禅门散圣,他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道济禅师。道济游遍大江南北,与市 井浮沉,“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r ,j ,居无 定所,以四海为家。 【1 l 唐黄蘖断际传法心要嗍见:宋赜藏主编,萧蔻父、吕有祥点校古尊宿语录( 上) 北京: 中华书局,1 9 9 4 4 1 2 1 唐慧能六祖坛经( 般若品第- - ) 【l i 】见:李明主编,李秀红点校坛经金刚经合肥:黄 山书社,2 0 0 2 3 4 3 1 唐寒山我见利智人【l i i 】见:项楚主编寒山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7 7 0 【4 】唐慧能六祖坛经嗍( 定慧品第四) 见:李明主编,李秀红点校坛经金刚经合肥:黄山 书社,2 0 0 2 5 1 p 】唐慧能六祖坛经【m 】( 疑问品第三) 见:李明主编,李秀红点校坛经金刚经合肥:黄山 书社,2 0 0 2 4 6 j 宋普济五灯会元嗍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1 2 2 7 1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嗍( 卷1 4 ) 影印四库全书: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优化决策支持数据模板
- 农业生产生物技术合作项目协议
- 2025年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不安全行为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人工智能教学与智能教育平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旅游业行业智慧旅游与文化传承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画技法入门:美术基础课程教案》
- 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流程化模板
- 贵阳基金从业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玖龙纸业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揭开情绪的面纱-情绪气象站》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
-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详解及护理方法
- 2025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与健康管理指南
- 2025新版纪法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煤矿智能掘进员安全技术规程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GB/T 8984-2025气体分析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51T 3316-2025 碳资产管理服务指南
-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