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2 页 ,共 55 页 摘摘 要要 公允价值问题是目前世界会计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 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更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要不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何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最 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大量引入。 公允价值正成为贯穿我国会计准则的一 项重要计量方法,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个重要体现。与此同 时,对于公允价值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公允价值能否进行可靠的计量,能否为投资 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允 价值的相关概念、理论、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 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的实证研究一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取了 2001 年到 2006 年上市商业 银行的数据,采用价格模型、收益模型以及超额收益模型来分析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 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第一部分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本质上属于替代性的研究,因 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时间短,可供研究的数据量很小,无法满足实证研究的需要,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中境内外审计数的差额来获取公 允价值研究的数据。第二部分选取 2007 年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 两个部分研究结论的对比来增强实证研究的可靠性。 通过实证研究笔者发现, 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价以及股票的收益率缺乏相应的解释 能力;而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调整则产生了积极的反映。从以上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可 以发现,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但是我国对于公允 价值的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相对谨慎的状态,公允价值的引入和使用需要不断的增 强。 虽然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公允 价值自身无法比拟的优势。公允价值将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关键词:关键词: 公允价值 信息含量 市场影响 商业银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3 页 ,共 55 页 abstract fair value, which is the key problem and also the crucial problem of the world accounting research, is the focus of the argumentation during the accounting researchers, especially in the economic crisis. on february 15th, the treasure department issued th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 ordained the listed companies practiced first, and also encouraged other firms to practice it. the most attracting part of th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 is fair value. it has became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echnique and it shows the inosculate betwee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inciple and china accounting principle. meanwhile, many people still oppugn fair value, they doubt whether the fair value can measure reliably, whether it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ll these problems become a new aspect of research. the correlative notion of the fair value, the theory of fair value, the characteristic of fair value and the research result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firstly, then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empir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here are two parti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is passage .in the first part , the data from 2001 to 2006 are used and price model incoming model and super incoming model are also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the effect of fair value. this part is a kind of substitute research, because the fair value has been used for a very short time, there are not enough data for research. so this research u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reign data and domestic date to get the research data for fair value. in the second part, the data of 2007 a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o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se two parts, the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can be strengthe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fair value can not explain the stock price and the rate of return of stock. however the market have reaction to the adjust of stock price. it is indicated that fair vale has been used in 2007, but it still be tread cautiously. thoug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fair vale has unexampled preponderance,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account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 fair valu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market effect commercial bank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 页 ,共 55 页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 证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 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4 页 ,共 55 页 1.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 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 建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并逐渐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大量引入(表 1.1) 。公允价 值正成为贯穿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计量方法, 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 同的一个重要体现。 表 1.1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较多涉及公允价值的新准则 较多涉及公允价值的新准则 主要内容 第 1 号存货 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等方式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及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 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投资损益的确认 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处置 第 5 号生物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或者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 重组等方式取得的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成 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生物资产 第 7 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满足准则确认条件的换入资产的计量(区分按支 付补价和不支付补价两种情况) 第 8 号资产价值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商 誉的减值处理 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中取得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和后续计量 第 11 号股份支付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等待和可行权日之后的会计处理 第 12 号债务重组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方式清偿债 务时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5 页 ,共 55 页 第 14 号收入 采用递延方式收取销售商品合同和协议条款 第 16 号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 第 20 号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 定、吸收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合并成本的确定和 被购买方净资产可辨认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及差额 的处理 第 21 号租赁 融资租赁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 量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计量 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和 后续计量 第 23 号金融资产的转移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到计量、未终 止确认部分和继续涉入部分金融资产的计量 第 24 号套期保值 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 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记入当前损益 第 38 号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 准则 在首次执行日,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按照权益工具或以权益工具为基础计 算确定的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 损益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嵌入衍生金融工具的分 拆等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提出、回避又适度引入的过程。我国的会计改革 始于 1993 年,随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模式的建立,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 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为我国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8 年 6 月和 1999 年 6 月先后发布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两个具体会计准则中 全面推行公允价值,并在新修订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企业计提四项减 值准备,这是公允价值的首次应用,也是借鉴国外经验,与国际接轨的首次尝试。然 而,由于部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2001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和修订了八 项准则,取消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三项准则中的应用,而改按 历史成本入账。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这就必然要求我 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新的会计业务 不断涌现,对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 会计核算对象来说,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显然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这时公允价值 的计量优势开始不断的显现出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便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 无论是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6 页 ,共 55 页 不断地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然而, 公允价值的引入和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在会计实务界,都引起了激烈的争 论。特别是在 2008 年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 尖上,很多人指责公允价值助长了金融危机,甚至把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直接归咎于 公允价值计量,舆论的矛头直指应对危机的工具公允价值。美国的一些金融界人士 认为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 中,这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 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则公开宣称,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 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代表金融机 构利益的美国银行家协会则在 2008 年 9 月中旬前先后致信相关管理层要求修改公允 价值会计准则。 同年, 部分国会议员认为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 美元的救助成本,从而将会计准则的变动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平日并不关 心会计专业问题的政治家们也开始纷纷表达对会计准则的观点, 其中众议院共和党领 袖约翰博波纳的声明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对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金融资产而 言,繁重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已经恶化了信贷危机,改变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众议院共 和党的首要任务。 ” 2008 年 9 月 26 日美国众议院否决救助法案后,对会计准则的指 责达到了顶点。众议院一些议员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否决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 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 2008 年 10 月 1 日,60 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 公允价值计量。 当日提交美国参议院讨论的金融救助法案修订稿明确支持美国证监会 有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008 年 10 月 3 日众议院通过的救助法案最终稿中,专 门有两条针对会计准则,其中第 132 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 有权停止执行 157 号准则等规则; 第 133 条要求证监会调查 157 号准则中提出的公允 价值计量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 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 90 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2008 年 10 月 7 日美国证监会任命副首席会计师詹姆 士克劳克为负责人,开始根据救助法案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查。 可以说,对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特别是在美国,似乎人们已 经认定了公允价值就是造成危机的原因,至少成为了加剧金融危机的“帮凶” 。那么,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出现是究竟是推动了会计计量的发展, 还是背离了会计核算的核 心,这都给会计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的基础是比较发 达的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证券市场以及相对完善的监管机构,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7 页 ,共 55 页 础还比较欠缺。本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历史背景下,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含 量及其市场影响,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从一个 方面来阐述目前公允价值的应用状况及其影响。 1.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是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采用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对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及 其市场影响实证分析,并且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研究方法采取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研究上,模型主要来源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其基础上根据 本文的研究需要加以改进。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锐 思数据库。 1.3 研究框架研究框架 理论基础 公允价值的定义、特征、概念及理论基 础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基本情况 实证研究基础 1. 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实证结果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政策建议以及局 限性 2. 数据的来源、选取及模型的设计 绪论 研究背景、意义及框架 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8 页 ,共 55 页 2. 公允价值基础理论公允价值基础理论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定义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将从 fasb、iasb 以及我国的公允价值定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1 fasb 的定义的定义 fasb 在不同阶段对于公允价值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1 1977 年,fasb 在 fas15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复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将 偿债资产的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自愿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当前交易而非强制或清算交 易中,债务人出售该项资产理性预期将收到的金额” 。 1980 年,sfas33 号准则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的征求意见稿在公允价值定义 中加入了公允价值是“可以合理预期的交换价格” 。 1991 年,发布的 sfas107 号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披露中,fasb 把开列 市价(quote market price)作为公允价值的指示器,并在开列市价不可取得时引入了 现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 1996 年,sfas125 号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和服务以及债务清偿的会计处理对 公允价值的定义不仅仅包括了资产,而且对于负债以及参加交易的各方、交易市场和 交易时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对取得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设定了限制条件。 2000 年,fasb 发布的第七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 值 ,从概念框架的层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主要的会计计量基础。 2004 年 6 月,fasb 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进一步说明涉及 公允价值的交易是在熟悉情况的各方中进行。 2005 年 10 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草案中又对定义进行了修正,把公 允价值定义为“在参考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 2006 年 9 月,fasb 发布 sfas157 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把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计量当天, 市场参与者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受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致富的价格” 。 1 fasb,preliminary views,report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certain related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t fair value s,december 14,1999. fasb,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s,feb.2 0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9 页 ,共 55 页 这个定义更加强调“现时交易”这一特点. 2 2.1.2 iasb 的定义 从 1973 年到 2006 年,iasb 3共发布了 48 项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主要 为以下几项: 1982 年,iasc 在 ias16 号准则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中首次把公允价值定义 为“一项资产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买方和卖方之间进行交换的金额” 。 1993 年,在修订 ias16 号准则时,iasc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再强调交易中具体 的买卖双方,而是泛指参加交易的各方。 1994 年,在修订的 ias17 和 ias25 中,iasc 恢复了 1982 年的定义,把公允价 值定义为“一项资产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买方和卖方之间进行交换的金额” 。 1998 年,iasc 4发布的编报财务财务报表框架中对公允价值的提及隐含了公 允价值可以作为企业对资产进行初始计量的含义。 2.1.3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允价值的启用阶段(1998 年-2000 年) 1998 年 6 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 量属性,正式出现在会计准则中。此后,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投资 、 关联方关系及 其交易的披露等 10 项会计准则,其中有 7 项准则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公允价值的 计量和应用。 第二阶段,公允价值的回避阶段(2001 年-2005 年 : ) 由于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屡禁不止,2001 年财政部重新修订 了具体会计准则,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阶段,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2006 年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历史成本作为一种计量 属性的缺点开始不断暴露出来。2006 年我国重新修订了会计准则,其中重要的一项 就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 2 葛家澍, 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 ,财会学习,2008 3 iasb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present value steering committee presentation,present value 4 iasc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discussion paper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assets and financial liabilities s,mar.199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0 页 ,共 55 页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总体概括为“先用后弃” 、 “禁而又用”三个阶段 5。 然而,直到 2006 年新准则的颁布,我国才对公允价值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 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公允价值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交易具有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 成的,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活跃 市场中的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可以采 用各种估价技术来提供对公允价值的良好估计。 第三,价值具有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是 被普遍认同的,而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 第四,公允价值具有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不仅仅指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 负债的公允价值。 笔者认为,无论表达如何不同,公允价值的本质都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是掌握完全消息的主体在自愿交易条件下的成交价格, 反映了交易和事项内包含的公 允的价值。 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 市场经济越发展,面向市场、 未来、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 2.2 公允价值的特征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的特征有很多,但是核心特征可以被概括为公允性、虚拟性、时效性、 动态性以及区域性几个方面。 2.2.1 公允性公允性 公允性是公允价值的最本质的属性, 也是其于其他计量属性相区分的最重要的特 点。 公允价值是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形成的价格。 “公允性” 是公允价值最基本的特征, 而 “公允性” 则源于公平交易这个重要的前提。 一般认为, 公平交易只能来源于活跃市场。 但是笔者认为, 活跃市场是公平交易产生的重要条件, 但不是唯一条件。所谓的活跃市场是指,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可以在 任何时候找到资源的买方和卖方,并且价格公开6。如果交易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在 5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iasc:国际会计准则 200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1 页 ,共 55 页 活跃市场中取得公允价值,这是最好的情况。但是,即使不存在活跃市场,只要符合 公平交易的基本条件,那么所形成的交易价格同样可以认定是公允价值。相反,如果 不符合公平交易的基本条件,即使是发生在活跃市场中,也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 2.2.2 虚拟性虚拟性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还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历史成本是现实交易中的实际 交换价格, 一般有对应的原始凭证作为核查的依据,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验证性。 而公允价值这是对资产或者负债价值的一种近似估计, 是建立在交换双方对交换价值 的估计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现实已经发生的交易之上的。从这方面来讲,公允价 值具有相对的虚拟性,这也正是其遭到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3 时效性时效性 公允价值是“计量日”所发生的估计。对“计量日”的强调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 本、未来价值相区别的关键。在过去某一时点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只能在当时称为公 允价值,但是过去了就成为了“历史成本”或者“历史价格”7;相应的,在将来某 一个时间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只能称为“未来成本”或者“未来价格” 。由此可见, 如果不强调公允价值的时效性,就无法辨别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的区别。 2.2.4 动态性动态性 公允价值的动态性是从时效性所引申出来的一个属性。 影响公允价值的基本因素 是该项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同时间资产的供应关系不 同,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资产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同,那么预期的未来现金 流量的现值可能不同。这说明公允价值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属性。 2.2.5 区域性区域性 同一资产在同一时期的不同范围以及不同区域中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 同的。不同范围、不同区域的市场参与者对同一资产所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及贴现率 不同, 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可能不同, 从而同一资产的交易价格也可能不同, 从而导致公允价值的不同。 7 chambers,r.j.,1976a , the functions of 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sprin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2 页 ,共 55 页 2.3 公允价值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公允价值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 2.3.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历史成本至今在会计计 量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葛家澍教授曾指出: “财务会计是一门历史学科,作 为一项事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 。因此,无论现 在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历史成本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那份“纯洁” ,即保持财务记载真 实性的基本保障。只有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才是最可靠、最真实而且 是可以稽核的。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为,在一个 相对封闭的静态的环境下,即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后续计量 时,二者是相近甚至是完全相同的。 而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围不同。历史成本只属于成本范畴,而公允价值既可以计量成本,同时 也可以计量市价。 第二,时间特性不同。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 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观是跳跃的,它强调动 态、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在编制报告日或交易日以后的任何新计 量日,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并在报表 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 第三,获取方法不同。历史成本大多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并且有可靠的凭 据支持,而公允价值则在多数情况下都无实际交易依据,其价值大多依据多种相关信 息评估确定。 2.3.2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也可称之为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 它通常表示在本期重置或重建持 有资产的一种计量属性。除了在原始交易日,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是不一致的。采用 现行成本最主要的优点在于避免虚增收益,确实反映企业维持再生产能力,而且达到 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实现逻辑上的统一。但是相对而言在实际操作中,现行成本的确 定较为困难,因为频繁地根据现时成本调整账面记录成本太高,同时这样的工作量令 会计人员难以接受。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3 页 ,共 55 页 第一,计量时点相同。两者的计量时点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指现时,一般指“计 量日”或“报告日” 。 第二,获取方法相同。两种计量属性在对资产的价值计量时,都不是以现实交 易为基础,因而其获取方法都以估计为主。 第三,价值变动差异的处理方法相同。两者对资产重新计价时都会涉及未实现 持有资产利得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可以完全相同。因此, 对一些以本企业自用为主而不是准备出售的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来说, 若现行成本的 形成符合公平交易的基本条件,其现行成本就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归属范畴不同。现行成本属于成本范畴,而公允价值既可以是成本,也 可以是市价。 第二,环境要求不同。公允价值对公平交易条件有严格的规定,而现行成本则 未对此作明确的限定。 第三,计量重点不同。现行成本往往强调的是同类型资产的重置,它看重的是 该资产或类似资产购置成本,而公允价值强调的则是资产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的能 力。在实际操作中,现行成本通常与现行市价一起被视为公允价值的两种最为重要的 表现形式。 2.3.3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 现行市价(current market value)指在正常清算情况下,销售各项资产时渴望获 得的现金数额。 现行市价往往在管理会计进行生产和投资决策中被用以考虑机会成本 等因素。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的相同点是,二者的计量时点是相同的,都是以“现在”为 时点。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市价属于产出价值范畴,其获取只能根据卖方市场价格而不能像现 行成本那样依据买方市场价格来确定, 而公允价值的确定则依据资产适宜以现行成本 计价,还是适宜以现行市价计价来选择。 第二,现行市价只适合部分资产负债项目的计价,对于某些项目,例如不可销售 的专有设备等,则不适合用现行市价计价。而公允价值则不受此限制,任何资产和负 债项目,只要它具备能够导致企业现金流入或者流出的能力,都可以确定公允价值。 第三,获取的方式不同。现行市价一般只能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而 公允价值则可以采用成本法、市价法,也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方法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4 页 ,共 55 页 2.3.4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计量资产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 可带来的预期现金流入或将要支出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它同公允价值的 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可变现净值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则不 会如此。 第二,可变现净值是预计了变现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后的净值,而公允价值通常不 考虑直接成本。 2.3.5 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 值,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后的结果。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作为公允价值的一种测量和估价手段,现金流量的现 值并不等于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是“公平”和“公允” 。而从数学上 讲,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和利率的结合都可以用来计算现值。然而,现值本身不是会计 计量的目的,仅仅使用某个随意的利率对一系列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到的现值只能 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非常有限甚至是误导的信息。 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 现值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资产 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这种属性才称为公允价值。由此可见,未来现金流 量现值本身不能称为计量属性, 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 计公允价值。 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等于公允价值本身,它只能是公允价值在某种情况 下的表现形式,或者计量手段。 表 2.3 各计量属性特点比较 特点 计量属性 时间 入账价值 对交易的要求 对市场的要求 公允价值 计量日 脱手价值 有序交易 活跃市场 历史成本 购置时点 入账价值 - 现行成本 现在 入账价值 - 可变现净值 现在 脱手价值 正当经济活动 现行市价 现在 脱手价值 有序的清理交易 现值 现在 脱手价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5 页 ,共 55 页 2.4 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公允价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重大的理论意义。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既是其与 其他计量属性相区别的特点,也是其应用的理论依据。 2.4.1 公允价值符合经济学收益概念公允价值符合经济学收益概念 9 经济学家对收益所持的观点(即经济收益)与会计学家对收益所持的观点(即会计 收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最为著名的经济收益定义为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 r hicks., 1946) 8所下:“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的前提下可能消 费的最大金额”。经济学家认为,收益是随着未来服务的现值的增加而同时产生的, 收益计量与资产计价是不可分的。 资产是依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所带来的未来预期收 益的现值来计量的,而收益则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值变动的结果。 显然,要计量经济收益,在会计上就必须采用现值计量。经济学和会计学发展史 已经证明,经济收益是比会计收益更全面和正确的收益概念。由于公允价值概念就是 对现值概念的体现,而现 9值概念就是对价值的直接计量。因此,公允价值符合经济 收益概念,它顺应了经济学家对会计计量的要求,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2.4.2 公允价值符合委托代理关系的需要公允价值符合委托代理关系的需要 受托责任观认为, 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地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 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重要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 约的集合体,为了抑制或减少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纵的“败 德行为” ,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因而强调以事实性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 即在特定情况下,只能按照唯一认可的原则将可验证的事实加工成数据。受托责任观 代表人井民雄士将该过程称为“硬计量(hard measurement)” 10。因此,在这种观点下, 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过去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是,历史成本计量具有一 旦初始确认计量后不再进行后续确认计量(仅做部分调整如折旧等)或新开始计量的 特性,这种特性使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与 经济决策的相关性。因为环境往往会使资产负债的价值明显偏离账面价值,需要后续 的重新计量,虽然会计上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进行弥补,但是即使这样也 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资产减值是基于历史成本的;其次,资产减值只确认资产价 8 j.r.hicks,( second edition).oxford: clarendon p ress,1946,p172 9 谢诗芬, 基于价值和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004 10 ljiri,yuji,sarasota, fl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197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6 页 ,共 55 页 值的减少及其一定的转回,不确认其价值的增加变化,因而很不全面。要解决这一问 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4.3 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代表作fasb (1978)的sfac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指明了 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 第一,财务报告应该能够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 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对那些相当了解经营和经济活动并愿意 相当勤勉地研究这类信息的人们来说,应该是全面的。 第二,财务报告应该在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在评估股利或利息、出售或赎买证 券所得清偿到期证券或借款时,提供关于各种期望的现金收入来源的金额、时间和不 确定性的信息。 第三,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 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影响的信息。 决策有用观的更要理论基础是决策理论,或者说,决策有用观与决策理论是一致 的 11。与主要向明确的委托人报告会计信息的受托责任观不同,决策有用观主要是向 现在的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 决策者的决策模式和信 息要求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内容、种类和披露的深浅程度 12。信息在时间的分布上既表 现为过去的信息,又表现为现在的信息,更表现为将来的信息,因为决策总是面向未 来的。 因此, 会计计量往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 而公允价值就是这些计量属性的复合。 公允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现在、面向未来,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提 供对经济决策最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 2.4.4 公允价值信息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公允价值信息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fasb (1980)在sfac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指出,要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会计信息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 其中影响决策能力的相关性和反映经济情况或 事项的可靠性是两个重要的特征,它们构成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般来讲,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当社会经济环 境不断变化,历史成本计量呈现出巨大局限性的时候,例如一国的货币政策的变化会 引起币值的波动,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资产价格的变化,衍生金融工 具的出现和发展使历史成本计量缺乏相关性、公允性的缺点不断显现出来,这是公允 11 william r. scott, prentice-hall,1997 12 葛家澍、刘峰, 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及其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 17 页 ,共 55 页 价值相关性的优点便尤为突出。 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虚拟性、时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它的可靠性一直受到 人们的质疑, 似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来就很难兼得。 但笔者以为, 公允价值同样具有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即估值技术 随着对公允价值估计技术的不断研究,取得公允价值的具体方法已经得到了极大 的丰富, 目前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现行市价法、 现行成本法、 现值法 (折现现金流量) 以及期权法。以上各种估值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根据 不同的计量对象,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值得注意到是,在进行公允价值估价时,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