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厂应急救援处置预案.doc_第1页
甲醇厂应急救援处置预案.doc_第2页
甲醇厂应急救援处置预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安全状况分析及危险目标的确定1二、组织机构1三、应急救援处置的分级1四、救援工作程序及措施 1五、通讯联络2六、有关规定和要求2七、应急救援处置预案2压缩工段21、危险物质性质2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3(1)泄漏应急处理3 甲烷泄露3 一氧化碳泄露3(2)中毒急救措施3 甲烷中毒3 一氧化碳中毒3(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3 甲烷气体发生火灾3 一氧化碳气体发生火灾4(4)装置事故停车处置措施4二甲醚工段41、危险物质性质4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5(1)泄漏应急处理5甲醇泄露5二甲醚泄露5(2)中毒急救措施5甲醇中毒5二甲醚中毒5(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5甲醇发生火灾5二甲醚发生火灾5(4)装置事故停车处置措施5变换工段61、危险物质性质6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6(1)泄漏应急处理6一氧化碳泄露6硫化氢泄露7(2)中毒急救措施7一氧化碳中毒7硫化氢中毒7(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7一氧化碳发生火灾7硫化氢发生火灾7(4)装置事故停车处置措施7八、其他情况处置措施71受到一氧化碳伤害时处理措施72受到二氧化碳伤害时处理措施73受到甲醇伤害时处理措施84.在受到硫化氢的伤害时处理措施85、冻伤时处理措施86、在受到液氨伤害时处理措施97、在受到氮气伤害时处理措施10九、全厂紧急停电处理措施101、合成岗位102、精馏岗位103、压缩机岗位104、制氢岗位105、变换岗位106、低温甲醇洗岗位117、二氧化碳压缩机岗位118、冰机岗位119、二甲醚岗位1110、硫回收岗位12甲醇厂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根据公司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反事故能力,消除事故苗头,确保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特制定本预案。一、安全状况分析及危险目标的确定1、安全状况分析甲醇、二甲醚生产有潜在的高度危险性,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对装置的安全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制订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实施消防演练是十分必要的。 2、危险目标确定 甲醇厂重大危险源点为转化、二甲醚、变换岗位。二、组织机构为保证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和生产装置的安全,成立甲醇厂应急救援处置指挥小组。组 长:副组长: 成 员: 三、应急救援处置的分级1、甲醇厂应急救援处置划分为级和级。2、发生轻微泄漏、着火面积较小,火势轻微、员工轻微中毒等情况,通过本厂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消除的,为级应急救援处置。3、发生装置严重泄漏,着火面积较大,火势较大,员工中毒较严重等情况,单靠本厂人员力量无法消除上述险情的,为级应急救援处置。四、救援工作程序及措施(一)、对人体危害及急救措施 1、级应急救援处置(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厂领导、生产调度报警,并采取一切方法切断泄漏源。 (2)、接到报警后,指挥小组成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同时指派专人把好相关路口,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 (3)、迅速查明事故发生部位,泄漏原因,切断物料泄漏源。(4)、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组织由生产、安全及工段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制订防范措施。(5)、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值班人员、厂值班人员、当班生产调度,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落实抢修任务,并迅速通知有关领导。2、级应急救援处置(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环保部、厂领导、生产调度报警,并采取一切方法切断泄漏源。(2)指挥小组成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并同时指派专人把好各路口,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3)指挥小组成员向公司主管生产副总、主管安全副总、公司消防队办公室,紧急通报情况。(4)迅速查明事故发生部位,泄漏原因,凡能采取切断物料泄漏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的事故,则以自救为主,泄漏部位如不能控制,应立即向公司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5)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应迅速隔离现场。 (6)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的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增援。 (7)抢险队伍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命令迅速堵漏、抢修。 (8)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生产、安全及工段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值班人员、厂值班人员、当班调度,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落实抢修任务,并迅速通知有关领导。 五、通讯联络 公司火警: 2090安 环 部: 2112甲 醇 厂: 2271 2082急救中心: 120六、有关规定和要求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与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1、落实应急救援情况,每年年初进行组织调整,确保组织落实。 2、做好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演习,每年至少进行一到两次消防演习,以便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平时演练,必须根据本预案规定的实施方案,落实人员组成及分工,熟练掌握各类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4、对全公司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消防教育。 5、健全各种制度 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 检查制度:厂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七、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压缩工段1、危险物质性质压缩工段危险物质主要为甲烷和一氧化碳,其物理性质为:甲烷化学式ch4分子量16.04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闪点-188相对密度0.55 (空气=1)熔点-182.5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沸点-161.5燃烧产物co、co2、h2o爆炸极限%(v/v)5.3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侵入方式吸入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一氧化碳化学式co分子量28.01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闪点-50相对密度0.97(空气=1)熔点-199.1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沸点-191.4燃烧产物co2、h2o爆炸极限12.5%-74.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最高容许浓度30mg/m3(车间空气)侵入方式吸入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机体组织缺氧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泄漏应急处理 甲烷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可能性微乎其微),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一氧化碳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建议一词是否去掉?)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co微溶于水,此法是否有效?)。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用应急污水泵抽,排入污水处理池)。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中毒急救措施 甲烷中毒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一氧化碳中毒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 甲烷气体发生火灾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可能性应该微乎其微)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是否应改为紧急停车?即: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并立即紧急停车。下同)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一氧化碳气体发生火灾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可能性应该微乎其微)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二甲醚工段1、危险物质性质二甲醚工段危险物质主要为甲醇和二甲醚,其物理性质为:甲醇化学式ch3oh分子量32.04外观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闪点11 相对密度0.79(水=1)熔点97.8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沸点64.65 燃烧产物co、co2、h2o爆炸极限%(v/v)6.036.5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侵入方式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二甲醚化学式c2h6o分子量46.07外观性状无色可燃性气体或压缩液体,有乙醚气味闪点41.4相对密度1.617(空气=1)熔点138.5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沸点24.9燃烧产物co、co2、h2o爆炸极限%(v/v)317溶解性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最高容许浓度400ppm(车间空气)侵入方式吸入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泄漏应急处理甲醇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式正压呼吸器,装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污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涤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筑构围墙或挖沟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危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甲醚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2)中毒急救措施甲醇中毒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洗胃,就医。二甲醚中毒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甲醇发生火灾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抛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二甲醚发生火灾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4)装置事故停车处置措施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应采取紧急停车操作:(1)停电;(2)停冷却水;(3)蒸汽系统因故不能供应加热蒸汽;(4)设备管道法兰严重漏气,无法处理。紧急停车操作:在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进行紧急停车处理。首先要保证整个系统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如果系统压力过高,应从洗涤塔顶部或汽化塔顶部或精馏塔顶部进行紧急放空处理。在确保不超压的情况下,马上进行以下操作:(1)关闭汽化塔再沸器e102ab低压蒸汽进口调节阀fv-102,停止向汽化塔供热;(2)关闭粗甲醇进料调节阀fv-101,停止向反应系统提供原料;(3)关闭二甲醚产品采出阀v1136调节阀门fv-108等。(4)关闭精馏塔再沸器e106低压蒸汽调节阀fv-111,停止向精馏塔供热。(5)全开p102a/b旁路阀,停进料泵p102a/b,关p102a/b电源,再关旁路阀。(6)关闭汽提塔再沸器iie112低压蒸汽调节阀fv-114。(7)关闭废甲醇采出阀tv-125及其前后阀。(8)关闭相关阀门,完成紧急停车操作。根据停车原因,确定下步采取的处理方法。在排除造成停车的故障后,恢复生产操作,可按正常开车操作程序进行。如要全系统停车检修,在紧急停车操作的基础上,再完成正常停车的其它操作步骤。变换工段1、危险物质性质变换工段危险物质主要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其物理性质为:一氧化碳化学式co分子量28.01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闪点-50相对密度0.97(空气=1)熔点-199.1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沸点-191.4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极限%(v/v)12.5%-74.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最高容许浓度30mg/m3(车间空气)侵入方式吸入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硫化氢化学式h2s分子量34.08外观性状无色有恶臭气体闪点50相对密度1.19(空气=1)熔点85.5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沸点60.4燃烧产物氧化硫爆炸极限%(v/v)4.3-46溶解性溶入水、乙醇最高容许浓度10mg/m3(车间空气)侵入方式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算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泄漏应急处理一氧化碳泄露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硫化氢泄露(2)中毒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硫化氢中毒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3)发生火灾处置措施一氧化碳发生火灾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硫化氢发生火灾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4)装置事故停车处置措施凡遇到管道破裂、设备焊缝裂纹、人孔泄漏、突然停电、停水或煤气系统出现事故需要紧急停车处理:紧急停车步骤:(1)接调度通知或本工段出现事故立即报告调度或值班人员;(2)关闭蒸汽阀(如果电加器正在加热需先停电加热炉);(3)关闭变换进、出口大阀处于保温、保压状态;(4)如果24小时不能恢复生产,本系统需要卸压降温,并保持微正压,避免空气进入变换系统使触媒温度猛涨(5)停本工段e2203、e2204的上水。八、其他情况处置措施1受到一氧化碳(co)伤害处理措施:(1)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中毒者从危险区救出。(2) 保证供给新鲜空气,松开紧口的衣服,并使其侧身躺放。(3) 当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4) 当心脏停止跳动时,进行急救(心脏按摩、人工呼吸)。(5) 保持身体热量(用毛毯、衣服等裹住)。(6) co中毒人员一般来讲需躺着运送,但不允许自己移动(在暂时感觉好时)。(7) 将co中毒人员送去进行药物治疗。2受到二氧化碳(co2)伤害时:(1)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出中毒人员。(2) 向中毒人员供给新鲜空气,使其侧卧,解开衣襟,注意身体保温。(3) 在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首先使呼吸畅通)(4) 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3受到甲醇(ch3oh)伤害时(1) 将中毒人员救离危险区,抬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2) 解开衣服,并脱下湿透的衣服。(3) 用大量的水和肥皂彻底清洗皮肤。(4) 对受害的眼睛立即打开眼帘,用流动水至少冲洗10分钟。(5) 喝下大约100ml乙醇(一杯白兰地伏特加威士忌等酒类).(6) 用毛毯、衣服裹住身体保持体温。(7) 在口腔吸入时,在尚有知觉时,让侧身或(1)低头呕吐。(8) 立即送医院抢救。4.在受到硫化氢(h2s)的伤害时(1)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中毒人员救离危险区,并抬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2) 保持安静和温暖。(3) 脱下湿透的衣服。(4) 在呼吸停止时,使中毒者侧卧,使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5) 用大量的水和肥皂彻底清洗皮肤。(6) 对受害的眼睛立即用流动水至少冲洗10分钟。(7) 立即送医院抢救。5、冻伤时(1)、使已冻伤的部位尽快复温,可将患处浸泡在温水中或用温水温敷,温水的水温控制在3842,最高不能超过45,否则会引起烫伤。忌用火烤。复温的时间不宜长,能在57分钟复温最好,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快速复温能减少受冻时间,迅速恢复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坏死减少到最小范围。当冻伤处皮肤的颜色和感觉恢复正常,即可停止复温。(2)、用无菌温盐水冲洗干净。伤肢应稍抬高,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以减轻水肿和组织的损伤。 (3)、伤肢复温后,还应送医院进一步治疗。6、在受到液氨伤害时(1)毒性及中毒机理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2)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严重吸人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3)急救措施 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8、在受到氮气伤害时:(1) 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出中毒人员。(2) 向中毒人员供给新鲜空气,使其侧卧,解开衣襟,注意身体保温。(3) 在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首先使呼吸畅通)(4) 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九、 全厂紧急停电处理措施遇到全厂突然停电,各工段要做紧急停车处理:1、合成岗位(1) 接调度通知或本工段出现事故立即报告调度或值班人员(2) 关驰放气(3) 关入工段新鲜气阀;(4) 关甲醇分离器根部阀;(5) 关外送蒸汽,系统保温;(6) 如管道裂纹,人孔泄漏等,12小时内无法处理,系统卸压、置换系统到(co+h2)0.5%。2、精馏岗位(1)、切断预精馏塔再沸器,加压精馏塔再沸器,粗甲醇预热器蒸汽。(2)、关粗甲醇进料泵,关常压塔进料阀。(3)、关闭压力塔,常压塔采出阀,停止采出。(4)、关常压塔塔底排放阀。3、压缩机岗位(1)关闭进出口阀,切断原料气。(2)迅速打开压缩机回路阀,开压缩机放空阀,。4、制氢岗位(1)将控制器系统运行程序置于“自检”和“暂停”状态,所有程控阀门闭。(2)迅速关闭v01t v15(原料气和氢气)。(3)停冷干机、压缩机,并根据现场情况,汇报调度、班长,按正常停车处理好气柜高度(20%-30%)和各塔压力。(4)处理完毕,做好记录,等候调度(班长)指令。5、变换岗位(1) 接调度通知或本工段出现事故立即报告调度或值班人员(2) 关闭蒸汽阀(如果电加器正在加热需先停电加热炉)(3) 关闭变换进、出口大阀处于保温、保压状态(4) 如果24小时不能恢复生产,本系统需要卸压降温,并保持微正压,避免空气进入变换系统使触媒温度猛涨(5) 停本工段e2203、e2204的上水。6、低温甲醇洗岗位(1) 接调度通知或本工段出现事故立即报告调度或值班人员(2) 确认需要紧急停车(3) 立即现场关闭净化气去合成压缩的净煤气大阀(4) 现场手动关闭入系统变换气大阀(5) 关闭lv-22002、lv-22010、fv-22004、lv-22007、lv-22005、lv-22012、lv-22008、fv-22021、fv-22022、lv-22006、lv-22009、lv-22023、fv-22008a一道阀防止高压串低压,停其它泵(6) 通知co2压缩工段(7) 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