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search on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anagement by wei jie supervisor: prof. liu bin major:account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我国会计准则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着手研究至今有 20 年。20 年来,我国会计 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已实施的会 计准则,大多具有正面的经济后果,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合理引导 社会资源的配置;同时,对于提高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前所未有的 积极作用;提高了会计准则的可接受性,得到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的信赖; 而且大部分会计准则符合国际惯例,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规范化和国际化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006 年 2 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必将对 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经济后果。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借鉴中外己有的研究成果,了解熟悉我国新会计准则 的基础上,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 分析会计准则变更发生前后的股票价格波动和其长期的变化趋势,揭示证券市场 对会计准则变更的反应,以对新会计准则做出评析。 论文首先从国内外角度总结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现状;然后剖析经济 后果学说的理论基础,分析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产生原因、后果表现以及影响因 素;接下来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在经济后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再对新会计准则的变更进行实证分析。 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中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样本,利用 2006-2007 年的股价信息数据和 2006 年年报中披露数据信息,针对此次我国会计 准则颁布实施过程中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会计准则颁布 的 2006 年 2 月 15 日、实施前的 2006 年 12 月 31 日和实施后的 2006 年年报公布 日三个时点前后 15 天作为研究时窗,对累计非正常报酬率变动进行了分析,通过 描述性统计、趋势图和均值 t 检验,以考察在这三个阶段证券市场是否会对会计 准则变更做出反应,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阶段市场都对准 则变更做出了反应,在第二、三阶段反应更为显著。同时本文还采用了回归分析 的方法来检验因执行新会计准则而追溯调整的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净利润金额对于 非正常报酬率的影响,在对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中得出每股净资产变化对证券市 场的反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最后,将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been researched for 20 years since early 1980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accounting system tend to improve constantly.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are implemented now, have positive economic consequences mostly. it is good for national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leads the social resources to right position correctl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mited company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unprecedented and increased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it also is trusted by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management. mos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rd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as capital market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china state ministry of finance promulgated in february 2006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ase), and the ministry requested that all listed companies adopt ase on january 1st, 2007, while encouraging others to follow sui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ill have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rough referring to some other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and familiar wit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fter more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s tendency on stock price volatility between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long time. then the paper revealed change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response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evaluate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irstl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from the view of china and foreign. then, analyzed the basis theory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hypothesis, studied on the reasons, presen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economic consequences.furthmore, the paper described specific factor o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based on the theory,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approaching empirical analysis o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s. this paper randomly selected those companies which listed in the shenzhe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nd shanghai stock markets, used stock price data in 2006 to 2007 and disclosed data information on the annual report of 2006. in the affair research study, three stages are chosen: the day which the new standards published on february 15, 2006; the day before the new standards implemented on december 31, 2006 and the day after the new standards implemented on 2006 announcement date. the papers selected 15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affair occurred, use the affair research metho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endency graph, mean t-test to analyze the ac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rate variation in order to test whether accounting change will influence securities mar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three stages accounting change all influenced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ge performance mor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use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test the per net assets change and per net profit change how to effect the ac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rate on the three stages. the result is that: per net assets change influenced the securities market on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significant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d some ideas on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economic consequences,empirical researc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 1 绪绪 论论 .1 1.1 论文选题意义论文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 .4 1.4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 .5 2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 .6 2.1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的提出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的提出 .6 2.2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内涵分析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内涵分析 .7 2.2.1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定义 .7 2.2.2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过程分析 .8 2.2.3 利益相关方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不同认识 .8 2.3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表现 .8 2.4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会计准则经济后果产生的原因 .10 2.4.1 市场因素 .10 2.4.2 契约因素 . 11 2.4.3 政治因素 .12 2.5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影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影响 .13 2.6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14 3 解读新会计准则解读新会计准则 .15 3.1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变更历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变更历程 .15 3.2 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背景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背景 .16 3.3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7 3.3.1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7 3.3.2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9 3.4 影响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影响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 .20 3.5 首次实行会计首次实行会计准则准则的调整与披露的调整与披露 .2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 4 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经济后果的实证分析 .28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28 4.2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29 4.3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30 4.3.1 研究模型 .30 4.3.2 指标的计算 .30 4.4 实证分析 .32 4.4.1 事件研究法 .32 4.4.2 回归分析法 .35 5 结论及后结论及后续研究续研究 .37 5.1 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37 5.2 后续研究后续研究 .37 致致 谢谢 .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0 附附 录录 .4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绪 论 1.1 论文选题意义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 39 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 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 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 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对于上市 公司而言,应该积极地转换思维,在企业内部推行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还 要将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契机,实现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上市公司治理实践的良 性互动;对于投资者而言,要清晰地辨别和估计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及 其经营行为的影响,不但要考虑会计信息质量这一要素的变化对公司估值判断的 影响,更要挖掘会计政策变化所引发的公司内在价值的潜在变化。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研究代表着“会计思想的真正革命”,因此本文的研究意 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考察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可以动态了解证券 市场对它的反应,探索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规律,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市场的 有效监管提供依据。 新旧会计准则的交替,必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相应调整并进行相关披 露。分析调整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对证券市场是否有影响,以此检验证券市场能否 透过会计数字上的转变看清新准则调整变更的实质。 研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 以分析我国投资者能不能“透过数字看出本质”;检验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半强 式有效市场状态;这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证明机械性假说认还是无效应假说 认。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学者cho,seong-yeon (2002)在其博士论文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fasbs accounting for income taxes 中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 行了研究,该文的研究代表了关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的一般思路和主要方法。 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研究了fasb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首 先,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观察准则公告前后股价的变化,然后研究了公司管理当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2 这两个阶段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得出结论:当发布的会计准则对投资者产生直 接经济后果时,利益相关者会选择游说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该论文理论上 研究归纳了资本市场和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证明了股价是会计政策选择动 机的主要计量标准。 larcker、 reder 和 simon(1983)以 fasb 第 19 号公告前后的内部交易为调查对 象,研究结论指出,使用完全成本法的内部人士在当期的行为是卖出(与这些内部 人士的历史行为和使用成功法的内部人士行为相比)。根据这一结论,推析出这次 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使用完全成本法的公司来说可能存在着负面的经济影响。 ricks 和 hughes(1985)以对长期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为例,研究了市 场对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反应。研究结论是,变更引起的收益调整数包含有新 的市场信息。不过,在公告日前和会计原则委员会采纳该变更的几周内,没有发 现有市场反应。 dharan 和 lev(1993)发现在强制性会计变更后 5 年中, 利润调减式会计变更公 司的超常收益明显高于利润调增式会计变更公司,后者在变更后的回报通常为负。 针对 1973-1989 年中 fasb 变更的主要条例做出相应调整的公司,balsam 进 行了取样检验,发现在执行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前后 12 个月的非正常报酬与 利润表中所报告的强制性变更对利润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相反,如果将强制性变 更作为对前期股东权益项目的调整,即绕过利润表直接报告在资产负债表中,则 该强制性变更的影响与这 12 个月的非正常报酬之间就不存在相关性。 balsam、haw 和 lilien(1995)研究了自 fasb 成立以来(到 sfas 86 为止) 颁布的所有条款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公司经理对采纳强制性会计政策变 更的时间选择。样本选择为财富 500 家公司,发现这些公司都倾向于将增加权益 的变更报告为收益的增加,而将减少权益的变更报告为股东权益的减少。因此, 初次采纳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时, 往往会使公司收益剧增。 这与 fasb 为减少其政 治成本,尽力减小公司的准则应用成本是相符合的。同时,他们还检验了经理们 对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采纳时间的选择是否出于同一类经济动机,发现对增加利 润的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来说,经理们会在 roa 变动最小时选择采纳。 thornton(1992)通过研究加拿大公司对租赁资本化采用未来适用法还是追溯调 整法,得出结论:如果债务契约受 gaap 约束的话(即会计数字) ,则公司倾向于 选择未来适用法。 综上,国外对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和学习。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尽管我国会计界开展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得到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3 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 以 1992 年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政策的起点,其后陆续 出台了一系列影响报告盈余的强制性会计政策,但是影响甚微。1998 年之后,一 系列资产减值制度陆续出台,大范围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才引起学者 们注意,陆续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章。 国内会计学者刘峰(2000)率先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游说不足”现象。 而事实上,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这些经济后果的考虑也不足。我国会计准则 制定之前,虽然也在会计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开辟“会计准则大家谈”栏目,但实 际参加讨论的大多数是学者,而与相关准则关系最密切的工商界却几乎无人关心 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至于像听证会这样的充分程序(due process)尚没有进入制 定机构的议事日程,所以制定的准则只能代表制定机构的主观愿望。 刘云中(2002)研究了企业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效应后得出: 关于同一会 计政策变更的不同事件的信息含量是不一样的;关于契约成本的规模假设和代理 成本假设得到了部分检验,即变更提取四项资产准备方法所产生的效应与企业管 理效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陈华(2002)通过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考虑经济后果的原因分析和会计 准则制定机构考虑经济后果的利弊分析,指出经济和社会影响作为会计准则制定 中的一个独立问题已不再被忽视。准则制定机构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专业技能被 认可的领域,但同时也要研究其对经济和社会福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会计准则 制定机构必须小心地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另外, 雷光勇等 (2001) , 吕博 (2000) , 林钟高、赵宏(2001)等许多学者也关注到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寻租活动,做了相 应的研究。 王跃堂在(2000)以三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变更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998 年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 货跌价准备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 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属于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会计政策;而对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属自 愿参照执行的自发性会计政策) ,并以 a 股公司与 ab 股公司作为经济后果的研究 样本,分别对会计政策自发性变更和强制性变更的市场反应进行调查。实证结果 发现,会计政策变更具有经济后果。 蔡祥和张海燕(2004)研究了我国 a 股公司 1999 年强制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 策过程中的选择性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市场影响。上市公司利用追溯调整 尽量降低了资产减值的不利影响,甚至以过度追溯的方式调高了当期利润。在进 行减值政策公告时,高追溯比例的公司不仅在总体上受到了投资者的积极评价, 而且更高的资产减值程度将导致更高的股票回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4 刘斌、江朝敏、朱丹(2005)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在中国的特殊经济背景下, 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之间的关系。 利用 1998-2002 年度我国 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之 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当企业受到减少当期利润的强制性会计政策变 更影响后,更倾向于用减少当期利润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来加深这种影响。此 文主要研究了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额的变化。 江朝敏(2006)通过建立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利用了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和线下项目这两种手段来应对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负 影响,上市公司没有利用会计差错应对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 尽管国外对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已很深入,得到了很多非常有意义 的结论,但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 把他们研究的结论照搬进来,如果用西方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来指 导我们的工作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国内现在的研究状况看,目前还没有对我 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所以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变更经济 后果的实证研究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的实证研究将遵循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程序(如图4.1所示) ,从我国新颁 布的会计准则出发,以经济后果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 提出合理的假设,确定研究样本,并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通过单变量统计分析 实证检验,得出实证研究结论。该研究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以大 量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图 1.1 实证研究思路图 fig 1.1 procedure of empirical accounting analysis 观 察 会 计现象 进 行 初 步分析 确 定 研 究问题 进 行 研 究设计 提 出 假 设 构 建 理 论框架 收集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 解 释 结 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5 1.4 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在借鉴中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的经济后果 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笔者希望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 中三个时间段的信息含量,以此来检验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司的盈利是否有着显著 的影响,评价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将有助于科学地制定会计准则、加强 证券市场监管、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进而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推动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会计政策问题研究的深入,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 考。本文共包括五章,相关内容如下: 绪论 这一部分论述了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在简要陈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的基础上,构建本论文的内容框架。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 本章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再到经济后果的表现和产 生原因进行阐述。 解读新会计准则 本章首先描述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背景、新会 计准则的主要内容等,再对影响利润的会计政策、首次实行会计政策的调整与披 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应对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包括研究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概况描述、实 证模型检验以及实证研究结论这几部份。其中用到事件研究法、多元回归分析、 一般统计分析、单样本 t 检验等统计方法。 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设想 本部分将在前述实证研究基础上,总结本文研究结论,并针对本文已完成的研 究,提出一些后续研究设想。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 6 2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 在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方面目前有两种观点存在, 一个是“信息中立”, 另一个 是“经济后果”。“信息中立”的观点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它认为会计是一种 技术手段;会计应该与所反映的客观经济事实的价值运动相统一;会计应该是不 受个人所左右的、无偏见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都应该 着眼于“信息中立”,它成为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重要基础。更进一步地说,从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看,“信息中立”的观点一直支撑着会计学的发展。 虽然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 客观, 但“经济后果”观点的 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会计信息不是绝对中立的。 “经济后果”的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成为争论的话题, 到了70年代成为会计 准则制定的一个实质性问题。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 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投资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就是说,会计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准则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包括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2.1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的提出 关于“经济后果”的思考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的美国,当时已有铁路会计等突出 事例,但是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 济危机,人们将这次危机的部分原因归咎于缺乏统一的会计惯例。会计标准的不 完全性使得董事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任意组合数字。正是这次经济危机 揭开了美国会计规范的序幕。此后很长时期准则制定机构致力于从技术的角度制 定会计准则,力图使所制定的会计政策成为不偏不倚的技术规则。 然而,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出现不断打破准则制定机构保持中立的设想。 1962 年,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通过了一项投资抵免税收法案,允许企业在购置固定 资产时,按新购入设备成本的一定比例来抵减企业当期的应缴纳所得税。按照会 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这项投资贷款应按“递延法”处理。 然而, 按照“递延法”处理, 政府投资减税的经济刺激作用则无法发挥,因此,政府通过美国证监会来给会计 原则委员会施加压力, 迫使其收回了投资贷款只能按照“递延法”进行会计处理的决 定,而是允许企业在“递延法”和直接冲销法之间进行选择。 在上世纪 6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努力协调与第三方力 量的关系。由于最终未能处理好与第三方的关系,导致了会计原则委员会的解体 和 1973 年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建立。对准则制定施加影响的第三方力量主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 7 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受其影响的外部团体,如 1968 至 1971 年,银行业反对将坏 账准备计入商业银行的净收益中,因为新的计量方法对银行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再如贸易委员会因为权益联合方法会促进企业的兼并、垄断而反对采纳这种会计 方法。进入 70 年代以后,第三方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干预更为频繁,大量的会计准 则因其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常常引起准则制定机构内外无休止的争论,直接拖 延了准则的颁布和执行。至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和政治后果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 界、商界、政界等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 2.2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内涵分析 2.2.1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定义 zeff(1978)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 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会计报告能影响经理人员及其他人员所 作的决策,而不只是简单地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william(2001)在其财务会 计理论一书中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定义为:“经济后果是一个概念,它是指尽 管存在有效市场理论,但不同的会计准则还是能影响公司的价值”。会计准则对会 计确认、核算方法等做出规定的同时,留给企业管理层一定的职业判断与会计方 法选择的空间。基于企业的契约理论,这种准则允许的会计政策选择或会计准则 的执行具有经济后果。william 认为尽管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只要公司对其所运 用的会计政策做出充分披露,市场便会识破由会计政策变动所引起的盈余变化, 不做出价格反应,但是会计政策的改变会影响公司的利润,而公司利润往往是制 定各种契约最常用的依据,因此会计政策会涉及到公司的契约成本,进而影响经 理人员的决策行为,改变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到公司的价值。若这些 影响是负面的,而且众多投资者受到影响,投资者就会给其政治代表施加压力, 结果政治家也会对会计政策及其制定机构发生兴趣,使准则制定走向政治化。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和真实、公允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矛盾。对于准则制 定机构来说,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的披露是制定会计准则的重要目标。然 而,经济后果问题常常阻碍准则制定机构实现这一目标,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与 会计准则有着直接关系的企业界,而且还来自于不同政府部门,如财政部、金融 机构的管制部门、税收征管部门等等。借助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可以不通过实实 在在的劳动而改变业绩,争取对己有利的融资条件;或隐藏某些自己应该承担的 责任和义务,从而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因此,争取对己有利的会计准则颁布, 是大量利益集团干预准则制定的重要原因,而不利的经济后果是他们反对某项会 计准则的根源。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