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和凝是五代的重要文人之一,他仕历五代,官居显赫,是五代政治、文化发 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凝平生著述颇丰,然留下来的作品甚 少,未能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本文试图廊清和凝的生平行状,并对其现存的 作品进行考察与分析。 本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第一节拟对和凝的生平事迹做出一个初步的考察与描述,以期对和凝 其人其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节是对和凝的生平著述的考述。 第二章重点论述和凝的宫词百首。其中,第一节简单梳理宫词发展的概 况;第二节对和凝宫词的内容作详细的分类,着重介绍和凝宫词中对于帝王百官 及后宫女子的相关描写;第三节拟将和凝宫词与王建、花蕊夫人等人的宫词作比 较,总结其宫词创作的得失。 第三章是对和凝词作的研究。其中,第一节整理统计和凝词作的数量并 考察红叶稿之名的来由;第二节是对和凝词作的简析,重点分析其词作 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特色;最后一节将和凝词作与其宫词百首进行对照, 试析二者之关系。 关键词:和凝;宫词百首;和凝词 和凝研究 a b s t r a c t h en i n gw a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 so f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h eh a dw o r k e d f o rf i v ed y n a s t i e sa n dh a db e e nh i g ho f f i c i a l h ew a sam a nw h ow e n tt h r o u g ha n d 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t h ep o l i t i c sa n dc u l t u r eo f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h en i n gh a dm a n y w o r k s ,b u tt h ew o r k sm a tc a l t l ed o w nf r o mh i mw a sl i m i t e d ,a n df e wr e s e a r c h e r s c o n c e r na b o u th i m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l o o ki n t oh en i n g sl i f ea n dh i sw o r k s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 c h a p t e r1s e c t i o n1i n v e s t i g a t e sa n dd e s c r i b e sh en i n g sl i f e ,t om a k ep e o p l e l e a r nm o r et h i n g sa b o u th i m s e c t i o n2i n v e s t i g a t e sh e n i n g sw o r k s c h a p t e r2i sm a i n l yo nh en i n g s c o l l e c t i o no fp a l a c ep o e m s s e c t i o n1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a l a c ep o e m s s e c t i o n2c l a s s i f i e sh en i n g sp a l a c e p o e m s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o s ec o n t e n t sa b o u te m p e r o r s ,o f f i c i a l sa n df e m a l e si nt h e p a l a c e s e c t i o n3w i l lc o m p a r eh en i n g sp a l a c ep o e m sw i t hw a n gj i a na n dh u ar u i l a d y sp a l a c ep o e m s ,a n dd i s c u s st h ev a l u eo fh en i n g sp a l a c ep o e m s c h a p t e r3i so nh en i n g sc i s e c t i o n1s t a t i s t i c st h en u m b e ro fh en i n g sc i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o r i g i no f “h o n gy eg a o ”s e c t i o n2a n a l y z e sh en i n g sc i , m a i n l yo n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f e a t u r e so fh i sw o r k s s e c t i o n3c o m p a r e sh en i n g 8c i w i t hh i sp a l a c ep o e m s ,i no r d e rt of i n do u tt h e i rr e l a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h es i n g ;c o l l e c t i o no f p a l a c ep o e m s ;c io f h en i n g i l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古 按 杵,)日 ) , 都么 奎 月 人 年 叭卜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时 坼 ,j| 儿 日 名 少 獬批 月 人占 明 年 声,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唐末五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作家、作品已经得到了关 注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些中小作家开始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从 而更好地充实了唐末五代文学的研究。但是应该看到,唐末五代文学研究中,仍 然存在许多缺憾。除去少量名家,唐末五代文人,尤其是五代文人,要么生平资 料稀少,要么存留作品不多,给研究者带来极大困难,或是作品虽多但总体成就 不高,不易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因此造成唐末五代诗歌研究的视野较为狭窄。 笔者所关注的和凝就属于作品不多、未能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五代文人之一。 从公元9 0 7 年唐灭亡到公元9 6 0 年北宋建立,短短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 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凝就生活在这么一个群雄割据、 朝代更迭的动荡时代。身为一个文人,和凝没有选择隐退世外,浪迹山水,避祸 保身,而仍然对入仕求禄充满热情,在那样一个君主如走马灯似地替换的特殊时 代,他却能够不断加官进爵,甚至官至宰相。他才思敏捷,文才出众,年纪轻轻 就名满京师,尤善音律,长于短歌艳曲,时有“曲子相公 之称。他的词作亦被 后蜀赵崇祚选入花间集,成为花间词人中唯一的一位中原词人。可以说,在 五代的文苑中,和凝应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学界对和凝的关注太少,多只是在论 及花间词人时顺而提及和凝,笔者目前仅见到少数几篇专论和凝的文章,分别是 薛祥生山东最早的词人和凝及其( 红叶稿 ( 菏泽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 ,封树芬、王育红和凝( 宫词百首) 的史料价值(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 0 0 8 年第5 期) 和盛蕾和凝词简析( 安徽文学2 0 0 8 年第1 1 期) 。 本文第一章拟对和凝的生平事迹做出一个初步的考察与描述,以期对和凝其 人其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其后,对和凝现存文学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 和考察,第二章拟对和凝的宫词百首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进而探讨其宫词 创作的风格及价值;第三章将分析和凝词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特色,再将之与宫 词百首对照,试析二者之关系。 和凝研究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第一节和凝生平事迹考述 一、和姓与和凝家世源流说 和姓源流有三:其一,以官名命名的姓氏。据宋代邓名世所撰古今姓氏书 辩证载:“和,出自羲和,掌天地之官。尧时和伸、和叔之后,以世官为氏。 n 羲和是唐尧时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 的祖先羲和的名字为姓,此为一说。其二,和姓起源于卞氏。春秋时期楚 国一位名叫卞和的玉工发现了和氏璧,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 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其三,魏书官氏志载:“后魏有素和氏, 改为和氏。川幻伸3 8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 南下,定居洛阳,并改姓为“和 ,和姓家族也由此添加进了一支外族血统。 尽管和姓起源古老,源流颇多,但能够名载史册的和姓名人并不多, 直到隋唐以后,和姓名士才不断出现,而唐代的和逢尧、五代的和凝就是 其中较为有名的代表人物。据新、旧五代史和凝本传记载,唐代的和逢 尧乃和凝的九世祖。和逢尧,岐州岐山( 今陕西省凤翔县) 人。武后时,他曾 效仿商朝伊尹“负鼎诣阙下上书,自言愿助天子和饪百度”口m ,本想毛遂自 荐,不料反弄巧成拙,触怒武后而被流于庄州。和逢尧并没有就此放弃仕途之路, 十余年后,乃举进士高第,累擢监察御史。唐睿宗时期,和逢尧以御史中丞摄鸿 胪卿出使突厥,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突厥默啜“敛发紫衣,南面再拜称臣,遣 子入朝 嘲州,和逢尧也因此官升户部侍郎,并名载史册。然自和逢尧之下, 后代皆不复宦学或仕皆不显,直到五代,才有了一位官至宰相的和氏后人和 凝。 旧五代史和凝本传记载:“和凝曾祖敞、祖濡皆以凝贵,累赠太师。父 ( 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二七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六中华书局 1 9 7 4 年版。另,本文所引新、旧五代史文均出此二版本。 2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矩,赠尚书令。”从现存史料可知,和凝有五子。旧五代史本传载凝长子峻, “卒于省郎”。次子和岘,字晦仁,宋史卷四三九有传,云:“父凝,晋宰 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日: 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也。因名之日三美。 3 0 1 和岘通理 律,对宋初的礼典,多有议立。开宝中,与刘温叟、李叻等奉诏撰开宝通礼 二百卷。又善音乐,宋太祖以雅乐声离,诏和岘讲求其理,加以均节,从此八音 和畅。宋史的礼、乐、律等志中有不少和岘事迹的记载,此不赘。全宋词 所收第一个词人即和岘,然其词仅存三首,均为开宝元年南郊礼所作的鼓吹曲。 和凝第三子不见于史料记载。第四子为和蠓,宋史和岘传后附和蠓传: “蠓字显仁,凝第四子也。生五六岁,凝教之诵古诗,赋一历辄不忘。试令咏物 为四句诗,颇有思致。凝叹赏而奇之,语岘日:“此儿他日必以文章显,吾老矣, 不见,汝曹善保护之。”h “乳靼堰可见稻凝对四子也是宠爱有加,和蠓也确有 才华。他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擢进士第,后官至水部员外郎,但 于太宗至道元年( 9 9 5 ) 因“风眩暴作而卒”,年仅四十五岁。值得一提的 是,和蠓与父亲和凝共同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疑狱集, 本章第二节有详细介绍。 和凝第五子为和崞。宋史和岘传后附:“蠓弟嗥始为三班奉职,淳化 中,献文求试,上以故相之后,改授大理评事。”嘲吼瓤鄂 = 、和凝登第考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 今山东省东平县) 人。据新、旧五代史本传, 凝卒子显德二年,年五十八,上推则生于唐光化元年( 8 9 8 ) 。旧五代史本传 记载和凝“幼而聪敏,姿状秀拔,神彩射人。少好学,书一览者成达其大义 , 既有如此的才华,尽管生逢乱世,和凝仍与一般士子一样有着求取功名的理想。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 9 1 4 ) ,十七岁的和凝就前往京师准备参加明经科考试,结果 因为“梦人以五色笔一束以与之,谓日:子有如此才,何不举进士? m 于是, 和凝放弃了明经科考试而改举进士。 至于和凝何年登进士第,各史料记载有些出入。旧五代史本传载和凝“十 3 和凝研究 九登进士第,则为后梁贞明二年( 9 1 6 ) 登第,但未言凝第几名及第。新五代 史本传云:“凝举进士第时第五,后知贡举,选范质为第五。”结合新、旧五 代史,可得和凝于贞明二年登进士第五。而登科记考砸1 卷二五列和凝为后 梁贞明三年( 9 1 7 ) 登进士第十三,理由是东都事略、邵氏闻见录、西 溪丛语、渑水燕谈等书皆言和凝乃第十三人及第,而贞明二年进士仅十二 入,和凝不可能登是年进士榜。反观贞明三年,共举进士十五人,由此推和凝“盖 登三年之榜也”。又,登科记考所列的几本宋代笔记均言和凝乃第十三名及第, 仅欧阳修持“第五名 之说。今从登科记考所证,和凝于二十岁登进士第, 位列第十三。 由于时局混乱,登第后的和凝并没有机会直接在朝廷获得一官半职,只好像 当时大多数文人一样去藩镇充当幕僚。不过此时的和凝,因为擅写曲子词,在汴、 洛已经十分有名气。饵五代史本传载“滑帅贺壤知其名辟置幕下”,根据:旧 五代史卷二三贺壤传载“壤以功授滑州宣义军节度使阳m 1 4 是在贞明三 年十二月,所以可知和凝于贞明三年登第后被贺壤辟置幕下,由此开始了十年左 右的幕府生活。 三、游历幕府十年余 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五代幕僚之祸云:“五代之初,各方 镇犹重掌书记之官。盖群雄割据,各务争胜,虽书檄往来,亦耻居人下,觇国者 并于此观其国之能得士与否。一时遂各延致名士,以光幕府然藩镇皆武夫, 侍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或至非礼戕害。 口m 7 5 赵氏客观概括出了五代时 期幕府文人的普遍遭遇,不过和凝却是一个特例。后梁贞明四年( 9 1 8 ) ,和凝二 十一岁,仍在贺壤幕下任从事一职,他不仅文才出众,还善于射箭,所以也跟随 贺壤征战沙场。旧五代史和凝本传载:( 贞明四年十二月) ,“时壤与唐庄宗相 拒于河上,战胡柳陂,壤军败而北,唯凝随之。璩顾日;子勿相随,当自努力。 凝泣而对日:丈夫受人知,有难不报,非素志也,但恨未有死所。旋有一骑 士来逐壤,凝叱之,不止,遂引弓以射,应弦而毙,壤获免。既而谓诸子日:昨 非和公,无以至此。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遂以 4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女妻之,由是声望益隆。 由此看来,年纪轻轻的和凝不仅文武兼备,更可贵的 是他有一颗知恩图报、绝不弃主的拳拳之心。 然和凝在贺壤幕下的时间并不长,后梁贞明五年八月( 9 1 9 ) 贺壤因疾卒, 和凝遂出幕,据旧五代史本传记载,之后又历郓、邓、洋三府从事。根据现 有的史料,大致可确定和凝从邓州从事改洋州掌书记的时间。洋州( 今陕西省洋 县) ,原属前蜀,因避孟知祥讳,改名源州。后唐同光三年十一月( 9 2 5 ) ,后 唐灭前蜀,又改回洋州。据方舆胜览卷六八“洋州”条载:“和凝,天成中 以检校工员来为掌书记跚帆啪,舆地纪胜卷一九o “洋州条所收和凝诗 一句,云:“自陪台旆到洋川,两载优游汉水边川町功,可见和凝应于后唐天成 年间跟随某位主帅来到洋州。据旧五代史卷三四庄宗纪:天成元年( 9 2 6 ) 二月“戊申,以洋州留后李绍文为夔州节度使 嗍蛳2 ,又旧五代史卷三六 明宗纪:天成元年五月甲子,“以前邓州留后戴思远为洋州节度使”嘲蝴, 从以上材料可推断,和凝应于天成元年五月随戴思远从邓州来到洋州任掌书记, 而从“两载优游汉水边句可知和凝写这首诗歌时已到洋州两年,该诗应写于天 成二年或三年。据旧五代史本传:和凝于“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 , 旧五代史卷三九明宗纪载天成三年( 9 2 8 ) 十一月,和凝已经从殿中侍 御史升任礼部员外郎,那么和凝是于何时离开洋州? 根据旧五代史卷三九 明宗纪所载:天成三年八月,“以前洋州节度使戴思远为太子太保致仕 嘲艄 , 笔者推测和凝从洋州从事入拜殿中侍御史也应在这个时候。 至于和凝与戴思远的关系,笔者以为应始于更早之前。据五代十国方镇年 表所考,戴思远于后梁龙德元年( 9 2 1 ) 即为天平军节度使,镇郓州;后唐同 光元年( 9 2 3 ) 李嗣源率兵攻下郓州,戴思远因此被后梁末帝朱填降为宣化军留 后,移邓州;直到天成元年( 9 2 6 ) ,明宗即位,移授洋州节度使锄。而和凝自出 贺壤幕后也正是经历了郓、邓、洋三府,时间也与戴思远的迁转相吻合,笔者以 为这不会只是巧合,和凝自入郓州幕到离开洋州的几年间应该都追随着戴思远。 由于史料的缺失,和凝在幕府中的生活已无法详知,但从他现存为数不多的 诗歌中,还是可以窥见一二。和凝现存诗歌中有多首是在洋州所作,如舆地纪 ( 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 卷三九唐明宗纪:天成三年十一月,。札部员外郎和凝奏”。所奏为补 斋郎事,全文见( 宋) 王溥所撰五代会要卷一六。 详见朱玉龙编著五代十屋方镇年表。郓烬”、。邓州”、。洋州”条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5 和凝研究 胜卷一九。和方舆胜览卷六八所收的洋川、兴势观、游醴泉院、 题真符县( 仅一句) 。从这几首诗歌大致可以推断和凝在洋州所过的幕府生活 是悠闲自在的。如: 洋川 华夷图上见洋川,知在青山绿水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官闲最好游僧舍,江近应须买钓船。更待浃旬无事后,遍题清景作诗仙 嵌游醴泉院 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古柏八株堆翠色,灵泉一派逗寒声 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兴势观 山名兴势镇梁洋,俨有真风福此方。瘦柏握盘笼殿紫,灵泉澄洁浸花香 暂游颇爱闲人少,久住翻嫌白日忙只向五千文字内,愿成金骨住仙乡 这三首诗写出了和凝在游赏洋j l i 的灵泉古柏、禅斋僧舍,享受闲暇时光之余, 内心也渴望能像支遁那样抛开俗性情,过着与闲云野鹤为伴的世外生活,甚至期 许成为仙人永住仙乡。不过说到底,这些也都只是和凝在幕府闲时的一些遐想, 从“我于儒行也修行这句就可以看出,和凝骨子里仍是一个传统的儒家文人, 积极入仕才是他真正的追求,而在幕府度过的十年则是他为了踏入仕途而付出的 代价。终于,在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9 2 8 ) ,刚过而立之年的和凝从洋州从事入拜 殿中侍御史,在各幕府辗转了十年余,终于得以进入朝堂。 四、蹭蹬宦海近卅载 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至后周显德二年近三十年时间里,和凝先后历事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共四朝九帝。在五代,像和凝这样历事几朝的士大夫不在少数, 比如“长乐老”冯道,他“历仕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 ,“累朝不离 全唐诗卷七三五以“华夷”、“官闲”二联为七绝一首。陈尚君所撰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拾 据舆地纪胜所载及诗律推断,认为原诗当为七律,颔联二句已佚本文所录洋) j i l l 从陈尚君先生 所辑。 6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堪称五代最具影响力的士人之一。不过,像冯道、 和凝这样的“贰臣 总是遭到后世所谓正统史家的非议,比如欧阳修就直称冯道 为“无廉耻者”,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斥之为卖主求荣之徒n 们滢三十。当然,这 些对冯道的评价也间接骂了和凝。然而,时过境迁,我们已经不能再像封建史家 那样以封建纲常和道德为准则来评断一个历史人物,而应该站在更历史的、更客 观的、更全面的角度。 五代时期,王朝更迭频繁,每个朝代大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很难让人对所 供事的朝廷产生感情,原来上下有序的封建秩序混乱动荡,皇权的绝对性、唯一 性在这一历史时期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和亵渎,皇权的尊崇性大大贬值,“不事二 君 的“忠节”观念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正如资治通鉴所云:“自 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废兴,远者十余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 何! ”n 1 1 u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士大夫虽有忠智,但是要保全臣节是极不 容易做到的。因此,不能以封建道德标准去苛求五代时期的和凝、冯道之流。但 是,在五代特定的环境下,君主如走马灯似地替换,而和凝却能够不断加官进爵, 官至宰相,应该说是有他自己的为官之术与处世哲学。 后唐天成三年,和凝进入朝廷后,侍奉的第一个君主即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在位期间( 9 2 6 - 9 3 3 ) ,能切实关心 农民疾苦,革除不少庄宗时的弊政,废除苛法,任用安重诲、任圜等有能力的大 臣,所以在明宗统治期间,中原战争稀少,屡有丰年,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 其间,和凝的才能也得到了明宗的肯定和重视,职位不断升迁,旧五代史本 传:“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历礼部、刑部二员外,改主客员外郎、知制 诰,寻诏入翰林充学士,转主客郎中充职,兼权知贡举。据登科记考卷二 五,和凝执掌的是后唐长兴四年( 9 3 3 ) 的科举考试,当时他的官职是主客郎中, 官品为从五品上。有学者根据登科记考统计出五代可考的三十一位知举官中, 和凝是官品最低的一个国。这个统计也反映了和凝在后唐很受重视。 事实证明,和凝确实是一个极为称职、颇得士心的知举官。据旧五代史 本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凝令撤棘 启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时议以为得人。本传又载和凝的父亲 引自任爽主编五代典制考 第1 5 4 页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 7 和凝研究 和矩“不拘礼节,虽不知书,见士未尝有慢色,必罄家财以延接”,可见,和凝 爱惜有才之士,好延纳后进多少是受到其父的影响。据登科记考卷二五所考, 长兴四年登进士第的共二十四人,其中有名可考的有范质、李瀚、申文炳、刘熙 古等四人。其中,和凝与范质还在科举史上留下了一段“传衣钵的贡闱佳话。 渑水燕谈录卷六“贡举”条记载:“和鲁公凝,梁贞明三年薛廷琏下第十三 人及第。后唐长兴四年,知贡举,独爱范鲁公质程文,语范日:君文合在第一, 暂屈居第十三人,用传老夫衣钵。时以为荣。其后相继为相。当时有赠诗者日: 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尽相传。”n 2 1 后晋天福五年( 9 4 0 ) ,和凝果 然官拜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少帝时罢相,自右仆射转左仆射。后汉时,授 太子太保。至后周广顺元年( 9 5 1 ) ,迁太子太傅。也就在这一年,范质同样官 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集贤殿大学士。后来,也加官太子太傅, 还被封为鲁国公。其所历职位大抵与和凝相同,和凝当时的预言几乎完全实现了。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 9 3 6 ) ,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和凝以后唐翰林学士、 工部侍郎一职仕后晋。在后晋高祖一朝,和凝达到了他一生仕途的最高峰。在拜 相之前,和凝一直为后晋的翰林学士。五代的翰林学士除负责诏敕的草拟、应对 等事务外,作为近侍重臣还常参随皇帝活动,出谋划策,参与朝政,在中枢决策 过程中发挥某种特殊的作用。后晋天福二年( 9 3 7 ) 六月,和凝由翰林学士、礼 部侍郎拜端明殿学士。端明殿学士一职于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9 2 6 ) 五月新置, 资治通鉴卷二七五记云:“帝目不知书,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诲读之,重诲亦 不能尽通,乃奏称:臣徒以忠实之心事陛下,得典枢机,今事粗能晓知,至于 古事,非臣所及。愿仿效前朝侍讲、侍读,近代直崇政、枢密院,选文学之臣与 之共事,以各应对。乃置端明殿学士。 可见,端明殿学士一职是统治者为加强 内廷顾问班子而设置的,其主要职责是以备应对,与翰林院学士的部分职责相同, 但班序在翰林学士之上,而且只能在翰林学士内选任n 3 瑚绚。因此,端明殿学士 极为时人所看重,和凝能任此职也可见其在后晋朝中是有一定地位的。尽管端明 殿学士很快被废除圆,但和凝的地位并没有受影响,他又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很 快地,在天福五年( 9 4 0 ) 九月,“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凝为中书侍郎平章 笔者据宋史卷三。六张去华传所载:张去华的父亲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产业。长兴 中,和凝掌贡举,谊举进士,调补耀州团练推官。”所以,长兴四年的进十榜应补张谊之名。 ( 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七八高祖纪:天福四年四月,“会废端明殿学士”。 8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事 ,和凝登上相位,仕途也就此到达最高峰。和凝在相位期间曾为后晋立了个 大功,即在天福六年( 9 4 1 ) 秋向高祖献策巧平安从进谋反。旧五代史本传记 载如下: 六年秋,晋高祖将幸邺都,时襄州安从进反状已彰,凝乃奏曰:“车驾 阙,安从进或有悖逆,何以待之? ”晋高祖日:“卿意如何? ”凝日:“以臣 料之,先人有夺人之心,临事即不及也欲预出宣敕十数道,密付开封尹郑 王,令有缓急即旋填将校姓名,令领兵击之”晋高祖从之及闻唐、邓奏 报,郑王如所敕,遣骑将李建崇、监军焦继勋等领兵讨焉,相遇于湖阳,从 进出于不意,甚讶其神速,以至于败,由凝之力也 这个事件可以说是和凝为官过程中最大的政绩,也充分说明和凝不是只能为 皇帝写写诏书,他还有一定的武略才华。和凝在相位共五年,后晋开运二年( 9 4 5 ) 八月,罢相,守右仆射。和凝罢相之后仍然官居高位,享受重禄,旧五代史 卷八十四少帝纪载:“右仆射和凝逐月别给钱五万、慊粮刍粟等,优旧相也” 6 ( p 1 1 1 3 ) ,不过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战乱频仍的五代是不能持续多久的。 后晋开运三年( 9 4 6 ) ,契丹大举南下,攻破东京开封府,后晋灭亡。次年正 月,契丹主入开封,后晋百官伏路侧请罪,迎之。二月,契丹主久闻和凝词名, 便拜和凝为宰相,并号之为“曲子相公 。三月,契丹主以天时向热为由,北 还,同时带走了后晋的大部分臣子,其中就有和凝、冯道、李崧等。中途,和凝 等人滞留在常山。是年八月,后汉军队收复常山。九月,和凝等人得归后汉,后 汉高祖授其太子太保,封鲁国公,当时和凝正好五十岁。其后的几年和凝都一直 在后周位居闲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9 5 5 ) 秋,和凝以背疽卒,终年五十八。 和凝一生几乎是与五代乱世同步,他仕历五个朝代,大半生都在宦海中蹭蹬 沉浮,以至于后世史家们多苛责贬斥他。确实和凝在面对契丹异族的入侵,选择 服从投降,对异主的封赐也顺而接受,仅此一点就已是丧失了民族大节了。但是,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混世苟活、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已然成为士人群 体的主导理念,他们中有一些选择了隐居山林远离乱世,而那些无法丢弃儒家治 ( 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六:。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第5 1 页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9 和凝研究 世观念的士人们,如和凝、冯道之辈就仍坚持走读书致仕、求取功名之路,不过 要想在这条路上顺利地走下去,他们就不得不放弃那个所谓的忠君不二观,因为 那样的乱世里要实现臣子对君主的“从一而终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对于和凝, 笔者认为无须苛责他,他就是一个摸透五代乱世的生存规则,凭借着自己的文才 服务于自己必须侍奉的主子,尽量保持低调地在乱世里安然地走完仕途之路的文 人政客,如此而已。 第二节和凝著作考述 和凝一生著述颇为丰硕。新五代史本传云:凝“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 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补五代史艺文志m m 云:“案此 为刻诗文集之始。 崇文总目卷二录凝疑狱集三卷,卷五共录凝演纶 集五十卷、游艺集五十卷、红药编五卷。宋史艺文志录凝演纶 集三十卷、游艺集五十卷、红药编五卷,另宋史卷二百一十宰 辅表第一又录凝有赋格一卷。补五代史艺文志录凝演纶、游艺、 孝悌、红药、簏金、香奁六集共一百卷及疑狱集三卷、赋 格二卷。只可惜诸集今仅存疑狱集。 一、和凝现存诗文数量 全唐诗卷七三五收和凝诗一卷,共1 0 9 首,其中有百首是宫词,余 下九首诗中,渔父歌、杨柳枝三首及解红歌实均为词,故全唐诗 所收诗歌仅四首,分别为题鹰猎兔画、醴泉院、兴势观及洋) s l y ; 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一。补诗一首,补的是洋川诗,补断句一;全 唐诗续拾卷四二补诗一首,亦补洋川,更正续补遗所补,另补断句 一o 全唐文卷八五九存其文四篇,其中三篇是奏文:请置医学奏、请 案:此说不确。早在后唐同光元年( 9 2 3 ) ,县域就编纂、雕印其师贯休诗文千首,为禅月集三十卷, 此应为雕板刻印之始。 1 0 第一章和凝生平与著述考略 减明法科选限奏及立四庙议,另一篇是为吴越文穆王钱元瑾所作的碑铭。 唐文拾遗卷四七补两篇,为补奏斋郎奏和请放榜后贡举官晚出奏。 综上。和凝现存诗1 0 4 首,文6 篇。关于和凝的词,留待第三章介绍。 二、 香奁集究系何人之作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云:“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 贵,乃嫁其名为韩惺。今世传韩僵香奁集乃凝所为也。凝生平著述,分为演 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簸金六集。自为游艺 集序云:予有香奁、筑金二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议论,讳 其名,又欲后人知,故于游艺集序述之。此凝之意也。予在秀州,其曾孙和悖 家蒇诸书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甚完。川蝴帆沈括的这段“嫁名说 在后代引 起了颇多争议,不少学者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反驳。,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遁斋闲览驳之云:“唐吴融诗集 中有和韩致元侍郎无题二首,与香奁集中无题韵正同,偃叙中亦具 载其事。又尝见僵亲书诗一卷,其袅娜、多情、春尽等诗多在卷中。 僵词致婉丽,非凝言余有香奁集,不行于世。凝好为小词,泊作相,专 令人收拾焚毁。然凝之香奁集乃浮艳小词,所谓不行于世,欲自掩耳,安得 便以今香奁集为凝作也。一n 帅1 5 4 另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尔今观香奁集有无题诗序云: 余辛酉年戏作无题诗十四韵,故奉常王公内翰吴融舍人令狐涣相次属和。 是岁十月末旦兵起随驾西狩,文稿咸弃。丙寅岁,在福建有苏唪以稿见授得无 题诗,因追味旧时,阙忘甚多。予按唐书韩俚传,僵尝与崔嗣定策诛刘 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与令狐涣同为中书舍人。其后韩全诲等劫帝西幸,惺 夜追及鄂,见帝恸哭。至凤翔,迁兵部侍郎。天祜二年,挈其族依王审知而卒。 以纪运图考之,辛酉乃昭宗天复元年,丙寅乃哀帝天祜二年。其序所谓丙寅 岁在福建有苏唪授其稿,则正依王审知之时也。稽之于传,与序无一不合者。则 此集韩俚所作无疑,而笔谈以为和凝嫁名于俚,特未考其详尔。笔谈云 僵又有诗百篇,在其四世孙奕处见之岂非所谓旧诗之阙忘者乎。 n 刀帅由以 和凝研究 上两种驳论我们可以确定今传香奁集确系韩僵之作,而和凝亦有香奁集, 然其为词集而非诗集,且已佚。 三、 为诗题的还有近二十人,此处不一一列举。 1 6 第二章和凝宫词百首研究 文人,都有创作宫词的。明代如朱权、黄省曾、朱让栩、王世贞、秦微兰、蒋之 翘等,清代有王誉昌、顾宗泰、程嗣章、史梦兰、饶智元等。另外,宫词的规模、 取材、体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此不赘述。 我们可以看到,宫词作为一种新诗体的建立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 延续了诗经中的宫廷题材,吸收了两汉宫怨诗的营养,终于在唐代得以定名, 并以七绝联章体形式的出现作为宫词定型的标志,最终形成诗坛别具特色的一种 诗歌形式。笔者认为,“宫词”是专指以“宫词 或“x x 宫词 为诗题,以七绝 联章体为主要形式,以皇家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诗歌。 第二节和凝 宫词百首的内容 据宋龚鼎臣东原录:“五代和鲁公凝,长于歌诗。初辟西征从事,军务 之余,往往为歌篇,诏使往来,传于都下,当时籍籍以为宫体复生。俄而时主知 之,遣中使驰驿索宫词百首,即日上焉。其问有云:遥望青青河畔草,几 多归马与休牛。又云:赤子颐颐瞻父母,已将仁德比乾坤。又云:越溪 妹丽入深宫,俭素皆持马后风。尽道君王修圣德,不劳辞辇与当熊。使事中的, 有风人之作。 n 州n 这是笔者所见到唯一一条与和凝宫词创作相关的记载。按 龚氏所说,和凝“初辟西征从事 ,当指后梁末帝贞明三年( 9 1 7 ) 为滑州节度 使贺壤所征辟一事。其时,和凝虽在幕府,但军务之余仍创作不少诗歌,作品还 流传到当时的京都。“俄而时主知之,遣中使驰驿索宫词百首,即日上焉”, 这里说提到的“时主”应当就是后梁末帝朱填( 9 1 3 - 9 2 3 年在位) 。从这段记载 来看,和凝的宫词百首是应时主朱琪的要求而作的,宫词所反映的也应是后 梁末帝时事。然而,和凝百首宫词所提供的信息却与该记载十分不符。 和凝宫词第二首:“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洛河自契千年运, 更拟波中出九畴。 这首分明是描写当时的帝都的太平景象,其中提到的“嵩山 、 “洛河 都在河南洛阳附近。然而,乾化三年( 9 1 3 ) 后梁末帝即位,却是定都 本节观点主要参考周丹丹唐代宫词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 0 0 6 以及苏雷花蕊夫人宫词研究 d 广州 大学2 0 0 7 1 7 和凝研究 东京开封。那么,如果和凝宫词是后梁末帝时作,那么这首诗要描写的帝 都应该是开封而不是洛阳。此为一证。 和凝宫词中还提到多个宫殿的名称,如中兴殿、含元殿、集贤殿等, 亦可证和凝宫词百首的创作时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9 2 4 ) 正月,“诏 改朝元殿复为明堂殿,又改崇勋殿为中兴殿”2 射,也就是说后唐才有“中 兴殿”之名。后唐末帝清泰三年( 9 3 6 ) 闰十一月,后晋灭后唐,后晋天福二 年( 9 3 7 ) 正月,“改中兴殿为天福殿“脚9 5 。可见,历史上的“中兴殿”存在 的时间仅十四年。所以,和凝宫词必定作于后唐同光二年( 9 2 4 ) 至后晋天 福二年( 9 3 7 ) 之间,而后晋又是定都开封,故,可确定和凝宫词是在后唐 时期所作。另外,“含元殿 是唐朝东都洛阳之宫殿,在后梁开平三年( 9 0 9 ) 正月,“改西京贞观殿为文明殿,含元殿为朝元殿”1 6 1 ( p e t ) ,后唐庄宗同光二 年正月才“诏改朝元殿复为明堂殿” 6 ( p 4 2 5 ) ,凭此亦可反证富词百首并非 作于后梁时期。 可见,龚鼎臣的这段关于和凝宫词写作时间的记载并不确切,而且通 过分析和凝宫词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百首宫词不全是和凝在幕府任职中 写成的,更不会是“即日写成的。宫词中关于君王勤政、后唐宫殿、百 官上朝、后妃宫女的诸多描写应当是基于和凝进入朝堂为官之后的所见所 闻所感而作。下面,笔者就和凝宫词百首的内容作具体分类与分析, 以探其宫词的真实面貌。 一、帝王百官 据统计,和凝宫词百首中有一半的篇章都是以帝王百官为描写对 象,穷极笔墨刻画出一幅帝王亲理朝政、百官积极辅政的升平景象,而这 样的景象在那个战火四起、生民流离、政权更迭不断的五代似乎是不太可 能存在的。那么和凝究竟是描绘哪个帝王当政之事呢? 且看宫词第一首: 后粱太祖于开平元年( 9 0 7 ) 建都开封,后升汴州( 今河南开封) 为开封府。称东都,以洛阳为西都。 开平三年( 9 0 9 ) ,后梁太祖由开封迁都洛阳。末帝朱填灭郢王朱友琏后,于乾化三年( 9 1 3 ) 即位,又还都 开封。 1 8 第二章和凝宫词百首研究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所谓的“赭黄衣 是帝王之服,指代皇帝;而“金鸡竿 则是古代颁布赦诏 时所用的仪仗,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三载:“赦日,树金鸡于仗南, 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将作 监供焉。击搁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 嘲以矧可见,这首宫词描写的是 皇帝登基大典之日,大赦天下的场景。第四首“日和风暖御楼时,万姓齐瞻八彩 眉。瑞气祥烟笼细仗,蔺门宣赦四方知。”同样也是写新帝即位大赦天下。 根据新、1 日五代史的记载,后唐四位皇帝即位时,曾大赦天下的有两位, 即庄宗与明宗。后唐庄宗李存易于公元9 2 3 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 州( 河北大名县西) 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庄宗一生骁勇善战,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 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君主。称帝后,他认为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无 视朝政,冤杀大将,宠幸伶人。在位仅三年多,终引致民怨载道,众叛亲离,叛 兵四起,最终则是死于自己所宠幸的伶人郭从谦的乱箭之下。欧阳修这样评价他: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川硼 公元9 2 6 年,后唐庄宗死后,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就即皇位, 改元天成。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七年( 9 2 6 9 3 3 年) ,欧阳修说他“于五代之君, 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 侧。其实,明宗并不是 五代的君主中在位最长时间的,但他的确是最有作为的一个。在他的统治之下, 中原地区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 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可以说,明宗缔造了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 前文已证和凝富词最早写于9 2 4 年,其时,庄宗刚刚称帝不久,宫词第一首 所写的新帝即位大赦天下不排除是描写庄宗即位的可能。但通观宫词一百首,笔 者认为和凝所写的应该不是庄宗时事,原因有:首先,庄宗在位期间( 9 2 3 - 9 2 6 ) , 和凝当时还在邓、洋幕府之中,也就是说,和凝根本没有参与到庄宗时期的朝廷 统治集团,而宫词中又有宫廷生活以及大量百官上朝的具体描写,笔者以为不太 可能全是和凝在幕府之中凭空想象之作,应该是和凝在9 2 8 年进入朝廷后的亲闻 1 9 和凝研究 亲见所作。其次,对比庄宗在位时的昏庸无为与明宗统治时的英明勤政,和凝宫 词所描绘的异平之景更有可能是明宗时事。最后,丘良任先生在论宫词中论 及和凝宫词百首写作背景时认为,后唐明宗即位时年己六十,终年六十七。 和凝宫词中屡屡出现的“献寿”、“南山寿 、“老人星”、“尧眉寿 等字样,亦可 证该宫词应写于后唐明宗时期。综上,笔者认为和凝宫词所记录下的应该是后 唐明宗统治下的一个特殊的“中兴时代 。 前面说到和凝宫词是以庆贺新帝即位改元大赦开篇,其后的五首也都是描写 新帝即位后朝野一片祥瑞和融的盛世景象,如“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 州”( 2 ) ,“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 ( 3 ) ,“日和风暖御楼时,万姓齐 瞻八彩眉”( 4 ) 等;又如“楼西残月尚胧明,中禁鸡人报晓声。清旦司天台进 状,夜来晴霁泰阶平( 2 4 ) 和“乾文初见泰阶平,日月常遵阁道行。昨夜仰观 垂象正,拱辰星宿转分明 ( 5 8 ) 两首还借写天文星象来寓意天下太平。所谓“泰 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祗咸获其宣,天下大安, 是为太平。川2 妇叭删后唐能有这样的盛世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宗的勤于治国、 任用贤臣等英明举措。和凝宫词中描写明宗关心朝政、亲理政事的如: 銮舆观稼晚方归,日月旗中见御衣。万姓焚香惟顶礼,瑞云随伞入宫闱。( 3 1 ) 圣主躬耕在籍田,公卿环卫待丰年。五风十雨馀粮在,金殿惟闻奏舜弦( 6 3 ) 这两首赞颂了明宗对农业的重视,前一首写的是明宗出巡观稼,宫词百首中 同是描写观稼的还有“风吹鸾歌晓日明,丰年观稼出神京 ( 5 ) 。旧五代史中 也有相关的史实记载:长兴三年( 9 3 2 ) 三月庚戌,“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 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嘲舻。而后一首则是写明宗亲自参加“籍田 礼”。天子籍田之制,据周礼载,始于周朝。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籍田 千亩、诸候百亩。每年春耕之前,必须先由天子亲手执耒耜在籍田上进行三推之 礼,虽然这只是天子示范性的耕作,但却表示出对农业的重视,希望通过这个典 礼来祈求丰年,正如诗经周颂载芟所云:“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新五代史亦记载明宗“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 详见丘良任编著历代宫词纪事第l l 页暨南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2 0 第二章和凝宫词百首研究 民无疾疫,则欣然日: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一乜们” 由是观之,明宗确是一个关心农事,体恤百姓的君主。和凝又用“艳阳风景簇神 州,杏蕊桃心照凤楼。遥望青青河畔草,几多归马与休牛 ( 3 0 ) 和“三农皆已 辟田畴,又见金门出土牛。块雨条风符圣化,嘉禾看却报新秋”( 3 3 ) 两首写出 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 宫词第七十六首还写到弱宗讲习武事:“龙风金鞍软玉鞭,雪花光照锦连乾。 驾头直指西郊去,晓日寒生讲武天 ,可见明宗很遵循“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的古训,因为尽管此时兵事初定,战乱稍歇,但一介武夫出身的明宗明白不能像 庄宗一样耽于享乐,而葬送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明宗在位期间,国力强大,与 周边藩国停止了交战,和凝宫词九十:“边藩开宴贺休征,细仗初排舜日明。坐 定两军呈百戏,乐臣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正规品牌策划活动方案
- 2025年新能源企业绿色生产设备升级与节能报告
- 2024-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碇行业光伏产业政策环境与机遇报告
- 测试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
- 动作表演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畜牧专业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2课数据分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024第三册-青岛版2024
- 动物救助应急预案(3篇)
- 旅游文化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第16课 创造改变生活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苏教版四年级-苏科版
- 《MRO系统简介》课件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讲稿)
- 秦岭科普知识
- 律所销售培训
- 《质谱分析方惠群版》课件
- 护理专科建设与发展
- 急性脑卒中课件
- 月度财务分析报告(3篇)
- 2025年10月自考15040习概押题及答案
- (人教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导学案(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