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文试图研究大学生自我管理对创新人才的影响。 “自我管理”是当今社会对 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两者不可分割,自我 管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也是 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管理的最高目标。高校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在 更大尺度上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自立和创新。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 作用,又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积极引导高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学生管理 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学生的自我管理在 学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对自我管理的认 识从简单的行为约束提升到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的高度上来,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管理 和自我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给学生更 多的实现创新的平台,实现自我管理和创新的完整统一。实现创新意识和自我管理 能力的良性互动、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校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充分展 示。 本课题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客观实际,以实现创 新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立足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实际对高校扩招后学生的管理、综 合素质等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课题的开展,理论上,将在更高层次上从高校创新 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上开展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评估和策略选择等方面的研 究。实践上,力争通过研究促进学校形成适应我国现代高校发展和适应社会人才需 求的现代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实现学生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高校学生 自我管理 创新人才 培养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ii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to the innovation talents. nowadays “the self-control is the basic society request which proposed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universities student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re inalienable, and the self-control is the premise for innovation. its important part of self-control ability for an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is also the highest goal for universitie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universities give students broad and freely development space to take part i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in a greater criterion to achieve self-determination, self-independentand self- innovation in real. persisted educates unifies with the self-education. both parts fully play the education guidance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organizes,and it must fully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the initiative, and guides them to self-educated, self-controled and self-service . positively guid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do self-control,to enhance their self-control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to make them move from heteronomy to autonomy, from passive to initiative, trains more and more innovations talented person. all above is the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ent supervisory work. this topic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ology,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visit methodology and the motion methodology etc. to investigates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student in process of self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innovation ability. studies students self-control in the student developing process specially is the vital role which plays i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process, promotes to the self-contro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simple behavior restraint to students creative raise highly to come up, urges the student to manage through oneself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realiz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let the student independently melt into the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and give them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self-control and the innovation integrity. to show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self-control ability benign inter ac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quality comprehensivement and to show their individual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topic which is in terms of the fact of chinese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unif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duct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nagement, overall quali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social demands of th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s. theoretically, the research of the pattern, appraisal and strategy of university student self-control which bases on the higher level of cultivating university innovatio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personnel will be developed. practically, the research forms modern university student self-control system which adapts mod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the adaptation society talented person,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 administration mode, while, and raises the independent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topic provid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he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lso.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self-management cultivating innovation talent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缘由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高等教育 的归宿 。学生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积极、有效地对于大学生进行管理一直是各高 校都面临的问题。从现代管理理念而言,管理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它本身就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技能,是在创新活动 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 “自我管理”也是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国要在 21 世纪的国际 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 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历史使命,要通过改革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有利 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这是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 前的新形式下,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创新人才的 培养,实行大学生更广维度的学生自我管理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自我管理 的客观需要。本文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现有高校 学生管理及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有关深层次的问题,探讨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维度, 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选择。 1.1.1 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 世界。 ”当前,在全国教育改革中,无不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培养上。 自我管理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从他控走向自控的重要一环。 大学是学生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原初意义上,它是充满了研究、自学、自我管理和发 展的生存空间。大学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都为学生 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间。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目前高校学 生管理主要是老师指令式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而大学的学习又不同于初高中,许多 学生无法很好的过渡这个角色的转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出现了不少由于自我 缪建红,俞安平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oo4(3) :100 张琮玫,孟旭洁,宗伟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8-50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2 管理和控制能力差而产生的问题行为, 最终造成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缺失 。 从高校学生管 理本身来看,只有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位:高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自 主、自立的独立人格,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着手,重视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 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努力调动和释放学生的创新欲望、冲动和潜能。 1.1.2 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 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以,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 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国家把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它是指 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形 成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不断创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 提供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满足学生创造的愿望与激情。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 区别的教育模式, 它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 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因此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 段: 从原来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互动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 神;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尊重学生,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中心;从以知识为 本转变到以育人为本, 支持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正把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作 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1.1.3 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是贯彻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 现代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 重视组织成员的个性和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管理水平上至一个新台阶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存在两个管理维度,一是通过外界客体的约束,如权 吴迪,谢志远,王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 : 42-4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10-320 周志荣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18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力、规章制度等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要求;二是通过大学生主体的自律,以自 身素质、情感和意志等学识和心理品质为工具去管理自己,在自觉塑造自我的活动中完善自己 的人格、情绪、行为和认知 。前者建立在否定人的主观自觉性基础上,后者则建立在“以人为 本” 的理念基础上,肯定人具有自律的意识和能力。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其对象是高等 学校的学生,其工作的宗旨是管理育人,因此,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 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 根本利益出发,通过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驾驭自己、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发育,使学生 有意识地用科学知识调节、控制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我们提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通过跟学生积极沟通、让学生民主参与等方式,引导学生激 发潜能。 1.1.4 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适应教育大众化要求的反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高校学生们必须彻底放弃过去那种进了大学就有了 “铁饭碗” 的想法,树立为了明天的生存与发展,今天必须全面提高素质与能力的意识。因此,高校学生 要加强对自我的内在约束、加强自我管理,要在高学历的同时取得高素质、高水平,成为适应 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扩招的继续,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摸式、管 理方法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国家现行的管理改革政策有些也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 高校学生管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果不能从“事必躬亲”的思想误区中走出,或者仅仅依 靠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干部,而不能激发起广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热情,不能放手让学 生去锻炼、去尝试,学校即使投人再大的人力物力,学生也会养成对学校管理的依附性 ,迟迟 难以学会生存,难以培养独立创业者的人格。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1 论题研究有助于通过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不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 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管理模式是社会和时代双重 需要的产物 。 陈克江大学生自我管理浅说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4) :48-49 赵洁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4(4) :58-61 马海全,吕东伟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04(1) :23-25 王希俊编著. 新时期大学生管理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25-45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4 教师和专门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管理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型 的,而不能是强迫、压制型的。通过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转化和 行为控制,从而间接达到管理者的预期目标。高校学生外部管理并不能解决学生管理的一切问 题,一方面,伴随着高校学生管理结构的复杂化, 学生管理控制的范围、层次必然增加,需要 自我管理来确保学生自我管理的效能。另一方面,某些学生管理事务由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完成 效率较高。学校管理做得再好,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也只是一种外部的知识灌输和秩序的强制执 行。而此时的高校学生正在积极发展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处在一个自我 分辩、自我抉择的时期。这种积极的、主动的认识自身主体的意识应该得到鼓励,学校则应培 养这种自我管理意识的良好环境,而不是注重另一种外在的学校管理去削弱这种意识。 开展探讨基于自我管理模式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一方面有利于 解决高校管理人员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于社会的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 1.2.2 课题研究有助于化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创新人才培养间的矛盾 2001 年到 2006 年五年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总规模超过 2500 万人,翻了近一 倍,毛入学率达到 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 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虽然,入学高校学生的数量上有了质的变化,但 培养出的社会急需的创新型高校人才的数量却没有同比例增长,甚至有下滑的趋势。高等教育 大众化和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要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管理模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不再由教授所“控制”, 多样化的主体,包括青年教师、专业管理人员和学生,都进入到管理系统之中,这就要求高等 教育的管理工作应反映各方主体的声音,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以应对来自于不同背景、对高 等教育及学校发展有各自不同的设想和观念的多元主体的意见冲突: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充分 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没有学生,就没有校长;没有学生,就没有 学校存在的价值,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以生为本”的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对高校的 要求,基于自我管理模式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兼顾高校管理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两重目标。开展 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要求间的矛盾。从自 我管理出发提升人才素质,建立人才是自我约束机制。 1.2.3 有助于促进管理理念的改变,提升学生管理策略 在很多高校管理者看来,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预定的 邓逢光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8, (5) :101-1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行为模式, 是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手段 。 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大 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也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一流大学, 当然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 强大的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要有一流的管理运行机制 。与发达国家大学相比,我国大学 的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大学创 新力仍处于世界大学中相对较低的水平 。 1.3 国内外现状概述 1.3.1 国外高校自我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概述 20 世纪前半期, 欧美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强调的是自主行为控制 , 目的是保证学生尽 可能有效地学习, 避免因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分心 。 20 世纪中期是各种大发展的时期, 欧美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确立了“以自我管理促发展和 成长”的主题 。这一哲学观是建立在心理学和咨询理论基础之上的,它要求学生应善于经营和 改造环境条件,并运用人的发展理论来促进自身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使学生成熟起来 。这种 观点同欧美多数高校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这种“以自我管理促发展和成长”潮流, 除了 导源于高校应培养完整的人, 使学生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同他们的认知技能同步发展的哲学观外, 还受到学生渴求更大的自治权以及摒弃包揽一切的“养父养母”( in low parent is) 式的学 生事务观所推动 。 20 世纪后期欧美高校已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做了更广泛的拓展,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渗透到 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 11。20 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性假设和观念, 重申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宗旨: (1) 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 (2) 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 贺文阁,佟赤美中两国高校学生工作中几个问题之比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1) :46-48 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22(7) :37-40 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观与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4) : 77-80 辛希贤欧美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分析及借鉴j理论导刊,2002(9) :48-49 李迎军 美国高等教育模式浅析及借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8) :3-4 卢铁光,郑秋鹛等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 2002(11) : 92-93 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03) :66-71 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 :l03-106 朱丽萍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7) :58-6o 陈学飞主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 李明忠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2005(9) :28-31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6 限度, 促进共同理想并维护个人权利; (3) 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 21 世纪欧美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已日臻完善,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重点强化与训练学生 科研能力,通过大学与政府、企业三螺旋间的良性互动并激发高校学生的主动性,以期更好地 实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1.3.2 国内高校学生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人才培养都是一个热门研究问题。随着管理理念和学生发展理论的不 断发展,越来越的研究者意识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自我 管理的功能和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把自我管理的功能定位于改变管理方 式、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人格等方面, 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步骤的研究也重点在一些常规管理上,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和学生个体 的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往往是就管理论管理,过分注重使学生“顺从”的方法和途径的建设 上,把自我管理看做是一般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自我管理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培养创新 人才的高度上研究和认识自我管理问题。 同样,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研究者也更加关注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方面 的研究和培养,而很少把自我管理能力看做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关注到自我管理 能力在创新素质中的作用的研究也比较少见。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而言,直接把自我管理与创 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行的专门研究文献几乎没有。 但是,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自觉不自觉地把建立学 生自我管理团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 受学习状态转化成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制度和系统,关于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为我 们研究学生以创新活动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用的资料 。 这样研究和实践让人们认识到培 养创新人才靠“传授”和“接受”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自我 管理能力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 1.4 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多 种相关理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内涵进行界定,本文从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现有高校学生管理和创新人才 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探讨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操作维度,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 夏智伦美国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 124-127 李支敏探讨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41-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选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8 第二章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及其相关性研究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 是在学校的指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运用现代科学管 理方法, 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 只有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基础 上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自我管理是 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从他控走向自控的重要一环。大学是学生走向成熟发 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自我管理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学 生自我管理的客观需要。 2.1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2.1.1.自我管理的本质要求 自我管理就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 下,有效地调动自身能动性,规划和控制自己的行动,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 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以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自 我管理过程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自 我 管 理 ( self- management) 理 念 奠 基 于 美 国 伊 利 诺 州 大 学 的 荣 誉 教 授 frederickhkanfer 所提倡的自我调整( self- regulation) 。他讨论自我调整时提出三个 重要的内容,包括: 自我监察( self- monitoring) 、自我评估( self- evaluation)及自我强 化( self- reinforcement) 。后来人们进一步充实了这一内容, 包括自我监察、刺激控制、 自我奖赏( 强化) 、自我效能提高等, 这些内容组成了一个自我管理系统。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 1999 年出版的21 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比较系 统论述了自我管理思想。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经济中,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 德鲁克指出了自我管理的几个方面: (1)了解自身的长处。 发现自身长处的惟一途径是反馈 分析。反馈分析的启示在于不但可以专注并不断改善自身长处,而且也可以发现知识的盲点并 加以克服。(2)懂得自身的最优表现方式。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属于照本宣科还是善于倾听的类 型。其次,应以自身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另外,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努力改善自身表现方 式是获得成功的最大可能途径。 (3)了解自身的价值观念。 人的价值观与长处之间有时会存在冲 突,但价值观是最终的检验方式。(4)了解自身的归属。成功的事业不是靠计划实现的,一旦人 们对机会有所准备,成功的事业就开始发展。知道一个人的归属,能够使普通人变成出众的人。 (5)了解自身应贡献什么。其前提必须处理好三个要素,即形势需要什么?鉴于自己的长处,表 现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才能对需要做的事做出最大贡献?需要实现什么结果?由此产生的行 动方针是:做什么,在何处以及如何开始做,确立什么目标及最后期限。(6)对关系负责。为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取得成效,应了解同事的长处,表现方式和价值观念,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工 作。(7)管理自己的下半生。当个体面临厌倦时,发展第二种主要兴趣不仅是一种爱好,而且能 够提供成为领导者、受敬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2.1.2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个体自我管理”是指高校学生按照自身的特点,设计成才的目标,严格付诸实 施,检验行动状况,控制日常行为,实现预期结果的活动过程。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涵盖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学生自主参与高校事 务、社团和组织的管理,通过高校提供的平台锻炼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涵盖: 自我认识。认识主体对自己的言行及特点的感觉和了解。自我认识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 前提和基础。高校学生要完善自我,首先要正视自我,自觉认识自我。高校学生能否有效进行 自我管理,首先要看他是否自觉发挥自我认识的能力。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 观来衡量自己,判断自己言行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一种方式。高校学生由于接受教育管 理和自我认识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要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必须了解自己 言行、心理特征和品质,在接受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与管理中尽快获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标准,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标准的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对自己不符合目的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自我 克制、自我纠正和自我调节的行为。自我管理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培养人的自制力,使高校学 生够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避免“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有意激发鼓励,调动积极性。自我激励是指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 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趋动行为,也是指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自我 激励是自我管理的推动力,是受情感和意志支配的心理品质。 拥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功能, 使学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 , 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把大学生逐步转化为能动的、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 管理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自主参与高校事务、社团和组织的管理”是指高校学生按照群体组织的目标, 调动 自身能力,指定并实施计划,并不断校正、控制自己的行为,实现预期结果的活动过程。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10 2.1.3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任何研究都需要背景理论的支撑,对于高等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研究涉及到管理学和心理 学等多门学科作为基础: 2.1.3.1 管理学 管理学领域中,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专家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douglas mcgregor, 1906-1964) 在 1957 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即著名的 xy 理论。据该理 论,管理者相应的对员工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其中“y”理论已成 为现代管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y 理论认为:没有人喜欢外来控制和惩罚,人们希望实行自 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人在解决组织难题的时候,大都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性。那么则要求 管理者的角色是辅助者、帮助者;在管理上应采用激励的方式,给员工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职 责和自主权,实行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使他们参与决策,分享权力。 人本管理理念对自我管理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本管理理论认为“应通过以人为 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 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 体力, 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 它把追求人的更加全面的发展和 个性的更加完善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就必须实行自我管理。 人本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体现人本 管理宗旨的手段。 我们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自我管理。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分 配,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更主要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大学生都学会 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创造的能力。 2.1.3.2 心理学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自我管理是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 克服不利情境,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 自我管理中的自我含义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施事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潜意识活动的自我 (ego) ,一种是作为对象或客体(object ) 具有反身意识性质的自我或自身( self ) 。当今心 理学中对自我研究的主流是作为对象的、 反身意识意义的自我(self) 方面的研究。 与两种自我 概念相应,国外已有的自我管理研究均是分别地在这两种自我意义上进行的。前者可称为精神 分析心理学取向的自我管理研究。后者则可称为非精神分析理论取向上的自我控制 ( self-control) 和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研究。这类研究中的自我控制或管理指的是 高旭以人为本优化公共关系,促进高校教学管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4):17-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在意识层面上在认知作用下对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与调节。 r. f.baumeister 等人 (1994) 指出心理学界对自我管理问题给予真正关注是在20世纪80 年代。 wagner 和sternberg在1985 年的研究表明了有效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的研究显示 自我管理有赖于有效的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 加上对自我知识的恰当的运用。也就是说, 学生必须知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你能最好地发挥,然后为了获得最大的成效,必须去发现和创 造这样的条件。他们发现自我管理的技能有助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这也是有效的激 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2.1.3.3 哲学观 当代学生自我管理理念主要源于四种不同的哲学观:实用主义、新人文主义、存在主义和 理性主义。其中前两种哲学观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影响较大。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有用”(what works) , 对具体和特殊的学生的经历比对普遍的真理更重视, 主张学生以“做中学”的方式 担任学生组织的领导者,从中获得具体的学习经历, 发现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人文 主义既承认思想和行为、理智和情感的双重性, 又强调关心完整的人的发展, 认为高校学生 自我管理除了可养成学生的推理和认知能力外, 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天赋和技能的发展, 具有 较高的教育价值; 存在主义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每一 选择都将使个体更接近他所要成为的人; 理性主义则认为,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智慧的培 养, 控制学生和维护纪律,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律性。 在欧美等自我管理运行的比较成功的高等院校, 尽管哲学观有所不同, 但它们用于指导高 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根本假设则是相似的: 一是院校的使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是学生生活的 政策和实践应增进院校的教育目的并与之保持一致, 促进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 了把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性哲学原则转化为可操作性目标和工作重点, 欧美各国都进行了 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2.2 高校创新人才的内涵 准确理解创新人才的涵义是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而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创 新” 。 2.2.1 什么是创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一词的注释为 “抛开旧的, 创造新的”。 从实质上说,创 新是对原有的事物进行改造、重新组合、延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原来事物的新事物。 1912 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es schumpeter,1883-1950)在经济 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这一概念。他的核心是开发、创造出一种新事物的过程,是一种从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12 思想到实践的变化过程。 2.2.1 什么是高校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 的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美国学者对美国学者 朱克曼在 科学界的精英 一书中, 对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深入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完善的智力和能力结构是这些人共有的素质特征 31 。 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人才,其中核心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包括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诸多方面。高校培养 的创新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首先 要培养掌握丰富知识的人, 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应由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部份组成。 间接知 识来源于教师的系统讲授,是继承前人创造的成果,这是非常必要的。直接知识是在教师指导 下,经过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究得来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校课时所限, 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知 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新知识的能力。一切科学的新进展都是建立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在某一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具有与该学 科或专业相对应的合理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顺利地开 展创新活动。 其次,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创 新的基础。此外, 创新人才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首先表现在平时的思维活动经常显示出积极的求异性及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关注客观事物的差异性、特殊性,思考问题往往采取反向思维,同时,还善于进行创造性 想象,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来填补空缺的事实,引导思维的进展,然后再进一步汇集事实,检验 和修正这种臆测想象,找出真正的客观规律。创新人才还要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一 个人要实现自己的创新性设想,需要运用某些工具把自己的设想表示出来,并通过实践活动使 设想变成现实。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是智能、知识和实践三者相 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在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 ,再把“创造力”转化为“创新现实”的物 化劳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桥梁。一个人若想为社会提供有价值 的新观念、新理论、新设计、新产品,不仅要有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恶劣天气作业安全生产实操试题及答案
- 车工技能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求职课件教学
-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徽专版)001
- 第1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第4节 微生物的结构与生殖 第三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 疫情知识宣传培训内容课件
- 3.8 经济体制改革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 氯丙嗪课件教学课件
- 6. 有趣的水墨游戏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岭南版三年级上册-岭南版
- Tau-352-U-15N-生命科学试剂-MCE
- 粮仓建筑施工管理办法
- 新车车辆交接协议书范本
-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自查整改报告范文
- 2025秋全体教师大会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德为根,安为本,心为灯,家为桥-这场开学讲话,句句都是育人的方向
- 急性肺水肿护理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妇女常见疾病防治讲座
- 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货进度保证措施方案
- 私人财产转移协议书范本
- DB3301∕T 0396-2023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