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 刘峻是梁代著名的骈文家,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的骈文存世不多, 却有着深刻真挚的思想感情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给世说新语作注是刘峻为中国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他旁征博引,引书达四 百多种,这些书到宋代十之八九已经亡佚,依靠注书才得以部分存世。正是刘峻 卓有成效的努力才使世说新语超出文本本身而获得了更大的意义,才使其成 为更具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名著。可以说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刘峻两人合 作的结晶。 刘峻创作过不少作品,但大多亡佚,这不能简单的用历史淘汰法则来解释, 其中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独特的个人因素。他存世作品不多,只有文十二篇、诗 四首、世说新语注和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注。刘峻是有着特殊经历和思想 的作家,他愤世嫉俗,不随波浮沉;一生勤勉,却郁郁不得志。以刘峻的文学成 就和影响,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本文首先对刘峻的生平、籍贯、家人、族人作了较为翔实的考证。刘峻作品 的写作时间有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为世说新语作注和创作辩命论的时 间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在第二部分里本文结合众多材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刘峻存世的作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广绝交论、辩命论、 山栖志、重答刘秣陵沼书、自序等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学成 就。本文第三部分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考证、评论。 关键词:刘峻骈文世说新语注 分类号:1 2 0 6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i uj u ni saf a m o u sp a r a l l e lp r o s ew r i t e ro fl i a n gd y n a s t y , i sa k n o w l e d g ep r o f o u n ds c h o l a r h i sp a r a l l e lp r o s e ss a v et h ew o r l dn o tt ob e m a n y , h a sa c t u a l l y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w h i c ht h ep r o f o u n ds i n c e r e t h o u g h t sa n df e e l i n g sa n dh a v ead i s t i n c t i v es t y l e ,h a sh a d t h ep r o f o u n d 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1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m a k e st h ea n n o t a t i o nf o r ”s h is h u ox i n y u isl i uj u nm a k e sp r o m i n e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f o rt h ec h i n a1it e r a t u r e w i d e l yq u o t e , l i uj u nu s e sm o r et h a n4 0 0k i n d so fb o o k st om a k e s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 a 1 r e a d yp e r i s h e dm o s t1 i k e l yt h e s eb o o k st os o n gd y n a s t ya r e 1 0 s t ,d e p e n du p o nt h ea n n o t a t i o nb o o ko n l yp a r to ft h eb o o k sa b l et os a v e t h ew o r l dw a sl i uj u n sf r u i t f u le f f o r to n l yt h e nc a u s e s s h is h u ox i n y u t os u r p a s st e x ti t s e l fd i l i g e n t l yt oo b t a i nab i g g e r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o n l yt h e nc a u s e di tt ob e c o m eh a st h e1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a n dt h eh i s t o r y v a l u ef 锄o u sw o r l 乙m a ys a y ”s h is h u ox i ny u ist h ec r y s t a l liz a ti o nw h ic h l i uy i q i n ga n dt h el i uj u nt w op e o p l ec o o p e r a t e l i uj u nh a sc r e a t e dm a n yw o r k s ,b u tm o s t l yp e r i s h e si s1 0 s t ,t h i s c a n n o ts i m p l ee x p l a i n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1i m i n a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t h i si n w h i c hh a st h ep r o f o u n ds o c i a lr e a s o na n dt h eu n i q u ei n d i v i d u a lf a c t o r h es a v e st h ew o r l dw o r kn o tt ob em a n y , o n l yt h e nt h ea r t i c l e1 2 ,p o e m 4 ,o f s h is h u ox i ny u 。a n dt h ea n n o t a t i o no fl uj i y a nl i a nz h u l i u j u nh a st h es p e c i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o u g h t , h er e s e n t st h ew o r l da n d d e t e s t sm u n d a n ea f f a i r s ,n o ta l o n gw i t hw a v ev i c i s s i t u d e :t h el i f ei s a s s i d u o u s ,a c t u a l l yd e s t i n yi sn o ts u c c e s s f u l b yl i uj u n s1 i t e r a t u r e 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 ,c a r r i e so nt h e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t o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 a l s oi sv a l u a b l e 2 f i r s t ,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m a d eaa c c u r a t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t ot h e b i o g r a p h y ,t h en a ti v ep l a c e ,t h ef a m il ym e m b e r , t h ec l a n s m a no fl i uj u n t h et i eo fl i uj u n sw o r kh a st h ev e r yg r e a td i s p u t e ,i np a r t i c u l a r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o f s h is h u ox i ny u a n dc r e a t e s ”d e b a t e sl i f ed i s c u s s e 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t h et i m eo n c et oa r o u s em a n ys c h 0 1 a r si n t e r e s t s i n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 a r t i c l eu n i f i e dt h em u l t i t u d i n o u sm a t e r i a l st oc a r r yo nt h ee x h a u s t i v e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l i uj u n sw o r km o s t l yh a sc e r t a i nt h o u g h ta n dt h e 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 ”g u a n gj u ej i a ol u n ”, b i a nm i n gl u n ”,”s h a nq iz h i ”, a n ds oo nh a sh i g h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a n dt h e1 i t e r a t u r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c a r r i e do ni n yp o w e r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c o 咖e n t a r yt oh isw o r k k e yw o r d s :l i uj u n p a r a l l e lp r o s ea n n o t a t i o no f“s h is h u ox i n y u ,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1 2 0 6 2 3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二( 注: 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祥础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歹雄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蕉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寰耸牵u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劢。7 年年月习日 , 哆札 签字日期:砂叩年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是,刘峻的文学成就在整个梁代处于一个中等的位置。 所以,在六朝或南北朝文学史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所论不详,如曹道衡、沈玉成 的南北朝文学史中刘峻部分只有七、八百字。其它如李伯齐的山东文学史 论、王琳主编的山东文学分体史散文卷、姜书阁的骈文史论、郭预衡 的中国散文史中都或多或少有涉及,当然这些研究多是针对刘峻的作品,作 家本身则关注不多。对刘峻骈文的研究还有两篇专题文章,分别是1 9 8 4 年曹道 衡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铲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论刘峻骈文和 1 9 9 9 年谭家健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的试论刘峻的骈文,两文对刘 竣的四篇骈文论述颇详。 关于刘峻作品的整理,今人罗国威的刘孝标集校注是目前最完善的辑本。 该书收录了今天能见到的除世说新语注外刘峻的所有作品,并且作了详尽的 校对和注释。这是刘峻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在世说新语研究中王能宪、范子烨各有( 世说新语 研究一书,涉 及刘峻的部分值得关注。另外,关于世说注有几篇文章,它们更多的是把重 心放在世说新语注引书、体例、优缺点等注文本身,而忽略了刘峻。只有一 篇文章论述刘峻较为详细,即1 9 8 5 年萧艾在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上发表 的刘孝标及其( 世说注) 。近几年,先后有两篇研究刘峻世说新语注的硕 士论文涌现,分别是2 0 0 3 年黑龙江大学赵建成的刘孝标( 世说注) 考略和 2 0 0 7 年山东大学赵志清的( 世说新语) 刘氏注研究。二赵的论文自成体系, 在世说新语注领域作了尽可能的挖掘和整理。 刘峻有三篇文章被收录文选,而且,广绝交论还牵涉到文选成书 时间和编纂者等重大问题,所以,顾农、屈守元、清水凯夫( 日) 、王立群等学 者关于文选的研究著作也都提到了刘峻。由于早年有笔受译经的经历,刘峻 引起著名史学家陈垣的关注,其云冈石窟寺译经与刘孝标一文给我们提供了 许多可供借鉴的资料。 综上所述,学术界虽然对有关刘峻的专题研究较深入,如刘峻的骈文、世 说注方面,但对刘峻本人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所有现存的 材料,尽最大可能地考论了刘峻的生平、家族;针对作品写作时间的分歧,本文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考证刘峻部分作品的写作时间,给出了详细的考证和较有说服 力的结论;刘峻作品文学性很高,本文在第三部分里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品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刘峻及其家族相关材料考论 第一节生平考论 梁书本传载刘峻“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n 1 普通二年,卒, 时年六十乜h ;南史作普通三年。中华书局梁书本传校刊记谓刘峻生于宋 大明二年( 4 5 8 ) ,并推断梁书中“卒时年六十一后脱“四 或“五 字。罗 国威推断其生于大明六年( 4 6 2 ) ,论述颇详,其说有据,许多学者如刘跃进等也 持此说。刘峻六十年的生命历程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即成长期( 2 5 岁之前) 、出 仕期( 2 5 5 0 岁) 、归隐期( 5 1 川0 岁) 。 一、成长期 这2 5 年的生涯,又分为刘宋和北魏两个时期。对本阶段的研究,萧艾的刘 孝标及其( 世说) 注和陈垣的云冈石窟寺译经与刘孝标两文论述甚详,这 里借鉴前人成果并结合自己发现展开论述。 文选李善注引刘峻自序日:“峻字孝标,平原人也。生於秣陵县, 期月归故乡。八岁,遇桑梓颠覆,身充仆圉 臼1 ,与梁书、南史记载相同。 秣陵县,位于都城建康( 今南京) 附近;“期月一罗国威释为“一年;所谓故乡 当指青州甚至北海都昌。魏攻下并占领青、冀二州用了几年时间,冀州刺史崔道 固、衮州刺史刘休宾( 此时镇梁邹) 在泰始四年二月即降魏。据资治通鉴( 1 3 2 卷) 和南史宋本纪魏人拔青州治所东阳城在泰始五年正月,而。东阳平, 许氏携二子入国 h 1 ( 魏书4 3 卷) ,此时刘峻正好八岁。 资治通鉴( 1 3 2 卷) 记载:“( 泰始五年) 五月,魏徙青、齐民于平城,置 升城、历城民望于桑干,立平齐郡以居之;自馀悉为奴婢,分赐百官 。从南 史“为人所略为奴至中山 璐1 一句看,被略为奴是那时沦陷区人民的普遍命运, 但刘峻母子又不象是北魏政府的统一安排。中山,位于今河北定县一带,从迁徙 的距离看比起平城、平齐郡、桑干等地来要近的多。大概魏人考虑孤儿寡母既不 会对统治造成威胁,为奴又出不了多大的力,所以就近安置了。在中山遇到了一 个好心富人刘实( 南史作刘宝,二字形近必有一误) ,“以束帛赎之,教以书 学阳1 。此人影响了刘峻的一生,八岁的儿童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开始了求学 的生涯。可以说,日后刘峻与其兄走上了文武不同的道路,这件事是个分水岭。 后来,魏人听说刘峻南方有戚属( 族人中任刘宋刺史、太守的有数人) ,就把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子三人向北迁移了。这反映了北魏鲜卑统治者对人数居多的被统治者汉族谨小慎 微、草木皆兵的心态。迁移的时间最晚在魏延兴二年( 4 7 2 ) ,因这一年刘峻已帮 吉迦业在云冈译经了。迁移的地点有两说,梁书云“更徙之桑乾川刀、南史 云“更徙之代都 c 8 】。桑干,位于今山西山阴、应县一带。崔道固投降后,魏“乃 徙青齐士望共道固守城者数百家于桑乾 嗍( 魏书卷2 4 ) ,并立平齐郡,但“寻 徙治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阴馆之西川埘。是否刘峻就在这批人中? 笔者持否定态 度。从时间上说这批移民徙桑干时刘峻在中山,刘峻北移桑干时,他们可能已徙 旧阴馆之西了。而且,若据梁书“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川1 1 1 ,刘峻就一直 在桑干,那么,其在云冈石窟寺笔受译经又作何解? 所以梁书之说不确。代 都的具体位置,萧艾文中说“在山西代县五台一带,治所在雁门 ,此说有待商 榷。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在第三节北魏的移民代都和山东、河西、南朝的 文物制度对于北朝的影响中,虽没给出代都今天的地点或范围,但1 4 次移民 记录代都和京师是相同对待的;在马志强、张焯的北魏平城京畿行政区划的演 变一文中代都和平城也有互换的用法。从刘峻曾在大同云冈石窟寺笔受译经来 看,刘峻肯定有相当一段时间在平城。综上所述,代都就是平城,南史的记 载是准确的。 刘峻笔受译经一事,开元释教录卷六记载“沙门吉迦夜。魏云何事。西 域人也。游化在虑导物为心。以孝文帝延兴二年壬子。为昭玄统沙门昙曜译大方 广十地等经五部。刘孝标笔受 ;大唐内典录卷四记载“右五部二十五卷。宋 明帝世。西域沙门吉迦夜魏言何事。延兴二年。为沙门统释昙曜于北台重译。刘 孝标笔受。见道慧宋齐录 。考佛学大词典,开元释教录唐代智升编于开 元十八年( 7 3 0 ) ;大唐内典录麟德元年( 6 6 4 ) 道宣编纂成书。从时间及内容 来看,这部分前者显然是借鉴后者。而后者的来源道慧的宋齐录就格外重要。 道慧,慧皎( 4 9 7 - 5 5 4 ) 的高僧传卷八谓“齐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 。 道慧比刘峻年长十多岁,虽说南北隔绝,但通过佛学有所了解还是有可能的,可 是道慧死后五年刘峻才南奔,然后改名,“刘孝标笔受一是宋齐录原文吗? 宋齐录,大唐内典录卷十云“捡纪传有之。未见其本。故列名而已 , 就是说,道宣也是间接引用宋齐录的。梁代僧佑( 4 4 卜5 1 8 ) 出三藏记集 卷二( 见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第6 2 页) 云“杂宝藏经十三卷( 阙) 付法藏因缘经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六卷( 阙) 方便心论二卷( 阙) 。右三部,凡二十一卷。宋明帝时。西域三藏吉迦 夜于北国,以伪延兴二年,共僧正释昙曜译出。刘孝标笔受。此三经并未至京都 。 僧佑和道慧一样,与刘峻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出三藏记集对道慧和宋齐录 只字未提。其所记吉迦夜译经三部,与大唐内典录五部的记载不符。僧佑与 萧子良、刘勰等文学名流有着很多的交往,其知道刘峻笔受译经并不见得只有道 慧一条途径。所以称孝标不称法武极可能是从他开始的j 那么“刘孝标笔受 就 不是宋齐录原文,而是参考了其它著述,如出三藏记集。 关于笔受译经的时间,延兴二年刘峻十一岁,道慧卒于建元三年( 4 8 1 ) , 此时刘峻二十岁。陈垣云“峻方十一岁,文学未必甚优。但吉迦夜译经未必一时 译成”( 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4 4 5 页,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可能延兴二 年是吉迦夜译经的起始时间。从大唐内典录第四卷来看,刘峻堪称北魏笔受 译经第一人( 以前有也不会很多,且已失考) ,之后数十年才有僧朗、昙林、崔 光等笔受者大量译经。这一方面反映了佛教复兴初期的北魏佛学和文学人才匮 乏,另一方面说明十一岁的刘峻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吉迦夜译经五部, 可能持续了不短的时间,刘峻在笔受过程中想必文才大有长进。当然,译经大概 不会持续十年,不可想象两人会耗时十年来翻译这五部经书。从经书翻译完成, 到道慧知晓,再写成宋齐录中间肯定有个过程。 刘峻出家的记载只有南史。( 更徙之代都) 居贫不自立,与母并出家属 尼僧,既而还俗川1 2 1 一句。之前,其从兄休宾、从兄子闻慰也已降魏,休宾为怀 宁县令。其时,不仅刘峻与之身居异地,而且休宾入魏并不得志,魏书房法 寿传载入魏诸人房法寿为上客,房崇吉为中客,崔道固、刘休宾为下客,他对 刘峻不能瞻顾也在情理之中。闻慰在魏事迹缺乏,只知延兴中南叛。延兴二年, 休宾卒,大概不久闻慰南叛,诚如罗国威所言,刘峻母子出家与此有关。萧艾推 测母子三人属于“佛图户 。从陕西彬县出土的荔非氏造像碑来看, “佛图户 处境相当悲惨,且既然“犯重罪及官奴川1 3 1 又岂能说还俗就能还俗的。其实,僧 祗户与佛图户分别是佃户和奴隶,并非出家人,刘峻母子与僧祗户和佛图户并不 相干,他们就是出家为尼僧,正象魏书说的“孤贫不自立,并疏薄不伦,为 时人所弃。母子皆出家为尼力n 钊。大概刘峻出家就在云冈寺,因此吉迦夜选中他 笔受译经。“既而还俗 的说法和笔受经书用时很长似相抵牾,其实他还俗后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然可以从事这份工作,本来笔受者不见得必须是僧人,如崔光等。不管出家时间 长短,这件事对刘峻的文学素养肯定有提高,但佛家思想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大影 响,这点值得研究。此外,笔受译经大概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比之年长九 岁且早期经历相同的刘芳时常帮僧佣写经论,“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 如此数十年,赖以颇振 n 司( 魏书5 5 卷) 。 还俗后的刘峻学习异常刻苦,南史谓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 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燕其须发,及觉复读。刘峻的人生目标看来 此时就已经确立了,即通过努力求学来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的确,他生逢其 时,“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 。当时确有不少汉族人 士受到重用,但幸运之神并未光顾刘峻兄弟,他们“无可收用,不蒙选授 叼 ( 魏书4 3 卷) 。罗国威把原因归之为闻慰南叛。不错,北魏统治者对南人叛 归异常警觉,闻慰叛时,休宾已亡,为防不测,仍然把休宾的三个儿子( 闻慰从 弟) 徙往北边,可想而知作为堂叔的刘峻兄弟不受连累已经万幸,更别提收用了。 但是,闻慰南叛只是表面原因,另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即按当时北魏对汉人的 任用情况,刘峻的资格还不够。换句话说,即使没有闻慰南叛的事,刘峻再呆五 年也不见得受到任用。我们可以拿比刘峻年长十岁左右,早期经历差不多的崔光、 刘芳来比照。与刘峻相似,两人也是青、齐沦陷时入魏的,在学习刻苦方面,魏 书记载他们比刘峻毫不逊色。两人俱为中书博士,这是一个起家的官。崔光任 职时间有记载,在太和六年,光时年3 3 岁;刘芳是因偶然的误责遭遇才被冯太 后发现然后任职的,当时也已三十出头。故刘峻二十五岁不被收用很正常。本来 耐心等待是否出人头地还前途未卜,闻慰的南叛更是关上了兄弟二人仕进的大 门,所以南奔就成了唯一出路,何况那里掌权的是自己民族,还有不少担任官吏 的族人。 二、出仕期 考察刘峻的仕历,自序一文是难得的第一手材料。文选李善注在重 答刘秣陵沼书中有段记载“刘峻自序日:唆字孝标,平原人也。生於秣陵县, 期月归故乡。八岁,遇桑梓颠覆,身充仆圉。齐永明四年二月,逃还京师。後为 崔豫州刑狱参军。梁天监中,诏峻东掌石渠阁,以病乞骸骨。後隐东阳金华山 n 7 1 。所谓“自序日 之后的内容是刘峻自己所写,或有李善概括的成分呢? 钱钟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书管锥编有“善注( 身充仆圉) 以下尚有数句,词气不通 n 踟之论。罗国 威在刘孝标集校注的自序一文中也只收录了“身充仆圉前的内容,显 然他对后边的部分持怀疑态度。笔者同样认为从“齐永明四年二月 之后是李善 根据原文概括的。理由一,从详略上看,诚如钱钟书所言“史通内篇霰才 又云:孝标持论谈理,诚为绝伦。而自序一篇,过为烦碎;倘峻原作仅如梁 书所录,寥寥才二百许字,牢骚多而事迹少,岂得目以烦碎? 州憎3 。不足 五十字的几句话却概述了刘峻二、三十年的经历,显然经过了李善的加工。理由 二,从称呼上看,身处梁朝的刘峻不该用“梁天监中”的说法,在全梁文中, “天监某某年比比皆是,也有如沈约用“大梁天监某某年 的,个别的如陶弘 景等方外之人才用“梁天监某某年。显然自序更象后人追述的语气。自述 多用“受沼 或“奉诏以示对皇帝的尊重,而“诏峻 之说也象第三人转述。 l 、南并任职考 就李蔷引文来看刘峻南奔的具体时间是齐永明四年( 4 8 6 ) 二月,地点是京 师建业。在没有其它材料与之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就以次为准。 入南的刘峻保持了一贯的好学作风,“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 人。苫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于是博极群 书,文藻秀出”口引。崔慰祖( 4 6 5 - 4 9 9 ) ,南齐书谓“好学,聚书至万卷,邻 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乜。二说可相佐。 梁二f ;记载“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 孝嗣摔厢彳: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川翻。徐孝嗣( 4 5 3 _ 4 9 9 ) ,考南齐书 及资治通鉴其任吏部尚书时间最早为永明九年( 王晏这年为吏部尚书,见南 齐书2 4 卷) ,永明十一年七月齐武帝崩,遗诏转右仆射,吏部尚书为谢瀹。刘 峻求为子良国职的时间大致在永明九年至十一年七月。徐孝嗣为何抑而不许呢? 萧艾推想刘峻资历尚浅,加之是从沦陷区来的。从门第、名望等方面分析,刘峻 确实没有太大优势。若再找寻其它原因的话,笔者以为就要从徐孝嗣与萧子良、 萧鸾( 齐明帝) 二人的关系入手。在此还应涉及永明七年去世的王俭,据汪春泓 的论王俭与萧子良集团的对峙对齐梁文学发展之影响一文,王俭、萧子良两 集陶存在列立,而永明末年,萧子良与萧鸾的对立趋于公开化。就是这样三个人, 徐孝嗣与他们分别保持过密切的关系,其实本传中“恭己自保川矧一词已对徐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处世原则有了很好的概括。时任吏部尚书的徐孝嗣应该清楚此时的萧子良已是日 薄西山,所以不会给其延揽人才。 刘峻求的是国职,一方面,这个概念不同于西邸学士。西邸学士都是先有学 识、名气,然后“引 、“荐 ,不象国职由朝廷任命。另一方面,萧子良虽然只 活了三十五岁,但一生仕历复杂,任过司徒、太傅、侍中、尚书令、中书监、将 军、刺史( 其中有领官、加官) ,二十三岁时被封为竟陵王,诸多头衔几乎每个 都有一套相应的官吏班子,无怪乎有的研究者罗列其僚属、学士、宾客达百人之 多。国职对应的是他竟陵王府的职务。南齐书百官志载“诸王师、友、文学 各一人。国官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左右常侍、侍郎,上军、中军、下军 三军,典书、典祠、学官、典卫四令,食官、厩牧长、谒者以下 嘲1 。后来,徐 孝嗣给他安排了南海王侍郎之职,隋书百官志中梁代一、二品分为十八班, 皇弟皇子国侍郎为十八班。南海王子罕,齐武帝第十一子,其名望与地位和子良 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刘峻没有上任。从这件事我们可见刘峻志向远大的同时又定 位准确、坚持原则,正所谓“节亮慷慨 ( 出刘峻自序)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萧子良对佛教可谓推崇备至,其文学集团中也有因精通佛学而受到礼遇的。少年 出家为僧,又有笔受译经经历的刘峻为何没有在这方面接近萧子良? 这似乎可以 说明刘峻对佛学没有太大的兴趣。 李善注云“後为崔豫州刑狱参军 嘲,梁书、南史俱云萧遥欣焉豫州, 引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川绷。隋书经籍志子部谓“类 苑一百二十卷梁征虏刑狱参军刘孝标撰踟、集部谓“梁平西刑狱参军刘孝 标集六卷川剐。崔豫州,即慰祖从兄崔慧景,永明十一年春为豫州刺史( 据南 齐书3 卷) ;延兴元年八月,王广之继任( 据南齐书5 卷) ;十月,萧遥欣 继任( 据南齐书5 卷,萧遥欣本传有未之任之语,似指之前的兖州刺史没有 上任,此不详考) 。从任职豫州刺史这个角度,二说都有可能。但刑狱参军不是 刺史的属官,而是将军的佐吏( 严可均辑全梁文称刘峻为豫州府刑狱,误) , 任豫州刺史之时崔慧景为右卫将军、萧遥欣为宁朔将军,就是说从任职将军这个 角度,二说同样都有可能。如果说因两者极为相近而导致其一误载的话,那前者 的可靠度显然不如后者。 既然李善能看到刘峻自序一文,与之近乎同时代的李延寿也能看到,他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的这段记载几乎全采梁书而没有增易,应该说明梁书还是可信的。从梁 书对刘峻任职及之后的过程记录较详,而李善注文极其简略来看,刘峻在萧遥 欣处仟刑狱参军可能性极大。再结合隋书经籍志的两条记载,萧遥欣建武 四年为平西将军,与集部记载合,这同样印证了刘峻在萧处任刑狱参军是确凿无 疑的。而萧、崔二人均无任征虏将军的记载,不知子部材料所自。萧遥欣( 4 6 9 4 9 9 ) ,卒于永元元年,年三十一,他对刘峻可谓有知遇之恩,史载“礼遇甚厚。 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油3 ( 梁书) 。然从遥欣任豫州刺史到卒有六年时间,不 知“寻”字何解? 话题再匣l 到因人求职上,刘峻求的谁呢? 史无明文,我们只能推测。上文已 分析刘峻求为子良国职的时间大致在永明九年至十一年七月。首先考虑家人和族 人。孝庆从年龄和资历上肯定不行。在南齐的族人中善明、怀珍建元年间先后去 世;闻慰,永明九年卒,位至正员郎,此职恐很难与身为吏部尚书的徐孝嗣接洽。 而与闻慰关系不一般的江淹、袁彖则有这样的可能,这段时间,大概江淹任过尚 书左丞,袁彖职位要高些,兼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虽然他们卑于徐孝嗣,但 毕竟有同朝共事的机会。此为可能途径之一。还有一个明摆着的途径就是崔慧景。 南齐书崔慰祖传有“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 硕学”m 的记载,既然建武中可以荐举,那么永明中也可帮其求职。崔慧景,位 至侍中,齐末抗拒萧懿( 梁武帝之兄) ,战败被诛,从“崔豫州之称的语气、 职位看显然是刘峻对其的尊称,可见他对崔慧景感恩戴德,因之求职也有很大的 可能。 综合上述材料,不妨大胆推测整个过程。崔慧景永明十一年任豫州刺史时, 为刘峻向时任吏部尚书的徐孝嗣求为萧子良国职,因子良当时的地位江河日下, 徐孝嗣不许。建武中,诏举士,崔慧景向萧遥欣荐举刘峻,萧用为刑狱参军。崔 慧景两次引荐刘峻,因自序一文“过为烦碎 ,李善作注裁剪过略导致误载。 上述推测虽与多数材料一致,但因材料限制证据并不十分完备,在此仅备一说, 以俟通博。 2 、梁朝任职考 刘峻在梁初的活动,梁书记载:“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 书。峻兄孝庆,时为青卅i 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日类 苑 跚1 ,南史同。二史并未明言其为学士。梁书2 2 卷萧秀传有“精意术 学,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川嘲 云云;全梁文6 6 卷阮孝绪七录序:“有梁之初,缺亡甚众,爰命秘书监任 叻,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内,别藏众书,使学士刘孝标等,重加校进川绷:文 选李善注引自序中有“梁天监中,诏峻东掌石渠阁 阻1 之语。关于刘峻为 学士,文德殿、西省及石渠阁的设置等情况下文将详考。 王立群的( 文选) 成书研究一书第四章“昭明太子十学士 与( 文选) 编纂对南朝“学士研究颇为系统,在此概而言之,以便下文展开论述。 唐前学士尚未入百官之列,故汉书、宋书、晋书、南齐书、魏书、 隋书各史百官、职官、官氏诸志均无记载。但史书及经、子、集部涉及学士 之处甚多,宋齐梁三代大致情况如下:l 、学士职司增多。宋立总明馆,为国家 设专司储学士之滥觞;齐有治礼乐职局、总明馆、学士馆、西邸、尚书省五处; 梁增至七处,有东宫、西省、蕃王、士林馆、寿光殿、秘书监、上林馆。2 、学 士职责渐繁。宋时学士职责有掌礼仪、备顾问、撰国史;齐时增撰写郊庙歌辞、 著书抄书;梁时又增助编删改、典校书籍。3 、官员身份愈显。宋设总明馆已有 定员,玄、儒、文、史四科各十人;齐置治礼学士旧学四人、新学六人,萧子良 置学士二十人佐何胤撰新礼,且五处职司西邸为蕃王所设,余皆为国家所设:梁 代学士有定员的记载只有“侍读省仍置学士二人一嘲( 南史到洽传) 一处, 但许多学士由帝王任命,或由他官迁转、兼任,官员意义日显。4 、学士素质提 高。三代史书记载学士的数量、才华可谓一代胜过一代,至梁代蔚为大观。 关于刘峻为学士的记载,上文已引七录序、梁书萧秀传中两条材料。 阮序举刘峻后又云“乃分数术之文,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咂撰其名录“剐将刘 峻学士与位列二班的奉朝请并举,当然作为个人著述,阮孝绪对学士不一定执行 严格的标准;萧秀“招学士刀,似乎招之前就已是学士了,若是萧秀招为学士, 那刘峻就属于蕃王学士。其实,从为文士、学者这个层面来看,毫无疑问,刘峻 绝对有学士资格。至于是否为官员学士,上述分析似乎没有说明问题。下面先分 析刘峻与文德殿、西省的关系。 文德殿,阮孝绪“爰命秘书监任叻,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内,别藏众书,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使学士刘孝标等,重加校进口刀云云,与隋书经籍志一无异,可见其为国 家藏书之所。而李善引自序中谓“梁天监中,诏峻东掌石渠阁 嘲3 ,石渠阁 为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此引用可谓渊源有自。隋书经籍志一有两条:“梁 初,秘书监任防,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内列藏众书川矧、“梁有秘书监任叻、 殷钧四部目录,又文德殿目录 1 ;隋书经籍志二也有两条:“梁 文德殿四部目录四卷刘孝标撰h 1 1 、“梁天监六年四部书目录四卷殷钧 撰川捌。诸书两唐志无载。材料、同署殷钧,显然是同书异名,那材料与 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看任、殷二人的仕历。天监六年春,任防由秘书监 改任新安太守,天监四年前,长沙嗣王萧业为秘书监。殷钧尚永兴公主,仕途可 谓平步青云,天监初“起家秘书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州蜘。可见两 人同时各任监、丞。整理秘阁图书,修订目录是秘书监、丞的职责所在,隋书 经籍志一载刘宋时秘书监、丞谢灵运、王俭造四部目录;南齐时秘书监、 丞谢月出、王亮又造四部目录,故梁代任叻、殷钧造目录是在情理之中。问题 是殷钧是否亲自编撰。梁武帝萧衍曾对张率说“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 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1 ( 梁书本传) ,可见秘书丞是个声望高、干 事少的闲职。而殷钧传仅言“钧在职,启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 ,与任叻 躬加部集形成对比。作为皇亲,六年之间升迁四次,由二班升至八班,恐怕没有 多少时间从事具体工作。综观殷钧一生,尤其在文学方面毫无建树。而从与、 书名、卷数来看,很显然就是一书,况且,在同一时间,编辑两部相同内容的 书毫无必要。事实应该是:该书是在任、殷的领导下( 可能任畴还亲自参加了编 撰) 由刘峻编撰完成,在署名问题上出现分歧,导致作为两书载入隋志。也许编 者是以刘峻为首的团队,所以才有“东掌 之说。文德殿学士,梁书庾肩吾传 载萧刚居东宫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等五人充选,梁初情况不详。 西省,宋齐梁陈皆有。王立群在魏晋南北朝学士研究的几个问题( 见阜 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2 期) 一文中称“西省为中书省之别称, 然而不明所据。考晋、南朝、隋、唐诸史、通典、唐六典及今人陶希圣、 白钢的政治制度史专著亦未见此说。唐六典引晋令“中书侍郎四人 ,并 记载“晋氏每一郎入直西省,专掌诏草,更直省五日;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 宋、齐并同晋氏。梁功高者一人主直内事,秩干石,班第九 。以此看王氏所言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似是,然而南齐书4 3 卷有。( 高宗) 召诸王侯入宫。晋安王宝义及江陵公宝 览等住中书省,高、武诸孙住西省m 3 之说,审王氏所言又非。梁书、南史 本传都只记载刘峻召入西省,未言入文德殿,更未及编纂梁文德殿四部目录 之事。然两史稍异,梁书谓:搿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枷,而南史作“秘 阁 。按“秘书 指皇家藏书,“秘阁”指政府机关,在梁代应指文德殿。前说顺 理成章,后说则似乎不通。概南朝学士地位不显,刘峻材料的重要来源是其自 序,想必朝廷对政府编书署名权应有规定,刘峻断不会僭越,故只提东掌石渠 阁,姚氏父子理解到位,而延寿依后世制度改,遂弄巧成拙。梁书沈峻( 4 8 卷) 载“时中书舍人贺琛奉敕撰梁官,乃启峻及孔子祛补西省学士,助撰录 m 1 ,从“补 字知西省学士似有定员,从“启 字看连梁时位卑权重的中书舍人 还要上奏皇帝,西省学士的任命应比较严格。史书明确记载为西省学士有贺踪、 沈峻、孔子祛、郑灼四人,未言刘峻。 其实,梁朝学士多不显,上文提及文德、西省九学士,除庾信、徐陵外,另 七人均默默无闻。以贺踪为例,史书记载只有两条,分别出现在刘峻和任畴传中 ( 刘峻传作“跣 ,任叻传作“统 ,概形近致误,参隋书经籍志二“杂传 四十卷贺踪撰”旧1 条,前者为是) 。就刘峻在文德殿的职责、萧秀传记载并结合 梁书、南史都有因私载禁物“免官 的记载,刘峻为官员学士的可能性很 大。 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2 3 2 页中把刘峻“重加校进 文德殿藏书与入西 省“典校秘书 谓之合,可见他认为这是一回事。然而据上文分析,没有一条明 确的证据说明文德殿和西省二者为一,从文德殿隶属秘书监、丞管理,西省权归 中书舍人、侍郎统辖来看,两者应是不同的机构。刘峻天监六年应在文德殿,余 嘉锡以阮孝绪古今书最中有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而判 断此时刘峻入西省,考新旧唐书都有丘宾卿( 史书无传) 撰梁天监四年书目 四卷的记载,故刘峻是否参与了阮列目录编撰不得而知。其入西省的时间更是无 迹可寻,大概应在入文德殿之前。 由于刘孝庆任青州刺史的时间无考,所以不知刘峻何时省兄,更无法考证何 时免官。其载禁物也许是秘阁书籍之类。两史记载刘峻免官后安成王萧秀欣赏他 的学问,迁荆州后,引为户曹参军,此即明张溥编刘户曹集书名所本。萧秀,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梁武帝萧衍异母弟,字彦达,封安成王在天监元年,六年为江州刺史,七年丁慈 母陈太妃忧上慈母表求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h 町 ( 梁书司马筠传 4 8 卷) ,不久( 四月) ,迁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一年进位侍中,这样他在荆 州任刺史有五年之久。依梁制皇弟皇子为州刺史者,下有别驾、中从事、西曹祭 酒议曹从事、从事史等职,俱在诸曹参军之上,就梁代官制分班情况,一、二品 分十八班,二品外又分七班,但参军不入班,可见此职甚卑。但萧秀“立学校, 招隐逸州5 们,对学术非常重视,他为刘峻提供书籍,让他抄录事类,编纂类苑, 可谓人尽其才! 按无论刑狱参军还是户曹参军都远逊于齐时南海王侍郎( 侍郎在 梁时位居一、二品十八班中第一班) ,刘峻舍高就低固然有年龄渐增,锐气日减 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士为知己用的原因,崔慧景、萧遥欣尤其是萧秀重视人才, 培养人才的做法是刘峻寄身门下,刻苦上进的动力。关于类苑的情况,下文 还有详述。 三、归隐期 刘峻的归隐时间只能从相关作品中来推知,如山栖志等。其归隐后的行 迹也记载寥寥,不外乎著书授徒。下文论述中将会多少涉及其归隐后的事迹,兹 不详述。 第二节原籍、名字考论 一、原籍 关于刘峻原籍,梁书本传记载“刘峻字孝标,平原平原人 喳。南史 4 9 卷刘怀珍传载“刘怀珍字道玉,平原人,汉胶东康王寄之后也。其先刘植魇 平原太守,因家焉。祖昶从慕容德南度河,因家于北海都昌。 晦2 3 按刘怀珍即刘 峻从兄。联系其他族人的记载,史书关于刘峻原籍平原颇为一致,但学术界就其 今天的确切位置尚无定论。罗国威在刘孝标集校注中称在今山东淄博市,并 详论焉“平原郡有二:一为宋侨置,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附近。又一为梁置,并 置平原县,故治在今广东双桥附近。考之梁书峻本传,魏克青州,峻即陷身为奴, 孝标之籍贯,当为前者嘞1 。今人或谓“今山东平原人 ,或仅书“今山东人 。 云峻平原人,源自“其先刘植属平原太守,因家焉嘲1 。即为郡太守,定居 自当在郡治所,故史书谓峻、族人怀慰、杳等皆“平原平原人 。刘植史书无载, 其在世时间在刘寄之后,刘昶之前。考汉书5 3 卷,“胶东康王寄以孝景中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年立,二十八年薨 嘀1 。资治通鉴1 1 1 卷载隆安四年( 公元4 0 0 年) “南燕王 德即皇帝位于广固川鲫,则“昶从慕容德南度河 的时间约在这年前后。这样考 察刘植任平原太守的时间就在西汉前期( 公元前1 5 0 年) 至东晋后期( 公元4 0 0 年) 的五百五十年内。若进一步缩短时间范围,只能从。太守 一词入手。古太 守与内史是同一行政级别的地方长官,郡为太守,国为内史。同一地区,历史上 不同时期或为郡或为国,而行政长官也就相应有不同的称呼,如“平原太守骨、 。平原内史 称谓之别也就屡见不鲜。刘植为平原太守之说仅见于南史一书。 若记载不误,则这五百多年的范围还可以排除平原为王国的时期。 汉书二十八卷:“平原郡,高帝置川跏;后汉书四卷:“( 延平元年春 正月辛卯) 封皇兄胜为平原王川蚓;五卷:“( 永初七年) 夏四月乙未,平原王胜 薨9 1 。( 元初丙戌) 平原王得薨呦1 ( 永宁元年夏四月) 河间王子翼为平 原王砸( 建光元年五月丙申) 贬平原王翼为都乡侯 ;五十五卷又云:“( 太 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 安帝废之,国除川删;翼即桓帝的父亲, 国除后置郡与否史无明载,但桓帝即位第二年“( 建和二年) 夏四月丙子,封帝 弟硕为平原王泓3 ( 七卷) 。据后汉书九卷“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 甘陵、济北、平原八国皆除川蚓知至迟在建安十一年平原除国建郡。三国时魏明 帝于黄初三年被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急救抢救技能实战考核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6重庆庆铃集团校园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招聘1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州银行2026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深圳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十堰市房县招聘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2026届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放疗精准度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疑难病例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亳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方案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测评练案答案
- 2024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 技术规范
- 2025年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鱼苗配送服务方案(3篇)
- 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
- 2025高考志愿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Excel表格
- 房产公司红黄线管理制度
- 信息化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率提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