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刘辰翁须溪词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刘辰翁须溪词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刘辰翁须溪词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刘辰翁须溪词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刘辰翁须溪词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刘辰翁是宋元之交具有民族气节的著名遗民,也是一位诗、文、词兼擅的学 者型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文学史和文学评点史上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元、 明、清三代,刘辰翁的研究少人问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的简短评述,谈不上系 统的研究。直到清末,情况才稍有改观。迄今为止,人们对刘辰翁研究的重点是 词,但却很少对须溪词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而且从现状来看, 须溪词 的研究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研究者对须溪词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况周颐蕙 风词话和厉鹗“送春苦调刘须溪”的论断中打圈,一是关注须溪词与辛词 的关系,二是把其中的节令词和送春词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刘辰翁的节令词 和送春词的主题却是一致的,多是借此来抒发家世之感与亡国之痛。且这两部分 在须溪词中所占的数量不是很多; 须溪词中还有大量的写景、唱和、咏物、 祝寿之作,在数量上远远大于节令词和送春词之和。尽管节令词和送春词是其中 颇有光彩的部分,但作为严格意义的研究,对其他题材也是不能忽视的。只有审 视了作者作品的全部内容,才能对作者作品作一个比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因此 本文想对须溪词的研究现状、题材、艺术特色作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 刘辰翁独特的人生历练铸就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而后世学者研究其词作 的眼光多放在其抒发亡国之恨的时序词上,从而忽视了刘辰翁其他题材的词作。 其实,须溪词的题材很广泛,大体可分为时序词、寿词和唱和词、写景咏物词。 时序词又可以分为伤春悲秋词和节令词。伤春悲秋词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送春 词” ,因南宋亡于春天,故送春与亡国暗合,但是,不可把须溪词中的“春”完全 等同于“宋亡” ,咏春词和伤春词中“春”还有更大的意蕴。咏春词的范围最大, 只要是须溪词中有关春天的词作都可以概括进来,其次,伤春词的范围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借春天伤感时间生命流逝的词作,二是以春喻国事,并寄以家国、身 世之感的词作。也就是说:咏春词包括伤春词,伤春词包括送春词。故须溪词中 的“伤春”主题既继承中国传统的“伤春”主题而来,又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集中体现了“无枝可依”的遗民心态。刘辰翁先后写了二十多首节令词,多以元 夕为题,其之所以创作了这么多的元夕词,与他“为斯文,争一脉”的历史使命 感有关。因为上元节在宋朝不仅仅是一种岁时节令,它还有着丰富的礼乐文化内 涵, 且临安上元的景况往往是宋朝盛衰的象征, 故刘辰翁的须溪词中有强烈的“临 安”情结,其元夕词是以故国之思为题旨的。 须溪词中寿词与唱和词常交织于一体,很多寿词是词人与朋友之间互相祝寿 答谢之作,我们把这类词也纳入唱和词中,叫祝寿唱和词。须溪词中的唱和词能 反映江西遗民词人的群体关系及志趣,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刘辰翁遗民心态的嬗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ii 变。另外还有三首自寿词,反映了刘辰翁晚年时不如忘却寄托佛道的情感倾向。 须溪词中有大量的写景词和咏物词,其写景词多与时序词杂糅在一起,本文 探讨了其几首接近姜派空灵风格的写景词。刘辰翁的咏物词可作为辛派遗民咏物 词的代表作,它既继承了宋朝咏物词形神兼备的特点,又在抒情方式上打破了传 统咏物词对情景交融自然化的刻意追求,常入情忘物,直接抒情,甚至直接议论。 须溪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 以词载史,以文为词。2 语言 率真,随心而发,不假追琢。3 . 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的表达方式。4 . 哀伤凄 厉的情感基调。这些艺术特色的形成既与刘辰翁的个性气质有关又与刘辰翁对稼 轩词风的继承和发展有关。 关键词:刘辰翁;须溪词;题材;艺术个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liu chenwong, a song loyalist, stood an important place in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he wrote a lot of poems, lyrics and prose, but was little known before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t late qing, two scholars, kuang zhouyi and li e, made a breakthrough in research on liu chenwong s works. they mainly focused on liu s xu xi ci, especially those lyrics on seasons, and tried to elucidate its relation with xin qiji s writing style and thought, and liu s nostalgia of the fallen song dynasty. thereafter, later scholars followed their steps but few of them made creative contribution. after reading xu xi ci, one may find that the poems and lyrics on seasons and spring occupy only a small fraction. the rest are lyrics and poems on scenery, communication, birthday and description of things and events. what role are these lyrics and poems playing in liu s works and thought, and what is their relation to those on seasons? this thesis will make an attempt to disclose. as is known, the south song perished in spring in 1279. when liu chenwong wrote lyrics to express his sentiment about the departure of spring, he might use them to suggest his longing and nostalgia of the song. but if one regarded this as the only theme of liu s seasonal lyrics, he would commit the mistake of over- simplification. in other word, it is improper to identify the departure of spring as the extinction of the song. liu might use his seasonal poems to express his sigh on the pass of time and the loneliness of his life- - - the mind state of loyalist. in this way, liu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feeling sentimental toward the passing spr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on one hand, and expressed his life experience as a song loyalist- - - helpless and like a bird having no twig to perch on the other. moreover, liu also had the mission to continue the song culture through lyrics on seasons, especially on the shangyuan festival. shangyuan festival was not only a seasonal festival, but also symbolized the prosperity and existence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his poems and lyrics on shangyuan festival, one may notice liu s feelings and longing for the past days of lin an, the song capital. regarding liu s lyrics and poems on birthday and communication, they reflect the general concern and interest of the song loyalists. from liu s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one could find the development or transformation of liu s thoughts. for example, in three lyrics liu wrote for his own birthday, it shows liu s tendency to resort to buddhism and thus forget the misery of the collapse of the song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iv in his late life. liu s lyrics on scenery and things often mixed with those on seasons. in general, his writing style was close to jiang kui s writing style which emphasizing on the void and intelligent spiritual realm. when describing things, liu inherited xin qiji s style, and paid attention to both form and spirit, but he advanced further in expressing feelings, often bring readers into the realm of feelings naturally without realizing their abandonment of the described things. finally, the uniqueness of liu s writing are, 1, he used lyrics to record historical events, and turned prose into lyrics. 2.his words were frank, simple and natural, without any trace of embellishment. 3, 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tune and tone of lyrics, while keeping the meanings being expressed. 4, his lyrics showed more sentimental and forlorn feelings and ton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showed his inheritance from xin qiji, and also incorporated into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key words: liu chenwong; xu xi ci; literature subjec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一、刘辰翁的人生道路 刘辰翁(1232- 1297) ,号须溪,字会孟,吉州庐陵人,是南宋著名的遗民, 也是南宋末江浙文坛上影响力颇大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词、文,在 宋元之际都称得上是大家,同时他在文学批评上也有建树,刘辰翁曾游学欧阳守 道门下,是南宋末年的进士,在南宋有过短暂的仕宦生涯。南宋灭亡后,隐居不 仕,埋头著书,常与方外僧道交往。元大德元年其卒于庐陵,四方学者和门人皆 至庐陵会葬,尊称其为须溪先生。依据刘辰翁的身世处境及心态变化,我们可以 将其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师从名师、树爱国气节 宋绍定五年(1232) ,刘辰翁生于庐陵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刘良佐曾师承当 地大儒黄宗鲁。刘辰翁曾言: “先人死,吾十岁”( 萧寿甫墓志铭 ) ,可见其 十岁左右便失父而“家贫力学” 。但是刘辰翁并没有停止学业,而是先后师从了 数位名师。 刘辰翁在本空堂记中说: “予年七八,与西家二三儿共受书于芗城曾深甫” ,看来,曾深甫(曾子渊,字深甫)是刘辰翁的启蒙老师,曾深甫是个什么样的 人呢?刘辰翁曾记到: “尽日树笔,髯间俯首抄六经。他解附注旁,每页字如蚁。 计平生若此,何啻百万余字! ”可见曾深甫是个为学用功的读书人。但这个为学 用功的人却是个科场失意人,其常在自己学生面前“喟然叹曰: 五十年场屋,富 贵不早来,功名事去矣! ”而刘辰翁对曾深甫志不获空悲叹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他曾说: “盖死而可悲者,未有若无成之士”故曾深甫让刘辰翁幼小的心灵烙下 了很深的科考功名印记。本来中国封建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就是学而优则仕,以 科举考取功名,因为只有考取了功名才有可能更好地济世安民,报效国家,最终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曾深甫自己屡考无望,当然会严厉要求自己的学生,希望 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从前面刘辰翁的感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曾深甫的影响 刘宗彬. 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 刘文源. 吉安古代名人传.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 9 9 5 :1 3 3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2 2 0 马群. 刘辰翁事迹考. 词学 (第一辑).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 9 8 1 :1 3 1 厉鹗曾在宋诗纪事卷六八刘辰翁条中言刘辰翁“少登陆象山之门” ,但饶宗颐在词集考卷六 宋代词集解题中言“ 宋诗纪事谓曾登陆象山之门,更误” ,而笔者翻遍目前所找到的资料也不见更 多刘辰翁曾师从陆象山的记录,故本文暂不把陆象山列为刘辰翁的名师之列。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7 1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7 1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7 1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7 2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2 是成功的。 如果说曾深甫的影响已经萌芽了刘辰翁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那 么欧阳守道这样的大儒则塑造了刘辰翁的鲠直性格并使其爱国节义思想萌芽。明 杨慎升庵集刘辰翁传中曾记载刘辰翁曰: “家贫力学,游欧阳守道门,守 道大奇之。 ”那么,欧阳守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给了刘辰翁什么样的影响 呢? 欧阳守道(?1273)是庐陵永和人,字公权,号巽斋。 宋史称其为“庐 陵之醇儒” ,欧阳守道也是少年孤贫,靠自学成才,淳祐元年(1241)中的进士, 授 于都主,廷试对策时他说: “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 昔者当国恶箴规, 言者疑触迕,及其去位,共谓非才。或有迎合时宰,自效殷勤,亦有疾恶乖方, 苟求疵类,以至忠邪不辨,黜涉无章。 ”因此被考试官和朝廷奚落。历史有时是 惊人的相似的,宝祐六年(1258) ,欧阳守道的学生刘辰翁贡于乡,当时丁大全在 朝为相, 刘辰翁对策时,“严君子小人朋党辩, 有司以为涉谤, 摈弃之, 补太学生” 。 景定三年(1262) ,刘辰翁在廷试对策时,极言: “济邸无后可痛,忠良戕害可伤, 风节不竞可憾。 ”触怒了贾似道, “洎奏名,理宗亲置之于丙第”。由此可见师 徒二人均是生性鲠直之人。而刘辰翁这种鲠直性格的形成很难说没有受到欧阳守 道的影响。 淳祐二年(1242) ,江万里聘欧阳守道为白鹭洲书院第一任山长。这时,刘 辰翁、文天祥、邓剡等人正在白鹭洲书院受学,欧阳守道授课时讲授了孟轲的“正 人心,承三圣”的学说,企图以此正人心,养浩气,育人才。与此同时,欧阳守 道又是宋末江西理学大师,是程朱理学的传人,程朱理学重人格、崇气节、尚道 义、厉廉耻、辨夷夏的理念会通过欧阳守道传递给刘辰翁、文天祥等人,事实上 在刘辰翁的思想深处,有着根深蒂固的节义观念。刘辰翁曾作节斋记曰: “人 生亦如四时,有三大节。少之时,学问事亲;既壮,则欲忠孝著于事业;老则全 归以见地下, 终令誉以遗子安孙。 节无大小, 以能守为大。 ” 正是在这种 师生相学中,欧阳守道把自己的理学思想,浩然正气传给了文天祥、刘辰翁、邓 剡等学生。这对刘辰翁爱国节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对刘辰翁影响最大的要数江万里了,可以说,江万里的忠节节操对刘辰翁的 影响至深,从某种意义上讲,南宋灭亡后,刘辰翁立志守节终不复出仕与江万里、 文天祥等人的忠节感染是分不开的。我们这样说的理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 转引自吴熊和. 胡可先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5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4 :3 7 1 1 (元)脱脱等. 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 1 9 7 7 : 1 2 3 6 7 (元)脱脱等. 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 1 9 7 7 : 1 2 3 6 4 转引自吴熊和. 胡可先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5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4 :3 7 1 1 转引自吴熊和. 胡可先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5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4 :3 7 1 1 转引自吴熊和. 胡可先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5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4 :3 7 1 1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9 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证实: 第 一 , 江 万 里 刚 直 不 阿 、 对 国 家 忠 心 耿 耿 的 人 格 魅 力 。江 万 里 (1198 1275) ,字子远,号古心,一生历两朝,几度宦海沉浮,但无论 是居高位还是受贬谪,其终不忘爱国, “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是其写照。贾似道得宠后,江万里 因刚直不阿而遭罢官。南宋将亡时,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却因力主 抗元被贾似道再度罢官。 咸熙九年,七十六岁的江万里被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 知潭州。这年元军大举侵宋,江万里见大势巳去,故称病退居饶州芝山,德 祐元年(1275 年)二月,饶州被元军攻破,江万里流着泪对门人陈书器说: “ 大势不可支,尔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 言毕, “投芷水死” 。南宋遗 民刘壎曾称其为: “古心先生江文忠公,文章名节重前朝。 ” 第二,人格魅力的影响力。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他周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特别是这个人处在众人目光的中心时,他的影响力会更加巨大,而江万里在白鹭 洲书院的特殊地位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南宋淳祜元年(1241 年)江万里创 建白鹭州书院,广收门徒。在欧阳守道未任山长前,他自主其事,亲自讲授。 庐陵后人表彰他道: “江万里创白鹭书院,使缙绅德之,吏民怜之,悍卒 化之” 。 故江万里在白鹭洲书院的地位使他的人格魅力更能影响周围的人,特 别是书院的学生。事实上,江万里刚正不阿,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格魅力感染了 包括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在内的一大批学生。南宋末年很多著名的抗元英雄 和至死都不出仕元朝的江西遗民,大部分都曾是江万里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要 算文天祥了。此外还有刘南圃、刘辰翁、邓光荐等一大批爱国人士。 如果说在白鹭洲书院期间,刘辰翁与江万里的师徒情谊还不能称之为深交, 那么,从景定初年(1260) ,刘辰翁补太学生,正式受业于江万里到江万里以身殉 国,这十五年间,他们二人的师徒情义是不断升华的,十五年间,刘辰翁曾多次 参加江万里的幕府并始终与其保持联系往来。江万里死后,刘辰翁千里奔丧祭奠, 并作祭师江丞相古心先生文详细地回顾了自己与恩师江万里的师生情义。从 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江万里对刘辰翁的关心胜似父兄。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刘辰翁 的很多诗文中看出其对恩师江万里的怀念,如在南康军昭忠禅寺记中,他借 凭吊禅寺以寄托自己对恩师的无限哀思。至元十七年(1280) ,刘辰翁为祭奠江万 里来到了江万里的故乡都昌,建了归来庵,并为其作记曰: “归来者,古心先生石 山庵也。 作歌者谁?先生之门人宋玉也。 ” 文中, 刘辰翁把自己比作宋玉, 而把恩师江万里比作屈原,看来在刘辰翁的心目中,恩师就像屈原那般爱国,而 自己也要以恩师为效法对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辰翁已深被江万里以身殉国的 四库全书 (文津阁)( 1 1 8 3 册)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 0 0 6 :6 2 2 宋代教育家欧阳守道. 刘文源. 争鸣. 1 9 8 7 (1 ) :3 9 0 (宋)刘辰翁. 刘辰翁集 (段大林校点).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7 :8 9 - 9 0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4 气节所感染。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欧阳守道、江万里等人的以身作则和潜移默化使刘辰 翁在骨子里都深深地烙上了忠君爱国的节义思想。所以,入元以后,即使刘辰翁 看到并认同了元初时的清明政治,也能够和元朝官吏往来唱和诗歌,但不入元为 官的心结是无法解开的。 (二)仕途短暂、国事难舍 虽然,从小刘辰翁就有考取功名效忠国家的志向,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刘 辰翁虽然考取了功名,但其一生入仕的时间却是十分短暂的。我们可以用很短的 文字来概括刘辰翁的仕途生涯: “景定三年(1262) ,刘辰翁中了进士,却因触怒 贾似道而被理宗亲置于丙等。不久便以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元年 (1265) ,在江万里等人的举荐下,出任监安府学教授。咸淳四年(1269) ,江万 里任太平州江东转运使,刘辰翁为其幕僚。德祐元年(1275) ,丞相陈宜中荐居史 馆,辞而不受。十月又授太学博士,因元兵逼近临安,道路被阻,未能行。不久 南宋灭亡,文天祥起兵抗元,刘辰翁曾一度参与其江西幕府” 。随后,文天祥兵 败, “南宋彻底灭亡,刘辰翁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漂流生活”。 尽管刘辰翁的仕途是很短暂的,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其也有着 传统知识分子共同的心理机制:“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 德祐元年 (1275) , 贾似道在鲁港兵败,当时刘辰翁正闲居庐陵,听后做了一首词六州歌头 :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 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 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 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 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词前有一段小序: “乙亥二月,贾平章似道督师至太平州鲁港,未见敌,鸣锣 而溃。后半月闻报,赋此。 ” 特意标明这首词是针对鲁港兵败事而作的。事实上, 在须溪词中,像六州歌头这样直接讥讽时事的作品还有很多。元人蒋子 正曾在山房随笔中说: “秋壑(贾似道之号)赐第,正在苏堤。游骑过其门, 第为侦事者密报,必致罗织,有官者被黜,有财者被祸,逮世变而后已。近有题 吴熊和. 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 第五册).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4 :3 7 2 2 刘辰翁年谱. 刘宗彬. 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3 ) :6 0 - 6 2 庄周. 庄子让王 (郭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9 :8 6 (宋)刘辰翁. 须溪词 (吴企明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8 :3 5 1 (宋)刘辰翁. 须溪词 (吴企明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8 :3 5 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其养乐园云: 老壑曾居葛岭西,游人谁敢问苏堤 ” 可见当时的人是不敢评论这 件事情以得罪权相贾似道的,而刘辰翁则无所畏惧,他在虞美人中写到: “黄帘绿幕窗垂雾。表立如承露。夕郎偷看御街灯。归奔河边残点、乱 如星。 开园蒋李游春雨。蛱蝶穿人舞。如今烟草锁春晴。并与苏堤葛岭、不 堪行。” 这首词讽刺的就是贾似道在西湖葛岭修建楼台亭榭,并对擅入游人进行迫害 的事情。还有一首词金缕曲,也是刘辰翁关注现实政治,批判贾似道失道的 词作: “绝北寒声动。渺黄昏、叶满长安,云迷章贡。最苦周公千年后, 正与莽新同梦。五十国、纷纷入中。摇扬都人歌郿坞,问何如、昨日嵩 高颂。胪九锡,竟谁风。 当初共道擎天重。奈天教、垓下风寒,滹沱兵冻。寂寞放翁南园记, 带得园柑进奉。怅回首、何人修凤。寄语权门趋炎者,这朝廷、不是邦 昌宋。真与赝,可能共。” 上阙开篇便用风烟迷漫的环境渲染出词人心中的忧虑不安,接着词人便道出 了其忧虑不安的原因在于:自比周公的丞相贾似道“正与莽新同梦”,欲学王莽 把持朝政,独断专权。下阙中,词人讽刺那些昔日依附贾似道的“权门趋炎者” 称贾似道为“擎天柱”,但事实却一朝兵败,国事难兴。刘辰翁这些关心国事, 痛批贾似道的词作是其作为一个传统儒士“不治而议论” 的体现。 (三)隐居著书、以词寄哀思 景炎元年丙子(1 2 7 6 ),正月,元兵至临安,宋帝奏请降表。三月,宋恭帝、 谢太后被掳北上,宋朝实际灭亡。同年正月,刘辰翁的家乡吉州也沦陷了。暮春, 刘辰翁离开虎溪避地外乡,寄托国破伤怀之情的兰陵王丙子送春、浣溪 沙虎溪春等词就作于期间,经过三年的漂流生活后。“刘辰翁回到故里,从 此长居故里,埋头著书,写词寄托亡国之痛,并开始与佛家道人交往” 。刘辰翁 的爱国词多作于这一时期,现在在须溪词中大放光彩、并被后来者所极力推 崇研究的送春词和元宵词也多写于这一时期。也许南宋未灭之时,刘辰翁是无暇 (元)蒋子正. 山房随笔. 丛书集成初刻 (第 2 8 8 5 册). 北京:中华书局. 1 9 9 1 :3 6 9 (宋)刘辰翁. 须溪词 (吴企明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8 :2 8 4 (宋)刘辰翁. 须溪词 (吴企明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8 :4 6 1 出自史记田敬仲世家 ,指仕宦之外的知识分子对国事的批评,具体论述参见余时英: 士与中国文 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7 :1 7 2 - 1 7 6 刘辰翁年谱. 刘宗彬. 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3 ) :6 3 - 6 5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6 专心于作词的,毕竟国事始终是其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国家灭亡之后,不 仅没有国事可以操心,而且亡国的满腔愤懑也需要找个途径来宣泄,那么,词便 成了首要的选择。事实上,在此后的隐居岁月里,刘辰翁一面“在隐逸中寻求自 得其乐的乐土” ,一面撰写了很多抒发亡国之恨的遗民词和散文,把自己对 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全部宣泄在里面。 二、刘辰翁诗文词传世情况及研究资料 在宋末元初的江浙文坛上,刘辰翁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现存 有其 203 首诗歌、354 首词、249 篇散文。同时还有许多种类繁多的诗文评点,内 容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在诗歌点评上,其共评点了 48 位唐代诗人和 5 位宋代诗人,其中有杜甫、王维、李白、韦应物、孟浩然、李贺、苏轼、王安石、 陆游、黄庭坚等人。在散文点评上,其点评了先秦诸子,如庄子、老子、孟子、 荀子等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开创了小说点评的先河,点评了世说新语 , 虽不太成系统,但开了文人无功利点评的先例。可以说,在刘辰翁之前,没有人 像他这样对诗歌、散文、小说进行这么广泛而深入的评点,故其称得上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文学点评大师。其逝世后, “其子刘将孙将其作品编为须溪先生集 , 在宋史艺文志中录为一百卷,但是在明朝时,许多已经失散。清朝四库馆 臣,根据永乐大典 天下同文集等书编辑了须溪集 (十卷) 、 须溪四景 诗 (四卷) , 须溪先生记钞 (八卷) (存目) ,此外还有须溪先生集略 (三卷) 单独行刊。今天常见的版本为胡思敬豫章丛书本须溪集 (七卷)和朱祖谋 疆村丛书本须溪词 (三卷) 。现在通行的须溪词抽于须溪集 。 ” 对 于刘辰翁文集的编刻流传情况,四川大学的博士焦印亭作了很详细的考订,大家 可以参阅其文章刘辰翁文集编刻流传考述 。 因刘辰翁仕途短暂官位不显, 宋史中没有其传,而在新元史卷二三 七、 宋季忠义录卷一六中有其传。我们今天所知的有关刘辰翁的生平事迹多来 之于江西通志 、 庐陵县志 、刘将孙的养吾斋集 、柯劭忞的新元史 、钱 士升的南宋书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 、杨慎的杨慎集 、厉鹗的 宋诗纪事 、 周南端的天下同文集 (前甲集) 、陆心源的宋史翼 、顾嗣立的元诗选 、 万斯同的宋季忠义录等。另外,还有几篇文章值得注意,马群的刘辰翁事 迹考,李璞的刘辰翁三年漂流行迹补考 ,吴企明的刘辰翁年谱。但 刘宗彬的刘辰翁年谱更为详细和完善。 潘桂明. 中国禅宗思想研究.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 9 9 2 :6 1 刘辰翁文集编刻流传考述. 焦印亭. 图书馆杂志. 2 0 0 7 (4 ) :6 5 - 6 7 刘辰翁事迹考. 马群词学 (第一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8 1 刘辰翁三年漂流行迹补考. 李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0 (2 ) 刘辰翁年谱. 吴企明. 中国韵文学刊. 1 9 9 0 (5 ) 刘辰翁年谱. 刘宗彬. 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3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如果要研究刘辰翁的作品,那么这几本点校刘辰翁作品的书值得关注,一是 吴熊和主编的唐宋词汇评 (两宋卷.第五册) ,书中汇集了一些有关刘辰翁的传 记资料和历代评价刘辰翁的著述,还有一些刘辰翁具体词作的汇评。二是段大林 点校的刘辰翁集 ,本书于 1987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第一本全面系统 整理刘辰翁著作的书,三是吴企明校点的须溪词 ,萧逸也点校过须溪词 , 但不如其精细,书后附有大量刘辰翁的研究资料。段大林校点的刘辰翁集 ,萧 逸校点的须溪词 ,吴企明校注的须溪词均是以疆村丛书为底本,此外, 从 2002 年起,江西教育出版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豫章丛书 ,在其“集部”收录 了七卷的须溪集,本书前面的“点校说明”中介绍了作者、内容、版本的情 况,书后面收录了很多有关刘辰翁的资料,并且每一卷都用校记来注明引文、事 件、人物、年代等的考证。是目前研究刘辰翁资料最丰富的书。 三、 须溪词研究状况述略 (一)须溪词的研究现状 在刘辰翁的文学作品中,最受关注的是词。但是在晚清以前几乎没有专门论 述须溪词的文章,只有寥寥数语的点评,比如沈雄、杨慎等人的评价。厉鹗最先 肯定其词作道: “送春苦调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风林书院体,岂知词派 有江西?”后晚清的况周颐最早对须溪词的艺术特色作了较为全面公正的评价, 他在蕙风词话中对须溪词的语言、风格、特点作了点评,并把刘辰翁列为苏 辛词派。 厉鹗和况周颐的观点对后来研究者的影响很大,从目前须溪词的研究现状来 看,各种研究均在这二人的论调下徘徊。要么关注辛词与须溪词的关系,要么在 “送春苦调刘须溪”的范围内深挖,主要研究其节令词和咏春词,而这两个主题 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元夕词和送春词上。 目前须溪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刘辰翁与辛弃疾的词学渊源上,现今词学界普遍认为刘辰翁是辛弃 疾的后继者,多把刘辰翁列为苏辛词派。比如唐圭璋、潘君昭的唐宋词学论集 、 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程千帆、吴新雷的两宋文学史 、刘大杰的中 国文学发展史 、黄拔荆的词史 、刘扬忠的唐宋词流派史 、陶尔夫、刘敬圻 的南宋词史 、葛晓音的唐宋诗词十五讲 、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 、龙榆生 的龙榆生词学论文集 、陈如江的唐宋五十名家词论 、唐圭璋主编的唐宋 词鉴赏辞典均与况周颐的论断相似,把刘辰翁列为苏辛派。夏承焘也在瞿髯 论词绝句中充分肯定了刘辰翁追随稼轩的成就: “稼轩之后有辰翁,旷代词坛峙 (清) 厉鹗樊榭山房集(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01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8 两雄。憾事筝琶银甲硬,江西残响倚声中”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刘辰翁为 姜派,如王易的词曲史 : “姜派尚有高观国、洪荣、黄升、严仁、赵以夫、刘 辰翁 亦皆未及白石骚雅而清劲”。 目前,学术界现在有关刘辰翁对辛弃疾接受的论文有以下文章:李璞的论 刘辰翁对稼轩范型的总结、继承与发展 ,从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以诗文 为词四个范型入手,认为这是刘辰翁对辛词的总结与发展。朱丽霞的刘须溪对 辛稼轩的接受 , 文章从以文为词、 比兴象征两个方面探讨了刘辰翁对辛弃疾的接 受。另外还有一篇文章也值得注意,山东大学博士李春英的博士论文宋元时期 稼轩词接受研究 , 在第二章南宋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中,其认为刘辰翁是稼 轩一派的坚强后劲,认为须溪词从手法、内容、风格、句法等方面均体现了对稼 轩词的接受。 第二,对须溪词本身的艺术特点和内容的研究。这期间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一 些:缪钺在灵谿词说中将刘辰翁与其他宋末词人作了比较,认为其词的特点 是“ 用中锋重笔,通首情意贯彻” 。并在论刘辰翁词 、 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 哀为主评李清照、刘辰翁、汪元量三家的元夕词中均认为刘辰翁的元夕词 寄托了亡国之思。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和葛晓音唐宋诗词十五讲 ,均 认为须溪词有“史的价值” ,即“以词存史”。李璞分析了刘辰翁对于词语言风 格的主张, “认为其所言的二语外率鄙俚 ,并非反对词作语言的俚俗化而主张 求雅”霍有明、牛海蓉的刘辰翁暮年词作论认为其暮年作品的特色表现为: “1.以多种艺术手法直接反映宋元更替的巨大历史变动;2.反映了入元后汉族传 统文化的变更,从中透露了遗民在新朝的痛苦、悲慨、失落、无奈等各种复杂心 态和感受。 ” 严迪昌认为 “刘辰翁的咏春词受到了辛弃疾的咏春词的很大影响”。 另外写咏春词的还有:田芳的须溪词论 、顾宝林的刘辰翁咏春词的意蕴解 读、郭延龄的山中岁月海上情辛派词人刘辰翁和他的 、赵艳喜的送春苦调刘须溪论刘辰翁送春词兼与稼轩咏春词比较11。而 这一时期论节令词的文章有:廖泓泉的节令词 招魂曲简论刘辰翁节令词的 特点 12秦惠娟、 赵君的 每于元夕忆京华刘辰翁元夕词探微13孙艳辉的 节 夏承焘夏承焘集 (第二卷).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9 9 8 :5 6 3 王易. 词曲史北京:东方出版社. 1 9 9 6 :3 1 9 论刘辰翁词. 缪钺.四川大学学报.1985(3) :66 葛晓音唐宋诗词十五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3 :3 5 6 由“二语外率鄙俚”谈开去论刘辰翁对于词语风格的主张. 李璞. 中国韵文学刊. 2 0 0 1 (1 ) 刘辰翁暮年词作论.霍有明、牛海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4 年第 1 期 辛弃疾研究论文集.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 9 9 3 须溪词论. 田芳. 吉首大学学报. 1 9 9 6 (1 ) 刘辰翁咏春词的意蕴解读. 顾宝林.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4 (4 ) 山中岁月海上情辛派词人刘辰翁和他的 . 郭延龄. 榆林高专学报. 1 9 9 8 (3 ) 1 1 送春苦调刘须溪论刘辰翁送春词与稼轩咏春词比较. 赵艳喜. 中国韵文学刊. 2 0 0 6 (2 ) 1 2 节令词 招魂曲简论刘辰翁节令词的特点. 廖泓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 0 0 5 (1 ) 1 3 每于元夕忆京华刘辰翁元夕词探微. 秦惠娟、赵君.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0 0 6 (4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物风光不相待试析南宋刘辰翁元宵词均认为其节令词体现了汉族遗民入元 以后的心灵变化轨迹,具有以词存史纪事的特点,此外还有两篇比较刘辰翁与李 清照永遇乐的论文,刘新文的文章“从历史背景、情感、结构、手法、语言、 等方面入手,分析出了两首词的许多细微差别之处” ,陈瑜则“从李清照和刘辰 翁的不同心理倾向入手, 认为了李清照的身世之悲超越了意识层面上沉痛的黍离、 麦秀之悲,而刘辰翁的个人身世之感更多地消融于对故国深深的悼念之中”。 (二)须溪词研究的几个问题 综上可见,刘辰翁须溪词的研究重点在节令词、咏春词和对辛派词接受的关 系上,目前还没有对须溪词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的专著,尽管在以往学者的著述文 章中,不乏对须溪词的精辟见解,但对其全面系统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阐释,仍 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当从整体上宏观把握须溪词的各种题材及成因。节令词和咏春词虽 是须溪词中最有影响的部分,但是只有研究了作家的全部作品,才能对作品进行 比较公正的客观评价。须溪词中,除了节令词和咏春词,还有大量的写景词、咏 物词、唱和词、寿词。这些词的数量很多,须溪词中数量最多的是唱和词,有 170 余首,其中祝寿唱和词约 70 余首,词中有名姓者 80 余人。这些唱和词反映了江 西遗民词人的群体关系及志趣, 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刘辰翁遗民心态嬗变的轨迹。 以前研究须溪词的学者多认为刘辰翁对前朝的忠贞是始终不渝、直到终老的,这 是片面的。事实上,刘辰翁的遗民心态是复杂的、嬗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刘 辰翁对新朝的了解不断深入,其在心理上慢慢认同了新朝,其亡国之痛、故国之 思的遗民心态也慢慢带上了变异的色彩,渐渐消解了君国之念,也淡化了民族情 绪。刘辰翁咏物词既继承了宋代传统咏物词的形神兼备的传统,又因抒发家国之 恨情感的需要,更喜直接表情达意。另外,与雅词派遗民词人借咏物词寄寓身世 之感相比,刘辰翁的咏物词更喜寄寓家国之恨。故其咏物词有些脱离宋代传统咏 物词的轨道。 第二,应当整体关注须溪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的原因。现在学界普遍认为 须溪词的情感基调为哀婉凄厉;艺术表现上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语言风 格为率真,随心而发,不假追琢;表现手法上喜以词载史,用经用典,以文为 词。的确,须溪词中除了一部分景物词外,大部分的词都有符合以上特点,那 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呢?或者说,形成这种特点的各种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将作初步探讨。 当然,笔者所提到的这几个方面只是须溪词众多研究面中极少的一部分,可 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两首 之比较. 刘新文、刘赜宇. 唐山学院学报. 2 0 0 5 (1 ) 家国同构背景下文人不同的心理倾向性从两首题为 的元夕词谈起 . 陈瑜. 名作欣赏. 2 0 0 7(1 ) 须溪词中很多寿词是词人与朋友之间互相祝寿答谢之作,我们把这类词也纳入唱和词中,叫祝寿唱和词 刘辰翁须溪词初探 10 以说是沧海一粟,但是,笔者愿意用这沧海一粟掀开大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