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卢照邻的诗史意义.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l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作为“初唐四杰 之一的卢照邻,七言歌行、骚体诗、五言古诗和五言排律都 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表现出一种慷慨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苍凉悲壮的艺术魅力。其 七言歌行句法灵活,用韵自由,吸收汉大赋铺叙的表现手法,感情充沛,气势壮大, 于历史兴亡之叹中寄托人生哲理,打破了汉魏六朝以来七言歌行的传统;其骚体诗 也一改六朝以来的套路,回归到屈原离骚“发愤以抒情 的精神传统,将自己 身处太平盛世却依然不受重用的愤慨无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五言古诗继承了 汉魏“兴寄”的传统,并与齐梁的声律规范相结合,促进了五古的新发展;其五言 排律则题材广泛,用韵严格,促进了该诗体的形成和最终确立。卢照邻的这几种诗 体在诗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开拓作用,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全面论述卢照邻诗 歌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卢照邻七言歌行骚体诗五言古诗五言排律诗史意义 a b s t r a c t a so n eo ft h e “f o u r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r s o n so fe a r l yt a n gd y n a s t y w i t hl u z h a o l i n ,s e v e n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l t e r n a t er h y m e 、p o e s yw r i t i n g si nt h es t y l eo f l i s a o 、f i v e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s t y l ea n df i v e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p l a t o o n r u l ea l lh a v eau n i q u e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 s ep o e m sb o d ys u r f a c ea p p e a r so n ek i n d o f g e n e r o u ss p i r i t i e ds p i r i t u a lo u t l o o ka n d t h ed e s o l u t es o l e m na n ds t i r r i n ga r t i s t i cc h a r m i t s s e v e n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l t e r n a t er h y m en o to n l ya r ef l e x i b l ew i t ht h es y n t a xa n d f r e ew i t ht h er h y m e b u ta l s oa b s o r bt h ee x p r e s s i o nm e a n sw h i c ht h eh a nd y n a s t yb i g t a x s h o pn a r r a t e sa n dt h es e n t i m e n ti sa b u n d a n t ,t h ei m p o s i n gm a n n e re x p a n d s ,s i g h si n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r i s ea n df a l lr e p o s e st h el i f ep h i l o s o p h y i th a v eb r o k e nt h eh a n 、w e ia n ds i x d y n a s t i e ss e v e n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l t e r n a t er h y m e st r a d i t i o n i t sp o e s yw r i t i n g s i n t h es t y l eo fl i s a oh a sa l s oc h a n g e ds i xd y n a s t y sr e p e r t o i r ea n dr e t u r n e dt ot h es p i r i t u a l t r a d i t i o no fq uy u a n h ew i l lp l a c et h ep i p i n gt i m eo fp e a c ea c t u a l l ys t i l ln o tt h e i n d i g n a t i o nw h i c he n t r u s t s w i t hh e a v y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b u t t h es e n t i m e n te x p r e s s e s i n c i s i v e l y i t sf i v e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s t y l e h a si n h e r i t e dh a na n dw e i d y n a s t i e st r a d i t i o na n du n i f i e dw i t hq ia n dl i a n gd y n a s t i e sr u l e so ft o n a lp a t t e r ns t a n d a r d w h i c hp r o m o t e dt h ef i v e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s t y l er e c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 sf i v e 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p l a t o o nr u l ei sw i d e s p r e a da n dt h er h y m ei ss t r i c tw h i c hp r o m o t e t h i sp o e mb o d y sf o r m a t i o n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sf i n a l l y l u z h a o l i n st h e s ek i n d so fp o e m b o d ya r ep l a y i n gt h ei m p o r t a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r o l e i nt h ep o e t r y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 t h i sa r t i c l en a m e l yt a k et h i sa saf o u d a t i o nw h i c he l a b o r a t e st h el u z h a o l i np o e t r yi n p o e t r yh i s t o r ys t a t u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k e yw o r d s :l uz h a o l i n s e v e n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l t e r n a t er h y m ep o e s y w r i t i n g si nt h es t y l eo fl is a o f i v ew o r d sp o e m s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s t y l e f i v ew o r d s p o e m sw i t ht h ep l a t o o nr u l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m th i s t o r yo fp o e t r y i l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童册 日期:刁年多月弓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喜硝驴 日期:谚7 年占月弓日 孙签名:或她 日期:加7 年占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重途塞握童卮溢卮;旦坐生;旦= 生;旦三生筮i 鱼! 作者签名: 童翊驴 日期:加。7 年6 月弓日 导师签名: 帆口7 年z 月孑日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卢照邻和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是初唐时期扫除齐梁绮靡 文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七言歌行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开拓作用,闻一多先生在唐诗 杂论宫体诗的自赎中曾评价卢照邻的七言歌行长安古意“放开了粗豪而圆润 的嗓子 ,有着“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又说卢照邻的诗歌“背面有厚积的力 量支撑着。这力量,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有真实感情,所以卢骆的 到来,能使人们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固卢照邻对七言歌行的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对骚体诗、五言排律和五言古诗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卢照邻,幽州范阳人,范阳卢氏乃是晋宋以来之大家族。他年十余岁,就大学 者曹宪学习苍、雅等汉字书与文选,后又就业于王义方学习经史,从而 奠定了儒学之基础。年十八岁左右,入长安,出入邓王元裕、宰相来济府邸,为邓 所赏识,为邓王府典签。邓王卒后,卢照邻改授益州新都县尉,郁郁不得志。因小 人陷害,遭牢狱之灾,得友人救免后,辞官回乡,时已三十六岁。回洛阳不久,患 有幽忧之疾,难以治愈,终于手挛足废,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自投颖水而卒。 观卢照邻之一生,仅当过邓王府典签和益州新都县尉这样从八品的小官,而诗 人才华横溢,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孕天然之灵质,禀大傀之奇工。怀九 围之远志, 乇万里之长空。 当时初唐社会正同益繁荣富强,科举取士制度又使大 量的下层文士登上政治舞台,但卢照邻却不受朝廷重用,尚定在走向盛唐中指 出了原因“初唐尤其是武则天时代造成了四杰时代一般士人的共同命运,一方面可 以恃才仕进,另一方面可能有才而不得仕进。科举变革既给士人造就了恃才仕进的 理想,同时给更多的士人带来有才而不得进的现实。”正是这种矛盾、动荡的时局, 才造成了诗人卢照邻痛苦的心灵。身处和平盛世,却不受赏识;满怀积极进取的建 功立业愿望,却只有从八品的小官职,仕途退难;桀骜不驯的个性和清高自守的品 格,却又患有手挛足废,难以自理的幽忧之疾这就是卢照邻一生的经历,怎能 不让诗人愤激,问天问地,叹天道的不公,哀自己的不幸。正是有如此多的生活体 验与复杂的情绪感受,卢照邻才得以写出他那些别具一格的诗文。其诗歌反映了卢 照邻仕途的失意,一事无成的痛苦,无人理解的孤独与不受重用的愤慨,尤其是其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1 页。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第1 4 页。 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6 页。 尚定:走向盛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4 0 页。 1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七言歌行更是于历史兴亡之叹中寄寓人生的哲理。因此可以说,卢照邻是一位用自 己全部生命来写诗的诗人。 卢照邻同时也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诗人。他创作过赋、五言古诗、五言律诗、 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歌行、七言绝句、骚、对问等多种文体,还用骈偶作记 序碑谶。其中,他所创造的七言歌行声律灵活多变,感情浓烈,思想深刻,促进了 七言歌行的定型;五言排律内容广泛,平仄合律,促进了五排的繁荣;骚体诗回归 到屈原所开创的“发愤以抒情”的精神传统,直抒愤世嫉俗的感情,表现出齐梁诗 歌难以看到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五言古诗则将汉魏的劲健风骨和齐梁的声律结合, 促进了五古在唐代的新发展。在这些文体的背后,都蕴藏着诗人独特的生命感受和 体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们。 2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初唐的审美趣味与卢照邻的文学思想 卢照邻生活在高宗和武后时期,高宗初期沿续贞观时的“重儒抑文 的政策, 文学只是点缀升平的工具,但武后时期则一改此政策,崇尚文学,儒道渐衰。士人 们纷纷研习诗文,于是出现了“上官体”,士子争相模仿。然而,随着武则天政治 权力的膨胀,因反对武后执政的高宗心腹上官仪排斥出朝廷之后,又出现了许敬宗 所倡导的“颂体诗”,都为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作,从诗到人全无骨气可言。卢 照邻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朝政动荡不定,士人们媚骨成风的时代里。然而,卢照邻 全然没有受其影响,依旧坚守着儒家之道,用诗来言志抒怀,写出自己的心声,与 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节初唐的审美趣味 卢照邻的文学思想紧承贞观时期魏征、王硅等人而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先知道 当时初唐文人们的文学理论和审美趣味。 总体来说,初唐一直都在寻找适合反映大唐王朝新气象的诗歌创作原则。贞观 朝初期,因鉴于梁陈亡国的教训,以唐太宗为中心的诗人群体们主张文学要有益于 教化,反对浮靡文风,反对文学用于淫乐。唐太宗在帝京篇序中说: 予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观列代之皇王,考当时之行事,轩昊舜禹之上。 信无间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侈极丽,征税殚于宇宙, 辙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称其求,江海不能赡其欲,覆之颠沛,不亦宜乎。 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 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 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释实求华,从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唐太宗从政治的角度,从国家兴衰的角度,主张文学要有益于教化,要符合六 经,反对淫放之文风,认为淫放文章会导致亡国。从这则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完 全是从政治、社会方面来评价文学的,而不是从文学本身出发。在他此种文学观的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1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指导下,诗歌自然成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因此,在贞观初期诗歌继承北朝以来之文 风,讲求质朴无华,苍凉悲壮。然而,如果按照这样的诗风发展下去,诗歌只能简 单地回归到汉魏时期,并无价值。不过,唐太宗虽然主张文学教化论,但也并不排 斥绮丽文风。到了贞观中后期,唐太宗及许多朝臣们主动学习南朝绮丽文风,重词 藻之美。试看唐太宗下面两首此阶段学南朝文风所作诗歌: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润,宿雾足朝烟。雁湿行无次,花沾 色丽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一一咏雨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侧阵移鸿影,圆花 钉菊丛。摅怀欲尘外,高眺白云中。 一一秋日翠微宫 这两首诗很明显可以看出是学习南朝诗风而作,写景讲采词语的色调和句式的 对仗,与太宗早期言志抒怀诗的慷慨激昂风格完全不同。太宗学南朝诗风显然不成 功,景与情脱离,无细腻空灵之感。上行下效,于志宁、令狐德桑、封行高、杜正 伦、岑文本等人也大量创作宴乐诗,曾共同作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这 些诗歌赋字虽然不同,但风格上与南朝宫廷宴乐诗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这种风气 的出现只是一个开端,虽表现出追求语言技巧的势头,但其创作未远离贞观诗风的 主流,未堕入浮艳,对诗风变化影响不大。这一阶段,魏征明确地提出融合南北文 学之两长的审美追求,倒是引人注意。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说道: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 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实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这个主张是符合诗歌发展趋势的,关陇文化沿袭北朝以来汉晋文化,讲求质朴 实用,如发展下去会导致文章质木无文;而南朝文化发展到梁陈,已经成为统治阶 层奢侈淫乐的工具,文章浮靡无用,因此,需要融合南北文化,才能创造出反映大 唐王朝日益繁荣新气象的诗文来。魏征提出了诗歌发展的道路,这是正确的,盛唐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1 4 页。、 。魏征等人:文学传序,隋书卷七十六,中华书局,1 9 7 3 年校点本,第1 7 3 0 页。 4 : :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诗歌正是在完美地融合南北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具体怎样实现合南北文 学之两长的理想呢? 首先,上官仪的“上官体出现了,也就是卢照邻等四杰们反对的“龙朔文场 变体”。他们以“绮错婉媚”为主要特征,赵昌平先生解释此特征十分精准,抓住 了上官体的艺术特色“绮错成文而能缘情婉密而能天真媚美之致( 天真如前云非一 味素朴,而是不假故实直寻即目之意) 。”上官仪之诗歌确有个人风格,委婉雅致, 自然灵动,注重气氛的渲梁和情景的交融,比起其余那些模仿六朝诗作的诗人们高 出许多,但不足之处在于内容多局限于宫庭楼阁,情感多为志得意满后的自得、闲 适之感,并不能做到南北交融,而是南方文学气质多些,北方文学浓郁之感情偏少。 这点可从他的早春桂林殿应诏和入朝洛堤步月看出: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 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在这种情况下,卢照邻等初唐四杰承担起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重任,诗歌出现 了新的倾向,为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 论四杰中说“正如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 代是从台阁移至塞漠与江山。”固卢照邻诗歌不再局限于宫庭楼阁,多写羁旅的艰辛, 仕途的失意,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人生的哲理,表达咏物伤怀,赠别惆怅,孤独失落 之情。不仅在内容上有所拓展,感情和思想上也有广度和深度,有着“生龙活虎般 腾踔的节奏”。这种激烈昂扬,自信乐观的精神力量,正是魏晋以来诗歌所缺乏的, 也是最能反映大唐蒸蒸日上新气象的,初步完成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审美理想。 因此,整个初唐的审美观就是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思想。从贞观中后期到上官 体对于南朝文学之模拟,由于没有任何前代相关经验可供借鉴,合南北文学之两长 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到卢照邻诗歌的出现,感情充沛,气势壮大,从内容到题材 上打破了南朝以来纤弱的文风,表现出新气象。他以明朗阔大的审美追求为合南北 文学之两长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而且这种审美追求也符合大唐王朝对文学的要 求。 赵昌平:赵昌平自选集,广两师范大学 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7 页。 圆彭定求等编:拿唐诗卷旧十,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5 0 5 页。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旧卜,第5 0 8 页。 闻一多:四杰,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3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节卢照邻的文学思想 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评论: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 黄,影带以狗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 业。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未契而推一变;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 卢照邻是以反对绮靡文风登上文坛的,杨炯这样认为。诚如学术界所一直公认, 卢照邻的诗文创作基本原则是“文以明道说,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卢照邻诗文创作 的另一原则“言志抒怀 。没弄清楚这一点,对于卢照邻在附马都尉乔君集序 中的一段话就难以理解了: 昔文王既没,道不在于兹乎? 尼父克生,礼尽归于是矣。其后荀卿、孟子、 服儒者之褒衣;屈平、宋玉,弄词人之柔翰。礼乐之道,已颠坠于斯;雅、 颂之风,犹绵联于季叶。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首先,卢照邻从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出发,认为文 学应服从儒家诗教观,即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的社会功用, 反映礼乐之道;其次,屈原、宋玉违背“礼乐之道 ,只徒用华丽词句,从而开启 了一个背离雅颂之风的不好风气,应予以否定。因此,可以得出卢照邻主张诗歌实 现社会政教之功用。的确,卢照邻不止一次地谈到了诗文的这种社会功用,他在南 阳公集序中也说道: 贞观年中,太宗外厌兵革,垂衣裳于亏国,舞干戚于两阶,留思政途,内 兴文事。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材术显。成能 起自布衣,蔚为卿相,雍容待从,朝夕献纳。虞博通万句,对问不休;李 长于五言,下笔无滞;岑君论诘密害,听者忘废;许生章奏翩翩,谈之未易; 王待中政事精密,明达旧章;魏太师直气鲠词,兼包古义;褚河南风标特峻, 回徐明霞:杨炯集卢照邻集,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3 6 页。 圆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0 1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早铿声于册府。变风变雅,立体不拘于一途;既博既粗,为学遍游于百氏。 什么诗歌符合“礼乐之道 昵? 卢照邻举出贞观初期魏征、王琏、来济等人的 诗歌,认为其诗反映朝延之政事,有“古义 。王硅、魏征等人的诗歌实际上多为 政治教化之作,诗风朴直劲健,有北方诗歌之风气,并没有多少艺术感,但卢照邻 欣赏这种诗风,且以之为人生目标。卢照邻渴望能够像魏征那样在朝延受到重用,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圆是他的理想,“晨趋有暇,持彩笔于瑶轩;夕拜多闲, 弄雕章于琴席 是他的文学追求,他希望可以过上宫廷文人的生活。这种儒家的 诗教观,来源于卢照邻从小所受的儒家教育。卢照邻所生活的幽州范阳,属于山东 一带,素以儒家之经史传家,讲究坚守儒家之道,推行仁政,恢复王道,魏征、王 琏等人即属于山东旧族。他们正直敢言,忠心辅佐皇帝,保持独立之人格,与武后 时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完全不同。因此颇受同为山东旧族之卢照邻的认同,将他 们作为人生的目标。于是,卢照邻主张诗歌的社会政治功用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卢照邻也从未反对过绮丽的宫廷文学,他写过中和乐九章等歌功颂 德的诗歌,因为他是那样地想进入宫廷为“王道政治服务,那样地盼望成为一名 宫廷御用文人。所以,他的“览清规而辍九攻”是用贞观时魏征等人的诗风来实现 的。 既然,卢照邻主张诗教观,反对屈宋以来的文风,那为什么卢照邻又写出五 悲、释疾文这样颇似屈原的诗作呢? 原因很简单,卢照邻生活的背景变化了。 当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破灭时,当他长期沉居下僚时,当他郁郁不得志时,自然选择 诗歌作为倾诉的窗口了。于是,卢照邻后期的诗文创作观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 张“发愤以抒情 ,“适意清灵”。他在病痛折磨下,作释疾文道:“盖作易 者其有忧患乎? 删书者其有栖遑乎? 国语之作,非瞽叟之事乎? 骚文 之兴,非怀沙之痛乎? 吾非斯人之徒欤? 安可默而无述? 用六个问句表达了自 己“发愤著书 的心声。卢照邻自小就怀着“忠君爱国”的政治热情,当残酷的现 实将这一愿望砸得粉碎时,他失意的痛苦与愤激便成比例的增大,所抒发的感情也 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浓烈而悲壮,便选择了“骚”这种形式了。这也是卢照邻 反对屈原又创作骚体诗的原因。 卢照邻在附马都尉乔君集序中还提出了“言志抒怀 的诗歌创作原则,他 页 驼孔3 7 第版年 均 局n 页页 枵重8 9肾“驼船中第第第注注注注校校校校集集集集邻邻邻邻昭昭昭照出心肖逸逸逸逸五石五石 李李李李 -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说:“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为宗,雅爱清灵,不以繁词为贵 ,强调诗歌要抒发自 己的真情实感,风格上应该清新自然,不假雕琢,因此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靡之风, 对它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言古兴者,多以西汉为宗;议今文者,或用东朝为美。 落梅芳树,共体千篇;陇水巫山,殊名一意。亦犹负日于珍狐之下,沉萤于烛龙之 前。辛勤逐影,更似悲狂,罕见凿空,未曾先觉。潘、陆、颜、谢,蹈迷津而不归; 任、沈、江、刘,来乱辙而弥远。 罾并且明确提出诗歌要讲求独创,“其有发挥新 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 。 卢照邻的诗歌正是这一系列文学 创作思想的产物,他的七言歌行、五言排律、五言古诗、骚体诗等各种诗体都蕴含 着深厚的感情,达到了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高度统一。 从整个初唐的文学理论来看,卢照邻“诗以明道”的社会教化功用这一理论, 基本上是对贞观初期魏征等人诗歌理论的沿袭,而且他所创作的宫廷唱和诗,与贞 观宫廷诗风无多大区别。所以,“诗明道”理论并没有创新可言。卢照邻诗文创作 原则的主要贡献在于“诗言志 理论精神的重新恢复,在于“适意清灵”精神下创 作的表达浓烈情感的诗作,这些诗作传递出自魏晋以来士丈夫普通失去了的积极入 世、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和政治热情,以及“发愤抒情”的矛盾情感。同时,卢照 邻也并未摒弃六朝以来的华美形式,而是将自己丰富复杂的情感充斥其中,用旧的 形式表达了新的人生追求,这是卢照邻精神的体现。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卢照邻诗歌反映的新精神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实际 上,卢照邻在初唐四杰中较为年长,也是最先登上诗坛的,因此他诗歌内容的拓展, 情感的昂扬壮大,确实是应该引起重视,而且盛唐诗歌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卢照邻的七言歌行行路难与长安古意,与李白的将进洒、梁园吟等 诗句就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在第二章有论述。因此,卢照邻的“适意清灵”审美观 在初唐文学审美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提出了一个行 之有效的方法。 。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0 6 页。 。李i 逸:卢照邻集校注,第3 3 9 页。 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第3 4 0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七言歌行的艺术演进与卢照邻七言歌行的艺术开拓 七言歌行,又称七言乐府,声韵流畅,易于吟唱,章法复沓循环,句式自由, 因此特别适合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受到诗人们的欢迎,在初唐尤为流行。对此,葛 晓音先生作了精到的总结: 初唐七言乐府歌行虽以其骄俪浮靡被明清诗话视为承袭梁陈的“旧制”,但 确立了七言歌行基本的体制规范,而且以后世难以企及的声情宏畅流传之美, 成为七言乐府歌行史上不可复返的一个阶段。初唐歌行的这一特征与其内容重 在情的咏叹有关。由于当时乐府歌行主题都集中于抒写相思离别和盛衰之感, 因而最宜于以宛转流畅的声调来表现。 初唐七言歌行是七言歌行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卢照邻的七言歌行正是首次 以浓烈的感情,壮大的气势,华美的铺叙,盛衰之变的主题出现在七言歌行史上, 成为七言歌行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第一节七言歌行的艺术演进 七言歌行的发展总体来讲,分为六个阶段。汉魏至南朝f j i 期为七言歌行发展的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曹丕,鲍照为主,创作的人并不多。梁陈文人的大量创作 为七言歌行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创作七言歌行的文人主要是宫廷诗人,他们 在形式上讲究句法、对偶,篇幅加大,形成铺叙特征,同时形成“思妇游子 的结构模式。南北文化交流中的庾信、卢思道等人的创作是七言歌行发展的第三阶 段。他们的诗歌内容深刻,采用五言七言相杂的句法结构,与初唐四杰的创作已没 有多大区别。唐初至高宗时期是七言歌行发展的第四阶段,以初唐四杰尤其是卢照 邻和骆宾王为代表,他们的七言歌行内容深广,于历史兴亡之叹中寄托人生的感慨; 句法灵活,用韵自由,并采用赋的手法写诗。“四杰之后至唐玄宗开元初是七言 歌行发展的第五阶段。这一阶段的张若虚、刘希夷、张说等人保留及“四杰 句法 结构和抒情模式上的特点,但同时也进一步洗净了绮丽纤华的风格,变得清新劲健。 。葛晓音: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腱兼论歌行的形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5 期,第5 5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唐玄宗开元初至天宝末是七言歌行发展的最后阶段,七言歌行达到顶峰,出现了李 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等大家,他们的七言歌行融合前几个阶段的成功经验, 将浓厚的感情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表现大唐王朝新气象的一 代新诗。盛唐七言歌行发展到高峰后,宋元明清四朝代的诗人们创作的七言歌行多 为模仿盛唐之作,只有明末清初的吴伟业“梅村体”颇有个人特色。 早在明代就有诗歌理论家论述了七言歌行的演变过程,胡应麟于诗薮内编 卷三谈到:“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独白聍歌、 行路难时见文人集中,皆短章也。梁人颇尚此体,燕歌行、捣衣曲诸作 实为初唐鼻祖。陈江总、卢思道等,篇会浸盛,然音响时乖,节奏未协,正类当时 五言律体。垂拱四子,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成中肯 綮。七言长体,极于此矣。”他认为七言歌行发展到“四杰 才成为一种有规范的 诗体。七言歌行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如其它诗体一样,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韵 律、语言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规范,趋于完美,而初唐卢照邻的七言歌行是其中十 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只有把卢照邻七言歌行放在整个七言歌行的发展史上, 才能准确地认清它的地位。 七言歌行来源于汉乐府,葛晓音在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兼论歌行的形 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一文提到:“歌行的样式虽然是在六朝到初唐漫长的时期中 形成的,但其基本特征在歌行萌芽于汉代的阶段就已初步具备。这些乐府诗采自 民间歌谣,以事发端,感情真挚,虽没有完整的七言诗句,但也可见七言歌行的某 些端倪来。如东门行: 东门行,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半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 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 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 此乐府诗真实写出了主人公因贫穷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的矛盾痛苦心理。句法 上,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混杂,其中“还视架上无悬衣”、“舍中儿母牵衣啼”、 “贱妾与君共哺糜 则成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基础。诗里还运用了双声叠韵的表现手 法,如“仓浪”。这些都透露出些许端倪。 完整的七言诗且以“歌行 为名的是曹丕创作的燕歌行二首,其中第一首 胡麻麟:诗薮内编卷三,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5 页。 葛晓音: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兼论歌行的形成及其与七古的分野,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5 期,第5 5 页。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j l |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6 8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秋风萧瑟天气凉”为多数人所晓,因此这里以第二首来举例: 别e l 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书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展诗 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催心肝。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秦轩。仰戴星月 观云间。飞乌晨呜。声气可怜。留连怀顾不自存。 全诗共十六句,除末尾二句为四言外,其余都是七言,句句押韵,都押平声韵, 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由春到冬,由白天到黑夜,该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一 刻也未停止,感人肺腑。曹丕开创了“游子思妇 这一情感模式,细腻地写出了抒 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和心理,构成了一种百转千回,凄怨感人的风格。它的情感抒发 自然真实,不带雕琢之痕,虽然没有第一首那样华美委婉,但感情丝毫不逊色,深 切感人。 在曹丕之后,魏明帝曹睿,西晋的陆机,刘宋的谢灵运也创作过燕歌行, 但他们的诗作与曹丕的相同,均为句句押韵,押平声韵,因此没有创新可言,反而 是晋宋时期的另一种题目的诗更有价值。晋宋出现的白聍舞歌诗,打破了句旬 押韵的形式,最早出现了换韵,其晋代的白聍舞歌诗三首有一首是严格的句句 押韵,另外二首都有换韵的形式出现,如第一首: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客仪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质如 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驱巾拂尘。丽服在御 会嘉宾,醪醴盈樽美且淳。清歌徐舞降祗神,四座欢乐胡可陈。 前八句是句句押韵,后八句则是隔句押韵,描写的是跳舞女子的声姿容貌,文 辞华美,比之曹丕,感情不足。诗中出现了新的句法,改三旬为对句,且同句内重 复用字,造成一种重章复沓的节奏感。第二首则是f i 仃j k 句四句一转韵,后八句是句 句押韵。 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诗人鲍照,他对歌行体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罗根泽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一书中认为:“七言体由曹丕创造,但发展的是鲍 郭茂倩:相和歌辞七卷三十二,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4 6 9 页。 郭茂倩:舞曲歌辞四卷五十五,第7 9 7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照;歌行体则不但发展的是鲍照,创造的也是鲍照。”鲍照打破了传统的“游子思 妇”模式,于诗歌中抒发寒士愤闷不平之气,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门阀社会的抗争 之情,其拟行路难十八首就是这种强烈感情的渲泄口。如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 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人写出了自己备受压抑的极度痛苦与愤怒,不再是曹丕等人小儿女的缠绵感 情,因此气势颇显壮大,刚健有力。诗中运用了“亦”、“安能 、“岂 等虚词来抒 发情感,使全诗句意融为一体,这在以前的七言歌行中也是没有过的。除这首诗之 外,另外的十七首均用到大量虚词来联结句意。 鲍照的拟行路难同时也开创了“君不见”开头的句式,其十八首诗中有七 首以此开篇,此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一种固定程式,卢照邻、李白、杜甫等人都以 此开头。 鲍照独特贡献的第四点就是创造了一种特殊句式,即“三三七句,且此三言 句每句重复一字,有时一句中隔字重复或邻字相同,以此产生复沓和回环之美。如 代淮南王二首之二: 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 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此诗大量运用了一句中隔字重复的手法,而且“九门门九开 是邻字相同的手 法,这些是鲍照的首创。 梁陈时期,宫廷诗人们大量创作七言歌行,在其追求浮靡文风的诗坛风气下, 七言歌行自然背离了言志抒怀的轨迹,走向了对声律、辞藻的追求上。这个时期, 七言歌行的数量增多,形式上讲究句法、对偶、声律,篇幅上加大,吸收赋的铺叙 手法。如梁代萧绎的燕歌行: 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黄龙戍北花如锦,玄菟城寿月似蛾。 o 罗根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南京大学f l ;版社,1 9 5 7 年版,第4 8 页。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6 0 页。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第3 6 3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如何此时别夫婿,金羁翠吒往交河。还闻入汉去燕营,怨妾心中百恨生。漫漫 悠悠天未晓,遥遥夜夜听寒更。自从异县同心别,偏恨同时成异节。横波满脸 万行啼,翠眉渐敛千重结。并海连天合不开,那堪春日上春台。惟见远舟如落 叶,复看遥舸似行杯。沙汀野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翻嗟汉使音尘断, 空伤贱妾燕南陲。 全诗共二十二句,共五韵,开头六句一韵,后面皆为四句一韵,改变了句句押 韵模式;诗句对仗工整,创出两对叠字的用法“漫漫悠悠天未晓,遥遥夜夜听寒更 , 运用了同句重复用字手法“那堪春日上春台;语言华丽,重回到“游子思妇 的 情感模式上来。 这一时期的七言歌行,多注重声律、对偶、辞藻等形式上的探究,文辞华丽, 声韵流转,具有音乐美,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个性,每首诗作都写游子思妇,描写女 性的声姿容貌,感情不足,和当时其它诗体的弊病一样。七言歌行转向格律声韵, 对仗骈偶、遣词用句上发展是走向规范的开始,这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对形式美 追求的过度,未免产生浮靡雕琢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为七言歌行的发展 奠定了新的基础,其声韵、对偶的成功探索精神也为初唐所继承。 陈隋之交的庾信、卢思道等人的创作是七言歌行发展的第三阶段,他们的诗作 与初唐四杰的创作已无多大区别,更注重篇法和句法,强调句意的整体连贯性,采 用五七言相杂的句法结构;情感基调上比之梁陈较为壮大,有思乡之情,立功边塞 之志。如庾信的七言歌行,既继承了梁陈以来声律文辞的华美细腻,又接受了北朝 文学劲健之风,从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初唐七言歌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创 作的燕歌行、杨柳歌等七言歌行,与初唐歌行体诗歌已没有多大区别。如燕 歌行: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雁噔噔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晋阳山头无箭竹。竦勒城中乏水源。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竦。愿得 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妾惊甘泉 足峰火。君讶渔阳少阵云。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盘龙明镜饷秦 嘉。辟恶生看寄韩寿。青分燕来能几日。- - e q 蚕眠不复久洛阳游丝百丈连。 黄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 。郭茂倩:相和歌辞七卷三十二,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4 7 1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 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这首诗是庾信羁留北方后所作,用“游子思妇情感模式寄托自己的归国之思, 苍劲沉郁,富有感情,与曹丕,萧绎同题诗作单纯描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深刻得多, 境界也更为开阔。他于“游子思妇”中加入边塞艰苦生活的描写,源自其流离颠沛 的生活。全诗共二十八句,隔句押韵,换三个韵,自由多变,婉转优美;对偶工整, 连虚字也同样如此,如“渡”对“落 、“无对“乏 、“久对“绝;文辞清丽, 精炼生动;句与句之间平仄韵互押,富有节奏感,明显吸收了梁陈声律、辞藻和对 偶的技法,这些直接为稍后登上文坛的初唐四杰所继承。 唐初至高宗时期是七言歌行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以初唐四杰特别是卢照邻、骆 宾王为代表,他们的歌行内容深广,情感浓烈,声律自由,结构完整,继续发展了 赋法写诗的技巧,形成了初唐时期七言歌行体的范式。首先,在内容题材上虽沿用 乐府旧题,但翻出新样,于巨大的历史兴亡中寄托人生的感慨,不再拘泥于个人的 情志。曹丕写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情思,鲍照、卢思道、庾信是个人不得志的痛苦, 均着眼于个人,而卢骆歌行立足于社会、人生乃至漫长的历史河流,广度与深度是 前人难以企及的。其二,从声律上看,换韵自由,有平有仄,灵活多变,富有音乐 美。其三,表现技法上,喜用对偶、重复、顶针手法;句式以七言为主,夹杂五言 和三言,且多用排比句式;同时利用赋法入诗,虽在梁陈时已有文人以此法写诗, 但卢骆发挥到了极致,全诗多为铺排,先叙景物、事物,再发议论,与汉大赋先扬 后抑的写法相同,富丽庞大。如骆宾王帝京篇,诗中极力铺写了唐朝的国威、 京城的繁华与王侯权贵的骄奢生活,然后用“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 “春去春来若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发出感慨,最后以怀才不遇作结。诗人于 历史的兴亡中寄托富贵无定,人生无常的哲理,同时也反映出自己才高位卑的悲愤 之情。全诗富丽宏伟,气势壮大,感情浓厚,铺叙、抒情、议论转换自然;形式上 十分灵活,三言、五言、七言相互穿插,长短句交错,有一种回环之美;文辞华丽, 却不显浮靡,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互为媲美。 这一阶段七言歌行的创作,反映了当时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感情的浓 烈、气势的壮大,是初唐四杰们为七言歌行乃至整个诗歌指明的道路,是解决如何 融南北文学之两长的关键方法,因此他们的意义在诗歌发展史上是十分重大的。 “四杰”以后的张若虚、刘希夷、张说等人的诗歌创作是七言歌行发展的第五 倪瑶:庾子山集注卷五,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4 0 7 页。 o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6 1 0 页。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保留了“四杰”于历史兴亡之叹中寄托人生哲理的抒情模式 和声律自由灵活的特点,摒弃了其华丽的文辞风格,变得清新劲健。 七言歌行发展到盛唐,达到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等大 批名家,他们集前几个阶段经验之大成,创作出各具个性特色的七言歌行。赵昌平 先生在从初、盛唐七古的演进看唐诗发展的内在规律一文中,对盛唐七言歌行 的承革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指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骈中间散, 以散行骈;到散中间骈,以骈凝散句式声调。其二,从体物见章,写情以 见志;到得意乘兴,探象于冥搜诗歌意象。其三,从宛委曲折,潜气内转;到 廉角钩折,驰骋合度布局取势。 也就是说,盛唐七言歌行以气势情感取胜, 不再依靠附加的字法连结全篇,而是以气势调动与钩连。和这种情感基础相配合的 自然是散句了,散句更易于抒发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急救抢救技能实战考核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6重庆庆铃集团校园招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招聘1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州银行2026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深圳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十堰市房县招聘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2026届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放疗精准度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疑难病例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亳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2025年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行程安排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课件
- 泰国安全防卫培训课件
- 锅炉工艺规程培训课件
- 企业销售业务标准作业手册
- 石材购销合同范本简单
- 中国南方航空数字化和双中台方案
- 2025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答案
- 2025至2030乙烯丙烯酸(EAA)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韩语专业教育与职场应用能力培养融合研究
- 眼科规培汇报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