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江门学派的交游与唱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j ,、,- i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刹枷 日期:加f o 年6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 韬 导师签名:美诼告 日期:7 d f o 年6 月加日日期:加口年6 月 io 日 一 江门学派的交游与唱和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硕士生:刘韬 指导老师:吴承学教授 摘要 全文为总分结构:第一章以陈献章为纲,对每位江门学人( 贺钦、林光、 张诩、李孔修、李承箕、邹智、湛若水) 的生平、学术、诗歌都做了详尽切要的 论述,特别突出了每一位江门学人同中有异的性情气质与人格魅力,也强调了他 们各自擅长的诗歌体裁以及独特的诗风。在论述两者的交游与唱和时,将以时间 为纲的概述与以内容为切分标准的分论结合起来,以求做到翔实但不散乱。 第二章则简要展示了江门学派与罗伦、庄昶的交游状貌,重点论述湛若水与 王阳明的交游脉络与唱和诗作,并对江门学派的和陶诗进行了辑录与分析。第一、 二章主要是力图展现江门学派的生活方式、治学状况,力图还原其活跃一时的历 史面貌,故重点论述师生、友人间的诗书往来状况,描述其游览山水胜迹的情形。 第三章则以前两章为基础,紧扣江门学派理学家( 儒者) 、居士( 隐士) 、文 人的三重身份,结合他们的学说与诗作,从价值观、审美追求两大方面分析概括 其群体共性:认为“内圣外王是其价值观的内核;自然、平淡是其自觉追求的 审美风格,醇和气象是其理想的审美境界。 结语则简要论述江门学派交游唱和的意义与文化影响,特别突出江门学派对 岭南文化的作用,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束。 关键词:江门学派岭南陈献章林光张诩李孔修湛若水 m l 一一一 t h es t a t e m e n ta b o u tj ia n g m e ns c h o oi s ln t e r c o m m u nic a tio na n da n tip h o n a i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i t e r a t u r e n a m e :l i ut a o s u p e r v is o r :p r o f e s s o rw uc h e n g x u e a b s t r a c t f u l l t e x tf o rt h et o t a ls t r u c t u r e :w i t ht h el i n eo fc h e n gx i a n z h a n g , f o re v e r yj i a n g m e ne c o n o m i s tl i f ea n da c a d e m i c ,p o e m sa r ei nd e t a i l d i s c u s s e d ,e s p e c i a l l y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i n tf o re v e r yj i a n g m e ns c h o l a r sh a v e d if f e r e n tt e m p e r a m e n tw it ht e m p e r a m e n ta n dp e r s o n a lit y ,a ls oe m p h a siz e 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a tp o e t r ya n du n i q u es t y l e i n t e g r a t eo v e r v i e wo ft i m e a st h ep r o g r a mw i t ht h ep o i n t sc o n c e r n i n gf o rs e g m e n t a t i o no fs t a n d a r d , ino r d e rt oa c c o m p lis ha c c u r a t eb u tn o tm e s s y s e c o n db r i e f l yd e m o n s t r a t e sc h e n gx i a n z h a n ga n dl u ol u n ,z h u a n g c h a n g sf r i e n d sf o r m f o c u s e so nz h a nr u o s h u ia n dw a n gy a n g m i n gc o n t a c t s c l u e sa n da n t i p h o n a l a n dc o l l e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j i a n g m e ns c h o o l s a n t i p h o n a lw i t h t a oq i a n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d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b a s i c a l l yi s t os h o wj i a n g m e ns c h o o l sl i f e s t y l e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 t r y i n gt or e s t o r ei t sa c t i v ea th i s t o r y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t e a c h e r sa n d s t u d e n t s ,f r i e n d s ,l e t t e r sa n dp o e t r i e sb e t w e e ne a c ho t h e r s ,d e s c r i b i n g t h e i rt o u rs c e n i cl a n d s c a p e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g r i p p i n g j i a n g m e ns c h o o lp s y c h o l o g i s t s ,h e r m i ta n dp o e tt r i p l ei d e n t i t y ,c o m b i n e d i v w i t ht h e i rd o c t r i n ea n dp o e t r y ,a n a l y s i sa n dg e n e r a l i z et h e i rc o m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o fv a l u e sa n d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 ”b e l i e v e o n e s e l f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i n t os a g e ,a i d i n gt h e i rc o u n t r y i st h ec o r ev a l u e s o ft h e m t h e y p u r s u en a t u r a la n di n s i p i d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 ,p u r ea n d m e t e o r 0 1 0 9 i c a la st h e i ri d e a la e s t h e t i cr e a l m e p il o g u e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j i a n g m e ns c h o o l s i n t e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a n t i p h o n a l ,a n dt h ec u l t u r ei n f l u e n c ef r o m j i a n g m e ns c h o o l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l i n g n a nc u l t u r e t h ef u l l p a p e ri ss u m m a r i z e db yt h ee p i l o g u e l i n g n a n ,c h e n gx i a n z h a n g ,l i ng u a n g ,z h a n g v 目录 绪论0 0 0 0 000 00 00 00 00 1 第一章陈献章与门人的交游和唱和9 第一节陈献章与贺钦1 0 第二节陈献章与林光1 4 第三节陈献章与张诩1 8 第四节陈献章与李孔修2 1 第五节陈献章与李承箕2 4 第六节陈献章与邹智2 9 第七节陈献章与湛若水3 2 第二章江门学派与其他学人的交游与唱和3 7 第一节陈献章与罗伦3 7 第二节陈献章与庄昶4 1 第三节湛若水与王守仁4 5 第四节江门学派的和陶诗5 0 第三章江门学派的群体共性5 5 第一节江门学派的价值观5 5 第二节江门学派的审美追求6 4 结语:江门学派的交游意义与文化影响7 0 附录一:影印白沙村图7 1 附录二:江门学派的和陶诗整理辑录7 5 参考文献8 4 后记8 8 绪论 江门学派,又称白沙学派,岭南学派。分别由陈献章( 1 4 2 8 1 5 0 0 ) 和湛若 水( 1 4 6 6 1 5 6 0 ) 开创和继承。以“道 为本体、以“心 体道,“以自然为宗 、 以“静坐中养出端倪 为修养方法的江门心学,上承程朱理学,下启阳明心学, 实现了明代儒学自理学向心学的转向,也标志着岭南文化的真正崛起。陈献章提 倡“学贵知疑”、“学贵自得”,形成独立、自由、开放的学风,对岭南文化影响 深远。在江门学人中,除开创者陈献章和衣钵继承者湛若水外,林光、张诩、李 孔修、李承箕等人在学说上亦有发挥,为陈献章得意弟子。 江门学派在文艺上亦有建树。学派成员多为隐居或半隐居状态,他们致力 于“圣学 、淡泊名利,注重道德涵养,才华出众,富于人格风采。学派主要成 员皆善诗,陈献章、湛若水、李孔修、赵善鸣工书,李孔修工画。他们交游广泛, 从学者众多,为明初活跃一时且影响深远的岭南文化群体。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 一) 陈献章及其开创的江门学派作为岭南学术文化繁荣的代表具有区域文 化研究的价值,这一群体曾在明代初期和中期的学界和文坛活跃一时,并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在时间和地域上皆有辐射性。但对江门学派的研究,焦点始终在陈 献章、湛若水二人的哲学研究上,近年来陈献章的文学研究亦得到了重视,但其 他重要门人如林光、张诩、贺钦由于声名不够显著或文献资料的分散和稀缺少有 具体研究,在基础性研究上存在空缺,故长期以来,人们对该学派都缺乏整体和 具体的了解。而一个学派的光大决不能只仰仗一两人之力,而是一群人的活动和 努力,岭南一时人才之盛,也必须由整个群体的活动见出。交游与唱和则最能反 映江门学派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况,并能较好地还原其活跃一时的历史面貌,对 全面了解、研究江门学派皆有价值。 ( 二) 江门学派之诗具有鲜明特色。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在明初诗坛 上成为了区别于“台阁体 和“茶陵派 的“山林派”学人之诗的代表,首开主 “情 之风;在岭南诗史上,其活跃的时间介于前、后南园五子之间,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其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自然、平易、真挚而蕴含哲理的特点,而学 派成员各人的诗风又有差异,如陈献章之诗自然高妙,李孔修之诗奇丽洒脱,贺 钦之诗平易笃实。但除陈献章之诗在近年来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掘外,其他 成员之诗还少有人关注。而通观江门学人的诗集,酬唱之作占了极高的比率,唱 和诗的体裁、题材亦广泛而全面,可作为作者诗歌的代表。故研究江门学人的唱 和之作亦有其价值。 二、文献综述 目前笔者尚未在国内出版物中发现以江门学派为研究主体的专著,但有许多 对论文写作很有帮助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基础性研究资料和对陈献章个人的 诗学研究。 ( 一) 基础性研究:资料的辑录、年谱和交游考的编写 最早对江门学派进行系统介绍的是明末清初时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1 , 其分列“白沙学案 ( 陈献章及其主要门人李承箕、贺钦、邹智、陈茂烈、林光、 陈庸、李孔修、谢佑、何廷矩、史桂芳) 和“甘泉学案”( 湛若水及其门人1 0 人) ,对学派主要成员的生平、思想、德行等都做了简介,重要成员如陈献章、 张诩、湛若水还附有文选。屈大均广东新语2 卷十学语亦列“白沙之学”、 “甘泉之学”二条。康熙二十九年贾雒英监修新会志3 有白沙弟子传,录 白沙弟子1 0 6 人,以伍云为首,附小传,然多率略。清代阮榕龄所编编次陈白 沙年谱4 卷三白沙门人考,将门人按籍贯分类,在编写中征引了大量史传、 方志、别集等文献材料,于有问题之处,进行了辩证或存疑。它不仅介绍门人生 平,还辑录陈献章本集中与该门人有关的书信和酬赠之诗,同时辑录他人对该门 人的评价,有的还附录该门人的诗文,如李孔修部分。资料较翔实,便于后人做 进一步研究。 在年谱编写方面,主要有清代阮榕龄的编次陈白沙年谱,不但历叙时事, 还将陈献章的诗文进行了编年,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台湾学者陈遇夫编明 陈白沙先生献章年谱5 ,重在叙记白沙之学而非事功,并于年谱之中,附白沙 之诗友门人小传,亦重在述其学。今人陈裕荣编湛若水年谱6 ,比较清晰简 1 黄宗羲著:明儒学案( 修订版) ,中华书局,2 0 0 8 。 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 9 8 5 。 3 林清章等修黄培芳等纂:新会县志,中国方志丛书第5 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 9 6 6 。 4 阮榕龄编:编次陈白沙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4 0 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 9 9 8 。 5 陈郁夫编:明陈白沙先生献章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 9 8 0 。 6 陈裕荣编湛甘泉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0 7 。 2 要。黎业明编湛若水年谱? ,整理和编订湛若水学行,在阅读古典文献和今 人研究著作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清理工作,详细严谨。罗邦柱点校的南川冰蘖集 8 亦附有林光年谱。 在交游研究方面,只有少量的关于的陈献章的交游研究成果。皆为陈献章与 学派外部名人的交游,如章继光陈白沙诗学论稿9 第八章陈白沙与李东阳, 第九章陈白沙与庄定山,章继光还有单篇论文陈白沙与彭惠安交游述略一 一陈白沙交游考1 0 等。 在文集的流传、整理、点校方面,有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空白。江门学 派部分成员的文集已散佚不存,如谢佑的葵山集、陈庸的东峰集、陈茂烈 的陈孝廉集等皆不存,是综合研究江门学派的遗憾。所幸主要学派成员的文 集都得到了较好的留存,但除陈献章、林光、李孔修的文集有近人点校本外,都 只有刻本或影印本。兹列文集存世情况如下: 著者书名版本 陈献章陈自沙集九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第1 2 4 6 册 陈献章陈献章集上、下册孙通海点校,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初集卷之 陈献章陈文恭公白沙集 四 贺钦医闾集九卷四库全书第1 2 5 4 册 梁储郁洲遗稿八卷四库全书第1 2 5 6 册 【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初集卷之 梁储梁文康公郁洲集一卷 七 邹智立斋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第1 2 5 9 册 东所先生文集十三卷,南海杂咏 张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 3 册 十卷 李承箕大压李先生诗集十二卷文集八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 3 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 6 、5 7 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三十二卷 册 【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初集卷之 湛若水湛文简公甘泉集一卷 五 史桂芳惺堂文集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 2 7 册 祁顺巽川祁先生文集十六卷附录二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 7 册 南川冰蘖全集三十二卷首末各一 林光中山大学珍藏馆藏本 卷 林光南川冰蘖全集罗邦柱据中大所藏善本点校,中国文史 7 黎业明编:湛若水年谱,中华书局,2 0 0 9 。 8 罗邦柱点校:南川冰蘖全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4 9 章继光著:陈白沙诗学论稿,岳麓书社,1 9 9 9 。 1 0 章继光:陈白沙与彭惠安交游述略一陈白沙交游考,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8 月。 3 出版社,2 0 0 4 年版 【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三集卷之 李孔修李征君抱真集一卷 陈永锵自广东文献辑出点校,广东 李孔修李子长先生集 樵山书院,2 0 0 8 年版 ( 二) 对江门学派的诗学和诗歌创作的研究: 明清时期,对学派成员的诗歌的评价,散见于明清诗话和诗论、学派成员的 别集或收录其诗的总集的按语和序跋、丛书的提要、史传和笔记丛谈之中。经搜 集整理,发现在除别集序跋以外的众多文献中,以陈田明诗纪事、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温汝能粤东诗海三书所评述的学派成员人数最多、最全。另外 杨慎升庵诗话、李东阳麓堂诗话、王世贞艺苑卮言、王夫之姜斋诗 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屈大均广东新语诗 语、李调元南越笔记等对陈献章之诗皆有评述。顾起纶国雅品、张其淦 东莞诗录、曾燠江西诗征也分别评述了湛若水、林光、史桂芳之诗。 这些评论,虽简短分散,但多精辟之论,且问题集中:一是诗歌的风格、渊 源问题。有的认为江门学人之诗深受禅学影响1 1 ,然多数将江门学派之诗归为“击 壤体1 2 、“山林派”1 3 ,将陈献章与庄昶之诗合称为“陈庄体”1 4 ;有的则认为 “宗击壤”只是表面,实际上是受到了陶潜的深层影响”。二是对江门学人之诗 褒贬不一的评价,正好道出了其优缺点和特色。褒其者赏其诗风之自然高妙1 6 。 贬其者讥其为“性气诗 、“道学诗 ,批评其近俚而不入法r 7 。另一种看法则以 王世贞为代表,极具启发性,认为其优缺点是互相依存转化的,而这又恰恰是其 1 1 王世贞:“陈公甫( 陈献章) 如学禅家,偶得一自然语,谓为游戏三味。”( 艺苑卮言卷五,丁福宝辑 历代诗话续编,第1 0 3 3 页,中华书局,1 9 8 3 ) 。 1 2 陈田:“甘泉( 湛若水) 诗莫名其体,似道家演诀而非诀,似禅家说偈而非偈。盖参合宋击壤,明定 山诸派而成者也。”(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第1 3 4 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 1 3 俞弁:“山林则陈白沙( 陈献章) 、庄定山称白眉,而识者皆以为傍门。”( 逸老堂诗话卷下,丁福宝 辑历代诗话续编,第1 3 3 1 页,中华书局,1 9 8 3 ) 。 1 4 黄佐“( 陈献章) 为诗清劲有发,与江浦庄昶齐名,世称陈庄。”( 广州人物传卷十六,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史部第9 0 册) 。 1 5 朱彝尊:“白沙虽宗击壤,源出柴桑。”( 静志居诗话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0 ) 王夫之:“此后唯陈白沙能以风韵写天真,使读之者如脱钩而游杜蘅之洼。”( 姜斋诗话,清诗话下, 第2 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 。 屈大均:“白沙先生善会万物于己,其诗往往泄露道机,然学白沙者难为工,学曲江者易为力。曲江 以人,白沙以天。诗趸于天,呜呼至矣。”( 广东新语卷十二“诗语”,第3 4 7 页,中华书局,1 9 8 5 ) 郑大林:“( 林光) 唱酬谈吐者在理窟之中,而超然出尘埃之外”( 林南川先生文集序,林南川冰蘖全集, 中大珍藏馆藏本) 。 卢挺:“( 林光泞2 澹之志,高豁之气,和平隽永之音”( 林南川冰蘖全集跋, 林南川冰蘖全集,中大珍 藏馆藏本) 。 1 7 翁方纲:“陈白沙、庄定山之流易”( 石州诗话,清诗话续编三,第1 4 3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 4 自成一体、能够在诗坛占据相应地位的特色墙。 在今人的研究中,许多通论性质的文学史著作,会设专章或专节对江门学派 学人之诗进行论述,如陈永正岭南诗歌史1 9 第五章第三节名师的传授简 述白沙诗兼及其善诗的广东籍门人湛若水、林光、张诩、李孔修之诗。高建旺的 博士论文明代广东作家和明代广东文学研究2 0 第四章“成化弘治 时期广 东主要作家,对陈献章、湛若水、张诩、梁储等江门学人的诗论和诗作皆有论 述。刘方的硕士论文明代湖广作家研究2 1 第二章明初期的湖广作家第四 节嘉鱼二李”,述论陈献章门人李承芳、李承箕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还特别 强调了陈献章对二人创作的影响。但由于这些文学史专著重在梳理文学发展脉 络,故对具体作家的研究皆为概论,篇幅简短,并不深入。 而深入的研究亦有之,不过皆为陈献章的个案研究。作为江门学派的开创者 和代表人物,学界首先是注意到陈献章理学家的第一身份,而努力探讨其心学对 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如杨海明的硕士论文陈白沙的诗意化人生和“生存诗 学 观2 2 , 将陈献章的“主静 说和“自得 说诠释为切断俗缘、回归自我的 生存价值观,在分析陈献章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鸢飞鱼跃、不着 安排的生存诗学观。郭春萍的硕士论文陈献章心学与诗歌的交叉研究2 3 认为 陈献章的诗寓义理于巧思,寓义理于意象( 如山与云、月与泉、梅与菊) ,故诗 境空灵,具有理趣之美。亦有一些论文注意分析陈献章哲学范畴向诗学范畴的转 换,如章继光陈白沙诗论“性情说再探2 4 、李旭诗与本体之心陈白 沙美学思想发凡衢、何国平人生理想向诗学境界的转换陈白沙“自然 论拍分别论“性情 、“心体”、“自然 。 其次是发掘陈献章诗学与诗歌的价值,为陈献章在诗史上定位,探讨其诗学 埔王世贞:“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法与体及题之外者”( 读书后卷四,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第1 0 4 1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献章学本于禅,其诗文亦似高僧作偈,随口机锋。偶然有合,或微妙不可议,偶 然率意,或粗野不可响迩,故不可为法,而也不可尽废。”( 四库全书简明日录,第7 8 2 页,上海古籍出 版社,1 9 8 5 ) 。 1 9 陈永正著:岭南诗歌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 0 0 8 。 2 0 高建旺:明代广东作家和明代广东文学研究,博士论文,2 0 0 6 。 2 1 刘方:明代湖广作家研究,硕士论文,2 0 0 7 。 2 2 杨海明:陈白沙的诗意化人生和“生存诗学”观,硕士论文,2 0 0 8 。 郭春萍:陈献章心学与诗歌的交叉研究,硕士论文,2 0 0 2 。 2 4 章继光:陈白沙诗论“性情”说再探,五邑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1 0 卷第1 期 。 2 5 李旭:诗与本体之心陈白沙美学思想发凡,华中师范大学,1 9 9 7 年9 月。 2 6 何国平:人生理想向诗学境界的转换陈自沙“自然”论,株洲工学院学报,2 0 0 2 年9 月。 5 和诗歌的影响。如汪涌豪、骆玉明中国诗学2 7 第一卷明前期诗歌创作:李 东阳的茶陵派及性情诗派,将陈献章定性为区别于明初台阁体和茶陵派的“性 气派 诗人,认为其“主情的诗学观,对其后的文学解放思潮,对情的高扬, 有先导作用 。章继光的陈白沙诗学论稿2 8 第一章明前期山林诗、台阁诗 的分流与白沙诗之评价则反对将成化、弘治期间的诗坛,看成只是台阁体的流 风余衍,也不满于在台阁体之外只关注李东阳一人,认为陈献章诗歌的特色和价 值不应该因其理学家的身份被埋没。而孙立“广东第一人 陈献章与明清岭南 诗论初探2 9 则重在发掘陈献章在岭南诗坛的价值。其指出陈献章的诗论“既有 传统北方儒家诗说的成分,又有自家体认的富有岭南特色的革新与创造 。认为 陈献章“对岭南诗界的影响,至为深远:陈献章及其弟子活跃于“南园前五子” 之后岭南诗坛的沉寂期,又积极推动了“南园后五子”的创立,在岭南诗史上有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功。且陈献章的诗风影响深远,有益于岭南独特诗风的形 成。 在对陈献章诗歌进行研究的论著中,还有一个角度也很值得借鉴,那就是充 分突出作家的主体性,强调诗中所闪耀的作家人格风采。如章继光的论文超逸 绝尘穆如清风白沙诗的人格风采3 0 发掘出白沙诗中所蕴含的崇尚道义、安 贫乐道、仁爱爱国、自得独立的人格精神。江门学派确实是颇有人格魅力的一个 群体,对岭南文化品格的形成亦有深刻影响,故笔者在论文中要努力突显这一点。 论文思路与研究构想 绪论为文献综述。 正文为总分结构:第一章以陈献章为纲,对每一位江门学人( 贺钦、林光、 张诩、李孔修、李承箕、邹智、湛若水) 的生平、学术、诗歌都做了详尽切要的 论述,特别突出了每一位江门学人同中有异的性情气质与人格魅力:贺钦严谨, 林光飘逸,张诩自信,李孔修超脱,李承箕浪漫,邹智耿介冲动,湛若水温柔平 和;也强调了他们各自擅长的诗歌体裁以及独特的诗风:其中贺钦平实,张诩典 ”汪涌豪、骆玉明主编:中国诗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 9 9 9 。 箍章继光著:陈白沙诗学论稿,岳麓书社,1 9 9 9 。 2 9 孙立:铲广东第一人”陈献章与明清岭南诗论初探,广东社会科学,1 9 9 7 年第2 期。 3 0 章继光:超逸绝尘穆如清风一自沙诗的人格风采,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1 2 卷第 2 期。 6 丽,李孔修奇丽,湛若水健逸。在论述两者的交游与唱和时,将以时间为纲的概 述与以内容为切分标准的分论结合起来,以求做到翔实但不散乱。 第二章则简要展示了江门学派与罗伦、庄昶的交游状貌,重点论述湛若水与 王阳明的交游脉络与唱和诗作,并对江门学派的和陶诗进行了辑录与分析。第一、 二章主要是力图展现江门学派的生活方式、治学状况,力图还原其活跃一时的历 史面貌,故重点论述师生、友人间的诗书往来状况,描述其游览山水胜迹的情形。 第三章则以前两章为基础,紧扣江门学派理学家( 儒者) 、居士( 隐士) 、文 人的三重身份,结合他们的学说与诗作,从价值观、审美追求两方面分析概括其 群体共性:认为“内圣外王 是其价值观的内核;自然、平淡是其自觉追求的审 美风格,醇和气象是其理想的审美境界。 结语则简要论述江门学派交游的范围与意义与文化影响,特别突出江门学派 对岭南文化的作用,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束。 附录一为白沙村图,能反映陈献章与门人长期生活、教学、交游的环境, 交游中常出现的地名在图中基本都有标注。附录二则为江门学派和陶诗的整理辑 录,以供参照。 四、论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点 1 、在基础性研究上补前人所未涉足的部分。搜寻、阅读、整理了一大批文 献,甚至浏览了一些难以访求的别集,辑录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并进行了标点、 论述。 2 、有历史观念与文化视野。一方面以陈献章为纲,串联起有代表性的江门 学人,对江门学派的交游与唱和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反映江门学派的存在状态 和活动状况,能较好地还原其活跃一时的历史面貌;另一方面,从价值观、审美 追求、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三方面对江门学派作了群体性研究,还简要论述了江 门学派交游的范围与意义,特别突出了江门学派对岭南文化的重要影响。这对全 面了解、研究江门学派,对更全面理解岭南文化皆有价值。 ( 二)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1 、由于研究对象为一群体,故工作量很大,文献资料分散、繁多、少有点 7 校本,搜寻、阅读、整理都很耗费心力,只能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攻克难关。 2 、江门学派为明初心学学派,理学家是他们的第一身份,与他们的任何方 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治学理想、心学涵养的渗透,包括他们的交游范围、生 活方式、审美追求、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等。故必须对江门心学甚至中国古代哲 学有深入的了解与感悟,方能驾驭论题。而笔者这方面的知识修养有所欠缺。 3 、江门学派身为理学家、隐士、文人的三重身份使解析这一群体的难度大 为增加,笔者只是尽量搭建起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当然最后还是没能找到最完 满的、便于置入与分析问题的框架) ,以求能更深入透彻地分析问题。 第一章陈献章与门人的交游和唱和 陈献章( 1 4 2 8 1 5 0 0 ) ,广东新会人,居江门白沙里3 1 ,故世称“白沙先生 , 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别号白沙子、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黄 云老人、紫水归人、南海病夫。明初心学的第一位宗师,江门学派的创始人,诗 文辑录为白沙子,四库全书传于世。笔者所使用的别集版本为孙通海点校,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陈献章集。 正统十二年( 1 4 4 7 ) 中乡试,次年会试中乙榜,入国子监学习。景泰二年( 1 4 5 1 ) 赴进士考,下第。景泰五年( 1 4 5 4 ) ,赴江西临川,从学于理学家吴与弼,时2 7 岁。景泰六年( 1 4 5 5 ) 归白沙闭门读书,景泰七年( 1 4 5 6 ) 至成化元年( 1 4 6 5 ) 于“阳春台 中十年“静坐 ,出阳春台后,将其改为“小庐山书屋”,开始设馆 授徒,四方往来从学。 成化二年( 1 4 6 6 ) 因与门徒习骑射之事,受劝赴京应考,3 2 作和杨龟山此 日不再得,名震京师,罗伦、庄昶、贺钦等名士皆与之游,贺钦更是执弟子礼, 拜入白沙之门。成化五年( 1 4 6 9 ) 复下第,于是南归杜门,潜心于学。同年,东 莞林光来从学。成化十七年( 1 4 8 1 ) 番禺张诩来从学。 成化十九年( 1 4 8 3 ) ,为广东布政使彭绍、总督朱英力荐,应召入京赴考, 因病未就,旋因母病告归。宪宗钦准留职,“亲终疾愈,仍来供职 。其后奉亲讲 学,屡荐不起。成化二十年( 1 4 8 4 ) 顺德李孔修来从学。弘治元年( 1 4 8 8 ) 嘉鱼 李承箕来从学。弘治二年( 1 4 8 9 ) 合州邹智来从学。弘治六年( 1 4 9 4 ) 增城湛若 水来从学。 白沙之学想要达到目的是“内圣 ,其“以自然为宗 ,要达到最自然的状态 即体会、顺应“道 之运行变化、作用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将宇宙万事万物 的运行变化之理都打并为一,贯通古今,纵横上下往来。使“心与“道”为一, 从而超越人世的名利是非、荣辱得失,体察万物却不凝滞于万物,最终进入至大 至高的理想境界。 3 1 白沙所居环境可参见附录一白沙村图。 3 2 阮榕龄编次陈白沙先生年谱,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8 0 9 页 9 而为了达到这个修养目标,使用的修养方法是“静坐中养出端倪 ,即用“静 坐 工夫,窥见“心体 的端倪,而修养又必须是不假人力、自然而然、“勿忘 勿助 的,即符合“以自然为宗 的工夫论内涵。湛若水继陈献章之后将修养工 夫进一步发展为“随动随静 、“随处体认天理 ,使修养的形式不再局限于“静 坐”,但核心仍是“以自然为宗 。 白沙认为“学贵自得”,提倡独立思考,而“凡事理求之吾心 。认为应当 以主体内在心灵的自我体验来达道,而非倚靠圣贤典籍。治学路径偏离了程朱正 统,而呈现出浓厚的心学特色。白沙还具有广阔、开放的学术胸襟与眼光,于儒 学之外,广泛吸收了佛、道思想的精华,形成并完善了个人学说,也开创了岭南 文化自由开放的学风。 第一节陈献章与贺钦( 交游时间:1 4 6 6 1 5 0 0 ) 一、贺钦其人、其学、其诗 贺钦( 1 4 3 7 - 1 5 1 0 ) ,字克恭,别号医闾,祖籍浙江定海,以戍籍隶辽东义州 卫( 今卫县,属辽宁省锦江市) 。登成化二年( 1 4 6 6 ) 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同 年拜入白沙门下,不久即抗疏解官,以疾归故里,构小斋读书其中,杜门十余年。 弘治元年( 1 4 8 8 ) 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恳辞( 疏中还力荐陈献章) , 遂不复出。正德庚午( 1 5 1 0 ) 十二月卒,天启初,谥恭定。著有医阊集九卷,四 库总目传于世。笔者采用的别集版本就是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著录的医闾集。 贺钦为人随和,求知欲强,喜向平民百姓访求德政风俗等状况。但又沉稳淡 泊,不阿权贵,其“谒疾家居四十年,吊丧问疾外不轻出,一切贵官相访者,止 是致敬以延待之,未尝往拜也。”3 3 贺钦主敬、重礼,在礼节上对己对人都严格 要求,与小程( 程颐) 相近:“或言行有违礼者,先生必正色语之 3 4 。贺钦还 3 3 贺钦医闾集卷一言行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版。注:医间集 前三卷为言行录,是贺钦之子贺士谘编辑贺钦平生言行而成。 3 4 同上。 1 0 很有区域影响力,他“善化导人,虽耆老商贾往往从化 3 5 ,甚至令人敬畏,能 以其峻伟形象慑服动荡势力:明史载“正德四年,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 而义州守又贪横,民变,聚众劫掠,顾相戒日:勿惊贺黄门。钦闻之,急谕祸 福,以身任之,乱遂定。 3 6 另外,贺钦虽隐居拒仕,但其对邦国社稷依然十分 关心,其弘治元年( 1 4 8 8 ) 呈辞职陈言疏:“谨择取今日至切至要至重至大诸 臣所未言与言之,有未尽者四事,昧死为陛下陈之:一日资真儒以讲圣学;“二 日荐贤才以辅治道 ;“三日遵祖训以处内官( 宦官) ;“四日兴礼乐以化天下 。 全疏用辞恳切,情感上爱憎分明,要求君主亲贤远佞,不惧于疏中直接点出一连 串佞臣的名字,忠耿之气流行。充满了对国事的忧虑与良性发展的渴望,有身为 儒士的强烈责任感。 贺钦之学,“不务博涉,专读四书、六经、小学,期于反身实践。谓为学不 必求之高远,在主敬以收放心而己。3 7 四库提要认为陈献章之学在当时被诟病 为“近禅 之学,但贺钦“性情笃实,循循下学,平日论工夫次第亦往往指献章 议论为过高,其气象殊不相似,在讲学诸人中粹然为纯正。贺钦自警其四 亦言“始知口舌空谈病,难及身心笃践功。 对明代儒学的源流发展,明史儒 林传序有很精辟的概括: 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蠖秩然。曹端、 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 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日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 贺钦的笃行守敬,很明显与曹端、胡居仁是同一路数,本质仍是朱子之学的延续, 故能得到官方的推崇,但他未能领悟白沙心学新变之精髓,故白沙也未积极肯定 贺钦之学,黄宗羲言“白沙先生谓克恭笃信谨守人也,别三十年,其守如昨。似 犹未以冻解冰释许之。盖克恭之于白沙,其如鲁男子之学柳下惠欤? 3 8 四库提要对贺钦诗文评价亦高,认为其“文章虽多信笔挥洒,而仁义之言, 蔼然可见,固不必以工拙论之也,评价基本符实。观贺钦集中之诗,可谓诗如 其人,诗风质朴平实,笔法上不刻意求工,虽欠锤炼,但读来平易流畅。 3 5 同上。 拍明史卷二百八十三 儒林- - ,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7 2 6 2 页。 3 7 同上。第7 2 6 3 页。 3 8 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中华书局2 0 0 8 年版,第9 9 页。 二、陈献章与贺钦的交游和唱和 ( 一) 陈献章与贺钦的交游概况 成化二年( 1 4 6 6 ) ,白沙复游太学,国子监祭酒刑让对监生进行考选,试陈 献章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大惊道:“龟山不如也。 以为真儒复出, 于是声震朝堂,贺钦( 该年登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罗伦、庄昶都是此时与白 沙定交,贺钦更是拜入了白沙门下。4 0 时白沙3 9 岁,贺钦3 0 岁。但贺钦不久即 抗疏解官而去,构小斋读书乡里。贺钦离开京师后,与白沙再无会面,但他“刻 白沙像于室而礼之,出告反面有大事必白4 1 ,一直礼敬白沙,并与白沙保持诗 书往来。白沙集中与贺钦相关的诗4 首,书1 0 则,另有与贺钦之子贺谘的书信 1 则。贺钦集中与白沙相关的诗4 首,书8 则。 ( 二) 诗书往来情况 贺钦集中简石斋陈先生八则书信,记述详细,通信时间易于推算,除第 三则时间不详外,分别为1 4 7 5 年( 第六则、第七则) ,1 4 7 6 年( 第二则) ,1 4 8 3 年( 第五则) ,1 4 8 9 年( 第八则) ,1 4 9 2 年( 第- n ) ,1 4 9 6 年( 第四则) 。 白沙与贺克恭黄门十则亦可与之相对应。 贺钦主要以书信向白沙汇报为学情况,遇到为学困惑和与瓶颈都向白沙求 教,如第六则言其学“屡屡未能少进,“推其病源又以不知其要耳”的苦闷, 第八则诉其“恐终流于小人之归”的焦虑。白沙则勉励其不应“辜负了好美质” 4 2 ,要“更能向学,求向上一著 4 3 ,要加强人格和学术修养,为人“心底要宽平 “,“一切要包他 朽;为学不仅要“希慕圣贤 4 6 ,而且“践履要笃实4 7 。在功 夫论上,二人有所分歧,故多探讨,如贺钦简石斋陈先生第- n 言“此工夫 只勉于持敬,以收此心 ,自沙便教其静坐以求自得,认为“为学须从静中养出 3 9 阮榕龄编次陈白沙年谱,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8 1 0 页。 钟“钦执弟子拜跪礼,至躬为捧砚磨墨”。阮榕龄编次陈白沙年谱,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第9 1 0 页。 4 1 阮榕龄编次陈白沙年谱卷三 白沙门人考贺钦,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4 0 卷,北京 图书馆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5 2 9 页。 4 2 陈献章与贺克恭黄门第五则,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1 3 4 页。 耵同上,第九则。第1 3 5 页。 4 4 同上,第八则。第1 3 5 页。 舾同上,第十则。第1 3 5 页。 撕同上,第三则。第1 3 3 页。 4 7 同上,第八则。第1 3 5 页。 1 2 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 ,“未可便靠书策也 ,并附寄林光见道之书,贺钦简 石斋陈先生第六则则答道:“格物致知”当在穷理之先,而“涵养之功,所以 又在知之先 ,但闻同门“林缉熙( 林光) 端默有见,亦愿“静坐以收久放之 心 。 师生二人的书信除问学论学外,还叙旧谈心,抒发忆念之情、复会之愿与不 能得见之憾,诉说个人境况与身边的人事变化,如白沙于1 4 9 5 年( 第一则) 言 “今年春二月十六日,老母倾背。毁瘠不能自制,与死为邻,倾述自己因母亲 逝世,居丧过度哀痛而极度瘦弱的状况。贺钦于1 4 9 6 年( 第四则) 的答信以“太 夫人节行表世,寿至九十厌世,上仙固其宜也 安慰白沙,望尊师节哀保重。贺 钦亦常在书信中附寄辽东的人参和高丽布给远在岭南的白沙,显得很亲切而有人 情味。 另外,贺钦之子亦在贺钦的绍介下得以与白沙通信、问学,白沙集中有与 贺谘,首日“得生书,把读未半,亟呼童子使召犬子来读之”,回忆1 4 6 6 年 在京师时,贺钦家中贺谘幼小的样貌,又言“味生之言,其志远且大,认为贺 谘是个极有潜质有抱负的年轻人,七律得贺黄门克恭书赞道“老眼当年识凤 雏,其辞虽不免客套、溢美,但感慨与欣慰之意还是很真挚的。 二人还互寄诗作,贺钦简石斋陈先生五则提及白沙“书并和陶诗寄钦 , 四则亦言白沙“前后所惠诗,朝夕捧诵,尽有警发”。白沙七律番阳丘先生远 示杰作二章,仰仞垂爱之厚,感慰兼极,章衰疾龙钟,无足为故人道者,勉据来 韵,少布区区之诚而。倘过辽阳之便,假手录寄,以发克恭黄门一笑,幸甚二 首其一是其中的佳作: 昔从天上拜彤庭,一别关河几度冰? 岂有文章共史馆,漫将袍笏对山灵。 数株松菊犹三径,两棹风烟又八溟。欲写渔翁寄庐阜,眼中谁解辨丹青! 五绝九月木犀花盛开,偶成,寄贺黄门克恭倾诉忆念远人之情,亦清新可诵: 香逐西风起,氤氲如杳冥。不知从此去,几日到辽城? 贺钦亦有七律次余柱史与白沙先生倡和诗韵,首联、颔联云:“白沙老 子仙游远,青简遗音尘梦多。江海百年钟间气,乾坤万古润馀波。 描摹白沙的 精神气象,可谓壮阔传神。他还有七绝和白沙韵述怀: 。 1 3 青琐当年觅路头,几回联辔向圆丘。别来老大浑无至,愧负乾坤第一流。 回忆二人因功名聚于京师,朝夕相处,情投意合的过往,以及别后岁月蹉跎,学 无大进,有负白沙之教的愧疚之情。 第二节陈献章与林光( 交游时间:1 4 6 9 1 5 0 0 ) 一、林光其人、其学、其诗 林光( 1 4 3 9 1 5 1 9 ) ,字缉熙,号南川,从白沙学时曾筑室榄山,故师友以多 以榄山代称之。东莞茶山人。明成化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肿瘤科肺癌分期与治疗方案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内蒙古华润万家超市额尔敦路分公司招聘7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招聘编外辅助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招聘特邀调解员20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急症解剖解剖学知识测试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内科常见消化道疾病诊疗规范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朝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菏泽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中卫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进位制完整版本
- DB32/T+4860-2024+电镀园区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福建省整体装配式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课件
- 【公开课教案】《蹲踞式起跑》教案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 装修公司审计报告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