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笔记小说中的民间土地神及其演变 司瑞江 摘要:土地神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在中国可以说妇幼皆知。不过普通百 姓对土地神的了解仅限于其形象或职掌,而对土地神信仰的出现、发展及其现状 的深入了解,有赖于历代学者的不断考察研究。检读相关论文和专著,可知已有 不少学者对土地神信仰进行研究,或讨论土地神的原形即社的形成和发展,或从 性别方面研究土地伸的发展变化,或从人格化的角度谈论土地神的演变,或从区 域性的角度来研究土地神的信仰状况,或从文学角度看古人的土地崇拜,或从文 字学角度来论述古人的崇土心理,可以说土地神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纵观相关 论著,有些问题存疑或者结论欠妥,土地神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也未获得学者足 够的重视,因此目前也没有较好的观点来解释这种变化及其原因。 在查阅以古代笔记小说为主的原始资料后,个人认为土地神自出现后大体经 历了两次转变:即由国家正神向民间俗神的转变;民间俗神至明清小说中土地神 形象的变化。本人试以这两次转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切入点,再次对土地神信 仰做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根据土地神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神 的信仰,亦对其时的民俗意识做深入研讨。 导言:简要叙述土地神与土地崇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拙见,认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神人格化转变之根本原因,同时认为人的欲望驱动是土地神 由国家正神向民间俗神转变的原因。在人际交往中,通常是远则敬,近则亵,入 神关系也是如此。当神灵走向世俗化,人和神灵的关系开始变得轻松,人对神灵 有时甚至可以进行调侃、嘲弄。 上篇:根据笔记小说等资料,总结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民间土地神的基本 特征为形象多样、职司繁琐、分布广泛,并对土地神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地位进行 分析,认为世俗等级制度、职掌之具体化、道教神仙等级系统、民间信仰中娱神 功能的出现等是导致土地神地位低下的诸多因素。其中民间信仰中娱神功能的出 现导致土地神地位低下这一观点,在研究领域内尚未有学者提出,在此请前辈师 长指正。 下篇:主要根据明清笔记小说等资料,对明清时期民间土地神的基本特征进 行分析,揭示出明清时期的民间土地信仰同汉魏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相比已经发生 变化,不过前后两时期的民间土地信仰具有历史继承性。笔者进而对明清时期土 地神的变化开展研究,认为民间信仰中娱神功能的加强、民间对中央集权的逆反 心理、通俗文学与明代出版印刷业之影响等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明代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市民文化的兴起、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等均推动了明清小说创作 的繁荣,而这一时期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形象得以最终确立。 关键词:笔记小说民间土地神演变 t h ee v o l u t i o na b o u tt h ec i v i ig o do fe a r t h i nt h ea n c i e n ts k e t c h b o o k s s ir u i - j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a l t h o u 曲t h es t a t u so ft h ec i v i lg o do fe a r t hw a sh u m b l e ,b u tw a s d e e p l yl o v e db yt h e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 a n di t sd e e d sw e r eo f t e nf o u n di nt h ea n c i e n t l i t e r a r yd e s c r i p t i o n t 1 1 i sp a p e rm a i n l ye x p l o r e st h ec h a n g e so ft h eg o do fe a r t ha t 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r e v e a l ss o m ea s p e c t s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g o db e l i e f sa n dd o e sd e e p e r d i s c u s s i o nt h e i ra w a r e n e s so ft h ef o l k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n c i e n td o c u m e n ta n dl i t e r a r y d e s c r i p t i o n 。 r n l eg o do ft h ee a r t hi st h ep l a c eg o di nt h ei nf o l l 【b e l i e f , a n da l lt h ew o m e na n d c h i l d r e ni nc h i n ak n o wa b o u ti t b u tt h ep e o p l e so n l yk n o wt h ei m a g e sa n dp o w e r so f t h eg o do ft h ee a n ht h ea s p e c ta b o u ta p p e a r a n c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n e e dt h es c h o l a r st od o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1 l i sp a r tb r i e f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g o do ft h ee a r t ha n dt h ew o r s h i p a b o u ti tb a s e do np r e v i o u sr e s e r r c h , t h i n k st h 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p r o d u c t i v e f o r c e s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a u s eo fp e r s o n i f i c a t i o na b o u tt h eg o do fe a r t h , a n dd e s i r e s t h a tt h ed r i v i n go ft h es p i r i to ft h ep e o p l e si st h er e a s o no ft h ec h a n g ef r o mn a t i o n a l g o dt op o p u l a rg o d t h e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u s u a l l yr e s p e c t f u lw h e no n ep e o p l ei s f a rf r o mt h eo t h e rp e o p l e a n di sh u m b l ew h e nn e a r t h er e l a t i o no ft h ep e o p l ea n dm g o di st h e l l l ef r o mi t w h e nt h eg o dc a m et ot h ep e o p l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g o da n dp e o p l eb e g a nt or e l a xa n ds o m e t i m e se v e nt ot h eg o d sc a l lb e 如l lm o c k e r y p a r t l :a c c o r d i n gt o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a n ds k e t c h b o o k sit 1 1 i n kt h a tv a r i o u s i m a g e s ,c o m p l e xf u n e t i o i l sa n dw i d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r e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p r i v a t eg o do ft h ee a r t hf r o mt h ew e id y n a s t yt o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es t a t a s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n eh i e r a r c h ys y s t e m , c l e a r i n go ft h ep o w e r , t h e g r a d i n gs y s t e mo ft h ed a o - j i a oa n dt h e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 so ff o l kb e l i e fl e dt ot h e l o ws t a t u so f t h eg o do f e a r t h 1 1 1 ei d e ao f t h e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 si sn o tp u ti nt h e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 a n de x p e c tt h a tp r e d e c e s s o r sa n dt e a c h e r ss c h o l a r sc a np o i n tt h ee r r o r p a r t 2 :1 1 l i sp a r ta n a l y s i s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p r i v a t eg o do ft h ee a r t h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k e t c h b o o k so f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a n dp o i n t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i n h e r i t a n c eb g t w e e nt h ep e d o do f 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t ot h ep e r i o df r o mh a r t t o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af u n d a m e n t a lc h a n g eh a so c c u r r e d s oit u r nt o i h 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c h a n g e ,a n dt h i n kt h a t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o f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 sa n dt h ei d e aa g a i n s tt h e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l e a dt os u c hc h a n g e s i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m i n g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i st h em a i nr e a s o n t h ea p p e a r i n go fc a p i t a l i s m ,t h er i s i n go ft h e c i t i z e nc u l t u r e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u b l i s h i n gi n d u s t r yp r o m o t e d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 t h en o v e l s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a n dt h ei m a g eo ft h ep r i v a t eg o do ft h e e a r t hw a sf o r m e df m a l l yi nt h ep e r i o d k e y w o r d s : s k e t c h b o o kt h ec i v i lg o do fe a r t h e v o l u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司鳞! 圣 日期:芝:五:丛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导言 文选序写道: 式现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 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 焉易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 矣哉! 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 曾微增冰之凛。何哉?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 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藉此可知南北朝时期的文儒之士在编辑文选时已经充分认识到:时变能 够带动人文之变,人文之变又能促进文体之变的相互作用。当今一些学人也曾经 提出:“虽说一件事体历经千年百载,的确难可详悉,但若能掌握一切人文变 化的原委与迹象,再从文籍里循序渐进,那么事体发展、衍变的本末,虽不中, 亦不远矣! ”国稽考中国土地神信仰的衍变,诚如是说。纵观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 土地神,很早就被尊称为社神,其地位高高在上,备受朝野崇敬。其后历代国君 帝王都在京城立社稷之神,社神主土地,稷神主谷物。要想土地肥美,五谷丰登, 就祈求通过致祭神灵以得到保祜。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神大体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官方的,列入国家祀 典的“太社”、“郡社”、“县社”、“里社”等与行政机构配套的各级社神;二是自 三国以来民间流行的土地庙神。 民间流行的土地神是从官方奉祀的社神中分化出 来的,又得到民间供奉,虽然地位卑微,却亲切而贴近民众生活,深受中国大众 喜爱。本文试图依据古代文献资料、笔记小说,探索民间土地神在不同时期的变 化,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神信仰的某些方面,亦对其时的民俗意识做较为深入的 研讨。 一、土地神与土地崇拜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处于蒙昧无知状态:“原始人相信, 不仅人有灵,动物也有灵。动物能够攻击弱者,逃避强者,这种按生存需要而进 行的活动,不同于风吹草动,具有明显的意识性,只能视为由动物的精神所支配 的活动,推而广之,植物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日月东升西落,交替作息;云雨瞬 息万变;山川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河川流泻千里,有时衍溢横行;大地滋养万 粱! 萧统文选,卜海古籍h ;版社1 9 8 6 年版第1 页。 施芳雅两壬母故事的衍变,载中固古典小说研究专集l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7 9 年版第2 6 页。 参见郝铁川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4 2 1 4 3 页 物,有时山崩地震;这种种现在看来是毫不奇怪的现象,原始人却无法理解, 认为是由它们各自的意志在冥冥中支配而起作用。从而,万物有灵( 意志) 的观 念就此产生了。”。既然万物有灵,人们便要祭奉万物之灵,受祭的万物之灵随之 幻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神,于是在日月神、山川神、火神、气象神等神灵出现的同 时,土地神也应运而生,并且受到先民的崇拜。 1 、土地神出现原因 古代社会在由狩猎采集经济转向定居农业经济之后,土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 的地位日益重要。春天播种被原始居民看作是大地的恩赐,秋天收获又被他们视 作土地神暗中福祜的结果,因此对土地实行虔诚的崇拜。然而,每当遇到水旱灾 患,人们遭受饥寒之苦时,他们又认为这是大地的报复。故而原始居民在对土地 神怀有崇敬与感恩之情的同时,又夹杂着恐惧与敬畏之心。他们幻想土地有灵, 并采用最简单的形式向之跪拜致意,既表示崇敬与感恩之情,又寄以恐惧与敬畏 之意,原始的土地崇拜以及祭祀土地之神的仪式就这么简陋地出现了。 2 、早期的土地崇拜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先民自从进入农业定居阶段,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便是土地, 由此遂产生了土地崇拜。白虎通社稷写道:“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 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 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说明我国的社稷崇拜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 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大雅生民记载周人始祖 后稷自幼就显示出农艺天才及后稷对发展农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这篇史诗还表明 周民族的发祥地有邰( 今陕西武功县一带) 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发祥地之一。而考 古发现的最早社稷祭祀遗址,恰恰就在离有邰不远的西安附近。在西安半坡仰韶 文化遗址,发现两个埋在土中盛满粟米的小陶罐。研究者认为,这是人们为了祈 求丰收把刚收获的粟米奉献给土地神的祭祀活动遗物。很明显,这是社稷祭祀的 萌芽。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结合,不难证明早在母系氏族时代已经产生了对土 地五谷的崇拜。9 在原始社会,由于土地广袤博远,而且又有山川、林泽、丘陵、原隰等区分, 人们不可能遍施奉敬,只能对自己所居住、生存、依赖的区域土地进行崇拜。于 是,人们就在这片与自己生活十分密切的土地上,堆土成台,上架一竖一横的石 块,拟作土地神的神像,予以祭献。这就是中国民间最初崇拜的具有自然抽象化 参见詹鄞鑫t 神灵1 j 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籍j 版社1 9 9 2 年版第6 页。 清。陈正亡j 虎通疏证卷三,中华书局1 9 9 4 年版k 册第8 3 页。 庸 孔颗达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 9 8 0 年影印十三经注疏本卜册第5 2 8 页一5 7 3 页。 参见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 ,江苏古籍 i 版社1 9 9 2 年版第6 0 页。 2 的土地神。 随着民间对土地神祭祀活动的延续,后世土地神逐渐又有了自己的名字,表 明土地神已开始由自然神向人格神转变。国语鲁语上记载:“昔烈山氏之有 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 之伯九有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记晋国史官蔡默答魏献子云:“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日句龙,为 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日柱为稷,自夏以上 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从上述文献可知,此时土地神的角色已经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担任,开始人格化。 3 、土地神人格化之转变 土地神是中国远古时期先民对土地自然属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力之 崇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人格化与社会化。 原始社会的人们崇敬土地,是因为它能生长五谷、负载万物、养育百姓,这 主要是从土地的自然属性角度着眼。到了文明时代,土地神虽然以“社”的形式 继承了原始崇拜的某些观念,但其性质却发生了改变。人们用以象征土地的不再 是封土为社的那一方土,而是一个具有人格特征的人格神。土地神在先秦时 期日趋人格化、世俗化,更加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神秘色彩大为减少,先是各部 族有功绩的先祖如勾龙、大禹相继为神,接着又由各地有德行的贤人纷纷入主神 庙,最后竟连社会底层普通人都可入主其庙。 土地神的人格化是有诸多原因的,已有一些学者就此进行过论述,如范立舟 先生认为分封制的消亡和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日益巩固是土地神人格化的原因:国 王德恒、张宝树等先生认为统一王朝的出现是土地神人格化的原因。上述学者均 是从政治形态的角度来分析土地神之人格化,而笔者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 为土地神人格化之初,历史上被后人奉为神灵、担任土地神一职的大体有如下几 位历史人物:一位是大禹,淮南子载:。禹劳天下而死为社”。;一位是犁,还 有一位是句龙。上述几位历史人物均为对社会生产有重大贡献,他们被后世奉为 神灵应当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远古时代,原 始居民的生存状况非常恶劣,必须在与大自然进行不断抗争后才能生存下来,因 此治水、治土对居民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禹、犁、句龙等英雄人物的出现,极 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第1 5 5 1 5 6 页。 杨们峻t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4 册第1 5 0 3 - - 1 5 0 4 页。 范止舟束元以民问信仰为中,i l , 的文化风尚发其思想史意义载 r r l 西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5 期。 乇德恒、张宝树造神史话,百花文艺j j ;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4 3 页。 何宁淮南于集释,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中册第9 8 5 页 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后世为纪念他们的功劳,纷纷立社祭祀。因此个人 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神人格化的根本原因。 二、土地神由国家正神向民间俗神的转变 土地神崇拜纳入国家祭祀范围,大约是从周代开始的,此时已对社神的农业 崇拜意味开始淡薄了,社神的功能,由原始崇拜的赐佑“受年”,转变为政治上的 邦国保护神,除了春祈秋报等祭社活动属农业性质以外,征伐告社、献捷献俘等 祭社活动都具有军事性质,但是仍属于国家祭祀的正神。 虽说国语与左传等史籍提到的一些英雄人物被奉祭为土地神,使得 土地神的形象初步具有人格化,贴近民间,但他们毕竟还是官方祭祀的神灵。随 着土地神祭祀的普遍和深入,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创造和祭祀的土地神。较 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南朝宋人刘义庆的幽明录,其云:巴丘县有位叫作舒礼的 巫师,在东晋永昌元年病卒,于是此地的土地神就负责把他的灵魂送到泰山去了。 。这位土地神的地位很低,所履行的任务相当于押解犯人的差役,当然更不是崇高 的社神了。又如北梦琐言“崔从事为庙神赐药”条记载: 闽从事崔员外,忘其名正直检身,幕寮所重。奉使湖湘,复命在 道,逢寇贼,悉遭杀戮,同行皆死,唯外郎于仓惶中,忽有人引路获免。 驱驰远路,复患痞疾,行迈之次,难求药饵。途次延平津庙,梦为庙神 赐药三丸服之,惊觉顿愈。此亦鬼神辅德也。彭城刘山甫自云:外祖李 公敬彝郎中,宅在东都毓财坊,土地最灵。家人张行周事之有应,未大 水前,预梦告张求饮食至其日,率其类遏水头,并不冲圮李宅。 可知此土地神就在民居附近,只要你诚心拜祭,他便会在紧要关头预告灾患, 并消除灾难。 由以上两例可知,“社神”同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在信仰对象和祭祀方式等方 面均不相同,而且是先有国家祭祀的社神,然后才分化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因 此研究其转变过程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信仰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土地神由国家正神向民间俗神的转变,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 价值的见解,如认为“社神地位很高,社祭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秦汉以来,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依赖程度有所减弱,认识水平不断上升,社神 的神圣色彩开始逐渐消退。社神在百姓心目中不再是敬畏崇高而是亲切自然,地 位呈逐步下降之趋势。社神从高高在上的神坛逐渐步入民间,融入百姓的f 1 常生 活,变得同益世俗化和大众化。”。;“大约到了汉代,朝廷设立后土祠,作为祭祀 南朝宋 刘义庆幽明录,文化艺术f l 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7 0 页 五代j 孙光宪北梦琐占,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第2 6 2 页。 高臻、贾艳红略论秦汉时期民问的社神信仰,载聊城人学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 4 土地神的场所。汉唐之间,民间在后土祠中塑妇女作为神像,称为后土娘娘。唐 宋之际,土地神日益神化、人格化,出现了男性土地神。明清时期,土地庙遍布 乡间闾里” 上述学者均提出了国家正神向民间俗神转变的现象,有一定的见解。而对其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人的欲望驱动逐步实现神灵的世俗化。因为原 始人对祖先、鬼魂的崇拜,不过是企求死者佑护生者,以便生者得到更多的物质 财富罢了。先民们对动植物图腾的崇拜和一系列的民间祭祀活动只是形式,而实 质是交换。在长年累月的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中,现实利益、现实需求 和现实愿望等“精神货币”便产生了。早期的神通常与世隔绝,或与世人疏远, 人神之间的距离很大,因此,它们也就神性十足,人们无法或者很难接近它们。 但是,人的意识和行为总是要受欲望驱动的。回对那些早期出现的神灵,人们在 敬畏神的同时,又要千方百计地接近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要采取的重要措 施就是使神世俗化,拉近人和神的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通常是远则敬,近则亵,人神关系也是如此。当神走向世俗 化,人和神的关系开始变得轻松,人对神有时甚至可以进行调侃、嘲弄。土地神 形象原本是令人敬畏而恐怖的,楚辞- 招魂中提到的土伯就是早期的土地神, 文中描写其形象为:“土伯九约,其角觜觜些。敦胲血拇,逐人胚胚些。参目虎 首,其身若牛些。”。屈原笔下的土地神有九道弯的犄角,非常锋利。它行动迅速, 负责驱逐闯入地下世界的不速之客。很明显,此土地神为一种貌似半人半兽的怪 物。土地是先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生产力低下和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 需要这样一位面目凶恶、气壮山河的神灵来守护自己的家园。时过境迁,后代较 为发达的社会,土地神的模样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 白茅堂集中记载的明 朝末年楚地大傩习俗,在驱鬼行列中就有人模人样的社神,并且还有社婆:“高 髻步摇,粉黛而丽者日金花小娘、社婆。髯而翁者日社公。”回不但土地神在形貌 装束上已经完全人性化,甚至连土地婆也高髻招风,涂脂抹粉,和世俗妇女没有 什么区别。神灵形象一旦和世俗之人没有大的差异,它就不再高居圣坛,而成为 世人调侃、嘲弄的对象,西游记中的土地神形象就是如此,他时常被孙悟空 玩弄、戏骂、训斥、命令,成为一位对世事百般无奈而唯唯喏喏、忍辱负重的可 怜的小老头。 庄华峰等中国社会生活史,台肥丁业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4 4 4 4 5 页。 参见张琪旺论民间祭祀种佛形象的世俗化,载中南民族人学学报 2 0 0 4 第9 期。 王泗腺楚辞枝释,人民教育f j 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2 8 页。 清 顾景星白茅堂集 ,收入o ) q 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齐鲁书社1 9 9 7 年版第2 0 6 册第2 3 3 页。 5 上篇汉魏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民间土地神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神之形象 汉魏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土地神形象在文献的描述中,可谓千姿百态,但其 中亦有共性,这便是他们大都具有人的面貌,完全人格化世俗化了。比如洪迈夷 坚志中的土地神,有些是健壮的田夫,有些是乌帻白衣的老翁,还有些是死后 受天命为某地土地神的历史人物,总之它们都以人的面貌出现,虽说不乏形象怪 异者,但均善于与民众进行情感交流。特剧是那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老年形 象的土地神,大约形成于宋代。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其时土地神大 体有如下形象: 1 、形象怪异者 酉阳杂俎中“支诺皋上”记载: 澧泉尉崔汾仲兄居长安崇贤里,夏月乘凉于庭际。疏旷月色,方午风 过,觉有异香。顷间,闻南垣土动簌簌,崔生意其蛇鼠也忽睹一道士, 大言曰:“大好月色。”崔惊惧遽走。道士缓步庭中,年可四十,风仪清古 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冶绝世。有从者具香茵,列 坐月中崔生疑其狐媚,以枕投门阖惊之,道士小顾,怒日:“我以此差 静,复贪月色初无延伫之意,敢此粗率。”复厉声日:“此处有地界耶? ” 歙有二人,长才三尺,巨首儋耳,唯伏其前道士颐指崔生所止,曰:“此 人合有亲属入阴籍,可领来。”二人趋出 文中被道士喝出的两位土地神身材矮小,却有着“巨首儋耳”,实属长相怪异, 也没有什么地位,俯首听命于道士的吩咐而已。 又有古今事文类聚前集“讥帅臣贪”条记载: 王知训帅宣州入觐,赐宴,伶伦戏作绿衣人,大面如鬼状,或问何为 者,答日: 。吾宣州土地神”问何故到此,日: 。王知训入觐和地皮卷 来,因得至此。”。 这段材料散见于多种文献中,其目的是讽刺贪官王知训,这种外貌恐怖的土 地神一定不会象和蔼可亲的土地老那样受人喜欢,之所以出现在这段记载中,或 许是为了衬托民众对贪官污吏的不满。 2 、武吏 搜神记讲了一则故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0 5 页。 束:祝穆古今事义类聚前集卷网三,上海古籍廿:版社1 9 8 7 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 2 5 册第 7 1 6 7 1 7 页。 6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迭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 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 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 走文追之,谓日:“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 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颇有窃祠之 者矣。 蒋子文生前曾任秣陵尉,时常带兵打仗,死后其魂自封为土地神,并要求百 姓为自己立祠祭祀。虽说子文此举有强邀民意之嫌,事实上他毕竟以武吏身份作 为土地神得到祭奉。 又有续玄怪录“木工蔡容”条记载: 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自幼信神祗,每食必分置于地,潜祝土地 至总角至于不惑,未尝暂忘也元和二年春,卧疾六七日,方暮,有武吏 走来,谓其母日:。蔡荣衣服器物,速藏之,勿使人见,仍速作妇人装梳, 覆以妇人之服,有人来问,必绐之日出矣求其处,则亦意对,勿令知所 在也。”言讫,走去。妻母不测其故,遽藏器物,装梳才毕,有将军乘马, 从十余人,执弓矢,直入堂中,日:“蔡荣在否? ”其母惊惶日:“不在” 日:。何往? ”对日:。荣醉归,怠于其业,老妇怒而笞之,荣或潜去,不 知何在,月余日矣。”将军者走马而去有顷,教藏者亦复来,曰: “某地界所由也,以蔡荣每食必相召,故报恩耳”然莫不惊之计即平 愈,遂去母视荣,即汗洽矣,自此疾愈圆 由于蔡荣“每食必分置于土地,潜祝土地”,于是有土地神在其身处危难时扮 作武吏前来设法解救他。 3 、妇人 广记( 以下简称广记) “卢佩”条记载: 遂引妇人至母前,妇人才举手候之,其母已能自动矣于是一家 欢跃,竞持所有金帛,以遗妇人妇a e i :。此犹未也,当要进一服药, 非止尽除痼疾,抑亦永享眉寿”母日:。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 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日:“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栉常得在太夫人 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 ”母日:“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 有何不可? ”妇人再拜称谢,遂于女僮手。取所持小庄奁中,取药一刀圭, 以和进母母入口,积年诸苦,释然顿平。即具六礼,纳为妻。妇入朝夕 晋 千宝搜神记,卷五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5 7 页。 唐 李复言续幺怪录,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1 9 l 一1 9 2 页。 供养,妻道严谨。然每十日,即请一归本家。佩欲以车舆送迎,即终因辞 拒,唯乘旧马。从女僮,倏忽往来,略无踪迹。初且欲顺适其意,不能究 寻,后既多时,颇以为异。一旦,伺其将出,佩即潜往窥之见乘马出延 兴门,马行空中。佩惊问行者,皆不见佩又随至城东墓田中,巫者陈设 酒肴,沥酒祭地,即见妇人下马,就接而饮之其女僮随后收拾纸钱,载 于马上,即变为铜钱。又见妇人以策画地,巫者随指其处日:“此可以为 穴。”事毕,即乘马而回。佩心甚恶之,归具告母,母日:。吾固知是妖异, 为之奈何? ”自是妇人绝不复归佩家,佩亦幸焉。后数十日,佩因出南街 中,忽逢妇人行李,佩呼日:“夫人何久不归? ”妇人不顾,促辔而去 明日,使女僮传语佩日:“妄诚非匹敌,但以君有孝行相感,故为君治太 夫人疾。得平和君自请相约为夫妇。今既见疑,便当决矣。”佩问女僮: “娘子今安在? ”女僮日:“娘子前日已改嫁靖恭李谘议矣。”佩曰:。虽 欲相弃,何其速欤? ”女僮日:“娘子是地祗,管京兆府三百里内人家丧 葬所在。长须在京城中作生人妻,无自居也。”女僮又日:“娘子终不失所, 但嗟九郎福佑太薄,向使娘子长为妻,九郎一家,皆为地仙矣。”卢佩第 九也。o 土地神产生之初为女性,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才逐渐转变为男性。从文献来 看,下层民众信奉的土地神多为男性,而上文的土地神却是一位身着白衣、姿容 绝丽的女性形象,或许塑造出一位温柔体贴的女性土地神也是人们的向往吧。不 过这位女性土地神所掌管的仅为“京兆府三百里内人家丧葬所在”,与其他土地神 职掌显然有所不同。 4 、老者 夷坚支志甲“史省斡”条记载: 史省斡者,本山东人,后寓居广德军兴教寺寺侧有空宅,颇宽广, 而前后居者率为鬼物恼乱,不能安处宅主欲售于人,亦无敢辄议。史贪 其价贱,独买焉。姻友交劝之,不听,乃择日命匠缉葺,自往监视,方坐 堂上,一叟乌帻白衣,揖于庭。史素不之识,趋下谢之日:“翁为何人? 何自至此? ”对日:“予乃住宅土地神也。今闻足下治第舍,愿贡诚言。” 史日:“敢问何谓也? ”日:。此屋为怪魅所据,其类甚繁,然岂亦能与 人竞,但向来处者皆非正直有德之士,故不能胜邪。君既正人,居之何害, 特当徒房于东南隅,而以故房为庖厨,妊可奠枕。”语毕不见。史悉从其 宋 李畴等太平广记卷三。六。卢佩”条注出河东记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7 册第2 4 2 5 - - 2 4 2 7 页 戒,且一新土地庙宇,其后帖然 宋高僧传“唐安陆定安山怀空传”条亦记载:僧人怀空曾“往安陆定安 山,倏遇一叟,劝空镇压此川i ”,怀空“乃结茅而止”,为民除去虎患,而劝怀 空之“叟,即土地神耳”。 还有一些记载中的土地亦均为老者,且大多穿白衣,恐怕这也是土地神形像 演化并逐渐定形的渊薮,恕不逐一例举。 在较早有关土地神的记载和较早的传世图绘中,土地神的年龄并不大,处在 精力旺盛的青壮年时期。楚辞招魂中出现的土伯身材魁梧,强健有力,行走 迅疾,腿脚灵活,显然不是老年神灵。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有一幅神祈图8 ,画 着一位鹿角神人:头部有鹿角状重角,巨眼圆睁,怒目,张口作吐舌状,裸上身, 面部与上身赤红,双手下垂,穿着短裤,赤足跨腿作骑马式。右侧腋下书一“社” 字,显然是一位土地神。如果把楚辞招魂中的土伯和这位鹿角神人相比, 会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均属于早期的土地神,并且年轻强壮。土伯行 走迅速,强健有力;鹿角神人身着短裤,赤足跨腿,面部与上身赤红,则是健康 有力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神还先后出现过其它形象,最后明显地老龄化,以老 年人的形象出现,这与土地神的世俗化很有关联。既然土地神大大地世俗化了, 那么人们塑造土地神的随意性就更大了,一般多为面如重枣、须发银白、身着白 色长袍,慈眉善目的老翁模样。虽说土地神的地位与人世间的地保、保甲长的司 职有些相似,但土地神绝少保甲长们那种狗仗人势、欺压良善、奸诈卑鄙的行径, 多以忠厚善良的长者面目出现。这大约与土地神大都由生前是善良人担任的说法 有关。而且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靠的是经验,老年人经验最为丰富,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很具有权威性。因此人们在塑造土地神形象时便有意将他们描 述为有经验的慈眉善目的老年人,以博取民众的支持与好感。土地的守护神最终 也变成老龄神,和人间经验丰富的老农相映成趣,这种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土地神之职司 从土地神的出现可以看出,人们所赋予土地神的第一项职掌应当是保佑五谷 丰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不断赋予土地神更多的司职,俨然成为与百姓生 活息息相关的保护神。以下分门别类排比文献,逐一解读土地神的职掌。 1 、保境安民 夷坚支志景“孝义坊土地”条记载: 宋 洪迈夷唪支志甲卷九,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册第7 8 l 一7 8 2 页。 来 赞宁束廓僧传卷二九,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7 3 0 页 周世荣马王堆汉墓“种祈图”帛画,载考古1 9 9 0 年第1 0 期 9 庆元元年正月,平江市人周翁疟疾不止。尝闻人说疟有鬼,可以出他 处闪避。乃以昏时潜入城隍庙中,伏卧神座下,祝史皆莫知也。夜且半, 见灯烛陈列,兵卫拱侍,城隍王l 临轩坐,黄衣卒徒从外领七八人至庭下, 衣冠拱侍王问日:。吾被上帝勒令此邦行疫,尔辈各为一方土地神,那 得稽缓。”皆顿首听命,其中有一神独前白日:。某所主孝义坊,诚见本 坊居民家家良善无过恶,恐难用病苦以困之”王怒日:“此是天旨,汝 小小职掌,只合奉行”神复白曰:。既不可免,欲小儿充数如何”王沉 思良久日:。若此亦得”遂各声喏而退。周翁明旦还舍,具以告人,皆 哂以为狂谵,无一信者。至二月,城中疫疠大作,唯孝义一坊但童稚抱疾, 始验周语不诬迨病者安痊,坊众相率敛钱建大庙,以报土地之德。o 这位土地神慈爱百姓,呵护善良无辜的孝义坊居民,因此大义反驳了上帝的 行疫的旨意,并勇敢地顶替坊内居民受罚,可见土地神确有保境安民的职能。 广记“周邯条”记载:贞元中有位处士名叫周邯,是文学豪俊之士。他 曾买到一位善于潜水的奴仆起名叫水精,于是常令水精在江陵一带下水取金银宝 玉。一日,周邯同朋友王泽至州北八角井游玩,因命水精下井取夜明珠,不料被 井中黄龙攫入井中: 逡巡,有一老人,身衣褐裘,貌甚古朴,而谒泽曰:“某土地之神, 使君何容易而轻其百姓? 此穴金龙,是上玄使者,宰其瑰璧,泽润一方, 岂有信一微物,欲因睡而劫之? 龙忽震怒,作用神化,摇天关,摆地轴, 槌山岳而碎邱陵,百里为江湖,万人为鱼鳖,君之骨肉焉可保? 昔者锺离 不爱其宝,孟尝自返其珠,子不之效,乃肆其贪婪之心,纵使猾韧之徒, 取宝无惮,今已咯其躯而锻其珠矣。”泽赧恨,无词而对又日:“君须火 急悔过而祷焉,无使甚怒耳。”老人倏去,泽遂具牲牢奠之。o 幸亏有土地神的及时出现,才避免了黄龙因震怒而“摇天关,摆地轴,挝山 岳而碎邱陵,百里为江湖,万人为鱼鳖”的灾难,保卫了一方百姓。 前引宋高僧传怀空和尚帮助当地百姓解除了虎患,并使当地居民不受疾 病困扰,庄稼常年丰收。而这一切均由于土地神留下了怀空,让他在这一方土地 上传经施善,怀空的作为与功绩也应算作土地神的一份。 2 、惩恶扬善 绀珠集“周厚德”条云: 梁祖梦天下城隍土地神来视其,谒云:“周厚德过湖三升米。”巢湖 来 洪迈夷翠立志景卷六,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册第9 2 7 勺2 8 页。 来 李聍等太平广记 卷四二二。周邯”条洼出传奇,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9 册第3 4 3 5 - - 3 4 3 6 页。 1 0 间舟人语日:过湖三升米不过三石米,言顺善之人过湖甚速,而有负于神 者百倍不可过也。 在古代通过某一地界时,要向该地的土地神敬献供品,诚心供奉神灵的“顺 善”者只需献上少许物品就可以安全过湖,而有负于神者则无论供奉多少都不予 通过,可见土地神具有惩恶扬善的职掌。 稽神录“刘处士”条记载: 张易在洛阳,遇处士刘某,颇有奇术易恒与之游,常卖药于市市 中人负其直,刘从易往诉之市人既不酬直,又大写刘,刘归谓易日:。彼 愚人不识理,于是吾当小惩之! 不尔,必将为土地神灵之所谴也”既夜, 灭烛就寝。积薪炽炭烧药易寐未熟,暗中见一神就炉吹火,火光中识 其面,乃向之市人也迨曙,不复见,易后求其间,问市人,云: 。一夕 梦人召去,逼使吹火,气殆不续。既寤,唇肿气乏,旬日乃愈”o 尽管这段记载只描述了刘处士对不讲理之市人的惩罚,但刘处士在惩罚恶人 之前,曾说“不尔必将为土地神灵之所重谴也。”说明土地具有惩治恶人的职掌, 并且其惩治手段应该更加严厉。 3 、报复不敬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疰忤中恶证治”条记载: 病者卒,心腹胀满,吐利不行,如干霍乱状,世所谓中恶是也,由人 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复附着,沉沉默默,寝卧谵语, 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嫌疑,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 不失,人有起心,已知其肇,登涉险高,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见 人,其状万端,如醉如狂,不可概举,此皆鬼神及诸精魅附着惑人,或复 触犯忌讳土地神灵,为其所作,非有真实,但随方俗考验治之 其实生病乃常事,病状的发作也有不同的原因,属于医学探讨的范畴。而古 人观念中的病因却是由于鬼神附体或者冒犯土地神灵遭到的报应,说明土地神可 以报复不敬之人。 韩琦祭告永宁军先茔土地文载: 维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土地之神,某闻 山川土地神实主之无名,而犯降殃可也,某之五代祖庶子历唐美官,终葬 于博野县之北原,虽距今几二百年矣,比始知其所在,若非一视铭志,则 宋 朱胜非绀珠集卷一一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5 9 年版第1 1 册第1 5 页 宋! 徐铉稽神录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第1 1 4 1 1 5 页。 宋j 陈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课的协议书
- 个人加装电梯协议书
- 第2单元 8 土地的誓言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
- vpn ppp控制协议书终止
- 成都大运会保密协议书
- 征地补偿协议书
- osi七层模型的协议书
- 直播没协议书
- 房产抵押协议书
-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4课 网络浏览的管家说课稿
-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供餐服务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窗户改造合同协议书
- 《局部解剖胸部》课件
- 赛鸽公棚内部管理制度
- 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课件
- 利器管理程序及制度
- 妊娠合并子痫患者的护理
- 医院法律、法规培训2024:深入探讨医疗损害赔偿
- 世界手卫生日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