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t h e s t u d yo nw a n gk a i z u s r uz h ib i a n 一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 a u t h o r ss i g n a t u r e : -i z 砌oz h 4 0 s u p e r v i s o r ss i g n a t u r e : e x t e r n a lr e v i e w e r s : e x a m i n i n gc o m m i e x a m i n i n gc o m m i t t e em e m b e r s : d a t eo fo r a ld e f e n e e : 9川9 4 3 mmmi7,iii-y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婆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赵厉9 签字日期:功户年多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澎姿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望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走列 签字日期:知p 年6 月弓日 剔程辄杉 签字日期:知如年厶月弓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致谢 本文从选题到写作,都得到了我的导师董平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有了 导师的信任和鼓励,使我能够坚持下来,完成了这一项可能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 研究导师的天分和学力,是我所无法企及的,导师的人格和认真的治学态度, 却是我一直敬佩不已并时时用以自勉自励的。我要用最最诚挚的语气,对他说声 谢谢,虽然这种谢意原本无法用语言表达。 在硕士学习的这两年间,我有幸在杭州在浙大哲学系度过,感谢很多师长 对我的关心,感谢授予我以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师友们,他们在我硕士生阶段的二 年学习中给予我学业上的帮助令我终身难忘,对我的成长和学业给予无微不至的 关怀,使我领略了哲学之外的又一片学术天地,我对他们都表示发自肺腑的感谢 随着毕业论文完成,两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也意味着学生生涯暂时终结,懵 懂之间,青春已挥霍大半,既有不舍,又有许多回忆历历在目,欢笑和泪水成就 了自己每一步的成熟。这两年,收获良多,既看清了自己学术底子尚薄的事实, 希望能更加勤奋和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也在各项实践活动里不断成长。当机会来 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是自初中起我的座右铭,未来还长,研究生阶段即将 画下句点,却又是新的开始,通过两年的积累,我更懂得了怎样去拼搏,同时要 深深珍惜。未来会更好。 同门隋金波师兄,以及朱红、张琴师姐,还有很多同学及朋友,皆对本文 的写作提供过各种形式的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谢意,感谢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 祝大家一切都好。 这篇硕士论文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开拓更 加、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 赵钊 二零一零年五月,浙大西溪校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寿专 王开祖的的学术地位、思想理念,后来者或推崇、拥护,如南宋永嘉学者陈 谦,就在他的儒志先生学业传一文中指出,在周行已、许景衡之前,永嘉就 已有王开祖在从事讲学活动,并认为王开祖是永嘉之学的开创者。他说:“当庆 历皇祜间( 1 0 4 1 1 0 5 3 ) ,宋兴未百年,经术道微,伊洛先生未作,景山独能研 精覃思,发明经蕴,倡鸣道学二字,著之话言,此永嘉理学开山祖也。不幸有则 亡之叹。后四十余年,伊洛儒宗始出,从游诸公还乡转相授受,理学益行而滥觞 亦有自焉。”永嘉许及之儒志编序中也提出:“永嘉之学,言宗师者,首推 王贤良焉。”( 此序今不见于儒志编,而收录于周天锡( ( 慎江文征,亦见于孙 农言瓯海轶闻) 四库全书儒志编序言中也认为:“当北宋仁宗时,濂洛 之说未兴,讲学者犹家自为说,虽贤如司马光,犹不免有疑孟之作,而开祖独毅 然奋起以讲明圣道为事,虽其立说未必能尽归精当,而阐明理道不惑歧趋,不可 谓非豪杰之士也。”等等推崇、拥护者,当然也有避而不谈开祖先生思想者,如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在谈到永嘉学派的渊源时就认为周行己是“永嘉 学问所从出也”,此后明清以至近代许多学者均沿袭此说,如黄宗羲宋元学案, 就将周行已、许景衡等人列为永嘉学案之一,将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徐谊等 人列为永嘉学案之二清季邓实永嘉学派述竟说:“( 永嘉) 自古无无学术。 宋元丰问,九先生起于其乡,日:蒋元中、沈躬行、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 霄、张烽、周行已、许景衡,是为元丰九先生。溯其师法,皆导源于伊洛, 得其传以归,以教授于乡里。”近人何炳松在浙东学派溯源亦承黄氏之说, 将周行已、许景衡作为永嘉学派之始,如果说他们完全未注意到开祖先生的学说, 也是说不通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避而不谈开祖先生的思想或不将他列为永嘉之 学,也是值得思考的。但开祖先生的生平与思想,对整个儒学发展进程及永嘉学 派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董平教授说:“当王开祖讲学之时,周敦颐 及程颢、程颐等都尚未以理学称名于世,在整个理学发展史上,王开祖属于最早 的提倡者之一,因此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见道最早,而后来永嘉学 术的繁荣,其实也由王开祖奠定了基础。因此,王开祖实为南宋永嘉学派的开山。” ( ( ( 浙东学派及其精神浙大学报) 对此,陈国灿先生在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 儒志编研究 术思想渊源探析一文中也具体谈及,他认为:“如果说,庆历五先生和永 嘉九先生基本上仍局限于在理学范围内表现出既重经义又重实用的倾向,从而 在一些方面为浙东事功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另一个北宋永嘉学者 王开祖则在浙东事功思潮的兴起过程中更有开创性作用。王开祖积极吸取王安 石、李觏等人的功利学说和变法图强思想,并将其与浙东学术中传统的求实精神 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构建自己颇具事功倾向的思想体系。他反对空谈义理,注 重史学研究,推崇变革,总之,王开祖虽因英年逝世,许多思想和理论观点未能深 入展开,但他在很大程度上已为随后兴起的浙东事功思潮尤其是永嘉事功之学奠 定了主要理论框架。”由此,对王开祖儒志编进行研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与价值的。本文将通过对比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儒志编一文进行细致研究, 从而致力于正确认识开祖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学术地位、厘清开祖先生在整个永嘉 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给予现实生活的启发意义,廓清王开祖儒志编的价 值。 i i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 儒志编研究 摘要 王开祖( 约1 0 3 5 10 6 8 ) ,北宋中期温州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字景山, 号儒志,学者尊为儒志先生,其著述唯儒志编一书存世本文的主要任务即 在通过儒志编的分析来研究王开祖的思想。本文第一部分将主要针对儒志 编全文约一万六千余字进行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其中的内涵与 意义,厘清其中构建的理论框架。为了较好地研究儒志编本身的思想内涵及 其哲学意义,这一部分将从文中所反映的历史、政治、修养伦理及哲学的终极追 求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也就是儒志编之末尾一段“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 我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吾畏诸天者也,吾何 敢已哉。”由于本文是探讨儒志先生与永嘉学派的关系,所以接着应该从他与永 嘉学派的关系即与永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联系入手,永嘉学派昌盛于南宋 时期,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王开祖,南宋薛季宣、陈傅良对该学派的形成起到了 承前启后的作用。集大成者是叶适。因此,第二部分将通过介绍永嘉学派中具有 代表性的思想家,并与王开祖儒志编进行分析比较( 考虑到王与南宋永嘉学 派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因为时间及精力有限,本人拟暂写一个总体性的阐述, 待以后再加以细化) 。最后,研究一样东西最重要的应着眼于它给予现实的意义 与价值。研究儒志编亦是如此,本文最后一部分将通过分析儒学之现实意义、 开祖精神之现实意义及开祖的思想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北宋王开祖儒志编永嘉学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a b s t r a c t w a n gk a i z u ( a b o u t1 0 3 5 1 0 6 8 ) ,an a t i v eo fw e n z h o ui nt h em i d d l eo f t h en o r t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t y , w a sk n o w na st h es e c o n dn a n l ed i n g s h a n ( 景山) ,a n dp e o p l ea l s oc a l l h i mm r r uz h i ( 儒志先生) h e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o n eo ft h e p i o n e e r so ft h e 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s i n c et h en e wc o n f u c i a ni d e a sh e a d v o c a t e db a s e do nh i so w n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t e x t sa r ep a r a l l e lt ow h a tl a t e l y s u g g e s t e db yz h o ud u n y i ( 周敦颐) ,z h a n gz a i ( 张载) a n dt h ec h e n gb r o t h e r s ( 程氏兄弟) h o w e v e r , h i sw o r k sw e r el a r g e l yl o s te x c e p tt h er uz h ib i a n ( 儒志编) i ti st h eo n l yd a t ab yw h i c hw ec a nk n o w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h i si d e a s t h i st r e a t i s ew i l l f o c u s0 1 1a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nw a n g sm a i ni d e a s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h i s w o r k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r y i n gt of r e do u tar e g u l a rp a a e m ,c o n t e n ta n dm e a n i n go fh i s w o r k , a n dt oc l a r i f yi t st h e o r e t i c a lf r a m e w o r k f o rt h i sp u r p o s e ,t h i sp a r tw i l lw o r ko n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p o l i t i c a l ,e t h i c a l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r e f l e c t e db yw a n g sw o r k , b yw h i c h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e l u c i d a t et h eu l t i m a t ep u r p o s e o fw a n g sr uz h ib i a n i ti si n e v i t a b l ef o rt h i sp a p e rt oi n v o l v ew i t l lt h ey o n g j i a s c h o o lw h i c hf l o u r i s h e di nt h e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a n a s t y , t h ea u t h o ra l s ow i l lm a k ea n e x p l o r a t i o n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r w a n ga n dt h em a i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 t h ey o n g j i as c h o o l ,s u c ha sx u ej i x u a n ,c h e nf u l i a n ga n dy es h i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o ft h i st r e a t i s e t h e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w a n gk a i z u si d e a s ,i t st h e o r e t i c a l m e e t i n ga n d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w i l lb ee x p o u n d e di nt h el a s tp a r t k e y w o r d s :s o n gd y n a s t y , w a n gk a i z u , t h er uz h ib i a n ,y o n g j i as c h o o l v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目次 致谢i 序言序言 摘要 a b s t t a c t 1 0 r 目次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1 第一章绪论1 2 第二章儒志编略析6 2 1 儒志编作者背景6 2 2 儒志编内容分析1 0 2 2 1 述尧舜之道1 0 2 2 2 论文武之治1 2 2 2 3 杜淫邪之路2 2 2 2 4 辟皇极之门2 7 3 第三章儒志先生与永嘉学派3 1 3 1 永嘉学派总述3 1 3 2 试分析永嘉学派与王开祖的联系;3 7 4 第四章儒志编的现实意义4 2 4 1 儒学之现实意义4 2 4 2 王开祖精神的现实意义简论4 3 5第五章结论4 6 参考文献4 7 作者简历5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1 第一章绪论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1 1 现有关于儒志编研究资料的综述 王开祖( 约1 0 3 6 1 0 6 8 ) ,字景山,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当时伊洛程颢、 程颐未出,胡瑗、孙复、石介、陈襄等名儒初起,宋学初兴,开祖倡导修己治人, 发明经义,遥相呼应,为永嘉道学首倡者。其学重教育,以“学者国之大本,教 者国之大务”重历史研究,见解高超,不同流俗,既重理论,又重实践,认为 “举天下知孔子之言而不行孔子之道,是不知孔子之道也”年3 2 而卒遗著仅 儒志编一书传世,是讲学时由门人记录而成,故学者称其为儒志先生。 在整个哲学史发展历程中,王开祖算不上一位思想大家,他一直是默默的, 留给后人的作品也不多,因此现有对儒志编的研究资料不是很丰富。但是, 王开祖虽并未名列伟大思想家之流,然他却曾在对道统的追求与传承过程中付出 过大量的心血和劳动,确曾为道统的发展摸索开拓着道路,我们为这种乐为理想 献身的精神肃然起敬。通过对现有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挑选与本命题有直接 关系的课题综述如下: 1 1 1 古人对儒志编的研究 儒志编在两宋时期并没有广为流传,许及之在该书序言写道:“惜其书 所传未广,某每介介。近得鄱阳洪公紫微与某所藏互异,乃移札友人新喻王钦若 子善,裒乡中所传数本,参加订正,刊之临江郡庠。 他在江西袁州任职时将 该书加以订正刊刻。 王开祖曾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交游。王安石答王景山书说: “闻足下之名,亦欲得足下之文章以观,不图不遗而惠赐之,又语以见存之意, 幸甚! 幸甚! ”信中还述及王安石介绍王开祖与自己友人李觏、曾巩等相来往。 陈襄亦欲求他为友。( - b - 灵集卷十六答王景山启:“如足下者,固某日夜所 王开祖,四库全书儒志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因篇中引四库全书儒志编者甚多,不再一一 注释,凡加引号而未注释者,均出自四库全书儒志编,特此说明。 o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八答王景山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欲致诚尽礼,惟恐求而勿得者,又敢辱足下书辞为先。升 永嘉陈谦是南宋永嘉著名学者,他在儒志学业传中极力推许儒志先生, 认为“其自负岂浅浅者”,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学者,尊其为“永嘉理学开山祖”, 惋惜其寿命太短,只有3 2 岁,未能在政治上、学术上施展抱负。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卷六士刘诸儒学案中说:“是时( 王开祖在永嘉 讲学之时) ,伊洛未出,安定、泰山、徂徕、古灵诸公甫起。而先生之言,遥与 相应。永嘉后来问学之盛,盖始基之,惜其得年仅三十有二,未见其止,为可惜 也。”泰山、徂徕在山东讲学,古灵曾在仙居县任县令时讲学署中,但为时甚 短,唯安定于湖州讲学时间很长,讲学规模亦大,世称“湖学”。开祖先生在 温州讲学之时,正是宋学初期,比安定、泰山、徂徕等稍迟,而与古灵等人同时, 全祖望认为王开祖讲学,遥与安定等相应近人余绍宋重修浙江通志稿,在 宋代浙学先河传中亦认为其“与湖学相应于浙东西”。 1 1 2 今人对儒志编的研究 周梦江先生在1 9 9 2 年7 月出版的叶适与永嘉学派中专列一章“永嘉学 派的先驱者王开祖”分四节详细阐述了王开祖的生平经历、思想述略及其思想影 响,并对明清以至近代许多学者均沿袭的“周行己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这一 说法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以南宋永嘉学者陈谦的儒志先生学业传为考证,指 出在周行己之前,永嘉就已有王开祖在从事讲学活动,并认为开祖先生才是永嘉 学术的开创者。他认为王开祖的思想可能受到王安石的影响,如王开祖亦推崇周 礼而对春秋有所批评。“吾读周礼始,终期间名有经礼有方者,周公 之志为不少矣。春秋之义,有饰诈逃恶者齐侯灭纪,纪侯未有闻焉, 患诸侯之罐也,葬伯姬以文之。春秋书目:齐侯葬纪伯姬。欺也一室之 中不可欺,孰谓天下可欺乎? ”这种议论与元祜旧党学者的观点就大不相同,如 孙觉春秋经解卷五对此事的评论为“仗大义而为小恶者,春秋之所诛也。 齐大恶矣,欲为小善以掩之,又春秋之所深诛也。齐侯灭人之国,不可胜诛 矣。乃于伯姬之卒恩葬之,将以掩其恶而求善名也。然不能逃孔子之诛也矣,故 回陈襄古灵集卷十六答王景山启,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9 年 回全祖望 宋元学案卷六士刘诸儒学案,中华书局,1 9 8 6 年 “湖学”,又称“苏湖学”、安定学派,是北宋庆历( 1041 1048 ) 前后理学开始正式崛起时期出现 的一个学派,对理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安定学派的创始人是胡瑗,其远祖世居安定( 今甘肃泾州以北) , 学者习称其安定先生;又因为胡瑷成名主要是在苏州、湖州办教育,所以又称作“苏湖学”或“湖学”。 固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春秋之作,所以公万世之与夺,正一时之是非。齐侯之于伯姬,众人之所谓 善,一时之所谓仁,然而孔子罪之。”也就是说,孙觉承认春秋为孔子所 著,但王开祖认为“春秋之义,有饰诈逃恶者,圣人从而覆之”认为春秋 是孔子所修,春秋原有其书。孙觉的议论可以代表旧党学者的观点;而王开 祖对春秋的评述,从中也可看出王安石“新学这批学者的态度王开祖 将春秋视作史书,不像旧党学者那样尊为经书而寻求微言大义,对叶适将五 经视作史籍有着一定的影响。王开祖非常重视史学研究,在他儒志编一百 一十多条的问答中,谈到史事的有二十多条,几占全书的五分之一。他这种重视 史学的思想,对南宋永嘉许多学者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从他对当时民穷赋重表示 不满的言论中:“古之王者赋于民不过什一,后世取于民无制,由是上 下交不足而国乱。天下有三疾,死丧不预焉。吏暴而政恶,一疾也;赋重而 役数,二疾也;诏令数易民无信焉,三疾也。有民而无爱,非吾君也。 可 以看出他和王安石的思想是接近的。他的这种观点对南宋陈傅良,郑伯熊、郑伯 谦等永嘉学者的“宽民力说”、“养民”等议论是有巨大影响的。周梦江先 生不仅究极了永嘉学派的渊源,而且廓清了历来对永嘉学派形成的诸多歧见异 说,资料丰富,立论精当,是对开祖先生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胡雪冈先生在温州学刊) ) 2 0 0 5 年第1 0 期发表永嘉学派的开创者王开祖, 他对儒志编的散佚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儒志编) ) 的散佚情况与他的学术 思想有直接的关联,儒志编宋本今已散佚无存,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所云: “其著作亦多淹没。 而陈谦儒志先生学业传一文中留下的一段各书皆无的 文字:“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吾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 辟皇极之门吾畏诸天地也,吾何敢已哉! ”也说明当时的宋本已然散落不存。 现今四库全书所据的为明宏治本,系汪循搜访遗佚而成。此外还有乾隆十七 年温州守金洪铨“偶得之农家”的乾隆本。由此胡先生认为现在留存的儒志编 是属于“阙略失次”的本子,是温州历史文献的一大损失,也是探索开祖学术思 想的一大缺憾。正如汪循在序中的二句话:“所恨在门无高第,不能使其说 回孙觉春秋经解卷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5 年 o “新学”即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设置专局,使子雾及门人修撰诗、 书、周官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 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并通过政府力量作为学校诵习的定本。称为“新学”。 南宋永嘉学者陈傅良一贯主张推行儒家民本主义,他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能否得民心,他反对官府对百姓 苛重的剥削和压迫,要求统治者宽民力、救民穷。以结民心。 详见( - - 郑集卷三 养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6 年。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行于当时,复压于程朱之书,遂不显于后世”说得很沉痛也很精辟当然这也跟 他3 2 岁的英年早逝使其学术思想未能达到更高的成就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有 关之后胡先生还以陈谦儒志先生学业传为例对开祖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 剖析,陈谦对王开祖的评价很高:“当庆历皇祜间( 1 0 4 1 - - 1 0 5 3 ) ,宋兴未百年, 经术道微,伊洛先生未作,景山独能研精覃恩,发明经蕴,倡鸣道学二字,著之 话言,此永嘉理学开山祖也。不幸有则亡之叹后四十余年,伊洛儒宗始出,从 游诸公还乡转相授受,理学益行而滥觞,亦有自焉。”,但陈谦的评说并未引起多 数学者的关注及社会的反响,胡先生从陈谦的个人状况、儒志编散佚状况及 ( 儒志先生学业传述说状况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永嘉事功学派的 形成有其自身始发和演变的过程,而最终在南宋时期成为与理学相抗衡的事功学 派,也是在逐渐摆脱和克服伊洛之学的影响和束缚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认为事功 的价值观是永嘉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最具积极的因素和最显著的特色,与理 学家脱离事功、空谈所谓心性修养相区别。最后胡先生对王开祖作为永嘉学派的 事功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政治思想的因时通变,希冀革新;二是 “复性”的唯物哲理观;三是以民本为核心的功利观;四是创书院讲学风气之先。 肯定了王开祖不仅是永嘉学派的开创者,而且是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奠基者。 董平教授在2 0 0 7 年( ( 浙大学报上发表论文浙东学派及其精神,将王开 祖列为南宋永嘉学派的开山祖,并指出,在王开祖的思想当中,已经凸现出了在 重视个体道德前提之下的知识目的的现实有效性,他以阐明尧舜之道为己任,重 视经史研究,但其目的却并不在于学问本身,而在于将学问转换为现实上有效的 政治价值,以开辟出足以经济世务的外王事业,从而复归于“文武之治”的辑熙 雍穆。王开祖所倡导的重视经史研究的治学取向,强调个体不应该以其自身 道德的涵养为满足,而必欲将其内在德性外向展现于经世事业的开辟之中,乃与 后来崛起的永嘉学派是有着本质精神的同一性的。我们称他为永嘉学派的开山祖 师,实际上也正是就这种学术精神的共性而言的;永嘉学派至薛季宣而重新倡导 通过典章制度的研究来实现当代社会的功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王开祖 之学术精神的回归。文中,董平教授分析道:“虽然“九先生”之学直接渊源于 程氏洛学,但或许是因为永嘉地缘的关系,王开祖之重视经史研究并要求将心性 的追寻发皇为经世事业的基本理念,仍作为一种学术精神的潜流而体现于九先生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仁义礼智根于心而措于事业的治学取向之中”他说:“从薛季宣开始,永嘉 学术在研究领域及价值取向上都有了创新,潜存于王开祖及“九先生”与郑伯熊、 伯英兄弟等人之中的经济世务的学术精神才被显化出来,并由此而形成了它以古 代典章制度的研究来表现其事功理想的基本特色。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才将 薛季宣作为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真正开创者。”另外,董平教授也在他发表 于2 0 0 3 年1 1 月的新宋学第二辑的论永嘉学术之传承论及王开祖,以及 他的著作浙江思想学术史中第三章宋元时期的浙江思想学术界第一节永嘉学 术传统及其向事功学之转变中以王开祖导永嘉学派之源为主题专节讨论了王开 祖及他的思想。 陈国灿先生在1 9 9 8 年孔子研究上发表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渊 源探析一文,他认为,如果说,“庆历五先生”和“永嘉九先生”基本上仍局 限于在理学范围内表现出既重经义又重实用的倾向,从而在一些方面为浙东事功 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另一个北宋永嘉学者王开祖则在浙东事功思 潮的兴起过程中更有开创性作用。并确定王开祖在很大程度上已为随后兴起的永 嘉事功之学奠定了主要理论框架。 何俊在1 9 9 2 年( ( 杭州大学学报第3 期发表宋代永嘉事功学的兴起,陆 敏珍在中国哲学史2 0 0 9 年第3 期发表王开祖及其观念:濂洛未起前的道 学思想( 1 9 页) ,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述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 2 年,1 5 7 页) ,姜广辉在中国哲学( 岳麓书社,1 9 9 2 年,2 4 3 页) 第1 5 辑发 表宋代道学定名缘起,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一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 的研究1 1 9 页,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 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3 0 5 页) ,徐洪兴在思想的 转型一一理学发生过程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5 、6 页) 均有相关研 究,或因追寻“道学”名目之源起,或因研究永嘉学派而回溯。 王开祖儒志编自形成之后,受到过一些颇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们的关注 与研究,如与其同时代的学者王安石,南宋学者陈谦、清代学者全祖望,现代学 者有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教授陈植锷先生,浙江大学教授董平先生,浙江大学教 授何俊先生,浙江大学副教授陆敏珍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姜广辉先生、台 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先生,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复旦大学教授徐洪兴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等等,或专论或在述说过程中提及王开祖及其儒志编,对王开祖促进儒学之 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了肯定,但终因儒志编在两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为流传 的原因,儒志编也仍只能存在于部分相关领域的学者们的头脑及文章中,其 文中所阐发的思想意义仍值得深入研究,并进行推广,本文将就此作出努力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2 第二章儒志编略析 2 1 儒志编作者背景 2 1 1 王开祖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 研究一个人物的著作,应把作者还原到他所在的时代,切身感受他所在的时 代,才能更好地了解之儒志编作者王开祖生活的年代,主要有发生了以下 两件大事: 一是北宋中叶的进士科改革。北宋经过前三朝的巩固和统一,社会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边疆又出现了新的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内部统一, 宋朝不惜以发币换和平。到仁宗时,北部和西北边患仍然不解,由此导致的农民 负担过重以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使得国势虚弱,浮文成风。士大 夫们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应求激励务实, 使士人留心于治道。因此改革的呼声日愈强烈,天圣八年( 1 0 3 0 年) 五月,范仲 淹倡导改革,上疏日:“善为国者莫先育材,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 宗经,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圣人法度之言存乎书,安危 之几存乎易,得失之鉴存乎诗,是非之辩存乎春秋,天下之制存乎礼, 万物之情存乎乐,故俊哲之人入乎六经,则能服法度之言,察安危之几,陈 得失之鉴,析是非之辩,明天下之制,尽万物之情,使斯人之徒辅成王道,复何 求哉! ”范仲淹的改革是欲以经学作为培育人才的武器。他在庆历三年( 10 4 3 ) 八月所上的条陈十事书“精贡举 条中再次指出:“国家专以辞赋取士,j 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 此,将何以救? 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可救其不逮。”具体办法是: 考试分三场,先策二道,一问经史,二问时务;次论一首,次诗赋各一道;愿对大 义者试十道采取三场通加评校的原则,以策论高而诗赋次者为优等,诗赋高而 崎论平者为次等,罢贴经、墨义。显然,范仲淹的改革使进士科考试从以往的重 诗赋变为兼重策论,并在评校原则上以策论为重要的去取依据,这是一个大的进 步。因为诗赋与策论就其功用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美文学的主要形式,后 。权衡,庚申外史,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良霄,顾菊英,周良霄,顾菊英等元史卷1 3 8 唐其势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条陈十事书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者却是经术之士发挥经学义理与经世致用大道理的有力武器。作为考试项目而 言,策论是一种综合练习,类似于现代政论体裁的作文考试。策相当于条件作文, 它以现实政治作为“问目”的范围。而论则是命题作文,“问目”相当于提出问 题,至于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则要看考生的本领。这种考试内容和形式,既可了 解士子的文辞,又可见其经学修养和对政事时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经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仅凭文才与记诵即可通过的流弊因此,此议一出,立即 得到欧阳修等当朝官僚的应和,仁宗庆历四年( 1 0 4 4 ) 诏从其请。随着改革派的失 势,这项改革虽说只实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被废止了,但变革进士科考校内容的 要求不仅未就此而止,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进士科的改革之风由此兴起。 王开祖于皇祜五年( 1 0 5 3 年) 考中进士,也就是在仁宗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诏从范仲淹之请一一将以诗赋取士改为以策论取士之后的九年,即进士科改革进 行了九年之后考中进士,不难发现,进士科改革之风对王开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而进士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考试项目定为策论,重视考试者对现实政治的态度 以及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可以广泛提高应试者的经学修养、对政事时务 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经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开祖为皇祜五年进士,可以说 是个中高手,他对政事时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经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属一 流,而其经学修养也是勿庸置疑的。 二是疑古惑经思潮的兴起。宋初经学大抵沿袭汉唐章句注疏之学,皮锡瑞经 学历史第八章经学变古时代中指出:“经学自唐以至宋初,已陵夷衰微矣。 然笃守古义,无取新奇,各承师传,不凭胸臆,犹汉唐注疏之遗也。”然而, 北宋中叶,儒学最终冲破章句之学,确立了义理之学。石介过魏东郊称柳开 是“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孙复则全面地质疑传注,其寄范天章书二 云:“国家以王弼、韩康伯之易,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春 秋,毛亨、郑康成之诗,孔安国之尚书,镂版藏于太学,颁于天下。又 每岁礼闱设科取士,执为准的。多士较艺之际,一有违于注说者,即皆驳放而斥 逐之。复至愚至暗之人,不知国家以王、韩、左氏、公羊、谷梁、杜、何、范、 毛、郑、孔数子之说成能尽于圣人之经耶? 又不知国家以古今诸儒服道穷经者皆 不能出于数子之说耶? 若以数子之说成能尽于圣人之经,则数子之说不能尽于圣 。皮锡瑞,经学历史第八章经学变古时代,中华书局,1 9 8 1 年 。石介, 徂徕石先生文集过魏东郊中华书局,1 9 8 4 年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人之经者多矣;若以古今诸儒服道穷经者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则古今诸儒服道 穷经者可出于数子之说者亦甚深矣。唁! 专主王弼、韩康伯之说而求于大易, 吾未见其能尽于大易者也;彼数子说,既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而可藏于 太学,行之天下哉? 又后之作疏者,无所发明,但踵于旧之注说而已。一当时儒 者鄙注疏,明义理多取辩驳议论之法,这种通过大肆议论来辩驳错误,以确立自 己观点的方法无疑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可以说,它对北宋儒学义理化 的倾向是有促进作用的。 到仁宗时,疑古惑经更成为时代思潮。陆游曾对此论述日:“唐及国初,学 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 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 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靓征,顾命,黜诗 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在这场疑古惑经的经学变革中,欧阳修和刘 敞的影响极大。朱子语类卷八十载:“旧来儒者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 欧阳 修) 、原父( 刘敞) 、孙明复( 孙复) 诸公,始自出议论,如李泰伯( 觏) 文字亦自好。 此是运数将开,理义渐欲复明于世故也。竹宋吴曾引宋朝旧国史日:“庆历 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至刘原父为七经小传,始异诸儒之 说。王荆公修经义,盖本于原父云。”王应麟论述庆历中经学发展时,也充分 肯定了刘敞的作用:“自汉儒至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 稍尚新奇,至三经义出,视汉儒之学若土梗。” 北宋中叶的疑古惑经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注重人事。欧阳修、李觏直到稍 后的王安石、三苏的学术研究皆体现了这个特点。李觏易论认为“天地万物 存乎说卦矣,姑以人事明之。八卦之道在人,靡不有之也”;删定易图 序论日:“人事修而王道明”,“若夫释人事而责天道,斯孔子所罕言。” 疑古惑经思潮的兴起,对王开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儒 志编一文中,王开祖曾多次表示了他对儒家经典文本的怀疑,如他认为“其源 出于孔子而后相传于易师,其来也远,其传也久,其间失坠而增加者不能无 国孙复, 孙明复小集寄范天章书二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 清) 纪昀等编篆,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 9 8 3 年 圆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八经说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5 年。 o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中华书局,1 9 9 4 年。 回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注疏之学条引,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8 6 年 王应瞬,困学纪闻卷八经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5 年。 李觏,李觏集卷四,中华书局,1 9 8 1 年。 o 李觏, 李觏集卷四,中华书局,1 9 8 1 年。 李觏, 李觏集卷四,中华书局,1 9 8 1 年。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也,故有圣人之言焉,有非圣人之言焉。”肯定今之所谓系辞与圣人之书的 关系是系辞“有圣人之言焉,有非圣人之言焉。靠另外王开祖对尚书“诸侯无 正风而鲁有颂”的说法、诗经中所谓的“鸱鹗之诗”、“周公作金滕”、春 秋中所载齐侯葬纪伯姬一文都提出了疑惑。而疑古感经中注重人事的风气也影 响着王开祖思想的形成,王开祖儒志编文中所强调的多为人事,而民本思想 与崇实思想也多受疑古惑经思潮的影响。 总而言之,北宋中叶的进士科改革和疑古惑今思潮的兴起,二者都对王开祖 理论的形成与完善、学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1 2 王开祖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 在了解到王开祖所在年代的社会背景后,我们有必要再了解一下他所生活的 家庭环境。王开祖( 约1 0 3 5 - - 1 0 6 8 ) ,北宋中期温州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字 景山,号儒志,学者尊为儒志先生仁宗皇祜五年( 1 0 53 年) 考中进士,试秘 书省校书郎、出任处州丽水县主簿,后即辞官返里于华盖山麓设东山书院,从学 常数百人,后以贤良方正召,未赴而卒,终年仅三十二岁。宋史不为立传, 其著作亦多湮没不传,唯有儒志编一书留传,乃其生平讲学之语,是他与弟 子论学由门人默记而成的,现通行本为明汪循守永嘉时搜访遗佚为之编辑。王开 祖的先世因避南唐兵乱,自福建迁徙温州瑞安县,父王鲁娶知温州军刘起之女, 因此,迁居温州州城。新昌石牧之为天台县令,兴建学校,亲自讲学,王氏负笈 从游于黉下。 温州是个什么地方? 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如何? 自远古而至西晋,温州区域均 人烟稀少,除县级外,无州郡之设。东晋时期,北方战乱,晋室南迁,中原人口 蜂拥南下。晋明帝太宁元年( 3 23 年) 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 县置永嘉郡,上属扬州,郡治永宁县,治所瓯江南岸( 今鹿城区地) ,郡辖境约 相当于今温州、丽水二市范围。这是温州州郡地方政权的初始设置,是温州作为 州郡区域的最初形成。从永嘉郡的设置开始,“永嘉”一名,就成为今温州区域 的统称,也就是永嘉学派名称由来的渊源。东晋以后,历宋、齐、梁、陈,永嘉 郡大体相沿。隋文帝开皇九年( 5 8 9 年) 平陈以后,罢郡制,以州统县,合临海、 永嘉二郡置处州,不久改括州。大业三年( 6 0 7 年) 废州复郡,以括州复置永嘉 郡。其时,州郡治所均在括苍( 今丽水) 。唐武德四年( 6 2 1 年) 复置括州,次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年于永嘉县置东嘉州,这是温州区域第二次成为独立建制的政区,但为时甚短暂, 前后仅七年时间。由于唐高祖为安顿归附群雄,割置州县,其时所置州郡,倍于 隋开皇、大业之间,唐太宗即位后,在贞观元年( 6 2 7 年) 马上悉于并省。东嘉 州因而被废,复属括州。上元二年( 6 7 5 年) ,温州区域第三次成为独立建制的 政区,此年自括州分置温州,州治永嘉县“温州”一名从此开始天宝元年( 7 4 2 年) 全国废州改郡,温州改永嘉郡。乾元元年( 7 5 8 年) 全国复郡为州,永嘉郡 复为温州。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北宋时虽不如广、泉、明、杭诸港口发达,但一 些手工业和农副业产品居于全国的前列,是东京( 开封) 的一个重要商品供应地。 北宋时期温州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他如农业中占城稻为仲植手工业中陶瓷业 的制作,都居于当时全国的先进行列。也就是说,自上元二年( 6 7 5 年) 置温州 后,温州行政区域基本固定形成,五代、两宋、元、明,清均大体相沿。自此以 后,温州成为了浙江南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所在 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决定者,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 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进化成了不同种的生物,有了不同的生物形态。或许我们 不能确定环境能够决定人的思维的发展与形成,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所生活的 环境是必定对主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温州发达的经济环境、开明的 政治环境及繁荣的文化环境让王开祖尝到了甜头,并从中分析总结经验,其文中 论文武之治中的很多论点,也多源自他具体的生活实践,作为当时先进的理论希 望用以政治实践发挥作用。 2 2 儒志编内容分析 王开祖唯儒志编一书存世,现通过儒志编具体文字与内容来分析研 究他的思想,本文所引原文见之于该著,不另注明出处。此段将主要针对儒志 编全文约一万六千余字进行归类分析,并试图从中找出规律、分析出文中内在 的内涵与意义,整理出大体的理论框架。 为了较好地研究儒志编本身的思想内涵及其哲学意义,本文拟从其中所 反映的历史、政治、修养伦理及哲学的终极追求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也就是儒 志编之末尾一段“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我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 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吾畏诸天者也,吾何敢已哉。”所总结的四部分即述尧 舜之道一一集中于以历史角度讨论的理论,论文武之治一一集中于以政治角度阐 述儒志编思想的理论,杜淫邪之路一一集中于以修为伦理角度阐述( ( 儒志编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