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i 摘摘 要要 约翰杜威在中国学界乃至全世界学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 哲学思想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败,又由衰败到逐渐复苏的曲折历程。杜威的哲学思想 是如此,作为其哲学思想一部分的价值哲学亦是如此。时过境迁,当人们重新审视 杜威哲学的时候,人们发现其在过去鲜为人所注意价值哲学竟然是一个完整、丰富 的体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论思想凝聚了杜威毕生智慧的精华,杜威独具慧眼对价 值的洞穿,不仅使当时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美国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 观, 保证了整个社会的顺利发展; 而且在今天看来, 他的价值哲学体系中诸多内容, 如,他将科学与价值统一起来;如,他对人的价值的独到的见解都对当今价值哲学 研究作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现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开始重新审视杜威的哲学思 想,并对其价值哲学给以新的定位,人们惊奇地发现,杜威的价值哲学与马克思的 价值哲学在很多方面竟然殊途同归,于是有学者称,杜威与马克思之间的矛盾,实 则是一个“家庭矛盾” 。 本文将结合历史与现实,客观、真实地反映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同时,通过 深入分析,将其价值哲学思想进行归纳,从而提炼出其价值体系中的精华。 关键词: 关键词:价值 人 社会 科学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ii abstract john dewey is a controversial person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whose philosophy has over gone a process which from flourish to decline, then from decline to flourish. his philosophy is in this situation, and his value ideology, as one part of his philosophy ideology, is in this situation, too. as time goes by, when people recall deweys philosophy, they found his value ideology, which they paid little attention, is a complete and plentiful system. it controls the essence of his wisdom in his life. deweys distinctive thought in value field, changed peoples spiral life in the society which is stepping into monopoly capitalism, guarantee the whole society go on smoothly. whats more, much of his value ideology, in todays view, is his contribution for todays value philosophy study, such as he unify science and value, and his unique thought on humanity. nowadays, the marxist in china expose the historical veil, begin to reconsider deweys philosophy, and relocate his value ideology. people found in surprise, deweys value ideology and marxs value ideology reach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routes in many aspects. as a result, some scholars consider the conflict between dewey and marx is a “family problem” actually. this article will refer to history and reality, reflect deweys value ideology objectively and truly.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sum up deweys value ideology through more studying, in order to try out the essence in his thought. key words: value humanity society scienc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 1 引引 言言 1.1 研究杜威价值哲学思想的意义研究杜威价值哲学思想的意义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作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他始终 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可以说,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是杜威孜孜以求的最高价值。 他的全部学说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杜威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哲学。 杜威的价值哲学的特点是从存在出发, 重视效果与过程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杜威的价值论充满了人本主义色彩。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基本价值问题上,杜威在高 度重视社会对于人的意义的同时, 坚持人的最根本的价值, 坚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借鉴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是发展我国价值哲学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 当重视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的研究。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至今仍具有重要 的意义: 第一,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对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价值问题在我国是一个敏感而热门的话题,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 为争取价值哲学的合法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是价值的主体,而杜威的价 值哲学处处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尤其是他从存在出发对价值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 要的开创性。他的价值哲学思想中的很多内容是对价值哲学体系的完善和丰富,这 为我国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 第二,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同样是 20 世纪 80 年代,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思想出现了 浮躁和迷茫, 而杜威注重务实、 进取的价值追求, 重视理智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人们认识到了物质价值生产、精神价 值生产和人的价值的扩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 中,做出了一系列理智的举措,如,克服政治压倒一切,轻视物质价值的观念;克 服道德中心,而忽视知识价值的倾向;增强时间和效率的价值观念;处理好全局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2 局部之间的关系等。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此为选题,通过深入解析杜威的价值哲学,挖掘其价值 哲学中的深刻内涵,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借鉴,并以 此来指导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研究概况 中国学术界对于杜威思想的接触和研究由来已久。胡适先生曾在杜威先生与 中国一文中说: “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 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从 1919 年到 1921 年,杜威应邀来华访问讲学 26 个月。 在此期间,他在中国举行的大小演讲达 200 次以上,内容涉及社会和政治哲学、教 育哲学、近代教育的趋势、伦理学、现代哲学思潮和美国民主的历程等各个方面。 这些演讲大多被刊登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在知识分子中间被竞相传阅。至此,杜 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实验主义”之名进入中国,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巨大 反响;而他的“教育即生活” 、 “学校即社会”和“重做中学”等教育思想,则更是 对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实践和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从上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了我国 思想界批判的对象。耐人寻味的是,几乎在同时,杜威的思想在美国本土亦遭受冷 遇。杜威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一位遭美国学术界遗弃的人物。大多数美国哲学家对 杜威关心的伦理、社会和政治的大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的问题” ,抱着不屑一 顾的态度,而专注于在他们看来更具哲学价值的逻辑和语言分析。在这些分析哲学 家看来,杜威不过是一个“对真正的哲学严密性和真正哲学问题一无所知的老好 人” 。 杜威一生反对门类分明的专业主义,反对把哲学当作一项专门知识,自然难 免成为恪守哲学门规者嘲笑的对象。然而,时过境迁,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教条 性自六十年代已备受质疑。哲学家回过头来再次把伦理和政治纳入哲学问题的范 围。在美国,在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当道时不得不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寻找伦理和 政治关怀的社会理论学者们重新从杜威这样的美国本土知识分子那里发现了富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3 生命力的思想资源。不少欧洲思想家,如哈贝玛斯,早已从美国实用主义的民主传 统中受益多年,而像哈贝玛斯和阿伦特那样的欧洲传统的公民参与关心者则又反过 来引发人们对杜威民主思想的兴趣。1969 年,南伊里诺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计划为三 十七卷的杜威文集的第一卷,如今已经出全。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罗 蒂(richard rorty)鼎力为杜威在哲学界争回他应有的地位。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重新步入正轨,杜威的思想也再度受到重视。 一些重要作品被翻译出版,研究其实用主义思想的著作和论文也相继问世。在西方,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和社会理论也从80年代起开始复苏,并且重新被重视 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杜威思想的坎坷遭遇也让我们看到, 对于杜威的实用主义,不应该做简单化的处理。现如今,我国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更 加系统和正规,2004年1月7日,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刘放桐教授担 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成立,是我国学术界在杜威思想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也标志着我国对杜威思想的研究将沿着一条开放而光明的大路前进。 今天我们回顾杜威声名的沉浮,自然不只是为了庆幸他的命运的峰回路转,而 是要看他的哪些思想在经过了长期尘封之后又被人们重新发现并重视。这些思想中 包含的许多内容曾在五四运动前夕吸引过中国知识分子,现在也还不知不觉地渗透 在中国知识分子关心的许多问题之中。这使我们在杜威逝世五十年后的今天更加有 了再说杜威的必要。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力求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即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相结合,同时将遵循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忠于文本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及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地把握全文。 文章将回顾杜威生活时期美国的社会状况和价值形态,找出杜威价值哲学思想 的原动因;同时紧紧围绕杜威的原著,提炼出杜威价值哲学思想,萃取其中精华; 在详尽分析杜威价值哲学的前提下,将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归类;在深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4 剖析杜威价值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相结合,有机地利用其 有益之处;打破杜威与马克思之间的隔阂,寻求二者的共同之处,为我国的马克思 主义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5 2 杜威的生平及其价值哲学的创立杜威的生平及其价值哲学的创立 2.1 杜威的生平杜威的生平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之 一,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在西方哲学史、尤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 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896 年,杜威创办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一 般通称“杜威学校” ,后因与芝加哥大学校长意见不合而于 1904 年辞职。此外,杜 威曾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8991900) 、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051906) 。 1915 年,他创立了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并担任了第一任主席。1916 年,他与人 合作创立了纽约市第一个教师联合会。杜威还参加过许多社会团体,例如,人民院 外活动集团、独立政治行动联盟等等。1952 年 6 月 1 日,杜威逝于纽约市第五大道 1158 号住宅里,终年 93 岁。 杜威一生写了很多哲学、 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他的哲学思想, 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我们怎样思维 (1910 年) 、 哲学光复之必要 (1917 年) 、 哲 学的改造 (1920 年) 、 经验与自然 (1925 年) 、 确定性寻求 (1929 年) 、 自由 与文化 (1939 年) 、 人的问题 (1946 年)和认知与所知 (1949 年)等著作中。 2.2 杜威价值哲学创立的时代背景杜威价值哲学创立的时代背景 杜威不仅是美国当代社会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而且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自 由主义传统实现向当代转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杜威是在美国内战的硝烟中、 在大移民浪潮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 他经历了两次 世界大战,目睹了“冷战”的序幕,亲历了美国由一个农业化国家发展成一个高度 城市化的工业化国家。面对巨大的社会转型,美国人民出现了世界观的迷惘和“精 神家园”的迷失,杜威经过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哲学理论的研究,对他所处的时代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6 生了敏锐的历史意识,从而引发了其对价值问题的思考。事实上,历史意识是实用 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因而常常能够把握住那个时代的脉搏,从而能够为后 来的历史学家研究这一时期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杜威的全部思想,正是建立在对 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蓬勃展开的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历史意识之上的。他的价 值哲学思想就是对这一转型的记录与反思,他的目的就是试图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 造美国的文化传统,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美国构建新的文化体系,从而使美国在工 业与科学文明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最 终实现他的“民主共同体”理想。 2.3 杜威价值哲学创立的理论背景杜威价值哲学创立的理论背景 实用主义(pragmatism 意思即是行为、行动) ,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 学流派,它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露头。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和约翰杜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20 纪 40 年 代以前, 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 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其要义是,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 和规律,而要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 解释,完全贯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精神,即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 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 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实用 主义的特点: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 、 “行动”和“效果” ,它把“经验” 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 ,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 ,把“真理” 归结为“有用” 、 “效用” 、或“行动的成功” 。 西方古代哲学从整体上看,侧重于本体论研究;西方近代哲学从整体上看,侧重 于认识论研究;而西方现代哲学从整体上看,则侧重于价值论的研究。在西方(东 方也一样) , “价值”这个词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但真正对价值进行系统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7 形成价值哲学,也不过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才 开始使用“价值学”这个字眼。 11产生于西方的价值哲学,由于它着重于价值理论的 哲学探讨或伦理学中的人的价值的探讨,与社会生活结合不紧密,对社会生活影响 很小,发展的势头也不如实用主义大。 由此可见,实用主义与价值哲学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是因为实用主义与价值哲学有着内在的共同的追求,即实用主义追求实用、效用、 “兑现价值” ,也就是讲求效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哲学价值理论。实用主义和价值 哲学正是适应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哲学由以认识 论和历史观为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向着重视探讨价值理论发展的趋向。 22实用主义哲 学,可以称之为世俗的哲学价值理论,而产生于欧洲的价值哲学,则是理论形态的 哲学价值理论,实用主义与价值哲学虽然都属于价值理论,但又各有其特点。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是查理山德尔斯皮尔士(peirce,charles sanders,1839 1914) 。皮尔士的“意义”论其实就是价值观。所谓“意义”或价值,必须以对可观 世界的正确认识为前提,如果失去这样的前提, “意义”只能是空洞的抽象,只能是 一种主观随意性。 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是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 。詹姆士的 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其中心概念“效用”或“有用”上,他提出了实用主义著名的原 理:有用的便是真理。他认为,只要观念有助于我们的经验与其他经验的圆满的联 系,有助于通过概念的捷径,它就可以成为真理了。詹姆士的主观真理论,只能用 其价值性去取代其科学性。 3 3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是约翰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杜威继承了皮尔士、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思想,他以经验自然主义、工具主义 来弥补彻底经验主义、有用即真理的真理观的不足,对实用主义进行理论的论证, 他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美国的心声。约翰杜威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不 仅表现在把实用主义推广到教育、宗教、政治、道德等领域,还表现在他把实用主 义运用于哲学价值理论或价值哲学,建立了实用主义的哲学价值理论,对价值哲学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如此,杜威在西方价值哲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8 的代表。在价值哲学理论方面具有重大的建树,是杜威不同于其前辈的实用主义者 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44 2.4 杜威价值哲学的创立杜威价值哲学的创立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作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他始终 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可以说,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是杜威孜孜以求的最高价值。 他的全部学说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杜威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哲学。 1882年,杜威在老师托瑞和思辨哲学杂志主编哈里斯的鼓励下,来到约翰 斯霍普金斯大学读研究生。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莫里斯教授的新黑格尔主义思 想对他影响很大, 使他热衷于黑格尔哲学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论战。 而詹姆士的 心 理学原理一书,使杜威由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实用主义者。而实用主义 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理论,实用主义的核心是追求“兑现价值” 。杜威则力图从价值 理论上给实用主义的“兑现价值”哲学思想以理论论证,并构建其实用主义哲学价 值理论。由此看来,作为实用主义集大成者的杜威,其价值哲学思想是伴随着其实 用主义思想创立、发展起来的。 杜威从存在出发,在深入分析价值存在与价值界定、价值目的与价值手段、价 值评价与价值判断、价值标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分析, 充分肯定了人的中心价值,创立了自己的价值王国。杜威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均谈到 了价值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在其著作经验与自然 、 确定性的寻 求 、 人的问题 、 评价理论 、 自由与文明中均有详细体现。 1925 年,杜威的重要著作经验与自然出版,在这部著作中,杜威专门研究 了价值与存在的问题,这是杜威研究价值哲学的起点,也是杜威价值哲学创立的标 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9 3 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 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是一个完善而丰富的体系,下面将杜威的价值哲学思想分 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价值与存在价值与存在 杜威对价值理论的研究,是从本体论入手,从价值与存在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 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专门研究了价值与存在问题。但杜威所说的价值是存 在的,是从他的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哲学出发的。即在他看来,人们直接享受、直接 经验到的价值,是实际存在的。 杜威认为,按照惯常的说法,价值与存在的关系,就是理想和实在之物之间的 关系。他指出: “所谓理想的意义和所谓感性的意义同样都是存在物所产生的;只要 它们继续存在的时候,它们总是为事情所支持的。 ” 5 5这里讲存在物产生价值,是杜 威关于价值与存在的论述的一个基本方面。这就是说,价值与存在的关系是:存在 产生价值,存在决定价值,价值是存在物所支持的。 同时,杜威又指出: “理想的意义和感性的意义是存在之可能性的指针,所以它 们既是为我们所享受的,也是为我们所利用的;我们利用理想来激励行动,以取得 和支持它们的原因条件。 66这就是说,不仅存在产生价值,而且价值也指导行动,激 励行动,推动人们行动去作用于存在。 杜威强调价值与存在的内在联系,反对将价值与存在割裂开来,也就是用客观 存在去调节、修正价值,用存在的情况去指导价值活动。从存在出发去研究价值, 去指导和调节价值活动,是杜威研究价值哲学的基本思路,是杜威价值哲学理论的 重要特点,也是杜威价值哲学的理论基石。 7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0 3.2 价值与认识价值与认识 传统哲学对思辨和理论的崇拜表现在人们回避风险、 寻求安全的需要。 在杜威看 来,这种重视知识而轻实践的做法忽视了人类所借以可能达到实践安全的途径。于 是,杜威设法从现代科学出发来挑战这种知行观,其主要策略是指出,在现代, “知” 本身就是以“行”作为核心的: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判断起来,认知过程已经事 实上完全废弃了这种划分知行界限的传统;实验的程序已经把实践放在认知的核心 地位 8 8 在认识方面,真正的知识是理性的,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普遍性和常住性的。 人们于是超出了这个人欲横流、必需劳作的境界。人们既然超出了这个感觉和时限 的世界,便与神灵(即清净完善的心灵)发生了理性的感通。人们成了最后实在境 界的真正参与者。由于他们有了知识,人们便超出于机会和变化的世界之外,而优 游于完善不变实有的境界之内了。 如果有人认为以上所说完全说明了把认知及其对象从实践行动及其对象中提升 出来的全部情况,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最有力的原因,还是因为行动世界里有困苦、 残酷和悲惨的挫折。如果行动世界里没有残忍和失败的情况,就不会有在较高的知 识境界中去寻求庇护的动机。 9 9 实在论派的理论反对把能知的心当作所知事物的根源, 但是他们主张实在和被知 的东西是局部相等的;不过他们是从对象方面来看待这个等式,而不是从主观方面 来看这个等式的。知识是把握或观看实在“本身” ,而情绪和情感则是针对外来因素 所感染了的实在的,这种实在是由有情感和有欲望的主体所提供的。在认识论方面, 唯心主义者和实在论者同样都假定:在所经验到的事物中只有知识才是和实在关联 着的。 认知对象与价值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现实与可能之间的关系。所谓“现实”包括 既有的条件;所谓“可能”是指一种现在尚不存在但可因现实条件的应用而使其存 在的目的或后果。因此, “可能”就其对任何既有的情境而言,是寻求这个情境的一 种理想;从操作论的定义(即用行动去说明思维)的立场出发,理想和可能是意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1 相同的两个观念。 10 10 杜威对价值哲学的哥白尼式的变革的意义就在于: 知识并不是唯一能够把握实在 的东西,我们经验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实在的世界。认知活动包括许多行为程序, 而这些行为程序使经验对象具有了某种形式,从而使我们可以把握到事物发展过程 中所依赖的各种关系。认知标志着:实在已经有了一番过渡性的改变和重新安排。 认知是具有媒介性和工具性的;它是处于对存在的一种比较偶然的经验和一种比较 确定的经验之间的。认知者是在存在世界以内的,他的有实验性质的认知活动标志 着:一种存在和另一种存在正在交互作用着。 1111 3.3 价值目的与价值手段价值目的与价值手段 前面已经提到,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 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杜威正是从这一纲领出发,将实用 主义注重效果的思想运用到价值理论上: 在经验与自然第十章“存在、价值与批评”中,杜威强调价值是不可定义的, 后来,他在该书修订版序言中又说:“价值是从自然主义观点被解释为事情在它们所 完成的结果方面所具有的内在性质。 ” 12 12他在这里说,价值是事情在它们完成的结果 方面所具有的内在性质,这就是杜威对价值下的定义。以此可以看出,杜威是从事情 的结果所具有的内在性质来界定价值,这一思路就是从效果、后果及其内在性质来界 定价值,从事情的结果的内在性质,从事情结果的实际作用,实际效果去界定价值。这 是杜威的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确定性的寻求中,杜威指出: “在一件事物中去求得满足,可以算是一种 警告,招呼我们去注意它的后果。 ” 13 13杜威在价值理论上一贯重视后果、效果。他强 调要区别所享受的东西和可享受的东西,认为被享受不等于有价值,这就是说,一种 事事物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仅仅是一种 “事实” , 还不能以此来判断说它是有价值的, 到底有没有价值,要看后果,要看效果。 因此可以说, 杜威是以效果为目的去确定价值, 以实际行动为手段去追求价值。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2 杜威反对以往将目的与手段分开、 崇尚理想而轻视手段的思想, 他说, 不考虑手段、 不重视手段,就是不严肃地对待目的,这样的理想也不能在行动中生效。他认为, 实际需要是迫切的,带有强制性。所以,人们对理想作了一些口头宣传以后,便很 自然地去从事那些直接的迫切的事情了。理想与现实比较,杜威更看重现实,他认 为,理想太遥远,既看不到也不可接近,所以理想没有实际的重要性;而那些看得 见的、直接的、迫切的事情,才是现实的、真正重要的。这反映了美国人的一种价 值观, 他们只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的理想,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现实的 “兑 现价值” ,而不关心人生的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杜威关于价值目的于价值手段的 思想,正是这种大众实用主义思潮和价值取向在价值哲学上的表现。杜威在价值目 的于价值手段问题上,偏重于手段的意义而忽视了目的的意义,是片面的,但就其 重视手段的作用,就其求实精神来说,则有其合理之处。 1414 他进而确定判断事物 价值的标准是效果,是要看它是否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发展的条件。杜威的这 种从后果、效果出发去界说价值,相对于从是否令人满意、是否被人接受出发去界 说价值更加准确、高明。 3.4 价值评价价值评价 杜威认为,价值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判断;价值哲学的核心问 题不是价值的本质,而是评价。下面从价值评价的基础与价值评价的标准两方面来 理解这一问题。 3.4.1 客观性:价值评价的基础客观性:价值评价的基础 杜威强调价值评价是一种判断,并指出评价判断或价值判断也是一种事实判断, 认为价值判断与物理判断一样都是科学判断,力图证明价值判断的科学性,即其客观 性。价值理论中的客观性问题,是关系到价值理论的科学性的重要问题。杜威对价 值评价、价值判断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他首先探讨了价值与评价的关系问题。杜威 认为,价值是先于评价而存在的,他把价值与评价的关系叫做“直接的价值和间接 的评价”的关系。杜威认为,直接的价值与间接的评价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不同的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3 别,不是固定的种类上的差别,不是质的差别。在杜威看来,直接的价值与间接的评价, 都有认识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杜威从三个方面对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问题进行了阐述: 其一,在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上,杜威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即“价值事实” 。 杜威认为,价值也是一种事实,这是很重要的观点。这对于打破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 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他的价值判断或评价判断理论奠定基础。价值事实作 为事实是可以作出分析和判断的。杜威强调要根据后果来判断价值。他说:“享受 这些事物,认为是善,并不保证这些事物只会带来善的后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享 受这些事物并保证带来善的后果,才是真正的善。仅仅因为享受、满足就认为是善, 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他强调要区别所想望的和可想望的,所赞赏的和可赞赏的。 前者是事实的陈述,后者是价值的判断。 其二,在关于价值判断与科学判断的内在联系方面,杜威认为价值判断和科学 判断一样,都是可以用 “假设归纳” 的方法加以证实的,都是有效的、 “客观的” 。 他说: “我否认:作为一种判断,或者就研究、检验和证实的方法而论,价值判断 有任何独特之点。 ”这就是说,价值判断和科学判断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其三,在关于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关系上,杜威认为,价值判断和物理判断都 是科学判断,都有真实性问题。他说:“一切科学的判断,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伦理的, 最后都是要用客观的(即一般的)名辞来陈述经验以指导进一步的经验的。 ” 15 15他说无 论物理的还是伦理的判断,都是科学判断,就是说,无论是物理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 是科学判断。他坚决反对那种认为道德判断与物理判断之间是内在不同的观点。杜 威的这一观点,为建立科学的评价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评价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6 16 3.4.2 实验法:价值评价的标准实验法:价值评价的标准 杜威在其著作确定性的寻求中指出: “一个道德法则,也像一个物理学上的 法则一样,并不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贸然加以信誓和固执的;它是在特殊条件呈现出 来时应该采取何种反应的一个公式。它的正确性和恰当性,是靠实行它以后的结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4 来加以验证的。 ” 17 17 杜威在这里讲的是,检验一种道德法则的标准,有赖于实行以后的结果如何, 而这一标准运用于价值领域,就是以实行的结果作为检验价值评价的标准。杜威从 价值判断与物理判断都属于科学判断出发,把科学中的实验法引入价值评价、价值 判断的检验,用行动的后果作为检验价值判断、价值原理、规范是否正确、适当的 标准,这就有力地解决了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问题。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 上的。依赖后果来构成其价值判断,就是依赖实验结果来构成其价值判断。依靠实 验结果来判断事物的价值,以事实、以实验结果为标准,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客观 的方法。把实验法运用于价值评价,就把方法和手段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 有助于改变人们崇尚目的价值而菲薄手段价值的传统观念。 18 18 杜威提出用实验方法来检验价值评价,这一见解具有重要意义。杜威认为,要判 断事物的价值,主要依据对事物的后果的认识,即根据后果去判断价值。将这个思想 用到价值判断的检验上,就是用实验法检验价值评价。杜威认为,把外在的实验和内 部的思维结合起来作为发现和证明价值的方法,便能对价值进行有效的批评或评价。 他认为这是发现和证明价值的唯一恰当的方法。可见,在价值评价问题上,杜威既 重视理性思维根据一定原则作标准进行评价,又要求用外在的实验来发现和证明价 值,以检验评价是否正确。所以他高度重视实验法在价值评价上的运用。这是他对 价值评价理论的重要贡献。 19 19 3.5 价值与科学价值与科学 杜威试图统一科学与价值、目的与方法,在他那里,价值与科学在本质上是统 一的,价值判断与科学判断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杜威对科学与价值的研究。 3.5.1“弱”科学主义人生观“弱”科学主义人生观 杜威赋予科学效用以双重价值。杜威的人生观是一种“弱”科学主义人生观, 因为他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两者都对人生观起支配作用,杜威赋予科学效用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5 双重价值,他认为对于科学的功用来说,其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是统一的。所谓外 在价值,是有利于提高物质或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所谓内在价值,则是有利于促进 个体生成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但这一点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内在价值维度予以漠视,导致科学及其物质 产物和人生意义的疏远。杜威强烈认为,科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本身,渗透到人类 价值世界的本身,但人们还对之无动于衷,因此杜威对此强烈不满,并表示担忧和 关切,力图在其哲学构想之内改变这一境地。 杜威通过科学表达了对人的关注。杜威主张,科学要关注人的问题。他提出运 用科学的道德评价方法,对人性和文化环境同时进行有目的、有控制的改造,其目 的是人的个性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所以杜威认为,科学与人生价值、知与行是统一 的。 3.5.2 科学与价值评价之辩科学与价值评价之辩 杜威意识到了科学与价值评价之间的密切关系,试图弥合自然科学领域和道德 行为之间的鸿沟, 他指出科学进步对道德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既有实质的层面, 又有形式的层面。如: 形式层面: “说真话”属于道德范畴, “知道真话”属于科学范畴,而“说真话” 的前提是“知道真话” ,所以道德的前提是科学。 实质层面:道德必须依靠科学的结论,否则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杜威那里,价值与科学的统一,价值判断与科学判断的相同,主要是方法上 的一致,而不是内容上的一致。他认为,实验探究法首先是一种人生时间的方法或 智慧,将之运用于人生之域自是其题中之义。用实验探究法研究人生价值,理论上 可以弄清一些混乱的概念,实践上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人生行为与价值活动。杜威认 为,实验的方法唾弃一切教条,任何观念、概念、理论,无论它们有多么完备和迷人, 在未经检验之前都只是“假设”或“假说”,都只能为“可能的行动”提供“指南和 计划”,都要接受行动结果的检验。它并非要用思想取代行动,而是要把思想作为指 导原则引入行动之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6 在杜威看来,与实验的方法相对立的就是服从权威与先例的方法。权威在历史上 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超自然神的意志、披上神圣外衣的统治者的意志、经过哲学 图解的所谓自然法则的意志、个人良知的意志、国家或宪法的意志、普遍同意的意 志、大多数的意志、习惯的意志、过去古老传统的意志、先贤的意志、先例的意志, 等等,其实质都是排除运用智慧进行探究的必要性。实验的方法并非要完全取消先例, 而是要把先例作为“工具”加以“使用”,借以分析当前的情形,提示必须探究的问 题和必须尝试的假设,而不是盲目遵循。实验的方法也不完全排除权威。这正如在自 然科学领域一样,在尚无证据推翻前人的发现和理论之前,科学家们依然采纳前人的 结论;但他们从不把这些发现视为在任何条件下都毋庸置疑的、不能变更的终极真 理。在此意义上,杜威的社会思想反对任何形式的绝对主义以理性的名义所建立的任 何号称可以包罗万象的、整体的、终极的理论体系。其激烈的反对所谓的“惟一权 威” 、 “惟一的真理” 、 “惟一的方法”的理性态度是十分明显的,而这种鲜明的政治信 仰和理性思维恰恰是其科学批判精神的体现。 20 20 杜威试图统一科学与价值、目的与方法,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他的立足 点是科学方法,企图在科学基础上融合科学与价值,把价值安置于一个坚实、可靠 的科学基础之上。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质疑:科学方法的效力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杜威此处所讲的实验法并不是一种纯自然科学的方法,相反,它已经烙上 价值评价模式的印记, 故而, 杜威不免有混同科学方法与人生价值判断方法于一体, 即实验探究法的嫌疑。 3.6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 通过前文对杜威价值哲学思想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杜威其实是一个人本主义 者,而其人本主义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对价值的关心” 。杜威认为哲学应当研 究对人的现实生存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哲学只有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成为人 的实际生活有用的工具,哲学才是有价值的。杜威哲学的根本旨趣就是要结合实验 科学成果重新理解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明白人对确定性的寻求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7 人的主要关怀,但他把确定性的寻求置于具体活动中,扬弃了传统哲学的玄远。 杜威始终强调人、尊重人。他把自己的哲学说成工具主义,就是要用科学技术工 具有效地控制自然,从而为人的生存拓展出真实的情境。 “因此,杜威坚持,要想在 人类条件方面作任何有意义的改进,首先我们必须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去了解人和社 会的性质。一旦我们了解人究竟像甚么样,那时我们就能用科学方法控制环境和个 人,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大的幸福。 ”也就是在此意义上,宾克莱认为“杜威的实用主 义只有在人本主义的背景下才能行得通。 ” 21 21 3.6.1 人的本质:目的性的活动人的本质:目的性的活动 杜威哲学的人本主义背景决定了他首先关照人。 但同传统人本主义的认识静态的 人、人的个性是作为“人”的属性的不同,杜威所关照的是人的活动,人的本性只 有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亦即行先知后、知在行中。杜威认为人的活 动具有内在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是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使人处于安全的情景之 中,并能够获得物理的和精神的满足的幸福。 人的活动必然要守持价值,只不过价值不能仅归于“高尚”的东西。价值的追求 与满足不是一个可以终结的过程,而是促使人继续活动的手段和工具。无论是内在 价值还是外在活动都应当指向可以实现的活动目的。内在与外在的价值统一,保证 了我们的行动既非纯粹理想的梦想,也非纯粹功利活动的本能激发,而是把内在价 值包含在克服具体情景活动之中。每个不同的情境的人的心理上和物理上的满足感 就是人所要求的具体的目的。 “哲学如能舍弃关于终极的、绝对的、实在的研究的无 聊独占,将在推动人类的道德力的启发中,和人类想获得更有条理、更为明哲的幸 福所抱热望的助成中取得补偿。 ” 22 22杜威的这个观点实实在在地把人的活动及其理想 置放到了具体境遇之中,既拒斥了本体论的超验性和僵直性,同时又保持了本体论 承诺意义上的目的性,使人在活动中也同时能把过去和未来收拢于自身的现在,使 人的本性具有了历史生成性。 2323 3.6.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关系问题,杜威认为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文 18 值是一种对等的关系。杜威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颇有见地的。杜威首先指出了在 个人与社会问题上的三种观点: “社会必须为个人而存在;或个人必须遵奉社会为他 所设定的各种目的和生活方法;或社会和个人是相关是有机的,社会需要个人的效 用和从属,而同时亦需要为服务于个人而存在。 ” 24 24即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个人与 社会的有机关联。后者正是杜威本人所持的观点, “正因为社会是个人所组成,个人 和结合个人的共同关系似乎就必须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强而有为的个人,构成社会 的绳索纽结就没有东西可以牵缠得住;而离开了相互间的共同关系,个人就彼此隔 离而凋残零落,或相互敌对而损害个人的发展” 。 2525这表明, “个人”与“个人之间 的共同关系” (即社会)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共同关系的作用就在于使个人间达到 相互合作和社会性。 26 26 杜威指出二元论思想是对社会的损害和个人的浪费,而主张一切个人的特殊要 求与兴趣都要服从于社会利益和批评理智的判断。但杜威并不忽视个人的发展。杜 威继承了欧洲启蒙运动开辟的个人主义传统,如,他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强调通过 改善社会环境来提升人性。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手段,社会制度倘若不 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