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史专业论文)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西伯利亚政治流放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 9 世纪沙 皇俄国专制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和民主革命兴起的过程,对1 9 世纪的沙皇俄国的 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沙皇俄国的其他国家机关的相互配合下,1 9 世纪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渐成系统,成为当时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并产生了大 量的反映这种社会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对1 9 世纪西伯利亚政治流放做一个立 体的考察是为必要。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三点:第三厅的设置与西伯利亚政治流放的关系;教育控 制与西伯利亚政治流放的关系;书刊检查制度与西伯利亚政治流放的关系。通过 对以上三点的考察,可以发现1 9 世纪的沙俄专制政府主要采取两种手法来加强对 社会的控制:一是通过对教育和出版物的控制来加强社会控制;二是通过特务、 密探、宪兵和警察,用逮捕、监禁和流放的形式来加强控制。随着时间的发展, 社会思潮的涌动,第二种手法在沙皇社会控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政治流放犯的基本生活状况。尤其通过对政治流放犯刑满 释放后的生活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从第一代革命者十二月党人开始沙皇当 局的政治流放并没有达到它想要的效果。革命者并没有因为沙皇的残暴而放弃了 继续斗争,相反,参与斗争的人开始从上层逐步走向下层,规模也越来越大。到 了1 9 世纪末,政治流放愈益无力,逃跑成为屡见不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政治流 放并没有改变政治犯的信念,无论在流放地还是流放结束后他们继续从事着反对 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1 9 世纪西伯利亚政治流放的特点和影响。1 9 世纪西伯利 亚政治流放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人数多、范围广,政治迫害渐成系统;其次 是政治流放的随意性。西伯利亚政治流放不仅同俄国革命运动密切相关,而且政 治流放犯的活动也成为俄国社会文化及思想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大 规模政治流放的过程中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影响深远。 关键词:1 9 世纪沙皇俄国西伯利亚政治流放 a sam e t h o do fc o n t r o l l i n g , t h es o b e r i a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r e f e c t e dt h ep r o c e s sw h e n c z a rr u s s i a ng o v e r n m e n td e c l i n e da n dd e m o c r a t i cr e v o l u t i o ne m e r g e d ,w h i c hh a s i n f l u e n c e dr u s s i a n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i n1 9 “c e n t u r y u n d e r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 g o v e r n m e n ta g e n c i e s ,t h es o b e r i a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g r a d u a l l yb e c a m eas y s t e m i tw a sa r e m a r k a b l e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a tt h a tt i m e ,m a n yf i t e r a r yw o r k sc a m eo u tb e c a u s eo f i t s o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vt h es i b i r i ap 0 l i t i c a le x i l ei n1 9 mc e n t u r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r e ep o i n t s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1 1 1 i r dh a l l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t h es o b e r i a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d u c a t i o nc o n t r o l a n dt h es o b e r i a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b o o kc e n s o r s h i pa n dt h es o b e r i a 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w bw i l lf i n dt h e r ew e r et w om e t h o d st h a tr u s s i a ng o v e r n m e n tt o o kt o c o n t r o lt h es o c i e t y o n ew a st oc o n t r o le d u c a t i o na n dp u b l i c a t i o n , t h eo t h e rw a st o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o n t r o lb ya r r e s t i n go re x i l e 。a n ds oo n t h es e c o n dm e a l 螺o f c o n t r o l l i n gp l a y e d 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r u s s i aw h e nt h et i m ep a s s e da n ds o c i a l i d e o l o g i c a ls u r g e d 1 1 l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s w e s t u d y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a f t e rt h ee x i l e sl e f lt h ee x i l i a np l a c e s , w ec a ns e er u s s i a n g o v e r n m e n th a s n tg o tt h er e s u l tt h e yw a n t e d , e v e nf r o mt h ef i r s tg e n e r a t i o no f r e v o l u t i o n i h cd e c e m b e rp a r t ym e m b e r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i e sd i d n t 西v c u p s t r u g g l i n gj u s tb e c a u s eo fr u s s i a ng o v e r n m e n t sc r u e l t y ,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 t h en u m b e r o f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m e m b e r sb e c a m eb i g g e ra n db i g g e r , n o to n l yt h eu p p e rc l a s sb u ta l s o t h el o w e rc l a s sj o i n e di t a tt h ee n do f1 9 “c e n t u r y , 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b e 湖c p o w e r l e s s , e x i l e se s c a p e dt h ee x i l i a np l a c e sf r o mt i m et ot i m e 。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c o u l d n tc h a n g et h e e x i l e s f 撕t h t h e yk e p to ns t r u g g l i n ga l lt h et i m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s i b e r i ap 0 l i t i c a l e x i l ei n1 9 “c e n t u r y t h e r ea r et w o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b o u tt h es i b e r i a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o n ei st h a ts om a n y p e o p l ew e r ee x i l e da n di tf o r m e das y s t e r n , t h eo t h e ri st h es i b e r i a p o u t i c a le x i l eh a s n tb e e nt r e a t e ds e r i o u s l y t h es i b e r i ap 0 t i c a le x i l en o to n l yh a d r e l a t i o nw i t hr u s s i a nr e v o l u t i o nm o v e m e n tb u ta l s ob e 锄e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 s o c i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yi nr n s s i a t 五en a t i o nf u s e dd u r i n gt h el a r g e s c a l e 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w h i c hm e a n sal o t k e yw o r d s :1 9 t h c e n t u r y , c z a rr u s s i a n , s i b e r i a ,p o l i t i c a le x i l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嫩魄珥出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誊眈琵 导师签名: 日期: 导言 一、缘起 尼别尔嘉耶夫( f 螂, a e bi - i m c o n a i i 圮k c a p o b 聃,1 8 7 4 1 9 4 8 年) 在俄 罗斯思想中指出:“1 9 世纪的特殊意义是这样显示出来的,即经过长时期的无 思想以后,俄罗斯人民终于在缺乏自由的极为沉重的气氛中用语言和思维进行了 自我表述。”1 1 9 世纪是俄国思想活跃的一个世纪,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 无论 贵族知识分子,还是平民知识分子) 都在思考着社会问题,从批判野蛮的农奴制 度,到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理想主义至q 现实主义的 转变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沙皇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而进行的。亚尼拉吉舍 夫( p a , 础n i m ba a e x c a m mh h k 0 3 i a o b h - t i ,1 7 4 9 - 1 8 0 2 年) 2 的命运预告了知识分子的 命运:“被处以死刑,后代之以流放西伯利亚十年。”3 回顾历史,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运动,可以说欧洲社会的每一次变革,无 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前提。踏着被沙皇 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革命者的足迹,整个1 9 世纪的俄罗斯的知识分子都在叹息“上 帝就像我们俄罗斯一样忧伤”。4 在对真理的追求中,在对自由的向往中,在对美 好世界的探求中,他们成为了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然而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 呢? 流放! 流放到西伯利亚! 流放到高加索! 流放到萨哈林岛( 库页岛) ! 鲍里 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 b o p ;i c h h k o j i a e b i a :im h p o c o s ,1 9 4 2 一年) 在俄 国社会史中指出:“据粗略统计,1 8 0 7 - - 1 8 9 8 年,有8 7 6 5 万人被发送到西伯 利亚,其中苦役犯近1 1 8 5 万人,流放犯是苦役犯的6 4 倍,达7 5 8 万人。”5 流放遂成了沙皇维护专制统治、打击政敌、惩罚罪犯、开发边疆的常用手段。但 在众多形式的流放中,政治流放无疑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地位。王晓菊( 1 9 6 5 - 年) 1 俄 尼别尔嘉耶夫,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 0 0 4 年,第4 页。 2 亚尼拉吉舍夫:俄国1 8 世纪末期著名的启藏主义者,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进步思想家。酷爱自 由,认为专制制度是一种最违反人类天性的制度,主张宗教宽容,减轻刑罚,改善诉讼程序并使之人道化, 谴责农奴制度,其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开辟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影响了众多的进步作家, 是俄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 3 俄 尼别尔嘉耶夫,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 0 0 4 年,第2 8 页。 这是普希金在捌读死魂灵时的感叹 饿 尼别尔嘉骓夫,雷永生、邱守娟译:饿罗新思想 ,三联 书店,2 0 0 4 年,第2 8 页。 5 俄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 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 第2 2 页。 l 在沙皇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中指出:“政治流放是将犯有政治罪的人经过法 庭审判发落到遥远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内或者无限期地居住或服苦役。”11 9 世纪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主要有十二月党人、波兰革命者、彼得拉舍夫斯 基小组的成员、民粹派和民意党的成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员等,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说“西伯利亚流放是俄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晴雨表”。2 对1 9 世纪西伯利 亚政治流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思考沙俄专制统治逐渐走向衰落与俄国民主革命 兴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评价政治流放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是否发挥了它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作用,有助于把握1 9 世纪西伯利亚政治流放特点等。 二、俄国流放制度简史 莫斯科公国时期俄国就开始使用流放这种刑罚。在1 8 世纪5 0 年代以前,流 放犯多被驱赶到欧俄部分偏远地区;从1 8 世纪下半叶开始,绝大多数的流放犯 才被发送到西伯利亚;而被发送到高加索,则是1 9 世纪的事情了。 俄国关于流放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1 2 世纪中期的详编罗斯法典中的 第七条。它规定;如果某人没有理由杀害他人,那么,其他人不准为凶手交纳命 金,而是把凶手连同妻子和孩子交付审判,判处流刑,财产没收。3 流放西伯利 亚则始于1 6 世纪的“铜钟流放”。1 5 9 1 年,居住在乌格里奇的伊凡雷帝之子德 米特里猝死。由于这一事件,1 5 9 3 年该城6 0 余户居民和被割去双耳的教堂大钟, 一起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 6 4 9 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a j i e x c e l l 蚴o b k z l ,1 6 4 5 1 6 7 6 年在位,1 6 2 9 1 6 7 6 年) 颁布法典,决定采取强硬手段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首次把西伯利亚流放作为一种刑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流放定为仅次于死 刑的重刑,用于惩处各类犯罪分子。从此西伯利亚流放成为了沙皇俄国众多刑罚 中的一种,其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并日益成为沙皇政府最经常采用的处罚手段 之一,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6 5 3 年1 0 月2 0 日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又颁布法令,对小偷和强 盗在处以笞刑并砍掉左手手指后连同妻小流放西伯利亚永久定居。 从1 8 世纪起,沙皇政府开始重视并不断加强流放在西伯利亚开发中的作用, 王晓菊:沙皂时代的西伯利皿流放 ,西伯利亚研究,2 0 0 3 年第4 期,第5 7 页。 2 王晓菊:沙争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两伯利亚研究2 0 0 3 年第4 期,第5 5 页 王钺:( 罗斯法典) 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第5 i 页。 2 使它不仅是一种残酷的镇压工具,而且还成为加速开发西伯利亚的一种手段。 1 7 3 3 年安娜女皇( a h h a i i b a , h o b h a ,1 7 3 0 1 7 4 0 年在位,1 6 9 3 1 7 4 0 年) 颁 布法令,规定伪造银制品者被流放西伯利亚并处以鞭刑,其次又规定神职人员如 有不良行为吵架、打架和醉酒等,年轻人处以鞭刑并送去当兵,对于不能服 兵役者则处以鞭刑并割掉鼻中隔,然后流放西伯利亚。 1 7 5 3 年,伊丽莎白女王( e 脚3 a b e 瑚h e t i o b h a ,1 7 4 1 1 7 6 1 年在位,1 7 0 9 1 7 6 1 年) 废除死刑( 政治犯除外) ,谕令把各类犯人都判处流刑,发配到西伯利 亚服苦役。 1 7 6 0 年1 2 月1 3 日,伊丽莎白女皇颁布了行政流放法,进行强制移民。根 据行政流放法规定,拥有农奴的机构或个人,如村社、寺院、贵族、地主等,都 可以不经法庭审判自行把犯有过失的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政府以每流放一名农 奴抵消一个兵役名额的方式鼓励这种流放。1 叶卡捷琳娜二世( e k a t e p m mi ia a e 砒e e b s a ,1 7 6 2 - 1 7 9 6 年在位,1 7 2 9 1 7 9 6 年) 统治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流放的法令,“几乎随便的一个罪行都会导致 流放到西伯利亚”。2 如1 7 6 6 年法令规定出售或酿造私酒者被流放,到了1 7 6 7 年 无支付能力的债务人和欠缴国家税款的人也要被流放。1 7 9 3 年法令规定,因酗 酒、赌博的手工艺人,将根据工厂主的里文流放西伯利亚。 1 7 9 9 年保罗一世( 1 i a 舱ai ,1 7 9 6 - 1 8 0 1 年在位,1 7 5 4 1 8 0 1 年) 法令规定, 偷窃2 0 卢布以上者处以鞭刑后,把适龄者送去服兵役,不适龄者流放西伯利皿 居住。 1 8 世纪末,流放体制已非常混乱,明显地表现出不确定性、随意性和扩大化 的趋势。到了1 9 世纪,沙皇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一些措施。1 8 2 3 年根据西伯 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 c n e p a u e k u t im u x a m im 腿a 螽伽,1 7 7 2 - 1 8 3 9 年) 的倡议 颁布了流放法,对流放犯加强了登记、安置和监管。1 8 4 5 年处罚条例在 1 为了保证流刑移民能在西伯利亚开发中发挥作用,沙俄政府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问里,连续发布五道命令, 对行政流放作了若干补充规定。例如,规定被流放的人必须是4 5 岁以下的健康农奴;为r 能使他们在西伯 利亚安家落户,农奴主应允许他们携带家眷,国家为此付给农奴主一定的赔偿;还规定村社流放农奴可得 到国家的土地奖励等等。此后,沙俄政府多次( 1 7 6 6 、1 7 9 3 、1 7 9 7 、1 7 9 9 年) 发布命令,不断扩大行政流 放的规模,农奴因一点小过失,如项掩主人、不懂礼貌、酗酒、赌博、私自在主人山林砍柴等都可以被流 放1 7 6 6 年以后,经行政流放的大多数是4 0 岁以上的无辜农奴徐景学:苏联东部地区开发的回顾与展 望,东北师大出版社1 9 8 8 年第3 3 页。 j 弱 o 删| i of e u a h c h 6 h p hhc c w n c a c a h w r 兀e t e p 6 y p c l 9 9 9 c 1 2 7 ( 乔治肯南:西伯利亚与流放 ,圣彼 得堡,1 9 9 9 年,第1 2 7 页) 3 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流放犯的等级。1 进入2 0 世纪,社会形势风云变幻,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沙皇政府已无力对 大量的西伯利亚流放犯进行安置和监管,于是开始简化刑罚体系,并缩短了服刑 时间。1 9 0 3 年刑法典,将刑罚由1 8 4 5 年的l l 类简化为8 类,包括:死刑、服 苦役( 期限从4 年至终身) ;终身流放到指定地区居住,但已不再必须流放到西 伯利亚或偏远省份;囚禁劳改队;囚禁要塞;囚禁监狱;短期拘留;处以罚金( 从 5 0 戈比到1 0 0 卢布不等) 刑罚不再分为刑事处罚和改造处罚,但贵族、僧侣、 商人和荣誉市民被判处死刑、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或居住、囚禁监狱或感化院等 刑罚时依然被剥夺等级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对特权等级的处罚要比非特权等级 严厉。1 9 0 3 年法典缩短了服刑期限,1 9 0 3 年以前,服苦役期限为4 2 0 年,1 9 0 3 年后通常限制在4 年以内。2 1 9 0 4 - 1 9 0 5 年日俄战争期问,沙皇政府忙于战事,放松了对西伯利亚流放的 关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1 9 0 7 1 9 1 0 ) 流放又卷土重来,而且流放规模较前有增无 减。1 9 1 7 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终止了向西伯利亚地区进行流放。至此,历 经三个多世纪的西伯利亚流放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起走进了坟墓。 三、关于俄国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研究概况 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沙俄流放制度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俄国学者,还有少量的美国学者。 具体到西伯利亚流放,就笔者搜集的材料来看,在1 9 世纪以前除了法律条文、 沙皇的谕令和诏书外,对西伯利亚流放还没有什么记载,更谈不上研究。造成这 种状况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从1 8 世纪下半叶开始,绝大多数的流放犯才被 发送到西伯利亚,所以对其记载很少。第二,流放犯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人们 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再加上他们中大部分是一些不识字的农民,对自己的遭遇也 1 1 8 4 5 年处罚条例 确立了刑罚体系,将刑罚分成l l 类:4 种刑事处罚和7 种改造处罚。刑事处罚和改 造处罚的区别是,前者将罪犯与社会永远隔离,后者只是将罪犯与社会暂时隔离,罪犯服刑期满后还可以 回归社会。刑事处罚包括:( 1 ) 死刑;( 2 ) 流放服苦役,期限为4 - 2 0 年或者终身;( 3 ) 流放到西伯利亚; ( 4 ) 流放到高加索。所有的刑事处罚都剥夺罪犯的等级权利,即完全剥夺政治、公民、家庭和财产权利, 剥夺官职和荣誉没收所有的奖章和证书,非特权等级还要当众遭受鞭刑。每种刑事和改造处罚都分成不 同类别,共3 8 个类别。例如,流放服苦役时根据流放期限和1 = 作轻重分成七个类别,流放西伯利亚时根据 流放地点和期限分成五个类别,警告分为严厉警告,较严厉警告和最严厉警告( 1 8 4 5 年处罚条例第2 章) 。不同等级所受的刑罚不同,贵族、司祭和一、二级商人免受体罚,以流放代替监禁。 俄 鲍里斯尼 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1 8 页。 1 俄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 第1 9 页 4 无法留下什么文字记载;第三,俄国从1 6 世纪起实行书刊检阅,在这种社会环 境下,更是少有人对流放制度进行研究和反思。 到了1 9 世纪,这种状况才被扭转。这一时期关于西伯利亚流放的研究专著主 要有两本,一本是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吗克西莫夫( m a x c m h o bc b1 8 3 1 1 9 0 1 年) 的西伯利亚与苦役。马克西莫夫是俄国作家,民族志学家,彼得堡科学 院的名誉院士。西伯利亚与苦役于1 8 9 1 年出版,是研究西伯利亚流放和苦役 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分为三卷,分别是政治流放犯、国家罪犯、苦役的历史。马 克西莫夫描述了西伯利亚苦役和它的历史,政治流放犯和刑事苦役犯的生活。书 中引用了大量的统计资料。作者认为俄国的监狱是把流放犯们从正直的荣誉和职 责的道路上引入歧途的地方;俄国监狱的制度还不够公正合理;如果人们友好地 对待被捕者,不鄙视他们,那么这种教育方法将比棍棒和树条更好使。 第二本是由谢苗诺夫( c e m e h o s ,生卒年不祥) 主编的美丽如画的俄罗斯, 该书对西伯利亚流放进行了系统论述,图文并茂,并有详细的流放统计资料,介 绍了流放犯的数量及分布地点,价值较高。2 除了专著之外,1 9 世纪还出现了很多涉及到西伯利亚流放犯生活的文学作 品和当时人的日记、回忆录和家信等,其中夹杂着作者对流放制度思考和对社会 的反思。它们有十二月党人的日记和回忆录,陀斯妥耶夫斯基( 1 8 2 1 1 8 7 1 年) 在彼得保罗要塞和鄂木斯克寄给哥哥的信,契诃夫( 1 8 6 0 1 9 0 4 年) 的报告文学 萨哈林旅行记,列宁( j i e h t mb 】珥邺 蛔,1 8 7 0 - 1 9 2 4 年) 在舒申斯克 寄给母亲等人的信等。正是这些记载给我们打开了一幅幅西伯利亚流放的历史长 卷。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小说,3 它 的引言和第一章最初于1 8 6 0 年9 月1 日发表在俄罗斯世界上,1 8 6 1 年至1 8 6 2 年又陆续在时报上全部刊出。作者在被流放期间( 1 8 5 0 1 8 5 4 年) 对狱友的 观察,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书发表后,立即为革命民主主义阵营 所接受,被看作是“对卑鄙龌龊的俄国现实生活的愤怒揭露”。4 书中除了对监狱 1 m a 愆u m 0 8 c b c n 6 u p s h r a t o p r a i i e r e p r o y p r 1 8 9 1 ( 马克西莫夫:西伯利亚与苦役,彼得堡,1 8 9 1 年) 2 谢苗诺夫:美丽如画俄罗斯,第1 2 卷第1 分册,圣彼得堡,1 8 9 5 年。徐景学、王晓菊:西伯利亚学与 中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第1 0 9 页。 3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宪溥、王健夫译;死屋手记( 又译成西伯利亚囚徒,)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宪溥、王健夫译:死屋手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3 8 2 页 5 生活的描述之外,还探究了囚犯犯罪的社会原因。囚犯也是人,因而应该受到人 的待遇,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导思想。 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是1 8 9 5 年出版的,1 就本书的体裁来说是一部大 型的报告文学。作者在翻阅了大量文件档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对萨 哈林岛的流放犯的日常生活作了介绍,包括流放地的医疗状况、流放犯衣食住行、 流放犯的劳动、流放犯的家庭情况等,字里行间随处都饱含了作家对被蹂躏的囚 犯的深切同情和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憎恨。 2 0 世纪至今,出版了大批有关流放的文学作品、传记和专著等,有上百本 之多,使这一时期对流放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细致化的趋势。但限于国内 对俄文原版书的引进、译介规模不大,所以很多书我们只能一览其名,而不知其 所详。综观这些著作的出版时问主要集中在2 0 世纪的8 0 - 9 0 年代,在2 1 世纪初 又涌现了一批新的著作,使对西伯利亚流放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沙皇俄国时代,也 包括了苏联时期的富农流放和民族流放等。 具体来讲,文学作品有乔治肯南( 取o p 且玛k e u m a ,1 8 4 5 1 9 2 4 年) 的西 伯利亚与流放:1 8 8 5 - 1 8 8 6 年的旅行记。2 作者以一个美国旅行者的身份,描述 了自己眼中的流放犯的生活和监狱等。全书共分为1 6 个部分,分别是:从彼得 堡到彼尔姆,越过西伯利亚边界,秋明转运监狱,西伯利亚运送囚犯的驳船,吉 尔吉斯大草原,我们与政治流放犯的最初见面,两个政治流放犯的移民屯,政治 流放犯的生活,西伯利亚大道等。这本书中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监狱方面官 方统计的表格、插图和当时人的书信等。在书中作者描述了囚犯的居住情况和医 疗情况,并简短地介绍了女子监狱的状况。尤其作者还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政治流 放犯到底是怎样的一批人,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 自传有薇拉妃格念尔( b e p a 西,1 8 5 2 1 9 4 2 年) 的俄罗斯的暗夜j 和 狱中二十年。薇拉妃格念尔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但她却同情穷人,投身 革命,从而几乎终身遭到监禁。这两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薇拉妃格念尔在1 8 7 6 年参加制订民粹派纲领、1 8 8 3 年被捕、1 9 0 4 年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尼奥诺 俄 安契诃夫,刁绍华、姜长斌译:萨哈林旅行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j 和c 2 p 妇ek e h n a w c n 6 n p h c c u n x a c a n x r - l l c r c p 6 y p r 1 9 9 9 ( 乔治肯南:西伯利亚与流放 ,圣彼得堡 1 9 9 9 年。) 俄 薇拉妃格念尔谢翰如译;俄罗斯的暗夜,三联书店1 9 9 2 年。 4 俄j 薇拉妃格念尔,巴金译:狱中二十年,三联书店,1 9 8 9 年。 6 克萨村等内容,特别地还介绍了她出狱后在生理上和精神上受到的震动,引用了 作者在1 8 8 3 年被捕后写的供词,对我们研究沙皇统治末期的流放制度和流放犯 的生活提供了材料。 在这一时期出版的主要研究专著有以下几本:首先是盖尔涅特( f c p u c 3 0 r r m l ,1 8 7 4 - 1 9 5 3 年) 的沙皇监狱史,1 本书共五卷,分别介绍了1 7 6 2 - 1 8 2 5 年的监狱,1 8 2 5 - 1 8 7 0 年的监狱,1 8 7 0 - 1 9 0 0 年的监狱,1 9 0 0 - 1 9 1 7 年的监狱, 1 9 0 7 - 1 9 1 7 年的监狱。其中在第二卷中作者详实地描述了十二月党人在西伯利亚 的劳动、生活以及家庭的状况。除此以外,书中还有大量篇幅关于不同时期的监 狱建筑和监狱管理条例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本是( 1 9 世纪下半叶苦役与流放的概况,2 本书是1 9 9 9 年出版的,作 者普罗库洛娃( 1 i p o 珂p o b ah c ? - 年) 是伏尔加格勒法律学院的副教授。本 书从法学的角度,借用文学作品中关于对苦役与流放的论述,分析了1 9 世纪下 半叶苦役与流放的概况。作者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犯罪的动机是什么;探讨了怎 样才能改变罪犯的道德状况等问题。作者认为,1 9 世纪下半叶有如此多文学作 品关注罪犯和监狱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 社会的动荡,致使犯罪行为增多,引起了知识分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第二,人 道主义的兴起,对罪犯的关注;第三,乌托邦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热烈讨论等。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的俄国社会史,3 1 9 9 9 年初版,分别在 2 0 0 0 年和2 0 0 3 年再版,2 0 0 6 年译成中文。本书下卷介绍了沙俄的法制和司法制 度,作者认为1 8 世纪至2 0 世纪初的俄国社会是朝着公民社会、法制国家、尊重 个体和人权的方向发展的。,修正了“把帝俄看作是独裁的、保守的、侵略的、停 滞的国家,那里没有自治,不尊重法律,只崇尚暴力”的传统观点。本书史料详 实,附有很多有趣的图片和大量统计资料,观点新颖,价值较高。 除了专著,在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些关于流放的论文集,如1 9 8 5 年出版的 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4 书中收录了以下论文:俄罗斯的解放运 动:贵族阶段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十二月党人对专制制 度的看法、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十二党人对权力问题的观点、西伯利亚十二 f e p 4 e + o n mi v l h h c r o p f al i a p a 唧m :b 2 州,1 9 6 1 酗a h c k a r o p r ahc c h l j i k abo q e p r es r o p o h o f l 0 b h h mx i xmb o a r p a m l 9 9 9 3 俄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山东丈学出版社,2 0 0 6 年 锄厚兄,i 以触d 鲫m 女m 且c c h 肺h m 且c k a 6 p h c t hb c n 6 n p n h o a o c n - 1 p c l c 1 9 8 5 ( 列祖、希洛科夫斯基; 被流放到西伯利噩的十二月党人,新西伯利亚,1 9 8 5 年。) 7 月党人的科学、地方学著述的作用、大赦后的十二月党人的小生产合作社、 关于十二月党人古列耶夫( f y 】i _ s e bc h ) 的档案材料等。各论文中引用了 大量的原始材料,有十二月党人的档案、书信和回忆录等,虽然不是一本专门研 究流放制度的论文集,但却是研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生活的绝好材 料。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流放犯生活的描述, 主要集中在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中。如萨哈林旅行记、车尔尼雪夫 斯基传、 往事与随想2 和死屋手记等。第二、对某一特殊流放群体或历 史人物的考察,以及对某一特定地点的流放历史的描述,如列宁的西伯利亚流 放、3 流放到东西伯利亚的波兰政治犯、4 流放到阿尔汉盖里斯克省的女政 治流放犯( 1 9 世纪下半叶到2 0 世纪初) 、5 明努辛斯克地区的政治流放 ( 1 8 2 5 1 8 9 5 ) 、被流放的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等。第三、对流放与苦役, 流放与革命,以及流放与工人运动之间关系的考察,如 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革 命者:1 9 世纪- 1 9 1 7 年2 月、7 西伯利亚与苦役等。 综观国外对流放问题的研究,首先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多是从社会学、文学和 法学的角度切入的,据所搜集的材料来看,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此问题还没有, 所以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再研究很有必要。其次,虽然国外学者对这一 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 对流放多以某一个角度进行叙述和考察,没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缺少对流放制 度的产生、发展、灭亡这一历史变化过程的分析;第二、对政治流放犯的生活介 绍得比较详细,但很少深入到一些问题中去,如流放犯的相对自由问题,书刊检 阅制度与流放的关系问题等;第三、对政治流放的作用和影响这一问题认识还不 到位,很多研究专著就事论事,没有把政治流放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 。 俄 尼鲍戈斯洛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传 ,关益、杜颖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 2 俄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九巴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7 9 年 3 n 且m e w a x u m c h 6 h p c r , a lc c m i x a b h j i e i i 咖a i ( p j 蝴啪p 跳,1 9 8 7 ( 梅沙金:列宁的西伯利亚流放,克 拉斯诺亚尔斯克,1 9 8 7 。) 4 胁吲踟f 中n ( 啊伽n 伽唧q e 渊c c m j l l c a b b o o g c u 6 n p 巩1 8 3 1 - 1 8 6 2 i t m y x n l l 9 9 1 ( 诺维斯基: 流放到东西伯利亚的波兰政治犯,莫斯科1 9 9 1 年。) 5 0 b e u k u h a c l 0 酗c 脚i i o f l l i t h q e c k a qc c h f f l t a b a p x a m c n 啪t tr y 6 e p i m i 4 ( b t o p a n o j i o b l g a x l x h a q a j i o x xb ) a p x a t 】i b c l c i i 咖o p c k 嘣y m m c p c m c t , 2 0 0 4 ( 奥韦奇金娜:流放到阿尔汉盖里斯克省的女政治流放 犯,波莫尔斯基大学,2 0 0 4 年。) 白龌o 口e e h u l c u m o s u u i i o j t l 胛。职姐c c i , l i c a b m i 珏i y c n h c i c o m 删孵:1 8 2 5 1 8 9 5 i t , 蛐嘲能。2 0 0 0 ( 臭 列格:明努辛斯克地区的政治流放:1 8 2 5 1 8 9 5 年) ,伊尔库斯克,2 0 0 0 年。) 玑h e h 6 玳口,c c w n , m a ep e b o n a o i h o h e p m b c h 6 h p h :x i xb 帕b p 1 9 1 7 n ,h p k y r c x ,1 9 8 9 ( 谢尔巴科 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革命者;1 9 世纪一1 9 1 7 年2 月,伊尔库斯克。1 9 8 9 年。) 8 政治流放到底在俄国历史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继续进行研 究。 2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西伯利亚流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多散见于一些 俄国通史的著作中,或对俄国文史知识的介绍中。北京大学历史系主编的沙皇 俄国侵略扩张史1 就涉及了一部分波兰革命者被流放的事情,蒋路的俄国文 史采微2 也对西伯利亚流刑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除此以外还有徐景学的西 伯利亚史3 和王晓菊的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4 分别涉及到一部分政治 流放的内容。对流放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暂时还没有。价值比较高的论文主要有 四篇:郭宇春的浅论西伯利亚流放5 、雅库特省政治流放犯对当地文化发展 的贡献、( 1 9 世纪7 0 - 8 0 年代俄国流放犯对雅库特社会的影响7 和王晓菊的 沙皇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两人都对西伯利亚流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分别从流放作为一种刑罚的大致发展历程说起,介绍了流放的分类和流放的影 响,可以说使我们对西伯利亚流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给我们研究西伯利亚 流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流放制度在沙俄 历史中的地位到底怎样,这还要继续进行研究;对流放犯的劳动情况也论述很少;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研究到,如流放犯的报酬问题、流放犯的家庭生活,流放犯的 娱乐生活,刑满结束后的生活,特别还有女犯的状况等等。可以说,国内学者这 些粗线条的研究,还不足以使我们对沙俄的流放制度有一种清晰认识,很多细节 问题还要继续充实。本文试图从国内外研究不足的地方入手,以达到对流放制度 能有个圆满的解释,从而深化对俄国历史的认识。 北京大学历史系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编写组: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2 蒋路:俄国文史采微,东方出版社,2 0 0 3 年。 3 徐景学;t 西伯利亚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 王晓菊;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 郭宇春:浅论西伯利亚流放,西伯利亚研究,2 0 0 3 年第l 期。 郭字春:雅库特省政治流放犯对当地文化发展的贡献, 黑龙江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1 期。 7 郭宇春:1 9 世纪7 0 - 8 0 年代俄国流放犯对雅库特社会的影响,北方论丛,2 0 0 4 年第6 期。 9 第一章1 9 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控制政策与西伯利亚 政治流放 1 9 世纪,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世纪,“是一个思考和语言的世纪, 同时也是一个尖锐地分裂的世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最大的特点则是内在的解 放和紧张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追求。“一方面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阶级极力维护专制 统治,另一方面知识分子阶层2 深感自己担负着改变丑陋的社会现实的重任。正 是这种“志在未来,向往更好的、更加公道的生活”的态度,3 使得1 9 世纪的俄 国知识分子成为了沙皇打击的重点对象,流放成了防止进步思想传播,巩固专制 统治的手段。 沙皇都给他们都定了一个相同的罪名政治罪,而他们也就成了政治犯, 4 对他们的流放就是政治流放。法国社会学家e 迪尔凯姆认为“一种行为触犯某 种强烈的、十分鲜明的集体感情就构成了犯罪”。5 在沙皇俄国这些政治流放犯触 犯的不是集体感情,而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阶级的感情,所以他们在其他类型的 流放犯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一群接受过教育、有思想的人,是一群反对 专制统治的人,是一群力图改革现状、希望祖国富强的人。 第一节第三厅的设立与西伯利亚政治流放 早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胁h b h b 髓聃,1 4 6 2 - 1 5 0 5 年在位,1 4 4 0 俄 尼别尔嘉耶夫,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 0 0 4 年,第3 页。 2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于1 9 世纪3 0 年代,正是共济会和十二月党人为其出现作了准 备。 俄 尼别尔嘉耶夫,雷永生、邱守娟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