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件)ABO血型介绍.ppt_第1页
(参考课件)ABO血型介绍.ppt_第2页
(参考课件)ABO血型介绍.ppt_第3页
(参考课件)ABO血型介绍.ppt_第4页
(参考课件)ABO血型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艳琳May2016,血型系统介绍,血型的定义,狭义:是指红细胞上表面抗原的差异广义:是指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抗体系统,是人类血液主要特征之一,表达了产生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征。,ABO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2,血型的发现,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了、血型1902年,Landsteiner的两名学生又发现了较为稀少的AB型血1927年,国际上正式采纳了Landsteiner原定的字母命名,AB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确定血型有、AB四种类型1940Landsteiner等,发现恒河猴(RhesusMacacus)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3,主要内容,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稀有血型系统,4,ABO血型系统,5,ABO血型系统分类,根据红细胞上A、B两种抗原及血清中抗A、抗B抗体不同。,6,ABO血型系统抗原的产生,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白细胞、血小板和其他组织细胞上也有分布胎儿在5-6周可检测出ABH抗原,18个月发育完全。20岁左右到高峰,老年的抗原性下降。血型抗原一般终身不变。,7,ABO血型系统抗原组成,由多肽和糖链组成的糖蛋白主要有A、B和H三种抗原H抗原存在于ABO各型红细胞膜上,是A、B抗原的前身物质,又称H物质。,8,ABO血型系统抗原组成,9,ABO血型系统抗原遗传,位于第九号染色体长臂(9q34)三个等位基因:IA(A)、IB(B)和i(O)A、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父母双方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可组成六种基因型,四种表型。,10,ABO血型系统抗原遗传,11,12,ABO血型系统抗原遗传,ABO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人在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3-6个月可检测出抗体。56岁时抗体浓度达高峰成人后其效价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13,ABO血型系统抗体的分类,按来源分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按理化性质分类:IgM、IgG、IgA、IgE、IgD五大类。ABO血型系统所包含的抗体具体为抗A和抗B两种。-A与-B均有IgM型与IgG型。,14,天然抗体,所谓“天然抗体”人或动物未经明显感染或人工注射抗原而天然存在于体内的各种抗体。特点:IgM型,无可察觉的血型抗原刺激、在生理盐水中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凝集。不是温抗体。,15,15,免疫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特点:有多重免疫球蛋白的类型(IgM、IgG、IgA、IgE、IgD等);一定是免疫反应的产物。Tips: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16,16,IgM型抗体,是免疫应答中最先分泌的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不耐热,70加热1小时便可破坏,多数属于冷性抗体,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在生理盐水介质中即可与相应血型抗原红细胞发生凝集。,17,IgG型抗体,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产生,血清半衰期较长,约2023天,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激活补体(IgG1、IgG3),中和多种毒素的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G1、IgG3、IgG4)。温性抗体,在37作用较强。分子量小,无法直接在盐水中凝聚。,18,ABO血型系统抗体,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既有天然抗体又有免疫抗体。天然抗体中仅含有IgM型抗体;免疫抗体中既有IgG型抗体又有IgM型抗体。ABO血型系统所包含的抗体具体为抗A和抗B两种。原则上ABO血型系统中,RBC含有某抗原,血浆中就不含有该抗体。,19,19,ABO血型系统亚型,是指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的引起的变化主要有:A1、A2、A1B、A2B。,20,20,21,ABO血型系统亚型,亚型的重要性,由于其抗原性较弱,易将A亚型误定为O型。有亚型抗体(如抗A1)者常使同型间的配血困难误输入不相合的亚型抗原,造成溶血的潜在威胁,22,在我国汉族人中:A1型占99.23%,A2型0.77%,A1B型占99.13%A2B型0.87%。也就是说,我国人中A2和A2B型在A、AB型人中都不到1%,22,原理:红细胞血型抗原和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凝集反应。方法:盐水凝集法、凝胶微柱法,ABO血型鉴定,23,ABO血型鉴定,正定型:用已知的特异性标准血清(抗A、抗B)鉴定RBC抗原(A、B抗原)反定型: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A1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O型红细胞)鉴定受检者血清中的血型抗体两者结果符合,才能发出报告,24,ABO血型鉴定,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25,26,ABO血型鉴定,常见检测方法评价,27,盐水凝集法,28,ABO/RhD血型正反定型,29,ABO血型血型鉴定,结果要求:1、阴性结果不允许有拖尾现象;2、正定型阳性结果凝集强度必须3+以上;3、反定型阳性结果凝集强度必须高于2+以上;,30,ABO血型鉴定,当正反定型结果不匹配时该怎么办?!1、严格按照SOP流程,重复实验。(包括重新预处理)排除操作流程上的错误。2、设置平行对照实验(4、室温与37)排除样本中含有强冷抗体或温抗体影响结果3、设置不同方法学对照实验(玻片、试管、固相、微柱)排除方法学缺陷影响结果4、设置阴阳对照实验(增加O、AB型血细胞反定型对照;增加-H,-AB抗体正定型对照)确认样本的确存在特异性的结果。,31,正反定型结果不符的解释,当正反定型结果确认不匹配时该怎么解释?!1、先翻看样本病例,确定是否存在以下情况。I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定型不准II近期服用过免疫类药物反定型不准III近期内有过多次输血正反定型都可能不准IV细菌感染情况导致变异型产生V确定患者年龄新生儿未产生足够效价抗体;老人免疫力下降,效价降低。2、参考阴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评价是否存在亚型结果。3、参考不同温度下平行对照实验结果,评价是否存在冷凝素或温抗体等意外影响因素。,32,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在输血上的意义应用广泛,如严重失血、某些手术时。必须坚持同型输血,避免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一般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合,生育年龄妇女和须反复输血病人,还必须Rh血型相合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血型抗原免疫所致的一种溶血疾病。ABO血型系统和Rh系统引起的溶血病常见ABO血型与器官移植其他:亲缘鉴定、法医鉴定、疾病相关性调查,33,Rh血型系统,34,Rh血型系统,Rh血型的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Landsteiner等,发现恒河猴(RhesusMacacus)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35,Rh血型系统的命名与遗传,Fisher_Race命名法,又称CDE命名法Rh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上每条染色体有三个相连的基因位点,顺序是CDE3个连锁基因可以有8种基因组合,即CDe、Cde、cDe、CDE、cDE、cdE、cde、CdE8种基因型组合成的36种遗传型,36,Rh血型系统的抗原,37,现已发现Rh血型抗原40多种,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有5种:D、C、E、c、e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次序为:DECce临床上将含有D抗原的RBC称为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RBC称为Rh阴性。,Rh血型系统抗体,38,天然抗体极少绝大多数为IgG型免疫抗体有5种:常见抗D抗E抗c抗C抗e被检RBC与抗D血清凝集者为Rh阳性;被检RBC与抗D血清不凝集者为Rh阴性。,Rh血型系统,39,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Rh血型鉴定,40,Rh血型血清不含天然抗体Rh血型的抗体是通过免疫产生的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的特性,在鉴定Rh血型时,要用检测免疫抗体的方法进行测定,用酶法、聚凝胺法等,如有单克隆的IgM型的抗D,才可用盐水法,ABO/RhD血型正反定型,41,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42,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一次输血可以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新生儿Rh溶血病Rh-的母亲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