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师范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滞后、人才培养 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批中小学教师声乐人才的脱颖而 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改革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模式化。 中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将奔赴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中 师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只有明确了培养目 标,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技术学习和训练,从而才能使学生不迷失努力的 方向。 声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起着方向作用,为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奠定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 到教学活动中,使声乐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等师范院校音 乐专业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基础教育和 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出 路与对策,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师音乐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初、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帮助学生掌 握歌唱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能分 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从事中小 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 除了教学模式的弊端,目前中师声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不够 明确,教育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有的中师 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给学生上课,能唱歌剧却不会教中小学的音乐课。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中师声乐教学 改革 教育现状 重构教学模式 教师素质和能力 abstract since long ago, there have existed a great number of problems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such as dated teaching concepts, over-simple teaching methods, backward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ers of intermingled levels, in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it m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far behind the times, and mak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rather time-consuming, which hence hinders the emergence of great talents of vocal music. as a result,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of vocal music needs a great deal of improvement. most of the graduates of music from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want to work as music teachers in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s, which is also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of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only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objective can we instruc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and practice of music, and avoid leading students astray.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play a directional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and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dvanced teaching theories can fully activate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e them take par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utmost enthusiasm, resulting in livel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societys demands for talents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and music performance, and adapt to the increasingl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for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to reconstruct new teaching systems of artistic practice and practice modes. meanwhile, the exploration of new solutions is critical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of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i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eachers for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s. for this purpose, students ought to be helped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skills, and basic teaching methods of singing, to have excellent aesthetic conceptions, to be able to analyze, understand and perform musical work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inging for young kids, and to have the capability of singing and working to be a teacher in middle or primary schools and to undertake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of vocal music. besides the disadvantages in teaching mod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include the vague cultivation objective and im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some of the graduates have no idea how to present a music less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can sing very well. this is indeed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and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refor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reconstructing teaching modes; the qualities and capacity of teachers 承诺书 - 27 -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 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 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 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言 - 1 - 引引 言言 中师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 声乐课作为中师音乐专业 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 技巧,还要掌握作 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 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这种搭配过于稳定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 面作用。中师音乐教育自八十年代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师资质量比过去也有显 著提高,但绝大部分师资脱胎于应试教育的旧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过于陈 旧老化,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客观存在的。师生搭配过于稳定,无形之中助长 了某些个别教师在专业上不求上进,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 大大挫伤。长此以往,教师没有危机意识,不必担心无课可上,无学生可教,学 生的歌唱水平无显著提高,彼此之间可比性不大。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逐渐涣散 缺乏活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 我国中等师范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滞后、人才培 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批中小学教师声乐人才的脱 颖而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改革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模式。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2 - 第一章 当前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声乐发展现状 1、1 当前我国中师声乐教育的现状 中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将奔赴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 中师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队伍做力量储备。 为了让中等师 范院校教育出的学生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在音乐专业知识 和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培养方式,肯定是有差 别的,这是学校本身的性质和培养对象的就业方向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在教学 方法的制定上,切不可照搬。例如:“一对一”这种教学模式是专业音乐学院一 直采用的,但对中等师范学校而言,就不一定适用了。我认为我国中师声乐教学 存在的较大一个问题是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化,甚至有重技能轻理论的培养倾向。 与专业音乐学院的评估标准不同,我们教学水平的高低,不是看学生能唱几个高 音,能多唱几首咏叹调,演唱的曲目难度有多大。虽然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是必 须的,但对于中师声乐教学来说,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将结合,才能为 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可以唱几首“著名”的咏叹调。但 是,谈到和声、曲式分析、声乐发展史、即兴配奏、声乐教学发等理论知识就一 问三不知了,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础的乐理知识都没弄明白。这样的教育结果, 让学生很难承担起以后的工作任务。有的声乐教师认为,理论好不好,这是学校 教学安排的事,与自己的教学任务无关,自己只管传授声音技巧;而很多学生的 心里,也觉得能弹一些技巧性强的曲目,会唱一些难度较高的曲子,就是最大的 进步了,忽视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例如钢琴伴奏、钢琴即兴配奏等这样的 实用性技能。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不在这方面动脑筋改 变, 那么学生就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曲目, 在面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时, 由于很难胜任而显得束手无策。 如何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结合与实践技能灵活的结 合起来,这是当前中等师范声乐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1、2 当前我国中师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此处参考:吕玲,冯坚 著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中师声乐教育改革载人民音乐,2001 年第 三期 第一章 当前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声乐发展现状 - 3 - 1、2、1 重实践 轻理论 当前我国中师声乐教育,主要采用个别课和小组课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 个别教学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容易产生一种错 觉,似乎仅凭教师良好的演唱技术和个人经验就能教好学生,因而使有些教师忽 视对技巧原理和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个别课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分散量大,容易造成时间上、内容进度很强的随意 性。同时,个别课也存在知识单一、信息量小的弊端,学生只注重解决自身存在的 某些技术性问题而对声乐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了解。 声乐小组课又称教学实践,主要是以齐唱、重唱、小合唱为内容,以集体发声 和集体歌唱共性为原则的集体教学。对于声乐技能训练的学生,适当采用这种教 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发 展自我的歌唱能力;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 曲目选择和 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克服紧张情绪、培养健康的歌唱心 理、丰富乐感和培养艺术实践组织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 节约,减少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复劳动。对于演唱实践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 学模式。 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提炼出适用于自己以后教学的理论知 识。如果只局限这一两种课程设置方式,而不大量地增加例如声乐发展史、 声乐教学法、 和声等理论知识课程的话,将与培养目标相背离,造成“重 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我们当前声乐课所采用的小组课教学方式,从实质上讲还是个别课,主要是 逐个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只能利用整个教学时间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 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声乐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等条件,把具有一定共性的 学生划为一个小组,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教学。 同时,教师在小组课上应该把 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个教学整体,在一个学生唱时,要求其他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 去,同学间互相切磋探讨,教师作为教学整体中平等的一员,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等,在理论 上对学生的个别情况作分析。 1、2、2 忽视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 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4 - 来说,应认识到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相辅相成的地位。 要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水平,必须先让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钢琴演奏本身是 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 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演奏需具备一切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具备 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 当前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掌握得较好,但不会弹伴奏的 情况比比皆是。不会弹,势必对伴奏的分析理解会有较大影响,而伴奏对于演唱 者的作品处理,又有重要作用。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 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加深理解,就必 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地分析。 1、2、3 没有重视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 的。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心理状态 的活动是良好的,发声器官的运动就是积极的、活跃的,反之发声器官的运动就 是消极的、迟缓的。由此可见,心理状态对学习声乐成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 要靠我们平时的培养,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 声乐的艺术创造。歌唱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极为复杂的功能活动,它是由 人的呼吸、发音、共鸣、吐字等因素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在中师声乐教学中,我 发现平时练声练唱发挥比较好的学生,声音动听、发挥自如、歌唱有感染力,而 一旦考试或小型汇报就声音发抖、情绪紧张,这就是自身缺乏心理调控能力造成 的。由此可见,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 生学习声乐开始时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 理状态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形式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说紧张,有来 自客观的也有来自主观的,课堂上气氛过于严肃也是造成学生精神紧张的因素, 有的学生对学习声乐总是抱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 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高深奥妙 的学科,不具备好的天赋条件努力也无济于事,这种把问题过于复杂化的思想观 念也困扰着他们的学习信心,甚至有的学生演唱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深入歌曲意 境,而是集中观察老师对她演唱的反应上,这都是造成学生精神紧张的因素。所 以这要求教师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现象,然后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 第一章 当前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声乐发展现状 - 5 - 养。 1、2、4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和陈旧 声乐是中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 其目的与任务是 让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及歌唱基本技能技巧;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训练,树立 科学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基本的声乐教学的方法,对中外艺 术歌曲、歌剧咏叹调有较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自身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很容易用自己 的专业要求来要求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 忽略掉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音 乐教师而不是专业院校声乐教师。 那中师声乐教学到底训练学生什么内容呢?是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科学发声 的原理,然后对其发声技巧作科学的要求和规范;是让学生掌握中外声乐的发展 历史;是培养毕业以后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而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 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才是中师声乐教学 训练的基本方向。由此可见,陈旧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在中等师范 音乐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师范”才是他的教学特征,“师”的概念应该在教学 中加强,而不是培养演员。改变中等师范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模式,处处与其 今后辅导教学这一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不要偏离这个教学倾向。 这样的教学模式, 才能适应以后的就业环境和教学需求, 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音乐教师打 下基础。 此处参考:尚旋 著 论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年第 22 期 255 页 此处参考:张敬忠 著论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重建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 年 8 月第 4 期 84 页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6 -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措施的几点思考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措施的几点思考 2、1 增加中师教育中声乐理论课的比重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提出 针对性的要求。 首先,学生对教师在个别课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常常无法准确理解,对发声也没 有准确的理论知识指导,容易进入靠感觉歌唱的误区。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 中师声乐教育中加设声乐发展史中国音乐史等课程是有必要的。 在这部分教学内中中,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一些知识点:歌剧及美声唱法的诞生; 17 到 20 世纪美声唱法的不同演唱风格及各历史时期对技术上的要求; 歌唱的基本要 素;美声唱法中声区的划分及声区的转换,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及歌唱的发声原理 等内容。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武装,实践技能不会有 质的提高和突破。 其次,有些学生能够演唱技巧很高的美声、民族声乐作品,而毕业到了小学却 唱不好“儿歌”,也不懂怎样进行声乐教学,这不仅对音乐教育是一种师资浪费,对 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所以中师教育在声乐课中应该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 使培养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学为所用,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 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 力,并改善嗓音,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则 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 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并在歌 唱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培 养和指导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 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 “唱”的能力, 还要有“教”的能力。 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 因此, 声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声乐教学法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 7 -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 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度不同,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 法,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 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以及 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声乐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 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站姿、坐姿) ,正 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训练 内容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完成。二是演唱作品 的选材。给学生选择能唱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演唱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 动地去学习,获得有效的音乐表演实践体验。一般要做到:选择音域适中、容易上 口、具有情感和美感价值的作品,以及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 字。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咬准字头。所谓吐 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然后归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 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学生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四是歌曲的处理。歌 曲演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演唱作品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介绍、 分析演唱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地 处理和表达作品的情感。 3.课堂歌唱教学方法模块 一是听唱法和视唱法。听唱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方 法。学生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唱歌。 视唱法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谱技能,通过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对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新歌教学的方法。教授新歌并 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当代的课程标准及学校所在地的基础与条件创造 性地设计歌曲教唱方法。教师们一般常用的过程是:复习学过的歌曲或发声练习; 范唱和导入新歌;教师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新歌;歌曲的 艺术处理,使学生有感情地唱歌。三是歌曲教学的穿插与交错。每一堂音乐课中, 以学习一首歌曲为主,同时学习或复习另外一两首歌曲,将同期学习的几首歌曲恰 当地相互配合。将学习过的歌曲不断进行复习、背唱。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8 - 2、2 将声乐教学和钢琴伴奏、即兴配奏结合 我国现有的中师声乐教学都是以钢琴作为伴奏,因为钢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 特的作用。在国内外,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钢琴伴奏专业,又称艺术指导。在西方 的音乐发展史上,伴奏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就更具有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 是烘托、陪衬歌唱,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存在和以人声无法比拟的音乐手段来提示整 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正如美国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格在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 化史中所说“诗是用一种生动的、讲话式的歌曲吟诵出来,但有完美的诗韵,而 钢琴则负责体现诗中的情绪及起伏变化。这种作品的音乐的真髓在钢琴的部分,所 以沃尔夫称他的作品为为人生和钢琴的歌曲,而不是带钢琴伴奏的歌曲, 这是完全正确的。这样的伴奏在音乐上是独立于人生部分之外,但又完全从属于歌 词的。” 应该说钢琴伴奏是优秀声乐作品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声乐起着烘托情 绪、丰富歌声的功能,同时又给演唱者以和声、节奏、色彩的渲染,甚至对歌声不 能完成的意境有补充的作用。因此,中师声乐教学应该把钢琴伴奏课程开设起来, 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伴奏方面的指导,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指定的伴 奏曲目。 在声乐课的个别课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练习同组同学演唱曲目的伴 奏,最好是正谱伴奏。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伴奏加以指导,提出 要求。 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会演出时,给欣赏者留下印象很深的作品,往往都有严 谨的钢琴配奏,是独立于声乐曲主旋律意外的一部分。高水准的钢琴伴奏部分,大 大提高了声乐旋律本身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它不仅仅是声乐演 唱的辅助部分,而是整个乐曲结构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就如同唇和齿的关系 一般,不可分割。有的作曲家在创作最初就将钢琴伴奏纳入整个作品的一部分来构 思作曲家;有的是在该作品的的性质、风格、调性、结构、主题、旋律与和声等要 素大体确定后,根据歌曲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乐曲背景与和声运动的需要来考 虑钢琴伴奏的织体,如可以模拟自然界的流水声、鸟鸣声、暴风雷电的场景借 景抒情,模仿婚嫁时的热闹场面、管乐器的金属银色、悲伤的场景渲染气氛; 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和律动也常被汲取来烘托歌曲的特定意境。 如果让中等师范教学出的学生能有较强的伴奏水平和能力呢?我在声乐教学中 此处参考:季丰来 著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技巧 载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 2 月第 26 卷第 1 期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 9 - 往往会尝试这样一些教学手段。例如,小组课时,要求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练习对 方演唱曲目的正谱伴奏,视歌曲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钢琴程度布置练习曲目。在隔 周的声乐课上,互相为对方伴奏。这样循序渐进的加大练习难度。在舞台实习这一 部分每次安排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的曲目,上舞台参加实习,锻炼表演能力。在练 习和实习中,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例如:为声乐演唱程度较浅的学生伴奏, 主要用带旋律的伴奏,左手用简单的和声就可以,在速度力度上辅助他;为程度较 深的学生伴奏时,更多的注意乐句的细化处理,如乐句的连与断,力度的烘托,和 声变化时音色的变化处理等内容。课堂上的伴奏和音乐会上的伴奏要求又会不同, 这就要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钢琴水平来安排参与实践的方式了。 作为钢琴伴奏者,既要积累丰富的学术知识,更深刻理解作品及忠实地反映作 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性质,又能通过相融默契的合作准确地烘托出演唱者的演唱特 长及个性特征(听用听觉牢牢“抓”住演唱者,托描绘意境、烘托背景) ; 在除了具备弹伴奏能力之外,还能对作为合作对象的演唱者的某些即兴发挥及临场 的一些演唱上的变化,不断地敏感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伴奏速度、力度等(掩 为演唱者扬长避短弥补不足,调对节拍过赶过拖加以调整) 。在伴奏中,不但使 听众享受到演唱者演唱的美好音乐,而且还可以欣赏到钢琴伴奏的独特魅力(带 引发演唱者的情绪,推促进及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当然,除了能具备良好的 乐感及伴奏技术的条件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文化素养及有意培养 与自己职业相符的性格。这样,既扩大艺术视野,增加音乐修养,提高演奏能力, 获得更多舞台艺术实践机会;又学到与别人合作的本领,增加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提高理解力、欣赏力、表现力及对节奏的感受力。 另外就是即兴配奏能力的提高,这是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比较实 用的一项技能。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大多是简谱,所以,教师应具备一定即兴配奏 能力。要学好即兴伴奏,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学习实践再 学习再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中师声乐教学中应该给学 生创造这种锻炼的机会。钢琴即兴伴奏是以合作形式来完成声乐作品的。在完成一 首声乐作品时,钢琴除了完成自身的部分外,还要“顾全大局” 。譬如演唱者如果出 现失误,这就要求伴奏者有机智的反应能力,及时加以调整,把失误降低到最低程 度。这就决定了它还有互补性质的辅助作用,这种作用的体现还需要伴奏者有较好 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个好的伴奏者都应具有防备意外事件,及时解决意外事件的能 力。所以,在钢琴即兴伴奏时,在充分发挥伴奏者的艺术水准,努力做到烘托气氛,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10 - 营造艺术情景的同时,更应该与合作者密切配合,以使作品更加完美。因此实践训 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声乐教师应在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即兴配奏的曲目。如在个 别课中,一个学生演唱月之故乡 ,教师可要求另外一个学生为他伴奏,自己配奏, 同时,练习这首多个调的伴奏,教师在上课时检查。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和声织体 的训练,也对各个调有了熟悉的机会,以便于他们以后在教学中熟练地配奏每个常 用的调。 2、3 加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包括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过程。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 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 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 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 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音乐是最富 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 2、3、1 歌唱中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原因 1、 演唱技巧不纯熟 歌唱者在技巧尚未纯熟,各个歌唱器官和肌肉运动没有形成一种记忆,形成一 种无意识的活动时,思想意识都不可能完全集中于音乐,不可能完全不去想自己的 声音状态而全神贯注的表演。就如同幼儿学步一样,声乐演唱技巧有一个量变到质 变的累积过程,在没有一定的积累时,自身对声音的掌控和表演的自信程度都是不 够的,在表演时会有很多的畏惧和顾虑,背负一些思想负担,不能“轻装上阵”。 如若歌唱技巧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使状态稍有波动起伏,演出水平也不会像初学者 一样有太大的偏差。因为这个时候演唱者已经能够对自己的声音有一定程度的掌控 和把握。所以,造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之首当属技巧的不纯熟。但是这个原因, 是可以随演唱者技术的进步,能力的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的。 2、 缺乏自信心 现代声乐生理研究也表明: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 控制来协调,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感官 能否协调、统一的发挥等。声乐是以表演为主的一门学科,舞台表演是一个检验的 主要途径,因此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歌唱的信心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表现在教学中,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 11 - 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以一个轻松愉 悦的心态来面对歌唱,而不是一开口就紧张,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条件反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挖掘学生的优点,比如音色不好的可能乐感好;技巧还不熟练 的可能学习态度很认真等,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优点。要多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 和鼓励,让学生想学,想唱,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只要下来用心练习,每一 次还课应该都有进步的,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声音的变化,教师都要能听到,并告诉 他,这一点你有进步了。在教学中,永远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在指导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还要对成功和失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分计较 得失。要让学生明白,成功的表演是努力的必然结果,不可骄傲;失败也未尝不是 坏事,因为每一次的失败是经验的积累过程,是自己技巧技能走向成熟路上的一颗 小石子。 3、 怯场的心理 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怯场心理其实往往是由于之前两个原因造成的,但是也有技 巧不错但每每上台就紧张的情况。由于声乐是一种主观能动占主要因素的学科,每 个人的器官、生理构造、心理成熟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难客观统一的制定一个表 演可遵循的标准。 面对台下的考官或者观众,即使歌唱家,也会紧张。所以,表演者应该正视紧 张这种情绪,而且应该知道,适度的紧张对演唱时有积极作用的。切不可把紧张看 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去惧怕他,这样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适合自己和符合自己程度的曲目,将演出看成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会减轻怯 场的心理负担。 2、3、2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1、 培养自信的心理状态 学习歌唱是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结合是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反 馈,在心理上、生理上相互作用韵一个精神活动过程。因此,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 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乐课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教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的,教学中如果师生配合不好,教学效果则会明显的受到影响。教师需要了解每个 学生的性格、气质、品质、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心理方面的差异,把握好每个学 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以饱满真挚的热情上好每节课。在声乐教学中要特别强 调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双方都有良好的情绪,才能保证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取得 好的效果。教师的讲解要形象生动,精讲多练,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12 - 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受到鼓舞。在对学生学习声乐技能的好坏 评定时,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为了树立学生的自 我歌唱,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心理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而否定则起着相反 的消极作用。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期待着教师的评判,当教师肯定他时 ,它会情绪高 涨,兴趣浓厚,更愿意展示自己。相反一次次的否定则会使他的情绪低落,使之丧 失自我意识,失去对教师的信心,不愿意上课,对待这样的情况,需要教师观察学 生微妙的心理变化,不急不燥,充满信心,冷静地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技术 问题,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歌唱欲望,他就会主动地与 教师默切配合,达到双方互相交流。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只需用表情、手势 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 声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表演需要有适当的表现欲,调动自身的情绪。中等师 范学校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不是表演专业出身而不够有信心。表现力是声乐学习时 需要把握的,这将在舞台演出时得到检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时,边做事边唱歌, 心情愉悦的时候;在澡堂或过道上放声高唱的时候;在听到某歌唱家精湛的演绎而 跟随歌唱的时候,自己的声音会比平时悦耳,唱起来也更轻松。这里面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心情的放松,情绪得到调动。这样的正面情绪会压制例如不自信,紧张等一 系列负面情绪让自己有一个放松自如的歌唱状态,这个时候往往可以做到以情带声。 2、 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用特殊的符号通过表演者的演绎在听众的脑海里形成 特定的艺术形象。所以,演唱者想象力是否充沛将直接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 而想象力,又是可以培养和启发的。 例如学生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梧桐树时,我会首先让学生眼睛里看到一幅 画面-秋风赶走落叶,树荫温存不在,果实满树。这是实景。是演唱时自己要 看到的画面,自己看到,听者才可能看到。而要表达的却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所 以,不仅有这些场景。童年的一切片段,就是自己的想象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这 样引导学生去做,这样去培养,他才会慢慢养成这样的歌唱习惯。 每一首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都是因为创作大师内心独具的想象力让他 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然后谱成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非常喜爱大 海。他在与朋友的信件中提到,曾立志当一名海员,由于一些偶然因素,才放弃了, 但这不能减少他对大海的爱。之后的大海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在这 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彪西心里的无数个不同形象的海,时而温柔,时而彪悍,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 13 - 时而平静,时而狂风大作。这就是音乐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 生去理解这样的创作背景,加以自己的想象,即二度创作。 因此,中师声乐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以及 各种艺术欣赏活动,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3、 加强舞台艺术实践的培养 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平时上课时训练得很好的声音,一到舞台 上或者考场上就大打折扣。本来嗓子没问题,一到上台就总觉得不舒服,一直想咽 口水。这就是舞台实践少,经验不足所造成的。平时应该尽量多以班为单位,组织 一些小型的舞台实践,增加上台机会,每次将上台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写篇心得 体会。这样会对自己不断有新的认识和收获。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 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更容易使自己保 持自然而又兴奋的歌唱状态。良好的台风和自信的舞台表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 在每一次的锻炼中磨合出来的。 加强舞台艺术实践的培养,还包括提高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比如,当 你出场时,就被地上的线绊倒了,你是选择大方的站起来,微笑着稍稍稳定情绪继 续表演;还是狼狈的落荒而逃。当伴奏出现问题时,你是微笑向观众示意,然后重 新或者继续开始演唱,还是在台上尴尬不知所措,甚至做出一些怪相。其实每一次 的意外或者突发事件,对表演者自己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另外,想要有好的舞台表演状态,还应做到坚持练习。练习声乐技巧和表演技 巧,只有技能上的巩固和熟练才能让表演者内心得到沉淀,这样的积累会自然的提 升在舞台上的自信程度。 总之,中师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调整学 生的学习情绪,向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声乐教师 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 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重新构建艺术实践与技能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2、4、1 授课方式的转变 在中师声乐课的教学模式上,一直紧跟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 此处参考:钱若莹 著 浅谈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载 科教文汇2008 年第 8 期 中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初探 - 14 - 式。随着中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新标准的推广,各中师院校音乐专业办学 规模的扩大,迅猛地扩招生源,导致师资力量紧缺,各校在声乐教学中都作出了相 应的声乐教学体制的革新,采取的是声乐大课、小组课、个别课三者相结合新的声 乐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而完全可行的。在这里我构想的是要以“双选”为基础进 行的小课、小组课、集体课,不论哪种方式的教学都在“双选”的前提下进行,下 面我来说明以“双选”为基础的授课方式。 首先,谈谈小课,小课实际上就是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方式, 这种单个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声乐专业特别好的学生,其针对性强,对于个体 学生来说练习时间充分,教学容量足、教学效果好。但就中师音乐专业的现状 来看,并不适合普遍采用,只能针对个别少数的学生来使用。 其次,来谈谈小组课,小组课有两种形式:一是指由某个老师或某个年级的学 生分组进行声乐技能学习,二是指某个老师或某个年级的学生分组进行声乐观摩学 习。这两种教学形式都是针对现在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减少了教学压力,同时 在教学中又能使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缺点,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再次,来谈谈集体课教学,集体课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教师对一个班或对 十几二十几个学生进行声乐演唱训练,另一种是指针对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进行声乐 理论的学习。集体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在理论 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有关歌唱发声原理和发声规律,在歌唱技能上要求掌握歌唱 的四要素,即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 最后,再来谈谈“双选”这一模式,“双选”在声乐教学中是指学生可以选择 学习的对象而教师可以选择施教对象,是一种师生可以相互选择的声乐教学方式。 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以“双选”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小课、小组课、集体课教学是 很好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有:提高了声乐教师的工作激情,同时 也增加了声乐教师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 自信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声乐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声乐教学 质量得到保证。 2、4、2 艺术实践和技术训练结合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精神越来越开放的体现。把学生的就业需要作为教学的 此处参考:张敬忠 著 论中师声乐教学模式的重建 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 年 8 月第 4 期 此处参考:王洪丽 著 改革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第二章 对当前形势下改革中师声乐教育的一些看法 - 15 - 目标,尽量培养学生技术与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和想要 学习的东西加以传授。 2、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