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郑板桥的诗、书、画一直为人称道。人们对他为文“关心民瘼 、 为官勤政为民、为人清高自傲的品性更是赞誉有加,加之他狂放不羁、 喜臧否人物的传闻逸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故郑板桥其人历来享有盛 名。然而,郑板桥的历史面目究竟如何? 何以又被冠以“怪”的名号? 本文首先阐述板桥的隆异”主要体现为其“矛盾”的人格,重点论 述其“矛盾”人格的具体表现:“率真”与“伪情”,“狂放”与“内 敛”,“愤世”与“随俗”。并探究其“矛盾 人格形成的原因有家世 与师承的原因,现实的原因和思想原因。然后说明他的“矛盾 人格 与其诗歌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重点阐述在他“矛盾 人格的影响下 其各种不同的诗歌所表现的个性特征,以及其风格呈现的特征。本文 试图对上述要点作一个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郑板桥,“怪异”人格,诗歌,个性特征 a b s t r a c t z h e n gb a n q i a o sp o e t r y , w r i t i n ga n dp a i n t i n g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 p r a i s e d 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s u f f e r i n g so fp e o p l e ;h e w a sa l lo f f i c i a lw h oa l w a y st h o u g h to ft h ep e o p l e ;h ew a sk i y o t a k aa n d a r r o g a n tb yn a t t t r ea n dh i sa n e c d o t e so fw i l d n e s sa n dc r i t i c i s mo fo t h e r p e o p l ee n jo y e dg r e a tp o p u l a r i t y , s o ,b a n q i a oh a sa l w a y sb e e nr e n o w n e d h o w e v e gi ti sn o tc l e a rw h a tk i n do fp e r s o no ne a r t hz h e n gb a n q i a oi n h i s t o r yw a s a n dw h yp e o p l ec o n s i d e r e dh i m s t r a n g e w i t ha na i mt o 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o ft h ee l e m e n t 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 f n s ta t t e m p t st os t a t et h a tb a n q i a o s s t r a n g e n e s s i s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e di n h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 p e r s o n a l i t i y ,f o c u s e so nac o n c r e t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 h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o fp e r s o n a l i t y ”o u t s p o k e n a n d ”p s e u d o l o v e , ”w i l d a n d i n t r o v e r t e d ,c y n i c a l a n d ”f o l l o wt h ec r o w d a n de x p l o r e s t h er e a s o n sw h i c hc o n t r i b u t et o h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l i n e a g ea n d m o d e l e dr e a s o n s ,p r a c t i c a lr e a s o n sa n di d e o l o g i c a lr e a s o n s a n dt h e n e x p l a i n st h el i n kb e t w e e nh i sp o e t r ya n dh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o ft h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 a tl a s ti te n d s 谢t 1 1a r g u m e n to f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t h es t y l eo f h i sp o e m s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h i s 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k e y w o r d s :z h e n g b a n q i a o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o e t r y , c h a r c t e l i s t c s n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t 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弓朋7年7 2 月吖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弓否锈矗日期:卅年,2 月巧日 ? 胳各撇嘲叩p 月叻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己i言 ji目 郑板桥是清中叶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其“诗、书、画 被称 为三绝。长期以来他主要被看成是艺术家,认为其主要成就在于绘画、 书法,而忽略了他杰出的文学成就。现在人们对于郑板桥的研究越来 越重视,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对其书画的研究,这一方面的著述很多,因与本文的关 系不大,故不一一列举。二是对他的思想和人格的研究。卞孝萱在 2 0 0 2 年4 月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2 4 卷发表了论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阐述了郑板桥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民本思想的 表现;李剑波的论郑板桥的多重人格认为“郑板桥首先是内行纯 谨的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其次是儒雅浪漫的艺术家人格;再次是放达 不羁的狂士人格”。三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的研究。王启帆 的论郑板桥作品艺术美的独创性(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 0 0 0 年1 2 月) ;2 0 0 6 年5 月湘潭大学张璐的硕士生论文从性灵文学思潮看郑 板桥诗歌( 中国期刊网) ,主要论述性灵文学对于郑板桥的诗歌的影 响,及郑板桥文学与性灵文学之间的区别。暨南大学硕士生魏国林的 毕业论文郑板桥诗歌研究( 中国期刊网) ,从他的生平,诗歌的内 容和风格进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陈晓燕的硕士毕业论文郑板桥文 学综论( 中国期刊网) ,从郑板桥的生平交游讲起,论述他的诗、词、 文、道情的内容及风格。山东师范大学的吴志允的硕士学位论文郑 板桥题画诗文研究,比较细致的论述了郑板桥题画诗的内容风格以 及他的价值。四是对他的原始资料及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如陈书 良的郑板桥评传,黄做成的郑板桥小传,1 9 8 7 年郑炳纯编辑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郑板桥外集。卞孝萱先生自2 0 世纪6 0 年代起即致力于郑板桥的研究,编辑了郑板桥全集书,该书由 李剑波:论郑板桥的多重人格) ) 湘潭大学学报1 9 9 2 年第2 期,第4 3 页 1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齐鲁书社于1 9 8 5 年出版,内容详实,是本文的主要参考资料。而很 少有人把郑板桥的思想人格与他的诗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关于他的“怪”,人们多有涉及。 如王同书的郑板桥的虮陉”与“绝”只是稍微涉及到他的一些m 陉”。 说他的书“隆,板桥体、六分半书,非真、非草、非隶、非篆, 却又是真、是草、是隶、是篆,并且其总体效应超过真、草、隶、篆 的单项名家,板桥体可说是古今独创的怪体。他的画怪,清蒋士 铨在题郑板桥画兰送陈望亭太守中说:“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 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下笔别自成一家, 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他的人也怪, 做事不合常规,人们普遍认为“主流之外另辟蹊径,绝不与世俗相妥 协的独立精神正是他之所以被安上“隆名的根本原因”。既如此, 板桥的“怪”的人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我 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矛盾人格”太突出:他时而 狂妄,时而醇谨;同情百姓辛劳,却不躬亲劳作;粪土王侯,却又趋 之若鹜;拼命跻身上流社会的同时却又想跳出这个樊笼郑板桥的 “矛盾 人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其产生的根源又是什么? 人们对 这些研究还不够。人们在谈板桥的思想时,看到板桥的儒家思想体现 的尤为突出,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的商人 的身份。而且,道家禅宗的思想也对他影响很大。板桥把两种身份和 几种思想融于一体,以致其行为思想经常出现矛盾冲撞。还有,这种 矛盾的人格与他的诗歌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徐世昌的题郑板桥画兰 竹里说“童年我读板桥集,却喜板桥用笔奇。板桥童年亦坎坷, 胸有奇气人不知。发为文章露光怪,余事犹能称画师。 提到板桥的 文章用笔“奇”和文章“怪”。那么,在郑板桥的“矛盾的人格的 影响下,他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一个怎么样风貌呢? 人们对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6 2 9 页 张璐:从性灵文学思潮看郑板桥诗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0 0 6 年5 月 第5 页 郑炳纯:郑板桥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第2 9 0 页 2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这些研究也还远远不够。本文主要从卞孝萱编著的郑板桥全集出 发,来探讨郑板桥的“矛盾 人格及其“矛盾”人格形成的根源,并 着力研究在这种人格的影响下,他的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形成的独特的 风貌。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郑板桥的“矛盾 人格 很多人一直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视为傲骨铮铮、极具 操守的文化名流,甚至奉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楷模。果真如此, 那他不可能被冠上们隆”的名号。什么是们隆”? 说文解字中说 “怪,异也 。即与众不同的意思。扬钧在不怪条之草堂之 灵中论m 隆”,非常精辟:“冬心、板桥等所制,当时以为新奇,故 谓之扬少i , i j t , 怪。余每嫌其太平,离怪尚远。但彼时学子大抵回翔 于科举范围之中,即以之为正轨。有越轨者,即怪物也。彼八人者, 却能冲出藩篱,独标新帜,先之以致谤,后之以得名。故稍有才气, 不遵恒轨之人,莫不声名洋溢,传之当代。逮乎国变之后,习套尽除, 任意驰骋,随其所至,彼时之所谓至怪者,乃今日之至寻常;而今日 之所谓怪,则彼时绝不能梦到者也。彼时人物亦有仅止乎不在科学范 围之中,仍无特立独行之致。”这对“扬9 、i , i j k 怪”的虮臣异”作了较 好的诠释:尽管他们思想超前,艺术创作颇创新,但他们实际上只是 越轨者,是对传统的突破,称不上们隆”! 他们的“怪”只是相对于 传统正统的东西来说的,而在今天看来一点都不觉得怪。其实,“扬 , j , l , i j t , 怪 都是极具个性和思维独特的人,只是当时这类人少之又少, 且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又不被理解、接受,所以人们们隆”之。而真正 理解他们的人,只觉得他们的行为和创作不同流俗,体现了个人的价 值和张扬了个性而己,并“嫌其太平,离怪尚远”。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 他能从一个底层的知识分子进入官场,并且在文艺领域声名远播,除 了他自己的努力勤奋学习之外,应该还得益于他的“矛盾人格”。“人 格”意指“个体公开的自我,或者说是一个人在公众与社会中的形象。”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 9 6 3 年1 2 月第2 2 0 页 郑炳纯:郑板桥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第2 8 6 页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要是指郑板桥在公众与社会中的形象是自 相矛盾的,言语行为在公开时会自相抵触,这种自相矛盾的“人格” 非常突出并伴随其一生,使人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也是人们觉得其 虬陉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郑板桥“矛盾人格”的表现 郑板桥的矛盾的人格主要表现为在积极进取,渴望在仕途中建功 立业的同时,又极其向往那清山绿水,享受那份清闲。既放荡不羁、 蔑视权贵的,又恭敬谨慎、与世无争郑板桥的人格呈现出一种自 相矛盾的状态,但它们的用舍行藏,该张该弛,他能很好把握。所以 在人们的印象中,郑板桥总显得矛盾而又和谐。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 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率真”与“伪情”的矛盾人格。郑板桥的“率真 主要 体现他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爱、敢恨。人们从他的很 多诗歌里可以看出他的真性情,他描写年轻时生活的凄惨,如七歌 其二“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 殁还相呼! ”言真意切,哭出自己的辛酸与悔恨。板桥集五家 评说“读至此,不泪下,铁石心肠。 哭椁儿老泪纵横的回忆 儿子的天真无邪,如今阴阳两隔的痛楚,让人不堪忍读。王淄尘在读 郑板桥集中说“板桥诗则不然,其胸臆中所蓄之真情,常时时流露 于字里行间,使人讽诵之,尝低徊感叹而不能已,或继之以泣而不自 知也。 回诗四言中骂大奸大恶之人是“无奸不直,无浅不深”、 “欲济忘丑”、“哈诳贤明 、“诋贤玩愚” ,说出自己的不满与愤怒; 教馆诗中“教馆本来是下流,傍入门户渡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 无锁无枷自在囚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的话,真 李建中:( (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6 月第13 5 页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4 0 页 同上第3 7 2 页 郑炳纯:郑板桥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第3 0 0 页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 1 9 8 5 年8 月 第3 5 页 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1 2 月第1 9 8 页 与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实地记录在教馆看不到前途而又无味的生活和求仕的艰辛;喝道 中“喝道排衙懒不禁”、“惭愧村愚百姓心”等话说出作官时的不 白贻和无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出去官的洒脱和彻 悟,从板桥的很多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性格丰满的郑板桥。人们对他的这种“率真”早就有记载。马宗霍在 书林藻鉴说“板桥有三绝,日画、日诗、日书。三绝之中又有三 真,日真意、日真气、日真趣”;清史列传郑燮传说其“诗 言情述事,恻恻动人 ;清代学者像传说其“天性独挚; 郑方坤的板桥诗钞小传中说其“诗取道性情,务如其意之所欲出”。 “然其诗流露灵府,荡涤埃墙,视世间无结赣不可解之事,即无梗咽 不右道之词 。顾于观说“读尔文章天性真。”赠板桥郑大进士 他的诗歌真实的反应自己的思想感情,也真实的反应当时的世态。+ 从郑板桥一些诗文里,我们可以看出其率真的一面,但也从他的 诗文里可以看出他伪情的一面。他对统治者不满,写了许多诗歌讽刺 鞭挞他们,对强势群体有一种出自内心的敌对态度,“讼事则右窭子 而左富商”( 书事) ,但郑板桥却还是乐意跟一些统治阶级的夕、 物和富商交往,并写了许多唱和赠送之作。在这些作品中难免不出现 违心的赞美声、附和声,甚至是谄媚声,而且其数量还颇丰。他最引 为骄傲的人是允禧一康熙之子,乾隆之叔,号紫琼崖道人,虽具有 平民化的思想,但由于他地位显赫,身份尊贵。其诗的宫廷气息和唱 和的虚假美辞在所难免。但郑板桥誉其诗是“无一点尘埃气”,“英 伟俊拔之气,似杜牧之,春融澹泊之致,似韦口口;口口清远之态, 似王摩诘;沉口口口口口,似杜少陵,韩退之。种种境地,已具有古 人骨干。 ( 题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 这些语言无疑是在讨好主 卞孝萱:( ( 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9 6 页 转引郑板桥集的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1 2 月第4 页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5 4 5 页 同上第5 4 8 页 同上第5 4 6 页 同上第6 0 7 页 同上第5 4 7 页 同上第2 7 8 - 2 7 9 页 6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人。他恭维卢见曾的诗是“清词颇似王摩诘,复以精华学杜陵”( 送 都转运卢公) ,他赞当时在文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张若霭和鄂容安的诗 更是“两两凤凰天# l - n t t ,人间小鸟更不声 ,其实只因这两人身 世显赫。在很多赠诗里也有附和之句,这一些言过其实甚至阿谀奉承 之作,并非是郑板桥的内心意愿的真实地表露,而为了扩大自己的交 际圈子和提高自己的声誉,以便别人也对他进行“唱”“和”而不得 已的行为。关于这一点,陈乔也认为是他的“真”的体现,他在郑 板桥的“三绝i 和“三真”说“这就是郑板桥的三绝之中的三 真,我认为就是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共同愿望,也 真实地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矛盾状态。” 我们还可以仔 细揣摩郑板桥生前自己付梓的诗钞的编排方法,也可以看出郑板桥的 伪情。郑板桥在十六通家书小引里明说:“板桥诗文,最不喜求 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 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但他在诗钞里开 篇就附有紫琼道人允禧的诗:“高人妙义不可解,按拍遥传月殿 曲,走盘乱泻蛟宫珠。十载相知皆道路,夜深把卷吟秋屋。明眸不识 鸟雌雄,妄与盲人辩乌鹄。”( 紫琼崖道人慎郡王题词) 这里紫琼 道人以自谦的方式对郑板桥的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都作了很高 的评价。这虽然不是序和跋,作者把他放在自己的序言之后,诗钞之 前,其用意是很明显的,其实就是序的作用,但他怕借其光让人耻笑 故而这样处理。他还在自己编写的诗钞里,附了一首他即赴县令时, 允禧送他的一首诗一紫琼崖主人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这在他 的诗钞里绝无仅有,这首诗里有“万丈才华绣不如 的美辞,也是 想借允禧之光抬高自己的声誉。他不喜别人给他作序,他自己却给允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 1 9 8 5 年8 月第7 0 页 同上第6 7 页 郑炳纯:郑板桥外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 第3 3 9 页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 1 9 8 5 年8 月 第1 7 6 页 同上第3 1 页 同上第9 0 页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禧作了题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给董伟业作扬州竹枝序、还 有李约社诗集序等。这样自相矛盾的言行正说明其伪情的一面。 二、“狂放”与“内敛”的矛盾人格 郑板桥有时很豪气,对自己很自信,也很高调。我们看他对自己 的诗歌的评价是“自铸伟词 ,“而又有长短句及家书,皆世所脍炙” ( 板桥自序) ,一点都不谦虚,而且不无夸夸其谈之嫌。他拿自己 的诗歌与当时著名的诗人陋轩( 吴嘉纪) 的诗相比较,并说“待百年 而论定,正不知鹿死谁手。”( 板桥自序) ,他在板桥自叙里 说:“索画者,必日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日板桥。”并在前面为自己 的声名大噪作了铺垫“( 复堂) 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 望慕叹羡。” 他在赠袁枚里说:“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 不贫。”这是赞美袁枚更是赞美自己,也是他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 和狂妄。很多著作里都记载郑板桥有狂放的一面,郑方坤在板桥诗 钞小传里记载:“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 囝铜鼓书堂遗稿中说其“才识放浪,磊落不羁。” ,清曾衍东在 小豆棚卷十六里说其“性倜傥,好为苟难奇僻之行,又尝不矜小 节,洒洒然狂达自放。”并记载了他狂放之举的一件事:“郑尝因公 晋省,各上司皆器重之,一日会宴趵突泉,属诗于郑,郑应作日:原 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是清泉。 诗成,满座拂然,佥谓郑讪诽上台。”这种做法可谓是惊世骇俗,狂 放之至,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陶元藻在简郑板桥说:“荥 阳耻卑官,言放迎侯惰。白眼醒而狂,直夺次公座”对官侯怠 慢无礼、甚至鄙视,白眼看世界,清醒时都颠狂,比“次公( 宽饶河 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1 2 月第1 8 7 页 同上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2 4 1 页 同上第1 3 2 页 同上第5 4 6 页 同上第7 0 2 页 同上第8 0 4 页 同上第8 0 6 页 同上第6 2 6 页 8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北魏县人) ”更狂放。当时顾于观的赠板桥郑大进士里说“亦有 争奇不可解,狂言欲发愁人骇”。他自己也承认自己的狂放,“又 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板 桥自叙) 由于这个原因,郑板桥朋友较少。 但是另一方面,郑板桥在有些时候却非常“内敛”。不张扬,对 已特别的谦虚。他在前刻诗序开篇即说:“余诗格卑卑,七律尤 多放翁习气。姑从谀而背直惭愧汗下,如何可言。” 从这段序言 里我们看到一位不张扬不自夸并且有点谦卑的人在为自己谨慎的作 序。给侯嘉瑶的诗说自己的诗是i 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赠 胡天游弟说自己的诗与胡天游的诗放在一起的话会“杂沓吾扬州, 烟花欲羞死”: 与焦士纪书中说“早间遣奴子送墨兰一幅,想已 呈览,乞为教正。不过糊墙粘壁之物,未足入高人赏鉴也” 。对人 非常的谦虚,也相当恭敬。特别是他的十六通家书,更是能够看出他 的谦虚谨慎的为人和处世的态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论 述他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 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 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非常民主,非常体贴人,非常平等, 这那里是主人与佃农的关系。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中对儿子的谆 谆告诫,“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 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对人彬 彬有礼,长幼有序。板桥曾说:“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悌,守 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范县署中寄舍弟 墨第四书)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完全是一个传统的儒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6 0 7 页 同上第2 4 0 页 同上第3 0 页 同上第6 4 页 同上第6 4 页 同上第2 6 8 页 同上第1 8 7 页 同上第1 9 3 页 同上第1 8 7 页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家的传道者i 对人彬彬有礼,谦虚谨慎;教人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循循善诱。 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既“狂”又“敛”。“狂”时目中无人, 漫骂无礼j 行为放荡,蔑视一切;“敛”时老实本分,谦虚谨慎,温 尔儒雅,知书达理。对于他的“狂”与“敛”的矛盾统一,郑方坤在 本朝名家诗钞板桥诗钞小传里的说法比较有理,他说:“板桥 徒以狂,故不理于口,然其为人,内行醇谨,胸中具有泾渭。所刻寄 弟书数纸,皆老成忠厚之言,大有光禄庭诰、颜氏家训遗意。 异乎放荡以为高者,信贤者之不可测也。昔晋文王称阮嗣宗为至慎, 吾于板桥亦云。”潍县署中寄舍弟墨里记载一些话我们也可以看 出他的处事之谨慎,“家屋改建,既买宅旁余地,终必举行,而余之 主张缓图者,因仕途中人蓄姬妾、置田产,更进而大兴土木,建筑高 堂华厦,行道者见之,必窃窃私语日:郑某一介寒士,侥幸成名,得 为百里侯,谁谓狂士作官要名不要钱;苟不搜割地皮,艳妾华厦,何 自而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狂放”是郑板桥的表象,是现实 不符合他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激愤,特别是他看不惯的事或人。他内 心是比较醇谨的,尤其是对朋友和家人。 三、“愤世”与“随俗”的矛盾人格 郑板桥的愤世骇俗的言行我们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他是一个现实 主义诗人,对于社会的种种丑陋的、黑暗的、腐朽的现象进行无情的 揭露抨击和嘲讽。他骂官吏的惨无人道( 悍吏) ,他骂姑婆的禽兽 不如( 姑恶) ;他概括当时虚伪造作、口是心非的大奸大恶之入的 丑陋的嘴脸,戳穿他们的伎俩和本质( 诗四言) ,他更是用脆蛇 比蛇骨董偶然作等来抨击社会种种不良的风气。从这些诗 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愤世之士用手指着这个社会在跳掷怒骂,他时 而捶胸大哭,时而怒目圆睁,时而指桑骂槐潍县竹枝词是其 在潍县做县令时写的诗歌,他也毫不客气的揭露道“二十条枪十口刀,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 1 9 8 5 年8 月第5 4 6 页 郑炳纯:郑板桥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 第1 2 页 1 0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杀人白昼共称豪”,“天道由来自好生,家家杀戮太无情 ,“卖儿 卖妇路仓皇,千里音书失故乡”,“泪眼今生永不乾,清明节候麦风 寒。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这些诗句把当时潍县人 民的生活的艰难,困苦、悲惨及坚忍无奈全都揭示出来了。我们重点 来看两首: “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 挑又被拿。” “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笞 骂由他辱。,留 第一首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土地兼并的严重的情况。后两句 写农民转为盐民,在北海穷荒地辛辛苦苦以挖盐为生,可是刚刚装了 半篓盐挑,又被官府拿走了。他自己是潍县的县令,他这样描写自己 所治理的地方,不是给自己抹黑吗? 但是郑板桥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 功名利禄而粉饰太平,歌舞升平的。第二首更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 了只隔一墙的贫家富家地狱天堂的生活,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不公的无 情的鞭挞。这和杜甫描绘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一样让 人寒心。为官也难以为百姓做事,也难以改变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只 能拿起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激愤。最能体现他的“愤世”的是他的 词的代表作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天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 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 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 不许长吁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词的上片开始写风花雪月美酒都不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只因对这 个社会不满,他要对整个社会进行破坏和颠覆,“斫 天桃、“煮”鹦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3 1 9 - 3 2 4 页 同上第3 2 2 3 2 3 页 同上第1 4 9 页 l l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哥、,“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文章“抹”功名, 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激愤决绝的神态。他想学 荥阳郑生一样弃试,爱上妓女,流连花巷,行乞街头,用这样一种封 建礼法所不容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激愤反抗。下片开始写自己穷苦潦 倒的生活,自己努力非常,却还是衣“单”、身“瘦”、巷“破 、灯 “孤”,这是为什么? 联系自己的身世和亲眼目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 作者情不自禁地呼出:“难道天公,还筘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 作者终于将郁积在心中的不平投向这个不平的社会。表面上是质问天 帝,实则指责人间,抨击统治者。吼恨”字极写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 情。 他虽然对这个社会不满,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在这样 的社会中生活。社会的种种习俗风气乃至陋习他不可能全部避免,他 也受到“熏陶”。有些是无奈为之,有些是无意识的接受,有些则是 欣然接受。他跟大多数封建文人一样,自觉的维护那个社会的体制。 即使揭露黑暗面的悍吏私刑恶,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揭 露上层官吏和官刑,对上层社会与生俱来有一种向住和艳羡之情,所 以他拼命读书,拼命进取,想进入仕途,实现文人最高的理想经 邦济世。这一点,郑板桥没能免俗,也不可能免俗。他虽然说自己“三 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 七歌) ,但他会变通,知道怎 么样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而且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学诗不成,去 而学写,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 名风雅。”( 署中示舍弟墨) 在京等官不得时,郑板桥知道自己没 有什么优势,他开始使用清高文人最不愿的方法,去迎合谄媚一些权 贵们,并写了一些的干谒诗,如呈长者二首、读韩昌黎上宰相 书因呈执政等。后终于取得了县令的职位,上任时大唱:“我朝开 国于今烈,文武成康四圣人。”固( 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 在求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4 0 页 同上第1 1 1 页 同上第9 0 页 1 2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官的历程上7 郑板桥也没能免俗。对于一些陋习和社会风气,郑板桥 更是没有免俗,他行为放浪,喜狎妓,玩弄男风,“又好色,尤多余 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板桥自叙) 。 郑板桥他时而激愤放浪,时而跟大多数文人一样随遇而安,随波 逐流,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处世哲学:虽对社会不满,痛恨这个社会 的种种不公,但他离不开这个社会,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所以他只 能去适应这个社会。因此“他思想上留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的烙印,主 要表现为守旧与随俗浮沉。 第二节郑板桥“矛盾人格 的成因 对于板桥的“矛盾人格”的形成,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我认为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_ 、身世和师承原因 郑板桥于康熙三十二年( 1 6 9 3 ) 出生在扬州府兴化县( 今江苏兴化 市) 一个贫寒的书香世家。其曾祖郑新万,字长卿,明末痒生。祖父 郑浞,字清之,曾在县学做过小官。父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 生。郑板桥说“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 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 可见,他父亲是一个传统的贫 穷儒生,郑板桥最初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儒家的正统观 念从郑板桥刚受教育时就已经根植在他心底。郑板桥在二十六岁时设 了私塾,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所以郑板桥内心具有儒家的敦厚和醇谨 的品性。但是板桥自己内心认为他与传统的儒家不同,他在板桥自 叙又说:“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板 桥文学天分,得外家气居多。”二十岁左右从乡先辈陆种园学填词, 郑板桥说“种园先生是吾师,竹楼桐峰文字奇,十载乡园共游憩,”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2 4 1 页 任祖镛郑板桥的世俗社会生活态度初探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8 4 年第4 期第1 1 5 页 。 卞孝萱:( ( 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2 4 0 页 同上第2 4 0 页 1 3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 七歌) 十年受教于种园先生,板桥受其影响很大。陆种园家世 代受明朝国恩,对清政府一直怀有异心。陆种园自小对清政府怀着强 烈的敌对情绪。刘熙载说他:“少负才气,傲睨狂放,不为龊龊小谨” ( 重修兴化县志) 。“这是一个见地甚高、性情孤峭的词人,更 是个沉沦底层、不谐于世的独异之士。” 这个狂怪之师教出了一批 狂怪的学生。一个“奇才”隐士汪翊文,一个狂狷异士陆种园,对板 桥的狂放的性情的形成影响极大。 二、现实原因:郑板桥的“矛盾”人格的形成还与当时的社会 现实分不开的。郑板桥生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阶段,也是清朝的繁荣 昌盛时期。这时期清王朝取得了全面的统治,经济日渐恢复,秩序日 渐安定。特别是板桥居住的扬州,更是繁华。扬州是两淮的盐业中心, 巨大的资本和财富聚集于扬州,这引起了四面八方众多文人的向往。 扬州成为文人聚集之城,郑板桥也加入了这群文人的行列,他们作诗 论词,结集成社,由于他们经常联系,高谈阔论。所以常有唱和酬赠 之作,并有互相吹捧之嫌,郑板桥未能免俗。据扬州画舫录记载, 当时两淮盐运官,一代文学名疯卢见曾,曾在运司衙门中构筑“苏亭”, 天天与文人相酬唱。卢见曾在乾隆二十二年( 1 7 5 7 ) ,发起大规模的 修禊红桥。卢作七律四首,一时和韵者达七千余人。其中就有汪士慎、 李解、郑燮、陈撰、金农、厉鹗、罗聘、金兆燕等人参加。郑板桥作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三首、再和卢雅雨四首,文人的这种雅兴 之事,使得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吹捧,而又相互争奇斗艳,为了能在 圈子中有较响的名声,他们的创作必需得有自己独特艺术魅力,像郑 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冬心的“漆书 、汪巢林的“繁枝梅花”,罗 两峰的“鬼趣图”等,这种独特的艺术也展现了艺术家们自己的个性、 才华。虽然人们觉得妣隆异 ,但由于新颖独特,人们对他们的评论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4 0 页 同上第5 8 1 页 严迪昌:( ( 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第3 7 4 页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褒贬不一口这种艺术的独创性使得他们诗歌也各具特色,如郑板桥诗 的“沉著痛快”,金农诗的浑朴高古。 而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采用怀柔与镇压相结合的手段,一方面 给知识分子无限的希望,“对广大知识分子则诱之以官、禄、德, 用提倡程朱理学、开科取士等等办法,实行愚弄、拉拢和收买。? 郑 板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进取,通过科举一步步从秀才、举人最终到达 进士的行列。取得了进士后郑板桥并没有立即求得官职。在求宫的过 程中屡次碰壁。所以,他不得不改变一些策略,他一方面对社会产生 极大的不满,经常“臧否人物 ;一方面又“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子 弟游”圆,为了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他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一些行为 来迎合那些权贵们。和那些禅人道人的交往,心灵也受到了熏陶,心 境也逐渐豁达起来。他羡慕禅人道人不恋尘世的超然自在的态度,有 时甚至想学他们归隐,徜徉于山水深林中。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又采 用镇压的手段不断用暴力政策来消灭拿刀的叛逆者,而且对拿笔的叛 逆者也不放过,他们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事件。 “随着清人的入关,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历史上, 从顺治到乾隆,又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禁书狂潮,尤其乾隆年间的禁 书运动真可以用不绝如缕来形容。这一点,在中国的禁书史上可以说 是绍承秦皇而又空前绝后,无人可以相比的。禁书、笔祸、文字狱, 紧紧相连,是清代禁书的最大特色。固郑板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心翼翼 的生活着,怕惹火烧身,他于是“束狂入世”。他五十岁始订定诗、 词集,并手写付梓。五十七岁重订家书十六通、诗钞、词钞、并手写 付梓。重订诗钞时,他就把自己里面有些可能被人误解讽刺清朝的 诗歌给删去。王锡荣在注六朝时说:“清初大兴文字狱,残酷迫 害知识分子。据传板桥这着诗此水从来不得长一句,有犯清廷忌 傅抱石:郑板桥的生平思想及其它( 代序) ( ( 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9 年1 2 月第1 页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笫5 4 5 页 王彬:清代禁书总述 中国书店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 序言 卞孝萱:( ( 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2 4 0 页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讳( “清”字有“水”边) ,为了避免麻烦,板桥诗钞再版时,曾 将本诗连同前五题、后九题一并删掉。”我们可以看出,板桥其实也 想融入当时的社会,他并不排斥当时的朝廷,他有时甚至对那时的朝 廷比较满意。在他的诗文里经常出现“盛世”二字。“做一个太平盛 世之逸民”回( 与图牧山) 。“足下种竹养鱼,山林多趣,甘为盛 世之逸民,清高可慕” ( 与同学徐宗干) 。但那个社会不能让他 完全张扬个性,他不得不收敛,“束狂入世”以求安宁。 三、思想原因 郑板桥的思想比较复杂,主要是以下几种思想: ( 一) 、儒家思想的影响:郑板桥从小接受儒家文化,对儒家文 化也非常推崇,“刘向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新语, 扬雄太玄、法言,王充论衡,蔡邕独断,皆汉儒之矫矫 者也。虽有些零碎道理,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 天,江河行地哉! 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 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 已,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终身受用不尽。( 焦山别峰庵雨中 无事书寄舍弟墨) 所以儒家思想在板桥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积极进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经邦济世的思想。由于 家世原因,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人生观和“兼济天下”传统的价 值观早就深入其心。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说:“我辈读书人,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强调个人的修养。他虽“貌寝陋”,但“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 竖立”( 板桥自叙) ,以图发达;最终谋得七品知县。他上任时“莫 王锡荣:郑板桥集详注吉林文学出版社1 9 8 6 年1 1 月第1 3 4 页 郑炳纯:( 郑板桥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2 月第9 4 页 同上第1 6 页 卞孝萱:( ( 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1 8 1 页 同上第1 8 7 页 同上第2 4 0 页 1 6 郑板桥“矛盾”人格及其诗歌个性特征研究 以梁园留赋客,须教七月课豳民”( 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 人) ,高兴得意劲和豪情壮志是溢于言表的。为官时“于民事纤悉 必周。官东省先后十二年,无留牍,无冤民”圆( 重修扬州府志) 。 “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始终不渝。同时,他也不忘记“齐家”,板 桥家一直人丁单薄,他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云:“余五十 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所以身在外县还念念不忘教子之 事,并亲自编订启蒙教材令其夫人教之,并教其弟如何教子弟,如何 置家产,怎么样使门户兴旺。可是他自己亲身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 这对郑板桥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我们从他的哭椁儿看到他的撕心 裂肺的哭喊。止足中的“有后无后,听已焉哉 是对家中人丁 不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说辞,后来他还是过继了别人的儿子为自己续 香火。传统的儒家的人生观郑板桥其实一直铬刻在他灵魂深处。 2 、儒家的仁爱思想与知恩图报的心态。“仁爱”思想是儒家道 德思想的核心部分。所谓仁者,爱人也。淮安舟中寄舍弟墨主张 爱人:“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及人人为可爱,而 我亦可爱;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 。推己及人,要让人尊敬, 必学尊敬人家;以平等特人,人家才能平等待己。完全是一个奉行儒 家仁爱礼让思想的长者。他不仅这样教诲人,而且也身体力行,重 修兴化县志记载:“知范县,爱民如子。” 如不是他这样关心老百 姓,也不会“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 清代学 者像传) 重修扬州府志记载:“潍邑韩生贫而好学,燮夜行,闻 读书声,心许之,时给薪水。” 板桥从小就受到过很多人的关心,虽 三岁母无,但受到父亲,叔父、乳母、及乡亲们的照顾j 所以对这些 人他念念不忘,时时想着报答他们,乳母费氏去世的早,没能孝敬她, 卞孝萱: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 9 8 5 年8 月第9 0 页 同上第5 7 3 页 同上第1 9 0 页 同上第10 8 页 同上第1 8 2 页 同上第5 8 1 页 同上第5 4 8 页 同上第5 7 3 页 1 7 高师硕士学位论文 板桥先生怀着沉痛和愧疚心情写了出自肺腑的乳母诗:“平生所负 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他当县令之后,不忘 时时帮助家族。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云:“汝持俸钱南归,可挨 家比户,逐一散给。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 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骐麟小叔祖亦安在? 无父无母孤儿,村中 人最能欺负,以访求而慰问之。自曾祖至我兄弟四代亲戚,有久而不 相识面者,各赠二金”圆对于别人的帮助,他更是铭记在心,在 怀程羽宸:“世人开口易干金,毕竟千金结客心。自遇西江程子黢, 扫开寒雾到如今。”并在前言中记下这一事情:“余江湖落拓数十年, 惟程三子黢奉千金为寿,一洗穷愁。” 3 、清高自傲而又耿直的品性。清高自傲是很多知识分子都有的 特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郑板桥也是 一样,我们从他的一些题画诗就可以看出他这方面的特点。“七十老 人写竹石,石更岐增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 清奇。”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棘? 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 求己。”( 篱竹) 这些题画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 清高和傲骨,也是他对自己的才能的自信。他又非常耿直。见到丑陋 的现象他要说。看到管辖区的人民生活的困苦他写潍县竹枝词, 他写他为官时难为民作主:“尚有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整版)苏教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重点小学真题(比较难)及解析
- 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学业水平及答案经典
- 建筑八大员的质量员设备安装专业岗位技能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全国财政预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气中级工程师考试岗位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
- 小学梦想社团活动方案策划
- 阅读课程招生活动策划方案
- 旅游客户咨询方案范文
- 肉圆营销方案
- 公司桶装水活动方案策划
- 奥氮平氟西汀胶囊-药品解读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4D厨房区域区间管理责任卡
- 提高住院患者卒中知识知晓率
- 公司组织知识清单范例
- 烘焙类产品的特性及应用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高级工培训内容
- 第三章转录及转录调控
- GB/T 7193-2008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 GB/T 3810.3-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 重要环境污染物及环境疾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