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词的雅俗之争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是文学批评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从词的产生过 程、消追娱乐功能、传播者和传播环境来看词具有“俗”的传统,但自从文人染笔于词, 词的功能相应的扩大,诃的传播者以及传播环境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它渐渐的向 “雅”的方向发展。从此以后,词的雅俗之争就一直存在于文学批评领域。但这种争论 的结果并没有使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雅词和俗词这两个支流长期的并存着,即使是同 一词人既作雅词,又作俗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黄庭坚的词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文、词等多种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成就,但是 他的词,历来却受至i 。h 艮多人褒贬不同的评价,究其原因是因为黄庭坚的词存在着很大的 雅、俗分歧,既创作了大量发映士大夫日常生活情趣、咏物赠答的“风雅之词”,也创 作了大量以表现男女之情为主的“俗艳之词”。北宋繁荣的经济生活以及歌舞升平的社 会风尚为他的俗词创作提供了大的社会背景,早年优裕的生活以及受到柳永写作俗词的 影响又为他的写作俗词提供了契机。而黄庭坚成年以后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经历 使他渐渐失去了写作艳词的生活基础,再加上后世学佛学禅的影响、与苏轼的交往也使 他创作了大量的士大夫之词。 黄庭坚是继柳永之后对词的变革做出贡献的作家之一。他的词在世俗化、通俗化方 面作出了积极尝试,对以后俗词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的俗词之中也孕含着 金元散曲的某些特征,对元曲的俗化有开创之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黄庭坚那些被公认 写得好的佳作都是贬谪之后写的所谓的雅词,描写士大夫的日常生活、风雅情趣,把词 作为了陶写心志的载体。并且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许多后世词人走向了词的雅 化之路。 关键词:黄庭坚;雅词;俗词 a b s t r a c t f r o ms o n gd y n a s t y , c h o o s i n ge l e g a n ta n di n e l e g a n ts t y l eo fd - p o e m sw a s 越i m p o r t a n t e o n t e l l t0 1 1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z i n gr e s e a r c h j u d g i n gf o r mt h ec r e a t i n gc o u i ,d i v e r t i n ga n d a m u s i n gf u n c t i o n s ,m e d i a t o r sa n dt r a n s m i t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s ,e i - p o e m sp o s s e s s e di n e l e g a n t i r a d i t i o n b u tf r o ms c h o l a r sb e g a nt ow r i t ee l - p o e m s ,f u n c t i o n so fe i - p o e m se n l a r g e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 a n dm e d i a t o r sa n dt r a n s m i t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l s oc h a n g e d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 a n o fw h i c hc a u s e dc i - p o e m sd e v e l o p i n gt oe l e g a n ts t y l e f r o mt h e no i l , c h o o s i n ge l e g a n ta n d i n e l e g a n ts t y l ee x i s t so i l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z i n gt e r r i t o r y t h er e s u l ti s n t0 1 1 es i d eo v e r w l a c l m i n g t h eo t h e r , b u tc o - e x i s t i n ga st w ot r i b u t a r yf o ral o n gt i m e i ti sac o m m o n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 o n ep o e tc r e a t ee l e g a n tp o e m , a tt h es a 腓t i m ec r e a t ei n e l e g a n tp o e m , i t u a n g t i n g j i a n sp o e m s w e r et y p i c a lm o d e l s t t u a n g t i n e j i a nw 鹪af a m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i n b e i s o n gd y m a s t y h ea c h i e v e de x t e n s i v e s u c c e s so ns e v e r a ls p h e r e ss u c ha sp o c n l f l ,e i - l x ) c m s ,a n de s s a y s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o ft h e d i v e r g e n c eo fs t y l e s ,w h i c hw e r en o to n l yt h ee l e g a n tp o e m sr e f l e c t e dt h ep l e a s u r eo fo f f i c i a l s d a i l yl i f e ,p o r t r a y e do b j e c t s ,a n dg a v ep o e m sm u t u a l l y , b u ta l s o t h ev u l g a rp o e m s ”d i s p l a y e d l o v ep a s s i o n sa n ds e x u a lr e l a t i o n s ,t h e r ea r ce n t i r e l yd i f f e r e n tc o m m e n t so nh i se i - p o e mw h i c h a e o m m e n d a t i o ma n dc r i t i c i s m s f o rh i si n e l e g a n tp o e m s t h e r ew e 犯l a r g es c t l i n g sc o m i n g f r o mt h ep r o s p e r o u se c o n o m yl i f ea n ds o c i a lc u s t o m sa b o u ts i n g i n ga n dd a n c i n gi n e e l e b r a t i o l lo f p e a c ei nb e i 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t h e r ew e m a n yc h a n c e st h a tw e g i v e nb y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l i f ei nh i se a r l yy e a r sa n di n f l u e n c ef r o ml i u y o n g sp o e m sw r i t i n g a f t e rt h a t p e r i o d , h i sa e g r a a c da n dd e m o t e dc a r e e rm a d eh i ml o s er i v i n gf o u n d a t i o n sa b o u th i si n e l e g a n t p o e m s a d d e db u d d h i s m a n ds u s h i si n f l u e n c e ,h ec r e a t e dl o t so f e l e g a n tp o e m s s u c c e e d e dt ol i u y o n g , l u a n g t i n 舀i a nm a d e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e l - p o e m s r e f o r m , h i s p o e m sh a dg r e a tt r i e sa tp o p u l a ra n dp r e v a l e n ta m o n gt h eg e n e r a lp u b l i c ,g a v es u b s e q u e n t p o c l l l qs o l l 地u s e f u lh e l p s ,a n dc a r r i e dw i t h i nt h e m s e l v e si i c wc h a r a c t e r so f j i n - a n d y u a nl i t t l e s i a g i n g s o p e n e dt h ev u l g a rf e a t u r eo fy u a o s i n g i n g c e r t a i n l y , w em u s tl l g l * e c dt h a tm a n y h u a n g t i a g j i a n sb e t t e rp o e m sw r i t t e na f t e rh i sd e m o t e da n dd e s c r i b e do f f i c i a l s d a i l yl i v e s , e l e g a n tp l e a s u r e sa n df o s t e r e dl o f t yi d e a l sw 雠c r e a t e d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 sa n dm a d em a n y s u b s e q u e n tp o e t sw e n tt oe l e g a n tr e f o r m s k e yw o r d s :l a u a n g t i n g j i a n ;e l e g a n tr e f o r m ;i n e l e g a n tr e f o r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萄! :i i i 公 指导教师签名: e l 期:2 翌 ! 渺 e 1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黄庭坚( 1 0 4 5 - 1 1 0 5 )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如书法、诗、词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精深 的造诣,其中尤其是诗歌的成就代表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在宋代诗坛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甚至被誉为是“宋兴以来,一个而已”o 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并且开创了 江西诗派,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一代文豪苏轼并称为“苏 黄”。这样就造成了他的词被他的诗的光环所掩的局面,正如方岳所说:“山谷非无词, 而诗掩词”。o 人们一提到黄庭坚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其实黄庭坚的词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质量上在宋代都可以说是独成一家的。在数量上,黄庭坚存词约1 8 0 余首,与柳永、 周邦彦相当;质量上,他的词融苏、柳之词风为一体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与秦观并称 “雅”与“俗”作为一对特定的范畴,最晚在先秦孔子时就曾经涉及过,“恶郑声 之乱雅乐”。囝这对范畴出现以后。标志着在审美领域不同的趣味和风格,一直以来在中 国就存在着十分广泛的影响,诸如在伦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方面均有着较为 突出的表现。可以说,雅与俗已经构成了中国古人评判事物某些方面的准则,“到了宋 代,雅俗作为评价人格及文学艺术方面的标准,更为突出和强调,从而成为成熟恒定 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西。作为一种独特文学样式的词也是如此。在词的产生之初, 由于创作者、传播者、传播环境等一系列原因使词先天具有“俗”的特征,许多文人士 大夫不屑于染笔于此,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词又渐渐向“雅”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雅 词的发展过程中,俗词并没有因此而消声匿迹,而是一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使得雅词 和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此消彼长的并存着。即使是同一词人,既作雅词,又作俗 词这一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黄庭坚作为北宋时期一个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雅、俗分歧就很大,雅如“断虹霁 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俗如“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差别 之大使人认为非出自同一人之手。也正因为黄庭坚的词雅、俗分歧很大,才使得与他同 时代或是后代的学者对黄词的评价有很大的分歧。同他俱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谓“黄 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 追随和仿效他的陈师 道则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菲本色。今代词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6 5 7 页 方岳:秋崖先生小藕,卷四十三,转引自马兴荣、祝振玉校注山谷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2 1 年,第3 3 0 页。 朱熹:论语集注。齐鲁书社,1 9 9 2 年,第1 7 9 页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第5 0 页。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6 岱页 1 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和黄庭坚同时代并且与他关系非常亲密的论者对他 的评价尚且有如此大的分歧,后世的论者更是如此。褒者把他与苏轼、李清照等并列, 贬者甚至认为他的词不值一提,然而从这一分歧中使我们认识到,正因为黄庭坚词的风 格对立,所以才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和苏轼都有“以诗为词”的文学主张,把诗 的创作方法用之于词,用词来表现士大夫的人生际遇和感慨。同时他又继承了词的传统, 以词抒写男女问的相思爱恋之情、伤离怨别之绪,对当时流行于民间的歌词也有所吸收, 创作了大量的俗词,形成了他的词雅俗兼具、题材广阔、内容丰富、自具面目的特点。 本文立足于文本,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对黄庭坚词作的具体分析 来论述黄词雅俗两极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以便使人们对黄庭坚的词有一个客观、整 体全面的认识,不再人云亦云地对黄庭坚的词或褒或贬。同时也加深对宋词雅俗兼备特 征的认识。 陈师道:后山诗话 ,转引自马兴荣、祝振玉校注( t h 谷词 ,上海吉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2 9 页 2 一、雅俗词形成的传统 同雅俗之辨一直贯穿于文学史的始终一样,词的雅俗之争自宋代以来就是文学批评 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论争双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如何,这两种风格的词 并没有因为这种论争而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一直此消彼长地并存着,这种没有结果的 论争也就证明了雅词和俗词本无高下之分,它们各自有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的基 础。 ( 一) 俗词形成的传统 对文人俗词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文章很多,尤其是近代,对何谓“文人俗词”这一问 题有多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昌集的观点,他在北宋文人俗词论 中认为俗词应有以下标准:“l ,把秦楼楚馆如实地引入词作,多把妓女作为词的主角, 词中充溢着一股市井气息;2 ,不着意比兴之意,将男女心境真切、直率地表露;3 ,运 用世俗的语言词汇。”o 从题材内容、表现方式、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界定了俗词,以区 分于文人雅词,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并且具有时代的特征,本文所讨论的黄庭坚的雅 词和俗词就是以这些特征为主要标准进行划分的。那么具有这些特征的俗词是如何产生 和形成的呢? 下面试着从词的产生过程、词的娱乐消遣功能以及词最初的传播者和传播 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 词的产生过程决定了它。俗”的天性 词在唐五代时一般被称作“瞳”、“曲子”或“曲子词”,后来才被称为“词”,是“曲 子词”的简称,也就是歌词的意思。这说明词在产生之初和汉代乐府一样,是一种依照 乐谱写作出来的可以歌唱的曲辞,后来才逐渐演交为一种诗歌的体裁。那么词在产生之 初所配合的音乐样式是什么样的呢,据新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 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说明宫廷和市井间的艺人除了演唱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外,还采 用了新传入的“胡夷之曲”。 中国音乐在自东晋到隋唐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隋唐之际,随着内外 贸易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传教、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音 乐以及外国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胡夷之曲”,大量传入到中原来。与中原原有的雅 乐和清乐混杂同化,形成“燕乐”。这种新兴的音乐刚刚传入之时,主要是在宫廷宴享 中演奏,后来才逐渐地传到民间。在宫廷演出时由于是大型歌舞所以不需要有文辞与它 配合,而传入民间之后,由于民间艺人必须在筵席前演唱,必须有歌辞才行。而一般的 的乐工都不是十分有文采的文人,所以他们就选用一些文人的五七言诗来配乐,。以诗 入乐”,例如长短句阳关三叠就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添加一些和声和 李昌集:北束文人俗词论,文学遗产,1 9 8 7 。( 3 ) ,第4 3 4 4 页 3 泛声而衍化而成的。后来随着这种新的诗歌样式的广泛流传,一些文人也开始配合燕乐 各种不同的曲调的节奏进行有意识的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词”也就诞生了。 燕乐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有二十曲调,音律变化繁多,清官修续通典乐六清 乐附注:“正声三调,黄钟为调,以统四声,则其声优游平中。今乃高至紧五夹清, 低至上一姑洗,卑则过节,高则流荡,甚至佚出均外,此所以为靡靡之乐也。”这样的 乐调,与我国传统的雅乐有所不同,于听者极富刺激性,“自宣武( 北齐) 以后,始爱 胡声。是以感其声音,莫不奢淫躁竞,举止轻飙,或踊或跃,乍动乍息,翘脚弹指, 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论乐岂须钟鼓,但问风化浅深,虽此胡声,足败华俗。”回 燕乐的特征如此,为配合这一新型的音乐形式所产生的词与配合清商乐所产生的乐 府诗自然就有着不同的特征。燕乐的音律繁复多变、短长错落,依其节拍,随其曲度的 “曲子词”也就相应的短长错落、抑扬婉转。而这种错落复杂的句型又适于描写人类复 杂的情感,男女之情作为人类情感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自然成为词所首选的表现对象。 这种男女之情在当时又多把妓女作为主角,有很强的市井气。这样在表现内容上与传统 诗歌多表现“雅”的题材相反,词呈现出与正统诗歌相悖的姿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俗” 的特征。 2 词的娱乐消遣功能使词具有。俗”的特性 词在产生之初的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这是词区别于传统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也 决定了词具有“俗”的特性。 宋代是个歌舞繁华的朝代,一方面最高统治者给士大夫们以优厚的俸禄,鼓励他们 积钱蓄妓、歌舞娱乐,上层社会的好尚也对平民阶层起了示范作用,自上而下形成一个 歌舞升平的大的时代氛围:另一方面,经济空前繁荣,商业发展迅速,由于商业的繁荣, 城市得到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随之产生。天禧三年( 1 0 1 9 ) 在我国户籍中城市坊廓 户与乡村居民的户籍第一次分开,标志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发达的物质水平和普遍的享 乐风尚促成了市民的享乐心理,进而促进了城市居民文娱生活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使 词在当时曰益流行起来了。词是为了适应享乐的需要而流行起来的,就决定了词在最初 一段时间内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娱乐消遣”,多充当歌宴酒席时的佐酒侑欢之物。晏 几道 小山词自序中说道:“叔原往者沉浮酒中,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 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不独叙其所怀,兼写一时杯酒问闻见及同游者 意中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蔟、云,工以清讴娱客。每得 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其中“自娱”、“娱客”、“为 一笑”就表明了在晏几道看来当时的词创作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遣娱乐,事实上这也正是 当时大多数士大夫文人对作词的态度。 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为适应人们享乐的需要自然会选择那些艳情相思、香 软绮罗的题材,用阴柔和婉之音以情动人,在这种情况下演唱的词自然就具有了很大的 “俗”性。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一百二十九乐二 。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版,1 9 8 8 年第1 1 5 3 页 晏几道:小山词序 ,转引自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第5 2 页 4 3 词的传播者和传播环境进一步决定了词的。俗” 在词的产生之初,宴会、娱乐场所这样的主要传播环境和妓女这一主要传播者使词 在当时具有“俗”的天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从创作到消费都需要有一定的传播者和传播环境,但是不同的文 学样式、同一文学样式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凭借的传播者和传播环境也会有所差异,而不 同的传播者和传播环境反过来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这种艺术形式某些方面的特征。 以诗经为例,“国风”的大部分是民歌,它的主要传播环境是民间,主要传播者是 劳动人民,这就决定了它的内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情感的,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爱情、婚 姻、劳动,有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他们的压迫、剥削以及他们的反抗;它的形式是明白 易懂,是口语化的,在当时看来是“俗”的。而“颂”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祭祀宗庙时歌 功颂德所演唱的乐歌,主要传播环境是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上层社会,主要传播者是当 时的统治阶级、文人,这就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宣传统治阶级思想的,是雅正的。而词在 最初的主要传播环境和传播者也决定了词在产生之初就具有“俗”的天性。 从词最初的演唱和传播环境来看,大约有二类,其中一类是官署集会和私家宴会。 宋朝统治者“出于对官吏任职时未携带眷属这类情况的考虑”,国为各级官署都配备了官 妓,这样既缓解了他们外出作官时身边没有家眷的寂寞心情,同时这些官妓大都经过专 门的训练,唱曲、舞蹈是她们的基本技能,这样也能为官吏们在闲暇时提供娱乐。不仅 如此,而且上层社会的一些士大夫和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商人或其他市民也蓄有私妓,在 宴请别人或集会时为其唱曲奏乐,饮酒助兴,“诸幕次中,家妓竟奏新声,与山棚露台 上下,乐声鼎沸”,圆这是演唱词的一个重要场所。还有类就是洒楼、瓦子、歌馆、茶 坊等大众化的公共娱乐场所,这是俗词演唱的主要阵地。瓦子就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娱 乐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为提供都市技艺表演的场所,规模比较宏大,在北宋都城有“新 门瓦子气“桑家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 等多处瓦子,在表演的各种技艺 中,直接以词作为演唱内容的有以下三种:小唱、嘌唱、叫果子;歌馆更不用说,就是 以唱曲来娱宾;茶坊和酒楼也是俗词演唱和传播的主要场合,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在各酒楼茶肆中,“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客散得钱”之人,谓之“厮波”,“又有下 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谓“竞i 撂”。在第二类演唱和传播环境中,主要面对的听 众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市民。在这里演唱的词必然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适应这些大 众享乐的需要,演唱那些以“相思艳情”为内容,口语化、大众化,浅显易懂的“俗词”。 正如尚学锋、过常宝所说:“词的接受场所主要是在酒楼妓院等场所,这就决定了表达 男女感情是词的主要内容。” 即使是在第一类演唱环境之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世俗” 之词也满足了这些上层统治阶级、上层文人的需要,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以上两种传播环境也决定了词在产生之初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的演唱和传播 参见修君、鉴今中国乐妓秘史 第六章第一节1 ) 官妓、营妓与教坊乐妓,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9 3 年,第2 7 3 页。 盂元老t 东京梦华录 ,卷六,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5 6 年。第4 0 页。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k 卷二,第1 3 ,1 4 页,卷三第1 8 、1 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6 年 尚学锋、过常宝: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1 0 页 5 者是歌妓,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云:“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 。在歌妓的积极参与之下,士大夫为了迎合女性以娇音软语演唱的要求,创作了大量婉 媚艳情之作,更促进了词的俗化。 东京梦华录序对北宋都城汴京乐妓活动有详细的描写,“灯宵月夕,雪际花时, 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 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 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 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 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到处都是一片“合十七八女孩儿,执 江东板”,演唱繁华景象、男女之情。无论是官妓、私妓还是大众娱乐场合的歌妓,唱 词都是她们必不可少的技能,需要大量的词作,而且为歌妓写的词也就决定了以表达男 女感情为主要内容,“尽量要传达这一群体在感情上的弱者情态”, 同时以文化水平不 是很高的妓女作为传播者的词在产生之初自然就要求在文字上通俗易懂,这样在内容和 形式上都导致了俗词的进一步发展。 ( 二) 雅词形成的传统 1 词体发展规律决定了雅词的发展 词是继诗而兴的一种新体裁,生于隋唐之际,发展于盛、中唐,而全盛于宋,从产 生到宋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种诗歌样式,词的发展与大多数文学体裁的发展一 样,先缘于民间,后成熟于文人之手。随着文人的介入,使曲子词从形式到内容都获得 了较大的拓展空间,向雅的方向发展。 从文人是否是有意识地创作来看,文人词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了 演唱的需要而把文人创作的已经广泛流传的诗歌变成“曲子词”这种形式,第二个阶段 是随着这种文体的发展文人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这里所说的文人的介入主要是指第二个 阶段,这一阶段大约在中唐时就开始了,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尤其在宋仁宗、 宋神宗时期,随着词创作的进一步繁荣,一大批达官显宦和士大夫文人参与到词的创作 中来,他们自觉地把词这一新型文学样式改造成一种趋向典雅化的文人词。这批词人以 晏殊、欧阳修为典型代表,他们是北宋前期小令词的杰出作家,主要继承晚唐五代的词 风,以柔美婉丽见长,但较少有晚唐五代词那种浓艳的脂粉气,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 趣,使词有了向“雅”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些文人士大夫是以雅正自居的,出于自已身份的需要,主观上努力的把词创作成 “雅正”的形式,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曾载云:“柳三变既以诃忤仁庙,吏部不放 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 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唐圭璋: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7 9 页。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6 年,第1 页 尚学锋、过常宝: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1 0 页 6 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作为宰相的晏殊虽然也作词, 而且创作了一些“俗艳”之作,但他是不屑与柳永之流同伍的。 但是,受当时风气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这些文人士大夫也创作了一些俗词,但这 并不是他们主观的愿望,并且他们也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创作这样的“俗”词而辩护,从 下面这个例子可见一斑,“晏叔原见蒲传正云:先公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 晏e h 公谓年少为何 语? 传正日:岂不谓其所欢乎? 晏e h 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年少 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传正笑而悟。”o 就晏殊的原意来说,蒲传正的理解无疑是 准确的,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是以“雅正”自居的,创作这样的“艳词”无疑是破坏了 自己形象,是以之为耻的。所以晏几道在这里为避免其父这首词中的“年少”语遭人非 议就引用了自居易的诗,并偷换了“年少”的概念,曲解为。青春难以永驻”之意,为 他的父亲作了委婉回护。 这就是早期的文人词,他们虽然以雅正自居,但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写了不少 “俗艳”之作,直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挣、。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的天才作家 苏轼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苏轼的博大才气使词超出了单纯歌辞的性质,开始以书 面文的韵文样式出现,在士大夫的创作生活中,他“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 句诗也”,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在题材和美学风格上进一步追求与诗比肩的 境界,变俗词为雅词,使词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他后世的许多文人也纷纷追随其 后,把词继续推向雅化。 总之无论是早期的这些文人词作家,还是苏轼等人,他们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参与 到词的刨作中来,以。雅芷”自居,为词向“雅”的方向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 词的功能扩大、词的创作者和创作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词的迸一步雅化 随着文人的介入,词的功能也有所扩大,不再只局限于娱宾遣兴,而是渐渐地同诗 文具有了同样的功能。这种功能的扩大是随着词学观念的变化而发生的,在词学观念上 宋人对词体有不断推尊的趋势,尤其是苏轼出现以后,使词在与诗歌的比较中不断被提 升,从而获得了几乎可以与诗歌相提并论的地位。相应的词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像言志咏怀、交友赠答、歌颂自然、咏物咏史等等,都可以用词来表现,词变成了无事 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文学样式,功能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这种功 能的扩大使词进一步走向雅化之路。借词言志咏怀,表达的是主体的一已情怀、身世之 感。以苏轼的词为例,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表现出一种矛盾苦闷的心路历程,这些词完全是以 词写心,写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心境,所以表现的就是传统士大夫的浩然之气与君子人格, 把词变成了抒情言志之体。同时这些士大夫文人也用词来交友赠答,描写日常生活的闲 情雅意,尤其是一些山水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闲雅之趣。总之,随着文人的介入,词 的功能发生的扩大,不再局限于娱宾遣兴,使词从“小道”渐渐发展成了文人的“雅化” 胡仔:苕溪渔路丛话 ,前集卷二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7 8 页 7 艺词。 作为言志咏怀、交友赠答、歌颂自然的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是求人演唱,所 以这些词的创作和传播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妓院,而是在上层社会的文人士 大夫之间流传,不再是面向平民的全民消费,而是集中在文人雅致的书斋、案头。尤其 是一些抒发理想、咏志抒怀的词,不以传播为目的,只为了抒发一已之情。与词的传播 环境发生变化相适应,词的主要传播者也发生了变化,文人之间的赠答,表现文人的理 想,用词这种体裁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文人成为词的主要传播者。尤其是文人之 间的交友赠答,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独立的文入个体,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唱和交流,其 他人一般不介入传播过程。这样,文人作为主要的传播者,语言和情趣都是属于具有很 高学术修养的文人,自然就使词迸一步走向了雅化。 8 二、山谷词雅俗两极的表现 ( 一) 山谷俗词的表现 一方面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为迎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少年时 优裕的生活环境,黄庭坚创作亍大量俗词,并且他的词历来受到非难的也正是这些俗词, 这。俗”充分体现在其词的题材内容、语言特色两个方面。 1 题材内容方面的表现 从题材内容方面来看,黄庭坚词的“俗”主要体现在其创作了大量的艳情之作以及 游戏之作。 描写男女恋情、刻红剪翠的篇章。黄庭坚在同时代词人中,这类词也是写得比较多 的,被称为“鄙俚不堪入诵”西。纪昀曾明确指出:“今观其词,如沁园春、望远行、 千秋岁第二首、江城子第二首、两同心第二首第三首、少年心第一首第 二首、丑奴儿第二首、鼓笛令四首、好事近第三首,皆亵诨不可名状。”回当 然。黄词中。亵诨不可名状”的词远不止这些,甚至被当时有位法秀禅师告硪“笔墨劝 淫,应堕犁舌地狱”,可见黄庭坚的词中这类词在当时的影响。其实当时的很多词作家, 其中不乏一些文人雅士都作过此种题材的词,因为男女相亲、相恋、相思本来就是词的 传统主题,尤其是宋朝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市井文化的繁荣更为这种题材的词的创作提供 了土壤。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了聚会宴游时有歌妓陪伴,还徘徊于青楼妓馆,狎妓风 流,黄庭坚亦不能免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次提到与之接触的妓女,如步蟾宫。虫 儿真个忒灵利”中的虫儿,好事近“一弄醒心弦”中的杨姝,蓦山溪“鸳鸯翡翠” 中的陈湘, 木兰花令“庾郎三九常安乐”中的欧、梅,在这种狎妓风流的生活中黄庭 坚自然创作了不少格调低下之作。 这类描写男女恋情、刻红剪翠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描写性爱意识与性爱生活的,带 有比较明显的色情描写,不可卒读。但此类作品在全部山谷艳词中只有两首;一首是千 秋岁“世间好事”。一首是忆帝京“银烛生花”,其中又以千秋岁“世间好事”描 写得更为露骨: 世间好事,恰恁厮当对。乍夜永,凉天气。雨稀帘外滴,香篆盘中字。长入梦,如今见也分 明是。欢板娇无力,玉软花欲坠。钗霹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瞢,汗浃甍腾醉。奴奴睡奴奴睡 也奴奴睡。 词中充满了诨亵下流的描写,尤其写欢后的娇态倦困,诨亵之至。以至贺裳以为该词的 下片。恐顾( 恺之) 陆( 探微) 不能著笔耳”。 彭孙遗:金粟词话 ,转引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一 明永珞等撰: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卷1 9 8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1 8 0 9 页 9 还有一部分词对歌妓形体美进行了描写,如诉衷情 旋楦玉指著红靴、宛宛斗弯讹。天然自有殊态、供愁黛、不须多。 分远岫、压横波、妙 难过。自欹枕处、独倚阑时、不奈颦何。 对歌妓娇艳的容貌之美和体态之美进行了细致地刻画。两同心的上片:“巧笑眉颦, 行步精神。隐隐似、朝云行雨,弓弓样、罗袜生尘”和更漏子上片“体妖娆,鬟婀 娜,玉甲银筝照座”也是如此,以欣赏的眼光描摹了歌妓优美的体态风韵,没有一丝猥 亵的意味。 黄庭坚的艳词对妓女的歌舞技艺也有所刻画,如忆帝京“赠弹琵琶妓”: 薄妆小靥闲情素,抱着琵琶凝拧。慢燃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 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粉泪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 敛拨专胸住。 词的上片先写了琵琶妓的出场,接着描写了弹琵琶的几个基本动作及相应产生的逼真效 果;下片写听着优美的琵琶声让人浮想联翩,听者和弹者都进入了优美音乐声所带来的 想象的世界,用几个典型场面形象地表现出了琵琶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结拍的“敛拨 当胸住”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到现实的情境中来。全词通过白描和联想让读者体会到了 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西江月“宋玉短墙东畔”的下片“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舞余犹颤满头花,娇学男儿拜谢。”则通过细致刻画舞女的手部、脚部动作及舞毕娇憨 情态对舞女娴熟的舞技进行了生动地描绘。 还有的词是对男女恋情相思时内心世界的描写,这类词作在该类题材中占有很大比 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归田乐引“暮雨漾阶砌”、沁园春“把我身心” 等,其中又多以相恋中女子的口吻而写,再现了沉浸在爱情之中女子的内心世界,如归 田乐引:。 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 受。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镓怪,冤我忒搁就。拚了又舍了,一定是这回休了, 及至相逢又依旧。 描写了一位女子在相恋的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想到情人对自己的种种行为下定 决心与之断绝关系,可是到了相逢之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依然与他和好如初, 通过细致地心理刻画把这位女子对情人的又爱又恨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刻体 会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生动真实地刻画了出了这位沉浸在爱情矛盾之中的女主人 公的形象。 又如沁园春; 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恨一回相冕,百方作计,未能偎倚,早觅东丽。镜里拈 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添憔1 卒,镇花销翠灭,玉瘦香肌。 奴儿又有行期。你去 即、无妨我共准。卿眼前常见,心犹束足,怎生檗得,真个分离。地角天涯,我随君去。据并 为盟无改移。君须是,做些儿褶度,荚待临时。 上片叙写相思之情,诉说自己的烦恼,为了相见回废尽百般磨难,但终是“镜里拈花, 水中捉月”,相见的愿望只能是空想,不能实现,只能空添憔悴,香消玉瘦。下片写难 1 0 得与情人相聚一次却又离别在即,自然是难舍难分,接着用“掘井为盟无改移”表现自 己对情人的感情坚定不移,最后又对情人作了叮咛嘱咐,早点为我们的未来作些打算, 不要再等到分离之时了。通过这些描写使这位女子对情人相思的痛苦、离别的无奈就跃 然于纸上了。 再如江城子“忆别”: 顽堂高会洒阑珊。倚阑干霎耐间。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及至丽今相见了,依旧似, 隔关山。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体弹。哭损眼儿,不似旧时荜。寻得石榴双叶子,凭 寄与,插云鬈。 词直接从人物的心理落笔,写其与情人分别后的相思及相聚后的再次分离之苦,缠绵、 深情却又浓而不腻。结构上也较有特色:上片先从相识的酒宴落笔,然后写分别的相思, 最后再写相见时似真似幻的感觉;下片着重写再次分别后的相思以及重新相见的期盼。 全词时空频频转换,有实有虚,重点描写两次别后的相思,中间又以相见的场面连接, 曲折变化,极尽相思之苦。 总之,黄庭坚的词作之中有大量的描写妓女们花容月貌、能歌善舞,以及她们的爱 恋相思之苦、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追求的作品,该类作品以其表现对象的特殊性而成为 了山谷词中的从俗之作。 、 游戏之作 “ 黄庭坚词中有一首咏“打揭”的鼓笛令 酒阑命友闲为戏,打揭儿,非常惬意。各自输赢只赌是。赏罚采,分明须记。小五出 来无事,却跋翻和九底。若要十一花f 死,那管十三、不如十二。 “打揭”是古代民间以只陆为戏具的一种博戏,已经失传,李清照打马图序说这是 一种“鄙俚不经见”的博戏,黄庭坚以它入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出于游戏 心理,是一时游戏之作,4 成为宋词中仅有之作”。 2 语言特色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大量运用方言口语。黄庭坚继柳永之后在词作中大量使用通俗语言、市井方 言土语,正如贺裳所云:“黄九时出俚语,如口不能言,心下快活,可谓伧父之甚”。 黄庭坚常以民众常见的口头语言入词,使词作通俗易懂。如卜算子:。要见不得 见”词中的“管不解”、。个里”、“忍管”;千秋岁“世间好事”词中的“厮当对”;江 城子“新来曾被眼奚搐”中的“奚搐”;好女儿“粉泪一行行”中的“怎奈向”、“假 饶”;少年心“对景惹起愁闷”中的“阿谁”、。斗顿恁”; 少年心“心里人人”中“见 说”、“嗽则个”;步蟾宫“虫儿真个恶灵利”中的“活计”;鼓笛令“宝犀未解心先 透”中的“恼杀人”、“枉教作”;鼓笛令“见来两两宁宁地”中的“苦杀人”等都是 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口语的运用,使词作显得平易自然,感情表达得更为活泼可亲, 在下层民众之间为黄庭坚赢得了更多的读者。但也因此而受到了不少人的责难,夏承焘 先生就指出:“以市井语入词,始于柳耆卿,少游、山谷各有数篇。山谷特甚之又甚, 马兴荣:论黄庭坚词,楚雄师专学报) 1 9 9 9 年1 月第十四卷第一期,4 - 1 0 页 贺裳:皱水轩词茎 ,转引自唐圭璋词话丛编 ,第一册,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6 页 1 1 至不可句读。若此类者,学者可不必步趋耳。”o 黄庭坚在词作中还大量的运用了地方方言。黄庭坚虽然属于士大夫阶层。但除了熙 宁六年( 1 0 7 3 ) 至元丰三年( 1 0 8 0 ) 在北京国子监任职之外,一直作的是地方官员, 熙宁元年( 1 0 6 8 ) 至熙宁四年( 1 0 7 1 ) 作了三年的叶县尉,元丰四年( 1 0 8 1 ) 至无丰 七年( 1 0 8 4 ) 年一直在吉州太和和德州德平作地方官。作地方官期间关心民众疾苦,较 多的接触到了下层民众。绍圣二年( 1 0 9 s ) 年至临终的十年又一直辗转于贬所黔州、戊 州、宣州之间,更是接触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这些对黄庭坚的词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运用方言俗语入词。黄庭坚是很注意学习民歌和民间俗语的,山 谷词中有一首促拍满路花,他在序中这样写道:“一十年前,有醉道士歌于 广陵市中,群小儿随歌,得之,乃知其为促拍满路花”。并称赞这首“俗子口传”的 作品,是“加酿鄙语”。可见黄庭坚对民间歌谣的关注,他在作词时也大量运用这些方 言俗语。不过有时山谷词走得太远了,用得过分了,又一连串地运用方言土语,正如马 兴荣在论黄庭坚词中所评:“他往往是随心所欲地用俗语方言入词,如:这t 匕尿粘 腻得处煞是律。据眼前言定,也有十分七八,冤我无心除告佛。( 望远行) ;那回得 句闲言语,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人口沙。( 丑奴儿) ;。意思里、莫是赚人嗲,嗽 奴真个绵共人塌。( 归田乐令) ,这无疑增加了后世读者对了解他的词的难度。”o 山谷随心所欲地用俗语方言入词,例子还有很多,有些方言俗语过于生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