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世纪女性小说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新世纪以来,女性小说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景观、新走向, 系统梳理、全面探讨这些景观和走向的新质,对于女性小说创作的健 康发展、女性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 现实意义。因此,本人选择了新世纪女性小说研究这一论题。本文运 用女性主义、社会学、心理学、叙事学理论,从三个方面对新世纪女 性小说进行思想内蕴、叙事特征的探究,并对薪世纪女性小说的创作 成因和创作局限展开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全文分为六 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创作现状,研究的基本情况及 不足,阐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新世纪女性小说对底层生存的深沉聚焦。从乡 村女性的生存之惑和城市小人物的心灵方舟两方面对底层小说的叙 事内容进行解析,并就女性作家独有的温情写作进行了系统论述。 第二章论析了新世纪女性小说对现代都市的深层书写。就时代病 症与都市心灵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并重点分析了都市写作 中具有挑战性的智性叙事。 第三章解读了新世纪女性历史小说中的别样的文革记忆书写和 别样的宏大历史叙事,分别就它们的叙事内容和新颖的叙事视角进行 了论析。 第四章一方面分析了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创作成因,即现实的需求 和作家的言说自觉:另一方面对其创作局限进行了反思,创作的局限 源于经验的薄弱和想象的填充。 结语部分在总结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对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发展趋 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世纪女性小说;底层聚焦:都市写作;历史境遇;成 因与局限 i i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n e wc e n t u r y , t h ef e m i n i n en o v e lh a st a k e n o naw h o l en e wl o o ka n ds t a r t e dan e wt r e n d ,t h u sas y s t e m a t i c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g r a s po fi t sn e wq u a l i t i e si s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a n dr e a l i s t i c a l l y i m p o r t a n tf o r t h e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e m i n i n en o v e la n di t s 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t h a ti s w h yi c h o o s et o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f e m i n i n en o v e l i nt h i st h e s i sa p r o b e i n t ot h ei n n e r m e a n i n ga n d n a r r a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n e wc e n t u r y sf e m i n i n en o v e li sm a d ef r o m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d i m e n s i o n sb yu s i n gt h e o r i e so ff e m i n i s t ,s o c i o l o g y ,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 n a r r a t o l o g y , a n dt h e n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 i sm a d eo ni t sc r e a t i v e p o s s i b i l i t y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a n da l s oi t sf u r t h e rt r e n d s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 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c r e a t i o no f f e m i n i n en o v e l si nt h en e wc e n t u r y , t h er e c e n tp r o g r e s s e sa n df l a w so fi t s 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v a l u eo ft h i st o p i c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s p e c t st h ei n t e n s i v en a r r a t i o no ft h e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o fl o we s t a t eb yf e m i n i n en o v e l si nt h en e w c e n t u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n a r r a t i v em a t t e ro ft h ep o p u l a c en o v e l sf r o ma s p e c t so ft h ev i l l a g e w o m e n sp u z z l e sa b o u tl i f ea n dt h ea r ko fc i t yz i l c h sh e a r t s as y s t e m a t i c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f e m a l ew r i t e r s s o f t n e s sp r e s e n t si nt h e i rw r i t i n g si s a l s oi n c l u d e di nt h i sc h a p t e r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d d r e s s e st h ei n d e p t hw r i t i n go fm o d e mu r b a n l if eb yf e m i n i n en o v e l s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 t h em e n t a li l l n e s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s p e c i a lt i m e sa n dt h ei n t e r i o rt h i n k i n go fu r b a np e o p l ea r ee x p l o r e d t h o r o u g h l y , a n dc h a l l e n g i n gw i t t yn a r r a t i o ni nt h eu r b a nw r i t i n gi st h e n a n a l y z e dw i t h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i s g i v e nt ot h e d i s t i n c t i v e c u l t u r a lr e v o l u t i o nn o v e l sa n dt h eg r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n o v e l sa m o n gt h e f e m i n i n eh i s t o r i c a ln o v e l si nt h en e wc e n t u r y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f e m i n i n e n o v e l sc r e a t i o ni nt h en e wc e n t u r y , n a m e l yt h en e e d so ft h et i m e sa n dt h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t h e s ew r i t e r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 c r e a t i o na r ea l s or e f l e c t e d ,a n di ti sc a u s e db yl a c k i n go f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r e p la c i n go fi m a g i n a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u t h o r i n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f u t u r et r e n d so nn e wc e n t u r y sf e m i n i n en o v e la r e a n t i c i p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a b o v ec o n t e n t s k e yw o r d s :f e m i n i n en o v e li nt h en e wc e n t u r y ;l o we s t a t ef o c u s ; u r b a nw r i t i n g ;h i s t o r i c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r e a s o n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 i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寸7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鄙司 童) ) 划年乡月弓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撕鼍易日期:力q 产6 月三弓日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引言 7 年前,新周刊就“她世纪 的主题做了一个系列访谈,当 时给了一个零碎的、不成组织的、隐约浮动的“她世纪”概念,它更 多的是指涉商业领域经营策略的理念。尽管这个提法大有炒作之嫌, 很多人也并不认同,但还是流传开来。算得上巧合的是,在文学界, 随着新世纪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 女性作家的作品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当量的积累达到一个值的时 候,人们开始惊呼“她们的崛起,开始思考中国女性文学是否终于 迎来了她百花盛开的春天? 于是“她世纪 的概念也被引到了文学领 域,“中国文学是否也正在进入她世纪? 这个问题被记者提出来 问女作家、问学者。显然,任何一个世纪其实都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 世纪,女性拥有的是半边天,但是女作家在新世纪初的出色表现确实 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女性小说是包含在女性文学之中的,而女性文学的概念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一书中就有清晰 的界定:“女性文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女性文学是指 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第二,女性 文学是指最先由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 心语言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 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也就是说,女性文学是一种摆 硕十学位论文 脱男性中心语言,赋予女性本真经验以表述形式的文学。”本文所取 的是“女性文学广义的概念。“新世纪 起始时间的界定目前有两 种:2 0 0 1 年和2 0 0 0 年,本文“新世纪”的时间界定选择以2 0 0 0 年 作为起始时间。 跨越千禧年后,我们在阅读中发现越来越多陌生的女作家的名 字,一改以往的几位突出的女性作家独领风骚的局面,一个比较完整 的创作梯队逐渐浮现出来。女性文学作品整体上显现出了提升、扩展、 突破的态势,老资历作家们的创作如火如荼,而这些新人往往是通过 在获奖名单上的频频亮相,被读者群熟知。2 0 0 3 年到2 0 0 7 年,每年 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短篇的榜单里,女作家的作品所占的比例都 在一半甚至更多,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于此同时,她们 也暴露出一些创作中的缺失,急需调试。 纵观新世纪女性小说的研究现状,虽研究论文篇数不少,但大多 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单一作家的评价。比如,洪治 纲的在隐秘的女性空间游走潘向黎论、毛丹武的须一瓜 小说简论、申艳霞的魏微的微、段崇轩的打开小说的“可 能之门评青年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创作等等,研究者对某个 女作家近年来的创作作出归纳、分析,给予客观的评价。这些研究对 我们认知、了解新世纪的女性小说创作有很大帮助。二是,新作点评。 赵树勤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 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0 2 。 洪治纲在隐秘的女性空间里游走一一潘向黎小说论【j 】山花,2 0 0 6 ,0 5 :1 6 毛丹武须一瓜小说简论【j 】当代作家评论,2 0 0 5 ,0 3 :1 1 0 申艳霞魏微的微【j 】作品,2 0 0 6 ,l o :6 9 。 段崇轩打开小说的“可能”之门一一评青年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创作【j 】当代作家评 论,2 0 0 7 ,0 5 :1 2 4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有一部分新作点评是专门针对某一单篇的,这种针对单个作品的评论 数量众多,对批评界及时的把握当下的创作状况有相当的意义。有的 新作点评并非单独将女性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而是针对一批文学作 品,其中也谈及了女作家的新作。像年度小说批评,比如洪治纲的 ( 2 0 0 6 ,小说,读与想、藏策的小说过眼录2 0 0 6 年中篇小 说印象圆都对2 0 0 6 年小说的创作状况、创作得失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其中也包括了对该年一些优秀的女性小说的点评:像探讨近年来小说 创作某一方面的转变、趋向的论文,比如邵燕君的“宏大叙事解 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 ? 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 及其困境 ,在探讨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的转向的同时,对铁凝的 笨花和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都进行了解析。新世纪女性小说 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能忽视的是,也存在着研究对象过分集中 于名家和获奖作品的问题。比如,迟子建的任何新作都能引起研究者 的广泛关注,仅是针对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一个单篇的论文就有 十余篇,而迟子建作品的研究大体上是趋于饱和的。再如魏微的获奖 作品化妆,对这一短篇的研究就占据了魏微研究的大多数篇网。 而与此同时,研究者们对很多有潜力的薪人、有水准的新作的关注热 情却不高,比如叶弥、乔叶、黄咏梅,她们的创作已经有了一定分量, 徨是对她们的研究还很不够。 总体而言,现在将新世纪女性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 漠治纲2 0 0 6 ,小说,读毒想【j l 。青年文学,2 0 0 8 。0 3 :1 0 8 。 藏策小说过眼录一一2 0 0 6 年中篇小说印象【j 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7 ,0 2 邵燕君“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 一一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 追求及其困境【j 】南方文坛,2 0 0 6 ,0 6 硕+ 学位论文 还极少。大部分的研究评论较为分散,缺乏对创作现状的宏观把握。 可以说,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研究的空缺和忽略。所以对这一课题的 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相当的新意和足够的空间。 在新世纪的8 年时闯里,女性小说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景 观、新走向。系统梳理、全面探讨这些景观和走向的新质,对于女性 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女性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着积极的学术 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人选择了新世纪女性小说研究这一 论题。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学、心理学、叙事学理论,从三个方 面对新世纪女性小说进行思想内蕴、叙事特征的探究,并对新世纪女 性小说的创作成因和创作局限展开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 望。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第一章底层生存的沉重聚焦 上世纪8 0 年代以后的女性文学,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精英主义的误 区,这一点在9 0 年代的文学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女性文学的题材 过于集中于城市,特别是知识女性领域,相比之下,将主要笔力放在 社会底层人群上的作家作品不多。底层生活真实残酷的一面和底层人 群丰富的心灵世界被诸多原因遮蔽,这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文学创 作中的冷门区域,女性文学缺乏对底层的人文关怀成了一个不争的事 实。到了新世纪,底层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强烈聚焦的区域,女性作家 在这个题材领域也打开了一片天空。 第一节苦难中的浮与沉 新世纪女性作家的底层题材作品按写作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两大 类:乡村女性和城市下层小人物。总体来说,被男性作家写得比较多 的民工题材,女性作家大多并不十分热衷,她们更多的是聚焦于乡村 女性的生存困惑和城市小人物的心灵上。 一、乡村女性的生存之惑 乡村女性的悲剧实际上是精神迷失的悲剧。女性自我救赎之路到 底在何方:何处是她们的精神家园? 何时才能走出迷惘? 仍是急需解 答的问题。 “处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乡村经济的陷落和弱势 地位更加凸显了城市的强势。而农村女性己由以前的屈服于男性中心 硕十学位论文 文化与政治权利的共谋转变为妥协于男性中心文化与经济权利的媾 和。 一面是封建夫权文化的威逼,一方面是商业文化的诱捕,在这 两种文化体系的围剿之下,乡村女性步履维艰。她们的不幸体现在生 存空间的逼仄上,也体现在自我精神的迷失上。她们的身份不单是女 人,而且还需要加一个定语,她们是“乡下”女人。这意味着这个群 体在身份、地位上的双重弱势。 险恶的生存环境是造成她们命运悲剧的强大外因。在中国,人为 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使得农村和都市不仅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分 治,还造就了复杂的心态。在乡村对城市的凝望中,包含了丰富的文 化内蕴。在乡村人的眼中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两 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进城意味着人生的转折和获得成功的可能。女作 家孙惠芬曾说:“城市文明强暴了乡村,使原有的平静不复存在。当 土地再也不是乡下人心中的神的时候,城市是什么,其实就是乡村人 的梦想,乡村人的形而上。 城市对乡村人而言充满诱惑,媒体和乡 间流言共同谱写了商业时代的诱人美景,它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填充 他们贫瘠的精神生活。在城市文明光环外的乡村,被城市炫目的光芒 吸引时,在心理接受的维度上很可能产生一种错位。就像很多作品中 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乡村对待城市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是一种仰视的心 理。在葛水平的中篇地气中,落后的小山村里的人们对城市就有 着不可名状的憧憬,妇女、儿童们要“在黑夜爬上山头遥望城市的灯 鲍焕然,舒杰转型期小说中农村家庭女性地位的悲剧性探析 j 】理论月 刊,2 0 0 5 。lo :13 4 施战军,孙惠芬等生活与心灵:困难的探索一一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纪要【j 】人 民文学,2 0 0 6 0 1 :12 5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灯火火”,“他们想象灯光下生活的男男女女,心里便会生出一股热 气”。于是十里岭的十几户人家都蜂拥搬到山下离城镇不远的地方去 了。而在方方的奔跑的火光里,乡村在都市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丧 失了纯真、质朴,年轻人吃喝嫖赌、不事生产,人们跟风于城市里浮 躁的寻求官感刺激的游戏。在孙惠芬的笔下,人物似乎都有着顽固的 进城情结,“向城求生”成为了他们痴迷的宗教式的追求。 在这种仰视的心理之下,乡村女性投入商业文明的怀抱,甚至走 入生命的陷阱都是那样轻易。积久的城乡优劣的差异观念蛊惑、怂恿 她们,使其带着憧憬、幻想,义无反顾、孤注一掷地将自己抛到陌生 的城市,即使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她们不安分的心理 与自身所处环境之间的冲突,反映出的是她们知识的匮乏和对社会的 无知。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中,偏远落后的) i i = l 山村黄桷坪 的乡民们淳朴却愚昧,他们盲目的深信人贩子那些经不起推敲的谎 言。走出这个小山村的女孩就算病得只剩一个壳子仍说着城市的好, 被拐卖出去的女孩往家里寄的钱成为了家人炫耀的资本。于是在这样 的环境下潘巧巧的被拐卖成了一种必然。何玉茹的素素中,素素 是一个生活在城郊接合部的、家境宽裕的农家姑娘,对城市文化的向 往决定了她的人生价值取向,驱使她可以放弃一切现实的计较,只求 得到一个“城里人 身份的丈夫,而不管他是否平庸。她对城市产生 了一种偏执的读异,那种对城里人的眼界、口音,乃至生活习惯的向 往都体现着她对城市文明的盲目追从。盛可以的淡黄柳中桑桑的 母亲为女儿选择了一条在她看来改变阶层与环境定位的捷径。桑桑借 硕十学何论文 婚姻跳出农门,但花费的是放弃真爱的巨大代价,尽管物质生活无忧, 她却丢失了幸福感。叶弥的月亮温泉中,在山谷中新修的娱乐城 “月亮温泉”打破了周围乡村的宁静,“月亮温泉是物欲的象 征,它藏污纳垢却又外表光鲜,乡村女孩们匆匆赶路,争先恐后的投 入它的怀抱,像扑火的飞蛾一样走向生命的歧途。 乡村女性的生存压力并不单单来源商业化文化。在另一方面,乡 村里高度保留的传统痼疾,也对她们进行着残害。男性中心模式是在 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种超稳定的性别政治模式。在 社会上男性主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在家庭结构中,女性只能从 属于男性。这种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曾复制出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屈辱 命运。“伴随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社会出现结构性变革和整 体性发展,文化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亦在此消彼长,传统中的男 权中心文化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城乡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和文化变革的区域性差异,使得在受各种传统习俗影响最为深重 的中国农村,女性在性别政治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仍没有多大改观。男 权中心观念仍然占据家庭性别政治中的统治地位。 透过作品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乡村,哪怕是并不偏远的乡村,男 权中心文化仍然存在于整个乡村生活秩序和乡村古老的文化意识中, 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被视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奔跑的火光 中英芝所处的算得上是现代乡村,但在英芝的遭际中可以看到,在家 庭生活领域男权中心的暴力性质是那么清晰。公婆纵容儿子放浪形骸 鲍焕然,舒杰转型期小说中农村家庭女性地位的悲剧性探析【j 】理论月 刊,2 0 0 5 1 0 :l3 4 8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又借着古_ :l i h i j l l 任意奴役、侮辱儿媳,一有反抗就教唆儿子殴打她。 英芝想要离婚,但这条解脱的途径也被自己父母以要“脸面 的理由 堵死了。须一瓜的中篇第三棵树是和平里面,明知道孙素宝是个 贤惠孝顺的女人,而杨金虎毫无人性可言、施虐成癖。可是在乡间的 人们看来“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丈夫欺凌、殴打妻子也是平常 的事。所以所有的证人都要让杀夫的孙素宝偿命,而漠视她反抗的原 由。喊山( 葛水平) 中的哑女红霞,被丈夫腊宏长期虐待,但在他 猖狂地叫嚣“谁敢来管我们家的事情,我们家的事情谁敢来管”之 后,整个岸山坪社会就对这所谓的“家事不闻不问了,于是家庭暴 力就被默认成了一个合理的存在。 乡村女性的性别压抑被女性作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可是更加引 人深思的是,她们在强悍甚至冷酷的文化夹缝中生存,或隐忍或抗争, 可无论怎样却都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建构。更加令人叹惋的是,她们 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性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流失、瓦解,在兜兜转转之后 她们又重回了农村妇女世世代代宿命的轨道。她们自身存在的自我认 识的迷失和自我价值的否定是造成她们生存悲剧的内在成因。 封建夫权文化并不单构造了这些被迫害女性的密实窒息的外围 世界,它还深入到了她们的精神层面,在思想意识上打上了烙印。男 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妇女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 逐渐将这种强制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社会因此只存在一种 价值标准,这便是男性价值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农村女 性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整个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伦 硕十学位论文 理道德观念的滞后性,使得她们无法获得足够坚实的现实和理论支 持。这使这些乡村女子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经济上,她们开始去主 动承担经济重担,不再依附男性生存。但精神上,旧的一套以男性为 中心建立的女性行为规范却仍在很大程度上压迫着她们刚刚苏醒的 自我。 一些乡村女性将男权中心文化内化成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丧失了 自我意识,变得不能表述自己。即使到了新世纪的今天,这个人群仍 然被牢牢的禁锢着。我们看到,在孙素宝看来“打老婆天下男人都一 样 ,尽管几乎每天都遭受虐打,她还尽心的挣钱养家。在杀夫之后 她也自认为是个彻底的坏女人,并不觉得施加在她身上的刑罚有什么 不公。被拐卖的潘巧巧,她单纯、老实、认命,被卖之后仅仅几天她 就安下心来,完成了被拐卖者到家庭主妇的换位,愚昧的将自己托付 给第一个占有自己身体的男性,甚至还在与另外一个被拐卖女孩的攀 比中获得了心理满足。在水随天去中的天美,勤劳、美丽,就因 为不能生育,她就抬不起头来,对丈夫的羞辱一再退让,一味的乞怜。 月亮温泉里勤劳温婉的万寿菊,一人挑起家庭全部重负,让丈夫 每天清闲度日。即便如此,在丈夫不满意生活现状的情况下,为了让 丈夫重展笑颜,她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离开家去月亮温泉挣钱。 还有些乡村女性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是薄弱的,并 不能使她们摆脱在那些传统的价值标准对自身的影响。拿英芝来说, 她有经济自立的意识,主动去赚钱养家。但讽刺的是,英芝的经济自 立并不能改变她的家庭地位,但却使她丈夫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可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以靠盘剥妻子获取放纵的资金。而英芝即使屡遭丈夫虐打,但在她建 新房的规划中仍然将他纳入进来。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孙惠芬) 皇的新媳妇潘桃,自认为与这墨守成规的乡间格格不入,这使得她与 有城市经历、开过眼界的李平有了共同话语。她们看似具有冲决传统 因袭的自觉意识,甚至联谊起来对抗姑婆的管制,但是,一时的心理 失衡,就能让潘桃抖出李平不堪的过去,用象征男权话语的贞操的利 剑毁掉她一生的幸福。一树槐香( 孙惠芬) 中,二妹子曾经是村里 所有女人羡慕的对象,就因为她的丈夫对她的疼爱,总是抚摸她,摇 晃起她的爱欲,使她的身体在幸福中溢出槐花的香气。而其他的女人 将婚后的自己比喻成被男人“挖进篷的菜”,不论是她年轻的嫂子还 是上了年纪的婆子,都是如此,她们羡慕二妹子但是集体的压制着自 己的欲望,选择在缺少丈夫抚爱的夫妻生活中沉默忍耐。 “杀夫情节在新世纪乡村女性小说中一再出现,这并不是一种 偶然。处于商业化文化与封建夫权文化夹缝中的乡村女性,很多在顺 从中陷入沉默,让自己的声音沉寂,还有一些则在极端的压迫中采取 了极端的反抗。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她们精神迷失状态的呈现。我们 不无悲哀的看到,没有受过多少现代理性教育的英芝、潘巧巧、孙素 宝、天美,她们的疯狂都是某个诱因下的瞬间极端喷发,当压迫超越 了可承受的上限时,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于是她们借用暴力的 手段释放心中不可遏制的仇恨,平息自己无法排遣的愤怒。然而,这 种疯狂是一种献祭,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另外一种疯狂,是以乡村女性在所处环境下自己严重的心理错位 硕十学位论文 引发出的非理性行为。比如盛可以的短篇青桔子中的桔子,她贫 困的家庭背景使她不得不搁置自己敏感和自尊来面对未来婆婆和妯 娌对她的俯视和慢待。无论是婆婆对两个未来媳妇堕胎后的不同态 度,还是对新房、新家具的分配,都让桔子感受到屈辱,她不敢表露 的抑郁、委屈和愤怒一天天的烤炙和扭曲她的内心,直到疯狂的释放: 她先后勾引了未婚夫的哥哥和父亲与自己发生性关系,借用家庭伦常 的破坏获得了报复的快感。这两位男性出于愧疚暗地里对她进行袒 护,使她在家庭权益争夺战中获得了全胜。争取在家族中平等地位的 愿望是合理的,但是桔子选择的丢弃女性尊严的方式无疑使她的胜利 成为一种讽刺。 “疯狂是本我实现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它让被压抑的侵 犯本能得到宣泄。”但是缺乏理性的先导,女性的疯狂不单不能使 她们走出困境,反而将她们引向穷途末路。从杀夫现象到扭曲心理操 纵下的女性报复,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乡村女性在所处的文化语境和人 生困境中的苦痛身姿,同时,又不无痛惜地和女性作家们一起对女性 的悲剧性命运就行审视和追问。 二、城市小人物的心灵方舟 “小说对于底层的发现,其旨亦不应仅是大讲悲情故事, 更不是要开药房,而是去发现那些我们平时往往会视而不见的, 湮没于黑压压一片之中的生活面孔,发现他们不同的生存状态与 悲欢离合,发现他们那内在的也是常遭忽视的人的尊严,让我们看到 李存论须一瓜小说的的“疯狂”人形象【j 】当代文坛,2 0 0 6 ,0 2 :5 6 1 2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掩藏在喧嚣与繁华之后的另一番景象。”城市底层是城市中最卑微的 人群,城市里最低下、琐细的劳动由他们从事。但是他们的生存内容、 心灵世界对于很多人而言却是一个想象空白的领域。城市底层小说的 发现,恰恰在于它对生活中那些被遮蔽的、被扭曲的、被消音了的“声 音”的感知和发现。 在女性作家的城市底层的作品中,描写对象相当的广泛,面打得 很开。从人物上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城市低收入贫民、妓 女、下赢工人、底瑟的闯题家庭的孩子、出狱的犯人、小偷和盗贼、 逃逸在外的通缉犯、残疾人、智障者等等,都被她们纳入了书写的范 围。 磨难是这群底层人物生活的底色。物质世界对他们的压迫是不可 抗力,经济上他们是真正的无产者,除了劳力和身体一无所有。不单 如此,社会地位的卑微还使得他们生活中时常遭受冷遇和猜忌。在底 层的书写中,“不幸是不可能回避的主题。他们有着各自的心酸, 独自咀嚼生存的苦涩。门镜外的楼道( 迟子建) 中的老梁,年轻时 听从姑妈之命嫁给了表哥,生出了智障的儿女造成了一生的悲剧,后 来丈夫瘫痪在家,她又要用虚弱的身体承受全部的家庭重负奄与经营 旧书店的老年男人的相识,刚给她的生活带来一点暖意,周遭的人们 就立刻用龚议和冷眼否定了她追求幸福的可能。逃跑( 铁凝) 中的 老宋,进城十多年都在剧团传达室做临时工,谨小慎微的行事、任劳 任怨的于活,用一个人微薄的收入养女儿和外孙。拿了大家募捐给他 藏策小说过眼录一一2 0 0 6 年中篇小说印象【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7 ,0 2 :5 7 硕十学位论文 治疗老残腿的医药费逃跑,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再面对灵腔剧团的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 里,“我 在游历中看到太多人间的 不幸,在底层惨烈的悲剧面前,“我 的不幸也失去了分量。在空气 中飘荡着鬼故事和痛悼人心的挽歌的乌镇,为了高额的赔偿金,蒋百 嫂只能将丈夫的尸体放在冰柜里,守住矿难的秘密。她永远都不可能 走出痛苦,只能在与男人的厮混中作践自己、麻痹自己。还有那些不 容于法律也不容与道德准则的犯罪者,在这些边缘人物的身上往往埋 藏着不为人知的苦难:鸽子飞翔在眼睛深处( 须一瓜) 中,在城市 里看似游手好闲的小偷粽子本是个优等生,因被人掉包了中考成绩而 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流入城市谋生,为养活农村家中瘫痪的母亲、 傻子哥哥和为了照顾家庭高龄未嫁的姐姐,选择了做小偷。在蛇宫 ( 须一瓜) 里,偶尔来蛇宫探望两位蛇女的沉默寡言的游客就是一个 被通缉的银行劫匪,他本来是个事业不得志的小人物,为了挽回要离 开自己的妻子铤而走险步上了不归路。鸭如花( 迟子建) 中杀死了 自己的父亲、被判了死刑的汉子,其实悔恨不已。他并不想杀父,下 岗的落魄、母性温暖的缺失、父亲小杂货店肮脏逼仄的空间这一切都 让他生活中没有一点亮色,使他的压抑扭曲的爆发。还有那些社会地 位卑贱的妓女,出卖身体是走投无路的女性最无奈的选择,她们实际 上是被侮辱被伤害的对象:被丈夫抛弃又下了岗的红艳( 林白去往 银角) ,在自杀还是做妓女中选择了后者:贫穷的女人范秋锦( 叶弥 郎情妾意) 并非不渴望幸福,但她没有过正常人生活的条件,承 担家庭重担的她只能在见不得人的暗处出卖身体;姐妹花冷红、冷紫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 乔叶我是真的热爱你) 也并非不自爱,在父亲死后她们只能辍 学走入城市,在被欺骗、被侮辱后被迫走上了卖淫的道路。 对未成年人的关注,是女性作家的底层小说中比较独特的领域。 ? 苦难不是大人的专利,得不到庇佑的孩子是最无助、也是最令人忧心 的人群,他们没有生存的技能,只能任命运的巨浪将他们击溃,这是 在以往的作品很少涉及到的、被遮蔽的群体。用孩子敏感、脆弱的神 经去体会生活的无望、现实的薄凉,他们的悲剧沉重而压抑。分别于 2 0 0 5 、2 0 0 6 年登上了中国小说排行榜的穿铠甲的人( 姚鄂梅) 和 单双( 黄咏梅) 就是用未成年人的视角切入的底层作品。穿铠甲 的人中的“我”随着妈妈的改嫁走进了农民作家杨青春的生活,杨 青春的文学梦是他的“铠甲 ,在他的保护下“我 享受到了短暂的 家庭温暖,可是在困顿的经济现实面前他的“铠甲”却不堪一击。“妈 妈宁可在城市里做妓女也不回家,而对家庭绝望的“我 也走入城 市去接受生活的残酷磨砺。单双中出生在城市贫民家庭的少女李 小多,有着一对先后抛弃家庭、卷款潜逃的父母。李小多用对数字敏 感的天分为家里赢利,在赌博中她可以选“单”或“双”,但生活却 没有给她选择的权利,面对父母的遗弃和讨债人的逼迫,她最终只能 抛弃掉自己唯一的亲人白痴哥哥,在割舍掉最后的亲情后一个人 流泪走入空茫夜色。还有叶弥的深秋的小妮,写的也是一个儿童 的悲剧,一个叫小妮的孩子无人问津,她的父母没有工作、寡廉鲜耻、 成天在外面鬼混。她不单没有家庭和社会的关爱,连基本的自尊心都 不能保有。在一个秋日她消失了,其实,消失之前的每一天对她而言 硕十学位论文 都是透着凉意的。 苦难在底层书写中是不可回避的,但是底层人物心理的真实则是 更值得关注的层面。底层有苦难的悲切现场,但同样也会有爱、温情、 、 感恩,有着一切人性的美好,这些都能显示出底层生存的分量。虽然 生存环境犹如地表荒芜的沙漠一样贫乏甚至酷烈,可是人物内心的情 感却像地底的暗河一样在不为人所知的深处涌动。心灵是苦海中的方 舟,人的精神世界里那些平庸中发散光彩的“微妙 和“瞬间 ,是 女性作家们寻觅的心理细节。 尽管站在被同情、被施舍的位置,底层的人们仍竭力维持自尊, 尽管他们有些力不从心,但这种努力却是撼动人心的。门镜外的楼 道里的老梁想方设法的回报“我 的帮助,在“我 家门口精心的、 小心的摆放几颗土鸡蛋的一幕给人一种心酸的触动。逃跑里的老 宋,为了改变命运用大家为他募捐的治病的钱在老家开了小杂货铺, 但是正由于他“深深懂得自尊所以才有愧于自己对施舍方初衷的篡 改,他只能用惊慌失措的“逃跑 来逃避谴责。小女人( 叶弥) 中 的凤毛,是个刚三十岁,离婚一年又失了业的女人,一连串的尴尬和 悲凉降临她头上。她无奈的承担着生存压力,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 化,但是她一直努力着自救,努力着摆脱危机。 对于连基本的生存都举步维艰的他们,爱情可以说是奢侈的,但 是对待情感的心是柔软而真切的。零作坊( 迟子建) 里的刘铁飞, 尽管生活的担子压在脊梁上,但有温暖的家庭,有恩爱的妻子,所以 不辞辛劳、甘之如饴。单身汉鲁大鹏与一个卖菜的中年妇人相好,这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段感情虽然有着不能见光的苦楚,但又是发乎真情的,卖菜妇人死于 心脏病突发,这给他带来了灭顶的痛苦,他在不断的自责中意志消沉。 郎情妾意里两个贫苦的人:没了工作又跑了老婆的王龙官与“最 苦命的女人 范秋锦,凭借直觉感受到了对方的善良和情意,起用 心经营着这段爱情。大老郑的女人( 魏微) 中那个在乡下有自己家 庭的女人,虽然是因为经济的需求与大老郑犀屠,可对她的身份的定 义却又十分之难,她像一个名副其实的妻子那样对大老郑付出关怀、 分享情趣,甚至爱情的甜蜜都流淌在他们的生活中。 底层是贫弱者的世界,灾难会使受难者们靠近,弱者之间相互的 慰藉带来的是心灵交汇的暖流。鸭如花中徐五婆和逃犯,取暖 中出狱的强奸犯和丈夫在监狱中受刑、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女店主, 蛇富中的银行劫犯和蛇宫里两个孤独的耍蛇女,鸽子飞翔在眼 睛深处中的小偷粽子和女飞贼天天九,穿铠甲的入中杨青春和 少年的“我像寒冬中靠在一起的小动物样,相互取暖。他们 相互成为对方的听众,相互舔舐对方的心灵伤疤。他们的善良、隐忍、 细密和善解人意,使充满本能欲望与搏杀的世界立刻安静下来、温暖 起来。 第二节独特的温情写作 现在,底层已经是一个被广泛书写的题材了,但是在作品数量增 加的同时,“底层叙事 中粗糙和雷同,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弊病,也 被越来越多的批评家指出。一些女作家也在创作谈中讲到这个问题, 姚鄂梅的关于底层文学的一点看法里就直言:“一些作家跟真正 硕十学位论文 的底层还是有隔阂的,这些人多半与农村底层已没有任何瓜葛,他 们终日坐在城市的书斋里,即便有一些底层的亲朋向他们提供零星 的道听途说,也是伪底层,与真正的底层生活总有隔靴之感。这样底 层下去,文学作品肯定会陷入几头不讨好的境地。所谓底层关怀,并 不是说写底层题材的就一定是底层关怀,底层文学作品首先要在文 学上站得住脚,要有最充分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才具有文学作品所 特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否则,它的力量甚至不如专题调查或是社 会新闻来得直接有力。另外,一个作家的底层关怀意识要出于自己的 良知,要有发自内心的悲悯和批判,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硬把自 己的创作与底层扯上关系。这种硬扯出来的底层,往往是粗糙的,浅 薄的,既伤了底层,也伤了文学。 迟子建在哀愁流失中也表明 了抵制粗鄙的底层写作的态度:“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 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 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 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 的确实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可见,底层要文学,但是底层如何 文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形式上来看,女性作家的底层叙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 就是温情写作。温情写作是不是缠绵、纤弱、没有力量的? 是不是就 是拼命挖掘善良与美好、营造温情、施予同情? 显然这种想法是偏颇 的。 姚鄂梅关于底层文学的一点看法【j 】黄河文学。2 0 0 7 ,0 2 :1 1 9 迟子建哀愁流失【j 】文化博览,2 0 0 7 ,0 8 :4 9 1 8 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对于底层的悲苦,她们善意的书写、善良的抚慰。她们的表达是 温和的,甚至对时代冷漠和失德的反讽也是温和的。她们带着悲悯的 情怀平视底层。 首先,就作家的立场来说,她们对书写对象都是平视的。我们知 道上个世纪也有一些女性作家将底层作为表现对象。比如萧红在生 死场、呼兰河传中都写了底层乡村女性。她沉痛地控诉男权意识 对女性的戕害。她作品中的底层女性过着蝼蚁不如的屈辱生活,精神 处于几近麻木的状态。萧红是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略带怜悯的俯视 芸芸众生的,将底层女性看作急需启蒙的对象。但是在新世纪女性底 层小说中,作家采用的姿态是平视。底层的贫困、无知在小说中尽管 也有所表达,但更重要的是以平等的态度表现那些底层民众的心灵。 正如叶弥的访谈中谈到小女人时所说:“尽管她在生活中失去了 很多,但她始终努力着。我尊重她展示给我的生活,那不是灰色的, 那是充满生机的。”包括她们的批评与质疑也是平视的,是建立在现 代公民社会理性上的,以这样的价值理性去检讨面对的缺憾。乔叶在 我是真的热爱你的后记中说到“带引号的小姐是当今社会上一个 具有异味的称呼,是主流舆论中被人们既好奇又不齿的另类。随着深 入的了解,我惊奇的发现她们看待自己生活的态度并不像我想象的那 样水深火热,除了回忆起刚进入这行时的情形她们会有些黯淡和难过 外,其余的时刻她们都是平静的,认命的,甚至是满足的。她们很快 便由无奈变成了主动,由被动变成了自觉,并几乎有能力形成一种完 姜广平作家都有控制人物的欲望一一与叶弥对话 【e b o l 】h t t p :b o o k s i n a c o l n c n x i a o s h u o x u a n k a n 2 0 0 4 0 8 0 2 3 9 0 2 6 1 s h t m l 1 9 硕十学位论文 整的为人处世规则和一套独立的道德评价系统,为自己寻求着最佳的 心理平衡点。她们每个人的印迹里,都携带着这个时代成分复杂的泥 土。传统的道德标准是漂浮在水面的稻草,无力托举这些沉甸甸的生 命。而她们内在的弱点和劣性似乎也不应当成为被咒入地狱的理由, 因为这并非她们独有。在物质世界的洪流中,有无数面貌纷纭但实质 相近的小姐意识隐藏在我们安宁富足的生活背面。需要被拯救的 绝不仅仅是这些小姐,小姐不过是因为与刺激敏感的性领域有 关,从而常常被人们着意托出平面的魔鬼的狂欢聚居地和集中呈现体 而已。 乔叶的话中可以看出,她认为普通人眼里卑贱的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