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伴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及人们对休闲体育的日益追捧, 休闲体育在我国蓬勃 发展。休闲体育消费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消费结 构的变化、消费模式的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京作为第 29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 市,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给其各项体育事业带来重大影响,北京城区居民的休 闲体育消费也必然会出现新的动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北 京市城区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旨在弄清北京城区居民休闲 体育消费的现实状况,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年收入居民休闲体育 消费的差异, 并提出相应的促进对策, 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城区居民在余暇时间的拥有量上, 比上世纪末显著提高, 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内容比较丰富;北京城区居民对于休闲体育消费的 认可程度较高; “增强体力和健康”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的首要动机,在进 行休闲体育消费时, 非实物型休闲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休闲娱乐体育消费所占的比 重相对较高,休闲体育消费处于较高水平;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态度、动机、结 构、水平受到居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年收入因素的影响;场地设施限制、 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缺乏兴趣爱好为制约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 主要因素。 针对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本文提出了相 应的促进对策: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居民对休闲体育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激发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兴趣、建立社会休闲体育机构和组 织、进一步加强对休闲体育的研究。 关键词:休闲体育消费 北京城区居民 现状 研究 ii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leisure time, and people increasingly sought after leisure sports, leisure sports flourishes in our country.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life consum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and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transformation of our society. as the host city for 29th olympic games, the successful hosting of the olympics is bound to a major impact on the various sports enterprise of beijing, and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in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is boun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development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is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of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in order to know the reality for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of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of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about different gender,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annual income , propos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measures , provide a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and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researching results are as follows. leisure time of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end of previous century, about the selection of leisure sports projects, the content is rich. residents have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for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improve strength and health” is the primary motivation for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during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non-physical leisure sports and participatory recreational sports consumption is relatively high share, residents have a high level of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annual income influence the attitudes, motivations, structure, and the level of residents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venues and facilities constraints, lack of basic sports knowledge and skills, lack of interests and hobbies for the leisure sports constraints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factors. for the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status of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iii and the factors constraining their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icient use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rational, promotion leisure sport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residents, stimulate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interest of residents, establish social leisure sports agencies and organization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leisure sports.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consumption;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 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首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的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 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进入 21 世纪之后,无论你是否同意用休闲时代这个名词 来形容这个时代的特征,休闲时代的的确确正在向我们走来。国外学者预测,到 2015 年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人们将有 50% 的时间用与休闲。 1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 人们获得大量的闲暇, 一种休闲生活型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劳动生产型的生 活方式,休闲正在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之时, 也在走向全面的“休闲时代” 。 2 体育作为当今社会一种主要的消遣、娱乐手段,以其强大的参与价值成为人 们进行休闲的重要选择。我国近年来进行的系列调查显示出一种趋势,即老百姓 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愉悦感受,愈来愈重视生活的质量。 3因此,在 我国休闲体育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伴随着人们的追捧,休闲体育在我国蓬勃发 展,休闲体育消费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消费结构 的变化、消费模式的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一个重工 业化基地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京已 突显出了“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消费市场”的特征,不容忽视的是北京 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如今,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 满结束,后奥运时代已经开启,作为主办城市,奥运会对我国各项体育事业的影 响必会在北京首先得到典型反映。居民作为休闲体育消费的主体,其休闲体育消 费状况可以作为衡量体育产业发展、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标准。此时对北京居民 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北京在奥运会后体育产 业和群众体育发展的动态,与此同时对促进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提出相关对策,可 以引导其更好发展。鉴于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等因素的考 虑,本研究选取更具代表性北京城区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 (美)杰弗瑞戈比.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3 2 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胡小明等.休闲体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1.2 选题意义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更多地关注休闲的意义问题, 有很多学 者和研究人员逐渐深入到对参与休闲体育的频度、休闲体育消费水平、休闲体育 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近年来,由于休闲体育在我国的蓬勃开展,对 休闲体育的研究引起了体育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休闲体 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越 来越近,我们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需求。在当 代社会中,消费文化为休闲体育消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 对休闲体育消费的相关方面做研究, 有利于顺应和推动休闲体育消费这样一个具 有当代流行特征、当代消费文化特点的消费发展潮流。 通过探究我国学者对于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研究,发现众多研究中,要么是 直接把居民的体育消费当作休闲体育消费来进行研究, 要么就是在对于休闲体育 消费概念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研究。本研究中,将在对于休闲体育消 费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再对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 毋庸置疑, 奥运会的举办将给我国尤其是主办城市北京的体育事业带来很大 影响。 在后奥运时代到来之际, 对北京市城区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 可以使人们了解奥运会后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新态势, 有助于抓住居民 休闲体育消费方面的新需求,为休闲体育服务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与此同时,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的体育产业及群众体育 等体育事业的影响,从而有利于相关体育部门采取措施促进相应体育事业的发 展。休闲体育消费作为现在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其发展壮大在扩大内需和拉动 经济增长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促进对策, 可以对促进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起 到推动作用,从而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 1.3.1.1 体育消费的概念及分类 从某种意义上说,休闲体育消费可以理解为休闲体育和体育消费的交叉概 念。因此对休闲体育消费进行研究,就需要对体育消费的含义有充分的认识。体 育消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到目前为止, 我国关于体育消费概念有多种解说, 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义。 3 如,钟天朗认为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个人消费的支出。它不仅是 指人们买票去观看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 而且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 康、陶冶高尚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体 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而去从事各式各样和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 4栾开封将 体育消费理解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 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 5张岩等认为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验活动和观赏运动 竞赛而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张岩还提出体育消费就是体育消费支出的货币 量,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广义的体育消费不但包含直接的体育 消费,还包括间接的体育消费,即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而需要外出旅 行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购买食品、饮料等的费用;狭义的体育消费就是指 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 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 6 笔者更加认同体育大辞典中对体育消费的界 定,即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各种消费和支出。广义的体育消费是指在参与体育 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 体育实物消费品及精神产品的 消费; 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而需要支付的各种费 用。 7 关于体育消费的分类,我国的众多专家学者主要有两大观点。第一种是把体 育消费分两类: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产品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或称非实物性 消费) ;第二种观点是将体育消费类型分成三类,即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 费(体育健身消费或参与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体育精神消费或观赏型体育消 费) 8对于体育消费的分类,将对本文所研究的休闲体育消费分类起到一定的参 考。 1.3.1.2 体育消费研究概况 对体育消费研究概况的认识,对于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研究将是个重要的借 鉴,因此,本研究过程中,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20 世纪以来,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体育的需求 逐渐提高,体育消费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社会 学第一卷刊登的法国体育经济学一文,就专门论述了家庭体育消费和体育 运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西方体育经济学对体育市场,体育场馆、各类运动俱 乐部的经营管理,居民的体育消费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理论研究,有代表性的如,左新荣教 4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 栾开封.加深认识促进体育消费j.体育文史,2002,2:13-16 6 张岩,张尚权.体育运动经济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7 陈萌生.体育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8 林建君,丛湖平.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体育与科学.2001 22(2):18-22 4 授的“一般性与发展性体育消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年 03 期),被 05 年国家改革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室编辑的大型文献刊物收录的典 型成果。第二,对区域性的实证研究,有代表性的如,唐宏贵的对武汉市居民 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与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 年第 1 期);冯晓红 的 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研究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6 期)等等。第三,对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代表性的如,以蔡军、钟天 朗等人的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1998 年第 3 期) 和方新普教授的试论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1998 年第 4 期)。除此之外,对体育消费者行为、动机,假日体育消费, 不同群体的体育消费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较多的。 1.3.2 有关休闲体育的界定 自从 1899 年凡勃伦发表有闲阶级论以来,休闲学在美国诞生,伴随着 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衍生出大量的休闲方式,休闲体 育就是其中之一。 概念是对一事物的最直接、最基础的认识。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国内外都 有过相关阐述。日本休闲体育振兴协会的阐述:“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只要 把他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体快乐、心情叫开、消除疲 劳等休闲体育的目的时,都可以称为休闲体育。 ”美国有关专家认为休闲体育是 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 在我国,休闲体育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我国学者对 于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 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基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休闲体育进行界定的。第一,用时 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如,刘一民指出,所谓余暇体育(leisure sports,应 为休闲体育) ,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 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休闲)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 激、 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9第二, 将其划入群众体育 (大 众体育)范畴。如,周兵等人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 育活动。他们认为,大众体育与广义的休闲体育有相似之处,可以把休闲体育看 成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他又认为,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其 它体育活动有着不同之处。 10第三,强调休闲体育的心理体验。如,如卢元镇在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谈到我国体育运动除去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 3 个比较严肃的部分外,还有一种我们通常称为游戏、体育娱乐,而国外称之为消 9 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57-61 10 周兵.休闲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遣(leisure,按本研究概念,应翻译为休闲)的活动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 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 他们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 定, 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甚至有时也不把体育的强身祛病作用放在首位, 而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 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11。以上定义特点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某些定义在强调某个特点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其它的定义方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不能离开休闲的内涵,应该 在休闲的概念下对休闲体育进行定义。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凡勃伦、 皮普尔,再到我国的休闲研究扛鼎人物马慧娣女士,都对休闲的定义和内涵有过 深入的研究。随着人们对休闲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加入到对休闲研究 的领域当中。通过对众多专家学者各种休闲内涵观点的探析,以及笔者对于休闲 内涵的思考以及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本研究认同日本休 闲体育振兴协会对休闲体育的定义,即“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只要把他作为 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体快乐、心情叫开、消除疲劳等休闲 体育的目的时,都可以称为休闲体育。 ” 1.3.3 有关休闲体育消费的研究 1.3.3.1 有关休闲体育消费的界定 关于休闲体育消费的概念,李文波在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 学的解读一文中的定义是: “休闲体育消费就是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 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 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 。 12杜建辉、陈纪阳对休闲体育消费的定义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体育消费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休闲体育活动方面个人消 费支出。它包括人们观看各类休闲体育比赛、表演及从事各种各样和休闲体育相 关的个人消费活动的一切消费支出。 我们也可以把休闲体育消费理解为人们在空 闲时间里以体育活动的形式来达到精神和身体上的休息、 放松和享受的目的而在 经济上的支出即为休闲体育消费” 。 13陈华在休闲体育消费的特征与功能一 文中,对休闲体育消费的定义为: “休闲体育消费是休闲体育和体育消费的交叉 概念,是一种体育现象或生活方式,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休闲体育 消费指人们余暇时间里一切与休闲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 狭义的休闲体育消费指人们余暇时间里以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获得身 11 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1:814 12 李文波.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4,9:154 13 杜建辉等.论我国休闲体育消费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5:73 6 心自由与快乐为主要目的地休闲体育消费行为” 。 14 除此之外, 不少学者也对休闲体育消费的概念有所描述,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学术界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义, 所以对 于休闲体育消费的概念同样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于休闲体育消 费的定义,首先要在对于休闲体育有充分的理解下,再在社会学、消费学的视角 下对其进行界定。休闲体育消费是休闲体育与体育消费的交叉概念,对于休闲体 育的理解,本研究认同日本休闲体育振兴协会的观点。所以,本研究对于休闲体 育消费的定义为:人们从事以欢欣鼓舞、身体快乐、心情畅爽、消除疲劳等休闲 体育为目的体育活动时的消费和支出。休闲体育消费可分为休闲体育实物消费、 休闲体育劳务消费(休闲体育健身消费或参与消费)和休闲体育信息消费(休闲 体育精神消费或观赏型休闲体育消费) 。 1.3.3.2 对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研究的概况 居民作为休闲体育消费的主体,对其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状况研究,可以抓住 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方面的动态,为休闲体育服务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 据,同时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也是衡量体育产业发展、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 重要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 黄 家宏等在安徽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从休闲体育 消费态度、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动机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对安徽省城镇居 民休闲体育的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 发现安徽省城镇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水平不 高,消费结构不合理,实物消费占了很大的比重,信息消费占的比重很小,现场 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消费则更小,休闲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正逐渐趋向合理“健 康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休闲体育消费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5 王根伟等对苏州市民进行了休闲体育消费的研究,并分析了性别、年龄、文化程 度、职业和经济收入对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影响。 162003 年胡春旺、卢锋 等通过典型区域市场的消费调查, 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者的心理特 点和城市居民对于休闲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发现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均,总体 上受年龄段影响明显;总体消费水平低,潜力尚待发掘;对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兴 趣高涨,但消费热情却不高,消费人群特征十分鲜明。 17吴建逊、郭子坚调查分 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及消费现状, 结果表明: 珠三 角地区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动机明确,健身意识较强,休闲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但 整体消费观念有待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呈现明显差异性,阶层 14 陈华.休闲体育消费的特征与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3:38 15 黄家宏等.安徽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8,30:7 16 王根伟等.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消费状况如何来自苏州的报告j.体育文化 2006,10:5-7 17 胡春旺等.城市休闲体育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6-9 7 分化明显;闲暇时间不足、体育场地缺乏以及休闲消费理念宣传不到位等是影响 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18石振国、 孙冰川等对南京、 济南、广州、成都、太原五城市的 1 500 名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 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居民消极休闲生活方式占据了主要闲暇时间,休 闲体育活动限于传统项目,且消费水平低。 19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家学者针对 不同地区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通过对诸多专家学者对于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研究的梳理和探究, 发现在诸多 研究当中,大部分直接把休闲体育消费等同于了体育消费,用休闲体育消费的概 念直接替换体育消费来进行研究,还有小部分,虽然没有直接把休闲体育消费和 体育消费等同起来, 但是对于休闲体育消费和体育消费这两者也是没有明确区分 的。本研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休闲体育与大众体育是不可以划等号,不 然也无须出现休闲体育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此,本研究中,首先对休闲体育 消费进行了界定,再对北京城区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与促进对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从国家图书馆、 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有关社会学、 经济学、消费学、休闲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等相关专著与学位论文,对中国期刊 网等网络期刊网站进行相关检索,获取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搜集的相 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设 计问卷,选取北京市城区居民作为调查样本,问卷经过专家评审和鉴定,并对问 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发放问卷 600 份。 2.2.2.1 问卷发放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 而居民 18 吴建逊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8 (2) : 70-73 19 石振国等.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7 41(4):84 8 在进行各种消费时,其可支配收入是重要的先决条件。依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 信息,2009 年 1-5 月北京城八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依次是:西城、海淀、 东城、崇文、朝阳、宣武、丰台、石景山。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北京市城八区 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第二、四、六、八位的海淀、崇文、宣武、石景山区居民 作为调查对象。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根据研究内容与研究的目的,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为确保问卷设计的 质量,在问卷设计完成后,请 10 位相关专家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效度检验,所 请专家职称结构,如表 1 所示。 表 1 效度检验专家职称情况表 (n=10)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总计 人数 6 4 10 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修改 和补充后, 问卷设计的内容符合研究任务, 能够满足研究需要, 具有较高的效度, 效度评价见表 2。 表 2 效度评价表 (n=10) 评价 很完善 比较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很不完善 人数 2 7 1 0 0 2.2.2.3 问卷的信度 通过使用重复测量法,在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束的一个月内,再将问卷在小范 围内发给部分第一次填问卷的人(每个年龄段发放 20 份,共计 120 份),结果表 明,两次回答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r=0.892,呈高度相关(p0.01) ,说明本 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 2.2.2.4 问卷的实施 2.2.2.4.1 预调查 在问卷发放之前,先进行了一轮预调查,目的是筛选近期从事过本研究所提 出的休闲体育活动并进行了相关消费的居民作为问卷的发放对象。方法为:通过 电话垂询和口头询问两种方式对先期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受调查者中,近期从事 的体育活动符合本研究中对休闲体育的定义并且进行了相关消费的, 确定为问卷 发放对象。 2.2.2.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首先按照每个城区平均发放的原则, 即每个所选城区 150 份。 然后, 再按照居民的不同年龄段进行具体实施。 9 2.2.2.4.2.1 对 31-40 岁及 60 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调查,选取四个城区的小学各一所, 以各小学学生的家长及祖父、祖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班主任获取家长的联系方 式,首先进行预调查,确定问卷发放对象。最后,委托班主任老师将问卷发给学 生带回请家长及祖父、祖母填写,再由班主任老师回收。各区所选取学校各发放 50 份,共计 200 份。 2.2.2.4.2.2 对 20 岁以下及 41-50 岁年龄段的居民,选取四个城区的高中各一所,以学 生本人和其家长以及学生的同年龄段朋友(已完成学业或在中专就读)作为调查 对象,同样首先进行预调查,确定问卷发放对象。最后,委托班主任老师将问卷 发放给学生, 请学生和其父母以及学生同年龄段朋友填写, 再由班主任老师回收。 各区所选取学校各发放 50 份,共计 200 份。 2.2.2.4.2.3 对 51-60 岁年龄段的居民,以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为 桥梁,选取户籍在本研究所确定的四个城区的学生,以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 过学生获得家长联系方式,进行预调查,确定问卷发放对象。最后委托学生将问 卷带给家长填写。每个城区发放 25 份,共计 100 份。 2.2.2.4.2.4 对 2130 岁年龄段的居民,选取四个城区中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进行随 机发放,发放之前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进行预调查,通过预调查者再进行问卷填 写。每个城区发放 25 份,共计 100 份。 2.2.2.4.2.5 对发放给各个年龄段居民的问卷进行回收并对问卷进行筛选和整理, 剔除无 效问卷,得到统计处理的原始数据。 调查问卷总共发放 600 份,回收 536 份,回收率为 89.33%。对问卷进行筛 选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 497 份,有效率 92.72%,如表 3 所示。 表 3 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 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回收率(%)有效问卷(份)有效回收率(%) 20 岁以下 100 94 94.00 86 91.49 2130 岁 100 91 91.00 84 92.31 3140 岁 100 89 89.00 85 95.51 4150 岁 100 93 93.00 87 93.55 5160 岁 100 87 87.00 83 95.40 60 岁以上 100 82 82.00 72 87.80 总人数 600 536 89.33 497 92.72 10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处理,运用 spss11.0 和 excel 软件对 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2.2.4 比较法 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年收入的北京城区居民 参于休闲体育的现状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所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北京城区居民,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对调查对象性 别、年龄、学历、职业、年收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整理,具体情况如表 4-8 所示。 表 4 调查对象的性别情况(n=497) 性别 男 女 人数 283 214 % 56.94 43.06 表 5 调查对象的年龄情况(n=497) 年龄 20 岁以下 21-30 岁 31-40 岁 41-50 岁 51-60 岁 60 岁以上 人数 86 82 91 89 78 71 % 17.30 16.90 17.10 17.51 16.70 14.49 表 6 调查对象的学历情况(n=497) 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职业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以上 人数 53 143 137 96 68 % 10.66 28.77 27.5719.32 13.68 表 7 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n=497) 职业 工人 军人公务员 管理人员教科文服务人员 学生 医务 其它 人数 71 15 39 85 108 53 62 33 31 % 14.29 3.027.85 17.10 21.7310.66 12.47 6.64 6.24 11 表 8 调查对象的年收入情况(n=497) 年收入 2 万元以下 2 万5 万元 5 万10 万元 10 万元以上 人数 78 207 159 53 % 15.69 41.65 31.99 10.66 3.2 北京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现状 3.2.1 余暇时间与休闲方式的选择 3.2.1.1 北京城区居民的余暇时间 通常,社会学家把个人时间分为个人必需时间、工作时间和余暇时间三个部 分。个人必需时间包括睡眠、用餐、卫生等时间,即为了维持生理需要必需花费 的生活时间。工作时间是指为了维持生计和满足社会需要,履行社会职责而必须 投入的劳动时间。余暇时间,是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其他多种需要的自 由时间。余暇时间是社会、家庭生活当中及其重要的时间,既反映居民的物质生 活条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 余暇时间是人们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本次调查当中,北京 城区居民中每天拥有的余暇时间为 3-5 小时的比例最大,占 39.03%。其次是 1-3 小时,占 35.81%。余暇时间在 5-7 小时的,占 11.47%。有 7.24%的居民每天拥 有的余暇时间为 7 小时以上,有 6.44%的居民余暇时间每天不足 1 小时。 1998 年,于振峰等在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中对北京居民 拥有的余暇时间的调查结果为:1-2h,占被调查者的 28.2%;其次是 3-4h,占 21.8%;第 3 是 0.5-1h,占 17.7%。 20虽然本研究中对于时间段的划分与其不同, 但是对应起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本研究中每天拥有余暇时间 3-5 小时与所对应 的上述研究中拥有 3-4 小时所占比例与排序都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中每天拥有 3-5 小时的比例占到了 39.03%,并且排在了本调查的第一位。其次,本研究中每 天余暇时间不足 1 小时者所占比例与上述研究中每天拥有 0.5-1 小时者相比较, 比例明显下降,比例分别为 6.44%与 17.7%。由此,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工作制度的改革,我国居民的余暇时间得到了明显增加。北京 居民拥有的余暇时间与上世纪末相比明显增多。余暇时间的增加,为居民参与休 闲体育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3.2.1.2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方式的选择 从表 9 可以看出,在余暇时间内北京城区居民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中,看电 20 于振峰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9 12 视、阅读书报排在第一位,占总人数的 56.14%。健身娱乐排在第二位,占总人 数的 46.68%。这说明健身娱乐已经成为北京城区居民认同的一项休闲活动,人 们在余暇时间里已经把健身娱乐当作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 表 9 北京城区居民休闲方式选择 内容 看电视 阅读书报 健身 娱乐 棋牌旅游 聊天听音乐 书法 其它 中选频率(%) 56.14 46.6824.3513.089.467.85 6.24 5.43 排序 1 2 3 4 5 6 7 8 注:此题为多选题,故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 3.2.2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 调查发现, 北京城区居民对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中, 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 羽毛球(27.58%) 、乒乓球(20.32%) 、篮球(17.51%) ,同时一些新兴的户外休 闲体育项目也占了一定比例,如攀岩、定向越野、滑雪等,具体情况见表 10。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多种项目均有 涉及。羽毛球项目排在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选择的首位,充分反映了北京这几年 来出现的“羽毛球热”现象。 13 表 10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 选择项目 中选频率(%) 排序 羽毛球 27.57 1 乒乓球 20.32 2 篮球 17.51 3 武术 14.49 4 游泳 13.88 5 散步 11.67 6 足球 9.86 7 排球 9.05 8 健身操 8.45 9 拓展 8.65 10 爬山 8.05 11 网球 7.85 12 滑雪 7.65 13 毽球 7.44 14 钓鱼 7.04 15 体育舞蹈 6.24 16 台球 5.84 17 定向越野 5.43 18 滑草 5.03 19 攀岩 5.23 20 瑜伽 4.63 21 自行车 4.43 22 高尔夫球 4.23 23 滑旱冰 3.82 24 跆拳道 3.62 25 滑板 3.42 26 交谊舞 3.02 27 漂流 2.28 28 其它 1.81 29 注:此题为多选题,故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 3.2.3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 3.2.3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 从表 11 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北京城区居民中,选择在公共体育场所进行 休闲体育活动的为 43.06%,排在第一位。排在二、三位的分别是,收费的体育 活动场所 39.64%和公园、广场 20.72%。值得一提的是,就选择在收费场所进行 休闲体育活动而言,与类似调查中其它城市的这一指标进行比较比例是较高的, 2005 年王乔君等在浙江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调研中,调查所得的 14 浙江城镇居民选择在收费体育场所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比例为 16.4% 21,吴建逊 等 2008 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中,这一指标为 27.3%(18),而杨巍在 2008 年对大连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中, 这一指标的调查结果 28.7%。 22这与近些年来,北京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 面的消费比重和边际消费倾向不断提高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表明,北京城区居民 为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舍得投资,这种良好的消费观念,也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条件。 表 11 北京城区居民对休闲体育场所的选择 活动场所 选中频率(%) 排序 公共体育场所 43.06 1 收费的体育场所 39.64 2 公园、广场 20.72 3 单位的体育场所 13.48 4 学校场地 12.88 5 公路、街道边 7.44 6 树林、河流湖泊 3.82 7 其它地点 2.62 8 注:此题为多选题,故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 3.3 北京市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 3.3.1 北京城区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态度分析 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 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 现。 23 居民对于休闲体育消费的价值观,是反映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态度的重要 指标之一。良好的休闲体育消费价值观,对个体的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及效果会产 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居民休闲体育消费价值观情况的研究, 来反映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态度。 如图 1 所示,被调查对象中,认为在休闲体育活动上花费一定的金钱“很值 得”的占 43.06%,认为“值得”的占 35.81%,认为“一般”的占 14.69%,认为 “不值得”的只占 6.44%。本研究中,居民对于休闲体育消费选择“很值得”或 “值得”则认为对于休闲体育消费持认可态度,选择“一般”或“不值得”则认 为对休闲体育消费持不认可态度。本次调查中,北京城区居民认为在休闲体育活 动上消费一定金钱“很值得”和“值得”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