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自1 9 7 9 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阎连科已经先后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小说 集。本文将主要对他的几部长篇小说情感狱、最后一个女知青、潘金 莲逃离西门镇、坚硬如水、日光流年、受活和丁庄梦进行分析 和研究,从他的长篇小说的“总是失败的寻求”主题、“令人悲哀的狂欢”情节 和语言入手,探讨一下他的长篇小说的特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在新时 期文学中的意义。 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对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几种。寻求”主题权力寻求、乌托邦理 想寻求、爱情寻求进行分析,指出阎连科笔下的主人公们的种种寻求最终大 多归于失败,这使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总是失败的寻求”的主题模式。这种 “总是失败的寻求”现象的发生有着多种深刻的原因。同时这种主题模式也突出 地表现了底层百姓的苦难景况和社会的荒谬。 第二部分将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分析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一些“狂欢” 的情节和场景描写,指出阎连科笔下的。狂欢”虽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有着表面 的相似性,其内在本质却迥然不同,阎连科笔下的“狂欢”只戴着一副欢乐的假 面,那假面背后的真实令人悲哀。作者通过对这种“令人悲哀狂欢”的书写不仅 再次凸显了底层大众的生存困境,同时他还揭露了。文革”中那种“革命狂欢” 的。伪狂欢”和。反狂欢”本质。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在阎连科的长篇 小说中存在着一种语言狂欢现象,如他对“文革语言”的戏仿,他对声音、色彩、 气味等词汇的大量使用,他对民间化语言和语气助词的大量运用等等,使他的小 说语言呈现出一种狂欢化色彩。同时,阎连科对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又导致 了一种表达方式上的狂欢化效果。 最后,本文还将探讨一下阎连科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阎连科对底层 劳苦大众的关注,对人们遗忘底层的反抗,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以及他对多种 创作方法的探索和实验,都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寻求失败狂欢悲哀底层关注 a b s t r a c t y a hl i a n k eh a sp u b l i s h c dm a n yw o r k so ff i c t i o ns i n c e1 9 7 9 i nt h i st h e s i s ,1w i l lm a k e ar e s e a r c ho ny a n sf i c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p u r g a t o r yo fe m o t i o n s , t h el a s tf e m a l e s c h o o ll e a v e r , p a nj i n l i a n sr u n n i n ga w a yf r o mx o n e nt o w n , a sh a r da sw a t e r , f l e e t i n gt u n e , s h o u h u o , t h ed r e a mo f t h e 成醒v i l l a g e r s t h i s t h e s i sw i l lb ed e v o t e d 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u b j e c t s ,p l o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n g u a g e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 i r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c u r r e n t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 1w i l la n a l y s et h r e ek i n d so ft h e m e sa b o u tq u e s t , w h i c ha t h e q u e s to fp o w e r , t h eq u e s to fu t o p i aa n dt h eq u e s to fl o v ei ny a n sf i c t i o n s a l lq u e s t s i ny a h sw o r k su s u a l l yc o m et of a i l u r e , w h i c hc a u s e sam o d e ls u b j e c to f “q u e s ti n v a i n ”av a r i e t yo fr e a s o n sa c c o u n tf o rt h i sf r u i t l e s sq u e s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i st h e m a t i c m o d ea l s o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h a r d s h i p so ft h en l a s s e sa n dt h ea b s u r d i t yo ft h es o c i e t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d e v o t e dt oa n a l y s i so fc a r n i v a ls o b n e s 缸y a h sf i c t i o n a lw o r l d , a p p l y i n gb a k h t i n st h e o r yo fe a m i v a l e s q u ep o e t i c s t h o u g ht h ec a r n i v a ls c e n e si n y a n sw o r l db e a rs e e m i n gl i k e n e s st ob a k h t i n s ,t h e ya r ea c t u a l l yf a r5 o mb e i n gt h e s a m e ;a u d i e n c e sf i n ds a d d e n i n gs o c i a lf a c t sb e h i n dt h em a s k so fd e l i g h t w i t h d e p i c t i o no ft h i s “s a d d e n i n gf e s t i v e c a r n i v a l t h ea u t h o re x p o s e st h eh a r d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o fp e o p l e l i v i n g a tt h eb o t t o mo fs o c i e t y , a tt h es a l l et i m et h e “p s e u d o - c a r n i v a l ”a n d “a n t i - c a r n i v a l ”n a t u r e o f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c a r n i v a l ”i n c u l t u r a lr e v o l u t i o ni sb r o u g h tt oo p e na i r y a n sf i c t i o n a ll a n g u a g ew i l lb et h o r o u g h l ya n a l y s e di np a r tt h r e e l a n g u a g e c a r n i v a l i z a t i o ni sf o u n di ny a h sf i c t i o n s ,i e h i sp a r o d yo f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l a n g u a g e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v a r i e t yo fw o r d so fv o i c e ,c o l o r , a n ds m e l l ,a sw e l la st h eu s eo f f o r kl a n g u a g e ,g i v er i s et oh i sc a m i v a l i z e dl a n g u a g e m e a n w h i l e ,y a n su s eo f d i f f e r e n tm e a n so fe x p r e s s i o na d d st ot h ee f f e c to ft h i sc a m i v a l i z e dl a n g u a g e f i n a l l y , t h et h e s i sw i l le x p l o r e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y a n sf i c t i o n si nt h ec u r r e n t l i 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y a hm a d e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c l l r r e n tl i t e r a r yw o r l dw i t hh i sc o n c c r l l 0 ft h em a s s e s h i sc r i t i c i s mo ff r a i l t i e so fo u rp e o p l ea sw e l la sh i s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si nh i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q u e s t f a i l u r ec a r n i v a l s a d d e n i n g c o n c e r t io ft h em a s s e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碍寝籀薅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诌谁 签字日期:2 口6 7年斗月门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蹋黔忒誊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杈岛蜘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储挠湘导师始了t 翌及 签字日期:弘9 了年午月i7 日 签字日期: z 口6 7 年牛月f7 日 举传诲童作者毕q p 毒自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引言 阎连科是一位很特别的作家,在一个文学的“小人时代”,在一个底层小人 物尤其是农民几乎被大部分作家遗忘的年代,他却一直执著于对这一几乎无声的 弱势群体始终如一的凝望与关注,这使他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但是,很 长一段时间内,阎连科几乎是一个被评论家们尤其是一些文史学者遗忘的作家, 一些文史学者在撰写文学史时对阎连科只字未提,如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 的 ( 小说评论1 9 9 2 年第6 期) 、朱向前农民之子与农民军 、 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 当代作家评论1 9 9 4 年第6 期) 等等。2 0 0 0 年 以后,对阎连科作品的研究角度相对多了起来,有扶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 为切入点来分析作品的,如赖琼玉解放的现实主义阎连科( 受活) 解读、 汤玲论阎连科小说语言的民间性( 黑河学刊2 0 0 5 年第1 期) 、焦垣生色 彩、声音与气味以( 日光流年) 为例评阎连科“耙耧世界”的小说艺术等, 有从主题思想入手的,主要涉及的主题有“生命”、“抗争”、“权力”、。宿命”、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死亡”、“时间”、“苦难”等,如南帆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 日光流年 ( 当代作家评论1 9 9 9 年第4 期) 、阎连科九十年代抗争小说论( 2 0 0 4 年硕 士学位论文) 、刘保亮权力宰制下的耙耧世界论阎连科小说的权力书写 ( 小说评论2 0 0 5 年第2 期) 、冯敏死亡与时间长篇小说( 日光流年) 主题揭示及其它( 小说评论1 9 9 9 年第5 期) 、陆辛阎连科乡土小说创作中 苦难主题研究( 2 0 q 5 年硕士学位论文) 等,还有从寓言化叙事、神秘主义写作 等方面来写的,如刘超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寓言化倾向( 2 0 0 5 年硕士学位论 文) 、蒋自斌荒原的交响:从主题意向到寓言叙事读阎连科小说( 耙耧天 歌) ( 皖西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2 期) 、陈学智 阎连科小说中的神秘主义气 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4 期) 等。对阎连科小说研究视角的增多 也同样说明了人们对阎连科持越来越关注的态度。不过可惜的是,除了学位论文 外,对阎连科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对单个文本的分析上,系统性的研究相当少。 因此就阎连科的创作成就来说,评论界对他的研究还有待迸一步深入。 本人在阅读阎连科作品的时候发现阎连科的小说中有一个鲜被人提及的主 题寻求主题。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寻求着某种东西,如寻求黄金( 黄金洞) , 寻求一个大队秘书的官位( 情感狱) ,寻求所谓的革命前途( 坚硬如水) ,寻 求活过四十岁的良方( 日光流年) ,寻求一种更幸福的生活( 受活) ,寻求致 富之路( 丁庄梦) 等等。总之,寻求主题贯穿在阎连科的大部分作品中,不容 忽视。 而且,阎连科小说中的寻求主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作品中的主人公 们的寻求大多都归于失败。情感狱中的连科费尽心机也没能当上乡村小官, 坚硬如水中韵高爱军在最后关头因一个偶然的原因一败涂地,日光流年 中的三姓村人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壮斗争,最后还是没能活过四十岁,受活 中的受活人千辛万苦挣下的钱被圆全人一抢而空,而在丁庄梦中丁庄人想靠 卖血来致富,结果致富不成反而都染上了艾滋病。为什么这些人的寻求总是走向 失败? 阎连科为什么要抒写种“总是失败的寻求”?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另外,在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中,还常见一些“狂欢”的情节和场景描写。如 坚硬如水中高爱军夏红梅偷欢的场景,闹革命的场景;日光流年中全村 人吃鸦肉野菜的场景,欢呼水来的场景:受活中受活庄人庆祝收获的欢庆场 2 引言 景;丁庄梦中丁庄人卖血的场景等等。但是,这些类似于狂欢场景的描写, 不仅没有带来喜剧性的欢快效果,让读者觉得轻松愉快,反而使读者感到更加沉 重。如日光流年中全村人集体吃鸦肉野菜羹的那段描写,表面上似乎充满了 节日的狂欢气息,可是,这“节日气息”背后的惨烈却令人断肠:三姓村人经受 了长久的饥荒后,不得不扔掉家中的残孩以节省口粮,然后他们又拿这些孩子的 尸体诱来乌鸦以捕食,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变相的人吃人:坚硬如水中的。革 命”狂欢和“爱情”狂欢背后是令人心悸的暴力和血腥;受活中的受活庄人 的庆典本来真正地接近狂欢,可是,却正是这庆典使他们再次走向受难之旅,他 们后来悲惨的遭遇就伏藏在他们的庆典活动中。由此我们可以见到,阎连科笔下 的狂欢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是不一样的,在阎连科的狂欢情节和场景的描写中, 。喜”只是表面,其内里是深沉的“悲”。 在阎连科小说中,与他的。狂欢”的情节描写分不开的是他的“狂欢”的语 言风格,这一点在他的小说坚硬如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坚硬如水中 作者对文革语言的模仿己达到了一种语言上的狂欢效果,但是这种模仿不但没有 使他的作品成为文革的代言书,反而对文革以及文革语言起到了极大的颠覆作 用,使读者更加了解到在文革中人们失语的悲哀和思想被完全压制的悲哀。在这 里阎连科用了典型的戏仿体手法。另外,在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中, 作者对修辞手法和语气助词的使用等,使其语言也同样达到了一种狂欢效果。 因此,在本文中,本人将主要对阎连科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寻求”主题、 情节特点“狂欢”现象和语言特色进行解析和研究,并探讨一下阎连科长篇 小说对当代文学所做的贡献及其意义。 3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 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寻求是一个古老的文学母胚,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关于寻求主题的作品比比 皆是。我国晋代干宝的搜神记里就有三王墓里寻仇复仇的故事,有女 化蚕里寻求爱情的故事。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关于 寻求主题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如在唐宋传奇中有枕中记里卢生追求 功名利禄的故事,有离瑰记里倩娘追求爱情的故事,有谢小娥里谢小娥 寻仇的故事,有无双传里王仙客追寻刘无双的故事,等等。到了明清时期, 小说艺术已经发展成熟,出现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西游记、 红楼梦等艺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的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都无一例外地 包含了。寻求”主题,水浒传里的众英雄们在寻求一个快意思仇的乌托邦世 界,三国演义里的主人公们在寻求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儒林外史描画出 了一幅儒生们追寻功名利禄或恬淡人生的可笑、可悲、可敬、可叹的众生相,红 楼梦里既有宝黛挫折重重的爱情寻求,又有王熙凤等俗众们永难满足的金钱权 力寻求。而西游记则是一部最经典的关于“寻求”主题的作品,它整个故事 讲述的就是唐僧师徒历尽艰难险阻去西天取经( 寻求佛教圣经) 的过程。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寻求故事。在通俗小说中,武侠 小说把寻仇、寻宝、寻武功秘笈等故事演绎得精彩纷呈,言情小说把一个个寻求 爱情的故事描写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侦探小说把一个个寻找真凶的故事讲述得 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在严肃小说中,关于寻求主题的作品则更多地倾向于描写对 社会理想和人生信仰的寻求,如蒋光慈等人的。革命+ 恋爱”系列,巴金的家、 春、秋、雾、雨、电,矛盾的“幻灭”三部曲、 子夜,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登记,柳青的创业史等等,不胜枚举。 在西方神话中,同样很早就有追寻圣杯、追寻金羊毛的故事。t s 艾略特的 著名长诗荒原就运用了关于追寻圣杯的神话。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就曾研 究过大量俄罗斯民间童话,认为西方民间故事的基本形式就是“追寻”,他还提 出了民间故事的3 1 种功能。在普罗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格雷马斯又继续对“追 4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寻”故事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他的结构语义学一书中,他简化了普罗 普的3 1 种功能,分析了小说叙事的基本情节模式,若由此开创了结构主义叙事 学。吴晓东在分析卡夫卡的城堡时说:。可以说,每一代人都在重写一个追 寻的故事,追寻的故事既是生命个体的故事,同时在总体上又构成了人类的故 事。”o 由于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求的一生,这就决定了。寻求”这种文学主题在人 类文学史上不会消失阎连科正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继续了对于“寻求”这一 主题的文学抒写。在阎连科的短、中、长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主人公们都在寻求着 某种东西,或金钱,或权力,或爱情,或治病药方,或某个村长或大队秘书的位 子,或太平快活的日子,等等。而且,阎连科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笔下主人公的 寻求活动最终大多归于失败。接下来我们就将具体分析一下阎连科长篇小说中这 些总是失败的。寻求”,并分析一下造成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狂热的权力寻求 权力是很多人一生不倦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点在阎连科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 突出。他的主人公身上大多都具有极强的权力情结,为了抓取权力他们有时甚至 不惜一切,完全达到了一种狂热程度。 在情感狱中,十a d , 队人为了能让连科当上大队秘书,六叔要把女儿嫁 给支书的瘸腿侄儿,小队长带着连科给支书家做活,给他家要分娩的母猪守夜接 生,最后甚至在队中本来就极为缺粮的情况下,把队中仅有的四百斤返销粮送给 了公社张书记,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为了能娶支书的女儿红玲为妻,以实现将来 当上村长的。野心”,连科设计使红玲坠崖,然后来个“英雄救美”。为了能娶副 乡长的丑女儿,连科又是欺瞒哄骗,耍尽手段。在对权力的追逐中,一个曾经纯 洁透明的少年慢慢变得阴险狡诈。 在坚硬如水里,高爱军为了能当上村干部,娶了支书家的丑女桂枝。圆后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l ,北京:三联蔷店,2 0 0 3 年8 月第l 版,第2 6 页。 阎连科的作品里那些象征着“权力”的女性部长得很丑,如情感撒里副乡长的女儿,坚硬如水 里支书程天青的女儿桂芝,日光流年 里的杜竹罩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里村长庆的女儿月等,作者正 是以她们的丑来突出连科,高爱军,武二们浓的化不开的。权力”情结 5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来,在其岳父没有实现将其拉进村委会的诺言后他恼羞成怒,发动了旨在向其岳 父夺权的乡村“革命”。为此,他逼得妻子自杀,岳父疯了。为了扳倒镇长王振 海,扫清他“官路”上的障碍,并取代王的位置,他想尽一切恶毒卑劣的办法 陷害王。为了往上爬他什么都可以傲。他最关心的就是。革命”能不能使他坐到 县长和专员的位置上。他。革命”就是为了能当上镇长、县长、专员、省长, 一直当上去。书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展示了高爱军因为要当上县级干部时那种欣 喜欲狂,又因为不知是“副”是“正”而苦恼不堪的微妙心理,写得极好。这个 人与其说是患了。革命狂魔症”,还不如说是患了“权力狂魔症”。 同样患了。权力狂魔症”的还有受活里的柳县长。柳县长从一个社校娃 到公社通信员到社教干部到公社副书记到乡长到副县长到县长,在仕途上平步青 云。他在家里设有敬仰堂,里面挂满了伟人像,他还把自己的像和十大元帅像并 排挂在一起。在每一个伟人镜框下,他都写上了伟人的生平与事迹,以及他们的 职务和权力,他以此来努力鞭策自己。他是个权力欲只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能安 宁的人。作品中有段文字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权力欲: 。( 柳县长) 明知自己现在已是一手遮天的县长了,如皇上般的县 长哩,知晓自己再如百姓样跪在养父的像前磕头作揖决然不当呢,可他还 是圣庄庄地望着养父的像,把双手合在胸前比画着拜了三下儿,喃喃地说, 养父呀,你就放心吧,我明年准定把列宁遗体买回来,供在魂魄山,两至三 年内准定会调到地区当个专员哩 说完了,拜完了,柳县长以为该做的事都已完了呢,可以放心离去了, 可从养父的像前车转身,要走时他却依然觉得还有一件事情没做哩一 张一张望过去,到第二排第五张林彪的像上时,他盯着不动了一冷猛地明 白自己该做一件啥事情了,想做啥事情了 望着林彪的像,柳县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挂像取下来,换在林彪挂像 的处地儿,把林彪的像取下来,反过来挂在自己挂像的处地了 挂完了,柳县长身上彻底轻松了,像一瞬儿就干完了一件几十年才能干 完的事,且对林彪刚过二十三岁当师长那种说不出的羡妒也忽然少了许多 呢一o 阎连科:受活 ,春风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第1 版,第1 7 5 页 6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柳县长还有着极强的被崇拜欲。他希望自己时刻都被人景仰,被人如皇帝一 样顶礼膜拜。别人不拍手他就讲不了话,为百姓做了一点事百姓不给他下跪他就 懊恼得吃不下饭。最后他在列宁纪念堂下面给他自己准备了一副水晶棺,在棺上 用金子镶上了“柳鹰雀同志永垂不朽”。作者的这一笔对他权力欲的描写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明其狂热的权力欲终于达到了一种荒诞的程度。 把人们的权力欲荒诞地表现出来,是阎连科最善用的方法。在丁庄梦中, 李三仁把一个已经没用的村委会公章终日终年不离不弃宝贝一样地带在身上,并 因为公章的丢失郁郁而终,死后还拢不上嘴,合不了眼。我爷去看了李三仁, 果然见他躺在灵棚里,大张着嘴,张大着嘴,眼也睁得比活着还要大,眼白和孝 布样挂在眼睛上。”等“我爷”丁水阳给他富了枚新刻的村委会章和一个印泥盒 放在他的棺材里后,李三仁的眼就合上了,嘴就闭上了。闭了眼,拢上了嘴, 李三仁的死相也变了。虽然人是有些枯干着,可他脸上有了一片安详来。有了无 缺无憾的安详来。”o 一枚公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魔力,失去它能让入死不瞑目, 就是因为它代表着权力。 阎连科笔下的人物如此狂热的权力追求,原因是很复杂的。首先一点就是几 千年封建等级统治在中国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中国有旬谚语叫“官大一级压 死人”,相反,官小一级就要被压死,而无任何官职的老百姓就只有承受任人欺 凌任人宰割的命运。阎连科说他即使在参加工作后很多年回家见到村长仍然有种 害怕的感觉,可见中国的。官”对小百姓造成的心灵伤害有多大多深、被压迫感 有多强多烈。中国还有一句歇后语:。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 冠) ”, 更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这种权力至上的思想状况,见出了。官”在中国是何等地被 尊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能更好地生存,就会狂热地去追求权力。情感 狱中,十八小队人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当官的做后台。致使他们队每年分到的返 销粮都比别队少,和别的队打官司永远都是输,吃大食堂时别的十七个队总共只 饿死了四个人,他们这一个队就饿死了五个人。因此,为了改变他们这种命运, 他们才费尽心机地要把连科送上大队秘书的位子,虽然秘书在大队里只是一个扫 地、倒水的小人物,但。大小是个官”。阎连科说他从几岁开始,对村干部是什 么、乡干部是什么、县干部是什么,都有直接的认识和领教。“那时候,你的工 间连科:丁庄梦,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6 年2 月第1 版,第9 1 - 9 2 页 7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分、口粮都控制在上边有权力的人手中,上边的人又控制在更上边的人手中,每 一个人都是在权力夹缝里讨生活的。哪怕一点点权力,都可以与你的生存密切相 关,可以成为你比别人过得好的砝码,也可以成为改变命运的砝码。”。 阎连科曾对河南省一些区县的艾滋病人傲过专门的调查,发现没有哪个村干 部家的人患艾滋病,因为他们的家庭要相对富裕一些,而不用去卖血。 在情感狱中,连科在很小的时候就在作文里写道: 。我长大不当工程师,不当科学家,也不当啥作家和诗人我长大只想 当一名大队支部书记当上支部书记便能让村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让别人干啥别人就得去干啥 我一定要当大队支部书记! ”口 从他的这篇作文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四点,第一点就是当了官以后,会有 经济收益,而且。一人升天,仙及鸡犬”。第二点是当了官以后就能使自己的控 制欲和被崇拜欲得到满足,能“让别人千啥别人就得去干啥”,能“向村人们吼 喊”( 日光流年里司马蓝) ,能让别人跪拜( 受活里柳县长) 。第三点,民 主和自由精神的缺失。官”的权力越大,“官”越被人尊崇,就越意味着离民主 和自由越远。第四点,一个小学生都能认识到“官”的巨大重要性,可见中国“官 本位”思想流毒之深之广,也可见这种等级差异给人民造成的难以计量的伤害。 其次,由于中国长期的贫穷落后,经济发展停滞,加上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 政府又对人们经商实行限制乃至禁止政策,人们谋生和致富的手段和渠道非常 少。在当时,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脱离贫苦的困境,唯有 争取“当官”或“当兵”。当然,当兵也是为了将来谋求个一官半职,目的还是 “当官”。当“官”哪怕是当村长和大队秘书这样的“小官”,就像上面连科说的, 也能让自己和亲友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而一旦当人们可以通过别的 渠道争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使自己和家人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时,他 们追求权力当官的狂热心理就会相对减弱。因为人们对。宫”和“权力”所 持的态度狂热与否总是和经济利益有很大关系的。假如这个“官位”拥有的权力 阎连科姚晓雷:写作是因为对生活的厌恶和恐惧当代作家评论2 0 0 4 年第2 期,第8 2 页 阎连科:一曲民间的婚姻弹唱) ,情感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1 2 月第l 版,第2 9 0 页 8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小于做其他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人们可能会选择放弃这个 。官位”。如 丁庄梦中,政府让丁辉当村长,丁辉却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当 村长没有他办血站倒卖血浆的经济收益大。还比如在今天的一些地方,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们“大展宏图”的机会和渠道相对增多,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会像连科 那样千方百计地想当村长,年轻人当村长甚至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事,因为与干 其他行比起来,当村长的经济收益要相对较小。 第三,中国长期以来行政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人们狂热追求权力的重要原 因。前面已经说过,人们做哪一行总是与其将能得到的经济收益联系在一起的, 而行政制度的不完善使官员们有机会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官越大,掌 握的权力就越大,能为自己谋取的私利就会越多。古时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而今天从一些已被查出的贪官所贪取的钱财数目来看,又何止十 万,而每每都在千万以上。在情感狱中,我们看到,即使是在那个经常饿死 人的年代里,在十j k d , 队人劳累一年到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更是几年不知 肉味的年代里,公社书记家里的腊肉却挂得一串接着一串。丁庄梦里,丁庄 人开始卖血不久,高局长的吉普车就换成了一辆新款新式小卧车。平原上艾滋病 肆虐时,一些官员们却卖棺材、配阴亲、卖墓地,把老百姓最后一点卖血钱都刮 尽了。连丁庄自封的干部丁庄村热病委员会主任丁跃进也借着热病们的名头去要 钱要粮,然后留着自家享用。监督机制的缺席由此可见。发展血浆经济,百姓们 卖血卖死了,一些官员们却因此坐轿车住豪宅,家里堆满了钱。真是卖死了百姓, 富死了官僚。在如此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就难怪人们会对权力趋之若鹜了。 在对阎连科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主人公们的权力寻求大多都归于 失败,连科最终没有当上大队秘书也没有当上村长,高爱军从即将当上副县长的 美梦中跌下来,跌进了地狱,柳县长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成了受活庄的一名成 员。就其原因,首先还是与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有关。连科所寻求的大队秘书 的位子最后被九队的李红社抢去了,因为李红社的二舅是县委办公室主任,比连 科找的公社张书记官大,连科理所当然争不过李红社了。连科也没能娶上红玲, 因为他想娶红玲是冲着红玲父亲大队支书的。官位”,而红玲和他一样也想拿自 己的婚姻做筹码攀上比她父亲官更大的人,所以她选择嫁给准乡长的瘸腿儿子, 以便将来大队改村后她父亲可以继续傲村长,同时也以便将来她自己可以当上村 9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长。而高爱军仅仅是因为被怀疑拿了地委关书记的一张重要的照片,就遭到了灭 顶之灾,这更典型地反映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现实。 在柳县长“购列”事件中,柳县长的失败部分原因也在于被他冒犯和侮辱的 是一个地位远比他高得多的人物列宁,如果换成是一个地位不高的人的遗 体,极有可能真让柳县长给买来了。 另外,阎连科笔下的乡村社会主要是编织在一种建立在血缘裙带关系上的血 亲权力网络之中。关于乡村的这种血亲权力网现象阎连科曾在情感狱中借主 人公连科的嘴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支书家大姑女是村长家大儿媳,支书家二姑 女是副支书家大儿媳。支书家大孩娃又娶了经联主任家的大妹子。接续起来,村 委委员、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民事纠纷调解员、村委会计上上下下,都扎 扎实实是亲戚。”o 肥水不流外人田,所有的权力好处都会在这种权力网络内部分 配,网络外的群众只能处于一个局外人位置。因此,网络外的局外人要想改变命 运就只有加入到血亲权力网络中成为局内人。所以,连科千方百计地要成为村长 或支书或副乡长的女婿以进入权力网之中。但是,乡村社会的这种血亲权力网络 却有极强的排他性。为了巩固自己已有的权力地位,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会选 择在网络内部联姻,使这个权力网络编得更为扎实。就如红玲,她宁愿嫁给准乡 长的瘸腿儿子也不愿嫁给健康伶俐的圆全人连科,因为他的背后没有权力靠山。 在此种情况下,连科想通过联姻的方式进入血亲权力网络中,并不容易。 第二节失败的乌托邦理想寻求 “乌托邦”( u m p i a ) 一词本意表示。无场所”、“没有的地方”,亦即“乌有之 乡”。它虽最先出现于托马斯莫尔1 5 1 6 年出版的著作乌托邦中,但其思想 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 世纪左右的希伯来先知们。乌托邦的基本内涵是人们 基于对社会变革的责任和义务而超越于给定的现实社会,并对不可能最终实现 的、终极性的社会理想状态的一种构想或设计,代表着人类对某种社会理想的目 的性追求和期待。 在中国文学中,“乌托邦”理想也同样源远流长。早在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 闷连科:浑浊的我与乡间的他们 情感狱解放军文艺出版杜1 9 0 1 年1 2 月第1 版第6 页 1 0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一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秋中叶的诗经中,就有着一个理想中的“乐土”( 魏风硕鼠) ,那里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痛苦,可以视为中国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在先秦时期,老 庄学说中提倡一种“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世界,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 逸、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从而构筑了中国早期的乌托邦社会理想。而到了晋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向人们展示的那个和平富足的世外桃源则成了世代中国 人所神往的天堂地。 “乌托邦”最初是一个空间化的概念,无论是西方的“乌托邦”还是中国的 “桃花源”都是从空间的意义上拟想的理想国家形态,它们都是存在于现实和历 史之外的。乌有之乡”、“美好之地”。但是在西方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乌托邦越 来越成了一个时间化的概念,由指涉“美好的地方”演变为指涉“美好的时光”。 这种时间化的乌托邦可分为两种:。向前( 未来) 看的”和“向后( 过去) 看的。 处身于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所寻求的乌托邦 已主要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乌托邦,他们主要致力于对一种“美好时光”的追求, 而基本上放弃了对“美好地方”的找寻。 阎连科小说所设置的地点倒真具有中国式的乌托邦性质,无论是日光流年 中的三姓村还是受活中的受活庄。都处在耙耧山脉的深处,三县交界之地, 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县份,因而也不受任何县政府或乡政府管制,基本上是小国寡 民,无为而治。桃花源里的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姓村入和受活庄人 同样如此,他们对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常常处于无知状态,他们甚至不用公元纪 年法,仍然沿用中国古时的天干地支来纪年,像桃花源一样游离于现实的历史和 时间之外。但是阎连科笔下的乌托邦世界却是先天残缺的,它们远没有桃花源那 样完美。三姓村人被一种奇怪的。喉堵症”所困扰都无一例外地活不过四十岁, 而受活庄人则基本上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这种残缺性描写表达了阎连科对空 间化乌托邦的怀疑和嘲讽。而且,三姓村人不仅被疾病所困扰,还被贫穷所纠缠, 要靠男人。卖皮”甚至女人。卖肉”来维持生存,这更是对传统空间化乌托邦理 想的颠覆。 空间化乌托邦既然已经残缺和不可能,人们便开始寄希望于时间化乌托邦的 寻求了。但这种寻求又真的会成功吗? 阎连科在他的小说中给我们的回答基本上 是否定的。 寻求与狂欢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论 阎连科小说中这种时间化乌托邦寻求主要可分为四种:生命乌托邦追寻,“共 产主义乌托邦”追寻,传统乡土乌托邦追寻和商业化社会中的消费乌托邦追寻。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主人公们的这种种乌托邦追寻最终大多归于失败。 首先来看一下生命乌托邦寻求。缺乏激起了欲望,日光流年中的三姓村 人都活不过四十岁,这就激起了他们想活过四十岁的强烈渴望。他们对生活和社 会的一切美好构想都建立在“活过四十岁”的基础之上他们一开始也把希望建 立在迁徙,即空间化乌托邦的寻求上,但是外部世界的人口膨胀和土地紧缩等种 种原因,使他们的迁徙计划胎死腹中,空间化乌托邦寻求的幻想破灭。于是他们 便开始了一场辛酸悲壮的时间化乌托邦追寻,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希望通过他们 自己的努力能改变活不过四十岁的命运,把死亡笼罩的三姓村变成生机勃勃的乐 土。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三姓村几代人在村长的带领下,种油菜,深翻土,挖 渠引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惨烈代价,可换来的却总是失败,他们最终也没有能 够实现活过四十岁的梦想。 生命乌托邦追寻的命运如此,“共产主义乌托邦”o 追寻的命运也同样如此。 受活中的茅枝婆曾是个掉队的红军,落户在受活庄。受活庄地处三县交界的 耙耧山深处,不受任何县府管辖,也从不要交粮纳税,人们过着自由自在的近乎 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见过大干世界,经过革命风雨的茅枝不满于这里宁静原 始的生活,在听说外面的世界己开始入了互助组、合作社后,她内心深处的革命 火种被点燃,于是她带领受活庄人开始了一场“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寻求。她历 经艰辛挫折终于让受活庄入了合作社,她希望从此让受活庄过上幸福的共产主义 生活。但是她的这次寻求却以惨败告终,她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寻求不但没有 给受活庄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铁灾、大劫年、黑灾、红难、黑罪、 红罪接踵而来。受活庄没有盼来天堂的日子,反而盼来了遭罪的岁月。共产主 义乌托邦”寻求失败了。 茅枝婆在“向前看”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寻求失败以后,又把目光重新转 向“后”,开始了向。入社”前的乡土乌托邦回归的努力为了让受活人重过上 此处。共产主义乌托邦”加上引号是为了将它与科学共产主义区别开来。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 理论的科学形态它不是乌托邦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它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可 是人们在追寻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却常常 芒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绝对化、神圣化、凝固化将它税为一 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它进行生搬碗套和歪曲背离,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他们将科学共产主义异化 成了一种失去科学性的“共产主义乌托邦”茅技婆时代的人们所追寻的。共产主义”正是这种非科学的。共 产主义乌托邦” 第一章总是失败的寻求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主题模式分析 以前自由富足的“散日子”、“倒日子”,这个倔强坚韧的女性把她的后半生都放 在了“退社”这个。事业”上。为了她的“退社”理想,她进行了半生艰辛的斗 争。在小说的结尾,茅枝婆的“退社”梦想令人意外的得以实现,但是,“退社” 成功却并不代表乡土乌托邦寻求的成功。受活人已经经受了外界欲望社会的诱 惑,很难再像从前那样清心寡欲地生活了,断腿猴准备在梁上开百货店和饭铺这 件事就向我们说明了完全回归传统乡土社会的不可能。所以,茅枝婆们的乡土乌 托邦寻求的最终失败在所难免。 在最后一个女知青中,张天元也曾一直试图构筑一个温馨宁静的乡土乌 托邦家庭,但他的这一梦想随着儿死妻离而破灭了。娅梅最后重返乡村也是对乡 土世界的回归,对乡土乌托邦的追寻,但张天元已经走了,她自己又能在乡村坚 持多久呢? 就算她坚持了下去,可是物非人非固,她对乡土乌托邦的追寻最终也 只能归于失败。 最后再来看看消费乌托邦寻求。消费乌托邦寻求也可以简单粗略地理解为金 钱寻求或者说它最经常最表面化地表现为金钱寻求,因为金钱作为货物流通的媒 介,可以为人们买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享受,满足他们的欲望。拥有的钱愈多就意 味着可以消费愈多。 主人公们对消费乌托邦的寻求可见于阎连科的很多作品中。在日光流年 中就露出过消费乌托邦的面孔,三姓村人拿着卖皮得来的钱跑出去做生意赚钱就 是对商业社会消费乌托邦的追寻。只不过消费乌托邦追寻在日光流年中还没 有占据左右全局的地位,还不足以与生命乌托邦追寻分庭抗丰l 。但在最后一个 女知青、 受活、丁庄梦等作品中,消费乌托邦寻求却已经是独占鳌头。 在最后一个女知青里,娅梅进城和她后来的返城都是因为受了消费和欲 望乌托邦所描画的美好图景的诱惑。张天元最后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乡村 走向城市,当然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受活里,受活人在柳县长的带领下进 行的是一次更加狂热的消费乌托邦寻求,而 2 0 0 1 年第3 期,第5 l 页 第三章表达的狂欢一阎连科长篇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分析 昭示于我们,谁的功劳就是不可磨灭的。阎连科发现并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很多 具体生动、富有活力的民间词汇,这不仅使他自己的小说语言多彩灵动,还为书 面语言输入了新的血液。 除了在作品中运用这些从方言中吸取来的鲜活的民间词汇以外,阎连科小说 语言的民间化还表现在他对民间一些骂人话、诅咒、赌咒、发誓等语言的吸收。 在阎连科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人们不仅在生气愤怒的时候说一些粗鄙的骂人话,他 们在高兴的时候也说这种骂人话,而且越高兴粗话说得越起劲越响亮,如在日 光流年中,人们在欢呼灵隐水到来时,兴奋得一句接着一句骂:。我日他祖宗 水来啦! “这是一种狂欢节民间广场的语言,一种具有双重性含义的语言, 既包含着肯定性因素,又包含着否定性因素。首先,这句骂人话的前半句是一种 巴赫金所说的“归结到身体下部,生殖器部位”的。纯地形学的贬低化”的语言。 这种贬低化等于一种毁灭,等于被贬低者的坟墓。然而所有这类贬低化的说法又 都是双重性的。因为“须知他们所挖的坟墓是肉体的坟墓。须知肉体下部,生殖 器部位即是能授胎和分娩的下部。”因此这种贬低化即包含着否定性的毁灭,又 包含着肯定性的更新。其次,这句话的后半句“水来了”则完全是对新生的欢呼, 这又强化了前面半句话中的肯定性因素,使这句话的双重性更加明显。 诅咒、赌咒、发誓在阎连科的小说中也常能看到,如日光流年中司马蓝 在村人们拿着卖皮的钱跑去傲生意后对村人的诅咒,蓝长寿的孩子对司马笑笑的 诅咒,司马蓝在蓝四十答应去侍奉卢主任后,声称如果他不娶蓝四十,就让他被 。天打五雷轰”的赌咒发誓,还有丁庄梦中丁水阳对他儿子丁辉的诅咒等。 但是,与上面提到的三姓村人欢呼水来时的骂人话所不同的是,这些诅咒和赌咒 发誓却更多体现了其否定性的一面。巴赫金认为狂欢节广场上和拉伯雷作品中的 骂人话、诅咒、赌咒和发誓是广场赞美的反面,也是正反同体的,不过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动学习与工程力学教学的结合与发展方向
- 2025年农村大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
- 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管控措施与应急预案完善
- 临街商铺租赁合同(标准版)
- 陇南项目申请报告编制(3篇)
- 拆迁分得房子合同(标准版)
- 丽水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乡间小路律动课件
- 外来人员滋扰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 中学物理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 GB/T 3785.2-2023电声学声级计第2部分:型式评价试验
- 房间隔缺损超声诊断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讲座课件
-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灰色样卡1
- 名著阅读《红岩》练习(含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进东盟》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