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松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畲族是中国东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对畲族的研究构成了东南民族研究的 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展开了不同角度的 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畲族相对集 中和畲族自身文化特色较突出的地区的研究,如闽东和浙南等地。而疏于对散居 或杂居地区的畲族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史书的记载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 方式,对少数民族民间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所以基于以上的考虑和感兴趣于专家学者们对畲族的研究,笔者试图通过实 证的、具体的研究,整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广泛 收集、整理和利用地方和民间文献的同时,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重视民间文 献史料、口述史料和实地考察的结合,对闽北松溪畲族家族社会进行微观的个案 考察。以期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畲族问题研究者来关注和关心散居、杂居地区畲族 的历史文化发展。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前言,包括选题缘起,相关学术回顾,及研究 方法、主要资料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内容,共有四章内容,第一 章主要侧重于松溪县基本概况的描述,如介绍松溪县的隶属沿革、生态环境、人 口发展和人民的主要生计模式,及松溪畲族的分布、人口和现状。第二章详细阐 述松溪畲族的姓氏起源、迁徙路线和时间;蓝、雷、钟三姓畲族的家族发展变迁 历史,及其与当地汉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最后,对松溪畲族与福建其它地方的畲 族进行一个简单的横向对比。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保存的畲族契约文书进行分析, 说明松溪畲族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情况。第四章,还是 主要利用契约文书作为媒介,探讨畲族家庭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活动及婚育情 况。第三部分为结语,是本文的总结。 总之,本文试图利用民间文献解读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地方 文献和口述资料,力图呈现闽北松溪县畲族及当地社会从清初至民国的社会变 迁。通过对闽北松溪畲族的微观分析与个案研究,描绘出松溪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过程,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清至民国以来闽北的社会发展过程。 关键词:民间文献;松溪畲族;家族;经济文化;变迁 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松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 a b s t r a c t s s h ei sa na 1 1 c i e n tc i l i n e s es o u m e 嬲to fe m i l i cm i i l o r i t i e s ,l es t u d yo fs h ei sa n i m p o n a n tp a ni nt l l es o u m e a s tn a t i o ns t u d y d i 伍b r 铋td i s c i p l i n e s 锄df i e l d ss c h o l a 娼 s t u d i e dm el l i s t o r y 孤l dc u l t u r eo fs h e 丘0 md i 行醯饥ta n 皿e s a n dh a s 鳓o d 丘u i t f i l l a c h i e v e i l l e n t s h o w e v e r ,t l l e s es t u d i e sf - 0 c u s e do nt h er e l a t i v ec o n c a 删i o no fs h e 肌dt l l e i ro w nc u l t u 】闭f e a n l r 器,s u c h 鹤e a s tf u j i 觚锄ds o u t h 锄z h e j i a | l g b u t n e 舀e 曲e d l es 吣蚵o fs h e i i lr e 西o n so fs c a t t e r e d0 rm i x e d t h em a i nr e s e c hm 甜l o d i sb a s e do nl l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a i l df i e l dr e s e a r c hc o m b i n a t i o n 1 1 l ed e v e l o p n = l e n ta n d l eu s eo ft l l ew r i to fc o n 仃a c t sr 锄a i nt ob ee x c a v a t e d t l 磁e f 0 r e ,ia t t 锄p t e dt 0b 硒eo nt h e 廿l e o 珂锄dm e n l o d so fh i s t o 吼 砒i _ t l 】p o l o g y s o c i o l o g y 锄do t h e rs u b j e c t s ,t r i o dt 0c o l l e c t ,s o r ta n du s eo fw n to f c o n l 峨l c t si i law i d er a i i l g e d i dam i c r o - c a s es t u d yo nm i sb a s i s ic 删o do u t1 e i e l d r e s 伐础i i l 锄砌帅l o g y ,p a i da t t e r l t i o nt 0t h ec o n l b i n a t i o no fs h e 觚c 霉d u p sc i v i l d o c l 】m e i 】峪m a t e r i a l s ,o r a ll l i s t o 珂锄df i e l ds t i l d i e so ft 1 1 en 】r aic o m m u n i t yi i ls o n g ) 【i c o u n t yo fn o m lf 画i 孤p r o v i n c e w i t ha 访e wt om o r es c h o l a r sc o r l c 锄t l l el l i s t o r i c a l a i l dc u l t i l m i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h ei nm er e 西0 1 1 so fs c a 抽蹦e da n dm i x e d 7 r h ef u l lm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0t i l r p a r t s m ef i r s tp a r ti s :p r e f a c e 1 1 1 c l u m n gm e o r i 翟面o ft o p i c s ,l er e 啊e wo fr e l e v 锄ta c a d e i l l i ch i s t o r va 1 1 dr e s e a r c hm e n 】l o d s ,a n d m em 咖s t l l l c t l l r eo ft l l ep a p e r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m ec o n t t si st i 圮c a l t e ro fn l i s 枷c l e ,at o t a lo f b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 :f - o a l s e do nm el l i s t o r ys l l b o 幽a t e e c o l o 西c a la l v i r o m e n t ,锄dt l l e 窘e r l e r mc i 】r r 伽tc 0 i l d i t i o n so fs h ee t h i l i c 霉i o u pi n s o n g x ic o u n 锣c h a p t e r :如c i l s e do nm ec l 锄c h a n g em s t o 巧o fs h e 甜1 i l i cg r o u p i l ls o n g x ic o u n t y s u c h 鹪l eo r i g i no f 叭m 锄e 1 em o v i l l gt i m ea i l dm i 灯a t i o n r o u t i n 盔t l l ec l a n6 h a n g e s a n dc 0 0 p e r a t i o n 趾di i l t e 删i o nb e t w e e ns h e 锄dh 觚l 鹊t , 西v ea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 l ,e 饥s h ei ns o n g x ic o 岫坩a n do t l l e rp l a c 鼯i i lf u i i 蛆 p f o v i n c e c h a p t e r ,m a i r l l y 蚀i r o u 吐t h ee c o n o m i c a lc ( m 拄锄o t s ,a n a l y s i sm em a i n e ( 的n o i i l i ca c t i v i t i e s 硼1 dl o c a ls o c i o e c o n o i i l i cd e v e l o 伽ta n dc h a i l g e si i ls o n g x i c o u n 坶c h a p t e r ,t h em a i nu s eo ft l l ew t i to fc o n 仃a c ta sam e d i 啪t 0e x p l o r es h e 、阳m e n sc c o i l o i i l i cs t a _ t l 】si i l 自m i l y 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m 硎ag i ea n df e n i l i wc o n d i t i o i 坞 t h et b j r dp a n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o l i sa n i c l e i ns h o r t :t l l i s 枷d ea n e n l p t st 0u s et l l em e t t l o do fc o m b i i l i n gf - o l kl i t e 船t u 他a n d 丘e l dr c s e a r c h 岫gt 0s h o wm ec l a nc h a ng i 踏o fs h ee t l l i c 母o u pa n dt h es o c i a l c h 觚g 懿o fs o n g x ic o u l l 锣i i ln o r 吐lf u j i 锄p r o v i i l c e 五0 mt 1 1 eb e 酉衄i n go f 心q i i l g d y n a s 够t om er e p u b l i co fc l l i n a f r o mt h i s ,w ec a l lt a k ea 矗l r t h e rr e c o 鲫i t i o nt 0m e s o c i a ld e v e l 卵l m 锄ti i ln o m lf u j i a i lp r o v i n c e k e yw o “b :w r i to f c o n l r a c t ;s h eo f s o n g ) 【i ;d a n ;e c l 硎cm l dc i l l t i l r a l ;e h a n g 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声明人( 签名) 蜇美移 1 年乡月棚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巷美茎 卅年多月沁日 i 松溪县疆域图 资料来源:松溪县志,成文出版社1 9 7 5 年 松溪县政区图 资料来源:松溪县志中的插图中国方志出版社1 9 9 4 年 前言 - 上- 刖吾 第一节选题缘起及意义 畲族是中国东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至迟在隋唐 时期,畲族先民已聚居在我国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畲族先 民曾经不断向外迁徙。如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得畲族先民往往“耕山而食, 率二三岁一徙,还有“有病殃则发焚其室庐而徙它乡 的生活习俗;及不堪 剥削压迫和人口的压力等方面原因,这些都导致了畲族先民不断往外迁徙。在经 历漫长的历史迁徙之后,畲族逐渐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和湖南、贵州等七省,聚居地则主要 在闽东和浙南。“不论是聚居或散居的畲族村都比较小,一般都在几户乃至几十 户,周围是汉族村,也有的村落是畲、汉杂居在一起的。 囝 从2 0 世纪初以来,畲族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 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将研究的目 光投向畲族文化研究,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和兴趣,对畲族文化各个方面进行了 丰富的研究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关于畲族的族称、族源、民俗、宗教信 仰、迁徙历史、服饰、语言、音乐、还有与其他族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几乎 囊括了畲族文化的所有领域。从研究的模式来看,则既有宏观的全面论述,如蒋 炳钊编著畲族史稿;也有微观的个案解剖,如由石奕龙主编福建罗源县八 井村畲族调查等。 但是笔者认为,以往对畲族的研究还有不尽完善或欠缺的地方。首先,从研 究的区域看,前人的研究,不管什么角度或模式的研究,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 焦点集中于闽东、浙南、粤东等畲族比较集中和民族文化特征比较突出的地区, 这似乎已形成了一种畲族研究的传统和取向,而疏于对那些散居或杂居在汉族中 【清】陈寿祺:福建通志风俗志卷l 永春州,厦门大学古籍室藏。 【清雍正】张士琏:海阳县志卷八,厦门大学古籍室藏。 蒋炳钊:畲族史稿,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2 页 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松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 问的畲族的研究。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的畲族在人们看来,已完全汉化,民 族特征不显著,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往往被忽略了。同时,正因为他们 不具有显性的民族文化特征,又缺乏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字资料的集合,要追寻 他们的文化轨迹,难度无疑增加了,使人望而却步。就福建省而言,对闽东畲族 的研究是不间断的,不同时期,都有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5 0 、6 0 年代,国家进行了全国性的民族识别,广泛开展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 查研究。其中闽东调查成果显著,凝聚成一篇篇的民族调查报告。如福建罗源 县八井村畲族社会情况调查( 蒋炳钊、林玉山等,1 9 5 8 年) 、福建福安县甘棠 乡山岭联社畲族调查( 施联朱、陈佳荣等,1 9 5 8 年) 、福建霞浦县畲族情况调 查( 雷恒春、施联朱、顾海等,1 9 5 8 年) 等,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珍 贵的资料。改革开放后的8 0 年代,随着全国第一届畲族史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 对畲族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1 9 8 8 年,厦门大学出版了蒋炳钊编著的畲 族史稿,此外还出版了人类学学者编著的福建省霞浦县崇儒公社调查报告 ( 1 9 8 3 年) 。到9 0 年代,霞浦县畲族志出版,陈国强著霞浦水门畲族 , 及蓝达居的硕士论文试论闽东畲族文化变迁模式,和蓝达居、郑东夫的霞 浦县畲汉婚俗调查与比较研究回,等等。进入2 1 世纪,进一步出版了闽东畲 族志固,还有蒋炳钊的东南民族研究 ,石奕龙主编的福建罗源县八井村 畲族调查,郭志超的闽台民族史辨等 ,对闽东畲族的研究可谓成果不断。 除了闽东,其次就是对闽南和闽西畲族的研究。如杨金水试论漳浦县是畲 族重要祖居地o ,粘良图晋江内坑霞美畲村节俗,邱水才百家畲洞与畲族 探源,江宇崧永定畲民与客家人 。及李成武的硕士论文闽西畲族研究一 一以福建上杭县为例( 1 9 9 8 年) ,还有1 9 9 4 年出版的上杭县畲族志 等。 相对闽东来说,对闽西、闽南的畲族研究要少一些,对闽北畲族的研究就更 福建省编辑组编: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福建人出版社1 9 8 6 年。 霞浦民族事务委员会:霞浦县畲族志编写组编,1 9 9 3 年,中国人类学学会1 9 9 9 年。 福建民俗学会编:闽台婚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 蓝运全等主编:闽东畲族志,民族出版社2 0 0 0 年。 蒋炳钊:东南民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石奕龙:福建罗源县八井村畲族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郭志超:闽台民族史辨,黄山书 社2 0 0 6 年。 施联朱主编:畲族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1 9 8 7 年。 陈国强主编:畲族民俗风情,海峡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 黄集良主编:上杭县畲族志 ,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 2 前言 少了。对闽北建阳和顺昌的畲族,有学者作过探讨。如吴文顺昌畲汉婚俗浅探 ,从顺昌畲汉两族人民的婚俗传统,探讨畲族婚俗的特点及影响其特点的因素, 如儒家文化、经济水平、民族文化等因素对婚俗的影响。蓝达居顺昌畲族的传 统再发明 ,主要站在文化复兴的角度进行阐述。潘宏立的硕士论文福建畲 族服饰研究 ,对顺昌和光泽的畲族服饰特点作了简短的描述。而对松溪县畲 族却乏人研究,目前仍无人问津。 笔者觉得,对于散居或杂居地区畲族的研究,也应该尽快纳入学术研究的视 野。特别是,对闽北畲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和独立的学术体系。因为如 果缺少了对这些地区畲族的研究和关注,那么对中国畲族文化的表达和展现,无 论如何都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至少是不完美的。 其次,以往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展示畲族自身不同于汉族历史文化的一面, 也就是说侧重于与汉族对比的“异 面,或者说畲族自身所谓“不变 的一面的 探讨,将其置于异文化或者说边缘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如对于畲族族 称、族源、服饰、语言、信仰、婚俗等独特历史文化的研究。而对于“和和“变 的一面研究不够,在畲汉交融互动的过程中,简单的“汉化力一词,只说明了结 果的一个表象,而不能表达出丰富的历史过程。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将畲族置于 被动和客体的地位,把汉族置于主动和主体的位置,成了落后和先进的两极。笔 者觉得,必须从当时当地历史背景出发,把畲族置于当地社区环境中,才能看出 其历史发展演变和社会变迁的轨迹。也就是说,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畲 族和汉族人民到底如何互动,有哪些具体内容,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共存于同一社 区中。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笔者见到了少数一些类似的文章。如 2 0 0 5 年全国畲族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麻健敏试论畲族民间信仰的历史变迁 及影响,探讨了福建畲族民间信仰从封闭走向融合的过程。王逍收养与继嗣: 畲汉互动的特殊纽带,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畲族村落沙溪村的个案 研究为例,探讨了在收养的模拟血亲系统中,畲民们如何恪守着自己恰当的继嗣 身份,同时又与汉族家庭保持着一种礼仪式的交往。 还有在2 0 0 7 年底召开的畲 福建民俗学会编:闽台婚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 吕立汉主编:畲族文化研究论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 9 8 5 年。 吕立汉主编:畲族文化研究论丛)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 0 0 r 7 年。 3 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凇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 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温春香提交的略论明清之际畲族民风之改变一文,探 讨了畲民从宋元明时期的“桀骜不训 到明清之际的“悖朴平和”性格变化及其 转变原因。这些研究都比较关注畲族整个发展变迁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描述一 个结果和表象。 第三,从依托的资料来看,主要借助于史书、方志和文人文集的记载,其次 是各地畲族族谱的记载。如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晋郭璞注山海经,晋干 宝搜神记,后汉书卷七桓帝纪,及资治通鉴、宋史、明史等 等。还有宋刘克庄漳州谕畲,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明王守仁王文成公 全书、谢肇涮五杂俎,清顾炎武福建防闽山寇议、梁章钜归田琐记、 杨澜临汀汇考、卞宝弟闽峤章酋轩录等。以及各地府、州、县志也有相关 的记载,如闽书、龙岩州志、汀州府志、南平县志、景宁县志等。 但是这些记载往往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书写,而大量民间文献往往反映出当时和 当事人丰富的历史活动,在民间文献中利用最多的是族谱。但主要立足于民间文 献基础上来研究畲族历史文化的,似乎还不多。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和感兴趣于专家学者们对畲族的研究,笔者决定对家乡闽 北松溪县畲族进行一个个案调查研究,看看闽北松溪县畲族是何时从何地迁入? 他们又是如何立足于当地汉族社区中? 在当地社区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 么样的角色? 与汉族之间有着怎样的交流与互动? 他们与福建其它地方的畲族 又有哪些异同?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利用假期对闽北松溪三个畲族分布的主要村 落( 雷畲村、大布村、招沙甲村) 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蓝、雷、钟三姓族谱及 相当数量的契约文书,还有一些碑刻,也进行了部分访谈、拍摄及录音。在此基 础上,笔者尝试展示闽北松溪畲族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面貌和过程。以期能有更多 学者或畲族研究爱好者来关注和关心散居、杂居地区畲族历史文化的发展。 总之,笔者觉得对散居、杂居地区畲族历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加 深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也有助于推动畲族研究在广度和深度 上进一步拓展,这正是笔者选题宗旨之所在。 4 前言 第二节相关学术回顾 畲族研究是东南民族研究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 研究成果。下面,笔者就畲族的研究,以专题的方式作一简单粗浅的回顾。 虽然说作为专门的学科研究畲族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类学传 入中国之时,但此前中国史书上早已有关于畲族的种种记载和描述。如关于盘瓠 的传说,最早载于文献是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宋人罗泌路史说:“应劭 书遂以高辛氏之犬日粲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 。 继应劭之后,有两晋之际的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昔檠瓠杀戎王,高辛 以美女妻之,不可为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地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 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 。 之后,郭璞又在玄中记说道:“昔高辛氏有美 女未嫁,而犬戎为乱,帝喾乃言日: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盘护, 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头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美女,而流之会稽东南二万 一千里,地方三千里而封之。 晋人干宝搜神记也有关于盘瓠的传说。第二, 各个朝代正史中也有有关畲族的记载,主要侧重于反抗、镇压和招抚等军事方面。 如南朝范晔后汉书南蛮传以搜神记为蓝本,第一次将盘瓠的传说写入 正史。如:永寿三年( 1 5 7 年) ,“长沙蛮叛,寇益阳。延熹三年( 1 6 0 年) “长 沙蛮寇郡界 ,“荆州刺史度尚讨长沙蛮,平之。延熹五年( 1 6 2 年) 五月,“长 沙、零陵贼合七八千人,自称将军,攻桂阳、苍梧、南海、交耻,郊陆刺史 及苍梧太守望风逃奔,二郡皆没。遣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讨之,不能克。还有, 资治通鉴( 卷二一五、二五五、二五九) 、宋史( 卷三九、四一、四一九、 四五一) 、元史( 卷一0 至卷一七、卷一三一至一三五等) 、明史( 卷四五、 卷一九五、二一二、二二二等) ,以及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史 书都有有关畲族先民活动的记载。第三,一些当时文人的文集中也出现了关于畲 族的内容。如南宋末年,刘克庄漳洲谕畲说:“凡溪峒种类不一:日蛮、日 【宋】罗泌路史发挥二论盘瓠之妄。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 版本不详) 转引自郭志超闽台民族 史辨,黄山书社2 0 0 6 年,第1 0 4 页。 【晋】郭璞注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第9 4 页。 【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九四,明嘉靖二十八年平阳府张松重刻本,厦门大学古籍室藏。 【刘宋】范晔后汉书卷七 桓帝纪,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第3 0 3 页、3 0 7 、 1 2 8 5 页。 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松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 徭、日黎、日蛋在漳州日畲。畲民不悦( 役) ,畲田不税,其来久矣。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畲 民称呼的最早记录。还有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 卷一一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郑所南铁函心史、熊人霖南荣集、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顾炎武福建防闽山寇议等等,都记载了畲族人民 的反抗斗争。第四,笔记小说也记录了畲族风俗和生产生活。如宋朝乐史太平 广寰记和李防太平御览,明朝谢肇涮五杂俎,清朝梁章钜归田琐记、 杨澜临汀汇考、卞宝闽峤鞘轩录,等等。第五,自清代以后,各地省志、 县志更大量记录了有关畲民的历史文化。这些记载都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 宝贵的资料。 到近现代,许多畲族研究者开始展开了对畲族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研究,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 一) 微观的个案调查,这一研究其实早在解放前已有学者着手进行了。如 1 9 0 6 年浮云( 魏兰) 的畲客风俗 ,形象记述了浙西畲族妇女与汉人物物交 换的古老画面。1 9 2 3 年胡先骗的浙江温处州间土民畲客述略,论述了温、 处畲民居住、劳作、经济地位、服饰等内容。还有沈作乾的畲民调查记、括 苍畲民调查记 ,董作宾的说畲、福建畲民考略 1 9 3 3 年德国学者史图 博和同济大学李化民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o ,详细介绍了敕木山村 畲民的衣食住行、资源、农作物、副业、经济状况、租赋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为 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1 9 3 3 年何子星的畲民问题 对浙江畲族的社会 文化特征进行了客观描述,指出畲族所面临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 问题。 1 9 3 4 年王虞辅的平阳畲民调查 。1 9 4 1 年管长墉的福建之畲族 是第一 个较系统地介绍福建畲族民风民情的,包括农牧业、手工业、交易及婚丧嫁娶、 【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三漳州谕畲,厦门大学古籍室藏。 以上参见福建省编辑组编: 畲族社会历史调查附录部分, ,1 9 9 2 年 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一松溪民间契约文书研究 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内) 迁徙至此。第四,迁徙原因是因为不满朝政黑暗,而隐居 山林,四处游历,见雷畲村不仅风景好,而且风水也很好,必能庇祜子孙后代, 于是始祖雷桂公便在此开基定居。从此之后,雷氏繁衍很快,于是萧家庄也变成 了雷家村,并且可以说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望族。到目前为止,已在此繁衍生息了 二十多代,约有7 0 0 年左右的历史。 大布村松源蓝氏宗谱则没有有关盘瓠的任何记载,在“大布蓝氏重修宗 谱序 中提到:“稽蓝氏之受姓,始自楚大夫公子宴赐以蓝地,后世子孙即 以地为氏焉。即今蓝田县是也,自唐有明德公生子彩和仙翁得道成仙,厥后吉甫 公宋南渡时入闽,迨清初昌选公之子文周公其孙淑增公由汀迁松,生一子田壁公, 立业兴家,入籍捐内,至曾孙正芬公取入松庠武生即例贡生”。此篇序写于 民国8 年( 1 9 1 9 年) 。另在“松源蓝氏重修宗谱序 中再次提到:“蓝氏本 本源源裔出于春秋时楚公子宴封于蓝,蓝尹之后,迨至唐宋有吉甫公于上元县徙 居于福清,以为福清县之鼻祖也。至万一郎又徙居汀州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 业迨自我朝三十三世孙有淑增公于雍正年间由汀州长汀县迁居于建宁府松 溪县之东皈伏里大布村。 。 此篇序写于清同治七年( 1 8 6 8 年) 。在“续修 蓝氏宗谱新序中又说:“稽之受姓始自公子宴焉,其初尝为楚大夫,赐之 蓝地即今之蓝田县是也。后世子孙即以地为氏,厥后唐季明德公之子彩和公修道 成仙,迨吉甫公南渡时入闽,至清康熙间昌奎公由汀迁松之始祖也。 也 是写于民国八年( 1 9 1 9 年) 。而在“浑头村蓝氏创修宗谱新序 中则提到:“ 按其源流本与余同楚大夫尹之蜜后子孙,以邑为姓,即今之蓝田县是也。厥后唐 时明德公居江南,至十四世祖吉甫公值宋南渡时入闽,越三十一世昌元公于清康 熙年间由汀迁松,择浑头村而居焉。”。鲫 从以上这些序中很明显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姓氏来源于封地, 以地为姓。第二,他们都是由闽西汀州长汀县迁至闽北松溪县的,其中三十一世 昌文公、昌奎公、昌元公都是在康熙年间迁入的,只不过前二者迁入大布村,而 昌元公迁入浑头村。三十三世淑增公则由雍正年间迁入松溪大布村,( 淑增公是 大布村松源蓝氏宗谱,1 9 8 5 年。 大布村松源蓝氏宗谱,1 9 8 5 年。 大布村松源蓝氏宗谱,1 9 8 5 年。 大布村松源蓝氏宗谱,1 9 8 5 年。 第二章闽北松溪畲族的家族变迁历史 三十一世昌选公的孙子) 。而昌文、昌选、昌奎、昌元四公都是亲兄弟。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题完整版
-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大全
- 施工质量安全相关试题及答案分享
- 月嫂时间管理试题及答案
- 构建稳定有效的国家金融监管体系
- 常见病各种应急预案(3篇)
- 普通财务个人述职报告
- 街道办事处半年工作总结
- 强化涉农资金管理
- 2025年南平浦城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棉花各生长阶段田间长相图片
- 年金(复利)终(现)值系数表
- GB/T 32473-2016凝结水精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
- GB/T 19494.3-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 遗传学试题库及答案-(12套-)
- 硫酸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 DBJ53T-69-2014云南省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放射CT质控考核表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名字由来作文-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