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对于明清小说的研究,不仅国内的学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国外学者也是不 断投身其中,并取得了诸多成果。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小说研究虽然起步较迟,但 研究成果却是后来居上,令人瞩目。从上世纪6 0 年代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开始 至本世纪初,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经历着不断的变 化。出生于上世纪4 0 年代的r 0 b 瞰e h e g e l ( 何谷理,亦称何古理) 教授正是 随着美国明清小说研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汉学家。从上世纪7 0 年代发 表第一篇关于明清小说研究的论文开始,何教授的研究趋势就基本与美国明清小 说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相契合。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美国的明清 小说研究正朝着范围扩大化、角度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何谷理教授也在此期完 成了他对于明清小说在接受与传播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就拟将何谷理教授 在8 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发表的专著及相关论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此期 的小说研究进行述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章节之前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及何谷理教授的研究概况, 并阐述作此论文的目的。 第一章首先描述的是美国汉学界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轨迹,其中包括了各 个时期的研究重点以及有着一定影响的具体的研究论著;其次,本章将对何谷理 教授的学术背景以及他在明清小说上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期呈现出 何教授明清小说研究的总体动态。 第二章与第三章以何谷理教授在上世纪8 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发表的专著 及相关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其在明清小说的接受与传播方面的研究:在明 清小说接受研究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何教授有关明清小说的接受者辨析和影响 读者阅读的两大因素插图与评点的分析;在明清小说传播研究方面,主要阐述 何教授对明清小说的是主要传播媒介印刷书以及主要传播者出版者的探讨。 第四章主要从传统性和新颖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何谷理教授在明清小说接受 与传播方面研究的特点,并指出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结语部分总结何谷理在小说接受与传播方面的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重新审 视明清小说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关键词:何谷理明清小说接受传播 a b s t r a c t t h eq l i n 懿e1 e i c t i o 璐o fm i i 唱a n dq i l l ga l w a y sa t 眦t 也es c h o l a r sa th o m e 趾d a b r o a ds 0m a t 血e 陀s e a r c ha c i l i e v 锄1 t s 蚰也i sa r e ah a v eb 咖m a d eo b o l l s l y 舢1 0 u g h 廿1 es i r l o l o 百s t si i l 圮u s ad i dn o ts t a nt 0d 0r 龉e a r c ho nt 1 1 e6 以。鸺o f m i l 坞a 1 1 dq i n g 鹪e a r l y 勰l o s ei no 廿l e rc 0 u n t r i 镐d i d ,l e yh a v cm a d e 缈a tp r o g r e s s s m 1 9 6 0 s i b o b e ne h e g e li s0 n eo f 廿l es i l l o l o 百s t sw h 0w e r cb o mi nm e6 r s t d e c a d e so fl a s tc e n t u h i sr 贷e a r c h 位巧e c t o d ,0 nt 1 1 e6 c t i o 璐o fm 洫g 锄d ( g a c c o r d sw i 1m et o t a l 锄do f t l l es i 】l o g y6 e l di l lt l l eu s a f r o mm i d 一1 9 8 0 st 0t l l e 丘r s ts c v e r a ly e 掷o f2 lo e n t u d h e g e lh 勰p u b l i s h e dl l i sr e s e 诎a 出e v 锄咄o n t l l er e c :印t i 姐dc 0 伽m l n i c 撕0 no ff i c t i o 璐i nl a t ei n l p 耐a lc l l i n a b a s e do nd h e g e l sw o r k sp u b l i s h e dd l l r i i l g l i sp e r i o d ,t i l i sn l e s i sa i l 】幅t 0r e p r 镐e n ta n dc o m m e n t o n1 1 i s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锄e n t s 1 1 1 i s 1 骼i si sm a d eu po f4c h 印t e 璐t h eb d e fi n 仃c 姒i o nb e f o r ec h a p t e ro n ei s t 0h e l p 吼 蛔t 觚d 也e b 蕊c 砌舳a t i o no f m er e s e 甜c h0 n e s e6 c t i o 璐o f m i n g 砒l dq i i 培i i lm eu s aa n do f d h e g e ll l i m s e l e 嬲w e l l 嬲l ea i l no f 廿1 i st l l e s i s a s l e m a i np a r t so ft l l et 1 1 e s i s ,c h 印t e ro n e 丘1 忑n yr e p r e s e n t st l l e r e s e a r c h 仃萄e c t o 巧o n c l l i n e s e 丘嘶。璐o fm i n ga 1 1 dq i n go ft h es i n o l o 舀s t si i lt h eu s a ,i i l d u d i n gt h e r e s e 砌l 锄p h a s i so fe a d hp 丽o d 趾ds o m ei n 印r t a n t 、帕f k s t h e n ,t 1 1 i sc h a p t c r i n 昀d u c e sd h e g e ll l i m s e l f 锄d1 1 i sr e s e 孤c ha 出e v 锄e l l t so nm i n ga 1 1 dq i n g 1 i t 锄m 啪c h 印t e r 铆。趾dc h a p t e r 廿1 1 e er 印r e s 印td h e g e l sr e s e a r c ha c l l i e v e m 印t s o nm er e c 印t i o na n dc o i i l i i l u i l i c a t i o no ff i c t i o n si nm i l l ga n dq i n g a sf o rm e r e c 印t i o no fm e f i c t i o n si i lm i n ga i l dq i i l 吕d h e g e l se m p h a s i si so nm e a n a l y s i so f r e a d e r 砒l d铆o i i r l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w l l i c h h a v e 证l p a c t o n r e a d i n gf i c t i o n s , i l l u s 仃a t i o n sa n dc 0 m m e l 【t a d e s mm ea s p e c to fc o m m 嘶c a t i o 玛d h e g e ld i s c u s s e s m em a i l lm c d i 啪b o o k ”a 1 1 dt h ep u b l i s h e r s g r e a te 肋r ti nc i r c u l a t i n gt h e6 c t i o n s a tt l l a t 劬e c h 叩t e rf o u ri st o 血do u t 也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h e g e l sr e s e a r c ha n d p o i n to u t 血el a c | 【i i li t a s 廿l ec o n c l u s i o n ,廿1 el a s tp a r to fm i st 1 1 e s i sp o i n t so u tm e i n s p i r a t i o nn l a td h e g e l sr e s e a r c h 百v e sm ec l l i n e s es c h o l a r s k e y w o r d s :r o b e r te h e g e l 6 c t i o so f m i n g a n dq i n g , r e c e p t i o n , c 0 i n m u n i c a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刈酗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o & 一。1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便用学位论文的规足,字校有秋侏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矽日乏缝一 日觏:扣口舻:! j ! 引言 对于明清小说的研究,不仅国内的学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国外学者也是不 断地投身其中,并取得了诸多成果。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小说研究虽然起步较迟, 但研究成果却是后来居上,令人瞩目。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开 始至本世纪初,美国汉学界的明清小说研究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经历着 不断的变化。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r o b e ne h c g e l ( 何谷理,亦称何古理) 教授正是随着美国明清小说研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汉学家。他是当今美 国颇为有名的汉学家之一,中国与日本文学博士,师从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夏志清先生。何谷理教授自1 9 7 5 年至1 9 8 8 年历任华盛顿大学亚洲与近东语言文 学系中国文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 9 9 0 年转至该校比较文学系任教;1 9 9 7 年担任比较文学系系主任至今。同时,何教授还在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 亚大学负责过东亚的文学与文化学术项目,兼任美国若干所名校出版社的专著出 版评审。何谷理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的研究都有涉足,但其主要精 力还是放在对古代文学,尤其是对明清文学的研究上。早在1 9 7 4 年,何教授就 发表了关于隋唐演义的研究论文隋唐演义:其时代、来源与构造。之后, 他对明清小说的研究便一发不可收拾,并于1 9 8 1 年出版了其第一部专著十七 世纪中国的长篇小说( 刀l p d w ,伽& w 刀纪绷砌锄胁砂锄f 刀口) 。2 0 世纪8 0 年代 中期以后,他对明清小说作了更为开阔及深入的研究。其中,他对明清时期插图 小说的研究专著中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的阅读( 尺阳幽曙脚如抛矧融”切 肠把卸批,西伽口) 改变了其原先的研究思路,从多元的角度来考察明清小说, 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现阶段,何教授又将目光投向了有关清代刑科题 本与明清文学叙事传统的比较研究。可以说,何谷理教授是继韩南先生之后美国 汉学界研究明清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这样一位汉学家,一些国内学者已给 予关注,但是仅在于对其少数研究著述的翻译和评介,而他的两部专著至今还未 被翻译成中文。事实上,从上世纪7 0 年代发表第一篇关于明清小说研究的论文 开始,何教授的研究趋势就基本与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相契合。上 世纪晚期,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正朝着研究范围扩大化、研究角度多样化的方向 发展,而何谷理教授也在此期初步取得了他对于明清小说研究的新成果。本文的 第二、第三和第四章就将何谷理教授在上世纪8 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发表的专 著及相关论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其在这一时期对明清小说在接受及传播上 的研究。 第一章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及何谷理概况 第一节美国明清小说研究概况 国外对中国小说的研究起步很早。早在1 8 2 6 年,法兰西学院第一任汉学教授 雷慕沙( a b c lr 6 舢1 明t1 7 8 8 1 8 3 2 ) 就为玉娇梨的法文译本撰写了长序,“这 是西方国家目前能见到的中国小说研究方面的第一篇文章 。此后,国外对中 国小说的研究工作就不绝如缕。而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小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 期,其间的小说也备受国外学者的瞩目。明清小说在美国流传的历史比不上日本、 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比不上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这与中美两国文化交 流较迟不无关系。但是,美国汉学家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却是后来居上,令人 瞩目。“其论著不仅数量大,而且大都内容翔实,有相当的理论深度,研究方法 和学风、文风有不少值得中国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1 9 世纪3 0 年代开始,美国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传教办学,吸收中国文化, 传播美国文化。从那时起,许多明清小说被翻译、介绍到了美国。2 0 世纪初至4 0 年代末,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此时,美国对明清小说的研究也初现端倪。 广为人知的是1 9 3 9 年作家型汉学家赛珍珠( p e 砌s b u c k ) 出版了中国小说 ( 砀p 西伽醛e d w ,) 一书。此书为赛珍珠在1 9 3 8 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 讲,“指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价值 , “强调小说起源于民间文学,并着重论 述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及红楼梦三部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1 9 5 3 年,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理查德欧文( 砌c h 莉i r v 咖) 的 与( 儒林外史) ( 三毗 胁协以跏锄伽甜e 口瑚舭m d 讹刀? 彳尺阳如gq 厂砌修如”胍喈口以比一砌 m 抽j i l 珈) 、浦安迪的对中国叙事文学的理论构想( 乃w 口胁口c ,f f 泐,刀l w d 厂西加钌e 舭z ,阳玎垤) 等等。在个人专著方面,l u c i 饥m i l l e r 于1 9 7 5 年出版了 :红 楼梦中虚构的假面具一一寓言、模仿和角色( 础矿胁如刀伽肠z ,幽“拖,l g ? 彳啦g d 佛施加铅西鲫d n 船d ,l 口) ,“作者运用新批评和原型批评理论从另一角度 揭示了红楼梦的不同层面;1 9 7 6 年,浦安迪也出版了专著红楼梦中 的原型及寓言 ( 彳,咖p 劬兜册d 彳,f 匆g d 哕伽砌pz ) ,阳m 矿珐er 甜c 妇所6 盯) ,他 “运用当时流行的结构主义及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来研读红楼梦,颇具革命 性,使人耳目一新。 这些论文及专著的出现说明美国越来越多的汉学家开始 用新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明清小说。当然,对明清小说的版本研究也并没有中断。 韩南在1 9 7 3 年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 刀l p 鳓泐e 跏d 形跏砂? 砌磁西切d 口f 慨 彳“珐d 船 城口以c d 啤琊f 打d 刀) 。“这部版本研究力作通过严谨的考证和风格分析 论证了三言两拍中各短篇可能产生的具体年代。 8 0 年代至9 0 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明清小说研究不断深入且不断丰收的时期。 2 0 世纪8 0 年代,韩南出版了他的新著中国白话短篇小说( 劭觑劣g 殆朋口删缸, 跏w ) 。此书在美国成了研究中国传统白话短篇小说的必读书。1 9 8 7 年,浦安迪 出版了近六百页的专著明代四大奇书( 刀l e 而”,肘豳纪州切妇矿砌p 撇 d 诣,) ,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部所谓“奇书” 作了详尽的探讨。“金学 在8 0 年代的美国明清小说研究中非常兴盛。印第安那 大学于1 9 8 3 年举办了全美第一次金瓶梅研讨会。芝加哥大学东亚系的芮效 卫教授对金瓶梅进行了执着的研究。他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也积极投入到金 。黄卫总:明清小说研究在美国,载明清小说研究1 9 9 5 年第2 期,第2 1 8 页 圆同上 同上 3 瓶梅的研究中。同时,美国汉学界也热衷于对李渔小说的研究。1 9 8 8 年韩南 写成了李渔的独创( 刀l e 砌,绷砌以矿厶砌) 一书,详细讨论了李渔的小说和 戏剧艺术。张春树和骆雪伦合著的中国十七世纪社会的危机和巨变一李渔作品 世界中的社会、文化与现代性( c ,话捃口耐加砸向朋埘砌刀切铴,e 玎f 绍刀f 7 1 c 锄加v c 船l l 口,勋比劬函加陀口耐m 口如朋砂切厶玩肋,掰) “则将李渔的作品及生当 作一个楔子来考查当时的中国社会 。进入9 0 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 汉学研究者的涌现,美国明清小说研究的视野也不断扩大,反映着美国整个明清 小说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在长篇小说研究方面,骆雪伦于1 9 9 0 年出版了:历 史和传说一明代历史长篇小说中的观念与形象( 协幻砂口柑蛔谚砘铘a 材 加l q 睁伽历e 肘豫胁幻砌,o 垤b ) ;1 9 9 3 年李惠仪出版了迷惑与幻灭一一中 国文学中的爱隋和迷幻( 勘幽鲫加绷f 口耐眈,绷幽册砌绷力历坩口积肼凇幻订伽 凸伽嚣p f 幼口踟刀) ,“该书从追述 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子这一形象的原型开始, 分析了历史上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关迷惑和幻灭主题的描写 ; 1 9 9 5 年,黄卫总出版了 文人与自我之再呈现一一中国十八世纪小说中的自传倾向 ( n t e m t i 傩d s e 驴r 叩r e s e n l 口t 主o n :a t l t o b i 0 科叩h i ls e 瑚主b m l ) i nl h e 啦i i l 玉卿z 加一c 锄加y 硼伽甜p d v 酣) 。此期,美国学者对明清小说的评点也颇为关 注。d 删dr o l s t o n 编辑出版了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读法( 胁w 幻r 阳d 历已劬伽嚣e d w ,) 一书。该书将许多重要的小说评点资料翻译成了英文并“收有编者和其 他学者写的详细介绍小说评点历史及美学背景的文章”; 黄卫总( m 删nw h u a n g ) 在中国文学第十六期上刊载了题为中国传统小说评点中的作者与 读者以及权威的建立( 彳”珈d ,咖口材胎口如,伽胁应“d 撇z 国觑劣gm 口j i l c d m m e ,l 细秒) 一文。这一时期,美国明清小说研究者对续书也表现出了浓厚的 研究兴趣。早在1 9 7 8 年f 同甜c kb r a n d 眦e r 就写有题为董说的研究西游 补的书。后来e l l w i d m e r 又出版了乌托邦的边缘水浒后传与清初明遗 民文学( 砀e 朋_ 口罾懈矿狮叩妇? 舶“f j i l “j l l d “叫砌抛万鲫d 历e 上f 幼口f ,pd 厂肋螭 厶嗍凰所) 一书;1 9 9 4 年,刘小联写成并出版了佛心的艰辛历程一一后西游记 中的寓言( 刃l p 仇如细渺矿b 啪鼢西m ? 刀l p 彳,细秒矿f j i e 上冠把,乃“加砂幻砌口 融f ) ,等等。 进入2 1 世纪,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美国明清小说研究事业也在不断 发展,研究者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黄卫总:明清小说研究在美国,载明清小说研究1 9 9 5 年第2 期,第2 2 l 页 宙同上,第2 2 3 页 同上,第2 2 2 页 4 第二节何谷理的学术背景及其研究概况 i 油酣e h e g e l ( 何谷理,亦称何古理) 是当今美国颇为著名的汉学家之一。 何谷理先生1 9 4 3 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 9 6 5 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中文学士学 位,1 9 6 7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中国文学硕士学位,1 9 7 0 年到1 9 7 1 年在台湾师 大进修中文和书法,1 9 7 3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和日本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 著名的夏志清( c t h s i a ) 教授。在之后的1 9 7 5 至1 9 8 8 年间,何谷理先生历任 华盛顿大学亚洲与近东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1 9 9 0 年, 何教授转至该校比较文学系任教,1 9 9 7 年担任比较文学系系主任至今。同时, 他还在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负责过东亚的文学与文化学术项目并 兼任美国若干所名校出版社的专著出版评审。何教授自1 9 7 5 年1 月开始任教于 台湾华大,并担任华大东亚与近东语言文学系和比较文学系系主任多年。 何谷理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方面都颇有建树,而笔者在这里只 想涉及何教授在古代文学,尤其是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情况。何氏对明清小说 的研究源于他对长篇小说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7 0 年代早期,他就发表了隋 唐演义:其时代,来源与构造( f 死馏炉,l ? 伽d 口坛勋甜您口甜& 瑚c 胁愆) 。 自此,何氏对明清长篇小说的研究便一发而不可收拾。1 9 7 7 年,其 与1 7 世纪苏州杰出人物的美学( 砌fn 孵弦刀一f 口阼d 坊p 彳嚣肪p f 蛔矿历p & w 甩纪p 刀f 7 lc 切f “秒鼬幽d “点沈纪) 一文被发表。1 9 8 0 年,他发表了论文成熟与 冲突的价值:两位小说家笔下的英雄秦叔宝形象( 朋a 胁m 打d 以口材c d 玎如砌g 玩缸酷? z w d d w 凰留尸d ,加协矿历p 国伽船p 觑阳锄铴鼬“巾) 。1 9 8 1 年,他出 版了其专著十七世纪中国的长篇小说( 砀e d w z 加踟懈疗纪p 万咖刀f z 删 西砌) ,对六部产生于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思想及艺术上的分析。8 0 年 代中期以后,他又相继发表了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一个案研究 ( d i s t i n g m s h i n gl g v e l s 可a u d i e 眦e s ,o rm i n g - c h 讯g 娩m q 优l a rn t e r n m r e :a c e s 凯咖) 、章回小说发展中涉及到的经济技术因素( 上 :c d 加朋记口耐死c 以d 厶9 埘, 而c 幻瑙砌髓pd 恍铆堋阴f 矿砌p 胁硪加,l 口,国加钌p , b w ,) 等论文。进入9 0 年代, 何教授又发表了关于明清通俗文学和印刷术的几点看法( 刀l eg 阳砌d 厂 肌n f f 略口材砌ed g 坨厶窄所口彤矿却“伽三f 胞m 伽陀加协g 馏国伽口) 、明清文 人小说中的非因果模式及其意义( 所华耽讲c 纪6 f 如纱口甜肘妇以以g 伽 锄g - q f 略 三f 纪m 疗d w 尽) 、文学文本的印刷及流传( 刀l em z f 诹口以a 朋“肠加以d 厂 三f 纪m 死埔) 等论文。1 9 9 8 年,他完成了其另一专著中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 的阅读( & 口幽曙肼淞加跎矗只c 打o ,l 伽肠纪砌p e 砌,国切口) 。2 1 世纪初的这几年, 何教授又在中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的阅读这部专著的基础上后续发表了明 清通俗文学作品图册与插图( 砌觑f 抛r 砌力船西口耐f 7 l e 砌岱抛砌力矿尬帐佣d q 垤却“伽三讹朋f l 陀) 和通俗小说的市场归宿( 朋动p 尬虎f 垤如广 殆m 口洲厶驴只c 砌刀) 等相关论文并且正在从事有关清代刑科题本与明清文学叙事 传统的比较研究。 对于这样一位在明清小说研究上成果诸多的汉学家,国内学者已给予关注: 其论文隋唐演义:其时代、来源与构造已被翻译成中文并由台湾的幼狮月刊 所刊载;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一个案研究和 明清文人小说中的非因 果模式及其意义两篇论文已被译成中文并被乐黛云等主编的 :北美中国古典文 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所选用;关于明清通俗文学和印刷术的几点看法一文 被翻译成中文并收入到 以及芮效卫关于十七世纪中国的长篇小说 的书评,至于两部专著的中文译本至今还未见到。从分析何谷理教授的明清小说 研究轨迹可见,其研究趋势与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研究的总趋势相契合:2 0 世 纪7 0 一8 0 年代注重考证和对小说思想、艺术、结构的分析;8 0 年代中期至9 0 年 代,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角度也不断转变;到了2 1 世纪,研究则向更广更 深的方向发展。 以下,笔者就拟对何谷理教授于8 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在明清小说方面的 研究内容进行述评,所涉及到的主要是何谷理教授1 9 9 8 年出版的英文专著中 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的阅读及相关的论文。 o 何谷理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论著详见附录 6 第二章何谷理关于明清小说接受之研究 在明清小说的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往往聚焦于对作品的分析和对作家的探 究。可以说,对于小说创作的分析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主流。然而,小说创作 的分析在明清小说研究中固然重要,小说的接受问题亦不容忽视。因为“如果一 部作品没有被读者接受,它就不能算做真正的完成。何谷理教授在上个世 纪的最后十几年就试图跳出传统的明清小说研究框架,首先以小说的接受为切入 口来探讨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明清小说接受者之辨析以白话小说读者为例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期白话小说的发展 尤其令人瞩目。有关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接受者问题,国内学者在上个世纪末以 前基本上尚未进行细致的探讨,一般只笼统地称其为“市民阶层”。然而,在国 外这个问题却早已受人关注。日本学者矶部彰撰有关于明末 西游记) 的主体 接受层的研究一明代古典白话小说的读者层问题。他根据目前留存的明代阅读 西游记的笔记材料,认为“古典小说的主体接受层是以官僚读书人、富商等 为中心的统治阶层 ; 日本学者大木康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与读者一 文,又对矶部彰的观点作了补充及修正,认为“白话小说读者乃包括以生员为主 的科举考生及商贾两大类。 何谷理教授也给予了这个问题充分的关注,他试 图通过总体上的分析及个案的解析来清理出明清白话小说的接受者层次。 通过一些小说所展现的人物阅读文本的场景,何谷理指出了明清时人的这样 一个识字情况:当时识字的人不仅数量大,而且分布于各个阶层。何谷理分析了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教育的作用;二是专业化( s p e d a l i z a t i o n ) 的结果。 关于第二个原因,何谷理作了如下的猜想:“木匠可能因为建筑的需要而阅读有 关建筑的文字计划;鱼商可能要认识很多鱼的名字,甚至要为做广告牌而写这些 鱼的名字;聪明但没受过教育的人,例如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可能会读一些传 统的经文,等等。”“毫无疑问地,能够识字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然而,单 以识字群体来简单地推导出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读者群,何谷理认为是大为不妥 的。他指出尽管阅读小说的首要条件是识字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识字能力就 国李忠明:1 7 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5 页 。转引自大木康: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和读者, 载明清小说研究1 9 8 8 年第2 期,第2 0 l 页 大木康: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载明清小说研究1 9 8 8 年第2 期,第2 0 6 页 回r ( b e f te h e g e l j r e 口d b l g 刀如f 阳删眦厅加肠招加卿们例凸加口【m 】s t 柚f o r d :s t 锄f o r du n i v e 璐埘 p p 鼯s ,1 9 9 8 ,p 2 9 5 同上 7 等于白话小说的阅读能力。“关键是不仅要有识字或写字的能力;功能性的读写 能力( 缸1 c t i o n a ll i t e r a c y ) 还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c u l t u r a le x p e r t i s e ) 。如 何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呢? 何谷理认为教育,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 必经之路。因而,何氏认为尽管白话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但也只有接受过一定的 文化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白话小说的阅读者,而并不是仅一个识字能力就能与白 话小说的阅读能力划等号的。确定这样一个前提以后,何谷理试图以“受过一定 的文化教育 这个标准来分析白话小说的读者具体系哪些人。 首先,单从语言特征来说,白话小说最早来源于说书人的“说话 ,所以何 谷理认为接受过一般教育或者可以说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最有可能阅读白话 小说的人群,而且这一类读者也是最为广大的。他试图通过以下的证据来说明这 一论断的正确性:“李渔曾赞扬戏曲与小说作为妇女的补充阅读材料的作用一因 为白话文学作品比枯燥的、传统的作品更有趣味性,这将鼓励妇女阅读得更多, 也能提高她们阅读更为传统的文学作品的能力一; “一些与长篇小说有关的人 指出长篇小说迎合了广大的读者。例如江西南安郡守陈奕禧曾在评女仙外史 ( 吕熊著) 时指出:正因为一些代表着优秀品德的模范人物在戏曲和小说中出 现,妇孺才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同时,何谷理还借助了韩南的研究成果。 韩南曾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中有过这样的阐述:“当时白话小说的作家是注意 到这个读者群的特点的,所以文本大多浅近,序言中也有许多劝忠劝孝的言词。 冯梦龙的作品就是一例。对那些在文言中视为当然,不需解释的事情,冯梦龙在 写白话小说时就还要解释一番。这说明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对这一部分 读者是采取俯就态度的。 这段话中,“这个读者群 也就是何谷理所说的接受 过一般教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何谷理认为白话小说作家的俯就态度使“文化 程度不高的男女老少能够阅读他们的白话叙事文。 其次,何谷理认为白话小说并不因其语言特征而只为上述的群体接受。他指 出明清时期有些白话小说所呈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它们所迎合的是具有相 同的思想、意识和美学趣味的“社会精英 , 也就是“社会精英阶层中文学功 底深厚的成员如承认自己在白话小说制作中的作用,通常只为他们的同僚而特意 创作”。何谷理认为,从一些文人随意之作中所提及的一些长篇小说书名来看, 回r o b 锄e h e g d r 即凼愕肋岱f ,口删眦疗加幻据却b 砌,伪f 船【m 】s t a i l f 0 1 旧: s t a l l f o i du n i v c 鹅时 p 嘲s ,1 9 9 8 ,p 2 9 6 o 同上,p 3 0 0 同上 固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 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9 ,第1 l 页 r o b 饥e h e g e i 胄阳咖曙砌岱舳f 耐凡嘶鲫加厶据幼p p ,吲c 蛔【m 】s t a i l 伽:s t 锄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嚣s ,1 9 9 8 ,p 3 0 0 所谓的“社会精英”,何谷理指称他们是社会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官员、文人、参加过科举考试 但最终落榜的人等等。 o ( 美) 何古理: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一一个案研究,载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8 “虽然并不是文人才是书籍的阅读者,但是一些文人阅读所有种类的长篇小说却 是事实 。他也指出长篇小说在文人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明清时期许多文人 为长篇小说作评,从而构成一个阐释团体( i i l t e 印r e t i v ec o m m u n i t ) r ) 。 同时, 何谷理认为当时评论家的观点以及迄今为止一些学者所做的研究都已都很好地 说明了社会精英阅读白话小说的可能性:“金圣叹就曾指出他的作品只有有着 深刻思想和丰富感情的人才能欣赏堋: 收入 小说丛考( 钱静芳著) 、小说 考证( 蒋瑞藻著) 、小说旧闻抄( 鲁迅著) 、中国小说史料( 孔另镜著) 中 的很多有关金瓶梅及其他长篇小说,特别是具有艺术复杂性的长篇小说的评 论说明“文人尽管在白话小说阅读群中不占支配地位,但也是主要的阅读群体一; “浦安迪等人所做的研究也显示了一些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 的智慧和文学趣味。刀 何谷理本人也曾对明清时期的六部长篇小说做过思想、 结构上的剖析,并指出它们是精致的“文人小说,迎合的是文人趣味。 何谷 理认为这些社会精英已不是单纯的小说阅读者,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欣赏 者。 通过以上的总体分析,何谷理尝试得出如下结论:“明清时期有可能阅读白 话小说的人毫无疑问非常广泛,包括官员、文人、那些为科举考试而受过教育而 最终落榜的人;那些有一般的文化程度的人,例如富家的妇人和商人之子也应该 读过小说;阅读技能相对比较低的人也可能是构成阅读群的一部分。 o 同时, 何谷理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精英又不是仅停留在白话小说“阅读的层面上,更 多地是带着自身的思想、趣味来“欣赏白话小说,尤其是那些文人创作的白话 小说。以下何谷理的个案研究则从细节处探究了明清白话小说的读者层问题。 在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个案研究一文中,何谷理以隋唐李密故 事为线索,将隋史遗文、隋唐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和 说唐等五部白话文本中与李密有关的事件全部列出( 不管是重叠的还是非重 叠的) ,然后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和数据的统计,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白话文本 整体是由为全部这些读者而设计的材料所组成的。 这里的“全部这些读者 就是何谷理在上文中所概括的白话小说读者群。何谷理认为无论是文化程度高 c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6 ,第4 5 0 页 哪r 0 b e ne h e g e l 胎础馏m 西f 旭矧融甩栩如f e 而p p 砌,劬协口 m 】s t a l l f o r d :s 伽l f 0 1 日u n i v 哪时 p 髑s ,1 9 9 8 ,p 3 0 2 圆同上 国同上,口3 0 0 固同上,p 3 0 l 同上 总结自其论文刀i p 白v 酣加s 凯订f 鲫f c 锄m ,) ,国加口 m 】n e wy 0 d ( : c o l u m b i au n i v e 噶时p r 妫s ,1 9 8 l 。r o b 鲥e h e g e l 尺幽哼删e 蜉f ,口 耐胁订加肠f e 如p e 砌fa f 加【m 】s 切1 l f o r d : s t 她f b r du n i v e r s 时 p r e 鹞,l9 9 8 ,p 3 0 2 - 3 0 3 ( 美) 何古理: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一个案研究,载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c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6 ,第4 6 l 页 9 的,还是文化程度低的人都能够阅读这些白话文本。但是,何谷理将这六部作品 分成了两类:精英作品( 隋史遗文和隋唐演义) 和非精英作品( 隋唐两 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和说唐) 。他如此划分的依据是面向的主流读者群 的不同。何谷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区分了这两类作品:首先,在阐述事件所用的 手法上,何谷理指出非精英作品倾向于运用“不合逻辑的和超自然的因素 ,而 精英作品“则较不情愿为其读者提供传说或非理性的素材, 他认为这类作品 意图针对的读者的角色是“阐释时代、国家命运以及维护社会秩序所应遵守的君 臣之义( 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履行这种职责) ; 其次,在有关李密的事件符合 历史史实的程度上,何谷理指出“精英小说有相对高的历史性。相反,平白质朴 的叙事作品要比精英小说显示出更高程度的创造性朋,这种创造性“一方面 包括民间传说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以及现已散佚的白话书面材料中的因素,另一方 面包括对故事所做的真正的创新 。 通过统计,何谷理计算出隋唐演义中 的李密事件有2 9 与史书中的事件相同,隋史遗文则有4 7 ;隋唐两朝志 传中的李密事件有2 6 与史书中的事件相同, 大唐秦王词话和说唐则 分别只有1 5 和1 7 ;再次,在事件关注的问题上,何谷理指出“精英作品更 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例如,那些影响某一政治、社会或军事群体的问题”,“面 向程度较低的读者的小说在更大程度上关注个人:献身于某一领袖、朋友、声誉、 地位、安逸”。 何谷理承认这两类作品互有相似性的地方,他解释为“不同社 会层次文化整合的证据”,o 这也使白话文本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成为可能。但 他认为差异性是主要的,两类作品各自有所针对的主流阅读群体,即精英群体和 非精英群体。他们在价值观和趣味上有很大的不同。何谷理在此所做的个案研究 虽然是针对文本的分析,并由此来为白话小说分类,但文本分析的过程也带入了 白话小说作品的接受者分析,即哪类文本针对哪类读者,哪类读者对哪类文本具 有更大的适应性等等。可以说,这个个案分析是何谷理对明清白话小说接受者辨 析的有效补充。 总的来说,何谷理所做的明清小说的接受者之辨析是以白话小说的读者情况 为例,且通过总体及个案的分析,借助于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说明这样一个 问题:语言风格本身不足以作为判定读者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展现于文本中的语 言风格。语言风格这一单一标准不可能对白话小说的接受者做出详尽的分析,而 。( 美) 何古理:明清白话文学的读者层辨识一一个案研究,载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c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6 ,第4 5 7 页 同上 同上,第4 5 8 页 回同上 同上 同上,第4 6 0 页 。同上,第4 5 9 页 1 0 对文本的思想、艺术性的研究在辨析小说读者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何谷理认为 只有将小说的语言风格及文本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够对明清白话小说的接受者层 次做出较为详尽的分析。 第二节明清小说阅读之分析 “为什么长篇小说流行将近两个世纪? 、“我追溯了长篇小说的文本历史, 对作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文本间的关系,也分析了一些主要的主题。但是,当 这些研究变成了论著,看起来完满的研究成果却造成了更大的疑惑:当我阅读长 篇小说时,虽然有些部分很吸引人,但是大多数却是平淡无奇的。总之,我在文 本中发现了无数重复的相似的情节,索然无味。 回等等类似于这样的疑问和感 受在中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的阅读的序言中随处可见,也正是带着诸如此类 的疑问和感想,何谷理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到底是 什么吸引当时的读者去看这些长篇小说? 明清小说真的只是因为它的文本故事、 情节而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吗? 于是,何谷理开始考察吸引当时读者去阅读小说的 另外一些因素。 一小说中的插图 首先,何谷理发现了小说插图这一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要素。何谷理 查阅了各种资料,发现在明代以前,书籍从未如此普遍地拥有插图。他指出为书 籍而生产的图片数量在十七世纪十分巨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戏曲、小说 的插图。“古本戏曲丛刊重印了元明两代的3 0 0 部戏剧作品,其中2 1 2 部插图 量达到3 8 0 0 幅。南京的富春堂为一百部戏曲印本生产了一千幅图片。章回小说 水浒传在明代至少以7 种插图版本出现,流行的戏曲西厢记和琵琶记 更是频繁地被印制。这里的每部作品、每个场景或每一章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图, 或每一题目下都有间断的图片据不完全的考察,傅惜华列出了1 3 5 部小说插 图版本,5 部来自元代,3 0 部来自清初,其余1 0 0 部来自明代。圆通过这些数 据的搜集,何谷理相信插图对于明清小说的阅读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否则就 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事实上,中国插图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人著书立说,重视图的作用。 图书,在古代就是图籍与书籍的合称。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 。r o b 酣e h e g c l r 阳出愕讹盯f ,口f 耐触订拥加据咖弦,胁,凸m 口 m 】s t 卸f o r d :s t a r i f b r d u n i v e r s 时 p r e s s ,l9 9 8 ,p r e f a c ex x 。同上,p 1 9 3 l l 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书的一个优良传统。”古 代早期的插图是手绘的,且应用范围广,数量多。汉代,纸经过蔡伦的改良,既 利于书写,也利于绘图,插图本书籍大量增加。唐代出现雕版印刷复制技术和木 版插图。自此,中国插图以木版插图为主。木版插图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黄金时 代,数量巨大,质量上乘。“明刊本插图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而插图中最精彩的是戏曲、小说插图。 何谷理将木版插图的发展作了一个大 致的梳理,然后聚焦于明清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木版插图,指出明清小说插图的 两大特征对于小说的阅读与接受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1 插图的实用性 何谷理认为明清小说的插图( i l l u s 删0 n ) 因与文字内容的关系,其首要的 能影响广大读者阅读小说的原因在于实用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插图的辅助作用。何谷理认为插图出现在文本中,最初的目的就是作为 文本内容阅读的辅助者,并且他指出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来说,文本带有插 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字。“元代的平话中一连串如 画卷似的插图虽然没有描绘整个故事”, 但“这些图片重塑了高潮事件紧张 的转折,对抗,战争和突发事件 。何谷理进而指出明初的小说插图也延续了 这一功能,“位于文本上部的连续的一系列的插图可能有助于阅读有困难的读者。 例如建阳印刷的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