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4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对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围绕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变迁,通过分析国内外差异,指出我国银行卡 产业在三个层面上分别面临如下问题:卡组织方面的银联垄断争议;发卡市场方 面的竞争问题;收单市场方面的受理环境不理想问题。并相应提出如下的对策建 议:加快银联民族银行卡品牌建设;规范发卡市场;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受 理市场建设。全文共分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总论,主要描述了银行卡产业定义、参与主体、运行机制及其对宏 观经济的影响。 产业发展历程,卡组织、发卡市场和收单市产业发展历程,卡组织、发卡市 场和收单市场三个层面的现状,主要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等三部分内容展开。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国外银行卡产业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 产业发展差异。 第四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卡组织、发卡市场和收 单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银行卡,产业,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5 the research of our national bankcard industry abstract our national bankcard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still has a gap if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we can study foreign mature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bankcard industrys developing.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our national bankcard industry , analyses the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foreign industry, and advises that we should develop the national bankcard brand, make the issue market standardization, encourages the third party service suppli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ankcard market. this thesis includes 7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pandect, and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the actors,the mechanism,the influence on macro-economics; chapter 2 then analyses the instance of our natinonal bankcard industry including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the bankcard net, the issue market, the acquire market.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6 chapter 3 for the sak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 researches foreign bankcard industry. then based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before, calls on the problems and advices. the problems comprise the three sides: bankcard net,issue market and acquire market. chapter 5 is the summarization. key words: bankcard, industry, research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2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学军 日期:2008 年 1 月 13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3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学军 指导教师签名:吴文锋 日期:2007 年 1 月 13 日 日期:2007 年 1 月 13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 前言 一、论文选题原因 (一)不平凡的“塑料卡”,改变了我们的支付习惯 看看你的钱包吧。 我想, 你肯定和大部分人一样, 拥有可以用来在许多超市、 商店里面付款的薄薄的塑料卡;至少,你所在的单位会为你办理一张代发工资的 银行卡。 因为这张塑料卡,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银行、货币、信用的本质,甚至要更 进一步来考虑它们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在微电子环境中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因为这张塑料卡,货币仅仅是记录在没有纸张或者金属上的有保证的文字, 它最终演变成一种以微电子形式进行排列的有保证的数据, 并以光速在整个时间 进行流通。 可以说,这张塑料卡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支付习惯。 (二)快速发展的我国银行卡产业 自 1985 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以来,我国银行卡产业 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随着我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的成 立,更加促使我国银行卡产业迅猛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大幅上升,受理环境不断 改变,不仅基本实现了国内联网通用的目标,而且实现了人民币银联卡在美国、 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可以说,以银行卡经营为核心, 聚集了一大批发卡银行、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银行 卡产业链。 (三)发卡大国,不代表产业强国 单从银行卡发卡数量来看, 我国已毫无疑问成为发卡大国。 但分析数据机构, 在我国的银行卡发卡数量中,大部分为代发工资卡,并且重复发卡、睡眠卡数量 惊人。发卡大国,并不代表我们是银行卡产业强国。我们与欧美国家相比,特别 是与代表银行卡产业发展风向标的美国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1、发展历史的差异。美国银行卡的鼻祖 1950 年出现在曼哈顿的一些餐厅, 距今已经 57 年,而我国的银行卡发展历史只有 22 年。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2 2、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差异。在美国的银行卡产业链中,专业化分工程度已 经非常高,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特约商户发展机构、终端设备维 护服务机构等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我国,2002 年才成立银行卡联合组织, 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既从事发卡,又兼做了收单、特约商户发展、终端设备布放和 维护等可外包的非核心业务。虽然近几年我国银行也开始把发卡营销、终端设备 布放和维护等业务进行部分外包,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工协作,但分工协作的 深度还远远不够。 3、规模势力的差异。银行卡产业的特定性质,决定了规模效应。在美国银 行卡产业链中,规模势力雄厚的机构众多。在发卡组织中,有全球六大卡组织的 五家: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美国大莱卡、美国发现卡;在发卡机构中,有 全球著名的花旗银行、 美国银行; 在第三方服务机构中, 有全球最大的第一资讯。 而在我国的银行卡产业中,还缺少规模实力雄厚的机构。 4、全球话语权的差异。由于在全球六大银行卡组织中,占据了五席,美国 拥有了十分强劲的产业主导权。 而我国的人民币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在国际 上的影响力尚较弱,规模实力有限。可以说,我国发展民族银行卡品牌,就是为 了避免银行卡产业免受美国银行卡组织的垄断控制。 二、论文选题意义 虽然银行卡产业一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过对国内外 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对比,而对我国银行卡产业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课题却较少,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使用了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本课 题还注意把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有机进行结合,一方面,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 展过程、参与主体、产业层次等进行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银行卡产业 发展的实践进行实证研究。 四、遇到的困难 在我国,把银行卡作为独立的产业进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 国银联对如何推动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连年出版了中国银 行卡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现状、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 析。 但除此之外, 国内缺乏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并且缺乏系统的银行卡统计数据。 五、创新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3 本课题在研究中也提出了不一些创新的思想。提出按照三个卡组织、发卡市 场和收单市场三个层次来进行银行卡产业细分研究, 认为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是 解决我国目前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瓶颈问题的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4 第 1 章 绪论 银行卡产业链主要由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组 成,它们通过业务关联组成银行卡产业集群。 银行卡产业由于涉及支付领域,与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对宏观经济也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作用。 1.1 银行卡产业的定义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银行卡产业是银行业的一个分支,是 银行业细分的产物。简单来说,银行卡产业就是指与银行卡业务相关的所有机构 和企业,围绕银行卡业务形成的产业链。 从狭义角度来分析,整个银行卡产业链包括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 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从广义角度来分析, 除了上述四个主体, 银行卡产业链还包括 pos 机具和 atm 等设备生产商、卡片制造商、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等。 1.2 银行卡产业的参与主体 下面主要介绍银行卡产业的参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运作关系,具体包括: 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以及专业化服务机构。 1.2.1 银行卡组织 银行卡组织指建立、运营、维护跨行信息转接网络,通过建立公共信息网络 和统一的操作平台,向会员机构提供信息交换、清算和结算、统一授权、品牌营 销、协助会员银行进行风险控制及反欺诈等服务的组织。其核心是运营跨行信息 转接网络。 按照业务模式的不同,可以将银行卡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放式卡组织, 这类组织不直接对外发卡,也不从事收单业务,而是通过其会员机构对外进行发 卡和收单业务,国际银行卡组织维萨和万事达、以及我国的中国银联都属于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5 式卡组织;另一类是封闭式卡组织,这类组织自身从事发卡和收单业务,美国运 通和美国发现卡就属于封闭式卡组织。 1 目前全球有六大卡组织,分别是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美国大莱、美国 发现卡和日本 jcb;我国的人民币卡组织是中国银联。 从组织形态来说,维萨、万事达成立之初都属于协会性质的非赢利组织,但 近年来都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目前都已是上市公司;美国运通和美国发现卡从成 立之初就是盈利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的中国银联也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方 式设立。 1.2.2 发卡机构 发卡机构指向持卡人发行借记卡和信用卡,通过提供各类相关服务,收取一 定费用的机构。 发卡机构包括银行发卡机构和非银行发卡机构。我国目前只有银行发机构, 尚不存在非银行发卡机构。但是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等银行卡产业发展已经较为 成熟的国家,存在大量专业的非银行信用卡公司,这类机构一般由大型旅行社或 大型百货公司投资设立。 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发卡机构, 除了发行借记卡,目前各行竞争的焦点是信用卡发行业务。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 存在规模劣势,在信用卡发行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1.2.3 收单机构 收单机构指负责特约商户的开发与日常维护管理,并为特约商户提供刷卡消 费使用的 pos 机具以及帐单资金清算服务的机构。 收单机构的利益主要来源于商户手续费分润及商户结算账户资金沉淀。 收单机构包括银行收单机构和非银行收单机构。目前,我国收单机构的主体 是各商业银行, 各商业银行一般都为在本行开立资金结算账户的特约商户提供收 单服务;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其中规模最 大的是中国银联下属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在美国等国家,非银行收单机构数量 众多,是收单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1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david s.evans,richard schmalensee 著,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译银 行卡支付时代第 175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6 1.2.4 专业化服务机构 专业化服务机构指为商业银行提供银行卡相关业务外包服务的机构。 外包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在我国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为银行提供 发卡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服务;二是,为银行发卡业务 提供专业的营销支持服务;三是,为银行发展特约商户,并提供特约商户和 pos 机具日常维护管理服务。 本文主要讨论提供第三类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它们是银行卡受理市场的 重要参与者。目前我国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其规模实力还相对较 弱。 1.2.5 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信用卡业务的运作流程来说明银行卡产业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文献来源:互联网 2006 年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市场研究报告第 13 页 图 1 信用卡业务运作流程 说明: (1)如果是跨行交易,结算中心为中国银联跨行交易数据处理中心;如果 是本行交易,结算中心指各商业银行总行数据处理中心。 (2)代理/收单单位在我国主要包括各家商业银行、中国银联下属的专业化 收单服务机构和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 1.2.6 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的利润来源 任何一个产业, 都必须有其利润来源, 否则这个产业就缺乏长远发展的动力。 下面分析一下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的利润来源: (1) 收费标准和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7 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遵循的收费依据是 2004 年颁发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 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该办法制定了我国 pos 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 费和 atm 跨行交易手续费的收取标准, 以及各参与方的分配比例。 在 pos 交易中, 对于超市类商户一般执行 0.5%的扣率,对于百货公司一般执行 1的扣率,对于 餐饮娱乐类商户一般执行 2的扣率 2。 (2) 银行卡组织 银行卡组织的利润来源于以下两部分:一是会员银行的会员年费收入,这部 分由会员银行支付,支付金额与会员银行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有关;二是跨行信息 转接收入,对于 pos 交易,这部分实际由特约商户支付,在我国,也就是 7:1: x 分润中的“1”;对于 atm 交易,这部分实际由持卡人支付,目前我国收取持 卡人 2 元跨行取款费。跨行信息转接收入是银行卡组织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 银行卡消费金额的增加,银行卡组织的收益也将不断扩大。 (3) 发卡机构 发卡机构的利润来源于以下四部分:一是持卡人支付的卡片年费;二是持卡 人支付的信用卡透支利息; 三是通过持卡人银行卡资金沉淀为发卡行带来的资金 收益;四是发卡机构在特约商户支付的刷卡交易手续费中的分润,在我国,也就 是 7:1:x 分润中的“7”。 (4)收单机构 收单机构的利润来源于以下两部分:一是收单机构在特约商户支付的刷卡交 易手续费中的分润,在我国,也就是 7:1:x 分润中的“x”,之所以是 x,说明 存在一定的讨价还价余地,收单机构可以和特约商户谈判确定价格,一般的水平 是“2”。二是特约商户结算账户上的沉淀资金为收单机构带来的资金收益。 (5)专业化服务机构 本文主要讨论参与收单外包业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 目前我国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收益来源主要是对收单业务收入进行再分配,也 就是在特约商户支付的刷卡交易手续费中,对 7:1:x 分润中的“x”部分进行 再分配。 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下发文件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8 由于我受理市场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而 7:1:x 的分配方式,更偏重于对 发卡机构的利益分配,对收单机构的利益分配相对比例较低,往往无法弥补收单 机构在 pos 机具上的资金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鼓励专业化服务机构参与 受理市场的建设,在我国部分地区,当地银行卡同业公会在 7:1:x 收益分配机制 的基础上,又针对 pos 机具投放制定了专门的利益分配方式,一般采取所有银行 按照业务规模占比, 共同向专业化服务公司支付固定金额的机具使用费和机具维 护费的方式,使用费标准各地区差异较大,如上海为 125 元/月,西安为 120 元/ 月,深圳为 245 元/月。 3 1.3 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 与一般的产品不同,银行卡产品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由发卡机构和 收单机构共同提供服务,由消费者和特约商户共同进行消费,构成了一个较为复 杂的运作系统。下面主要通过分析三类关系来阐述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即: 发卡市场的供需关系,收单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持卡人、特约商户和银行的三 方关系。 1.3.1 发卡市场的供需关系 发卡机构和消费者构成了发行市场的供需双方。 发卡机构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参与发行市场的竞争,推出各类银行卡产 品,通过各种营销活动鼓励持卡人使用其银行卡产品进行支付。 消费者基于银行卡方便、安全等优点选择银行卡,并在使用银行卡进行支 付的同时向发卡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卡片年费、信用卡透支利息等。 1.3.2 收单市场的供需关系 收单机构和商户构成了收单市场的供需双方。 收单机构向商户提供终端设备, 并进行资金清算, 承担一定的资金清算风险。 从资金流动看,消费者刷卡消费后,发卡机构将扣除了手续费的交易资金支付给 收单机构;收单机构将剩余交易资金支付给商户。 银行卡特约商户需要支付 pos 交易刷卡手续费,其中包括发卡机构收费、银 行卡组织跨行转接收费、 收单机构收费。 目前我国商户扣率一般在 0.5%-2%之间, 具体比例视商户业务性质而定。 3 数据来源: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内部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9 1.3.3 持卡人、特约商户和银行的三方关系 一般的银行业务,往往由银行和客户两方组成,但银行卡业务却涉及到持卡 人、 特约商户和银行三个方面。 银行卡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能够营造一个 “多 赢”的格局,为持卡人、特约商户和银行三方都带来了实质性利益。 (1)持卡人 与使用现金相比,持卡人在使用银行卡时获得了一系列好处,具体包括:便 利性、安全性、信贷支持、增值服务。 首先,持卡人获得了便利。特约商户为持卡人提供刷卡消费服务,免去了持 卡人携带现金和付款找零的麻烦; 布放在银行营业厅和商业繁华地段的 atm 设备 为持卡人提供自助存取款服务,免去了柜台排队的麻烦。 第二, 持卡人获得了安全保护。 通过使用银行卡, 持卡人避免携带大量现金, 降低了现金被盗或遗失所带来的损失; 目前借记卡都须凭密码取款和进行消费支 付,即使丢失也不会产生损失;信用卡凭密码支付功能可选,并且发卡行普遍承 诺了信用卡挂失保护条款。 第三,持卡人获得了信贷支持。提供信贷支持是信用卡有别于借记卡的主要 区别之一。目前我国信用卡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了如下几类的信贷支持:提 供一段时间的免息还款期,一般为 25 天至 56 天,在这段时间,持卡人如在到期 还款日前还清所有欠款,则无须承担透支利息;最低还款额,如持卡人在到期 还款日前不能足额还款,只须按照最低还款额还款,剩余部分按照万分之五每天 支付透支利息;分期付款,目前多家银行针对信用卡推出了分期付款服务,但 可进行分期付款的商品要求有所不同, 大部分银行只针对汽车、 家电等大宗商品, 部分银行 (如: 广发银行、 光大银行) 还推出了无商品类别要求的分期付款业务, 持卡人须支付的利率水平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相当。 第四,持卡人享受到了增值服务。在银行卡消费方面,银行与百货公司、航 空公司等联合开展了刷卡消费积分、积分互换等活动;银行为持卡人提供寄送对 账单服务,持卡人可获得交易明细信息;银行还推出了银行卡账户信息和交易信 息短信提醒服务等。 (2)特约商户 与不能受理银行卡相比,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可以获得至少如下三方面好 处,即:降低收银风险,提高收银效率,增加销售额。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0 首先,降低收银风险。通过受理银行卡,特约商户减少了收取现金的麻烦和 风险,这样既避免了因假钞等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也减少了因保管、押送大量 现金带来的成本支出。 其次,提高收银效率。受理银行卡将对特约商户提高收银效率起到直接的作 用,这在收银工作量较大超市类商户表现的尤为明显,将有效减少顾客排队等待 付款的时间。 第三,增加销售额。银行卡为特约商户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这表现在很 多方面,例如:信用卡激发了持卡人的额外消费欲望;特约商户与银行联合 开展的针对持卡人的营销活动;银行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的分期付款业务。 (3)银行 开展银行卡业务, 对银行的益处也是多方面的。 具体表现在: 带来直接收入; 资金沉淀;与其他银行业务的连动效应。 首先,银行卡业务为银行带来了直接收入。银行向持卡人收取年费和信用 卡透支利息,目前银行已经开始对借记卡收取年费,信用卡的年费一般都通过积 分兑换或者刷卡次数抵消;银行可向特约商户收取刷卡手续费;,手续费标准 和根据商户类型而有所区别。 其次,银行卡业务为银行带来了资金沉淀。持卡人在银行卡内的资金沉淀 为银行带来了储蓄存款,并且一般都是活期存款的方式,银行只需支付较低的活 期存款利息;特约商户在银行开立了资金结算账户,持卡人的刷卡消费直接进 入该账户。 第三,与其他银行业务的连动效应。银行在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 款、银证通业务、基金代理销售等业务时,借助银行卡,有效开展了业务结合, 发挥了连动效应。 1.4 银行卡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广大持卡人的消费理财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能 有效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下面主要分析银行卡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巨大促进作 用: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1 1.4.1 降低社会总体交易成本 现金作为纸基支付工具 4,属于实物系统。在商品买卖中,纸币和货物进行交 换。在交换过程中,纸币的携带、保存都需要成本。 银行卡作为卡基支付工具 5,属于信息系统,在商品买卖中,卡片与货物并不 发生交换行为,而只是对卡片上存储的磁条信息或者芯片信息进行更新,携带和 保存的成本很低。 显而易见,相对于现金,银行卡更便于携带和保管,可以降低社会总体交易 成本。 1.4.2 刺激消费增长 银行卡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理方面。在使用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时,消费者往往会存在“刷卡” 不是花钱的心理,而且“刷卡”花费的数额往往在看到银行寄送来的帐单前心中 无数,导致超前消费。 二是,信用卡的信贷功能。毫无疑问,信用卡提供的信贷功能激发了持卡人 的消费欲望,这在城市年轻白领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1.4.3 提高交易透明度 银行卡交易会留下交易记录, 记载有持卡人信息、 交易货物信息、 交易时间、 交易地点,这些信息都提高了交易透明度。 交易透明度提高,有以下好处: (1)防止商户偷税漏税,商户营业额通过收单机构的结算账户进出资金, 使得商户无法少报营业额; (2)持卡人消费留下信息痕迹,这有利于政府追查个人消费记录,防止腐 败消费。 4 纸基支付工具指以纸币为载体的支付媒介。 5 卡基支付工具指以卡片为载体的支付媒介。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2 第 2 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1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 1985 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 业的开始。自此以后,其他银行都开始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我国银行卡产业一 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和国内其他产业一样,国际产业巨头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表现了浓厚的兴 趣。1993 年,维萨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万事达随后也很快进入中国。 为防止我国支付体系被国际银行卡组织控制,1994 年,在人总行的主导下, 以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为基本目标的“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先后建立了 18 个 城市(地区)银行卡交换中心,开通了当地银行卡跨行转接业务。 为进一步扩大全国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范围,创立我国自主的民族银行卡品 牌,2002 年,在人总行的主导下,由全国 80 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 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并且政策性地选择了独家垄断的形式。 2002 年以来,我国银行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银行开展了标准化改造, 统一了业务技术规范,并发行了具有统一业务技术标准的银联标识卡,基本实现 了银行卡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带动了我国银行卡业务的规模化、产业化发 展与运营机制的转变,并从侧面促进了与支付体系关系较大的零售、旅游等行业 的繁荣。 2.2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三个层面分析 2.2.1 银行卡组织 中国银联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人民币银行卡组织,在建设和运营国内银行卡跨 行信息交换网络方面,中国银联享有政策支持,具有垄断地位。 中国银联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方式设立, 成立于 2002 年, 注册资本人民币 16.5 亿元,由国内 80 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 行持股份额最大,分别占股 5。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3 其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提供先 进的电子化支付技术和与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相关的专业化服务; 开展银行卡技 术创新;管理和经营“银联”标识;制定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协调和仲裁银行间跨行交易业务纠纷; 组织行业培训、 业务研讨和开展国际交流, 从事相关研究咨询服务等。 6 截至 2007 年 6 月底,中国银联的成员机构共有 189 家,国内 155 家,境外 (含港澳)34 家;发行银联标准卡的银行数量为 186 家。 7 2.2.2 发卡市场 (1)银行卡发卡市场规模情况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银行卡总量 11.75 亿张,同比增长 22.52。其中借计 卡 11.19 亿张,增长 22,信用卡 5600 万张,增长 39。 8 图 2 我国近五年银行卡发卡量统计 6 资料来源:中国银联官方网站 7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公布的 2007 年上半年业务数据 8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业务管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4 截至 2006 年底,在银行卡的卡种结构中,借记卡和信用卡分别为 11.19 亿 张和 5600 万张 (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计卡) , 在总量中比例分别为 95.23%和 4.77%; 信用卡比重较上年底增加 0.56 个百分点。 9 图 3 我国近五年借记卡发卡量统计 我国自 2002 年发行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贷计卡(准贷计卡在免息期等 方面不具备信用卡功能),各家商业纷纷成立独立的信用卡中心,把信用卡业务 作为重点进行拓展。目前信用卡发卡量虽然在总量中占比仍然较小,但是增长速 度非常迅猛,近几年一直保持在 50的增长率以上。 10 图 4 我国近五年贷记卡发卡量统计 (2)银行卡交易量情况 2006 年全年银行卡交易额超过 60 万亿,其中消费交易金额超过 1.6 万亿, 同比增长 70以上。 11与前几年相比,发卡两增幅有所放缓,但交易量仍然呈高 9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业务管理部 10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业务管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5 速增长态势。这种比例结构意味着银行卡单卡交易量明显增大,商业银行卡业务 逐渐步入成熟阶段,从单纯的市场扩张到了越来越重视追求实际收益,业务发展 的思路日趋于理性和务实。 (3)发卡机构市场份额情况 从 2005 年各商业银行发卡量排名情况来看,前五位是:中国农业银行、中 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上述五家机构的发 卡量占到市场总量的 75.90%,与上年基本相同,可见发卡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 从各类型发卡机构来看,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卡市场上占有近2/3的比重, 但是市场份额有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11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呵其他地 方性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册略有上升。 表 1 银行卡发卡量市场份额统计表 银行卡发卡量市场份额 发卡机构类型 2005 年底 2004 年底 变化百分点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65.13% 66.15% -1.02% 11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含邮储)28.25% 27.88% 0.37% 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 6.62% 5.97% 0.65% 文献来源: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第 35 页 2.2.3 受理市场 (1)受理市场总体情况 就受理市场而言,2006 年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增加 11.4 万家,pos 机具 增加 18.8 万台;截至 2006 年底,国内受理银行卡商户共有 52 万家,pos 机具 81 万台,同比增长 34,而同期 pos 跨行交易量同比增长 57.3%,交易额同比 增长 81.3%,明显高于同期 pos 机具的增长率。 同样,2006 年国内 atm 终端增加 1.4 万台,截至 2006 年底全国 atm 终端总 数达 9.8 万台,同比增长 19,而同期 atm 交易金额增长率为 67,远远高于 11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业务管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6 机具数量的增幅。单台终端交易量的大幅度增长表明收单市场正在向深度发展, 中国的银行卡受理市场开支逐渐成熟。 12 (2)受理市场的地区发展情况 我国金卡工程以 18 个中心城市(地区)展开,这 18 个重新城市(地区)的 银行卡受理市场得到了相对较强的发展。 截至 2005 年底,在这 18 个主要城市和地区中,按照 pos 机具布放量,可以 分为如下几个级别, 这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刷卡消费的 状况: 表 2 我国主要城市 pos 机具布放数量统计表 序号 pos 机具布放量 城市(地区) 1 5 万台以上 广东(除深圳)、上海 2 25 万台 浙江、天津 3 12 万台 山东(除青岛)、深圳、江苏、湖北、辽宁(除大 连)、河南、湖南、福建(除厦门)、云南 文献来源: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第 54 页 截至 2005 年底,atm 机具布放量超过 5000 台的城市(地区)有:广东(除 深圳)、江苏、浙江和上海。 (3)受理市场建设的参与者 简单来说,出资布放 pos 机具和 atm 机具的机构,就是受理市场建设的参与 者。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各商业银行 各商业银行借助自身的现钞管理优势,是当前我国 atm 机具的投放主体; 各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发卡和收单的业务资格,往往把提供银行卡刷卡服务与 资金往来服务相结合,有选择性地向特约商户投放 pos 机具;在中国银联旗下企 业介入市场前,全国性商业银行一直是 pos 机具的主要投放主体,目前仍然占到 12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业务管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7 存量 pos 机具市场规模的约一半;截至 2005 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 行投放的 pos 机具占到商业银行投放 pos 总量的 87。 13 二是:中国银联旗下的具有收单业务专业化服务资质的控股子公司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联旗下的具有收单业务专业化服务资质的控股 子公司, 自 2002 年进入市场以来,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 pos 机具投放机构,2006 年的年投放 pos 机具超过了 10 万台,预计 2007 年将超过 12 万台。 14 三是: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 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多是各地区人行曾经下属的三产公司或者 it 服务商。 这部分机构在市场所占份额较为有限,目前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 的城市开展业务。 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作为市场参与者,引入了一定的竞争机制,对于市场的 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2.3 主要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开展情况分析 2.3.1 工商银行 截至 2005 年末,工商银行牡丹卡(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累计 发卡量超过了 1.4 亿张, 其中灵通卡实现消费额 1651 亿元, 同比增幅达到 65, 占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 31,稳居同行业首位。 表 3 2005 年末工商银行发卡量统计表 合计 单币 贷记卡 双币 贷记卡 准贷记卡 借记卡 发卡量 (张) 145,219,874 2,436,017 459,046 3,972,130 138,352,681 年增长率 30.4% 25.8% 146.8% -3.7% 31.7% 文献来源:工商银行工商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4 页 2005 年,作为发卡行,工商银行在银行卡跨行消费总笔数和总金额方面均居 全国同行业第一;作为受理行,工商银行在 atm 受理的跨行交易笔数和金额方面 也列全国同行业首位。 13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第 55 页 14 数据来源: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内部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8 因为显著的行业地位,工商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获得了一系列年度奖项,具体 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颁发的 “2005 年度银联卡跨行交易杰出表现奖” 、 牡丹贷记卡被“中国财经风云榜”评为“2005 年度最受欢迎信用卡”、牡丹卡 被新浪网评为“网民最满意银行卡”。 随个人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牡丹灵通卡进行了多项业务创新,特别是推出 了牡丹灵通卡e 时代,该产品凭借一卡多户和一卡多能的优势,成为个人客户 办理金融业务的统一平台,受到大众欢迎。2005 年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股份有 限公司合作发行了牡丹中油灵通卡, 客户可持卡在中石油遍布全国的近万座加油 站刷卡加油,并能够享受折扣优惠。 在信用卡方面,工商银行对与美国运通联合发行的牡丹运通卡开展了一系列 促销活动,如办卡送摄影包等;除此之外,工商银行还与海南航空、上海航空等 航空公司合作,通过航空公司常旅客邀请办卡,实现合作双方客户资源共享;另 外,工商银行还为高端客户举办了牡丹白金卡客户高尔夫精英赛、桥牌邀请赛等 联谊活动。 15 2.3.2 农业银行 截至 2005 年末,农业银行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了 2.19 亿张,较去年增长 22.5%;全年实现各类银行卡业务收入 58 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实现 银行卡累计消费额 2812 亿元; 年末卡存款余额 5379 亿元。 其中, 银行卡发卡量、 卡存款余额指标均居同业首位。 表 4 2005 年末农业银行发卡量统计表 合计 单币贷记卡双币贷记卡 准贷记卡 借记卡 发卡量 (万张) 21,914.0 15.2 10.4 459.0 21,429.8 年度增长率 22.5% 14.3% 11.9% -7.0% 25.0% 文献来源:农业银行农业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3 页 在借记卡业务方面,2005 年农业银行全面启动个人理财业务,“金钥匙”理 财贵宾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个人优质客户管理系统在全行范围内推广。 建设具有理财服务功能的网点 200 多个,培养理财规划师 1000 多人。农行开发 推出具有理财功能的银联国际标准金穗借记卡系列产品。 为适应不同层次客户的 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体现差异化服务的普通、优惠及贵宾三种产品。 15资料来源:工商银行工商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13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19 在贷记卡业务方面,2005 年农业银行开始全面推广金穗贷记卡业务,不断完 善产品功能,开发了电话银行自助还款、电话委托购汇还款、通过网上银行查询 和还款、凭密码交易等多项新功能。 16 2.3.3 中国银行 截至 2005 年末,中国银行各类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 9569 万张,其中信用卡 805 万,借记卡 8763 万张。在信用卡的三中产品中,中银长城卡累计发卡 670 万张、中银信用卡累计发卡 57 万张、中银长城国际卡累计发卡 78 万张。 表 5 2005 年末中国银行发卡量统计表 合计 外币卡双币贷记卡 准贷记卡 借记卡 发卡量 (张) 95,682,921 775,674 573,975 6,699,160 87,634,112 年增长率 19% -2% 531% 10% 20% 文献来源:中国银行中国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3 页 2005 年中国银行实现长城人民币卡交易额 976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43, 中银信用卡交易额 19 亿元,长城国际卡交易额为 72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13。 在外卡收单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具有传统优势,2005 年实现外卡收单交易额 191 亿元,同比增长 24,继续以约 60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行业第一。 2005 年中国银行利用集中化、专业化的银行卡新系统顺利推出了短信服务、 自动还款、分期付款等一系列银行卡产品功能,并先后发行了中银 jcb 信用卡、 中银中兴公务卡、 银联标识长城人民币信用卡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银 行卡产品,并启动了“中银优惠商户网络建设计划”,更加重视收单业务。 17 2.3.4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是我国第二大银行卡发卡行,按照各类银行发卡量统计,其 2005 年末市场份额为 18.1%。 在借记卡业务方面, 截至 2005 年末, 建设银行龙卡借记卡发卡量 1.66 亿张, 比上年增长了 11%, 2005 年借记卡消费交易额和借记卡中间业务收入均创历史最 好水平,消费交易额达人民币 1256.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5%,借记卡中间业 务收入为人民币 2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7%。 16资料来源:农业银行农业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12 页 17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中国银行 2005 年银行卡业务发展综述第 12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 20 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截至 2005 年末,建设银行信用卡发卡量 312 万张,比 上年增加 147 万张,2005 年度信用卡消费交易额为 187.54 亿元,比 2004 年增 长 184%。 2005 年, 建设银行为了推广银行卡产品, 采取了多种促销手段, 如 “刷龙卡, 游中华”主体营销活动。同时,建设银行在 2005 年联合国内著名大学推出了国 内首张名校卡,将信用消费意识引入高等学府,促进了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另 外,建设银行还在 2005 年推出了国内首张以私家车主为服务对象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