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南北朝丧葬典礼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摘要:南北朝时期的丧礼,由于魏晋玄学、佛教和当时动乱的政治形势的 影响,产生了新的特点。它一方面继承了汉晋的传统,一方面又有了一些变革, 以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出现了一批蔑视礼教,倡导精神自由的斗士,他们 认为一切行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性情,即为合理。这种思想对南北朝时期的丧 礼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初终至下葬,乃至后来的居丧守孝,倡导能“中情 即可, 不必太拘于礼法。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土以来,风靡一时,对丧礼产生了不可 忽视的影响。而当时全国纷争的局面,使得两汉以来盛行不衰的厚葬习俗遭遇了 冷落,而薄葬的观念取而代之,成为时代的主流。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革对唐以 后的丧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北史、南史、宋书、南齐书、 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文献中有关丧礼的资 料竭泽而渔,试就南北朝时期的丧葬典礼作一全面的考述,其内容主要为以下三 大部分:一、综述南北朝丧葬典礼的研究情况;二、考证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 仪式;三、总结出南北朝丧礼的两大特点。 关键词:南北朝,丧葬,变革,特点。 i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 f l u e n c e db ym e t a p h y s i c s ,b u d d h i s ma n dt h eu n r e s tp o l i t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t i m e ,f u n e r a lr i t u a l so fs o u t ha n dn o r t hd y n a s t i e sd e v e l o p e ds o m e n e wc h a r a c t e r sw h e ng e n e r a t i n gf r o mh a n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 ,i no r d e rt om e e tt h e d e m a n do ft h es o c i e t y d u r i n gt h i st i m e ,al o to fm o r a l i t yf i g h t e r s ,w h od e s p i s e de t h i c s a n da d v o c a t es p i r i tf r e e d o m ,b e l i e v e dt r u ef e e l i n ga l o n ew o u l db ee n o u g hf o rt h e w h o l er i t u a l ,f r o mb u r y i n gt om o u r n i n g b u d d h i s mw a si n t r o d u c e d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e a s th a n i ts o o nb e c a m ev e r yp o p u l a r , w h i c h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a c to nf u n e r a l s m o r e o v e r , c o n s i s t e n tw a r sp u s h e dt h ec o m m o nf u n e r a l sw i d e l ya c c e p t e do t h e rt h a n l u x u r i o u so n e so fh a na n dj i n f u n e r a lr i t u a l so ft h i sp e r i o dh a v e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 s o nd y n a s t i e so ft a n ga n da f t e r w a r d s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l l e c t sf i l e sa sd e t a i l e da sp o s s i b l e f r o mh i s t o r yl i t e r a t u r e so nt h i sp e r i o da n da t t e m p tt od i s c o u r s eg e n e r a lf u n e r a lr i t u a l s i nf o u rp a r t s :1 ) g e n e r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nt h i ss u b j e c t ,2 ) r e s e a r c ho n s p e c i f i cf u n e r a lr i t u a l s ,3 ) s u m m a r i z i n gt w o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so f t h i st i m e k e y w o r d s :s o u t ha n dn o r t hd y n a s t i e s ,f u n e r a l ,c h a n g e s ,c h a r a c t e r s i i i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婆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虢己罂 签字日期:1 年箩月弓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加1 年 导师签名: 舅二彩 签字嗍刁年夕月芗,日 日聋弓月 丑 y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吴土法老师的悉心指导。吴老师密切关注我 的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 论文后期的润色阶段,吴老师更是通宵达旦的与我共同斟酌字句,耗费了大量的 时间和心血。吴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 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两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我对吴老师 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古典文献0 7 的各位同门, 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 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大师姐秦佳慧老师、办公室陈叶老师以及我的师妹乐卓莹 同学,她们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给予我不少的帮助和鼓励。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 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 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 引言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涵是礼乐文明,礼乐文 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慎终追远 ,即谨慎地对待亡亲的死亡、办好亡亲的 丧事。而有关丧事的各项礼规仪制,就是我们所说的丧礼。南北朝时期的丧礼是 我国丧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研究南北朝丧礼中的丧葬典礼, 有必要对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回顾。 古代虽然没有专门记载南北朝时期丧礼的论著,但是,诸如南史、北史、 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南北朝时 期的史书则为我们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丧礼的第一手资料。其后的许多著作如 通典、通志、通考、日知录、十七史商榷、廿二史刳记等,也对 这一时期丧礼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考证和探讨。 现代学者对南北朝丧礼的研究可以分为8 0 年代以前和以后两大阶段。8 0 年 代以前,学术界对南北朝丧礼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成就较显著的有吕思勉先生 的两晋南北朝史“葬埋”节、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等。前者 记载了南北朝丧礼中的厚薄葬、合葬、归乡葬、祭墓、守墓、相墓等情况,后者 对丧葬礼仪式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了探讨,如宋书札记“秘器 条、“久丧不葬 条等,但它们都没有对丧葬典礼进行具体而系统的考证。 8 0 年代以后,研究南北朝丧礼的学者渐多,论文和著作大增。这些论著提 出并解决了不少问题。如方亚光先生的论东晋初年的“招魂葬俗,论述了 招魂葬出现和消亡的时间、背景,并分析了产生和灭绝的历史必然性。曹永年先 生的说“潜埋虚葬 考述了十六国时期在北方统治集团中流行的“潜埋虚葬 的丧葬模式。赵超先生的试谈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根据现存的墓志材料,揭 示出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及其对后代的影响。魏鸣先生的魏晋薄葬考论及刘 选、辛向军两位先生的魏晋薄葬成因的考察,考论了秦汉时期盛行的厚葬习 俗之所以被薄葬习俗代替的主要原因。陈群先生的魏晋南北朝的生死观探讨 了南北朝生死观对薄葬之风盛行的影响。房姗姗先生的近2 0 年来魏晋南北朝 。论语译注,杨伯峻,北京: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页6 。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引言 时期礼文化研究综述和郭善兵先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 婚丧礼俗研究概述,则对8 0 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丧礼研究的成果作了较为全面 的总结。 除了上述论文成果以外,8 0 年代以来的有关中国丧葬史的著作都对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丧礼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万建忠先生的中国历代葬礼一书根据 丧葬的时间顺序,将整个仪式分为初丧、治丧、出丧、墓葬、葬后五个部分,每 一部分又细分为几个小节展开论述,既注意到了历史发展中丧礼的变化,又结合 了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并用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中涉及丧葬的内容作 为论据。其缺点是南北朝时期的丧礼论述得不够明确具体。徐吉军、贺云翱两位 先生合著的中国丧葬礼俗一书特别强调人们思想的发展对丧葬礼俗的影响, 对不同时代的丧礼都作了梳理,并且比较了不同时代丧礼的不同之处。其缺点是 对典礼中的具体节目只作了一般性的名词解释,而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具体的考 述,并且所述的典礼节目也不够全面。徐吉军先生中国丧葬史中的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丧葬一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这一时期丧礼的变化特点,其缺点是 只讲到了丧礼中的某些节目,反映不出丧礼的整个运作过程。谢宝富先生的北 朝婚丧礼俗研究一书对北朝丧礼的部分礼仪节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但是 忽略了丧礼中的大部分节目内容。此外,陈高华等先生主编、张承宗等先生撰写 的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和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写的中华文化通 志丧葬陵墓志,对南北朝丧礼的论述均甚为简略,或侧重介绍仪式而忽略礼 仪的嬗变,或突出礼仪变化而忽略礼仪过程的叙述。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南北朝考古学论著。新中国成立以前 的论著主要有张璜先生的梁代陵墓考、陈志良先生的南京访古记等。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论著主要有赵万里先生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李鉴昭等先 生的南京石门坎乡六朝墓清理记、罗宗真先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王去非 等先生的南京出土六朝墓志综考、南京博物馆撰写的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南 朝墓、罗丰先生的南京麒麟铺石兽墓主问题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编辑委员会的文物考古工作 十年( 1 9 7 9 - 1 9 8 9 ) 等。这些考古成果和研究论著为南北朝时期的丧礼研究提供 了部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 引言 综上所述,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在南北朝丧礼的研究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不 少的成就,但是对南北朝丧葬典礼的整个运作过程,则既缺乏深入的认识又缺少 系统而具体的考述。由鉴于此,笔者选择“南北朝丧葬典礼考 这一课题进行研 究,以期较为全面地考述出这一时期丧葬典礼运作过程的具体内容,并揭示出这 一时期丧礼的嬗变以及特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2 1 复魂 招魂,也称复。古人认为人的形体谓之魄,人的精气谓之魂;人之始死, 魂气犹存。人们不忍亲人死亡,希冀将死者的魂气招回,使其重新附于体魄,以 期起死回生,故而凡人初死都要举行招魂仪式。招魂的具体礼仪,则仪礼士 丧礼云:“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扳领于带。升自前东荣, 中屋,北面,招以衣,日: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 尸。复者降自后,西荣。 n 2 顺3 4 3 1 即招魂的人持死者生前所穿的爵弁衣服,将衣 和裳连在一起,从东边屋檐登上堂屋顶,走到屋脊处,面向北方,一面挥舞死者 的衣服,一面长声呼唤死者的名字,男子称名,女子称字。连呼三次以后,把死 者的衣服扔下来,由专人用箧接住,然后升堂将衣服覆盖到死者的尸体上。最后, 招魂的人从屋顶西边下来。 南北朝贵族所行的招魂之礼,虽然因缺乏具体的文献记载而无法详考,但是 魏书中北魏尼高皇太后死后为其招魂的记载,说明了当时招魂之礼的确实存 在。其文云: 神龟元年( 5 1 8 ) 九月,尼高皇太后崩于瑶光寺。有司奏:“案旧事,皇太后崩 仪,自复魄敛葬,百官哭临,其礼甚多。”2 。页2 蛐7 。2 帅。1 这一时期虽然仍有招魂之礼,但是较传统的招魂仪制已经有所变化。其变化 内容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招魂的器具上,南北朝人用来招魂的器具不必为死者生前所穿衣服。 南朝齐国世族张融遗命“令人捉麈尾登屋复魂 n 司演圳,即其事例。 二、招魂葬仍然存在。所谓招魂葬,就是在人死不得其尸的情况下,招其魂 代尸入葬,可以说是招魂礼的一种权变之礼。招魂葬的道具为死者生前衣冠或者 画像。招魂葬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史记高祖本纪张守节正义引陈 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 魂,于是丹蛇在水自洒,跃入梓宫,其浴处有遗发,谥日昭灵夫人。啪顺3 4 2 1 南 北朝时值非常,人死而不得尸的情况很多,招魂葬之风依旧流行。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 武烈世子萧方等) 及至麻溪,军败溺死,求尸不得元帝闻之心喜,不以为戚 后追思其才,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忠壮世子,并招魂以葬之h 司咦1 1 宣( 裴宣) 上言:自迁都以来,凡战阵之处及军罢兵还之道,所有骸骼无人覆藏者, 请悉令州郡戍逻检行埋掩。并符出兵之乡,其家有死于戎役者,皆使招魂复魄,衬祭先 灵,复其年租调身被伤痍者,免其兵役朝廷从之n ”堋 目前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招魂葬之礼出现于东晋初年,在东晋朝廷的干预下, 很快便销声匿迹,如同昙花一现。但是据上述材料而论,我们以为这种说法是 不够妥当的。 三、部分士人对招魂之礼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形者无知之质,神者有 知之性。有知不独存,依无知以自立,故形之于神,逆旅之馆耳。及其死也,神 去此馆,速朽得理”( 刘歆革终论) n 6 “页1 2 2 们;“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 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儿页蛳1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 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 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 范缜神灭论) n 1 1 顶洲。他们认为人死后精魂不会再 回归肉体,复魂不是丧礼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常常立有不行复魂之礼的遗命。 如南朝梁国世族刘欹临终时之下“气绝不须复魂,盥漱而敛的遗令蝴哺1 2 2 5 1 ;梁 国太中大夫琅邪王敬胤遗命“不得设复魄旌旒 n 町演n 2 们;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 训终制篇中亦云“今年老疾侵,傥然奄忽,岂求备礼乎? 一日放臂,沐浴而 已,不劳复魄”口1 顺删。 从以上三点来看,南北朝丧葬典礼产生了变革毋庸置疑,但同时我们也要看 到它对传统的延续。刘歆、颜之推等在遗令中明确交代不须复魄,恰恰证明了复 魄为当时士人死后通行的礼仪,这是对秦汉以来丧礼的继承。 2 2 发丧 发丧,即报丧,相当于现在的讣告,目的在于将死讯告知于众。南北朝人亦 行发丧礼,但因为当时战乱频繁,政局动荡,发丧并不及时。譬如将军或皇帝死 后,往往秘不发丧,要等战事告一段落,或新主登祚之后,才能发丧。 时颖胄( 萧颖胄) 辅帝主,有安重之势。素能饮酒,啖白肉脍至三斗自以职居上 o 论东晋初年的“招魂葬”俗,方亚光,江苏: 学海,1 9 9 2 年0 2 期。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将,不能拒制璜等,忧愧发疾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书者假为教命时梁武围建康, 住石头,和帝密诏报颖胄凶问,亦秘不发丧及建康平,萧璜亦众惧而溃,和帝乃始发 丧,诏赠颖胄丞相,前后部羽葆、鼓吹,班剑三十人,辑辕车,黄屋左纛1 1 9 1 ( 武定) 五年( 5 4 7 ) 正月朔,日蚀神武日:“日蚀其为我邪? 死亦何恨”丙午, 陈启于魏帝是日,崩于晋阳,时年五十二秘不发丧六月壬午,魏帝于东堂举哀三 日【1 】【膏2 川 发丧之后,要有专人负责主持、打理丧事,即护丧。杨树达先生在其汉代 婚丧礼俗考一书中对护丧的定义是:为丧家经纪丧事为护丧。n 儿页1 5 引汉代护丧 有两种情形:一是民间的丧事,由乡里的豪杰之士主持;二是王公、贵戚、大臣 的丧事,由皇帝本人或者遣使前往护丧。 文献中记载南北朝护丧的事例均属上面所讲的第二种情形,但皇帝本人并不 前往护丧,仅派遣官员前往丧家监护丧事。就现存史料来看,被皇帝遣往护丧的 往往是大鸿胪一职,南朝共出现四次,北朝出现十七次。南朝如齐国的豫章王萧 嶷、海陵王萧昭文、竞陵文宣王萧子良、梁国的始兴忠武王萧儋等;北朝如北魏 的崔光、胡国珍、元澄、杨津、节闵帝等,东魏高岳、高欢等,死后朝廷都曾派 遣大鸿胪监护丧事。 除大鸿胪以外,偶尔也有其他一些官员被派往监护丧事,文献中言及的有以 下几种:其一,侍中谒者一次,南朝梁国的王僧辩遭母丧,朝廷即遣侍中谒者前 往护丧;其二,中书舍人二次,如南朝梁国的韦教、明山宾死后,朝廷均派遣中 书舍人前往护丧;其三,司空二次,如永定二年( 5 5 8 ) 齐江阴王萧方智薨,陈 武帝派司空监护丧事,北周武帝时的宇文兴薨,诏大司空、中国公李穆监护丧事; 其四,司徒给事中一次,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元皇后崩,遣兼司徒给事中刘温持 节护丧;其五,尚书一次,如北魏孝武帝时的斛斯椿薨,由尚书护丧;其六,侍 中一次,西魏的宇文导薨,由侍中前往护丧;其七,侍御史二次,北魏孝文帝时 期的元干、宣武帝时的王肃薨,朝廷遣侍御史护丧。 综上所述,大臣或宗室成员死后由朝廷遣使护丧当是南北朝时期通行的仪 制,被派往护丧的官员又以大鸿胪之职最为常见。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2 3 奔丧 所谓奔丧,就是有关人员得知国君、亲友及尊长去世的噩耗之后,从外地赶 往吊唁或料理丧事。南北朝时期,若父母死而子女在外地,闻丧后都要奔哭。奔 父丧如南史王昙首传附王僧虔传记载:“僧虔颇解星文,夜坐见豫章 分野当有事故,时僧虔子慈为豫章内史,虑有公事;少时而僧虔薨,弃郡奔赴 n 刚顷刚;奔母丧如北齐胡长粲的母亲死后,朝廷专门给假让他奔丧。北史外 戚传云:“丁母忧,给假驰驿奔丧。寻有诏,起复前任。”n 儿页删 国君死亡,臣子也要奔赴,但对在远方的官员,皇帝往往会下诏禁止他们奔 丧。如南朝陈文帝去世前遗诏“远方悉停奔赴”h 顺矧;陈宣帝遗诏“四方州镇, 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n 们顷晰1 。 “魏晋以来,开府者自择僚佐,由是府主与佐僚之间形成了近乎君臣的关系, 因此,故吏闻主丧,尤重奔赴”。顺州。南北朝时期故吏奔长官丧的事例层出不 穷,南朝宋国的张畅曾经为徐佩之的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 n 6 页洲; 齐国的乐霭曾经作过豫章王萧嶷的骠骑行参军、领州主簿、参知州事,后来豫章 王薨,乐霭“解官赴丧 n 6 1 哺1 3 1 ;北魏的张惠普曾经两度为元澄的府佐,元澄死 后,“惠普以吏民之义,又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禅除,虽寒暑风雨,无不 必至 啪m 7 3 9 1 ;北魏阳固曾经为清河王元怿的府僚,怿被元叉杀害后,阳固“以 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啪顺1 6 1 捌。 当时有的官员因为有罪而被皇帝赐死,人们为了避免被其牵连,大多不敢前 往奔丧,但是,倘若有人冒着株连的风险前往奔丧的话,就能得时人的赞扬和称 道。南史徐羡之传附徐孝嗣传云: 孝嗣( 徐孝嗣) 之诛,众人惧,无敢至者,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 时称之再4 删 袁粲之诛,亲故无敢视者,份( 王份) 独往致恸,由是显名1 1 页3 2 习 由上面胡长粲奔母丧可知,北朝贵族也行奔丧之礼,但是这种观念并未深入 人心。北魏北海王薨,宣武帝下令诸王皇宗都要奔赴,即其例证。魏书北海 王传云: 此夜,母妻不在,( 元详) 死于婢手中。至明,告其凶问。( 宣武帝) 诏日:“北海 叔奄至倾背,痛幕抽恸,情不自任。明便举哀,可敕备办丧还南宅,诸王皇宗,悉令奔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赴给东园秘器,赠物之数一依广陵故事。”m m “羽 2 4 置灵座 灵座也叫灵位,是死者下葬以前用来供奉亡灵的几筵,同时也是前来吊丧的 人致哀的场所。灵座设于死后的第三天,下葬事毕或殡讫方可除灵。 嶷( 萧嶷) 临终,召子子廉子恪日:“三日施灵,惟香火、盘水、干饭、酒脯、 槟榔而已,朔望菜食一盘,加以甘果,此外悉省葬后除灵,可施吾常所乘舆扇伞” 【l6 】【膏1 0 6 6 ( 沈麟士) 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俗,乃自为终制,遗令:“既 殡不复立灵座,四节及祥,权铺席于地,以设玄酒之奠。”n 6 m 1 2 1 南北朝士人灵座的设置是灵活多样的:有的置小床以为灵座,如南朝陈国的 谢贞有遗疏言“但可三月施小床,设香水 1 6 页i s 4 7 1 ;有的不设灵筵,仅以香灯为 前来吊丧者致哀的凭借,如南朝齐国的顾宪之遗令“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 使致哀者有凭耳川1 6 儿页铊朝;有的遗令不设灵座,如南朝齐国的崔慰祖临终遗令“勿 设灵座 n 朝顷蚓。 如果有人来到灵前吊丧,丧家就要安排人号哭,用以助哀。在灵前助哭的人 一般为死者的仆妾。南朝齐国的王秀之则认为让仆妾助哭不够淳至,因此在遗令 中提出不须仆妾直灵助哭。南史王裕之传附王秀之传云: ( 王秀之) 隆昌元年( 4 9 4 ) 卒,遗令“朱服不得入棺,祭则酒脯而已世人以仆 妾直灵助哭,当由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魂而有灵,吾当笑之”n i 删 2 5 吊丧 吊丧,又称之为“吊唁”,吊谓哀悼死者,唁谓安慰死者家属。吊丧和奔丧 最大的区别在于与死者亲疏关系的不同。奔丧是以至亲的身份去参与治丧事宜, 而吊丧则是以客人的身份去慰问哀悼。 南北朝时期皇帝或王后去世,群臣要入朝哭临哀悼,如南朝的陈文帝遗诏“群 臣三日一临”n 6 顺2 8 2 1 ;陈宣帝去世,遗诏“在位百司,三日一临 n 6 页3 0 1 。如果 带兵在外的将军或出使远地的臣子,无法及时赶回国都,可以在当地举哀,以此 o 汉代丧葬礼俗,李如森,沈阳:沈阳出版社2 0 0 3 年版,页4 4 。 8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来表达哀悼之情。北齐书王琳传记载:“梁元为魏围逼,乃征琳赴援,除湘 州刺史。琳师次长沙,知魏平江陵,已立梁王簪,乃为梁元举哀,三军缟素。 t 2 儿页 嚣】 有重大贡献的朝廷要员和皇帝宠信的官员以及宗室重要成员去世,皇帝常常 亲自前往吊丧或者在异地为死者举哀,有时也派遣使者前往吊丧。如南朝梁国的 康绚普通元年( 5 2 0 ) 去世,梁武帝“舆驾即日临哭州1 6 顺l s 7 s ;韦教普通元年去 世,“武帝即日临哭甚恸 n 们哽1 4 驯;北魏的穆观薨,“明元帝亲临其丧”n 顺7 4 0 ; 南朝齐国的薛渊去世,齐明帝“克日举哀” 1 5 m5 5 s ;北魏的郭祚被于忠杀害以后, “灵太后临朝,遣使吊慰 1 1 页1 5 7 4 。 除皇帝以外,也有皇太后、皇太子亲自前往为大臣临哭吊丧或举哀的。太后 临丧、举哀的事例主要出自北朝北魏的冯太后和灵太后;太子临丧、举哀的事例 主要出自南朝梁国的昭明太子。如北魏的王教死后,“孝文、文明太后亲临哀恸 n 顺蚴1 ;南朝梁国的王规去世,昭明太子“出临哭”n 印嘎洲;梁国的徐勉去世, 昭明太子“亦举哀朝堂 n 阳顷1 4 蚓;北魏孝明帝神龟中,高丽国高云死,“灵太后 为举哀于东堂 m 顷3 1 ,等等。 皇帝亲临吊丧的时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接到丧讯之日临丧,如南朝 梁国的康绚普通元年( 5 2 0 ) 去世,梁武帝“舆驾即日临哭 n 们嗄x s 7 s ;韦敏普通 元年去世,“武帝即日临哭甚恸 n 们顷1 4 3 0 ;二是推迟一日临丧,如北魏孝文帝太 和十七年八月乙酉,三老、山阳郡公尉元薨,“丙戌,车驾类于上帝,遂临尉元 丧”乜明顷1 7 2 1 ;三是若丧柩自外地送还,则待灵柩到达国都后皇帝方亲临致哀,如 南史记载:“( 衡阳献王昌) 三月甲戌入境,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济 江,于中流殒之,使以溺告。四月庚寅,丧柩至都,上亲临哭。”n 6 儿页1 5 7 4 1 皇帝对同一亡臣的吊丧次数,有的亲临三次,有的甚至多达七次。如北朝北 周的李弼去世,周明帝“比葬,三临其丧川3 3 儿2 4 1 1 ;北魏的卢鲁元去世,太武帝“舆 驾比葬三临之 顷9 1 5 ,北魏的王洛儿去世,“太宗亲临哀恸者数四焉 幢鲫嘎洲; 南朝齐国的始兴忠武王萧儋去世,梁武帝“舆驾临幸者七焉川1 础嘎舢1 。对于皇帝 如此频繁吊丧的现象,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如北周的典祀中大夫宇文容就认为 周明帝频频吊丧的行为没有节制,不合礼法,并据以上谏,但终未被明帝采纳。 关于皇帝举哀的场所,据通典礼典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议引挚虞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决疑注所云“国家为同姓王、公、妃、主发哀于东堂,为异姓公、侯、都督 发哀于朝堂川2 力顷删,可知晋代是在东堂或者朝堂。就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北 魏宣武帝时期还是比较严格地遵循晋制的,如北魏宣武帝为异姓公侯于栗碑举哀 于朝堂;宣武帝为宗室成员元勰、元嵩举哀于东堂。但自孝明帝时期,灵太后执 政,不再严格按照晋朝规定的地点举哀,自此而后,大部分举哀活动( 包括为异 姓死者) 都行之于东堂。如孝明帝为宗室成员元融,灵太后为兰陵长公主,灵太 后为非宗室成员李平、高丽高云,孝静帝为非宗室成员高欢、高澄,北齐后主为 非宗室成员段韶举哀于东堂。关于南朝皇帝的举哀地点,文献中的记载仅有两处 ,所以我们不能对其是否严格遵循晋朝礼法妄下评论,但就现存两例来看,南 朝皇帝举哀的场所是符合“为异姓公、侯、都督发哀于朝堂 的晋朝仪制的。 这一时期,若某国有皇帝或王后的大丧,其他国家也要派遣使者前往吊丧, 如南齐高帝萧道成崩,“魏遣李彪通吊”n 儿页1 删;北魏冯太后崩,南齐武帝萧赜 “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 n 儿页1 删;北周武帝的母亲去世, 北齐后主高纬“诏侍中薛孤、康买等为吊使乜页啪1 。对于这一仪制,北史成 淹传中的一则记载,似乎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其文云: 太和中,文明太后崩,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欲以朝服行 事。主客不许,昭明等执志不移。孝文敕尚书李冲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昭 明言:“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 ”淹言:“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 丧之彳l ,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方谓义出何典,何其异哉! ”昭明言:“齐高帝崩,魏 遣李彪通吊,初不素服,齐朝亦不为疑。”淹言:“彪通吊之e l ,朝命以吊服自随彼不 遵高宗追远之慕,乃逾月即吉。齐之君臣,皆已呜玉盈庭,彪行人,何容独以衰服间衣 冠之中? 我皇处谅暗以来,百官听于冢宰,卿岂得以此方彼也? ”昭明乃摇膝而言日: “三皇不同礼,亦安知得失所归”淹言:“若如来谈,卿以虞舜、高宗为非也? ”昭明 相顾笑日:“非孝者,宣尼有成责,行人亦弗敢言。使人唯赍祷褶,不可以吊,幸借衣 砜,以中国命今为魏朝所逼,还南日,必得罪本朝。”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 中,还南日,应有高赏若无君子也,但令有光国之誉,虽非理得罪,亦复何嫌南史、 董狐,自 - 5 直笔”既而敕送衣砜给昭明等,明旦引入,皆令文武尽哀。n 引6 9 。1 删 引文中说南朝齐国的裴昭明希望以朝服吊丧,而北魏朝臣则要求他以素服前 。文献记载南朝皇帝举哀地点的仅有两例,一是西梁的萧岿为王操举哀于朝堂:一是梁武帝为徐勉举哀于朝 堂。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往吊丧;南朝齐国大丧已经月余,北魏的李彪原来准备以素服吊丧,知道齐国的 礼法“逾月即吉后,遂改穿朝服前往吊丧。可见遣使前往他国吊丧,一般来说 要“入乡随俗 ,遵从他国的丧葬礼法。由引文中说北朝皇帝遭丧后“处谅暗以 来,百官听于冢宰 ,而南朝则“不遵高宗追远之慕,乃途月即吉 可知,在对 传统礼法的遵守上,北朝比南朝可能更加严格。 南北朝皇帝在亲临吊丧或者举哀时,都穿素服。如北魏孝武帝时的雷绍去世, “天子素服临吊 i 页1 8 0 t l i 北周武帝时的宇文广去世,“武帝素服亲临 n 儿页姗1 ; 南朝梁国的夏侯详去世,梁武帝“为素服举哀川1 6 儿页1 瑚1 。素服者,宋书云:“以 单衣白袂为吊服,修敬尊秩亦服之也。 n 砌顷洲南齐书云:“黑介帻,单衣, 无定色,乘舆拜陵所服。其白恰单衣,谓之素服,以举哀临丧 。n 嗣顷s 4 t 。可见 当时的素服是白帽、单衣。如果皇帝在举行祭祀典礼的过程中闻知臣子丧事,应 该身穿祭服就前往吊丧。南史冯道根传有如下记载: ( 冯道根) 卒于官是日,舆驾春祠二庙,及出宫,有司以闻。帝问中书舍人朱异 日:“吉凶同日,今可行乎? ”对日:“昔柳庄寝疾,卫献公当祭,请尸日:有臣柳庄, 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其死,请往。不释祭服而往,遂以裢之。道根虽未为社 稷臣,亦有劳王室,临之礼也。”帝即驾幸其宅,哭之甚恸n 们”3 埘 据颜氏家训风操篇所云“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 不吊则绝之;除丧,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也; 无书亦如之。北俗则不尔 b 小页蚓,吊丧之礼似乎南朝比北朝更为盛行,更受重 视。 2 6 褪 所谓裢,就是赠送死者衣被,有时称为赙裢、赠褪或贝冒裢。仪礼士丧礼 记载的褪有国君裢、亲者裢、庶兄弟褪、朋友裢等。南北朝时期大臣死后,朝廷 都会赠裢,以助丧葬。褪物一般都是朝服一具、衣一袭,或者命服一具、衣一袭。 如南朝齐国的豫章王萧嶷去世,朝廷赐“命服一具,衣一袭n 铂顷伽;梁国的萧 颍达去世,朝廷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页1 9 0 3 ;北魏的穆崇去世,朝廷赐“朝 服一具、衣一袭 啪顺6 7 1 1 。 南北朝有些士人生前曾立有不受赠裢的遗令。魏书文城王传记载: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 任城王元云) 太和五年,薨于州遗令薄葬,勿受赠裢2 i “2 2 7 铭旌 所谓铭旌,就是竖在灵柩前的旗帜,上面写有死者的官职和姓名。礼记檀 弓上:“孔子之丧绸练设旒,夏也。州1 2 页8 文选潘安仁( 寡妇赋) :“龙 蠕俨其星驾兮,飞旒翩以启路。”李善注:“旒,丧柩之旌也。凶幡旗,即今 之旒旒。顺2 1 引南北朝时期铭旌的礼仪是:若在涂棺之后建铭旌,由祝置之于 棺柩所放地点的东面;若是大敛完毕后建铭旌,则置之于西阶的东面。南齐书畔l 下云: 太子妃斩草乘黄,议建铭旌。仆射王俭议:“礼,既涂棺,祝取铭置于殡东,大敛 毕,便应建于西阶之东。”1 川页1 5 。1 不同等级的人所建铭旌的规格是不一样的:其一是表现在铭旌大小的尺寸 上,隋书礼制三中记载了北齐对铭旌大小的规定:“其建旒,三品已上及开 国子、男,其长至轸,四品、五品至轮,六品至于九品,至较。勋品达于庶人, 不过七尺州1 1 哽蚓;其二是表现在铭旌垂旒的数量上。据隋书礼制三记载, 北齐“旌则一品九旒,二品、三品七旒,四品、五品五旒,六品、七品三旒,八 品以下,达于庶人,唯施而己 n 钔顷1 矧。可见当时铭旌上垂旒的多寡,是要符合 死者在世时的品位级别的。 尽管朝廷对铭旌的规格有了清楚的限定,但是当时的士人不一定非要按照上 述制度制作铭旌。南朝梁国世族孙谦的遗命中就有“旒书爵里,无日不然。旒表 命数,差可停息 n 叫嘎 ”1 的言论。 2 8 沐浴 招魂之后,见死者无法回生,即行沐浴之礼。洗头为沐,洗身为浴。沐浴之 前,先设浴床,须将死者尸体移到浴床上,揭去复衣,脱去死者身上衣物,然后 为死者沐浴。沐浴之后,还要为死者修剪指甲,束发,整治容装。死者为男性用 男侍,死者为女性用女侍。 南北朝时期人们十分重视沐浴之礼,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有些士人的遗令虽然言及“不须复魂”,但沐浴之礼却不得缺少。如 1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南朝梁国世族刘歆遗令云“气绝不须复魂,盥漱而殓n 6 顺麟1 ;梁国太中大夫王 敬胤遗命云“不得设复魄旌旒吾气绝便沐浴川埔顺麟1 ;北齐颜之推遗言云“一 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复魄。小姗。 其二,道教也行沐浴礼。北朝道士成公兴生前嘱咐寇谦之在他死后为其沐浴, “谦之躬自沐浴 嘧页姗1 。 其三,临亡浴的存在。所谓临亡浴,就是死者在生前知道自己将死,故在死 亡之前先行沐浴之礼。北魏的李洪之、高遵都在死亡前沐浴,东魏的慕容绍宗为 了厌水厄而投水假死,投水前也曾沐浴。 ( 李洪之) 及临自尽,沭浴换衣。m m l 2 町 ( 高遵) 恨其妻,不与决,别处沭浴,引椒而死恤m 1 9 2 1 1 绍宗自云有水厄,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当之n ”1 有的学者曾据上引事例作出如下论断:“连禳灾却祸者在投水假死前,尚且 沐浴,那些知死者临亡前当然会更加如此。可知,临亡浴确是北朝的流俗之一。 口儿页8 刀我们认为李洪之、高遵皆为有罪之身,都是被皇帝赐死的;慕容绍宗是假 死,不存在死前死后之说。他们虽然选择了临亡浴,但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 而为之,似乎不具有普遍意义。也就是说,临亡浴并不是当时的人们所普遍追求 的一种礼仪,与其说是一种“流俗 ,倒不如说是沐浴礼的一种权变之礼。但是, 无论是“流俗 抑或变礼,都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当时对沐浴礼的重视程度。 尽管沐浴礼在南北朝受到如此重视,仍然有一部分士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 法,在遗令中明确指出不须沐浴,如南朝齐国的沈麟士、梁国的陶弘景。 ( 沈麟士) 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俗,乃自为终制,遗令:“气绝剔 被,取三幅布以覆尸不须沐浴含珠”n 贯1 舢 ( 陶弘景) 遗令:“既没不须沐浴,不须施床,止两重席于地,因所着旧衣,上加 生械裙及臂衣棘冠巾法服”n 6 页咖”1 2 9 饭含 沐浴之后的节目是饭含之礼。饭含就是以珠、玉、米、贝之类的东西放入死 者口中。古人为死者举行饭含之礼,主要目的在于实其口。 文献中记载南北朝人死后饭含的事例很少,遍考南史、北史、宋书、 浙江火学硕士学位论文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南齐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史书,仅见以下数例: 一、南朝齐国的王咳死后,其友范云曾经“躬自营含 。 ( 范云) 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咳亡于官舍,尸无所归, 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舍,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n 6 1 哽2 帕 二、北魏李预死后,他的妻子以玉珠两枚含之。 其( 李预) 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闭常谓之日:“君自云餐玉有神验,何故 不受合也? ”言讫齿启,纳珠,因嘘属其口,都无秽气。顷 u 三、南朝齐国的沈麟士在遗令中言及“不须沐浴含珠”。 ( 沈麟士) 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俗,乃自为终制,遗令:“气绝剔 被,取三幅布以覆尸不须沐浴含珠”1 州柚”1 根据上引事例,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其一,饭含之礼应该是当 时士人普遍施行的一种礼仪,沈麟士“不须沐浴含珠 云云,恰好说明当时风行 饭含之礼;其二,饭含之物,南北朝士大夫均以珠玉为主。这与两汉有所不同, 汉代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玑,士含贝;其三,当时少数人已经产生不重 视饭含的观念。 沐浴、饭含之后,紧接着的礼事是给尸体加冒、穿衣、着履、设握等,这些 事宜通称为袭事。南朝在死者头上所戴的有巾、恰、钗等物,所以陶弘景遗令谓 “钗符于髻上 n 6 舢1 ;身上多穿单衣、裙衫,也有穿满裆裤( 裨) 的;脚上都 穿履。 ( 周弘直遗疏) 敛以时服,古人通制,但下见先人,必须备礼,可着单衣裙衫故履。 【l 】【翼9 0 1 以一千钱市成棺,单故裙衫,衣巾枕履此外送往之具,棺中常物,一不得有所施。 ( 刘歆革终论) n 川川2 6 1 ( 沈麟士) 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俗,乃自为终制,遗令:“以 本裙衫、先着裨,凡二服,上加单衣幅巾履枕,棺中唯此。” 2 1 关于设握的仪制,谢宝富先生认为北朝逸士冯亮遗令兄子,要求死后左手持 板、右手执孝经一卷,就是仪礼士丧礼中所说的设握之礼。按照这 种说法,南齐张融遗令要求死后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北朝婚丧礼俗研究,谢宝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页9 2 。 1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也当是设握之礼。 2 1 0 凶门柏历 凶门柏历,来源于先秦的重。宋书礼二记载:“案蔡谟说,以二瓦器盛 死者之祭,系于木表,裹以苇席,置于庭中近南,名为重。今之凶门,是其遗象 也。”n 踟哽删据仪礼士丧礼所说“重,木刊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参分 庭一在南”口列顷3 矧,可知先秦的重是在木头上凿孔做成的,人们将它放置在庭东 西之中、将庭南北三分而当庭南三分之一的地方,作为立木主前死者灵魂依附的 处所。汉代亦立重,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大丧礼用重:“以木为重,高九尺, 广容八历,裹以苇席。”因为材料记载仅此一则,所以我们无法考证汉代立重地 点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上文所引蔡谟的说法提出于东晋成帝时圆,当时又有范 坚认为“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n 鲫陨 蝣1 ,由此可知,东晋时已经有立凶门柏历的礼仪,其地点较先秦的重已经有了变 化,不再立于庭中而立于门外。 凶门柏历在南北朝时期曾经风行一时,从天子到庶人都可以设置凶门柏历。 南朝宋国的孔琳之说:“凶门柏装,不出礼典,起自末代,积习生常,遂成旧俗。 爰白天子,达于庶人,诚行之有由。川1 砌顷龇1 因为设凶门柏历损人财力,“动十数 万”n 8 1 顷1 驺2 1 ,所以南北朝统治者规定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设置凶门柏 历。如南朝宋孝武帝时,规定仅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得立凶门柏历,南 史宋孝武帝本纪载“( 孝武帝大明二年) 冬十二月己亥,制诸王及妃主庶姓 位从公者,丧事听设凶门,余悉断”n 刚顷6 1 1 ;北齐规定“王、郡公主、太妃、仪 同三司已上及令仆,皆听立凶门柏历n 州页1 5 5 。 2 1 1 小敛、大敛 所谓小敛,就是在死后的第二天,于室中将死者的尸体用衣衾包裹起来,并 移到堂上两楹之间暂时安置的矮床上;所谓大敛,就是在死后的第三天,将尸体 放进棺材里,再用若干套衣衾包裹尸体。由于文献记载的南北朝大、小敛的区别 o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页3 1 4 4 。 o 宋书礼二,页4 0 5 。 1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考 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考述。 汉朝天子、诸侯在死后的第三天小敛,大夫、士在死后的第二天小敛。文献 中没有南北朝小敛的时间的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材料进行推断。南朝 梁国的学者徐勉,曾上奏要求人死三日以后才能大敛入棺,小敛在大敛之前举行, 则小敛必在三日以内;又当时有士人要求气绝当日便敛,如南朝梁国的世族到溉、 陈国的周弘直等,由此可推知当时通行的小敛时间应在二者之间,即为死后第二 天。 大敛之礼在小敛礼的次日举行。南北朝时期,大敛多不遵照上述时间,渴葬 甚为流行。所谓渴葬,就是还没到葬期就提前埋葬,也叫柬葬。南史记载: “时人间丧事多不遵礼,朝终夕殡,相尚以速。“6 1 嘎1 4 7 9 3 当时南朝梁国的学者徐 勉,曾上奏严令制止这种违礼的做法,要求三日以后才能大敛入棺。南史徐 勉传云: 勉( 徐勉) 上疏日:“礼记问丧云: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e l 而不生, 亦不生矣。顷来不遵斯制,送终铆乙,殡以期e 1 润屋豪家,乃或半晷衣衾棺椁, 以速为荣。亲戚徒隶,各念休反故属纩才毕,灰钉已具忘狐鼠之顾步,愧燕雀之徊 翔,伤情灭理,莫此为大。且人子承衾之时,志懑心绝,丧事所资,悉关他手爱憎深 浅,事实难原。如觇视或爽,存没违滥,使万有其一,怨酷已多,岂若缓其告敛之辰, 申其望生之冀。请自今士庶宜悉依古,三e l 大敛。如其不奉,加以纠绳”诏可其奏。 【l6 】【1 4 7 9 南北朝的士人死后举行敛礼所用的敛衣有衮冕服,衮冕是帝王与上公的礼服 和礼冠。如南朝齐国的豫章王萧嶷、海陵王萧昭文、竞陵王萧子良,梁国的昭明 太子、南平元襄王萧伟死后,朝廷都赐给衮冕服为敛。文献里没有发现北朝士人 敛以衮冕服的记载。南北朝的士人死后举行敛礼还用命服,所谓命服,是古代帝 王赐给公侯卿士以象征等级身份的制服。如南朝齐国的豫章王萧嶷永明十年去 世,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必修一外研社课件
- 高三一轮地球的结构课件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7版)(微课版) 课件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
- 离婚协议中房产分割与子女教育基金分配合同
- 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基地合作投资合同
- 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服务补充协议正规范本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确定与监护权移交合同
- 网络直播平台股权赠与及内容监管服务协议
- 2024高一物理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2019必修一1~3章)(含答案)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测试卷
- 2025年吉林省的劳动合同书范本
- DB46-T 720-2025 水务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 经验萃取课件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广东惠州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保洁员的岗位职责景点保洁员岗位职责.doc
- 井下作业公司试气作业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