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从 t 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摘要 在社会转型期,媒介歧视的出现与传播权力和传播资源分配有重大联系。本 论文以传播权力分化为切入点,按照传播权力决定传播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的 原理,通过对社会转型、社会阶层变迁的梳理,分析传播权力格局的分化及其对 传播活动所造成的影响,挖掘媒介歧视产生的主要根源。在揭示媒介歧视的种种 危害基础上,针对媒介、政府、受众三方面探索消除媒介歧视的观念、机制和具 体途径,以期建立和谐的传播语境,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沟通。 关键词:社会转型传播权力媒介歧视 i i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从 t 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e r i o do ft h es o c i e t y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m e d i u m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h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e l a t i o nw i t h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p o w e ra n dr e s o u r c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o w e rd e t e r m i n i n g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p r o d u c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s e t s 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o w e rd i v i s i o na st h ec u t i nv i e w p o i n t , a n a l y s e s 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o w e rd i v i s i o n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f i n d so u tt h e r o o to ft h em e d i u m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co fd i s c l o s i n gt h ev a r i o u sh a r m f u l n e s s o ft h em e d i u m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g i v e ss o m em e a s u r e so nh o wt oe l i m i n a t et h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m e d i u m ,g o v e r n m e n t , a u d i e n c e u 曲t h e s ed ow ee x p e c tt op r o m o t et oc r e a t et h eh a r m o n i o u s 一 一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m o n gt h es o c i a lc l a s s e s k e vw o r d s :s o c i e t y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o w e rm e d i u md i s c r i r u i n a t i o n i i i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盘鎏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东屹敛签字r 期:久妒矿年了月如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态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盘鎏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绦j 缆i 敏 导师签名: 戤川仙 f 签字日期:娜矿年多月7 d 日 签字r 期:护嗡年厂月? 旧 浙江大学顾:卜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致谢 2 0 0 6 年9 月,我来到了浙江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学位,在这短暂的两年学习 生活时光中,感到学到了很多,得到了许多。我的学术研究思维培养、论文撰写 能力和新闻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此我深深感谢一直给予我指导的邵培仁老 师以及其他传播所和新闻所的诸位老师们,感谢互相交流沟通的同学们。 此次毕业论文的撰写,首先要对指导老师邵培仁教授致以诚挚谢意。学位论 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和提升得过程。从选题到写作,再到多次修改, 邵老师一直对我进行悉心指导、点拨明灯,正是在他多次的建议和教导下,才使 得我的学位论文撰写得以顺利完成,也使我对于所写论题有了更深层理论和更为 实际现实的认识与理解。为了此次论文的顺利完成和两年学习生涯所获得知识, 我要向邵老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也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论文和 参加答辩评审的各位老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 感谢同寝室的曾丽颖、张碧霞和王登硕,没有与你们的相互交流、沟通、甚 至激烈的辩论,也就不会给我的写作思路以启发和开拓,感谢你们这两年来的同 室之谊。 感谢同门的郑虹、胡蓓蓓、罗里顺和金万洙,论文的撰写成功离不开同门的 相互关心和交流,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家人理解和全力支持是我多年来求学 做人道路上的最大的鼓舞力量。 最后向曾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朋友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 意。 徐晓敏 2 0 0 8 年5 月2 2 日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从 ! l :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主要指“一种整体和全面的社会结 构状态的过渡,其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1 。 中国社会转型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出现不均衡,并且呈逐渐加剧态势。这 种社会转型的特点也给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带来深刻影响,信息传播资源在分配 上的不平等,产生了对弱势群体的媒介歧视问题,即大众传媒更乐意向处于社会 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常常忽略甚至排斥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从而 造成公共信息平台的倾斜,使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平等自由的传播机会和资源。 根据媒介政治学原理,一些新闻媒体的声音强大,其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力量 赋予其的权力而非公众支持;一些群体在传播活动中声音强势,主要在于他们拥 有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传播权力决定了传播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而 资源占有程度也影响决定了传播权力的大小。在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面临媒介歧 视问题,主要在于所获得的传播权力少于其他群体和阶层。 新闻传播,产生于为人们提供外在世界最新变动信息的根本需求,其功能及 价值在于满足人们了解知晓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促进人们之间互知及 社会整合。倘若人们之间缺乏了解和互知,彼此则会产生误解、歪曲甚至仇视, 这会加剧不同阶层和群体间的矛盾,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实现人人自由传播的局面,就要实现传播权力的合理分 配,解决好媒介歧视问题。 1 2 研究思路 本文以传播权力分化为切入点,通过对社会转型与传播权力分化、传播权力 分化与媒介歧视两组关系的分析,深入挖掘媒介歧视产生的原因,在分析当今弱 势群体媒介歧视的现状和对大众媒介、受众和社会造成种种危害的基础上,探讨 实现和谐传播权力、弥合消除媒介歧视的多种途径,进而实现各阶层之间切实有 1 赵渭荣1 9 9 9 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化变迁【j 】社会科学( 9 ) :2 5 l 浙江人学硕+ :学位论文 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效的信息沟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信息传播氛围 1 3 研究方法 a 文献研究法 借助浙江大学及新闻传播所资料室相关的传播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文献书 籍,同时搜索查阅了大量新闻网站和专业期刊的相关参考资料。 b 理论分析法 本文在研究分析媒介歧视时,将大众传媒和弱势群体置于社会大系统中,以 传播权力分化为切入,从源头上分析媒介歧视产生的原因,采用传播学、社会学 和政治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在更宏观、深层次的层面去探讨媒介歧视现 象。 浙江人学硕:仁学位论文 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2 社会转型下的信息传播权力分化 2 1 社会转型导致信息传播权力分化 信息传播权力是指社会群体对信息传播资源的控制力、使用接近能力和对媒 介的话语生产可能产生影响的权力。简单来说是通过控制媒介资源、掌握信息落 差而获得的1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构建了资 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2 。所以拥有信息传播权力,就意味着能够决定社会信息资 源的生产、分配与消费 信息传播权力本质属于公共权力,它来源于公众利益表达的需要,“公众将提 供信息的大部分责任委托给了媒介,媒介理所当然地代表公众行使起了监督社会 一切的权力。”3 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们信息需求量大增,相互间的交 流沟通频繁,大众媒介又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所以随着人们对大 众传播媒介依赖性e l 益加深,信息传播权力在整个社会的权力系统中占据了重要 位置。 1 9 4 2 年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新闻体制,确定了我国新闻事业本质是党和人民 的耳目喉舌。信息传播权力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和政府行使,因此信息传播 权力和新闻资源集中于党和政府,由其统一分配。1 9 7 8 年后,我国积极进行经济 与政治体制改革,加之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 和文化等领域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信息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特点,社会阶 层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也发生变化,整个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主要表现为 多种经济利益,多种价值观念、多种政治观点和多元文化共存。在这社会转型期 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播事业自身也在酝酿变革,以 适应转型中的社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原本高度集中一体化的信息传播权力结构 发生了分化,经济、文化等多重力量开始渗透、影响、控制传播权力,使得我国 新闻传播事业中的媒介、受众、媒介产品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变得更加复杂,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媒介现象。 社会转型期,我国信息传播权力结构发生分化,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诱导: 2 1 1 经济多元化导致社会结构分层 1 徐卫华2 0 0 3 论媒介权力的来源与特性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 ) :4 2 2 ( 加) 文森特莫斯町2 0 0 0 传播政治经济学 m 】北京:华夏出版社:2 5 3 李青1 9 9 9 对传播媒介权力的思考【j 】国际新闻界( 3 ) 浙江大学硕:l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各种利益和资源在国家公共 权力的控制下,按照政治地位来进行统一的分配。尽管微观上人们的利益分配有 所不同,但都归属于高度趋同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在当 时利益趋同和经济差距不大的背景下,虽存在“工农学商兵”五种类型的划分, 身份有一定差别,但社会形态相对单一,社会结构和相互间的社会利益关系较为 简单。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逐渐由单一集中转向多元分化。在以公有制为基 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合资企业和外 资企业等多种类型企业迅速发展扩大,不仅导致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分工细分, 更重要的是催生了大量新的利益群体,打破了以往“工农学商兵”的简单划分, 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复杂的分层。以往按照政治地位划分阶层的标准,已经变成以 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所占有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来进 行划分。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当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 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 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 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1 。 社会结构的分化,进一步加强社会利益和资源分配的多样性,利益分配不再 完全由国家公共权力直接决定,而是在市场条件下按照彼此的相互关系和占有生 产要素的多少进行分配。尽管这种分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社会经济生 产充满活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利益分配存在不均衡性,也导致人 们之间财富和收入差距的拉大。“以金融资产来说,占人口总数3 0 左右的城市居 民拥有金融资产的近8 0 ,而这当中的一般又被2 0 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也 就是说占全国总人口6 的人占有了40 以上的金融资产”2 。城乡之间、城市内 部之间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既存在利用合作,又存在矛盾冲突,并且这种 利益矛盾冲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呈现逐步加剧的态 势。 2 1 2 政治民主化需要构建公共话语平台 政治与大众媒介具有一种天然联系,政治体制制约新闻体制,政治活动影响 1 陆学艺主编2 0 0 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 】一七京:社会科学文献 f ;版社:9 2 孙立甲2 0 0 4 失衡一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7 4 浙江大学硕j 二学位论文从 ! l = 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新闻活动;而媒介作为沟通的中介,将政府与公众联系起来,所以政治体制的深 层次改革必然会导致新闻体制发生变化。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 义政治体制”,以便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 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媒介来调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a 赋予大众媒介更多权力,加强大众媒介舆论监督作用。大众媒介原本就是代表 公众对政治权力进行舆论监督,是民意表达的一种体现,只是传统新闻体制在计 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宣传和引导作用,舆论监督功能没有得到发挥。2 0 世纪9 0 年代 党和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共十四大报告和( (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 要问题的决议等中央文件和法规中都提出,要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 完善监督机制;新闻媒介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以焦点访谈为代 表的舆论监督节目之所以有力量揭露社会黑暗和不公平现象,也因为有中央电视 台的权威性和政府的支持倡导作为力量支撑。通过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政策 决策的监督与制约,大众媒介及其代表的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而保证政治活动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b 开放更大的公共话语空间,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按照现代政治制度和大众 传播理论,传播是人的权利,公众应当享有知情权和接近权。知情权保证公众通 过媒介了解政府工作,使政府行为公开化、透明化。接近权则保证公众有权接近 和利用大众媒介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不仅使公众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增强 其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更能使政府有效了解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 民意,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保证了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在社会转型期,出于改革政治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党和政府将更多的 信息传播权力和资源下放给大众媒介和公众,构建了更为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 2 1 3 利益表达需要刺激传播意识增强 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主要特征和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加大,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 会资源,成为推动社会与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大众媒介是信息资源重要的、 直接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作为社会中主要的信息系统,联系、影响着其它社会子 系统,在社会总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不仅能有效进行意见表 浙江大学硕:i :学位论文 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达,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对社会发展、政府决策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人们 不仅利用大众媒介来获取所需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借助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传播 符合自身利益的信息,使主流舆论导向有利于自身发展。美国传播学家本巴格 迪坎就提出:“要控制公众,就要控制信息。”1 所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消极地充当 信息传播接受者,而更希望能够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积极传播者。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不断细化,利益的矛盾冲突也随之加剧,不同 群体要求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利益的愿望更为强烈。为了在利益冲突的时代 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他们要求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能够引导利于自身 的舆论导向。大众媒介作为一种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其影响力意味着控制了信 息传播和舆论导向就寻找到了维护利益的最佳工具。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 利益分配格局重组过程中,占有大量各种资源的新兴利益群体相互积聚,表现出 由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结盟而形成的利益集团。他们凭借占有的大量 经济政治文化资源,在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他们有能 力、也更需要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对社会施加影响,维护利益。在国家逐渐放 松信息传播权力的有利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渗透到大众媒介中,分 化更多的信息传播权力和资源。 2 1 4 技术进步提供传播物质基础 大众媒介是一种稀缺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根据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禁止任何 单位和个人创办电台和电视台,报社、杂志的创办必须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 除了参与到国家新闻事业系统中,个人无法自由地利用媒介进行传播但新技术 革命带来的网络媒体,打破了国家对媒介资源的严格控制,给公众进行自主传播 提供了直接物质条件。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 息的传播者。网络媒体具有发布信息的自主性,使得每个人只要具有一定的硬件 措施就能够随意发布、接收信息。近年来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网络博客、 手机、播客、w i k i 和b b s 等为人们参与传播提供了丰富自主的传播手段,尤其手 机3 g 技术的发展,保证个人随时随地的参与传播,加速信息传播流动,成为信息 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传播来源和力量。网络空间的这种开放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传 播的门槛,使普通人作为信息发布者的可能变为现实在这种新媒体带动受众积 ( 美) 本巴格迪坎1 9 8 6 传播媒介的垄断【m 1 北京:新华版社:2 6 浙江大学硕i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极参与传播的背景下,传统大众媒介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争取更多受众,实现更好 传播,也主动构建与受众的互动传播,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新闻 传播垄断格局发生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给信息 传播权力分化提供了分化的主体;政治民主化的需要为公众提供了开放的公共话 语平台,产生权力分化的客体;各个阶层和群体利益表达的需要促进传播意识的 增强,提供了分化信息传播权力的主观可能;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媒体则为人们 实现传播提供了直接传播手段,创造了客观物质基础。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诱导, 使原本高度集中的信息传播权力在社会转型期被分化。 2 2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格局及特征 2 2 1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格局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权力和资源重组,阶层结构发生变迁,导致信息传 播权力的分配和行使的决定力量也随之发生变化,政治、经济权力对信息传播权 力的双重渗透使得权力分化更加复杂。一方面媒介作为政治传声筒,在政治活动 中起到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媒介在社会运行中的经济连结性,使媒介 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媒介权力与政治、经济权力在社会转型中构成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所以信息传播权力已由单一国家公共权力决定发展为由各 阶层所在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来决定,也就是说按照所占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 多少来划分。因此目前我国信息传播权力分化为强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 三个阶层共同享有信息传播权力 2 2 1 1 强势阶层:又可称为精英型群体,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支配者和控制者, 新闻来源的提供者。他们拥有绝对优势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在传 播活动中掌握着支配话语权和控制权。陆哗与潘忠党认为,“党的宣传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利润逻辑和搀杂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道义责任又深受来自西方 的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为本的新闻专业主义影响的职业理念,这三重逻辑的相互 作用,是理解中国新闻改革的重要起点。”1 因此这个阶层主要包括党和政府及其下 属的新闻管理机构、各利益集团和文化精英。强势阶层之所以能够在传播活动中 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陆哗,潘忠党2 0 0 2 成名的想象:0 e n l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 】新闻学研究( 7 1 ) 7 浙江大学硕1 :学位论文 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a 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介具有政治控制力 大众媒介一直与政治活动关系密切,是其最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由于政 治系统是社会权力的主要掌握者,政治对媒介的利用比其它的个人、团体或行业 处于更加有力的位置”1 。我国新闻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具有政策宣 传、舆论导向等巨大作用。虽然我国新闻传播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 双重属性,并积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媒介运作,但大部分是在媒介经营领域和内 容领域进行改革,属于边缘性改革。而深层次的新闻体制改革则一直进展缓慢, 其事业单位的属性一直没有改变,国家一直通过新闻立法、审批分配传播资源来 有力控制着新闻媒介,宏观上掌管着媒介的管理权,在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导向上 发挥主导作用,是我国新闻传媒业背后的政治力量。 b 各利益集团对新闻媒介具有经济影响力 社会转型期,国家在放松对新闻媒体管制的同时,也将其投入到市场,让媒 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再给予财政支持。我国新闻业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向传 媒产业化转变,组建传媒集团,实现规模经营、多元化经营等,必须要以大量资 本为支撑,但大部分媒体却不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平台来组建媒介集团、进行上 市等一些利益集团如投资商和大广告主在此背景下,纷纷对媒介予以资本投入, 成为各个传媒集团背后强大的经济支撑。他们通过资本或广告参与传媒集团的运 作经营,一方面是出于投资需要,因为传媒业蕴含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是 出于他们寻求有效利益表达渠道的需要。通过资本渗透来参股或控股传媒集团, 即使不能控制代表自身利益的传媒机构,也能通过资本和广告的纽带,与传媒业 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通过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与执行,形 成公共舆论话语权,维护其利益集团的利益立场。例如当央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 1 2 1 号文件出台后,由于房地产商多涉足于媒体资本投资、广告当中,所以当时 很多媒体都与地产商站在一起,通过发表言论、举行论坛等表示强烈反对,而对 支持这一政策的声音则有意无意的回避,因此在社会中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对浪 潮。利益集团通过经济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对新闻媒介乃至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 c 知识精英对新闻媒介具有社会影响力 李良荣1 9 9 9 新闻学导论【m 】北京:商等教育“;版社:2 2 0 8 浙江火学硕士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在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结成稳定同盟时,掌握文化资源的知识精英也逐渐加 入到其中。他们通常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是 某一领域的权威代表,他们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为企业发展“高谈阔论”, 为社会提供各种知识和精神文化产品,是媒体上频繁出现、影响力最大的高知群 体。他们所代表的强势阶层的价值与主张,由其制造的主导型话语通过新闻媒介 向社会宣传,从而具有巨大的社会能量,对其他阶层和群体产生影响力。知识精 英主要分为政府知识分子、企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尤其前两者由于政治、 经济力量的支持,成为社会中重要的舆论领袖。 综上所述,拥有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文化力量的强势阶层在传播活动 中拥有绝对的媒介控制权和使用权,具有支配性的话语权。所以他们在信息传播 权力的分化中占有绝对优势和比重,是信息传播权力结构中的强势阶层。 2 2 1 2 中间阶层:又可被称公众型群体,是信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影响 者。传播学意义上的中间阶层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学中的中间阶层,主要包括大众 媒介组织和社会中间阶层的民众。 大众媒介组织是信息传播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在国家政府领导下、在利益集 团和知识精英的影响下,进行信息采集、加工、传播、收集受众反馈等具体传播 活动。尽管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仍具有一定自主性。 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民众,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而迅速兴起的阶 层,虽然不像强势集团拥有控制权,但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既是广 告主的目标消费者,也是信息传播的目标受众和主要消费者,凭借这种阶层特点, 成为传播活动过程中规模巨大的消费者和积极参与者。 同时,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社会政治资源日益由上层向低层、由政府 向社会流动,使公众的政治参与增添活力,促使公民的参与形式趋向活跃1 而大 众媒介就是公众政治参与的最好渠道。网络媒体的兴起,从最早的b b s 到现在风 行社会的博客、播客、维客、拍客等各种传播形式,以其自由的信息发布和超链 接功能,构建了强大的信息传播网络,给公众参与传播、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 提供了传播工具,逐步彰显了社会中间阶层强大的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那些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政治参与意识、具有较为积极的传播观念、也拥有较 陶东明,陈明明1 9 9 8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 0 1 9 浙江人学硕1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为先进的传播手段的中间阶层,也成为信息传播活动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影响者 “表面上沉默不语的中间阶层,以自己执著的行为制约着那些掌握媒介资源和传 播权力的人”1 。 中间阶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为了在中间阶 层中保持引导社会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拥有媒介和信息资源控制权的强势集团 便把中间阶层作为其传播活动的主要对象,在信息传播权力和传播资源的分配上 也倾向于中间阶层,因此中间阶层在社会转型期里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传 播权力与资源。 2 2 1 3 弱势阶层:也可称为消极型群体,是信息传播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和失语者。 在传播学中弱势阶层是指,他们缺乏媒贪接触权,不能要求传播媒介为自己提供 足够的版面、频率和时段资源;缺乏有效知晓权,不能平等地通过传播媒介实现 公共信息的获取;缺乏有效传播权,不能自由畅通地通过传播媒介表达利益,发 出声音。在社会传播活动,弱势阶层与新闻传播者逐渐相互疏远的状态,导致弱 势阶层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呈现为一种沉默螺旋状态,甚至变成失语者。 由于这与阶层所占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有关,所以除了包括农民工、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妇女几童、老弱病残外,还涵盖大部分地处农村的 农民。在社会转型、社会资源由分化走向积聚的过程中,他们因处于不利地位, 获得较少的各种社会资源而处在社会底端。经济上他们大多属于贫困群体,政治 上缺乏强有力的代表组织为其利益立场发言,本身也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影响社会 舆论,除了采取极端的表达方式外,他们只能依附于强势阶层,通过自上而下的 利益分配来拥有相对较少的资源。目前根据统计,如果将农民工、经济结构调整 进程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城乡贫困人口、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等各类 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然后再扣除重叠部分( 如贫困人口中由失业、下岗职 工和农民工) 和非弱势人口( 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 , 我国目前的弱势阶层规模在1 4 亿一1 8 亿,约占人口的1 1 一14 。2 如果将 这范畴再扩大到我国广大的农民群体上,此时占人口最大数量的阶层却成为占有 资源最少的阶层。 1 段京肃2 0 0 4 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j 】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 2 郑杭生,李迎生2 0 0 3 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一中国人民人学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 0 0 2 - - 2 0 0 3 ) m i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i _ l ;版社 1 0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2 2 2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特征 从我国信息传播权力格局可以看出,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社会资 源重组引起信息传播权力结构和传播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社会规则下, 强势阶层依旧掌握信息传播权力,决定传播资源分配;中间阶层凭借新获取的社 会经济力量和自身优势抓住了参与传播的良机,成为信息传播权力格局中不可忽 视的一股力量,而弱势阶层则由于缺少各种资源,加之媒体的传播倾向,失去了 更多的信息传播权力以及传播资源。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新闻体制改革发生的必然结果, 也是未来我国传播格局发展的必然走向,但目前这种信息传播权力分化以及由此 决定的资源分配还是一种低水平均衡,尚未达到高水平均衡。根据社会学原理, 分配原则有弥散性和一体化分配两种原则。弥散性分配是指分配不同种类资源时 实行不同的原则,在这样的社会中,拥有某种资源较多的人或群体不一定也拥有 较多其他种类的资源。而一体化分配是说各种不同的资源按照一种单一的原则进 行分配,其结果往往是各种资源都集中到同一部分人的手中1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间,“就权力资源的分配而言,2 0 多年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制度变迁过程也可以说是 政治、经济利益集团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媒介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权 力和利益博弈的过程”2 。在传播资源分配的博弈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发展还不发达, 各种体制保障还不健全,一体化分配取代了弥散性分配原则,发挥了主导作用, 造成传播资源都向一些群体如利益集团和中间阶层集中,而另外一些群体如弱势 阶层则在传播资源的占有上处于劣势。 信息传播资源尽管是巨大的,但从总量来说也是有限的,强势阶层和中间阶层 凭借在社会政治经济的优势地位,占据了信息传播权力和传播资源的大部分,形 成了总体性传播精英。由于总体性传播精英过多的占有传播资源,产生了挤压现 象,原本应由弱势阶层占有的资源,被总体性传播精英垄断了,使得社会中人数 众多但影响力较弱的弱势群体只能分配到信息资源这块巨大“蛋糕”的一小块。 由于信息传播权力分化的低水平均衡,使得信息传播资源和机会分配发生失衡, 导致公共信息平台失衡,媒介歧视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1 孙,谚平2 0 0 4 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 】北京: 会文献f h 版社:8 6 2 陶东风2 0 0 4 - 0 3 2 7 人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e b o l 】h t t p :w w w c d d c n e t s h o w n e w s a s p ? n e w s i d = 6 0 0 8 l l 浙江大学硕i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3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背景下的媒介歧视 3 1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的影响 3 1 1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对大众媒介的双重影响 3 1 1 1 在市场中成长的大众媒体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放松对新闻事业的管制。根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换经营方式,大力提高文 传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将经营权下放给各媒体,使其原先 单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身份,开始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双重属性转交, 近年来又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产业化,其传播功能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转变, 具体表现为: a 传播功能趋向多元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众媒介组织单纯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进行传播 信息、舆论引导、政策宣传等活动,信息自上而下进行单向稳定流动。同时社会 运作、人们工作生活都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进行的,社会相对封闭稳定,社会变 动小,人们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需求不大,这些皆导致大众媒介功能单一 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使得社会处于活跃的变动期,人们与外界的 联系加强,市场经济下决策主体增加,引发受众多层次的、强烈的信息需求。同 时,人们表达自身利益与看法的意识也在增强,人们需要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来就 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讨论,也需要一个有效监督体系能够对公共政策进行舆论监督。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表达需求,新闻媒介在向传媒产业化的转变 中突破以往单纯宣传功能,积极发挥自身资讯提供、舆论监督、公共话语表达等 多种功能媒介凭借独立经营,市场化运作,已不再是依附于政治权力的传声筒, 其舆论监督的力度在不断加强。焦点访谈、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是近年 来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实践的最典型代表,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收视率、发行量表 明新闻媒介已经逐步完善其舆论监督功能。同时作为公共话语平台,媒介也为人 们提供了充分表达意见渠道,以( ( 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节目,邀请各行各业 的人们走进电视、电台,就人们关心、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报纸从最初刊登 读者来信再到设置专栏发表人们尤其是现在网民的各种看法,还有网络媒体、手 机等传播通道保证人们自由地发表意见,传播信息 1 2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b 经营模式产业化 原本我国新闻媒体是由党和政府进行统一管理,财政依靠国家予以补贴,发行 依靠公家订阅,利润和经济目标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很好 的配合国家政策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组织被 定义为具有盈利目标的非营利性机构,具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双重属性,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和经济效益成为媒体重要经营目标,“新闻媒体的 重心从政府行为转为市场行为,从生产领域转到了流通领域”1 。各个媒体在经营 领域开始自谋生路,自给自足,逐渐形成以广告收入为主、多元化经营的经营体 制。从最初探索广告经营到发行改革、由企业发展到集团化,再向产业化迈进。 传媒产业经历三十年市场化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统计:仅2 0 0 6 年中国广播影视总收入就突破了千亿元 大关,达到1 0 9 9 1 2 亿元2 ,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之一。 3 1 1 2 大众媒介角色模糊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媒介已发展为身兼三种角色一一政府喉舌、市场主体和 社会公器一一于一身。但在对待弱势群体的时候,媒介这三种角色不仅没有均衡 发展,而且发生了冲突和模糊。 8 政府喉舌 我国媒介组织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报道方针由宣传部门负责,出于宣传 目的,对于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多以正面报道、典型报道为主,报道的主体常常 是某个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阶层中自强自立的典范,或者是政府对弱势群体 采取各种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一般来说正面报道具有团结稳定、鼓舞群众的作用, 但受众中除了弱势阶层外,还有强势阶层和中问阶层,他们是弱势群体所依附的 阶层,大众媒介是他们了解、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最常用的渠道,但透过媒体,他 们所看到的大多是一片欣欣向荣、自立自强的群体,这使他们对弱势群体的认识 存在一些偏差。弱势群体是一个人数众多、情况复杂的阶层,新闻报道对于弱势 群体深层次的根源、生存状态等少有深刻剖析,常常是官话,套话和说教,报道 形式已呈模式化、固定化、脸谱化,除此以外还存在政府官员为了宣扬政绩而渲 1 李希光2 0 0 5 转型中的新闻学 m 】广州:南方i i 报; 版社:4 6 1 2 国家广播i b 影l 乜 1 5 l ! 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 0 0 7 2 0 0 7 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l 版 社:2 5 6 1 3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染正面报道的倾向社会责任论认为媒介应该真实,全面描述社会各阶层的画面 媒介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未能正确发挥政府喉舌的角色,这种出于宣传需要而过 分关注其正面报道是有失偏颇的 b 市场主体 新闻体制改革促使我国新闻传播业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以企业的身份进行经 营管理活动,资本成为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基础,经济利益成为 与社会效益并驾齐驱的重要媒介目标。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经济利 益的追逐甚至超过对社会效益的追求,商业利益取代了公众利益,市场导向影响 决定新闻采编,发行量、收视( 听) 率和广告量在衡量媒体实力时最具发言权。 一方面成功人士、时尚人士、白领等是最具媒体消费能力的群体,在市场利益的 驱动下,媒体竭尽所能充分满足这些受众群体信息需求,传播的信息多具有精英、 时尚、都市等小资倾向。而作为不能够使广告主产生兴趣的弱势群体,也自然不 被媒介所重视。另一方面出于商业利益和吸引眼球的需要,在涉及弱势群体的报 道中常以负面报道和煽情新闻居多。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逐使得媒体不能够公平、 公正对待弱势阶层,产生媒介歧视。 c 社会公器 新闻媒介的社会公器身份,即充当社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使社会各阶层都能 够在此进行交流沟通,表达意见,最终达到社会整合。但由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 殊性,能够在这个社会公器上表达意见的多以强势集团和中间阶层为主,弱势阶 层很少能够涉入其中而且作为社会公器,媒介所传达的意见基本也都属于能够 为“主流群体”所认可接受的意见和舆论。主流人群不等同于社会公众,主流人 群主要是按照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中属于中上等,而社会 公众不仅包括前者,也包括弱势阶层媒介出于各种原因,简单地把“主流人群” 置换到“社会公众”的身上,在这过程中自然地把弱势阶层排除在外。媒介把占 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少数人当作主流,而忽略占据社会大多数人口的弱势 群体,以偏概全。同时强势阶层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焦点问题的解读总是带有很强 的精英色彩,这种从精英角度出发的“主流舆论”,也只是一种有局限的主流。媒 介虽然履行社会公器的角色,但没有全面涵盖社会公器所要服务的对象,没有完 全发挥出媒介社会公器的作用。 1 4 浙江人学硕i :学位论文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政府喉舌发展不全面,市场主体发展过于迅速,挤占了社会公器角色的发挥, 而社会公器又不能够代表所有社会公众,媒介这三种身份失衡地发展和表现,势 必造成媒介对于弱势群体信息传播的不平等,出现媒介歧视问题。 3 1 2 信息传播权力分化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化影响 在媒介资源完全被国家垄断的时代,媒介主要职责是党和国家的宣传者、组 织者和鼓动者,其意识形态属性高于其消费品属性。信息传播权力分化促进媒介 产品向市场化转变,媒介产品的消费属性在不断突显,甚至在逐渐取代其意识形 态属性。 3 1 2 1 媒介产品内容形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大众传媒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进入市场,作为消费品的 媒介在品种、数量、内容、层次方面已形成内涵半富、结构完善的产品体系。同 时媒介市场已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受众在媒介的眼中也被 赋予了新的涵义一一市场消费者,赢得受众就意味着占有市场。为此各个媒体不 断进行自身改革,适应满足受众需求,积极争取受众市场。由于受众群体分化趋 势加强,受众兴趣多样化,为了充分满足受众多元化信息要求,赢得更多的受众, 各媒体由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通过媒介定位、受众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消 费者,不断创新媒介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开发新媒体,进行各具特色的信息传播, 不仅满足了受众多样信息需求,经济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客观上也促进了媒介 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以报纸为例,计划经济时代报纸的种类主要是党报、机关报和行业报,人们媒 介选择空间小。9 0 年代初,市民文化兴起,人们对“软新闻”的需求增加,晚报 和都市报应运而生,使得报纸的种类形式多元化,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时事政治 新闻外,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新闻语言力求脱离党报浓烈 的政治色彩,轻松幽默,生活性强,满足了大多数人阅读报纸的需求,也满足了 人们精神生活,达到开阔眼界、生活娱乐的目的。到了9 0 年代末,媒介定位和受 众细分的经营理念得到更多的实践,专业报纸、高级报纸和市民报纸使得媒介产 品的形式与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如经济观察报、2 1 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报 纸纷纷出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硬性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报等严肃高级报纸深刻挖掘社会现实,给人们深入了解所处的时代 浙江大学硕: = 学位论文 从社会转型期传播权力分化透析媒介歧视 与社会提供理性参考;在都市报和晚报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市民报、生活类 报纸,不仅报纸数量、种类繁多,而且涉及了各个领域,满足了人们多种信息需 求。 电视节目的发展,尤其是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也见证了社会转 型下我国大众媒介为适应市场发展而积极创新的历程。以往从中央到地方,新闻 节目就是播报新闻,但自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开播到新闻频道组建,再 到以( 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从播报新闻到现在说新闻,甚至电视媒 体出现当日报纸解读、观众短信互动等,节目形式不断融合其他媒体传播特点, 内容也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到每个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力求将社会各方面呈 现给人们。而娱乐节目的发展形态更是形式多元。9 0 年代初是综艺晚会,以综 艺大观为代表,中期以快乐大本营为首的明星游戏娱乐节日占据中国荧屏 半壁江山,2 0 世纪初,开心辞典、幸运5 2 等一系列益智节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