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荀鹤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杜苟鹤是生活在唐朝末年至五代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集名日唐风集, 从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杜苟鹤的诗歌可谓是唐末乱世社会生活的写 真。诗人将深邃的历史内容和亲身感触的世态人情,在诗歌中加以充分展现。本 文首先考辨了杜苟鹤的有关事迹,然后分析其诗歌的创作思想、创作内容与创作 特色,最后梳理了“杜萄鹤体 的内涵、源流以及对后来诗歌发展的影响。 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重点考辨杜苟鹤的身世,对前人的研究有所纠正和补充,并结合杜 荀鹤的及第和仕宦经历,论述他与裴贽、朱温的关系。 第二章:分析杜苟鹤诗歌的创作内容,在整体上对其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 重点研究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他的“风雅”思想与“风雅”诗作,然后 是他的科举生活与感怀诗作,最后再研究他的交游生活与交游诗作。 第三章:分析杜苟鹤诗歌的创作特色,在整体上对其诗歌特色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重点讨论“苦吟 和“俗调”两个问题。 第四章:梳理“杜苟鹤体 的内涵、源流及其对后来诗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杜苟鹤诗歌;“风雅思想;交游诗歌;艺术特色;“杜荀鹤体 a b s t r a c t d u nx u n h ei saw e l l k n o wp o e t 、h oe x i s t e dn o mm el a t et h n gd y n a s 够t ot l l e e a r l yw u d a it i m e h e1 e ru sh i sp o e t 巧a n t h o l o g y ,劢彤晒f 、_ h i c hc a l lb er e g a r d e da s a 1 1a u t h e n t i cr e n e c t i o no nt h et u i b u l e n tl a t et a n gt i m e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s c o p ea 1 1 dd e p t h i nh i sp o e m s ,b o t ht h ep r o f o 帅d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sa tt h a tt i m ea 1 1 dh i sf e e l i n g so nt h e w a y so ft h e 、o r l dw h a th eh a de x p e r i e n c e dh a v eg o t 如l l yr e v e a l e d a sr e g a r dt ot h i s t h e s i s ,s o m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nh i ss t o r i e sh a sb e e nd o n ef i r s t t 1 1 e na l la i l a l y s i so nt h et h e t 1 1 e m ea n df e a t u r e so fh i sp o e m sh a v eb e e nc o v e r e d ,w l l i l ef o c u s i n go n1 1 i st r a v e lp o e m s f i n a h y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t h es o u r c eo fd 甜勋聆办p 跏,台h a v eb e e nd i s c u s s e d ,t o g e t h e r w i t hs o m ec o m m e n ta b o u ti t si n n u e n c eo nl a t ep o e t u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印t e ro n ef o c u s e so nh i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l l s o m ee 娲n st 0c o r r e c ts o m e m i s t a k e nt h o u g h t so ft h er e l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b e f o r ea i l dm a k ec e r t a i na d d i t i o nt oi t , f o l l o 、e db yad i s c u s s i o no nm sr e l a t i o nw i t hp e i z h ia n dz h u w e n c h a p t e rt 、) l ,0m a k e sa na i l a l y s i so nt h et h e m ea i l dc o n t e mo f1 1 i sp o e m s ,w i t l l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o n 凡馏砌t h i n l ( i n g ,a n d h i st r a v e ll i f ew i t hh i st r a v e lp o e m sa st l l ek e yp a n a na n a l y s i si sg i v e n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t 0e x p l o r ef e a t l j r e so fd u sp o e m s ,f o c u s i n g o nh i sk 砂砌w h i c hi sa 、r i t i n gs t y l et oa c h i e v et h eb e s te a e c tb ys p a r i n gn oe f f o r t ,嬲 、 ,e l la sl l i sp o p u l a d t ) ,t i e n d c h 印t e rf o u rm a k e sa ne 仃o i r tt os o r to u tt h ec o r u l o t a t i o na 1 1 dh e a d s r e 锄o fd 甜 勋胛加跏跆a 1 1 dp o i n to u ti t si n n u e n c e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t e rp o e t 】哆 k e y w o r d s :d ux l u l h e sp o e m s ; 凡馏砌1 1 1 i n b n g ; t r a v e lp o e m s ;a r tf e 狐聆s ; d ux u n h es t y l e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j 乏址日期: 硼岁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毒王握l 日期: 伽8 多 绪论 杜苟鹤( 8 4 6 9 0 4 ) ,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人,今安徽省石台 县贡溪乡杜村。他是晚唐末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集留存有唐风集三卷。 杜荀鹤于唐昭宗大顺二年( 8 9 1 ) 中进士及第,唐昭宗景福元年( 8 9 2 ) 夏,其好友 顾云为杜荀鹤诗集作序,将其所作的三百余首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卷,名日 唐风集。 杜苟鹤诗先以钞本流传,至宋乃有刻本。今存多种版本的唐风集或杜 荀鹤文集皆是三卷本。北宋本名杜荀鹤文集( 下注唐风集) ,不分体;南 宋本名唐风集,分诗体编排。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杜集今存者尚 有七种,其中杜苟鹤文集三卷者一种,为宋刻本,余者为明本五种,清本一 种。清康熙时席启寓编刻的唐诗百名家全集杜荀鹤诗集收录其诗3 1 8 首; 彭定求所编的全唐诗( 卷6 9 1 一卷6 9 3 ) 收录其诗3 2 6 首,另有残句两联;乾 隆时李调元编的全五代诗梁杜荀鹤( 卷2 一卷4 ) 收录其诗3 0 4 首;1 9 5 9 年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聂夷中诗杜苟鹤诗,以清末刘世珩编刻的贵池 先哲遗书唐风集( 3 1 7 首) 为底本,并根据全唐诗加以补录、校勘,总计3 2 6 首;1 9 7 9 年8 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第二十册,卷6 9 1 一卷6 9 3 ( 第7 9 2 5 7 9 8 4 页) ,收录杜苟鹤律诗、绝句共3 2 6 首。并附残句两联。2 0 0 5 年4 月巴蜀 书社出版了胡嗣坤、罗琴所著的杜荀鹤及其( 唐风集) 研究,在该书的上编( 唐 风集) 校注拾遗中附有诗4 首,残句7 联。 杜荀鹤的诗歌成就,在当时就被其友顾云在唐风集序中称赞为“诗家 之雄杰 。北宋初薛居正在旧五代史杜苟鹤传中称赞其“善为诗,辞旬切理, 为时所许”。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将杜苟鹤的诗歌列为一体“杜 苟鹤体 ,与李商隐、杜牧等晚唐大家并论,可谓评价甚高。纵观宋元明清以来有 关杜苟鹤的诗话著作,或褒扬,或贬低,颇具争议。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 卷九称“苟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丁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 于一觞一咏变俗为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清代陆次云在 五朝诗善鸣集中称“彦之五律大都俱是一气呵成,派祖高、岑而更畅所未尽”; 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中称“彦之诗风神隽雅”;胡寿之在东目馆诗见中 称“杜荀鹤近体诗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 ;丁仪在诗学渊源中称“诗思 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张金吾在爱日精庐藏书志 中称“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以上基 本上是肯定杜苟鹤诗的,也有贬抑或否定的,比如明代胡震亨就说:“杜彦之俚浅, 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自真切”( 唐音癸签卷八) ,这还是说得比较温和的,到 了四库全书总目,就明确地说杜苟鹤“诗多俗调,不称其名 ,而潘德舆更说 杜荀鹤“诗品庸下”、“人品更属可鄙 ( 养一斋诗话卷四) 。 至近现代以来,不少文学史认为杜荀鹤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 主义诗歌传统,与皮日休、聂夷中并列为晚唐诗坛的三大现实主义诗人,使其地 位得到空前提高。不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专门研究杜荀鹤及其诗歌的 成果还不多见,从八十年代之后才逐渐多起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杜荀鹤其人及 其诗歌进行了探讨:其一,有关杜荀鹤生平事迹及其诗歌创作年代的研究,这一 部分成果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如汤华泉的杜苟鹤生平事迹考证、温 公翊杜苟鹤行实考略、吴在庆的( 唐才子传杜荀鹤传 笺证等。之后亦 有人进行补正,如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年谱系诗等。其二,总论或综论性的 研究,如徐晓星的晚唐诗人杜苟鹤、肖文苑的杜苟鹤的生活道路及其创作、 羊春秋的论苦吟诗人杜苟鹤等,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杜苟鹤及其诗歌进行研究。 其三,有关杜苟鹤文学主张或创作思想的研究,如秦效成的论杜苟鹤诗歌的创 作思想。其四,有关杜苟鹤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研究,如宋尔康的简 论杜荀鹤的诗歌及其特点等。其它研究,如顾黔杜荀鹤诗用韵考,对杜苟鹤 诗歌的用韵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讨论;刘明浩“杜荀鹤体 及其人品, 对“杜荀鹤体 和他的人品问题进行了讨论。 从上面的综述中,可以看出前人对杜荀鹤及其诗歌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而认 真的讨论,但是对于晚唐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来说,其研究和讨论还是显 得不足,尤其是其中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杜苟鹤其人及其诗歌的 认识也有许多值得商讨之处。如对于杜苟鹤的诗歌在唐末至五代初这一特殊时代 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以及“杜苟鹤体 的内涵,源流, 影响等,至今尚未得到系统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笔者在大量掌握文献资料,吸 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苟鹤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思想、内 容及创作特色,揭示其诗歌的“风雅 精神,探究其诗歌的“苦吟 与“俗调 特色,最后论述“杜苟鹤体 的内涵,源流,及其诗歌的影响。 2 杜苟鹤诗歌研究 第一章杜荀鹤生平事迹的几点补正 第一节杜荀鹤的身世考辨 杜荀鹤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 8 4 6 ) ,于唐昭宗大顺二年( 8 9 1 ) 四十六岁时进士 及第,卒于天佑元年( 9 0 4 ) ,终年五十九岁。作为一个唐末著名诗人,在旧唐 书和新唐书中都没有他的传记。在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 卷二十四) 列传十四和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卷十一) 有杜苟鹤传。 关于杜荀鹤的身世, 即“杜牧微子”之说,最早见于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 事卷六五“杜苟鹤”条: 荀鹤有诗名,号九华山人。大顺初擢第,或日:荀鹤,牧之微子也。牧 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所谓“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者也。 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擢第年四十六矣。 据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杜牧于唐武宗会昌四年九月由黄州移守池州, 此年杜牧四十二岁,从会昌四年九月至会昌六年九月杜牧任池州刺史两年。会昌 六年( 8 4 6 ) 三月,杜牧与张祜有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樊川文集卷三) 诗酬 和,诗云:“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由此分析,计有功所记载事迹疑点主要 在:杜牧任池州刺史的年龄和时间不一致。而且唐诗纪事中的“或日 一语, 足见作者并不十分肯定此事,而且也没有言明“或日”出自何种文献,这不免让 人怀疑此说的真伪。 在计有功“杜牧微子 说提出以后,相继出现了不少赞成附和之说,分别有: 宋严有翼的艺苑雌黄四十六有“杜荀鹤诗 条记载: 荀鹤,杜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妾有妊,出嫁长林卿 士杜筠,生荀鹤,有能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初擢第, ( 胡仔编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引) 艺苑雌黄原书久佚,此条收录在南宋胡仔编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 五中。此处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是断言:“荀鹤,杜牧之微子也。”所不同的是 “长林卿士杜筠”,“卿士很可能是“乡正”的笔误。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有杜荀鹤事记载 : 国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9 8 0 页。 圆缪钺:杜牧年谱,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7 9 一1 8 0 页。 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2 0 0 4 年重印) ,第6 5 9 页。 3 杜苟鹤诗歌研究 池阳集载:杜牧之守郡时,有妾怀娠而出之,以嫁州人杜筠,后生子, 即荀鹤也。此事人罕知。余过池尝有诗云:“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 向来稍喜唐风集( 荀鹤诗集名唐风) ,今悟樊川是父师。” 周必大以池阳集作为文献证据,断明杜荀鹤确为“牧之微子 。然而池 阳集久佚不存,其事真伪又难以考证。宋尤袤的全唐诗话卷五固记载杜荀鹤 条,则与唐诗纪事所记载完全一样。可知杜苟鹤为“杜牧微子之说,在南 宋开始流传,而且是异口同声,毋庸置疑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圆的杜苟 鹤传中,“杜牧微子 之说,完全成为定论。 在明代关于杜荀鹤身世的记载中,对杜牧出妾一事描绘得更为具体,并明确 其妾姓氏为程氏,但是也没有提出确凿的证据。 或日杜牧守秋浦,妾程氏有孕,妻逐之,适长林杜筠而生苟鹤。 ( 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 杜荀鹤,本牧之子。牧尝镇秋浦,妾有孕,妻逐之以嫁长林乡杜筠而苟鹤生。 ( ( ( 明一统志池州府人物) 清吴任臣的十国春秋杜荀鹤传记载与唐诗纪事基本一致。 在计有功的“杜牧微子 说提出以后,反对此说的主要以清代四库提要 和薛雪的一瓢诗话为代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集部别集类四唐风集云:“是苟鹤为人 至不足道,其称杜牧之子,殆亦梁师成之依托苏轼乎。 认为“杜牧微子”之说, 乃附会之事。但是,四库提要也并没有提出反对此说的明确证据。 清薛雪的一瓢诗话对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中的记载,感到愤慨固:“且 必欲证实其事,是诚何心! 污蔑樊川,已属不堪,于彦之尤不可忍。 认为“微子 之说 ,纯属污蔑之辞,并无其事。并以杨森嘉树曾引杜氏宗谱辨之为根据, 但杜氏宗谱久佚不存,也是难以确证。 至近现代以来,有不少的学者对“杜牧微子 之说的真伪进行考证,其中以 余嘉锡先生为代表,认为此说具有真实可靠性。 余嘉锡先生在其四库提要辨证( 卷二十一) 集部二唐风集三卷条对此 有较详细考证,认为“杜牧微子”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闺房之事, 涉于暖味,其信否固不可知,然唐诗纪事所记,於其母之再嫁,时地姓名, 言之凿凿,则其事必不尽妄,非里巷传闻者比也。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通过考证著述,认为“杜牧微子之 回 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2 0 0 4 重印) ,第2 1 6 页。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2 6 2 页。 。 清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3 0 2 页。 清 薛雪:一瓢诗话,见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9 月新1 版,第6 8 0 页。 西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5 8 年1 0 月版,第1 3 0 8 1 3 0 9 页。 4 杜苟鹤诗歌研究 说不可靠。主要有以下文章: 汤华泉的杜苟鹤生平事迹考证一文,认为唐诗纪事转述的文字,多 有破绽:杜牧于会昌四年九月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是四十二岁,这与唐诗纪 事所载“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 的时间不一致;池阳记 ( 池阳集) 为地志类著作,不免有附会习气,周必大所引材料可靠性,令人怀 疑,难以置信。但据余嘉锡先生在其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池阳记此书作者 范致明考证颇为不苟,绝去地志附会之习气,认为池阳记具有真实性。 温公翊的杜苟鹤行实考略一文,认为唐人是不大讳言“别生 的,根据 杜牧自撰墓志铭文中所述共五个儿女,其中有别生二男,日兰日英。周必大 所记“微子 之事,恐为莫须有。可是,以此作为论据,也未必充分,若荀鹤既 为他人之子,杜牧当然也不便再提及。 在傅璇琮的唐才子传校笺杜苟鹤传( 周祖镤、吴在庆校笺) 中,考证 杜牧于唐武宗会昌四年九月由黄州移守池州,此年杜牧四十二岁,如果当时杜牧 “妾有妊”,则苟鹤生年应该为会昌五年( 8 4 5 年) ;若依唐诗纪事杜牧四十四 出妾,则荀鹤生年应该为大中元年( 8 4 7 年) 。这都与杜苟鹤的真实生年会昌六年 ( 8 4 6 ) 正月十日不符。故此,对“杜牧微子”之说持否定意见,认为“恐亦系传 闻附会之说”。 关于杜荀鹤的身世,“杜牧微子”说的提出者和支持者,都没有足够确凿的证 据,而反对此说者,其结论总为“恐为莫须有”或“恐亦系传闻附会 ,也没有 全面的理由完全否定而留有余地,使杜荀鹤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难以公断。笔 者认为:首先,杜牧出妾之事可能是存在的,因为在各种有关“牧之微子”说法 的文献中,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而唐代文人多侍妾以及多有出妾之事也是不争 之事实,前人也并未直接针对此点提出质疑。其次,与前人所说不同,笔者认为 杜牧之出妾,在当时并未有妊,在会昌四年,下嫁长林乡正杜筠,于会昌六年( 8 4 6 ) 生苟鹤,时年杜牧刚好四十四岁。则杜苟鹤与杜牧并无血缘关系。即杜苟鹤并非 “杜牧微子 ,而又确是“杜牧出妾之子。如此推断,既符合以下史实,又显得 合情合理: 第一,与杜牧任池州刺史的事迹相吻合。据唐才子传卷六载:“牧美容 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姬绝色, 牧恣心赏。”以风流才子而闻名的杜牧,果有出妾之事,在当时也不足为奇。因为 在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活中,多有姬妾被逐之事。例如白居易曾在追欢偶作中 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十年之内,自居易就换了三批家 。汤华泉:杜苟鹤生平事迹考证,阜阳师院学报( 社科版) ,1 9 8 6 年1 月,第4 0 4 1 页。 。温公翊:杜荀鹤行实考略,阴山学刊( 社科版) ,1 9 8 8 年1 月,第1 9 页。 圆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2 6 2 2 6 4 页。 回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2 0 2 页。 5 杜苟鹤诗歌研究 姬。在他一场大病之后,把最钟爱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 小蛮和樊素) 都遣散了。 第二,杜牧出妾之事,发生在当时的唐代社会中,可谓寻常事,因为在唐代 社会,关于婚姻律令的制度较为开放,女子离婚再嫁,不为失节,世人也不以为 非。以杜牧的名望和地位,若是将有妊之妾下嫁他人,在当时必然会有很大的影 响,而且杜牧的此种行为,更令人费解。虽然唐代婚姻制度较为开放,而男子也 难以接受有孕的女子为妻。故此,杜牧之出妾当时并未有孕更合乎情理。 第三,杜苟鹤与杜牧既无血缘关系,则在杜苟鹤成长及求学的生涯中,也没 有什么影响。查杜荀鹤的诗歌,及其所交游的同乡诗友顾云等人的相关文献,也 没有涉及到他和杜牧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和家学渊源。所以,关于“杜牧微子 之 说,在唐末、五代、北宋典籍中并无记载。而在杜荀鹤辞世两百多年以后的宋人 典籍中,出现了“杜牧四十四出妾,生荀鹤”的附会不实之言。 第四,在杜荀鹤的诗歌中,不仅绝无涉及艳情及爱情之诗,也绝无杜牧“风 流俊赏”之习气。可想,其母既为杜牧之出妾,必然反感杜牧众多的风流韵事。 极有可能在培养杜苟鹤时,给以严厉的家教和作风。杜苟鹤自少年时期便开始在 九华山过着隐居山林的读书生活,而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 关于杜苟鹤的家世,现存可查的文献记载极少。其父杜筠,为池州石埭县长 林乡正。虽然杜苟鹤的家族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其父作为乡正,( 据旧唐书职 官志二:“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 是掌管一乡政教禁令的小吏,既然担任此职, 则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来源,可以为杜苟鹤的求学仕进之路提供便利和 支持。据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篇贤哲记载:“杜苟鹤字彦之,甫七岁, 资颖豪迈,志存经史。”杜苟鹤在少年时期便初露锋芒,可知他自幼深受良好家庭 环境的文化熏陶。 第二节杜荀鹤的及第与裴贽的关系 关于杜荀鹤及第的缘由是朱全忠“送名春官 之说,最早见于宋钱易洞微 志:“遇知于朱梁高祖,送名于春官,于裴贽侍郎下第八人登科。 其次是元 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杜荀鹤传有更为具体的记载圆: 尝谒梁王朱全忠,与之坐,忽无云而雨,王以为天泣不祥,命作诗,称意, 王喜之。荀鹤寒唆,连败文场,甚苦,至是遣送名春官。大顺二年裴贽侍郎下第 八人登科。 。胡嗣坤、罗琴:杜苟鹤研究资料汇编,巴蜀书社,2 0 0 5 年版,第3 8 5 页。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2 6 5 2 6 8 页。 6 杜苟鹤诗歌研究 而事实并非如此,毕宝魁先生在杜荀鹤中进士是朱全忠推荐的吗? 一文 中有详细的考证和结论:“杜荀鹤于大顺二年( 8 9 1 ) ,在长安考中进士,主要 是受知于当时的主考官裴贽,与朱全忠毫无瓜葛。 其证据主要有:第一,杜苟 鹤的及第时间在大顺二年( 8 9 1 ) ,而谒见朱全忠的时间在天复三年( 9 0 3 ) ,杜 荀鹤已经进士及第;第二,据顾云的唐风集序,杜苟鹤的及第是受知于当 时的主考官裴贽。因为顾云是杜荀鹤的同乡兼同学,此序最为可信,不容置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杜荀鹤的及第与裴贽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和补充。 首先,关于裴贽掌贡举的背景分析。在大顺初年,即位不久的唐昭宗,颇有 一番雄心壮志,想要重整河山,号令天下。为此,昭宗格外注重儒术,尊礼大臣, 企图寻找治国平天下的道术。命小宗伯河东裴公( 贽) 掌邦贡,选拔贤士,为孤 寒之士广开开路,后人赞誉昭宗初年圆:“好文重儒,为人所称 ;“有会昌之遗 风”。这为杜荀鹤实现多年的科举梦想提供了大好的机遇。而主考官裴贽,曾经 三掌贡举。在黄滔与裴侍郎启( 全唐文卷八二四) 一文中,曾极力称赞 裴贽顷持文柄,大阐至公。大顺二年( 8 9 1 ) 是裴贽第二次掌贡举。据清徐松的登 科记考卷二十四载:“大顺二年,知贡举,御史中丞裴贽。” 裴贽,据新唐书裴贽传: 贽,字敬臣,及进士第,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引拜中书 侍郎兼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兼户部尚书。朱全忠将篡,贬青州司户 参军,杀之。 其次,杜荀鹤及第的诗风原因分析。杜苟鹤之所以擢第,乃因为“他的诗为 御史中丞裴贽所看重,被赞为有陈子昂之体”固。裴贽希望他,不负圣意,成为“中 兴词宗”。据裴贽所论 :“圣上嫌文教之未张,思得如高宗朝射洪拾遗陈公子昂, 作诗出没二雅,驰骤建安。削苦涩僻碎,略淫靡浅切,破艳冶之坚阵,擒雕巧之 酋帅。皆摧撞折角,崩溃解散。扫荡词场,廓清文j ! 曼。 而杜苟鹤的诗风,颇合 圣意。他的诗友殷文圭在寄贺杜苟鹤及第诗中也称赞道 :“九子旧山增秀绝, 二南新格变风骚。”由此可知,杜苟鹤在此次科举中能够及第,他的诗风特色在 当时确实有重要的影响。而裴贽的选拔录取,更进一步扩大了杜苟鹤的声誉。当 时著名的苦吟诗人李洞也在长安春试,曾于试策夜献诗知礼部贡举裴贽,希冀他 公道选人,放其及第,但最终依然落第而归。而李洞之所以落第,是因为他的诗 毕宝魁:杜苟鹤中进士是朱全忠推荐的吗?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年3 月,第1 2 一1 3 页。 o 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晚唐卷) ,沈阳:辽海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7 8 5 页。 宋 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七。 田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晚唐卷) ,沈阳:辽海出版社,1 9 9 8 版,第8 1 5 页。 四胡嗣坤、罗琴:唐风集校注,巴蜀书社,2 0 0 5 年版,第1 1 页。 卿全唐诗卷7 0 7 ,第8 1 3 7 页。 7 杜苟鹤诗歌研究 风,属于学贾岛的“苦吟 一派,正是以“苦涩僻碎、雕巧”为本色。据唐摭 言卷十海叙不遇载: 李洞,慕贾阆仙为诗,铸铜像其仪,事之如神。洞三榜裴公,第二 榜策夜,帘献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寻卒蜀中。 再次,杜荀鹤写给裴贽的诗作分析。 杜苟鹤在及第的春试之前,大顺元年( 8 9 0 ) 的年底,作有近试投所知一 诗,干谒当时的主考官裴贽。诗云: 白发随梳落,吟怀说向谁? 敢辞成事晚,自是出山迟。 拟动如浮海,凡言似课诗。终身事知己,此外复何为? 杜荀鹤及第之后,并未授予官职。当时的唐昭宗一心重振朝纲,便仿效宪宗 削藩而用兵,试图以强兵威服天下,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还引发了更大的政治危 机和军事危机。杜苟鹤因世乱,无奈重返九华旧居。如唐诗纪事所记圆:“苟 鹤擢第。时危势晏,复还旧山。”杜荀鹤在临行时献裴贽辞座主侍郎诗,以 感谢裴贽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身处乱世,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诗云: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 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茅堂拜亲时,特地泪双垂。 在杜荀鹤回到九华旧居之后,裴贽曾有书信寄之,故杜苟鹤又作诗恩门致 书远及山居因献之以回献,诗中申诉自己未官归山的原因,并表达生逢乱世而 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情。诗云固: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问。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以上所引诸诗,都明确提到了与裴贽的关系,所谓“知己”、“一饭尚怀感, 况攀高桂枝”、“难向师门欲继颜。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等, 以及诗题中的“座主”、“恩门”之类,无不表明杜荀鹤对裴贽提携奖掖之感激, 却并无半字说及朱温,如果朱温在杜苟鹤及第一事中出过力,似乎不应如此。 第三节杜荀鹤与朱温的关系及其人品问题 虽然杜苟鹤的及第跟朱温并无关系,但是杜荀鹤及第之后的仕宦经历,确实 跟朱温有重要的联系。杜苟鹤曾经游大梁并献诗朱全忠的事迹,也多有典籍记载。 由于朱温此人,残暴凶狠,滥杀无辜,在历史上一直以反面角色出现,对其评价 回全唐诗卷6 9 1 ,第7 9 3 3 页。 圆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9 8 0 页。 固全唐诗卷6 9 l ,第7 9 3 3 页。 回全唐诗卷6 9 2 ,第7 9 7 5 页。 8 杜苟鹤诗歌研究 极低。杜苟鹤与这样一个人物挂上了关系,而且又献诗于温;不仅献诗,而且所 说又极不堪,这也就难怪后人对杜荀鹤的人品提出怀疑了。南宋王应麟将罗隐与 杜苟鹤作比,说罗隐“忠义可见,视奴事朱温之杜苟鹤犹粪土也 ( 困学纪闻 卷一八) ;清人潘德舆也说杜苟鹤“诗品庸下,谄事朱温,人品更属可鄙 ( 养一 斋诗话卷四) 。 但是,如此全面否定杜苟鹤的诗品及人品,而不详加考究,不仅太过草率, 对诗人及其诗歌也欠一个公道的论证。问题在于,杜荀鹤与朱温是如何认识的? 其关系如何? 特别是杜荀鹤对朱温及其政治的态度如何? 这些问题如果弄不清 楚,便很难得出公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来。关于诗人与朱温的关系,及其献诗朱 温的事迹,不能简单地定论他“谄事朱温 ,而应该结合诗人献诗朱温的历史背 景,献诗的内容,以及当时朱温身份地位的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地分析: 据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杜苟鹤传注,引五代石文德唐新纂 云:苟鹤举进士及第,东归,过夷门,献梁太祖诗句云:“四海九州空第一,不 同诸镇府封王。 据此可知:一是杜苟鹤主动献诗于朱温,时间则是在及第东归时;二是所献 之诗为歌功颂德之作。但是旧五代史所注恐怕不是十分可靠,据五代何光远 的鉴诫录卷九削古风中,记载了杜荀鹤献诗朱温的详细事迹: 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 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日:“希先辈稍削古风,即 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 另外,在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六杜荀鹤入翰林中,也有关于杜 荀鹤和朱温关系的记载:“唐杜苟鹤尝游梁,献太祖诗三十章,皆易晓也,因厚遇 之。”由此可以看出三者的文献可能是同源,但孙光宪和邵晋涵注所引或者所见文 献原本不全,或者在引用时作了节略,但因为这一节略,却将最重要的一些信息 给略去了。据何氏的说法,是杜苟鹤一开始所献之诗为时世行,而不是“颂德 诗 ,时世行的内容何氏所记十分清楚,即“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在下 文,何氏还引录了其中的两首,考唐风集所引之诗即山中寡妇固、乱后 逢村叟,是诗人游大梁时,目睹时艰,感慨时乱之作。诗中反映了田园荒芜、 民生凋敝、官吏盘剥的残酷现实。这两首诗是各种唐诗选本以及大、中学教材经 常选到的,也是读者所熟知的,由此可见何氏所评并非虚语。这在唐末武将称雄、 战乱频繁的背景下,杜苟鹤敢于向朱温提出“省徭役,薄赋敛”的爱民主张,也 足见诗人的胆识。这种献诗不但不应非难,而且应予以充分肯定。 国胡嗣坤、罗琴:杜荀鹤研究资料汇编,巴蜀书社,2 0 0 5 年版。第4 1 3 页。 圆 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第一册,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3 2 6 页。 全唐诗卷6 9 2 ,第7 9 5 8 页。 回全唐诗卷6 9 2 ,第7 9 5 8 页。 9 杜苟鹤诗歌研究 由于当时朱温一直忙于争夺地盘而自顾不暇,当然不会接受杜苟鹤的献诗主 张,杜苟鹤也自然不会受到赏识和重用。杜苟鹤所献的“颂德诗 是在此之后, 而且是在敬翔的劝说下,出于“进身”的考虑才献的。所以在分析杜苟鹤与朱温 的关系时,就不能不考虑到这一层,这也是诗人逼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诗人并 未因献颂德诗,为朱温所用,而是入宣州田颓幕。据宋路振九国志田颓传 称田颓:“善抚将卒,通商惠民。复疏财,爱乐文士,时游其门者杨夔、康骈、 夏侯淑、殷文圭、杜苟鹤、王希羽。 可知,杜苟鹤离开朱温而选择田颓幕,是 因为田颓能够实行“通商惠民 等一系列的爱民政策,采纳自己的爱民主张。 关于杜苟鹤所献“颂德诗 也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与一般的歌功颂德有所 不同。为了讨论的方便,先将所存之诗梁王座上赋无云雨引录如下: 同时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叫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光化元年( 8 9 8 ) 十一月,昭宗遭宦官废黜,至天复元年( 9 0 1 ) 正月,昭宗 “反正 。同年1 1 月,宦官劫持昭宗至风翔,被岐王李茂贞软禁。朱全忠率大军 围困凤翔,经过一年攻战,迎回昭宗并送至长安。天复三年( 9 0 3 ) 二月,朱全忠进 封梁王。据资治通鉴唐纪八十昭宗天复三年卷2 6 4 记载:“赐朱全忠号回 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杜荀鹤当时在宣州田颓幕,因以前曾献诗朱温之故,田颓 令他出使大梁拜见朱温,据毕宝魁先生考证,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作于此时。 公平地说,抛开目的不论,朱温在扶助唐王室方面总是有功的,而杜所献之诗也 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因此与一般的阿谀奉承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讨论杜与朱之关 系以及对杜之人品做出评价时也应谨慎对待。 对于作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的情形,张齐贤的洛阳缙绅旧闻记,运用 小说家的笔法,极力描写杜荀鹤拜见朱温时“恐惧流汗”、虮惨悴战栗 、“神不主 体”、“身如在燃炭之上,忧悸殊甚 等等。把杜荀鹤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猥琐 不堪的形象。笔者以为其中显然有许多夸张不实的成分,但面对杀人无数、残暴 成性的朱温,杜荀鹤能够在此逃脱一劫,也算是有智有勇。 综上所述,杜荀鹤在献诗中称颂朱温,虽有道德缺陷,但迫于形势,事出无 奈,从其时世行的献诗宗旨,可见诗人对朱温当时的统治政策表示不满,尽 管文献记载“温厚遇之”,但诗人还是离开朱温,选择了“通商惠民”的田颓幕, 此后,杜苟鹤受命出使朱温后留大梁,是因为田颓己死,也是无奈的选择,被授 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官职,当时唐昭宗仍在,在朝为官也不能等于“谄事 朱温 。不久于天佑元年( 9 0 4 ) 去世。而此后,朱温阴谋纂唐,先逼迫昭宗迁都 洛阳,不久谋杀唐昭宗,于天祜二年( 9 0 5 ) 大量贬杀士人,包括裴贽在内的贬官 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倘若杜荀鹤在世,也难逃被杀的厄运。 国全唐诗卷6 9 3 ,第7 9 8 3 页。 1 0 杜苟鹤诗歌研究 第二章杜苟鹤诗歌的创作内容 第一节杜苟鹤诗歌内容总论 纵览杜苟鹤现存的3 2 6 首诗歌,在题材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映和揭露现实的“风雅”诗作,历来最受人关注,又被称为政治讽 谕诗。杜苟鹤的“风雅”诗作尽管数量不多,却成就了诗人极高的声誉和影响。 杜荀鹤在诗歌创作中,鲜明地提出的“风雅”主张:“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反映“时务 ,揭露现实,是他“风雅”诗作的核心思想。在他的诗歌题材中, 反映了唐末社会的真实风貌。诗人将深邃的历史内容和亲身感触的世态人情,在 诗歌中加以充分展现。从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杜荀鹤的“风雅”诗 歌可谓是唐末乱世社会生活的写真,披露了世患和时弊的各个方面。如:痛斥兵 灾战祸,反对藩镇割据,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横征暴敛等等。诗人所处的唐 末黑暗社会,为诗人的“风雅”思想主张提供了客观的根源。诗人坚持儒道,忧 国忧民,怀有经世务治之志,这是其“风雅思想主张的主观根源。 第二,表达对科举生活的失意感怀诗作,反映了诗人在屡试不第的科举生活 中的真实情感。诗人经历的漫长的科举生涯,屡试不第的经历,给诗人的身心灌 注了沉痛的忧郁之情。此类诗歌数量颇多,约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诗人在 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场景,总能流露出怀才不遇的伤感情绪。直接反映科举生活 的失意之作主要有:大量的下第诗篇;科举途中的羁旅之作;充满落魄愁思的伤 春悲秋之作;诗人的自述,抒发心志等等。这类作品内容,其思想价值意义虽然 不高,但真实反映了唐末社会文人士子的心路历程。 第三,反映杜荀鹤交游生活的交游诗作,内容包括投献、寄赠、送别、访遇、 怀人、唱和等等。在唐风集中,以交游诗数量为最多,查阅杜荀鹤现存的3 2 6 首诗当中,属于交游诗作的约有2 1 7 首之多,约占诗作总数的6 6 6 ,具有相当大 的比重。杜荀鹤的交游十分广泛,游历过皖、赣、浙、湘、闽、桂、苏、陕、豫 诸省,根据他诗中交游往来之人的不同身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朝廷官吏; 第二,文人诗友;第三,僧道隐士。纵览杜荀鹤的交游诗作,不同的诗题皆蕴含 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也饱含着诗人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而诗人丰厚的思想 感情也尽在其中。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作,不仅可以展示唐末五代这一特殊历 史阶段中诗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在乱世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并且进一步揭示 其中蕴含的诗人形象和情感特质,以及对其整体诗风的影响,从而肯定杜苟鹤交 杜苟鹤诗歌研究 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杜苟鹤还有少量其它方面的诗作,也颇具价值意义。如宫怨诗一首,春 宫怨;闺怨诗一首,春闺怨:悼亡诗六首:哭刘德仁、哭友人、哭山友、 哭方干、哭贝韬、哭陈陶;咏物哲理诗如春来燕、泾溪、小松等: 以及反映亲情的诗作若干首如:寄舍弟、送舍弟、和舍弟题书堂、题弟侄 书堂等。 第二节杜荀鹤的“风雅”主张与“风雅 诗 一、杜苟鹤诗歌的“风雅 思想 顾云在唐风集序中曾引主考官裴贽的评论: 圣上嫌文教之未张,思得如高宗朝射洪拾遗陈公子昂,作诗出没二雅,驰骤 建安。以生诗有陈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因擢生以塞诏意。勉为中兴诗 已, 不。 而后,顾云又称赞杜苟鹤道: 咏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伦 纲纪备矣。 仆幸为之叙录,乃分为上、中、下三卷,目日唐风集。视其人齿尚壮, 才力未尽,讴吟之兴方酣。俟其继作,得如周颂鲁颂者, 顾云的序言,为我们探究杜苟鹤诗歌的“风雅”思想,开拓了思路。 首先,裴贽、顾云都认为,杜苟鹤的诗歌具有陈子昂体,“可以润国风,广 王泽”。而“陈体 的特色即主张“风雅兴寄 和“汉魏风骨”。陈子昂主张革 新文风,倡导诗经的“风雅”传统,和汉魏的“风骨 ,使诗歌具有浓郁壮大 的情感力量和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表现真实的思想内容、寄托深刻的讽谕之义。 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五论道圆:“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一返雅正。”杜苟 鹤的诗歌具有“陈体”特色,这在“郑卫之声鼎沸 的唐末诗坛,无疑是具有 积极的现实意义,故此,裴贽甚至寄予他厚望:“勉为中兴诗宗”。 其次,杜苟鹤的诗集名日:唐风集,而且顾云又称道杜荀鹤说:“俟其 继作,得如周颂鲁颂者,”可谓颇有一番深意在其中:即杜荀鹤所 作唐风集,无疑是在仿效诗经国风中的优良传统。唐,乃当时的国号, 风者,讽也。正如毛诗序所言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国胡嗣坤、罗琴:杜苟鹤及其 唐风集) 研究,巴蜀书社,2 0 0 5 年版,第l l 页。 o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上海古迹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4 4 页。 黄滔答陈硒隐论诗书,周祖族:隋唐五代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6 3 页。 毛诗正义卷一,中华书局1 9 8 0 年影印阮元十三经注疏本,第2 6 9 2 7 2 页。 1 2 杜荀鹤诗歌研究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固日风。”“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可 知,杜荀鹤意在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正如何光远在鉴诫录卷九削 古风的篇首对杜苟鹤诗作的评论:“梁朝杜舍人为诗愁苦,悉干教化,每于吟 讽得其至理。 再次,杜苟鹤诗歌创作,努力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诗史”精神,“别裁伪 体亲风雅”。清人张金吾曾在爱日精庐藏书志中极力称赞杜苟鹤, 将之与杜甫相提并论:“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 称合璧。”杜荀鹤的诗歌创作“直入风雅”的主张,在他的诗中有多次陈述:如他 在秋日山中寄李处士一诗中提出诗歌的创作要求:“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 风。 又在维扬逢诗友张乔一诗中称道自己所作诗歌圆:“雅篇三百首,留作后 来师。”在倡导“风雅”思想的诗歌主旨下,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当“外却浮华景, 中含教化情”;作为一个儒家诗人,应当“共有人间事,须怀济物心”。 最后,杜苟鹤诗歌的“风雅 思想,受白居易及其通俗的讽谕诗风影响。在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在文坛上极力倡导“风雅”思想,并在其著名的与元 九书中全面论述了关于“风雅比兴 、“美刺教化”的创作思想,并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沈德潜在说诗啐语( 九十八) 评论道 :“白 乐天诗,能道尽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然讽喻一卷,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亦风人之遗意也。” 综上所述,杜荀鹤在唐末诗坛,面对即将沦亡的末世景象,以及浮艳淫靡与 刻削峭拔、诡怪僻涩的诗风潮流,杜苟鹤作为一个力倡“风雅”,“用心常合道”、 “诗旨未敢忘救物 的诗人,亲身经历并关注着这样一个血的时代,写出了震撼 人心的时代强音。努力倡言“风雅 正义的思想。尽管“风雅”诗作的思想已不 可能扭转日渐沉沦的国运和世风,但是也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使唐代诗歌的 “风雅”传统精神得以延续,并为后世留下唐末历史真实写照的宝贵篇章。 二、杜苟鹤“风雅”诗作的内容分析 查阅唐风集中,有一系列创作内容属于典型的“风雅诗作,揭露黑暗 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主要有下列十五首: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