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2 0 世纪后期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并行不悖 的发展正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各地那些快速成长的成功区域 通常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 间上集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特 定区域的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产业在空 间上的集聚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一个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业主 导的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 中小企业甚至占据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江山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 组织形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在各 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 用正成为学者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为推进我国工业化 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解决地方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研究中小企 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 动性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 及实证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另 外本文基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 出了加快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 区域经济 区域竞争力 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ii abstract since the nex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luster phenomen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s having a deep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 those areas that successfully and quickly growing up all around the world, circling a leading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tha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gglomerate in a certain area with relevant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s the area have a better position in the fierce and continuo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certain areas, as a new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and a new phenomen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agglomeration of industries in a certain area, which has attract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and become a theme of research for economists. sinc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enhances day by day in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statu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eadership enterprise colony has become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important power, in som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quite quick regi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even occupying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majority of landscape, it takes one kind of special enterprise space organization shape regardless of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or the developing nation, all has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displays the extraordinary vigor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economic system,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is becoming the focal point to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huge promoter action which the scholar, the entrepreneur and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pays attention together. therefore, for advances our country industrialization advancement and reg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 new mentality, solves problem which the place industry colony exists, studi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and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teraction relations appears has the necessity extremely, and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ed the empirical study and the canonical parse unifies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and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has conducted the key research. this article in jan da introduced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theory in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he theory and the real diagnosis method, has analyze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and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relations emphatically. moreover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is topics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proposed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lon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suggestio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key wor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region economy, region competitive powereconomical growth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 . 1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来临地方经济活动被越来越深地卷入到全球范围 内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组过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区域的经济增 长和产业的发展道路正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区域正成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尤其在我国加入 w t o 给 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二十多 年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在我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除了培养 出一批大的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外在我国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 角洲等地区开始出现类似发达国家产业区的企业集群现象所谓企业集群又 称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 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这 些区域并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对外开放的企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使企业通过 靠近专业的物质投入和信息设施的互补来提高生产率可以改善区域内企业 激励和绩效的评估提高企业的创新率和创新的成功还可以降低新企业形成 的障碍营造提高生产率的环境基于企业集群的重要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和决策者都认识到国内的全球性企业对于增强国力固然重要但扎根 于特定国土上的企业集群更加重要当前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将促使政府在产业 组织和区域管理中采取有效行动发展企业集群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印证 了这一观点因为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角不是 传统的大企业而是异军突起的中小企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 市场的融合中小企业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无论在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和制度创新过程中中小企业都显示出充满生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呈现 明显的集聚特征这些集群展示了很强的竞争力引起了广泛关注既有传统 型的产业集群也有高新技术型的产业集群还有体制和资源相结合型的产业 集群如美国硅谷的半导体产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产业群等意大 利的纺织服装陶瓷产业集群德国的汽车工业化工业机械业集群印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2 度的软件产业群等 从这些较强经济竞争力区域的发展历程看区域发展的成功在于它的个性 化和特色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区域经济的发 展对企业的发展又具有引导作用即形成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近年来中小企 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企业主导的企业集群成为了区域经济发 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中小企业甚至占据着区域经济 发展的大部分江山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在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 力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正成为学者企业家与政府 官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研究中我国的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中区域 的个性化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用产业集群战略指导 地方经济增长对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区域经济运行效率解决地方产业 集群存在的问题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原因 本文立足于将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 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 2 . 1 国外的研究进展 1 . 韦伯的集聚理论 近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 l f r e d w e b b e r 在 1 9 0 9 年著作区位原论的第一部分工业区位论 1 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来说明 产业集聚问题韦伯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判明各个影响工业区位的 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他的理论中把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位因素 和位置因素前者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和劳动力成本工资后者包括集 聚因素a g g l o m e r a t i v e f a c t o r s 和分散因素( d e g l o m e r a t i v e f a c t o r s ) 在 集聚因素中韦伯又探讨了特殊集聚因素和一般集聚因素特殊因素诸如便利 的交通和丰富的矿藏工业会集聚于交通枢纽或吸引到煤矿的周围但是 韦伯认为特殊因素具有理论研究的一般性因此他更重视研究产业集聚的一般 因素在他看来一个工厂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 个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收益或节约成本所以工厂有集聚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愿望韦伯还对产业集聚作了定量研究并试图以等差费用曲线作为分析工具 来确定产业集聚程度 只有当集聚点位于决定性等差费用曲线内或者曲线上时 迁移才会发生若位于曲线之外意味着所增加的运费大于所节省的成本工 厂是不会迁移到集聚点的韦伯认为实际支付运费最小的地点将会成为工业 集聚的地点韦伯的集聚理论被称为古典理论他认为集聚的产生是自下而上 的是通过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自发地形成的 2 . 马歇尔的集聚理论 马歇尔是第一个比较系统研究工业空间聚集现象的经济学家 他在 1 8 9 0 年 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2 中把专业化产业空间聚集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 产业区内集中的是大量相关的小型企业他把产业集聚同经济规模联系起来 将经济规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 大关系第二类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 率前者称为外部规模经济后者称为内部规模经济他将许多性质相似的 小型企业集中的特定地方称为地方性工业接着马歇尔进一步探寻了地方 性工业的各种起源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在产业区内集聚最初 主要是自然条件和宫廷奖掖前者包括气候资源交通及商业便利等后者 指统治者或宫廷富人有意识邀约或吸引技术工人集中于当地而形成的在 马歇尔看来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 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企业集群还为辅助工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当一种工 业建立后不久辅助的工业就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材 料为它组织运输而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来源更加经济同时在 提高大型机构的利用效率方面企业集群也是有价值的集群促进了高价机械 的经济使用此外企业集群还有利于集群内人才市场的建立集群内劳动力 互通有无有力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 3 . 增长极理论 最早提出增长极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帕鲁f r a n c o i s p e r r o u x但并不 是应用于产业区位理论而是应用于经济增长理论 1 9 6 6 年保德威尔首次把增长 极理解为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此后产生了增长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 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 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地发生的它以不同强 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根据增长极理论所制定政策的关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4 键是在地区内建立推动性工业同时需要考虑这些工业与当地经济的拟合性 并不是所有产业都具有相同的发展速度, 而是在不同时期, 快速增长往往相对 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 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和企业, 集中快速增长的 工业中心, 就是区域的增长极 4 .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该理论是指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为解决重大国民经济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地 域生产组织形式, 一般由国家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形成, 是跃进而不是渐进式 发展模式它大致由核心类( 生产综合体主导专业化部门中大型联合企业) 主 体类( 与核心企业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各种企业)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础设施 构成地域生产综合体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集聚集聚的核心是专门化企 业 围绕着这一核心有关联类和依附类企业以及所有企业共同享用的基础设施 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以传统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综合体的建设完全是 由国家投资完成的其自上而下形成集聚的特征更加明显地域生产综合体的 根本思想是区域生产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只有按 计划组织起来的国家和地区才能按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式组织生产地域生产 综合体是以地区利益为中心和部门管理体制有矛盾所以这种规划的作用是 有限的并不能充分达到预想目标 5 .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及其同事利用 5 年的时间在调查了 1 0 个国家和一些地区的基础上完成了其论著国家竞争优势在书中波 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在解释集群的形成发展方面波特的 钻石理论模型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包括以下 四个基本因素 3 ( 1 ) 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 现如人工素质或基础设施( 2 ) 需求条件即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 或服务的需求( 3 )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指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 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 )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指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 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决定因素形成一 个菱形构架( d i a m o n d 或译作钻石) 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使厂商产生 竞争力学会竞争国家环境此外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 5 ) 机会, 机会通常是随机的并非企业甚至政府所能控制如发明政治环境发展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可使一国某种产业超过另外一国同类产业的发展( 6 ) 政府, 通过政策对钻石体 系形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其完整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1 . 1 波特钻石模型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有竞争力的产业通常不是均衡分布的钻石体 系的基本目的就是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趋向集群式分布呈现由客户 到供应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水平关联在一个关键要素 互动的过程中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并创造另一个产业的竞争力这样的 过程离不开挑剔的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产业会把压力 转嫁到上游供应商并带动上游企业的竞争优势随着上下产业的互动发展 产业集群随之出现而这种互动关系将持续下去形成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1 9 9 8 年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 系统地提出了以企业集群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竞争经济理论波特认为企业 集群是在特定地域集聚的一些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这种由独立的 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企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及韧 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形式它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 联系及激励与规制是远距离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 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其一是提高该区域 企业的生产率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临近集群内易形成专业人才市场企业间 容易建立起协调与信息机制相关市场技术竞争的信息能在集群内迅速传 播这样集群内的企业能够享有诸多益处如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契约的搜寻 机遇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生产要素 相关和支持 性产业 需求条件 政府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6 谈判与履行成本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同时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共享政府及 公共机构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或教育科研项目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其次 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创新的动力来自于集群内的竞争压力竞争 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集群内企业间的密切联系可促进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 改进技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同时改进服务与市场观念第三是促进新企 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新生企业能够在集群中以较低的成本获 得原材料资本技能和劳动力老企业能够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了解自己在 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他们都从集群内获得更多参与竞争与合作的 机会 6 . 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波特之后 另一个为集群研究带来全新视角的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欧洲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 r e m i 的学者们他们的核心概念是创 新环境和集体学习所谓创新环境是他们对高科技和创新密集型中小企业集聚 区的指代与马歇尔式产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在产业性质上更强调高 科技背景而在地理范围上大都局限在欧洲而集体学习则是创新环境的标志 性特征指的是区域内的创新主体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等之间强大和稳 定的创新协同作用其实现途径包括新企业区内衍生当地企业间的结网以及 人才在当地企业间流动等过程欧洲学派的集体学习概念使企业的地理集聚与 创新联系开辟了集群研究的新天地但是他们过于严格的创新环境定义也使其 理论的普遍性受到怀疑 a u d r e t s c h 和 f e l d m a n 的研究发现集群能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和扩散 这也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增 长中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技术进步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来源于技 术创新体系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集群就是重要的创新体系产业集群不 仅有利于企业创新而且形成了新的创新模式- - 集群式创新因而产业集群能 加速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 b c a u d r y 和 s w a n n 认为对于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更有明显的优势集群 内部企业之间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扩散非常快技术的迅速 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入组合 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l e o b r a u n 和 w i n d c n认为产业集群对城市或更小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 展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为欧洲一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提供了动力和 实现方式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多数城市长期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c i n d y f a n 和 s c o t t研究了东亚和中国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双向促进关系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城 市都利用产业集群策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1 . 2 . 2 国内的研究进展 2 0世纪 8 0年代初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活 跃8 0 年代中后期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集聚区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国内的一 些学者在对这些区域进行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江浙模式等成功发展模式开始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费孝通1 9 8 8 注意到了浙江以乡镇或县市为单位发展起来的特色加 工产业区并称之为块状经济也就是围绕服装鞋袜低压电器纽扣之 类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形成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王缉慈1 9 9 4 教授在她的著作现代工业地理学一书中介绍了新产业 区的概念还结合国内各区域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探讨 戎殿新罗红波( 1 9 9 6 ) 在对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后指 出实行专业化生产是中小企业克服其弊端发挥其优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也是中小企业提升质量和地位必不可少的选择 李小建1 9 9 7 教授发表文章就新产业区的来龙去脉进行阐述提出从 区域的形成时间规模与部门结构联系程度和根植性等方面来判别新产业区 仇保兴1 9 9 9 在他的博士论文小企业集群研究 4 中从专业化分工角 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产权市场结构产品和要素市场以及人文 环境分析了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同时分析了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 新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在运用群落学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方面研究得 比较深入的一本著作 王玉华( 2 0 0 0 ) 在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理论中提出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转换现 有的分散经营模式利用区域特点与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建立乡镇企业新产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8 业区新产业区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 而成的以结网和植根性为特征既竞争又合作的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体以中小 型企业为主导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既竞争又联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区以 本地结网企业的本地化企业之间的对称关系为主要内容是本地化的一种 网络结构 吴国林( 2 0 0 1 ) 对广东专业镇经济进行了研究认为专业镇是一种新型乡镇 经济发展模式专业镇就是一种中小企业网络这种企业网络减少了大企业不 断增大的内部管理成本减少了非正规的交易费用管理者和打工者具有的创 新和开拓精神对专业镇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网络减少了 学习成本有利于网络中企业的技术管理知识水平的提高网络内企业集体 协同机制产生竞争力 吴贵生2 0 0 1 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集聚特征论证了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邓小河2 0 0 2 等则对促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上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魏江2 0 0 2 构筑了集群创新系统总体结构模型并具体分析了模型中的核 心网络辅助网络和外围网络等三个层次 盖文启2 0 0 2 在他的著作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里运 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创新等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区域创新网络并运用这些理论体系解释了产业集群和新产业区创新网络的发 展他还讨论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柔性专业化企业的问题并指出这种集 聚具有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经济增强创新等功能对区域竞争力的形成 有重要意义 陈雪梅2 0 0 3 在她的著作中小企业的理论与实践中运用理论模型 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中小企业形成的原因存在方式及其对区域 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途径 周兵蒲勇健2 0 0 3 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集群发展时发现产业集群 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平均成本和产业集群中单个企 业的平均成本使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很有吸 引力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了流入集群地区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李新春( 2 0 0 2 ) 着重从企业网络或者企业家网络的角度来研究企业集群强 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集群组织是 企业家协调 其关系治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家而不是网络间的股权与非股权来实现的他甚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认为发展专业镇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地方的企业家创业精神 符正平2 0 0 2 从集群产生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集群产生 的供给与需求条件并运用网络外部化探讨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地方政府 的公共政策 总之从现有的文献看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产 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的形式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对产业集 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不多个别学者虽然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联 系起来了但也主要是对发达地区的研究和一些大企业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 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将中小企业集群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系 统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 集群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分析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 问题并提供一些发展对策 1 . 3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揭示出二者存在 的联系并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2 利用二者关系分析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3 针对问题基于本课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 . 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 . 4 .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区域 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进行了重点研 究 1 . 4 . 2 研究思路 根据所设定的研究目标本文按照理论架构方法设计实证分析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10 对策措施这一研究范式安排论文的研究结构其思路如下第一章是本 文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本章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是本文的绪论 部分第二章是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为本文的重点内 容作理论铺垫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是研究中小企 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效应的理论分析第四章是对二者关系作进一步的 实证分析本文的第五章是基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集 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第六章为本文的结尾部分对文章的总结指出文 章研究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1 . 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集群上将理论研究与实 证研究结合起来使得本文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 面上而且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利 用所研究成果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数据的选取上较难选取的数据有限对问题的分析有一定限制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形成途径 2 . 1 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 企业集群又被称为产业集群或区域集群我国浙江省把相关产业集聚的地 理空间称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则把产品高度集聚专业化程度高的城镇称 为专业镇在专业文献中我国有些学者也称为产业群企业群等等虽然称 谓不同但含义都是相同的本文也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称谓 对中小企业集群涵义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集群的概念最初是 从1 9 世纪马歇尔研究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集聚区的概念演变而来的它强 调的是特定地点专业化产业的集聚具有代表性的是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他 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 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p o r t e r 1 9 9 8 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 集群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渠道的顾客提供互补产 品的制造商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 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3 国内学者仇保兴 ( 1 9 9 9 ) 4 则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1 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 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2 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 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效应以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 部经济3 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4 交换行为的功 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经济和技术尽快积累 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问的关系能长期维持并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 境的不确定性5 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6 中小企业间形成 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 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文认为可将企业集群的概念概括为所谓企业集群是指围绕同一产 业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 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 全的有机体系产业集群表象的不仅是相关产业中大量的企业在地理位置的集 中而且是其它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在地理位置的集中其实 质是知识网络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融合产业集群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12 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2 . 2 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从新产业区理论角度指出集群的特征大量专业化 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它们结成密集的 合作网络植根e m b e d d e d 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以说真正 意义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5 1 . 地理集聚特征也称为机构稠密性地理集中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经济现 象空间集聚性是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大量中小企业在大城市的近郊区或中 小城市镇集聚成群空间上的接近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根据在欧洲各工 业区所做的实地调查企业之间相距从 1 公里市中心到 5 0 0 公里不等 而且大约每平方公里 5 0 家企业我国典型的中小企业集群遍布全国各地如 浙江省的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温州小商品等集群以及吉林省的医药汽车等 中小企业集群 2 . 根植性集群内企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企业 经济行为根植于或嵌入于共同的圈内交易规则语言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 见性易于产生交往默契并交流行业秘诀从而既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 行为以促进知识沿空间的扩散和溢出相互信任和满意形成的社会资本产生 了集群胶使众多企业粘结在一起既增强区域凝聚力又使企业深深扎根于 当地 3 . 专业化的特征, 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 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 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 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 制造商, 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 4 . 网络组织特征也称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性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 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顾客之间企业与当地政 府大学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通过长期 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它包括企业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和区域创新网络 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 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推动企 业持续的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5 . 自我组织性这种特征源于外部经济的正反馈机制产业集群一旦形成 就能通过发挥其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优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弥漫的 产业空气i n d u s t r i a l a i r既促进集群内部新企业的衍生又增强对集 群外部企业进入的吸引力从而使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张优势持续累积体现 出一种路径依赖 p a t h d e p e n d e n c y 和累积因果的自我加强过程 2 . 3 中小企业集群的分类 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产业联系方式可以分为由产业纵向关联 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产业横向关联形成的产业集群以及由区位优势指向而形 成的产业集群 按集群的产业特性可以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 王辑慈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她从政府的干预程度以及内源力竞争力 和协作程度等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类型和转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她基于广义的 集群概念把集群分为两类基于创新的集群和基于低成本的集群她认为我 国形成的集群主要有以下五类 5 表 2 . 1 中小企业集群的分类 集群类型 主要特征 典型例子 传统工业基地 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鞍山钢铁基地 外协加工基地 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世界工厂 深圳东莞地区 经济开发区 人为规划以吸引外资的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智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扎堆 中关村 乡镇企业集群 民营中小企业形成县域特色经济 浙江温州 2 . 4 产业集群的形成途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途径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1 . 自上而下方式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建立基础设施和提供优惠政策 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建和发展如创新科技园经济特区等高新科技产业集 群区在发展的初期尤其是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 来的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14 2 . 自下而上方式指企业依靠本身实力和产业集聚的力量推动区域产业集 群的创建和发展在这种方式中产业集群的形成最初是由于少数具有创新精 神的企业家依靠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商业文化氛围而创办企业并发展得很好 起了盈利示范效应带动了许多同类或相关企业的涌现并逐渐聚集成群国内 外绝大部分的传统产业集群都是由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我国江浙粤一带 的众多产业集群也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第三章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理论研究 3 . 1 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世界各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 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组成该产业的企业的竞争优势而 产业集群优势是培育企业竞争优势的温床 3 其关系如下 图 3 . 1 产业集群与企业产业区域三者传导机制图 即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也就是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内企业竞 争优势的作用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是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从而促进产 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提升然后通过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促进 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或提升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 . 1 . 1 中小企业集群的资源优势 集群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其独特优势将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 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 尤其是吸引特定性产业资源 或要素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的相关甚至不同产业扩大地区产业规模只 要是群内企业就可以共享集群内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不仅包括道路交通 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力资源专业市场教育培训机构等资源 这些资源若单个企业都自己配置或者单独建设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企业竞争优 势的形成若企业集群共同建造或分享各自资源就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 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在企业集群内企业是 相互依赖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 分的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另外企业的集聚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 产业集 群发展 企业竞 争优势 产业竞 争优势 区域竞 争优势 区域经 济发展 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16 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成本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 充分发挥资源效用 正是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这种特性 可以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使区域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区域资源 的合理利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3.1.2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成本优势 首先企业集群的生产经营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之间的专 业化协作生产为企业降低了中间转移成本如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是全国最大 的徽章生产基地这种小商品生产有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钻孔等 1 0 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由独立的企业加工中间产品通过市场进入下一厂商 在企业集群的生产状态下中间产品的流通时间缩短了流通费用节省了从 而企业节省了相当的中间转移成本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大大提高 企业生产效率共同分担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形成集群外单个企业 所无法拥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企业在空间上的交易成本企业在区 域上的集中配套设施的健全专业化的市场以及各种中介组织为企业节省了 大量的交易成本例如集群内形成的专业化市场为企业降低了相当大的购买成 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等这种独特优势是单个中小企业所无法获取的 另外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节约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一般来说在 产业集群充分发展的区域各种市场信息比较充分诸如搜寻竞争对手产品 及市场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相对于集群外的企业而言区内企业通常可以以较 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最后集群可以通过相互的学习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在企业集群中由于 知识技术的扩散与外溢效应, 企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聚集在一起的各 企业可以边干边学习, 即所谓的干中学, 由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 所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动态过程, 使得整个产业聚集的区域俨然构成了一个巨大 的学习型创新组织体系, 这种组织体系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长的 持续性这种相互学习的效应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甚至可以实现 单个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创新能力实现过程如下图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图 3 . 2 产业集群中企业通过学习降低成本的模型 在图中a c1代表的是产业集群外的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时的成本曲线 由 a 到 b 是由于规模经济所引起的成本下降 a c2表示集群外的企业由于学习或 者经验的积累而导致成本曲线向下移动a到 c是由于学习的作用引起的成 本下降a c 3曲线表示由于产业集群效应的作用而引起的学习作用的放大从 而使企业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到 d 产业集群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 式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使生产者变得更有经验管理变得更有效率由此可 以看出产业集群不但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优势而且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借 鉴也可以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 带动了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高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增长动力 3.1.3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 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 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之间通过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 而形成创新的区域聚集效应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是以企业的专业化分工 与协作为前提, 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梧州市重点中学2023年物理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七台河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揭阳市重点名校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文化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兴伟学院《医学免疫学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省通海县三中高二上化学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处理措施
- 超声科普脂肪肝
- 心血管内科心肌病护理流程
- 科普高血压知识
- 病理医生进修病理诊断汇报
- 单招考试宣传课件
-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 2024-2025学年安徽合肥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塔罗教学课件
- 产程中产妇的饮食管理
- 机械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 2025年陕西邮政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光栅尺介绍课件
- 品质部奖罚管理制度
- 小学生防轻生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