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辛弃疾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 南宋以来,对辛弃疾及其词的各种评说非常之多,尤其是进入现代以来,关于辛 弃疾和他的文学创作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本论文从词牌的角度来分析稼轩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低产词牌作品。目前 基本上没有发现把这些低产词牌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只有一 些单篇的文章从词作的内容、语言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单方向的研究成果,所以从 词牌本身入手来研究稼轩词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本论文对所定义的低产词牌作品 的创造和新意做出仔细的探索,给与相应的肯定,以期开拓读者对稼轩词中大量 不为人注意的作品的了解,对于目前已臻完善的辛弃疾研究具有积极可行的补充 意义,对于南宋至元代的词、曲嬗变过程也具有一定启示。 论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定义研究对象: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从详细的列举和图 表分析中发现,稼轩词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有的词牌往往只创作一两首词作,但 是这种低产的词牌又在不停地尝试, 数量非常多。 具有这种特点的 65 种词牌占到 了稼轩词中词牌总数的 63%,说明了稼轩内心一直在追求着创新和变化。然后列 举青玉案和粉蝶儿两首词来初步说明稼轩低产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研究 空间。 第二部分,分三章具体研究稼轩低产词牌作品。首先是以玉蝴蝶等词为 代表的稼轩低产词中的元曲风味,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创作趋势。不论是运用鼎 足对和重字对等修辞效果的流畅利落,还是在语言风格上口语白话的大量出现, 或者是平仄用韵上向元曲的靠移,都表现出稼轩词在南宋中期这个大时代背景下 的自身变化。在一些极具元曲风味的稼轩低产词中,我们看见了这种词曲过渡的 特点。然后专用一章来研究稼轩低产词也可以说是整个稼轩词中存在的六种两宋 期间的孤篇。这六篇作品的词牌虽然在晚唐就已出现,但在整个两宋期间都没有 其他人涉足,更显得这种低产词牌作品的珍贵。例如丑奴儿近 ,说是仿效李清 照的风格,但又并不能完全达到效果。 唐河传等以清丽缠绵的笔法继承了晚唐 花间体温婉细腻的精华,难能可贵。 山鬼谣在词牌名上的独一无二也体现出稼 轩的创造性。最后,将前两章没有概括进去的稼轩低产词中的其他富有意味的体 式归为一章。比如在同时代人中极少创作的三换头等三阙长调,还有与明清传奇 相似的在宋词中极少出现的集句,更有一些重韵体的尝试。这些词作都勾勒出稼 轩在创作上不走寻常路的特点。 第三部分,总结稼轩低产词牌作品的共同点,评价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ii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低产词牌往往出现在稼轩创作期的早期,正好说明 了稼轩词风也是不断探索选择的结果。而这些低产词牌在表情达意上的婉约特色 也解释了这些作品面广而量少的原因。 研究这 65 种词牌下的 126 首作品, 最大的 价值就在于让我们了解了辛弃疾极易被人忽视的两种面貌:妩媚的一面和创新的 一面。辛弃疾的许多知名“婉约词”都是低产词牌作品,与豪放词一起构成了稼 轩词风的完整性;稼轩还尝试过大量当时词人不曾涉及的词牌,也表明了他的创 作道路的宽广和创新。 总而言之,辛弃疾作为词坛一代雄才,面貌丰富,本论文极力勾画出的就是 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辛弃疾的形象。 关键词:稼轩词;低产词牌;元曲风味;创新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ci of xinqiji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gives great influnces to the later ages. there are many criticisms to xinqiji and his works from nansong dynasty and many study about his creative work gained great successes in morden times. this thesis studied a very special group of jiaxuanci,the low-yield tunes and works.now,there are no article and book had studied these low-yield tunes as an entirety,we just saw some writings studied its content from one side,so it seems there are large spaces of study we can do from jiaxuancis tunes.this thesis want to give these low-yield tunes and works proper positive criticisms and let reader know more works about xinqiji from the explorations of low-yield tunes and woks of jiaxuanci.this thesis can add the study of jiaxuanci and give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history from ci to qu in nansong and yuan dynasty. the thesis are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first,give a definition to the study object.we can find a phenomenon from the detailed examples and charts that there are some tunes just had written one or two works but the number of this kind of tunes are very large.these 65 kinds of tunes have 63 percent of jiaxuancis all tunes.they tell us the create and change in jiaxuans inner.then we explain the study spaces of low-yield tunes and woks from qingyuan and fendieer. second,we have a concrete study of low-yield tunes and works of jiaxuanci with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though some ci poetry just as zuigaolou and yuhudie are not great number in jiaxuan ci ,their taste of yuanqu are very bright.we can see the taste not only in the skillful use of “dinzudui” and “chongzidui”,but also in the free use of spoken language and proverb. we can see the varied characteristic and charm in xinqijis ci .this thesis furnished abundant instances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transition from ci to qu by comparition and examples.chapter two,we study six tunes which are just found in jiaxuaci during all south and north song dynasty,they are very precious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for example,chounuerjin,though it said imitate liqingzhaos intonation,it was not same as liqingzhao.tanghechuan succeed huajianti of tang dynasty with its clear and beautiful vigour of style.shanguiyao show the creativity of jiaxuan because of its unique tune.then we induce the other styles in a whole chaper.these works are very novel just as shuanhuantou,jijuci and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iv chongyunti. finally,summarize the common ground of the low-yield tunes and works,appraise its value and importance.we can say that xinqiji had choiced his style many times because the low-yield tunes always appeared in his early stage of writing.these tuness lyric tendency limited its number of production.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we can see xinqijis two faces of charming and originality from the thesis. in one word,xinqiji is a special artist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 literature.he has many styles in his ci poetry and this thesis just want to give you a new xinqiji who didnt walk in a common way. key words: jiaxuanci; low-yield tunes and woks; taste of yuanqu; creativity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稼轩词中的低 产词牌现象及研究空间 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统计,辛弃疾现存词 629 首,涉及 103 种词牌,表现出“多寡不均”的特点,极少数的词牌创作了数量极多的作品,而 极多数的词牌却只是偶尔为之,尝试的面很广却产量很低。诚然,常用的词牌容 易产生佳作,因为其量多,创作也趋于熟练,流传较广的稼轩作品和研究者常常 注目的作品基本上来源于此,但这并不表明那些低产的词牌及作品只是无关紧要 的平庸之作,恰恰相反,稼轩在这些偶尔一试的词牌创作中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 尝试精神,不仅有相当的“少而精”的名篇,而且有诸多“少而新”的创造,王 国维、龙榆生、夏承焘等前辈已在某些地方点到为止,指引了这些低产词牌作品 值得研究的空间。 一、如何界定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 将所有的稼轩词按在同一种词牌下创作的篇数进行分类, 可以初步看到两极 分化的情形:一种词牌大量地创作数十首,可是这些常用的词牌种类却不多;一 些词牌他只是偶尔涉足,写过之后就把它丢开,可是这样的词牌却是一种接一种 地出现。这种很有趣的现象,说明辛弃疾这个伟大的词人,不仅“术业有专攻” , 而且天真烂漫,兴趣颇广,涌动着一股股不能息止的探索能量。 如按词牌创作的数量来排列整部稼轩词,可以见到附录 b 所示的状况,现将 附录 b 的数据列表分析(见表 1.1) : 629 首词用了 103 种词牌,应该说平均每一词牌下应有 6 至 7 首作品才是标 准分布, 可是创作数在 1-4 篇的词牌种数远远高于那些创作数在 10 篇以上的词牌 种数,显得头重脚轻。如果将稼轩词中的词牌分为三种: 一、 创作篇数在 1-4 篇的词牌。 二、 创作篇数在 5-9 篇的词牌。 三、 创作篇数在 11-63 篇的词牌。 在辛弃疾的词里,大约 63%的词牌(第一种) ,一共只创作了 20%的作品, 相反,只占 17.5%的词牌(第三种) ,却创作了约 60%的词作,而只有在第二种词 牌的创作上,词牌的使用种类比例和总体创作数量比例才是基本一致的。现有的 辛弃疾研究,关注那些辛弃疾反复多次填写的词牌下的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的 占了大多数,那也正好说明,我们忽略了一部分这样的作品:它们在一种词牌下 往往只创作了一两次而已,但这种情况又是在不停的重演。如果说用一种词牌仅 仅创作 1 首词就罢手是出于新鲜或者无意, 那么有 30 种词牌是这样, 就不能不让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2 人惊讶了。可见作者在不停的尝试,不停的寻找,不停的放弃,始终乐此不疲。 这种辛词也是稼轩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的组成,值得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将 它们集合在一起研究。 词 牌 所 含 篇数 1 2 3 4 5 6 78911121316172223 24 34 38 631 2 3 4 5 6 78911121316172223 24 34 38 63 30 16 12 7 9 5 1321331321 1 1 1 130 16 12 7 9 5 1321331321 1 1 1 1词 牌 种数 65 20 18 65 20 18 30 32 36 28 45 30 7241811363916514423 24 34 38 6330 32 36 28 45 30 7241811363916514423 24 34 38 63合 计 篇数 126 124 379 126 124 379 种 数 占 全 集 103 种 比 例 65:103=63.1% 20:103=19.4% 18:103=17.5% 65:103=63.1% 20:103=19.4% 18:103=17.5% 篇 数 占 全 集 629 首 比 例 126:629=20% 124:629=19.7% 379:629=60.3% 126:629=20% 124:629=19.7% 379:629=60.3% 词 牌 举例 1 首1 首青玉案 2 首2 首祝英台近 9 首 9 首鹊桥仙 7 首7 首洞仙歌 63 首 63 首鹧鸪天38 首38 首水调歌头 表 1.1 稼轩词中的词牌数与创作数分布表 本文把辛词中在每个词牌下创作的词的篇数在 14 篇以内的词牌定义为低 产词牌,用这些词牌创作的词成为低产词牌作品。这个低产,是相对而言的,主 要是为了和鹧鸪天这一类动辄创作五六十首的词牌区分开。 鉴于以上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稼轩词中的这样一个低产词牌作品的 集群, 它包括 65 种词牌和在这些词牌下创作的 126 首词作。 具体的词牌列举见附 录 b 的黑体字部分。 二、稼轩低产词牌作品的研究空间 辛弃疾的这 65 种低产词牌下的 126 篇作品,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 祝英台近 (宝钗分) 、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 夜归来) 几首是最有名的, 词选次数和研究论文数量也是最多。 王兆鹏先生的 唐 宋词史论提到了唐宋词名篇佳作中知名度最高的 40 首作品列表 ,辛弃疾有 3 首入选,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和祝英台近 (宝钗分)分别排名第 10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1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和 19,成为稼轩低产词乃至整个稼轩词的经典。在选词数量更多的集子里,稼轩 低产词牌作品的入选率也相应上升,但依然不够多。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 出版社)中辛弃疾有 80 首词入选,其中只有 12 篇在低产词牌作品范围类。 近代以来对辛弃疾的词作的研究虽然很广,但基本还是围绕生平经历,思想 情感,表现手法,意象分析等等方面,以词作的内容为依据来进行划分归类,极 少有从词牌创作数量上来比较的。一些被关注和研究的低产词牌,往往强调的是 它们的内涵上的艺术性,而很少注意他们在稼轩词中存在的稀有性。辛词的低产 词牌作品有艺术成就十分突出而为大家公认的, 也有不为众人留意却极富新意的。 所以稼轩的低产词牌作品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一、对于大家熟悉的名篇佳作,还可以从词牌创作数量的角度予以思考。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言情说”与“政治说”一直互相抗衡,各有所据。也许正因为如 此,这首青玉案的魅力才会如此的大。在词作的内容品读和格律分析都已经 穷尽的时候, 我们如果重新从词牌的角度来看这首词的话, 也许能做出新的解释。 青玉案这个词牌,辛弃疾只创作了一首。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首次做官 于临安之时,收入早期甲集。青玉案并不是什么孤僻难为的词调,从这首词 极高的艺术性来看,辛弃疾要再创作一两首绝非难事。何况稼轩惯常对自己的得 意之作很是欣赏,为什么在早期作过一次后就罢手了呢?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辛弃 疾在作词时有着“别样心事”。虽然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但前面却早已说明“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既然在人山人海的狂 欢之夜里,在寻寻觅觅之时,怎么可能有灯火阑珊处呢?所以“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一定不是写的实景, 而是词人心中所感。再者,词中虽然说“蛾儿雪柳 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表明女子的美丽身影,但这是整体描写而不是某个 女子的单独写照。所以,稼轩所寻找的“那人”是他在繁华背景的掩饰下极力隐 讳的一个对象,是以君王为代表的实现他政治理想的寄托。因此,本文很赞同吴 则虞先生在他的辛弃疾选集中所说的: 此词如祝英台近(宝钗分)一首,选家列为言情之作,其实亦不尽然。 “众里寻他千百度”三句,一气相连。宋代元夕观灯,为汴京旧习,南渡临安, 此风仍盛。千树银花之外,鳌山高耸,灯球万点,君皇坐于鳌山之上,夜半以酒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4 食饷观灯之人。此处所谓“他”者,所谓“那人”者,又谓“却在灯火阑珊”之 处,似映出天水残局,正如摸鱼儿词中之“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处 极隐晦。“欲把杭州作汴州”明言,是诗非词。 从小时候祖父的谆谆教导, 到辅助耿京的农民起义军, 再至于千军万马之中 活捉张安国返回南宋, 辛弃疾追寻了千百度的正统朝廷, 并没有给他信任和机会。 相反,辛弃疾生活在梦寐以求的国度数载之后,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资历 和身份的天壤之别。但即便是作为不受重视的一员,他也身处统治阶层,看到了 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的肌体与脉络的衰竭。蓦然一回首,壮志不再凌云。这种繁 华之中的深深的叹息,让人伤感。所以,这首青玉案应该说蕴含了极为丰富 的政治情绪。也应为如此,孤篇横绝,不再涉足。 除却上一层,这首词只作一首,或许还有仿作的意趣在里面。 试看李清照的这首写元宵的词: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 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 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宝马香车”,“捻金雪柳”,抑或是“宝马雕车”,“蛾儿雪柳”,都是 那么的相似的美景;“笑语盈盈暗香去”,抑或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也 是那么相似的声音。还有在这良辰美景映衬之下的落寞之情,辛弃疾的青玉案 和李清照的永遇乐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都有可以沟通之处。仿作可一 而难以二,大概也是青玉案孤存的原因吧。 二、对于不是那么被人熟悉的一般作品,它们虽然在思想深度和艺术形象上 的成就没有经典佳作那么高, 但是在形式的新颖和体式的创新上却别有一番意味。 比如: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 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这首词“昨日春如”,“而今春似”学习欧阳修“去年元夜时” , “今年元夜 吴则虞选注.辛弃疾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0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时” ,且上下阙句调一致,压同一韵。作者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 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 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 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著虞兮当日曲, 便舞春风。 儿 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词的最后联想奇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对世间美好情感的不完整结局发出深深的痛恨, 其实也是深深的渴望。 一恨已极, 又添一恨,令人无限感慨,将读者带入无尽的回味之中。整首词押韵密促,铿锵 有力,“东”系韵脚,直入心底,敲醒我们的知觉。 以上两首只是举例,这些不被人了解的低产词牌虽然创作的数量极少,但是 面貌各异、风格多样,为我们勾画出了辛弃疾极力创新、才情丰富的一面,在以 下的第二、三、四章将作更系统的研究。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6 第二章 “春事梅先觉”:稼轩低产词中的元曲风味 “曲”虽然冠以元代之名,其实在南宋后期就已萌芽。元曲大家、 “金之遗 民”白朴在南宋豪放词主帅辛弃疾卒后 19 年出生,可见“南宋词家慢、近盛行之 时,即为北调榛莽胚胎之日” (吴梅顾曲麈谈原曲 ) 。在这宋元交替的过渡 时期,一些词也带有了曲的特征,耐人玩味。稼轩词中就有神貌兼具元曲风味的 作品,无论从修辞手法还是用语用韵习惯上,都足令我们细细品尝与欣赏。龙榆 生先生就曾在唐宋词格律的“平仄韵错叶格”中举出稼轩最高楼 (长安道) 为例,认为“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两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 元人散曲先河” 。 可惜先生仅仅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详细说明这种趋 势的具体表现。夏承焘先生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序中说: 虽云身世境会,坡、稼本不尽同,而文事尚变,推演递渐,固亦势运所必然。 由是而后村,而须溪,浸假蜕玉蝴蝶 、 最高楼而为元曲,譬夫高山转石, 不至地不止焉。耳食者乃哗然以旧格曩规绳稼轩,岂通变之见哉。 他将稼轩词放在历史的流变中予以论述,肯定了稼轩词在宋词中的地位,并 且指出了玉蝴蝶和最高楼在稼轩词及后来词人作品中具有的过渡性质, 但没有具体展开。本文就以玉蝴蝶 、 最高楼为例来初步探究出现在稼轩词 中的一些具有元曲风貌的特质,鉴于玉蝴蝶在稼轩词中仅存两首,故将其全 部录出,而最高楼共存八首,仅举龙先生所提首句为“长安道”之一例: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 流觞詠,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 人家:疏疏翠竹, 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狂饮太豪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 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玉蝴蝶追别杜叔高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 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 侬家:生涯蜡屐, 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算从来人生行乐,休更说日 夜无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84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 消除?须滞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辜负雪,也莫向柳边辜负月。闲过了, 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前两首词都是辛弃疾与友人杜叔高往来之作。第一首抒写离别之情,写尽苦 闷忧愁,将词人在狂杯飞盏中难以掩抑的一腔失落与不甘淋漓尽致地抖落出来。 第二首与其说是对友人劝其戒酒的回复,不如说是借此机会再次高唱把酒行乐, 以浇胸中块垒。最后一首词作于辛弃疾隐于带湖期间,既流露出政治上受挫的失 意与倦怠,又表现出寄情山水的慰藉与年光闲度的自嘲。这二首玉蝴蝶与一 首最高楼生动地表现出了英雄沉屈,难有作为的个人悲剧与时代悲剧,思想 价值无疑是很高的。不仅如此,读此三首南宋词,我们惊喜地感触到一股熟悉的 元曲风味似乎在时空错置中呈现了,主要表现为下述三个特征: 一、修辞效果:类似元曲的流畅利落 鼎足对,是对偶中三个句子相对的一种,因状似三足鼎立而得名,这种修辞 手法既有一般对偶的匀称特点,又有铺陈重叠,扩壮文势的复沓美感,是一种富 于变化的辞格。 鼎足对在元曲家笔下得到广泛而出色的运用, 大家朗朗上口的 “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就是运 用鼎足对的方式,一口气写出 9 种事物,一物一景,排比有致,抒发了一个游子 漂泊他乡的凄凉伤感情绪。鼎足对深得元代文人喜爱,在元曲中散曲类的使用频 率相当高。试看以下两个例子: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贯云石双调蟾宫曲送春 )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 ) 元散曲中的这些鼎足对, 或用铺排之笔描写景物, 以足现对象与环境之全貌, 给人留下深厚的印象,如“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 (张可 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 ;或以列举之法搜罗典史,将心中意绪投射到 诸多相似故事之中,使人感慨再三,如“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 汪国胜等编.汉语辞格大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132-133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367 同: 243 同: 808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8 脚猫渭水飞熊” (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 ) 。请看稼轩词玉蝴蝶中这 两个鼎足对: 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 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 若将其放入元人小令与套数,可以乱目。在他笔下,朗阔的翠竹,静谧的绿 树,纯净的沙岸将乡居美景充分的展现,而“疏疏” , “阴阴” , “浅浅”和“寒” 字又流露出他被迫隐居的淡淡郁闷,景中蕴情,轻爽圆美,读之如画。 “生涯如蜡 屐” ,是他对人生苦短的喟叹; “功名如破甑” ,是他超脱营营的感悟; “交友如抟 沙” ,是他悲叹世事无常的无奈。典故累出,气息沉浑,味如橄榄。写景做到了词 美境偕,于明丽之景中蕴含乡居淡然之愁;用事达到了借杯浇愁,于戏谑之语中 透露超脱功名之效。这两组鼎足对都为整篇的词增添了抹杀不去的光彩,全面而 又淋漓地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这种熟练的技巧已近乎元人。再读马 致远的套数双调夜行船中的最后两曲: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 头缺 。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 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 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 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不独其中鼎足对的风味与稼轩词中相似,作者的爱清景,且痛饮之人生态度 也是那么靠近!这也不难理解,稼轩作玉蝴蝶时已经六十,隐于瓢泉也近六 年,而且是他第二次罢职归乡,相较于以前隐于带湖之时,雄心壮态远不如当初 激荡,英豪之气已被时局消磨许多,这种心态与有元一代知识份子的遭遇是相同 的,也就难免会唱出相似的心曲了。其实,稼轩词中还有一些不错的鼎足对,如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中有“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 水调歌头盟鸥的过片处为“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 重字对是指上下句有重复出现的字词,互成对仗,构成了上下语句有一种 重叠急促的节奏感。稼轩此首最高楼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过片处:也莫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1282 同: 269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5 同: 115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向竹边辜负雪,也莫向柳边辜负月。这两句使用了句式俏皮活泼的重字对, “也莫 向边辜负”几字的重叠使得句子更有可读性,同时又将“竹” “雪” “柳” “月” 几种意象更加鲜明地突显出来,这样就带来了龙先生所说的“轻松流美”的效果。 元代曲家在重字对上也有着非常普遍而又熟练的运用,在有些要求使用这种 对偶的曲牌中自然是这样,如山坡羊,大家就很熟悉张养浩的“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再如蟾宫曲,马致远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是脍炙人口, 而在许多并没有统一要求的曲牌中,他们也常常用重字对来表达连绵的情绪,单 单是在马致远的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借马中就有一系列的例子: “饥时节 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 ; “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 ; “不借时恶 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 。 除了这样的两联重字对外,元人运用得最为洒脱流利的是三联和四联: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白朴双调庆东原无题之一) 难得的是辛弃疾的上西平送杜叔高一词中也有不俗的四联重字对: “尊 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 。 二、语言风格:口语俗语、方言谚语的自然运用 今人读元曲,常有听人讲大白话的亲切感觉,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 元人“曲中多用俗语,故宋金元三朝遗语,所存较多” , “述事则如其口出” 。 口 语俗语的广泛运用成为元曲不同于唐诗宋词的一大特色。 而稼轩本喜 “以文为词” , 将散文式的句法用于写词,自然就不免有些家常白话味道,有的已被评论者多加 阐述,如他的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易安体中云: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词中一扫雄浑雅健之气,也无婉丽妩媚之辞, 而是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将隐逸之情,闲适之趣,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这种用 “寻常语”的习惯开始只是为模仿别人而有意为之,到了稼轩晚年,不仅口语叹 词,俗语白话开始在词中极为自然地运用,而且有许多用语与元人杂剧散曲的惯 用语极为重合。元曲中常用“冤家” , “侬家” , “山家” , “兀的”这些口头语,也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263 同: 173 同: 201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64 王国维撰.叶长海导读.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4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10 惯用“算从前” , “从来道” , “岂不闻” , “到头来”之类的三字俗语作为话语的开 头,而这玉蝴蝶二首中就频频用了以下词语: “人家” , “侬家” , “兀” , “些” , “到如今” , “只依旧” , “算从来” , “休更说” 。尤其是“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 为佳”一句,集“呵” “也” “且”几字一体,极为生动流畅,韵味十足,神似元 人口吻。试看以下元人笔迹: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朴双调驻马听吹 ) 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耐些些。 (姚燧中吕普天乐)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 倚篷窗睡些。 (卢挚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地?情愿认药 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的。我若是不死呵, 如何救得你?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这个“呵”字,在元杂剧的人物宾白中几乎随处可见,比上面所举唱词的例 子数量更多,表情更细。辛氏的“细听呵” “快斟呵”二句,一唱三叹,余韵无穷, 真有掩不住的元人风味。由玉蝴蝶推开去,有的稼轩低产词虽然在口语俗语 上不如元曲那么鲜明可感, 但也颇合元代文人既嘻笑俳偕又愤激沉重的时代特色, 比如他的这几首低产词牌下的作品: 夜游宫(苦俗客)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一 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 去洗耳。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199 同: 209 同: 103 贺新辉主编.元曲鉴赏词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 1081 同: 989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恋绣衾(无题)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下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霜天晓角(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 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对于最后一首霜天晓角,吴则虞本辛弃疾词选的评语引得非常好: 杨慎词品曰:“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 此晋无名氏帖中语也。辛稼轩融化而作霜天晓角。晋人语本妙,而入词 又融化之如此,可谓珠璧相照矣。”卓人月古今词统曰:“之乎者也,出稼 轩口便有声色,不许村学究效颦。” 稼轩低产词牌作品中有如此多的地方自然无碍地运用了口语俗语,与他长期 隐居在乡下有密切关系。首先与平常百姓接触多了,就能将诸多清新明了的乡言 村语容纳于心,运之于掌。其次压抑越深,对时代时局的失望越大,就更倾向于 用嘻笑怒骂,恢谐戏谑的风格隐隐地将沉痛包裹起来。这两点与元代知识分子位 卑而处下, 无望而抑愤的生活状态是异时同效的, 只不过元代的异族统治更黑暗, 元人的遭遇更普遍而已! 三、平仄与用韵:向元曲的靠移 除了以上谈到的修辞与语言方面的特点之外, 我们还能从韵律上发现这两首 玉蝴蝶词带有一些元曲的特征,可以为龙先生所说的“体势轻松流美”作出 更具体的诠释。 一般来说,相较于大多数唐宋词的一词多韵、韵位较疏、多押全平全仄的特 点,元曲之韵律有三个不同的倾向:一韵到底、韵位密促、多平仄韵转换。两首 玉蝴蝶词所押的韵脚是一样的,依次为以下字:花、遮、麻、鸦、家、沙、 些、何、佳。从我们现在的读音看,这九个字中 “遮” 、 “何” 、 “些”三字似乎不 甚押韵,但在宋本广韵里“遮” “些”二字与“花” 、 “家”等字一起位列“下 平声卷第二”的“麻”韵中,而“何”字位于离“麻”韵极近的“歌”韵中。尽 管这两韵不能通叶,但已经距离一韵到底不远了。到后来以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为依据的元代北曲韵系中, “何”所在的“歌戈”韵却是与“家麻”韵相邻而列而 吴则虞选注.辛弃疾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76 稼轩词中的低产词牌及作品研究 12 且可以互相借韵的。 可见玉蝴蝶在押韵的范围上已经相当接近一韵到底,而 且词中每两三小句必有一韵,在用韵的频率上也算较为密促了。在宋词多数作品 喜爱上下片换韵的习惯与元曲严格的句句押韵的要求之间,辛弃疾在两首玉蝴 蝶里初步表现出来的押同一韵调与密促用韵的倾向具有一种居中过渡的特色。 我们读一读元代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 :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 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啼鸦。 ” 曲中既用了一组鼎足对,又用了“家” 、 “花” 、 “沙” 、 “鸦”这几个字作韵脚,读起来与玉蝴蝶真有相类的情调。 宋词的用韵多是单一的全平或全仄,龙榆生先生在唐宋词格律一书中共 列举 153 种词牌,其中平韵格 52 例,仄韵格 75 例,这两种合起来占总数的 83%, 而最高楼则是少数平仄韵错叶格中的一种,而且出现在书的最后,作为举例 的结束。辛弃疾这首最高楼的过片在韵脚“雪” “月”两处,押仄韵于前后单 调的平韵中,音节特别响亮,增强了整首词的节奏感。这种押韵上的平仄交错, 已渐显元曲入派三声,平仄同叶的习惯,使得作品复杂美听,旋律流畅。在起伏 交错的韵律之外,词里大量连贯的奇言句式也为整首作品的“轻松流美”增添了 亮彩,读之干脆利落,渐显北曲格调。 至于一落索 、 醉翁操等等,这些低产词牌下的作品,基本上都接近于 一韵到底了,只是有一两处稍显变化: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赵达夫赋金林檎韵)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 泥污。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醉翁操 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人心与吾兮谁同。湛湛千里之江,上有 枫。噫,送子于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己,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 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 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稼轩词中有没有和元曲一样四声通押,一韵到底的作品?先看宋词鉴赏辞 典中填词知识之押韵方式之四声通叶所提到的: 王力.曲律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5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 607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上举各例平仄通叶,只是举上、去叶平的,此外还有入叶上、去之例。王国 维人间词话说: 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 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 与韩玉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 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词中四声通押,敦煌词中已有。云谣集中有渔歌子(“洞房深”) 一首,全首都是上、去韵,只有第三句“寞”字入声;又喜秋天(“芳林玉露 催”)一首,全部是入声韵,只有末句“土”字上声。这两首可说是词中四声通押 最早之例。但词中四声通押最多见的,是金、元人的词。 由此可见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一些宋代词人已开始在四声的变通上作出尝试, 非常难得的是,在我们关注的稼轩低产词中出现了这几首完全做到了句句押韵的 例子: 惜分飞(春思)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 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 风月小斋模画舫。绿窗朱户江湖样。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 风浪。 自有拍浮千斛酿。从教日日蒲桃涨。门外独醒人也访。同俯仰。赏心却 在鸱夷上。 醉太平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总之,辛弃疾的词作愈到晚期,愈呈现出疏旷恬淡的特点,他的兼济与独善 相互矛盾的苦闷心情,他的知足常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