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曹组、曹勋是北宋晚期、南宋前期著名父子词人,曹组词成就突出,曹勋则 诗词文兼善,二人分别在徽宗朝和高宗朝受到宠信,是当朝御用词臣的代表。家 世及时代环境的影响,使“二曹 的创作有一定传承性,也各有特点。由于种种 原因,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对于“二曹一生平及创作的全面系统研究。 本论文共分七章。前三章是关于“二曹刀生平及有关资料的考证。分别就其 家世、生平、交游、思想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述。“二曹 家世以儒学传家, 重门第,重名望,这直接造成了“二曹一强烈的儒家用事思想。由于资料缺失, 不可能对曹组的生平作系统研究,本论文仅就其生卒年、为官经历等方面做了一 定考述。对曹勋生年、复杂的行年事迹及交游情况考述得比较详细。同时分析了 二曹佛道思想及其文学思想。并附录曹组曹勋年谱合编。 后四章则侧重于文本研究。分别对曹组的词、曹勋的词、诗、文等创作情况 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分析了其在题材内容及艺术上的特色。曹组词雅俗兼善且 “滑稽词 特色突出,曹勋( 曹组吗) 词内容丰富,体制上有所创新。曹勋诗同样 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艺术上体现出一定“复古创新一倾向。曹勋文则写得比较 规范,但特色不足。 关键字:曹组,曹勋,生平,创作。 a b s t r a c t c a oz ua n dc a o x u nw e r ef a m o u sf a t h e r - s o np o e t sb e t w e e nn o r t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t y sl a t e rp e r i o da n d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se a r l yp e r i o d c a oz u w a sg o o da tw r i t t i n gp o e m s ,w h i l ec a ox u nw a sg o o da tb o t hw r i t i n gp o e m sa n d w r i t i n ge s s a y s e m p e r o rh u iz o n ga n de m p e r o rg a oz o n gb e s t o w e df a v o ro n t h e m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t h e yb e c a m et h er o y a lr e p r e s e n t i v e so f p o e t i co f f i c e r sa t t h e i rd y n a s t i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a m i l ya n dt h ee r a , t h ew r i t i n g s t y l e so f “t w o - c a o 竹w e r es u c c e e s i v ei ns o m ew a y , b u t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ya l s o h a dt h e i ro w n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 s m a n yr e a s o n sc a u s e dt h eb l a n ki n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f a l l “t w o - c a o 竹sh v e sa n dt h e i r c r e a t i v ew o r k s t h i st h e s i sh a ss e v e n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t h r e ec h a p t e r sa r ea b o u ta l l “t w o - c a o 竹sl i v e sa n dr e l a t e dm a t e r i a l s “t w oc a o sf a m i l yp a s s e do nt h ei d e o l o g y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r o mg e n e r a t i o nt og e n e r a t i o n , a n dt l i e yv a l u e da n c e s t r ya n d r e n o w n t h i sf o r m e dt h es t r o n g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d e o l o g yo f t w o - c a o b e c a u s e o ft h el a c ka n dt h el o s to ft h em a t e r i a l , 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t od oa n ys y s t e m a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o nc a oz u sw h o l el i f e , s o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o n l y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o rt h e y e a ro fh i sb i r t ha n dh i sd e a t h ,a n dh i se x p e r i e n c eo f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a sf o rc a o x u n , t h i st l l e i sd o e sd e t a i l e dr e s e a r c ho nh i sb i r t h ,h i sc o m p l i c a t e dl i f es t o r i e s , a n dh i ss i t u a t i o no fm a k i n gf r i e n d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 t h i st h e s i sa l s oa n a l y z e s t h e i rb u d d h i s ma n dd a o i s ti d e o l o g y , a n dt h e i rh t e r a t u r ei d e o l o g y a n dt h e a p p e n d i x i st h e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t a b l eo f c a oz ua n d c a ox u n t h e nt h el a t e rf o u rc h a p t e r sp l a c ee x t r ae m p h a s i so nt h et e x ts t u d y t h e w r i t e rd o e ss o m es y s t e m a t i ct r e a t i s e so nt h ep o e m so fc a oz ua n dt h ew r i t i n g so f c a ox u n t h ew r i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 so ft h et h e m e s ,t h e c o n t e n t sa n dt h ea r t so f 。t w o - c a o 力sp o e m s c a oz uc a nm a k eb o t ht h e e l e g a n tp o e m sa n dt h es e c u a l rp o e m s ,a n dh ei se s p e c i a l l yg o o da tw r i t i n g “r i d i c u l o u sp o e m o r “f u n n yp o e m ;t h ec o n t e n t so fc a nz u sp o e m sa r e a b o u n d i n g , a n d h i sw r i t i n gs y s t e mi sq u i t ec r e a t i v e c i ns o m ew a y w h i l ec a ox u n w a sa l s og o o da tw r i t i n ga l lk i n d so fp o e m s , t h ec o n t e n t sa r ea l s oa b o u n d i n g , a n di nt h e a r ti th a st h et r e n do f 。r e a c t i o n a r yc r e a t i n g c a ox u n se s s a y f o l l o w sc r i t e r i o n ,b u ti td o e sn o th a v ea n y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 s k e yw o r d s :c a oz u ,c a ox u n ,a l lo n e sl i f e ,c r e a t i v ew o r k i i j 月i j 吾 宋朝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朝代。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使得宋士大夫多以 文标榜,文化修养成为其立身行事的重要依据。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宋代出 现了许多庞大的文学家族,如眉山苏氏家族,临川王氏家族,江阴葛氏家族等等。 这些文学家族在当时名噪一时,不仅受到时入极力称扬,后世更是对其赞赏有加, 并纷纷著述研究。唐圭璋先生读词札记中就有此方面的考述,其关于宋代“父 子能词 及“兄弟能词 的概括性考述,成为开启当代家族文学研究的里程碑。 在其影响下已有北宋w 1 6 j ) i i 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 等研究专著出版。 曹组曹勋父子,在唐圭璋先生的“宋人父子能词一条中曾专列。曹组,是 北宋后期著名词人,现存词三十七首,数量虽然不多,但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词作个性比较突出。曹组向来被视为北宋“滑稽词派的代表,碧鸡漫志卷 二称曹组为“滑稽无赖之魁 又云:“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 也。 但其词实雅俗兼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有:“曹元宠本善作 词,特以红窗迥戏词,盛行于世,遂掩其名。弦圆 词品卷五亦同意此观 点,并举出曹组 望月婆罗门一词,言其“亦岂不佳一 ? 曹勋,是南北宋之 交的著名文人,其诗词文兼善,且历仕四朝,曾从徽宗被俘,后三次出使金国, 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生及人们心理等各方面的 变化。钱钟书先生在其:宋诗选注中这样评价曹勋:“这种惭愤哀痛交搀在一 起的情绪产生了一种新的诗境,而曹勋是第一个把它写出来的人。修回不仅如此, 他的经历及他用来记载其经历的文字,也生动而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在“战与和刀 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普通官员,复杂的思想变化。对曹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 准确地把握当时文坛的创作倾向。 作为父子词人,曹勋在创作上对其父有继承,更有超越。此乃其家学渊源的 反映和时代的印记。曹组词有意戏谑,故意为俗。曹勋词虽弃俗复雅,终未能免 俗。曹组词俗得“生新一,曹勋词则“雅一得庸俗:当然,曹勋诃虽然整体水平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l 册,第8 4 页,中华书局1 9 8 6 年。 o 【宋】胡仔撰,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3 9 ,第3 2 2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1 册,第5 0 8 页。 o 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 5 7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6 月第三版 i i i 不高,但表现了其主观创新的努力,而且进行了从体制上“复古创新的尝试。 这种尝试虽然未能取得很高艺术成就,但显示了曹勋作词勇于创新的一面。这种 创新是时代要求在其创作上的必然反映。此“复古、“复雅 的时代特色同样反 映在其乐府诗的创作当中,曹勋创作了不少“志于古而不及见者一的乐府诗, 正是对以上“复雅 潮流的响应,正是这些响应使曹勋作品具备了较高的研究价 值。 目前学术界对“二曹 的研究还很零散。对曹组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词风上, 对曹勋研究则集中在其某类诗作上,如乐府诗、使金诗等。而将“二曹作为整 体一起研究的单篇论文仅有刘学的曹组曹勋父子词。是文中仅分析了其词风 之不同及其原因,未有对其生平及著述的详细考证和论述。本论文在这方面有所 突破,通过对“二曹 家世,生平及交游等方面的考述,考定曹组的卒年及生年 的大致阶段,重新考定曹勋的生年,较详细地考察了曹勋的行年事迹,并综合“二 曹修诗词文各方面成就,对“二曹打进行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二曹 的生平考。第一章对“二 曹一家世作了较详细的考证,并分析了其家世对于“二曹 将来生活及创作的影 响。第二、三章是关于曹组曹勋生平、交游等方面的考述,力图再现“二曹 的 生活经历及思想性格,为“二曹挣文本研究打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其文学创作 的研究。分别论述了“二曹词、诗、文等各方面的成就,并结合时代特征分析 其异同,大致勾勒出了。二曹 创作的轮廓。另外本论文附录 曹组曹勋年谱合 编。 、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考证与文本分析结合的研究方 法。在考证的基础上分析文本,并给予适当评价。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考证其生 平及创作情况。其二是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因为是关于搿二曹父子统一研究, 运用比较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再现其传承关系及特点。 最后,关于文章的注释,引用各书,凡四库全书本,皆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凡引用相同文献,只在其首次出现时,标 明作者、出版日期等情况,其他则仅标注书名、卷数及页码,注释中不再另行说 明。 o 傅璇琮全宋诗:第3 3 册,第2 1 1 3 3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鱼! 生鱼翌 日 期:碰& :生。u 第一章曹组曹勋家世考 曹组曹勋父子,虽然分别在徽宗朝及高宗朝受皇帝恩宠有加,但他们并没有 显赫的家世。由于资料紧缺,对其家世,我们不可能观其全貌,仅能从有限的资 料中考察其大致线索。 第一节二曹的里籍 关于曹组曹勋的籍贯,一般都认为是颍昌阳翟,即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县。如 宋史曹勋传载:“曹勋字公显,阳翟人。父组,宣和中,以陶门宣赞舍人 为睿思殿应制,以占对开敏得幸。刀回文献通考言:箕颍集二十卷,陈 氏日颍昌曹组元宠撰。一圆按阳翟,在宋朝乃颍昌下属一县名。故据此,二曹籍贯 当在颍昌阳翟。但曹勋多次在其集中自称谯人,曹组也多次被称为毫人。如 松 隐集卷三十七挂冠说,开篇即言:“谯人生于元符之戊寅,至乾道乙酉,六 十有八。一 又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十九引容轩随笔:。毫人曹元宠,善为 谑词,所著 红窗迥者百余篇,雅为百家诗选、时人传诵。一按毫、谯,乃安 徽毫州、谯郡。据此就有两个可能:其一,其祖籍是在安徽毫州谯郡,而在曹勋 祖辈时迁居颍昌。其二,这里的“谯 只是言其郡望,与籍贯无关。笔者认为这 里的“谯一、搿毫一乃是言其郡望。安徽毫州谯郡乃曹操故乡,故后世曹姓子孙, 多称谯人。如宋孝宗时人曹彦约, 第9 3 3 册,第2 7 1 页 跋功德寺赐额石刻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l1 2 9 册,第5 8 2 页。 世坟垄皆在颍昌。故二曹的籍贯当是河南颍昌,安徽毫州谯郡只是言其郡望。 北宋时,曹组为官之后,便迁居汴京。曹组先是依附梁师成,为其门下小史 臣。进士及第后,又“以闼门宣赞舍人为睿思殿应制一国。皆是京官,于是定居 汴京。曹勋也在其诗持节过京后,自注:“昔家州西竹竿巷。 亦能证明其 家居汴京。 南宋时,曹勋逃归,绍兴十五年,定居浙江台州天台。在其文显恩寺记 中曹勋言:“余顷以困于艰虞,请祠客台州。 言自己北宋亡国后客居台州。其 言“请祠客台州一,则其定居台州的时间当在其“请祠一期间。绍兴十五年春正 月,曹勋为祠禄官提举洪州玉隆观,之后曹勋便一直在到台州奉祠 。曹勋迎 銮赋序中言:“然回程后,奉迎还皇太后归,逾旬请祠,沥恳再三,方蒙上恩 许居天台山。作此图,赋以传家。刀 亦说明此时曹勋定居天台。在其诗送凝 神碾先生逯茅山中有“我家天台玉霄峰,旁临云海空复空一句,同样可证其家 在天台。曹勋在其作品中多次写到“归天台,皆可作为其南宋定居台州的旁证, 此不一一列举。 第二节二曹的宗室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二曹祖辈五世居河南,且生活并不宽裕,以至于五世 “贫未能葬一。其宗室之姓名亦多不可考。仅知曹勋的曾祖、祖父及伯父的大概 情况。 曹组祖父,即曹勋曾祖,乃曹方叔,官至东头供奉官。曾于禁中供奉皇帝, 属于三班小使臣阶列。官卑位低,不想却在其曾孙时被追赠太保。周必大l :文忠 集卷九十六 第1 1 2 9 册,第3 2 4 页。 0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1 4 8 册,第3 5 页。 2 赠太子太傅。一国 曹组长兄,即曹勋伯父,乃曹纬,字彦文,又字元象。元符三年擢进士第, 官翰林学士。宋徽宗大观元年,官寅池尉( 今安徽池州) ,曹勋少时曾寄居在其 伯父家,后有诗送子威兄钤兵池阳中有“伊昔侍伯父,一官尉池阳。时年方 九龄,读书未知方” 之语,说明曹纬曾任贵池尉。曹纬也早卒,胡仔 苕溪渔 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桐江诗话言:“颍昌曹纬彦文,弟组彦章,俱有俊 才。彦文释褐即物故 说明曹纬为官不久便去世了曹纬当是死于任所, 清赵宏恩 江南通志卷四十一言曹纬“葬贵池县丁口一固。曹纬、曹组当年在 太学时,名声很大,曹纬更甚。元祜间曹纬在太学与刘焘、瞿执柔、刘正夫等并 号“四俊 。曹纬性格豪迈,善书法。作诗学杜甫,秦观曾称赞其诗日:“若置君 诗于少陵集中,谁日不然? 一 有诗文集秋浦集十卷,今佚。 曹勋当还有一弟,姓名不可考,仅知其死于绍兴初,葬于浙江台州显恩寺。 :松隐集卷三十一显恩寺记:“绍兴初,先妣润国丘夫人遽捐馆舍,继亡弟、 亡妻在殡。以未得回故都,且择地卜葬俟还先垄。打 可知其弟绍兴初去世。 第三节曹氏的妻族 尽管曹氏此一脉人丁不旺,但却颇重门第,其妻族多为王姓女子。由于资料 有限,可考者不多。仅知曹组之母乃王氏女,曹组之原配妻子、曹勋之生母乃王 氏女,曹勋之妻亦王氏女。 曹组的母亲,即曹勋的祖母,乃王氏女曹组父亲早卒,曹组母王氏独立抚 养两位儿子长大成人。王氏颇有文采,有 前集卷5 4 ,第3 7 0 页 o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5 0 8 册,第3 3 7 页 【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1 9 引容轩随笔 ,文渊阔四库全书 第9 3 3 册,第2 7 1 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1 2 9 册,第5 l l 页 o 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云:曹纬、曹组。兄弟幼孤,母王氏教养成就。王氏亦能诗,尝有雪 中观妓诗 ”【宋】胡仔撰,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5 4 ,第3 7 0 页 周必大文忠集) 卷9 6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1 4 8 册,第3 6 页。 3 人文中有: 维年月日甲子,男具位曹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所生母怀 泽郡夫人王氏之灵呜呼! 某以不天,幼失所怙,致母子间莫诉哀苦 比叨升朝忘姓氏,故稽于封号,三纪罔措。o 可见曹勋对其生母的印象并不深刻,但依然在其死后追封其为琅琊郡夫人圆。 曹组的第二位妻子,即曹勋的继母,为丘氏。曹勋生母去世得早,曹组又为 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因而曹勋可以说由其继母丘夫人教养成人。丘氏具体姓名、 何时嫁于曹组皆已不可考。后曹勋逃归南宋,亦将其接至江南。绍兴三年春去世, 死于江南馆舍,葬于浙江临海显恩寺。松隐集卷三十一显恩寺记言:搿绍 兴初,先妣润国丘夫人遽捐馆舍,继亡弟亡妻在殡。以未得回故都,且择地i - 葬 俟还先垄。 可知“绍兴初 ,丘氏去世。又按 上吕丞相书,曹勋言:“某居 亲之丧,言事于上,蹿越礼制,有诛无赦! 因为此时曹组早已去世,则此文中 之“居亲之丧一当指曹勋母丘氏,则此文 :上吕丞相书当写于曹勋“丁母忧一 期间。那么如果能知道此文的写作时间,则其母去世的时间则能考定。此文乃曹 勋写给当朝宰相吕颐浩的。自荐信 ,希望吕颐浩推荐其为使节,以说服刘豫结 交宋朝,共同抗金。据 第1 1 4 8 册,第3 6 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1 2 9 珊,第5 1 1 页 o 文渊阁 卷2 1 3 ,第5 5 5 1 页 全宋诗 第3 3 册,第2 1 0 8 6 页 o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 5 3 ,第2 4 6 2 页,中华书局1 9 8 4 年 4 使曹勋赠三代有:“故妻咸宁郡夫人王氏,特赠琅琊郡夫人。一国 第四节二曹的后辈 曹勋有三子。有诗赠吴思道:“次第教三子,令诸田亩为静圆可证。楼钥 攻媲集卷五十二曹忠靖公松隐集序亦有“钥于公三子俱识于宦游中。 句,同样可证曹勋有三子。 曹勋的长子姓名已不可考,其生平经历亦不可考。其仲子名曹耜,曾任忠训 郎,干办翰林司。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任罔门祗候。官至工部郎中。楼钥攻 娩集卷五十二曹忠靖公松隐集序言其与曹勋“仲子工部,相与有连事,契 尤厚一 曹耜后知衡州、蕲州。 曹勋三子曹耘,曾任利州观察使。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二笔,卷三载: “勋颍昌人,字功显。赠太师,谥忠靖。为金国通问使。使还乞身,提举桐柏宫, 因家天台。子耜,工部郎中,知蕲州。子耘,利州观察使。一 曹组、曹勋虽然在当时名显一时,然其子孙则大都默默无闻,无甚大成就, 在文学上更不及其祖宗,曹氏此一脉也逐渐衰微。 总之,曹氏家族在曹组曹勋之前,并不显赫,但却颇重门第,曹勋曾多次在 其文集中言其家“世胄儒学,以儒学传家。“二曹更是对功名孜孜不倦地追求, 以至于曹组“六举未第一依然坚持,曹勋曾被讥讽为搿不习武艺,专事请求一o , 这都与其家学渊源密切相关。这种以儒学传家的家世,也使搿二曹虽身为武将, 却皆颇负文名,使其在文学史上得以占一席之地。 o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1 4 8 册,第3 6 页。 o 全宋诗第3 3 册,第2 1 0 8 6 页。 o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1 5 2 册,第5 0 8 页。 o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 9 8 ,第3 3 0 2 页 o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1 5 2 册,5 0 8 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8 6 7 册,第6 1 4 页 o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8 7 ,第1 4 4 2 页 5 第二章曹组生平思想考论 曹组( ? 一1 1 2 4 ) 字彦章,后改字元宠,阳翟人( 今河南禹州) 。幼年丧父, 与其兄曹纬由其母王氏教养长大,年轻时与兄一起入太学就读,且有声名。后参 加科举,六举未第,遍依权门,谋取官位。宋徽宗宣和三年特令就殿试,赐同进 士出身。诏给事殿中,为武吏如故。虽然是武官,曹组却颇有文名,又精通音律, 故晚年颇受徽宗宠幸。曾任教坊大使,为徽宗御用词臣之一员。后以陶门宣赞舍 人为睿思殿应制,宣和六年卒。有箕颖集二十卷,已佚。曹组生平资料有限, 无法考察得非常相尽,因而笔者只能就其生平及思想的个别问题分别进行考论。 第一节曹组生卒年考 曹组是北宋晚期宣和年间著名词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作品几乎丧失殆尽, 生平资料也十分有限。笔者根据有限资料,推定其卒年及生年的大致阶段。 关于曹组的卒年,当在宋徽宗宣和六年( 11 2 4 年) 。按文献通考卷六十 五言曹组“宣和三年始登第,郊礼进 祥光赋。有旨换武阶,兼阁职。诏中书 召试,仍给事殿中。未几而卒 ,可知曹组当卒于宣和三年以后不久。又宋王 明清挥麈后录卷二载: ( 王) 质,字文伯,佑陵( 宋徽宗) 时参知政事昌龄之曾孙组, 字元宠,颍昌阳翟人俱有才思,晚始际遇悉授右列侍佑陵时宠臣 皆内侍梁师成所引,遂得爱幸质少不检,文其身,赐号锦体谪仙后 随从北狩组逢辰未久而没,官止副使有子即勋,也颇能文佑陵即 以其父官补之o 由此则材料可知,曹组受宋徽宗宠幸不久即去世,卒于徽宗朝。曹组死后,宋徽 宗将其官职给了其子曹勋。那么如果我们能考定曹勋子承父职的时间,曹组的卒 年就大致能确定。 曹勋子承父职的时间是可以考证的。据宋史( 曹勋传) 载: 曹勋,字公显,阳翟人父组,宣和中以蔺门宣赞舍人为睿思殿应 制。以占对开敏得幸( 曹勋) 靖康初,为罔门宣赞舍人,勾当龙德 宫,除武义大夫从徽宗北迁o o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2 3 8 ,第1 8 9 1 页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0 3 8 册,第4 3 6 页 第8 7 卷,1 4 4 2 页 7 其中言:“有教坊大使曹元宠口号一词,唤做脱银袍。弦说明宣和六年元 月,曹组尚在人世。 结合上面考述,则曹组去世时间当在宣和六年( 1 1 2 4 年) ,且在此年正月十 五以后。 关于曹组的生年,笔者认为当在宋仁宗嘉祜元年( 1 0 5 6 年) 到宋神宗熙宁 五年( 1 0 7 2 年) 之间。 首先,曹组有以“特奏名 恩科及第的事实,时间为宣和三年( 1 1 2 1 ) 。据 文献通考卷六十五引曾谜诗选云:“六举不第,宣和中诏赴廷试赐第, 启中所谓特举孱微,许从俊造。 并言“健之言良是一国。“俊造乃“科举一之 意,此当指殿试。其认为宣和年间曹组之所以能参加殿试,是朝廷怜悯其孱弱特 准的。换言之,曹组并非通过正规的礼部试进而殿试中进士,而是通过宋廷的“恩 科 即“特奏名一进而考中。又根据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九载宋徽宗宣和三 年( 1 1 2 1 年) 主持科举,选拔进士之事: 三月亲试举人,赐何涣举人以下六百余人及第出身有差诏梁师成 下使臣邓宏、曹组,时令就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圆 说明曹组是宣和三年( 1 1 2 1 年) 特令就殿试的。 其次,根据北宋科举宣和三年特奏名的条件限制,可推出其寿命在5 3 岁以 上。特奏名,即是对于多次发解试,而黜于礼部省试的举人,另立名册,特准进 行殿试。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三: 宣和三年六月十五日,三省言己诏取士,并依元丰法,应在京及诸 路未行三舍以前试院,约束并叙举数,违犯刑名殿举之类,并元丰后续 降申明条件,乞依1 日遵守从之国 又选举七: 宣和三年三月十二日,上御集英殿试礼部奏名进士诏有司稍抑 浮伪事,有弗利于时,弗便于民者,一切更张之,悉尊熙丰之旧矣! o 以上两则材料都说明宣和三年的特奏名是依元丰旧例而行。而元丰法,即宋神宗 o 宣和遗事前集 ,丛书集成 本第5 3 页,中华书局1 9 8 5 年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 3 8 ,第1 8 9 1 页 o 第5 册,第4 3 7 3 页。 8 元丰元年二月二十日诏,规定: 礼部下进士七举,诸科八举,曾经殿试;进士九举,诸科十举,曾经礼 部试,年四十以上;进士五举,诸科六举,曾经殿试;进士六举,诸科七举, 曾经礼部试,年五十以上者,听就殿试 按曹组“六举未第 ,以“特奏名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这符合最后一条 “进士六举,诸科七举,曾经礼部试,年五十以上者,听就殿试 ,则推知曹组 宣和三年( 1 1 2 1 年) 以特恩参加殿试时在5 0 岁以上。即曹组在宣和三年( i f 2 1 年) ,年龄至少五十岁。若以曹组宣和三年( 1 1 2 1 年) 及第时为5 0 岁算,其宣 和六年( 1 1 2 4 年) 卒时寿命至少有5 3 岁。由此往前推5 2 年,则其生年不当晚 于公元1 0 7 2 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 第三,又由宋朝致仕官制知,曹组生年最早当在1 0 5 6 年。据宋朝官制,宋人 年满七十当致仕。而据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载:“组逢辰未久而没,官止 副使。”圆知曹组死于任所时,且为京官刚满一任( 3 年) ,不到致仕年限,即曹组 卒时最多活6 9 岁。由上可知曹组卒于宣和六年( 1 1 2 4 年) ,前推6 8 年,则为i 0 5 6 年即宋仁宗嘉祜元年。 综上所述,可知曹组当生于宋仁宗嘉祜元年( 1 0 5 6 年) 到宋神宗熙宁五年 ( 1 0 7 2 年) 之间,卒于宋徽宗宣和六年( 1 1 2 4 年) 。 第二节曹组为官经历考 宋人为官,多由两个途径。其一通过祖宗恩荫,其二通过科举中进士。曹组 没有显赫的家世,不可能通过恩荫以得官,故科举成为其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径。 曹组也确实希望通过科举来取得功名,无奈六举未第,直到宣和三年才特令殿试, 考中进士。然事实上曹组在中进士之前,已在宫中任职。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 二百三十八载: 箕颍集二十卷:陈氏日颍昌曹组元宠撰,组本与兄纬有声太学, 亦能诗文而以滑稽下俚之词行于世得名,良可惜也谢克家任伯为集 序,其子勋跋其后,略见其出处盖宣和三年始登第,郊礼进祥光赋, 有旨换武阶,兼阁职诏中书召试,仍给事殿中未几而卒然集中有 谢及第启自叙云:。蚤预诸生,竞叨右列。升则未第之前,已在西班, 。宋会要辑稿第4 册,第4 2 8 4 页 o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0 3 8 册,第4 3 6 页 9 未知何以也曾髓诗选云:。六举不第,宣和中诏赴廷试赐第,启中 所谓特举孱微,许从俊造骨健之言良是,序跋不着其实尔。国 由此则材料可以看出,箕颍集序跋中言及曹组身世,言曹组是宣和三年考中 进士之后才做官的。马端临认为“序跋不着其实尔一,认为该序跋不真实。并言 曹组在中进士后写过一篇文章 谢及第启,言自己“蚤( 早) 预诸生,竟叨右 列一,据此马端临认为曹组未中进士之前,就已经在宫中西班任职,只是不知是 何原因。后来根据曾髓诗选所言,认为曹组:谢及第启的意思是,其之所 以能够被诏赴廷试是因为“特举孱微,许从俊造 。考“俊造 乃“科举纾之意, 此当指殿试。则曹组之所以能参加殿试,是朝廷怜悯其孱弱,特别允许的,是朝 廷恩科的表现。 那么,曹组到底是何时开始做官,又是何种原因能够做官呢? 笔者亦认为,曹组当在中进士之前就已做官。根据一即是马端临 文献通考 中所引的曹组 谢及第启之“早预诸生,竞叨右列 。考诸生,指儒士、有知 识之士、众弟子及秀才之意。总之,不是进士。右列乃宫廷西班,是小史臣之职。 说明曹组应当是在中进士之前即已在宫廷任职。 根据之二,即 第3 8 2 册,第7 9 2 页。 。【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引容轩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9 3 3 册第2 7 2 页 1 0 师成援引,通过皇帝恩科,考中进士。 综上所述,可知曹组为官经历当是,六举不第期间依附梁师成,为其下史臣, 特奏名得以考中进士,受宠于徽宗,后升职为蔺门宣赞舍人,中进士后,曾兼任 教坊大使,最后卒于任所。 第三节曹组隶属大晟词人群考 宋徽宗好大喜功,沉迷享乐,于崇宁二年建大晟府,掌管国家音乐,宣和七 年罢。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以歌功颂德,娱乐君王为己任的词臣,即大 晟词人。惜乎资料缺失,非但此类词作流传下来的非常少,甚至许多大晟词人的 姓名,皆已无从考证。诸葛忆兵先生徽宗词坛研究中,有关于大晟词人群较 为详细的考论。诸葛先生认为:。大晟词人 是一个很松散的创作倾向概念,“凡 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皆可称之为大晟词人。 那么按照此 标准,曹组理当是大晟词人群之一员。其理由如下: 首先,曹组精通音律,有词名,曾任教坊大使,为大晟府官员。曹组精通音 律,有词名。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曹组为“滑稽无赖之魁 ,又云:“今少年 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也。一 说明曹组在受徽宗宠幸之前,词学上已 有时名,那么受宠后,入大晟府也是顺理成章。又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载曹 组曾担任教坊使一职。宣和六年,徽宗为示与民同乐,于元宵节在艮岳共赏花灯, 并赐酒与民。其中记载:“有教坊大使曹元宠口号一词,唤做脱银袍。一固之 后又有关于曹元宠启奏民妇骗金酒盏的记载,言之凿凿,说明宣和间曹组当担任 此职。 那么,如果北宋当时教坊隶属大晟府的话,曹组作为教坊大使,自然是大晟 词臣之一员。据宋代官制词典,教坊乃乐司名,“宋前期隶宣徽院,元丰五年 新官制隶太常寺,崇宁四年八月,隶大晟府一 。又 第2 8 0 页,中华书局,1 9 9 7 年4 月。 日法物,日知杂,曰掌法其所辖则钤辖教坊所及教坊隶属国 说明大晟府建成之后,教坊是隶属于大晟府的。且明确表示提举六案的官员是侍 从及内省近侍官,也正好与曹组当时为徽宗近侍的身份相符。由此可证,曹组确 任职大晟府,且“提举所典六案。 既然曹组曾经任职大晟府,又有词作流传于世,按诸葛忆兵先生的标准,列 曹组于大晟词人群理所应当。 其次,除从官职上的认定外,尚有材料佐证曹组与周邦彦、晁次膺等皆是大 晟词臣。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群雅集序言:“用长短旬制乐府歌辞由 汉迄南北朝皆然徽宗以大晟名乐时,则有若周邦彦、曹组、晁次膺、万俟雅 言,皆明于宫调,无相夺伦者也。 明确将曹组与周邦彦、晁次膺、万俟雅言等 列在一起,作为大晟府词臣之一员。朱彝尊虽是清代人,距离宋代已很遥远。但 他也是清代著名的词学家,治学严谨,故不排除其有看到有关材料的可能。 再次,曹组现存一些词作的内容与风格,与大晟府词创作理念相符。曹组现 存词三十七首,其中有五首乃应制之作,歌功颂德,不遗余力。如声声慢( 重 帘飞尽) 咏皇宫之豪华,公廷生活之奢华。无非“登临四时总好,况花朝、月白 风清。丰年乐,岁熙熙、且醉太平一 之类的奉承文字。其 第1 1 4 1 册,第4 7 8 页 1 2 得以广为传颂,流传至今。但就整体创作理念而言,它不出大晟词臣歌功颂德, 粉饰太平的圈子。由此,列曹组于大晟词人群更是理所应当。 综上所述,就曹组任职情况而言,其任“教坊大使乃大晟府官员。就其词 的内容和风格而言,曹组有应制词传世,完全与其大晟词臣身份相符。理当列曹 组为大晟词人群之一员。 第四节曹组思想性格与创作心态考论 从上面的一系列考述可以看出,曹组虽然家世并不显赫,但他却生长在一个 颇重门第声望的家族。从其母亲亦“颇能文一看来,曹氏家族很可能也是书香门 第。只是限于材料遗失过多,我们已无从考证。但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子孙, 在思想上却是有其特别之处。 首先,曹组有强烈的儒家用世思想。曹组参加科举,六举不第,还著铁砚 篇自喻。虽然现在已无从考证铁砚篇的具体内容,但就题目而言,抒发 其对功名的强烈渴望是不在话下的。另外曹组在其诗秋夜宿学中亦言及自己 深夜读书之情状: 促织声中破月悬,水生寒气近湖边城头三鼓夜方半,窗下一灯人 未眠辛苦诗书怜此日,奋飞功业定何年? 太平干禄无他径,只有乡书 可荐贤。o 从此诗亦可看出曹组强烈的用世之心,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建立不世功业。正 因为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家世并不显赫,没有其它入仕途径,他才把科举看 作搏取功名干禄,甚至实现其理想的唯一途径。其子曹勋在敬题( 箕颍集) 后 也言曹组“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 。可见曹组原本就是一位颇有用世之心 的人,只是命运坎坷,六举都未考中。晚年虽受宠,但已经是年届迟暮,不久便 告别了人世。 其次,道家的出世思想也时不时地影响曹组。如其在词扑蝴蝶中所言: “人生一世。思量争甚底。一又言搿有人争奈,只知名与利。朝朝日日,忙忙劫 劫地。待得一晌闲时,又却三春过了,何如对花沈醉。一回正是因为曹组为名为 利奔波劳苦得太多了,才会有如此感受。也正因为其奔波劳苦并没有任何成效, o 历代词话卷六引松窗录,唐圭璋词话丛编 第2 册,第1 2 0 3 页 全宋诗 第3 3 册,第1 9 9 7 9 页。 o 全宋诗第3 3 册,第2 1 1 1 4 页 o 增订注释全宋词) 第7 4 5 页 所以才要借道家思想来宽解吧! 唐宋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多是“儒释道 三教合一, 儒家思想虽然占主体地位,但在特定时期,或是个体生命的某个特定阶段,释道 两家思想也会偶尔抬头。曹组“六举不第 ,其用世之心可想而知,但正是因为 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过多的曲折,才会在挫折之中时不时地冒出避世的思想 来。在其词相思会( 人无百年人) 中,也同样表现了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 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一随遇而安、随缘自适,颇能见出一个孜孜于 名利之人在劳苦之余的真实心境。另外,曹组为其集命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