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曹操是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曹操诗人政治家的特殊身 份,他的作品中除了乐府歌辞以外还有大量的公文。本文拟从历史学、社会学入 手,以主题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着眼于曹操现有的诗文作品,放眼作者生平、经 历、言论和思想,在文本中发现个性精神追求,在个性追求的建构中把握方向和 线索,从而发掘创作主体的心态、人格等文本深层的内涵。 论文除引言外,正文分三部分阐述,纲要如下: 第一章堀起子乱世,方显英雄本色本章是对曹操生存背景的梳理和考略, 描述曹操英雄本色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将其归纳为:一、生逢乱世, 二、少年任侠,三、初试锋芒,四、逐鹿中原 第二章曹操诗歌的个性追求本章是对曹操诗歌的解读分析,紧扣文 本,还原创作主体,注重作者的思想阐释。将曹操诗歌的个性追求归纳 为:一、汉末实录的写实耪神,二、大气磅礴的英雄主义,三、责任在 肩的忧患意识,四、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 第三章曹操公文的个性特征本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考证的方法,将 曹操公文的个性特征归纳为;一、尚用尚实、目的性强,二、诗文互现、 功能重叠,三、文笔不分、形象性强。 正文之后,尚有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简要小结,也包括对写作动机的简 明申述。 在汉末乱世,曹操作为社会价值的积极创造者和社会角色的大胆实践者, 作为建安文坛的高标和典范,诤以言恚,文以载道;英雄的人格和气质不自觉地 融入文本,融入文化,融入时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重复地个案,以及 一个永远传承的主题。 关键词:曹操;英雄;诗文;个性追求 a b s t r a c t c a o c a ow a st h ef a m o u sp o l i t i c i a n , m i l i t a r ya n da u t h o ra tt h ee n do f h a r t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o fh i ss p e c i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 p o e ta n dp o l i t i c i a n , t h e r ea r ea l s om a n yo f f i c i a l d o c u m e n t si nh i sw o r k sb e s i d e sy u e f up o e t r y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b a s i ct h e o r i e sw r i t t e n b yc a n c a na n dm a i n l ys t a t e st h ei d e a so fc a n c a n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 ,c o m m e n t s , i d e a s a n dt h i n k i n g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t i co f t h i st h e s i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o nc a o c a o t sw o r k sl i e si n t h ep e r s o n a la n ds p i r i t u a lp u r s u i t , t h e n0 1 1t h eb a s i so fp e r s o n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d i r e c t i o n sa n dc l u e sa r ep o s i t i o n e d , a n dt h e r e f o r e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c a o c a o s w o r k si se x p l o r e do nt h ea s p e c to f w o r k s c r e a t i o na n d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 r ea i cf o u r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o u t l i n ea sf o l l o w s : c h a p t e ro n e :r i s i n gi nc h a o t i ch i s t o r ya n ds h o w i n gu - u eh e r o t od i s c o v e ra n d t h i n ko fc a o c a o se x i s t i n gb a c k g r o u n da n dd e s c r i b ec a n c a n s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a n d 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s u m m a r yi sa sf o u o w s :( a ) t ol i v ei nt h et u m u l t u o u s t i m e s ( b ) t oh a v et h eh i g l li d e a l si nh i sm i n d ( c ) t os h o wh i ss p e c i a la b i l i t yi np o l i t i c s a t w h e nh es t e p p e di n t ot h ep o l i t i c a ls t a g e ( d ) t of i g i nf o rh i si d e a l su m o n gt h e r i v a l s c h a p t e rt w o :1 1 1 c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p u r s u i to fc a o c a o sp o e t r y w ec a ng e t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a b o u tt h e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p u r s u i to fc a o c a o sw o r k s i tl i n k sw i t ht h e t e x t , r e t u r n st ot h eo r i g i n a lc r e a t i o nm a i nb o d ya n dp a y s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e x p l a n a t i o na b o u tt h ea u t h o r st h o u g h t ,a sf o u o w s :( a ) t h er e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o fr e c o r d i n g t h eh i s t o r ya b o u tl a t e rh a nd y n a s t yf a c t u a l l y ( b ) t h eg r e a th e r o i ce m o t i o n ( c ) t h e a n x i o u s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o rt h ed u t y0 1 1h i m 。( d ) 丑埒l i 危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o rt h eb i t t e r a n ds h o r tl i f e c h a p t e r 1 1 1 i e e :t h e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o fc a o c a o sd o c u m e n t s t h i sc h a p t e r o s e st h em e t h o do f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w ec a ng e t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a b o u tt h e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o fc a o c a o sd o c u m e n t s ,a sf o l l o w s :( a ) i t a d v o c a t e du s ea n dr e a l i t y ,a n dt h ep u r p o s ew a ss t r o n g 0 3 ) t h ep o e m sa n dt h ea r t i c l e s w e r em i x e du pe a c ho t h e r ,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w a sl a y e ra f t e rl a y e r ( c ) t h es t y l eo f w r i t i n gw a sd i f f e r e n ta n d t h ei m a g e sw e r ef r e s ha n ds t r o n g t h e r ei s s t i l lc o n c l u s i o na f t e rt h et e x t t h a ti sab r i e fs u m m a r yf o rt h er i d l c o i l t e n t $ , i n c l u d i n gt h e s t a t e m e n tf o rt h ew r i t i n gm o t i v a t i o n c a o c a o ,a sap o s i t i v ec r e a t o rf o rt h es o c i a lw o r t h , b r a v eo p e r a t o rf o rt h es o c i a l r o l ea n dt h em o d e li nj i a n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f i e l d , s h o w e dh i sa m b i t i o ni nh i sp o e t r ya n d h i sp o l i t i c a li d e a li nh i sa r t i c l e s 。h i sh e r o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a i rw a sm e l t e di n t ot h et e x t , t h ec u l t u r ea n dt h et i m e s ,b e c o m i n ga l lu m e c i r c l ei n d i v i d u a lc a s e sa n dap o p u l a rt o p i c i nt h e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过鏊婆霉日期:垒z ,垒上! 兰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太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鎏邋 日 期:! 五! 茎! 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引言 曹操( 公元1 5 5 _ - 2 2 0 年) ,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于汉末纷乱的局面中,崛起于群雄之间。鲁迅称赞他 “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运筹帷幄, 叱咤风云于战场,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军阀,拒刘备于西蜀,控 孙权于江东,统一了北方,蓄积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经济上努力发展生产,兴 修水利,轻徭薄税,足食强兵。政治上推行开明政治,压制豪强。思想上力主清 峻、通脱,倡导“唯才是举”,他一生三次颁布求贤令,使“士无遗滞,官无废 业”。曹操运用法制的方法,打破了汉末以来思想界学术界儒术独尊的局面,为 文学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土壤。曹操无疑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学有着重大影响的 人物,他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以帝王之资而在文学上取得极大成就 的文学家,他对文学有着很深的修养和爱好。魏武帝曹操是标领建安诗坛的宗师。 由于他的重视和提倡,并亲自著文吟诗,尊重文士,建安时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承前启后,杰出诗人接连出现,开一代新诗风的时代。但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 因,人们对他的认识褒贬不一、终难盖棺论定,对于他的功业及其为人,评论之 多,意见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有。曹操成为历史上评说最多,争议最大,形象 最复杂的特殊人物。 在汉末动乱时代,曹操在长期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全是乐府歌辞。 曹操诗歌在承继汉乐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内容方面作了许多成功的创新与 改造。一方面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拓展乐府叙事领域,叙述重大的社会历史事 件,并在叙述中加入抒情成份;另一方面改变乐府叙事功能,用乐府体式专事 抒情写怀。曹操以其特有的豪气与才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叙事博 大精深,抒情沉郁顿挫,在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领一代风骚。曹操诗歌悲凉、 苍劲的艺术风格,对“建安风骨”这一代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果认为“建 安风骨”应指建安诗人在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诗歌中,表现出的悲凉 慷慨、刚健爽朗的风格特色,那么曹操诗歌正是这风格的代表。他写作的时间 最久,诗的质量最高,表现这一风格最明显,而且在他的影响下,带动了建安其 他诗人,形成代诗风,曹操无疑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曹操诗歌的独特风格。不 仅对建安时代诗歌的发展、聍代风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代诗歌评论 与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刘勰、钟嵘、陈子昂、严羽对“建安风骨”的提倡, 都说明他们对曹操诗风的重视,而陈子昂苍凉质朴的诗风,杜甫“沉郁顿挫”风 格的形成,都从曹操诗歌的悲凉苍劲的风格中汲取了营养。 由于曹操诗人政治家的特殊身份,他的作品中除了乐府歌辞以外还有大量的 公文,其中有不少官样文章和外交辞令,但也不乏一些个性鲜明、清新活泼的散 文。鲁迅说曹操的文章清峻、通脱,自具特色,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也是 就此类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的作品而言的。曹操著作最早有隋书经籍志 著录( 魏武帝集二十六卷,后旧唐书、新唐书、通志皆著录三十卷, 都己亡佚。今存明代张溥所辑魏武帝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中;又近代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内亦收有魏武帝集四卷。严可均辑其 文入全三国文卷一至卷三。1 9 5 9 年中华书局以丁福保辑本为底本,出版了 曹操集。在中华书局本中,曹操公文现存1 5 0 多篇,散见于三国志、艺 文类聚、御览、北堂书钞及其引用现已亡佚的魏武故事、魏书、魏 略等。这1 5 0 余篇公文涵盖了现代意义上的“上行、平行、下行、通行”等各 种行文关系,文种较为丰富,基本承袭了东汉的公文种类,计有上书、表、书、 报、教、令、策和祀文及其变体十数种。由于曹操的特殊政治地位,下行文是曹 操公文的主体,尤其是教,令、竞有8 3 篇之多。曹操公文内容繁杂,包括辞谢 官爵( 如上书让封) ,上献贡物( 如上器物表) 。举荐大臣( 如举表称进 于禁张辽) ,外交往来( 如与孙权书) ,军事指挥( 如合肥密教- ) ,任免 官吏( 如授崔琰东曹掾教) ,论功行赏( 如下令大论功行封) ,抚恤将士( 如 存恤吏士家室令) ,屯田兴农( 如抑兼并令) ,重教兴学( 如修学令) , 选贤任能( 如救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自明心志(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 等诸 多方面,不仅详实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更直接而生动地反映出曹操的 思想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 自两汉以来,文受赋的影响,措辞结旬,逐渐向典雅化方向发展,而句式的 2 对偶已普遍运用,文的骈化趋势愈益明朗。“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 章,以兴废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 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班固两都赋序) 时东方朔 上书长达l o 万余言,而武帝“伟之”。至东汉,华丽之风愈演愈烈,遂成虚辞泛 滥。四言骈文成为官方公文的写作样板,所谓“左雄奏议,台阁为式,胡广章奏, 天下第一”。( 文心雕龙章表) 这样靡丽的文风到曹操手下为之变,自然 清新、尚实尚用、放言无惮的百家诸子文风重返舞台。曹操不仅以其文质兼备的 公文写作身体力行这一文风,更凭借他位高权重的政治地位倡导这一健康文风, 在他的影响下,魏至两晋的文风都是比较崇尚简洁、实用的,曹操因此也被鲁迅 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由于我国古代的文学传统积淀深厚,而应用文及公文的研究又比文学研究 起步晚得多,重视程度更是远远不及。所以公文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北宋 苏轼原是写作公文的高手,曾作科场策论 。 - - w 志魏书武帝纪) 裴注引张瑶汉纪k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裴注引魏氏春秋 可以参见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又名述志夸 ) 1 5 ( 三) 特出的雄豪个性 曹操是大气的、霸气十足的雄豪的诗人。其诗之呈现壮美风貌,或者说慷慨 悲凉的风貌,与他的特具的个人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郑振铎插图本中国 文学史说:“他是一位霸气纵横的人,即在诗坛里也是如此。他的诗是沉郁的, 雄健的,有如他的为人。”一个人的气质、心理与其话语、文章的风格之间有一 定的一致性。曹丕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 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后世相关的论述可谓屡见不鲜。可见, 诗文以人的生命天性、精神气质为根本,是内生命的外化,其风格特征直接秉受 者生命特质的制约。在此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曹操个性解读其诗篇,或 许更易于领略其大悲大壮的情感与艺术之美。 从其本性可以说,曹操是一个率性自然的人。联系曹操一生的政治行为,我 们不难发现早年的游侠经历对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是盐入水式的,不 着痕迹却处处有在。从他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行刺到棒杀灵帝宠宦蹇硕的叔父,再 到平冀州后贬抑豪强扶持贫弱的政策,无不体现着侠的品质并暗合着义的要求。 m 未名之时,他已深得当时“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的桥玄激赏。无庸讳言, 天性、天赋与侠心是曹操建构其英雄人格的基础。但是,铗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其 发展空间的狭促,它的救世,难以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实施。这也许是曹操选择弃 侠从儒、实则融汇百家以铸造其雄健人格的真实动因。好学多思增厚了其性格内 蕴,曹操武人之勇,又有着文士之思,兼之以侠义道和优患心,这使他在人格构 成上要远远丰富于那些只知攻城略地,斗气争强的军阀们:他的哀世与救世心又 使他在人格品位上要远远高于以风流儒雅而闻名遐迩的袁绍、刘表之辈。总之, 本文以为,曹操的人格当得起“雄健”二字。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史上,这种 “真力弥满”的人格是极为少见的。 “曹操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情真志投注到诗歌创作之后,才形成了有血有 m 肉的壮美诗篇。”主体情志的博大境界决定了诗之境界的宏放,所以曹操诗从 不定格于细事细物,而往往对背景作全景式的扫描,从中撷取那些粗砺壮观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续汉书 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2 4 , 页 1 6 富于力量感的物象,以与其英雄气概相副称。如观沧海一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之碣石、山岛、沧海、洪波已颇能象喻诗人之峭拔清峻的人格与博远开 阔的胸怀,犹以日月与星汉增势烘托,传尽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正如康 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说:“对于自然界里的崇尚感觉就是对自身使命的崇敬。” 因为身负大使命,才更能领略自然界的大壮美。观沧海一诗一方面映照着波 澜壮阔的时代整合格局,一方面也表征着曹操雄浑豪放的个人气质。沈德潜说此 诗“有吞吐宇宙气象”,是很恰当的。 又如龟虽寿一诗: 一神龟虽寿,犹有竞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骧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虽届迟暮之年而“壮心不已”,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高远情怀,充满了自强不息,不唯天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他的豪迈 曾为多少人吹响励志的号角。 短歌行中诗人虚怀待贤,雄视天下,囊括四海的豪迈情怀跃然纸上,也 说明了他对完成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曹操的人生,是追求奋发有为的人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人生,其体 现雄豪个性的壮美的诗篇,成为诗歌史上璀璨的亮点。 三、责任在肩的忧患意识 曹操乐府诗,以其广阔深厚的现实内容,真切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慷慨悲凉 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为后人瞩目。而其诗最撼人心魄之处, 则是诗人心灵深处那种深重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国文人普遍滋润的历史责 任感,其中最为稳定,最为持久,最为深刻的是忧国忧民对国家现状的不安 以及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曹诗优患意识表现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对民 生多艰的忧患及对贤才不能尽用的忧患。 ( 一)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 反映董卓之乱与诸豪强互相兼并、连年战争,造成国家动荡不安的诗主要有 1 7 薤露行与蒿里行。在薤露行中,诗人首先抨击了在朝大臣何进等, 说他们是“沐猴而冠,知小谋强”,还妄想革改朝政,终于还是与事无补,反而 首先受到了灾殃。下边接着批判了董卓,并对洛都的破坏,人民的遭胁掳,表现 出无限的愤慨和悲痛。“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蒿里行写董卓大乱 以后,关东诸豪强互相兼并“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 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 北方。”军阀混战,祸国殃民,诗人对灾难深重的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跃然纸上。 ( - - ) 对民生多艰的忧患 却东西门行亦属相和歌瑟调曲: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毒日复北 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 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此诗的写作年限难以考证。朱嘉微日:“却东西门行歌鸿雁,征戍曲也。道将士 m 离素之悲,以劝劳之。”。盖诗作于军旅之中,诗人深谙其艰辛悲壮、朝夕奄忽 的戎马生涯,切近征夫内心的慨痛和生命的沉重。以转蓬为喻和鸿雁对照,衬托 其久戍不归的哀伤,感叹士卒马不解鞍,人不离甲奔波到老,不知何时能回故乡, 归乡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正是通过对现实真实深刻地描写,来表达伤对悯乱,忧 世不治的情感。这种对人生的关注,对生命的惋惜,也就是最早一批建安诗歌所 表现的生命主题,其共同点在于不是感伤个人的生死之期,而是悲哀万姓死亡, 生灵涂炭。从内容之凝练,思绪之深沉来看,可作曹操自身征战四方、辗转不居 的另一种表达和诠释,是慷慨的,却是低沉的;是壮烈的,亦是悲凉的;是具体 的,又是大化的。读来有为之弹泪的冲动。薤露行、蒿里行等诗篇,是曹 操与其他诸侯一道兴兵讨伐董卓所见所感而作的,薤露行、蒿里行均是“借 古乐府写时事”( 沈德潜古诗源) 之作。前诗悼董卓之乱,后诗写军阀混战, 黄节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9 5 8 年2 月版,第3 0 页 1 3 诗人用充满激愤和忧虑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汉末社会乱离图。曹操亲身经历 亲眼目睹了讨伐董卓这一征伐的全过程,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 解,因而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骤然加剧。全诗以犀利的笔触,剥去了所谓的“义士” 们的外衣,“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各路诸侯为 一己之利置人民生死于不顾,自相残杀,致使中原出现了“白骨露千野,千里无 鸡鸣”的悲惨景象,面对白骨盈野,千里荒芜,人民百不存一的惨痛景象,曹操 忧从中来。 ( 三) 对贤才不能尽用的忧患 短歌行是诗人直面现实,渴求贤才,却又忧贤才不能尽用的忧虑情绪的 折射。短歌行其( 对酒当歌) 一诗中首先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叹时光 易逝、人生短暂,充满了哀怨和忧虑。但这种哀怨是同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相联 系的,故“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郁情结只好借酒消解,但诗人的人格是独 立的、积极的,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是执着的。接着,诗人借用诗经中 原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把自己思念贤才的焦虑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继之,曹操又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直述自己忧贤才之不得的心情。在当时, 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变化,隐逸之风有所抬头,一些淡泊名利之士,为宁静恬 淡的生活,便出世隐遁起来,这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与诗人的心态恰好相违背,故 此诗人才忧心忡忡恐贤才不为己尽用而难遂统一大业。诗的最后两句,“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忧虑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愿象周公那样,一饭三吐哺,表现了 对贤士的热切渴望和虚己延纳之意,通过广揽人才来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至此, 全诗结束但诗人的忧士之情仍在回荡,忧患意识在忧士之情中表现得更为深切。 四、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 曹操的诗歌以对宇宙人生的观照为出发点,把对社会的忧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凝成诗篇,所以他的诗中始终充满一种“生”气,也就是对生命的体悟。曹操诗歌 从反映汉末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游仙三方面,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关注。 ( 一)反映民生疾苦,关注生命意义 曹诗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与同情。曹操 的诗歌真实凝练地记述了当代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深刻再现了东汉末年那一特 1 9 定的历史背景下干戈不息、民生多艰、满目疮痍的现实生活内容。其“悯时伤乱” 的情感远远地超出同时代诗人,具有种对于现实社会政治冷静的理性审视与深 辟的历史判断,使诗歌富有更加丰厚的悲剧意蕴和深广的社会内涵。可以堪当此 m 说的,就是那些有关“汉末实录”的“诗史”。诗句“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 行”,写被董卓裹胁去长安的百姓途中号泣震天,景象凄惨万分。“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写连年征战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非命, 累累白骨随处可见。千里之地渺无人迹,连鸡鸣也难以听到。在战乱中幸存下来 的入百不余,人民死之惨重,想到这些惨痛的现实,肝肠欲断,万分悲伤。薤 露行、蒿里行勾勒了延续十多年的社会大动乱的现实,其所表现出的悲慨情 怀,远非大多文人仕士所能相比。薤露行侧重于哀悯王室,同其悲调的蒿 里行则侧重于哀悯百姓。此二题的旧曲都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相和曲, 是出殡时扶柩者唱的挽歌,曹操用之于描写汉末丧乱,有着一样悲凉古朴的风调, 因为从古辞的哀悼个人死亡到新辞的哀悼国家破败,有着极其相似的情感震颤。 这即是两诗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到曹操复杂人格中最基础的一面:直面现实,关注民 生,关注生命本身。曹操用薤露行、蒿里行这两支挽歌来写时事,表达伤 时悯世,忧世不治的情感。这种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惋惜,也就是最早一批建 安诗歌所表现的生命主题,其共同点在于不是感伤个人的生死之期,而是悲哀百 姓死亡、生灵涂炭。曹操用两支挽歌来写时事,正是对于大生命死亡的一种体验, 是为万民死亡所作的空前绝后的大挽歌。在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悲悯的,表情是 凝重的,内心是痛苦的。 ( 二)人生苦短,渴望建功立业 曹操一生都在对自己的人生做积极和极力的追求。从年二十起,举孝廉,为 郎,除洛阳北部尉,迁丘令,徵拜议郎( 三国志武帝纪) 。后来拜骑都尉, 又迁为济南相,在徵还为东郡太守时称病回乡。公元1 8 9 年起兵讨伐董卓之乱起 明代钟僵古诗归 称薤露行) 和蒿里行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 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 9 8 0 年9 月敝,第1 8 页) 南征北战,为平定中原,统一北方,国家兴盛,运筹帷幄,战功显赫,政绩卓著。 2 0 南征北战,为平定中原,统一北方,国家兴盛,运筹帷幄,战功显赫,政绩卓著。 他的一生不单纯在追求功名利禄高官显位,而是对自我短促人生的极端重视和人 生价值追求。在短歌行中,曹操唱出了人生有限与建功立业二者关系这个激 动人心的时代主题。 人世艰难,人生苦短。无论曹操于统一大业何其壮心不已,对八方俊才充满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愿,无论他对仙道何其神往,又“常当专之”修炼、 怡养,都遮掩不了他对生命匆匆、水流不返的体验。这是一个太真实、也太无情 的存在,一颗敏感的诗人之心,一双一下子就能看透底蕴的哲人之慧眼,怎么也 回避不了。也任其足智多谋,以至以天下为己任,如此等事实,亦不值一提。而 事业、人才,民生等忧患,说到底不都是生命之忧患吗! 正因这样,生命的悲剧 意识也成为曹操诗歌贯穿始终的主题,并成为曹操诗歌里最为动人的艺术魅力之 所在,亦构成曹操诗作哲理价值的情感基础,甚至它还奠定了整个建安文学那种 悲凉慷慨的情感基调。 ( 三) 游仙诗潜在的生命渴望 曹操的游仙诗创作是迫于桑榆晚景,倍感年命有限,因而对个体生命有了更 多感触之后,始而兴发的事,追溯其理思之源,应有两个:一是本然生命需求, 人人皆欲长寿而恶天荡;二是理性生命需求,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因而曹操对长 生的企求心理就似乎格外迫切。在气出唱等几首游仙诗中反复提到的一个中 心是人的衰老和死亡,从另一角度讲就是生命的存亡,就是希望长寿,他本人争 取长寿是为了统一中国,大治天下的事业需要。曹操的游仙诗,特别是秋胡行 二首的深刻之处在于,诗人对生命的留恋有着深广积极的内涵,体现了“烈士暮 年”的悲哀与希冀,他认识到。既然个体生命的短暂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便不足 忧,可忧的是能否对“世”之“治”作出应有的贡献。 曹操晚年眼见三国鼎立,力不从心,他已清楚意识到自己亲手或在自己有生 之年里统一天下的希望已无万一可能。尤其往后的时日,自己年岁越来越大,事 业的道路越来越难走。因而在秋胡行的第二首有如此的神仙世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上到蓬莱;飘 砜八极,与神人俱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 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2 1 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 避趣,将以惠谁? 沉沉放逸,亦同何为! 歌 ;之言志,戚戚欲何念! 此中曹操宣泄了自己的情感,敞开了自己的胸怀。他有些故作达观,故作平 静,想与神仙共上昆仑,同游蓬莱及服药成仙,与李耳、王乔、赤松一样长生不 死。他甚至清楚地在对他人也对自己说:“存亡有命,虑之为蚩”,“爱时迸趣, 将以惠谁”,这实在有点庄周的齐万物的滋味,一切看得那么通达了然。 然而,曹操的达观是装出来的,他这样的人不可能真正达观,因为他的事业 太实实在在了。作赋吟诗、允许他畅想,而归结为现实的判断,则不允许他云烟 渺渺。政治、权柄、兵战是来不得半点虚玄的事体。因此,曹操注定不是整日寻 欢作乐、醉生梦死的人,也断然上升不到老庄那彻悟虚静的境界。这是政治家的 优势,也是他的病根。因而,曹操止步于后者门前,也就断然拒绝前者的诱惑。 因而明确说:“沉巩放逸,亦同何为! ” 曹公总是要有所作为的。这也是对的。人生也是要有所作为的。尽管“存亡 有命,虑之为蚩,”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到底是响彻生命必胜的强音。因 而,它也将永远成为有志之士之进取哲学。 屈原离骚有言: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而于人生,真正少年得志者几何;真正自己感到自己有力量的岁月也只在壮 盛之年。这一段岁月实际也很短,对于人生事业,它总是显得那么匆促。这大约 也是人,尤其是志士仁人不能不“忧从中来”,且摆脱不了的悲哀。 而人生到天命之年,实已时生迟暮之感。或者,心理衰老得早的人,四十岁 之生命即生“老之将至”之无奈,有“人过中年万事休”之慨。事业说到底是人 的事业,是人才的事业。这是一种清醒的认识,更是一种现实存在,因此作为诗 人与统帅的曹操,邀游神仙世界是一种精神自慰;不是思想意志的摇动,也不是 信心与生命气力的遗失。而渴慕人才,广纳人才恰是其事业的现实依靠。也正因 此,其情思,其诗章,也才具备人情真实动人处,具有了大英雄的豪情。 第三章曹操公文的个性特征 一、尚用尚实、目的性强 公文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务活动的需要。写作公文本身 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作用于他人的行为实践。所谓“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文也是一种“器”,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事”, 必须要有的放矢,选择不同特点、用途、性质的公文。曹操公文的尚用、尚实正 体现在他能根据不同的事由、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要选择篇幅长短、文字繁简、 语义的模糊与精确以及文体的骈散。下面笔者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曹操公文尚用 尚实的特点进行分析。 曹操公文在文字上简练精悍、尚实尚用。鲁迅说曹操“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 师”,他改造的标准就是“为世用”。这一点在他的下行文“教令”中体现得尤为 明显。曹操的8 3 篇教令惜墨如金,以短取胜。连标点在内,1 0 0 字以下的有5 8 篇,占7 0 。用字少,选词精,以最简短的篇幅传达最多的信息。如合肥密教 以2 6 字部署了四件大事。 若孙权至者,张、季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时建安二十年二月,曹操西征张鲁,派张辽、乐进、李典领兵七千驻守合肥,防 备东吴的孙权。曹操给了护军( 派来监督作战的官员) 薛悌这道密教,封皮上写“贼 至乃发”。八月,孙权领兵十万包围合肥,曹军照密教行事获胜。审视这道密教, 恰似列宁提倡的“电报式”的公文,写得神奇之极,妙用到家。 当然,如果确有必要,曹操也不是惜墨之人。在为数不多的篇幅相对较长的 公文中,称赞、褒奖功臣的公文占了大半。如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请增封苟或表、与荀或书追伤郭嘉、爵封田畴令、与王修书等等,对 于功臣和贤能,曹操是决不吝惜溢美之辞的。 在内容的表达上,曹操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运用刚性语言和弹性语言,将 语言的明确与模糊处理得恰到好处。前者在一些军事教令中体现得较为充分。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 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敷军者抵罪,失 利者免官爵 败军抵罪令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 鞭二百,没入 瑶军令 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整持橹棹,战士各持兵器就船,各当其 所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鼓三通鸣,大小战船以次发,左不得至右,右不得至左, 前后不得易,违令者斩 船战令 这样的语言明白显露,直截了当,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和可操作性,是非对错,泾 渭分明,符合了“战争”这一特定事件的需要。 同时曹操公文中也有大量的弹性、模糊的语言。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与孙权书 此文前四旬严肃庄重,是一个典型的檄文开头,末一句却笔锋一转,采用曲笔。 用“会猎”一词,将两军作战,伏尸万里,血流浮橹的战争场面比喻为私人间轻 松的”打猎”,既出于礼貌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向对方施加了压力。更体现 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政治家风范,包含了威逼、幽默、超脱、轻松等多种滋味,耐 人咀嚼。 东汉末年战乱连结,政治黑暗,知识分子中的一些名士超脱世俗、自诩清高, 不肯接受招聘,曹操尽力争取他们为自己服务。当时有影响的名士邴原,称病不 受曹操招聘,张范也是当时的名士,效法邴原。曹操特作为张范下令,因为 仍然着眼于争取,所以应用曲笔,进行委婉的批评。 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不为孤用闻张子颇欲学之,吾恐造之者 富,随之者贫也 曹操不用“生、死”这样的刺激性词语,而用柔和的“富、贫”加以规劝和暗示, 可谓绵里藏针,终于使张范为己所用。 又如与阎行书 观文约所为,使人笑寒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 卿父谏议,自 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阎行是曹操的对手韩遂的部将,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等十部联合反曹。曹操 杀了韩遂的儿子,又把阎行的父亲下狱,写了这封信给阎行,要他当机立断。为 了拉拢阎行,曹操在信中亦委婉陈辞,此后不久,阎行即摆脱韩遂的控制,投奔 曹操。 又如置屯田令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泰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 良式也 (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强兵足食,粮食充足。秦国人因为加紧发展农业而统一天下。 汉武帝为巩固西北边防,抗击匈奴的侵扰,在西北边疆屯田,这些都是良好的榜 样啊。这篇公文的写作是相当自由的,甚至背弃了一般的公文常规。通篇仅列举 了秦汉时代屯田急农的历史功绩加以倾向性的肯定,却只字不提具体指令,没有 对隶属的执行和操作提出任何要求。按照现代公文的观点来看,它只有作为辅助 部分的“凭”,也就是发文的依据和目的,却没有“事“断”,没有具体的可操 作的事项,也没有提发文的要求。曹操为什么会写出这样没有“主体”的公文,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屯田这一事件涉及的人员多、地域广,各地的条件与 情况不尽相同,为了使公文能起到实际作用,必须使用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模 糊语言,这样才能使具体对象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处理好各种具体问题。第二、曹 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统治地位和他的权威,足以使他的意见,哪怕仅仅 是倾向性的意见也能在下级执行者中得到贯彻落实。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文章的骈化,开始于东汉而成熟于南北朝。 但是,这一进程并非直线前进的。建安时期作者所特有的慷慨之气使其文章具 有了一种不为形式所羁约的充沛力量。因此,篇中的句法,骈散相间,随势变异, 所有的偶旬,都在奇旬的推带之下运行。这样,在整个篇章中,既呈现出辞句的 匀称之美,并贯注着疏畅谐婉之气。曹操的某些上行骈文就是个中代表。曹丕的 典论- 论文中指出:“奏议宜雅”,曹操公文虽然一改东汉骈俪文风,但他在 改变文风的同时,也要受这种文风惯性的影响。在东汉统治者和世族豪门文学趣 味的影响下,曹操也深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的道理,在给献帝的上行文中, 曹操大都采用骈文。例如作于建安元年的让还司空印绶表: 臣文非师尹之佐,武非折冲之任,递天之聿,忝窃重投内踵伯禹司空之职,外承 吕尚鹰扬之事,斗筲处之,民其瞻观水土不平,奸宄耒静,臣常愧辱,忧为国累臣 2 5 无智勇,以助万一,夙夜惭俱,若集水火,未知何地可以陨越 这种多用四言骈体,间以对偶句的语体模式仍然是东汉沿传的“左雄奏议,台阁 为式”,内容并不复杂,文字却反复铺陈。当然,这大多体现在曹操的上行文中, 这些文章或为辞让谢表,或为举荐、褒赏之请,大都是一些走过场、形式主义的 表面文章,它的目的仅仅是让汉献帝行使一下帝王名义上的批准权利而已。同样 是褒赏之文,需要汉献帝批准的上行文曹操多用骈文,以示“阳春白雪”,如表 称乐进于禁张辽: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 坚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 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各宜显宠” (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 同样是褒奖军功,曹操在自己权职范围内给军事将领的褒赏令则简短而明了,自 由得多。如论张辽功: 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 据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由此可见,曹操公文尚实尚用的文风并非其刻意追求使然的,而是出于“实 用”的考虑自然形成的。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状态,他要适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或是 明确语言,考虑到公文的施行情况,他要相应地运用曲笔或直笔,考虑到对方的 阅读趣味,他要在文、白间作出选择。 二、诗文互现、功能重叠 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鞍马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元稹杜君墓 系传) 他的政治家身份使原本状物拟景、歌以咏怀的诗赋,在读者接受的层面 上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文性质。而他的文学家身份又使他的公文较形象, 甚至有了抒情言恚的意味, 如果将他的一些公文和现实主义诗赋加以比较阅读,则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 上互现、功能上重叠: 如蒿里行被钟惺称为“汉末实录”: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成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而军谯令的前六句“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l i j - i - 人民,死丧略尽,国中 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与之相比,可以说就是蒿里行的诗序 或是散文版。两者描绘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情境基本上是一致的,作者所表 达的悲天悯人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又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与求贤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 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口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妻,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哇哺,天下归心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录入技术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辅警思想政治课件
- 建设银行2025六安市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快速制造技术
- 农业银行2025鸡西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工商银行2025泰安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邵阳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邮储银行2025怀化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业银行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湖南地区
- ZJ50J钻机配置清单(带刹)
- 建筑系馆-深圳大学建筑系馆
- 2022年江门市新会区自然资源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珊瑚礁生态系统
- GB 28241-2012液压机安全技术要求
- 东亚文化之都
- 医疗保险学导论课件
- 八大员培训计划
- 晨检午检体温记录表
-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4 繁 星|部编版(共14张PPT)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