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门德尔松的音乐以精美完善、温暖灵巧见长,犹如中国宋词中的“婉约派”小令,这 种晶莹剔透、圆润细滑的音乐风格在其4 8 首无词歌中达到极至。门德尔松的钢琴作 品不多,但他依然通过4 8 首无词歌为浪漫派的钢琴曲花园又增添了一簇绮丽的花圃, ;l 其中的一些作品已成为世界名曲,具有很好的演奏价值和教学意义,深受学琴者的喜爱。 虽然这部钢琴独奏套曲没有艰深、高难度的技巧,也没有充满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 它却以浓郁的抒情性、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技巧、绘画般的色彩塑造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无词歌在各个不同难度的层次中都有各种调式、情感、风格各异的曲目,它将有 效地唤发演奏者的想象力以及音乐表演的能力。这部作品作为钢琴教材使用,我们可以从 中学到不少演奏上的表现手法和弹奏方法。笔者从4 8 首无词歌中又精选出6 首经常 被演奏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风格、曲式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诠释。通过对这几首代表作 品的分析研究,使演奏者了解无词歌的音乐内涵,并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全面准确 把握作品的风格作品作为范例进行教学上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门德尔松无词歌如歌奏法 a b s t r a c t m e n d e l s s o h n sm u s i c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f o rt h ee x c e l l e n c e ,p e r f e c t i o n ,m i l d n e s s , 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 , w h i c hi sl i k et h e “w a n y u ex i a o l i n g ”i ns o n gp r o s eo fc h i n a t h i s m u s i cs t y l er e a c h e st h eh i 曲e s tr e a l mi n 钳s o n g sw i t h o u tw o r d s a l t h o u g h m e n d e l s s o h n sw o r k sa l en o tal o t ,h i s4 8s o n g sw i t h o u tw o r d sm a k e sag o o d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r o m a n t i ci nt h ep i a n og a r d e n ,s o m eo fw h i c hh a v eb e c o m e w o r l df a m o u sw i t hg o o dp e r f o r m a n c ev a l u ea n dt e a c h i n gv a l u ea n db e c o m et h e f a v o r so f p i a n ol e a l t l e r s a l t h o u g ht h i sp i a n os o l oc o l l e c t i o nc o n t a i n sn e i t h e rt h ea b s t r u s ea n dd i f f i c u l t s k i l l sn o rt h et h e a t r i c a lc o n f l i c t ,i tf o r m sa na c t i v em u s i cm o d ew i t ht h e p r o n o u n c e dl y r i c i s m , e x q u i s i t em e l o d y , c l e a rs k i l l sa n dp i c t o r i a lc o l o r s o n g sw i t h o u tw o r d s ,c o n t a i n i n gv a r i o u sm u s i cw i t hv a r i o u sm o d e s ,f e e l i n g sa n d s t y l e s 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d i f f i c u l t yl e v e l s ,e n l i g h t e n se f f e c t i v e l yp e r f o r m e r s i m a g i n a t i o n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a b i l i t y t h i sw o r ki su s e di nt h ep i a n ot e a c h i n g , f r o mw h i c ht h el e a r n e r sc o u l dg e t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s k i l l sa n dp l a y i n gs k i l l s s i x s i g n i f i c a n ts o n g sa r es e l e c t e da n di n t e r p r e t e di nt h ea s p e c t so fs t y l e ,m u s i cf o r m 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s k i l l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o ft h e s es i g n i f i c a n t w o r k s ,t h ep e r f o r m e r sw i l l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u s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o fs o n g sw i t h o u t w o r d s ,g e tt h et e c h n i c a ls k i l l s ,a n dm a s t e rt h es t y l eo fw o r k sa c c u r a t e l yi n a l l a s p e c t sf o r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i nt h ee d u c m i o n k e y w o r d s m e n d e l s s o h n s o n g sw i t h o u tw o r d s c a n t a b i l ep l a y i n gs k i l l 门德尔松生平与创作 ( 一) 门德尔松生平简介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 a k o bl u d w i gf e l i xm e n d e l s s o h n b a r t h o l d y ,1 8 0 9 1 8 4 5 年) 是德国十九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他出生在汉堡一个富有的犹太 知识分子家庭。富裕的家境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父亲给他请了德国一流的教师, 从小对他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对门德尔松影响较大的老师有德国钢琴家柏尔格,在他的精 心培养之下,门德尔松很年轻就跻身于欧洲钢琴家之列。对作曲家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的是柏林声乐学院的院长、著名学院派音乐家采尔特。门德尔松8 岁就在他的指导下学习 作曲,1 2 岁开始作曲,创作了九首赋格曲,五部弦乐交响曲,两部歌剧和不少的小型作品。 1 7 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1 9 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 得以复生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1 8 2 9 年,他排练的巴赫作品马太受难乐在柏林公演, 获得了惊人的成功。2 7 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 8 4 3 年在德国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他亲自 执教并聘请了不少优秀的音乐家来此任教,为这所欧洲一流的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推动 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应接不暇的音乐社会活动、创作和演出活动耗尽了作曲家的精力, 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3 8 岁时即英年早逝。 门德尔松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 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共创 作了5 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格兰交响曲( o p 5 6 ) 和意大利交响曲( o p 9 0 ) , 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清唱剧伊利亚、e 小 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较为突出的是:艚小调幻想曲 ( o p 2 8 ) 、第一钢琴协奏曲( o p 2 5 ) 、d 小调庄严变奏曲( o p 5 4 ) 等,而他写的4 8 首钢琴小品无词歌更是他钢琴作品中的精华,其中像春之歌、 威尼斯船歌这样 标题突出、形象鲜明的小曲更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 二)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门德尔松出生于1 9 世纪初,这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 的风格,就是所谓“浪漫主义”。1 9 世纪( 1 8 3 0 - - - 1 9 0 0 年) 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 乐。这个世纪是情感宣泄的世纪,是多愁善感的世纪,是曲式结构大胆刨新的世纪,是音 乐大师层出不穷的世纪,也是钢琴音乐发展到巅峰的世纪。 在1 9 世纪初,钢琴的使用已很普遍。它的音响比以往的大键琴更具效果,尤其是踏 板装置的增加,又为钢琴增加了一项新的魅力,它使和声美妙地混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 色彩感,更能表达出浪漫的气氛。钢琴不仅仅成为一件独奏乐器,还进入室内乐的范围, 从而吸引了无数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使钢琴尽可能表现从柔情的情绪到宏大的篇幅, 使钢琴的技巧和表现都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浪漫”与“古典”是相对的。“浪漫”的特征是个人主义,尚情感,重主观;尚新 奇,重民族情。在这种观念下,浪漫乐派的音乐在形式和技巧上虽承自古典乐派,但内容 上却大有差异。古典乐派的音乐是超民族的,超个别性的,着重在抽象的观念,只求表现 “美的理想”,而较少宣泄人类活生生的感情;浪漫乐派的音乐则是自由奔放,形式上无 拘无束,喜用抒情和描写,民族民间因素大大增加,标题性也很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 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民族性。 1 9 世纪,艺术歌曲和短小钢琴曲这两种体裁发展到它的顶峰时代。浪漫主义的作曲家 们创作了大量的小型的抒情曲,这足以与过去最伟大的作品相媲美。而且,正如美国音乐 史论家、音乐评论家保罗亨利朗格( p a u lh e n r yl a n g ) 所指出,浪漫主义艺术的倾向 性偏向声乐,器乐因而直接地或问接地吸收了许多声乐所特有的风格因素。这在舒伯特的 作品中已经很明显了,不仅在于他把自己的一些著名歌曲用在器乐作品的主题素材中,而 且也表现在他主题创作的写法上。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同舒伯特的器乐作品一样,反映 了1 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器乐声乐化方面的突出成就。门德尔松的时代,是古典主 义和浪漫主义合流的时代,其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在于谋求古典形式与新的浪漫精神之问的 协调。舒曼把门德尔松看成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折衷者,他的音乐既带有古典作品严 谨的逻辑性,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 ( 三)门德尔松作品的创作特征 门德尔松的音乐面相当广阔,在交响音乐、室内乐、艺术歌曲和清唱剧等领域都取得 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门德尔松常被视作早期浪漫派中具有古典风貌的作曲家,因为他作品 2 中的工整结构、清晰织体、流畅而较少张扬的音乐流动颇有古典的韵致,使人往往联想到 莫扎特音乐的那种平和、舒展的美感。然而,门德尔松本质上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他的 创作兴趣、艺术思路和性格化的音乐表现都极富浪漫主义的时代特征,而且在某些领域还 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表现样式。他首次将管弦乐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看待,通过 奏鸥曲式的构架和标题性内涵的音乐展示,使之成为性格化的交响乐新样式,丰富了交响 音乐会表演的艺术内容。 门德尔松的名字“f e l i x ”,含有幸运的意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一生都非常平 稳,没有孤独,没有贫困,没有失意。门德尔松拥有的安定富足的生活是许多音乐家不曾 享有的,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很贴切地表现了他的理念和生活状态:温柔,恬静,活泼,富 有诗意。而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音乐中呈现了仙境般的感觉,飘渺而优 美。 从今天看来,门德尔松的音乐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作品经常被指 缺乏深刻的思想性、缺乏戏剧性的冲突、缺乏强烈的感情。但其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结 构完整,从所选的内容和题材到所用的手法都具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大多充满 了明朗的幻想和轻淡的愁绪,悦耳的音乐使人舒适,没有深刻情绪,缺乏矛盾冲突,一目 了然,清澈见底。被批评为缺乏深度的门德尔松音乐,其实是通过洗练、情爱和节制,永 远以明朗又温暖的幸福感,亲切地包围着聆听者。所以无论对于德国或对于世界来说,仍 不失为可贵的文化遗产。 二、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特点及分析 ( 一) 无词歌的创作背景 1 8 3 0 年l o 月,门德尔松赴意大利旅行在金色的秋天装点下的威尼斯犹如绽开的睡 莲,浮在波光闪烁的海湾,他曾在此写下了威尼斯船歌。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海风、 秀丽的小桥、飘荡的歌声使他赞叹不已,他又开始了无词歌的创作,陆续写了1 2 年 ( 而他总共才活到3 8 岁! ) ,分为八卷出版( 作品第1 9 ,3 0 ,3 8 ,5 3 ,6 2 ,6 7 ,8 5 ,1 0 2 号) ,每卷各是六首,加起来总共4 8 首 对于音乐,门德尔松的见解与通常的看法相反,他认为音乐与语言相比,音乐表达 3 思想是明确无误的,而语言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他的无词歌虽然是没有歌词的歌, 但音乐表达的意思,在他看来,那是比有歌词还要明白的。门德尔松常常把他的无词歌寄 给家人,来代替文字表明他的思想感情状况。有一次,他把降b 小调无词歌的初稿,寄给 姐姐方尼说:“当我收到你的一半怀念、一半愉快的来信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降b 小 调无词歌通过奔放的旋律和活跃的节奏。表现出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 门德尔松曾在一封信里说:“如果你问我:当我写作无词歌时有什么想法,我说:就 像无词歌所表现的那样,虽然写作某几首无词歌时,在我心中有明确的词句,但我还是 不想把它告诉任何人,因为文字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是相同的,只有无词歌本身可以对 于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唤起同样的感觉。”也许由于这样想,他才只为很少几首拟了标 题。这4 8 首无言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浮云、春之歌等 优美的风景画,也有表现劳动与生活的狩猎、纺织歌、 威尼斯船歌等生动的风俗 画。每酋小曲都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情趣,每一首小曲都是一首用钢琴唱出的优美歌曲, 丰富的内容以及作曲家多变的创作手法都表现了门德尔松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敏锐 感受。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也反映了1 9 世纪作曲家追求器乐声乐 化( 歌唱性) 的倾向。 ( 二) 评论界对无词歌的评价 钢琴小品无词歌集,在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作者 在创作风格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而且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技巧。将声乐体裁的歌曲“移 植”到器乐独奏上来,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虽然抒情小品的创作并非从门德尔松 开始,但他的成就却超过了所有前辈人。因为他调动了多种技巧,把声乐歌曲这种体裁发 展成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钢琴独奏形式。这与当时的一些单纯炫耀技巧,而无艺术深度的流 行钢琴作品是截然不同的。因而在半个世纪之内,无词歌成为全世界最为广泛流行的 钢琴小品之一,在当时的广大市民家庭音乐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对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切实 际的认识:其一,把无词歌与舒曼、肖邦或李斯特的专门表现钢琴音乐性能的作品比 较,认为无词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较逊色:其二,认为在创作技巧上,无词歌只是 在一些小型简单曲式范围内,将旋律配以固定不变的伴奏音型而已。 4 这两种评价极大地妨碍了对无词歌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妨碍了对作者的表现技巧 进行深入的研究。严格说来,门德尔松不像肖邦那样是专门从事钢琴创作的作曲家,也不 像李斯特那样在钢琴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他的庄严变奏曲( 作品5 4 ) 、回 旋随想曲( 作品1 4 ) 、两首钢琴协奏曲( 作品2 5 和4 0 ) 以及众多的前奏曲与赋格曲等也都 蜚声乐坛,流传极广,成为具有高度艺术造诣的钢琴文献。无词歌的形式和叙事曲、 夜曲、狂想曲以及有标题情节的戏剧性作品等是相得益彰的。只有通过对无词歌深 入地分析研究才能发现其精湛细致的表现手法。他的艺术成就对今天的钢琴创作也具有深 刻的意义,特别对我国钢琴小品的创作更是如此。无词歌可以开阔我们的创作思路:即 怎样在有限的范围内调动无限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即使对现代音乐来说无词歌也会 在艺术感受、逻辑思维、创作构思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 ( 三) 无词歌的特点 门德尔松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形式。从总体上来看,他的钢琴小品集无词 歌的音乐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结构严谨缜密,曲调恬美抒情,不像当时盛行的浪漫派作品那样华丽多彩、热 情奔放、戏剧性强。 第二、它的旋律优雅敏感,无拘无束,清新自然,自由流畅。 第三、 无词歌在文学性、标题性和描绘性方面显示了浪漫主义的根本特征,每首 乐曲都有鲜明生动的主题形象。 ( 四)无词歌的理论分析 1 、如歌的旋律 旋律是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灵魂,歌唱性的、浪漫歌曲式的曲调是无词歌的重 心。在4 8 首无词歌中,有2 3 首具有带伴奏的独唱曲特点,它们具有鲜明如歌的旋律 并配以分解和弦式的伴奏。例如,威尼斯船歌( 第6 首) 在优美如歌的旋律中略带伤感 之情,而春之歌( 第3 0 首) 又以绝妙的装饰音表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更具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有八首具有二重唱的特点,其中的( - - 重唱( 第1 8 首) ,各 声部宽紧对比强烈,旋律层次性突出且富于变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十首像四声部的 5 合唱曲,它们声部的独立性相对较小,旋律的立体感较强。例如,希望( 第1 6 首) 、民 谣( 第2 3 首) 。剩下的七首虽然器乐性的特点多了一些,但其仍具有较强的歌唱风格, 例如。猎歌( 第3 首) 在粗犷的旋律中微露刚毅。门德尔松通过无词歌如歌般的 旋律,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生活、自然、民俗和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作曲家的情怀和内心 感受,从而大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感情色彩。既刻画了生动的形象,又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形成了门德尔松独特的旋律风格,体现了无词歌琴声如歌、娓娓动听的精髓和特色。 2 、小型的曲式 一般来说,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曲式结构。无词歌的曲式 规模不大,虽然有三首采用了奏呜曲式,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再现单三部曲式。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门德尔松在无词歌的音乐创作上倾向于采用较小型的曲式结构,接近于声乐曲 的结构特点。虽然无词歌的曲式规模不大,但是,在门德尔松的创作中,小型的曲式 结构也变得较为丰富。无词歌的曲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乐曲主要采用了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呜原则和以上任意两种原则相结合的曲式, 丽没有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 7 无词歌中使用最多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但在再现部的写法上产生了诸多新变 化,使音乐不问断地向前发展。近8 0 的乐曲在再现部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扩充和减缩。 无词歌中的奏鸣曲式只有三首,第5 首、第1 0 首和第3 9 首。而且这三首并不 是大型快板奏呜曲式,而是小型慢板抒情奏鸣曲式。这种运用高深创作技巧来丰富小型乐 曲和歌唱的表现手段,体现了门德尔松在器乐声乐化创作中的独特表现。 两种原则相结合的曲式在无词歌中数量也很多。例如,第3 0 首著名的春之 歌,其曲式既有再现三部曲式的框架,又有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的性质。这两种曲式在这 首乐曲中也都有同样突出的表现。这反映出门德尔松在丰富器乐声乐化的创作中力求运用 不同曲式原则的互相渗透,使创作更加新颖独特,从而以丰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更加动人 的歌唱效果及深刻的思想内容。 以上几个特点是无词歌在曲式结构运用上的独特表现,也是门德尔松在小型乐曲 上的精心创造,他运用钢琴的独特性能,十分巧妙地将歌唱性的旋律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 构空间里,创造性地将声乐曲发展成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小品,这确是门德尔松无 词歌的与众不同之处。 6 3 、简练的和声 除了在作品中贯彻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采用独特的曲式结构外,和声的设计也体现了 门德尔松 无词歌的浪漫主义器乐声乐化的倾向。作为早期的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 的钢琴创作对于和声语汇的应用既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又体现着浪漫主义的精神。 从总体上看,门德尔松在无词歌中使用的和声,仍然主要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 的功能性和声。和弦运用也表现得并不十分复杂,除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和弦,七和弦和 九和弦外,常用半音体系中的和弦还有副属七和弦、副减七和弦等。在调式运用上,大量 采用大、小调式,乐曲调性发展也多在近关系调的范围之内。较远关系的转调则多通过同 主音大小调交替后再向平行关系调性转换,或先进行平行大小调交替然后通过同主音大小 调交替而获得,( 例如无词歌第1 、7 、1 9 、3 l 等首) 。乐曲的结束多以正格终止为 主,很少用变格终止。这些和声上的运用特点,充分反映了无词歌是以严格、简单、 质朴的功能逻辑为基础的主调音乐。 4 、统一的织体 无词歌是一部钢琴器乐作品集,伴奏织体部分是它唯一的或者说最为重要的钢琴 乐器性格的负担者在无词歌的织体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背景性的流动 音型织体。这种织体在流动自由的音型衬托下,更加突出了主题旋律的歌唱性,例如第l 首;二是合唱型织体。无词歌在多声部乐曲的织体安排中,体现了一种对位化的和声 结合。作为基础的四个声部都有各自明确的旋律走向,声部之间的节奏也带有一定的独立 性。这种对位化的和声正是巴赫圣咏合唱风格的体现。这在第4 4 首无词歌中表现得 最为突出。 三、4 8 首无词歌简介 门德尔松共创作4 8 首无词歌,曾编为8 集出版,每集包括6 首曲子,第一集为作品 1 9 号,完成于1 8 3 0 年1 8 3 2 年间;第二集至第六集,即作品3 0 、3 8 ,5 3 、6 2 及6 7 号创作于1 8 3 5 年1 8 4 5 年;其余的二集作品8 3 号和1 0 2 号则是他的遗作在这些作品 中,由作曲家亲自题写标题的只有其中的几首,大部分标题有的是后来由出版商追加的, 有的是演奏家为了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根据其生动的音乐形象命名的 7 第一集,( o p 1 9 ) 于1 8 3 2 年在英国出版。 第1 首:作品十九之一,又名甜蜜的回忆,e 大调,是情意绵绵舒缓的乐曲。一小 节的前奏后优美的旋律在高声部歌唱地奏出,中声部的伴奏音型由双手分担。( 谱例1 ) 谱例1 第2 首:作品十九之二,又名后悔,a 小调,优雅、伤感,伴奏音型在低声部,感 伤的旋律在高声部奏出,象是小提琴在歌唱。这是本曲集中第一首小调的曲子。( 谱例2 ) 谱例2 第3 首:作品十九之三,又名猎歌,a 大调,详见后文分析。 第4 首:作品十九之四,又名知心话,a 大调,全曲只有3 0 个小节,是无词歌 中篇幅最短的l 首。乐曲采用单三部曲式,在宛如清风吹拂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单纯明快 的主题,流畅清朗,娓娓动人,中问声部饱满有力,具有较强的语言特点,这一主题进行 时,伴奏声部先后出现属音和主音的持续音,这些八分音符连续反复组成的持续音犹如温 和而亲切的“知心话”。接着,乐曲再现主题,并以引子作为尾声加以再现,最后在乎静 的气氛中结束。( 谱例3 ) 谱例3 第5 首:作品十九之五,又名不安,升f 小调。这首不宁静的曲子,速度很快, 表现出标题 不安所提示的情绪,是无词歌中少见的奏鸣曲式。其特性是由于反复使用 一种由六个八分音符构成的动机,作为旋律下华丽的伴奏声部。这首乐曲演奏起来较难, 要有相当好的黑键弹奏技巧,虽然乐曲听起来很激动,但仍然具有抒情歌曲的性质。 8 第6 首:作品十九之六, 威尼斯船歌是作者亲自题写的标题,g 小调。意大利水城 威尼斯不仅以其优美的风光令人神往,而且以其优美的音乐拨动人们的心弦,门德尔松 1 8 3 0 年去意大利旅行其问,曾倾听船夫们忧伤的歌声,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此后,陆续 写成的无词歌中,以这种音乐风格创作了三酋“威尼斯船歌”。这首是无词歌中 被经常演奏的一首,以划船的节奏伴奏开始,之后在这个伴奏上呈现出伤感而流畅的旋律 ( 谱例4 ) 谱例4 第二集( 0 p 3 0 ) 于1 8 3 5 年在波恩出版。 第7 首:作品三十之一,又名冥想,降e 大调,是一首舒畅并非常富有表情的乐 曲,抒情的旋律浮现在三连音音型的伴奏上,中段则作出色彩变化。在这首乐曲中,我们 再度看到了作曲家处理伴奏部分的技巧。伴奏声部由双手温柔地奏出,为宽厚的旋律提供 了迷人的衬托。( 谱例5 ) 谱例5 第8 首:作品三十之二,又名无法平静,降d 大调,中庸的快板,是一首活泼流 畅的乐曲,旋律部分伴有三连音。这首乐曲昕起来也象一首狩猪歌曲,里面出现的有些特 殊性的号角式的动机容易让人想到狩猎的场面。 第9 首:作品三十之三,又名安慰,e 大调,简短、甜美,有印象深刻的竖琴似的 前奏和尾奏。旋律是民谣风的,昕起来很耳熟。这首乐曲结构短小,弹奏较为简单,很多 钢琴老师把此曲当作弹奏无词歌的入门作品。( 谱例6 ) 谱例6 9 第l o 首:作品三十之四,又名迷途者,b 小调,为奏鸣曲式,乐曲富有激情,感 情得到了充分地宣泄。悲伤的第一主题在击鼓一般的伴奏声中奏出,第二主题在d 大调上 轻快又明朗地呈现,展开部只有第一主题的发展。 第l l 首:作品三十之五,又名小河,d 大调,这首乐曲的旋律宁静而优雅,很容 易被记住。曲中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的运动,确实很容易联想n d 河的潺潺流水声。这是 浪漫派作曲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谱例7 ) 谱例7 第1 2 首:作品三十之六,升f 小调,是威尼斯船歌第二首,详见后文分析。 第三集( o e 3 8 ) 于1 8 3 7 年在波恩出版。 第1 3 首:作品三十八之一,又名晚星,降e 大调,高声部的旋律和低音的运动有 , 如二重奏,音响相当优美。在旋律上方,作曲家标明“如歌地”( c a n t a b i l e ) ,希望演奏 者能用圆润的如歌的奏法来演奏全曲。( 谱例8 ) 谱例8 1 0 第1 4 首:作品三十八之二,又名失去的幸福,c 小调。左手舞蹈性的切分节奏音 型始终贯穿全曲,右手奏出明快的旋律,整首乐曲抒发着热情奔放的情绪。( 谱例9 ) 谱例9 第1 5 首:作品三十八之三,又名诗人的竖琴,e 大调。是由竖琴似的前奏开始, 以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旋律清晰地浮动在竖琴似的伴奏声中,曲名便是由此而来。( 谱例 1 0 ) 谱例1 0 p r ,t m d l o “坤 第1 6 首:作品三十八之四,又名希望,a 大调,是舒适的行板。这一首乐曲中没 有任何伴奏性的动机,它像是一首美丽的描写大自然的多声部歌曲。在这首乐曲里再度运 用了琶音式的序奏和尾奏,像是竖琴在演奏。 第1 7 首:作品三十八之五,又名热情,a 小调。正如提示“a g i t a t o ( 激动地) ”, 这首乐曲戏剧感很强,开头的旋律共出现了4 次。这首乐曲有较强的钢琴器乐曲的性质, 左手的断奏与右手的旋律形成激烈的对比。( 谱例1 1 ) 谱例l l 第1 8 首:作品三十八之六,又名( - - 重唱,降a 大调。详见后文分析。 第四集,( 0 p 5 3 ) 于1 8 4 1 年在波恩出版 第1 9 首:作品五十三之一,又名海滨,降a 大调,单纯的二段式。这首乐曲跟第 l l 1 8 首样,同属降 大调,都是属于门德尔松所特有的甜蜜般的作品。它们显著地具有女 性的气息,所以深受女性们的欢迎。在柔美的前奏之后,安静优美的旋律紧接着奏出,气 氛甜美又安详,但也流露出些许的伤感。( 谱例1 2 ) 谱例1 2 o p ”n l l 第2 0 首:作品五十三之二,又名浮云,降e 大调,中段旋律时而由高音部奏出, 时而由低音部奏出,像白云在悠闲地浮动。曲中带有舒伯特风格的单纯的和弦三连音伴奏 音型,在无词歌中是很少见的。( 谱例1 3 ) 谱例1 3 ( 芦a 誊l k 神n 善c a t r o p p 莛。霸量差鍪事至碧o p , 5 3 一 一n “ b 崖j 彗邕j 基j 鞲拳, 整茸髯唑 第2 l 首:作品五十三之三,又名心悸,g 小调,这是一首激动的快板乐曲。8 小 节的引子后,和声式的旋律在左手轻快的伴奏下登场,如同轻快但感伤的合唱曲。 第2 2 首:作品五十三之四,又名心灵的悲伤,f 大调。这是一首甜蜜中带有哀愁、 具有深邃感情的乐曲,在柔美的和声中出现如歌的旋律。( 谱例1 4 ) 谱例1 4 第2 3 首:作品五十三之五,又名民谣,a 小调,详见后文分析。 第2 4 首:作品五十三之六,又名飞翔,a 大调,这是一首华丽又轻快、近似简单 的回旋曲。左、右手的轮流使用是门德尔松惯用的手法之一,在这首乐曲里也明显地呈现 1 2 萨睦 出这特点:中声部弱起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由双手分担,烘托出高声部明朗的主题。 第五集( o p 6 2 ) 于1 8 4 4 年在波恩出版。 第2 5 首:作品六十二之一,又名五月的微风,g 大调。这是一首精致而优雅的曲 子,也是一首经常被演奏的作品。没有序奏就立即登场的旋律,相当快活明朗,这样的 旋律在无词歌中是较为少见的。行云流水般的伴奏如同在轻摇,很容易如标题般联想 到是微风的吹拂。全曲分成前后两段,后半段和声上变化较多。( 谱例1 5 ) 谱例1 5 第2 6 首:作品六十二之二,又名出发,降b 大调,似合唱曲。不论旋律或伴奏, 都是和声式音响,而伴奏部分,像在模仿马车的号角声和急驰的情景。这首乐曲的节奏非 常强烈,令人很自然地会跟着每小节的节奏打拍子。( 谱例1 6 ) 谱例1 6 第2 7 首:作品六十二之三,又名葬礼进行曲,e 小调。曲名虽非作曲家亲题,但 曾在门德尔松的葬礼上演奏。由哀伤的前奏开始,在4 小节前奏后,主要旋律就出现,浮 现在和声进行的音响之上这是一首庄严肃穆的进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拖 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悼念的心情缓步前进,中间安插的三连音节奏如同在啜泣。尾声以三 连音节奏反复出现的主持续低音象是定音鼓的敲击,音响逐渐消逝,好象是送葬的队伍越 走越远了,最后在微弱的声音中悲伤的结束。( 谱例1 7 ) 谱例1 7 第2 8 首:作品六十二之四,又名晨歌,g 大调。曲调热情洋溢,很像是四声部合 唱。 第2 9 首:作品六十二之五,是威尼斯船歌第三首,a 小调。这是三首同名作品中, 技巧较深的一首。同样是在摇桨一般的节奏伴奏下,稍带伤感的旋律悠扬地唱出。( 谱例 1 8 ) 谱例1 8 第3 0 首:作品六十二之六,又名春之歌,a 大调,详见后文分析。 第六集,( o p 6 7 ) 子1 8 4 5 年在波恩出版。 第3 l 首:作品六十七之一,又名沉思,降e 大调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中呈现出优美 如歌的旋律,中段移调,令人有耳目新的感觉。 第3 2 首:作品六十七之二,又名失去的幻想,升f 小调。是一首轻松的快速乐曲, 在断奏音型伴奏上弹出的旋律,流露着独特情韵。伴奏声部加入中断似的休止符,效果很 特别。( 谱例1 9 ) 谱例1 9 第3 3 首:作品六十七之三,又名朝圣者之歌,降b 大调,是宁静的行板,乐曲极 为温和。在和声式的旋律进行中,中声部配上慢半拍的切分音节奏,这是无词歌中常 1 4 见的手法,低声部有时和中声部的节奏一致,但大部分是和高声部的旋律搭配的( 谱例 2 0 ) 谱例2 0 第3 4 首,作品六十七之四,又名纺织歌,c 大调,详见后文分析。 第3 5 首,作品六十七之五,又名牧人的怨诉,b 小调,由踌躇不前的乐句开始, 随后呈现出似隐藏有哀怨的旋律。中段似乎露出阳光,但悲伤曲调再现后才结束。 第3 6 首,作品六十七之六,又名摇篮曲,e 大调,左手吉他式的伴奏贯穿全曲, 使乐曲显得平静而可爱。 第七集,( o p 8 5 ) ,于1 8 5 0 年在波恩出版 第3 7 首:作品八十五之一,又名夜曲,f 大调。在柔美的琶音分解和弦上,出现 安详的旋律,流露出田园般的风情。( 谱例2 1 ) 谱例2 1 ,第3 8 首:作品八十五之二,又名别离,a 小调。高声部的旋律和低声部的旋律以 十度的距离同时并行,其中中声部配置的休止符节奏给予点缀。中声部的装饰音型和高低 两声部的旋律则作出对位法的交织,具有哀愁感。 第3 9 首:作品八十五之三,又名狂热,降e 大调。这是一首热情的急板乐曲。旋 律有欢天喜地之感,中声部伴奏是带休止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听起来更具有动感 ( 谱例2 2 ) 谱例2 2 l s 第4 0 首:作品八十五之四,又名悲歌,d 大调。这是一首抒情小品,分解和弦伴 奏产生竖琴般的音响。 第4 l 首作品八十五之五,又名思乡,a 大调。此曲以和声音响为主题,是轻快、 明丽的乐曲。 第4 2 首:作品八十五之六,又名旅人之歌,降b 大调,此曲有小夜曲的风格。中 声部的伴奏音型,很像是吉它声在安静地流泻着。几乎都以十六分音符出现的八度音弹出 的低音具有拨弦的效果。( 谱例2 3 ) 谱例2 3 第八集,( 0 p 1 0 2 ) ,1 8 5 0 年在波恩出版 第4 3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一,又名无家可归,e 小调。此曲的伴奏颇具重量感, 这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很少见。尽管是小调,但舒畅的进行曲风格的旋律却相当轻快。( 谱 例2 4 ) 谱例2 4 i d j n t e中l n rl 矗 第4 4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二,又名追忆,d 大调。曲名可能起因于此曲是用复调 方式处理的,旋律传达出稳重的情趣。 第4 5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三,又名骑马,c 大调。从此曲的乐谱,便能联想到骑 6 马奔跑的模样,8 小节的前奏就是这样的情景。( 谱例2 5 ) 谱例2 5 第4 6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四,又名微风,g 小调。在伴奏音型和旋律的单纯结构 中,飘散出凄美的哀愁感,宁静又安详。、 第4 7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五,又名快乐的农夫,a 大调。此曲与舒曼的一首作品 同名,中声部的切分音节奏产生了舞蹈般的律动感,使人不禁联想到淳朴的农民载歌载舞 庆祝丰收的场景。( 谱例2 6 ) 谱例2 6 第4 8 首:作品一百零二之六,又名信仰,c 大调。全曲宁静详和,像一首四部合 唱的摇篮曲,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诗情。 无词歌与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相比,在节奏、结构及和声上都短小 和简单些,但这些乐曲在难度上仍有很大的差别,以下将应用于教学较多的2 3 酋无词 歌按难易程度排列,分成6 个档次: io p 1 9 6 威尼斯船歌,o p 1 9 4 知己,o p 3 0 3 安慰,o p 1 9 2 哀悼 i io p 3 0 6 威尼斯船歌,o p 1 0 2 3 骑马,o p 3 8 2 失去的幸福 o p 1 9 1 甜蜜的回忆,o p 6 7 5 牧人的怨诉,o p 3 8 4 期待,o p 5 3 2 浮 云 o p 1 9 3 猎歌,0 p 3 0 1 沉思o p 6 7 3 朝圣者之歌,o p l 0 2 2 追忆o p 1 0 2 5 快乐的农夫,o p 5 3 5 民谣 vo p 3 8 3 诗人的竖琴,0 p 6 7 4 纺织歌,o p 6 2 5 离别,o p 6 2 6 春之歌 0 p 1 9 5 不安,o p 3 8 6 二重唱 1 7 四、无词歌的演奏及教学提示 无词歌的演奏特点 ( 一) 如歌奏法 无词歌是在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瞬间”等形成之后,所创造出的一种抒 情钢琴小品。因为它具有声乐化的倾向,所以乐曲钧歌唱性非常突出。“如歌奏法” ( c a n t a b i l e ) 是无词歌最为突出的演奏特点。如歌般的乐曲,要求演奏者能全身心地 投人自身的情感,与作品情感合为一体。为了表达这种细腻饱满的情感,使钢琴发出轻柔、 连贯、色调变化更丰富的声音,则要在触键、音色、踏板、表情、乐感等方面进行有意识 地控制,在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跃然于指尖,融汇于钢琴之中,那么,优美的音乐便会 变成演奏者的真切心声而感人至深。 ( 二) 突出旋律,伴奏要轻 门德尔松将声乐体裁的歌曲完美地“移植”到器乐独奏上来,他调动了多种技巧,把 声乐歌曲提高到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钢琴独奏形式中加以表现,无词歌中抒情如歌的旋 律和富于特色的衬托音型总是清晰可辨。因此,如何处理好旋律和伴奏的关系也是我们要 学习的另一个课题伴奏要和旋律配合好,既要弹清楚又不能盖过旋律。有时候右手既要 弹旋律,又要弹伴奏,有时候伴奏又要由两只手来分担。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学会控制不同层次的声音,这一点贯穿在整个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初练的时候一定要分声部练。无词歌中的旋律有时候出现在高声部,有时候出现在低 声部,有时候和伴奏混在一起,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也就是说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要分开 练习,分清层次。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可能把旋律和伴奏弹得很有层次感,也使一只 手同时能够把两个声部甚至三个声部弹清楚。 无词歌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与伟大的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浪漫派作曲家舒曼、肖邦、 李斯特等人的作品相比,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无词歌有些不显眼。虽然在作品内容方 1 8 面,它不如贝多芬的作品那么有深度,在音乐的感性方面不如肖邦的作品那么富有诗意, 在技巧方面不如李斯特的作品带有很强的炫技性,但用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上,它无疑是一 部难得的教材 现在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不管是在钢琴考级中还是音乐院校的招生考试中, 我们都不难看到,一些技巧很好、手指跑得飞快的学生演奏的曲子昕起来却毫无乐感、苍 白无力,原因只有一个,在他们的演奏中,缺乏一样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音乐”。丽 门德尔松这些形象鲜明的一首首钢琴小品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乐感的一部珍贵的教材。 当然,要表现出每首乐曲的意境,也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演奏技巧。我们通过学习无 词歌,可以学到在不同性格的乐曲中要使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例如在弹奏第1 2 首 ( o p 3 8 第6 首) 此曲又名二重奏,是一首著名且技术难度较大的作品,降a 大调,6 8 拍。在乐曲 开头注释说:“必须从头至尾将两个声部弹奏的非常明显。”曲中由上声部和中声部交替歌 唱出抒情的旋律,好似纯情的少男少女互诉爱慕之情。这首乐曲优美、流畅、气质典雅, 可以说是门德尔松风格的集中体现。不仅旋律本身很完美,而且两个声部的交织也是珠联 壁合、巧妙绝伦。就其曲式而言,也颇有奥妙之处。它是一首带有减缩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而其中b 材料的反复出现又体现了再现与循环原则的结合,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弓i 子a b a 尾声 厂 广 广 广 a + ba + b 7 c + b ”d b ”( e ) 补充 l4 44 4444 + 343 调性:降a降e降bf降a 降h b ” 1 2 曲式第一部分旋律是呈示性,两个声部平均以四小节为一单位,在降a 大调上采用对 答形式奏出旋律a 和b 。上面图式已清楚地看出,陈述结构的旋律b 前后共出现五次,在 乐曲中起到“主句”作用。并根据调性发展的逻辑,分别出现在b a ,b e ,f ,b a 、几个调性 上。“主句”之间又都有不同的插句部分( c ,d ,e ) 。旋律a 在第一部分呈示之后再也没有 出现。因此,它表现为一个插部。乐曲中旋律b 的多次出现,似乎使人感到“男主人公” 的话语永远是那样深沉而有力,在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反复时,把中声部演奏的旋律b 移至属调降e 大调,并结束在属调上为此,第一部分a 形成了8 + 8 的转调双乐段结构 第二部分b ( 从1 8 小节开始) ,乐曲由降b 小调转向f 小调,出现了新的对比调性和对比旋 律。( 1 + l + 2 ) ,开始以1 小节为单位进行两个声部的对答。可以看出,中间部一开始就在 调性、调式、旋律与声部安排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接着,旋律b 在f 小调中再 现一次,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旋律d ( 第2 6 小节) 。这一高声部的独奏部分是略有不规整的 4 + 3 结构,并带有向再现部过渡的功能。再现部a 则采取了两个声部的八度齐奏。这种 统一起来的结合,使乐曲的发展推向了新高潮。减缩表现为只再现四小节的旋律b 。由于 结构大大地省略,旋律b 在阻碍终止之后又使结构扩充出3 小节( e 材料) ,直到在第3 9 小 节才达到了完满的终止。乐曲最后在尾声中,旋律b 再次以扩充面貌作为总结性的尾声再 2 7 现。 这样从总的外部曲式结构框架看。乐曲体现着明显的简单再现三部曲式结构。而其内 部,下属的音乐陈述结构却遵循着循环原则的安排进行发展。这就是这首乐曲曲式的独特 表现形式。 从这首乐曲的标题就可看出是有两个人在唱,是恋爱中的男女在细语交谈。旋律有时 出现在高声部,有时出现在中声部。两个声部旋律的重唱被十六分三连音音符所包围,不 断清楚地唱出。在声部的控制能力方面,这首钢琴曲是一酋很好的教材,因为弹奏此曲最 重要的是要让两个声部的旋律歌唱得完整清晰。十六分音符跑动式的三连音伴奏声部从头 至尾穿插在八分音符旋律的进行中,要尽量不让它太醒目,必须与旋律有明确的区分。因 此,手指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是关键的。在交替出现旋律较多的情况下,声部的改换必 须做得迅速敏捷。旋律无论在哪儿,都不要被伴奏拖累,要始终圆滑奏歌唱。手指不宜高 抬,基本平伸,手腕放松,高潮处可加上大臂的带动。三连音不要为炫技而弹得太快,如 果弹得太快会难以控制,造成技术上的困难。应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