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汉代诗歌塑造了许多缤纷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引起了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强烈的共 鸣。这些形象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为我们了解汉代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审美 标准等方面打开了窗口。对汉诗女性形象的研究,既能补充一些史料的不足,又能对描 写女性诗歌的发展流程作以梳理,因此它具有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本文力争打破以往对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时进行具体分类的模式,从而对女 性形象给予总体的关照。汉代诗歌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继承了先秦诗歌的一些表 现手法并传承了一些母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领域的扩展,汉代又被赋予了许多 新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就女性形象塑造的概貌而 言,无论是女性形象刻画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体验,都体现出这一点。从题材的侧重点 来看,汉代诗歌在女性形象刻画时具有独特的视角。笔者归纳为注重情感表现与个体生 命意识的结合;注重离别场景或离别后的情感表述;注重家庭因素的引入。对呈现这种 独特性的现实基础的探讨成为本文的重点。笔者将从经济、礼制、法律、审美等几个主 要方面来分析,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究。 本文以文本为基础,采用文史互证、纵横比较的研究方法,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辅之以对考古发现成果的注重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汉代诗歌;女性形象;概貌;独特视角;现实基础 a b s t r a c t h a nd y n a s t yp o e t r yh a dp r o v i d e du sw i t hm a n yc o l o r m lf e m a l ei m a g e s t h e yc o u l d a r o u s eo u ra e s t h e t i cp l e a s u r ea i l ds t r o n gr e s o n a n c e t h e yh a ds o m er e c o 印i z i n gt h er o l e t h e s ei m a g e sc o u l dh e l pu sw i t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t h i n k i n ga 1 1 da e s t h e t l c c r i t e 曲o ft h eh a i ld y n a s t yf e m a l e t h ef e m a l ei m a g e si nh 孤d y n a s t yp o e 姆c o u l d n o to n l y f i uu ps o m eh i s t o r i c a lb l a i 出,b u ta l s od e s c r i b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e t r yo nf e m a l e t h e r e s e a r c hh a dd u a lv a l u eb o t ho f1 i t e r a m r ea n dh i s t o 巧 t h ep a p e rw i l la t t e m p tt ob r e a km em o d eo fs p e c i f i cc a t e g o r i e sw h e nia r l a l y z ef e m a l e i m a g e si nh a nd y n a s t yp o e 时1w i l lg i v es p e c i a lc a r et 0t h eo v e r a l lf e m a l ei r n a g e si n h a n d y n a s t y i ns h 印i n gf e m a l ei m g e s ,h a l ld y n a s t yp o e 仃yi 1 1 1 1 嘶t e ds o m et e c l l l l i q u ea 1 1 d m o t i f o ft h ep r e q i nd y n a s t yp o e t r ) r a l o n g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i m e sa n dt h ee x p a i l d i n g a r e a so fl i f e ,t h eh a nd y n a s 够h a db e e n 西v e nm a n yn e wc o n t e n t so fm et i n l e s ,w h i c hm a d e f e m a l ei m a g e sh a v i n gd i s t i n c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i m e s f o rt h ep r o f i l eo ff e m a l ei m a g e si n h a l ld y n a s t y ,t h a tp o i n tc a i lb ee n l b o d i e dw h e t h e ri nt h ee x t e m a lm a i l i f e s t a t i o n so rt h ei i l i l e r e x p e r i e n c eo fd e s c 曲i n gf e m a l ei m a g e s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e m p h a s e s o ft h e m e s ,t h eh a n d y n a s t yp o e t r yh a dau n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i i lt h es h a p i n go ff e m a l ei n 埝g e s t h ea u m o r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s ea sp a y i n g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e m o t i o n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l o n a n di n d i v i d u a l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ee m o t i o n a le 科) r e s s i o nb e f o r ea n da r e rl e a v i n g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伽m l yf a c t o r s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d0 nt h er e a l i s t i c f o u n d a t i o no fm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a u t h o rw i l l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e c o n o m y ,m ec e r e m o n ys y s t e m ,l e g a l ,a e s t h e t l c , a n ds e v e r a lm 匈o ra s p e c t so ft h i si s s u et og e tam o r ei n - d e p t hi n q u i 巧 t h i sp 印e rb a s e do nt h et e x t ,u s i n g1 1 i s t o r i c a li n u m a lc e n i f i c a t i o n ,v e r t i c a la 1 1 dh o r i z o n t a l c o m p 撕s o na n df i n e l yd e t a i l e di n f o r n l a t i o n i i lt h ep a s t , s u p p o r t e db yt h e r e s u l t so f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d i s c o v e r i e s t l l i sp 印e rc o i l l b i n e da 1 1t h ee s s e n t i a l sa b o v e t oc a 叫o u tr e s e a r c h a n da n a l v s i s k e yw o r d s :h a nd ) ,1 1 a s t yp o e 缸y ;f e m a l ei m a g e s ;p r o f i l e ;u i l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r e a l i s t i c f o u l l d a t i o n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型:王 、, 日期:2 0 d g 、f d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 吉 丁i目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它不仅是政治、经济的大统一时期,也 是思想、文化的整合时期,这些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汉代的女性对于汉代社会的发 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在汉代诗歌中 有所反映。诗歌塑造了许多缤纷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为我们了解汉代女性的生活 状况、思想观念、审美标准等方面打开了窗口,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对汉代诗歌女性 形象的研究,既能补充一些史料的不足,又能对描写女性诗歌的发展流程作以梳理,因 此它具有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这是书写本文的意义所在。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上,国内外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国内,1 9 2 0 年以前,对于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一些研究针对一些诗篇的 作者是否为女性作以考证,如班婕妤、蔡文姬等;或是为单篇作品作评注如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等。需要提及的是,1 9 1 6 年,谢无量先生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妇女 文学史意义重大。书中对汉代诗歌中的女性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起到了很好的开端。 虽然这些研究还没有对这一问题形成系统的认知,但是它们已起到了铺挚的作用。 1 9 2 0 1 9 4 9 年间,学界对汉代女性诗作给予很大的关注,并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问 世。继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后,梁乙真、谭正璧、陶秋英等人在3 0 年代 先后写出了多部中国妇女文学史。他们就汉代的女性诗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尽管其中 有些女性的文学作品与女性自身生活几乎没有关系,如高祖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 但更多的作品是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抒写,如怨歌行、白头吟、箜篌引等,这些 著作还对乌孙公主、徐淑和蔡琰等人的诗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和研究。这种对汉代 女性诗作较为集中的探究,为更好的分析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后,对于汉诗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问题仍有所关注,但是没有专著出版,并缺少一 定的系统性。它们有些是对单篇作品,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进行研究分析; 有些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女性形象进行讨论,如汉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或古诗十九首 中的思妇形象;另有些则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主题进行研究,如汉代婚恋诗中的女性 地位等方面。不可否认,这些文章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某些方面已经研究的很深入,但是 如果把这些形象放到更广阔的视阈进行全面的探究,则可使我们的认识更上层楼。即使 其他以汉诗为整体的研究,对其中女性形象问题也是点到为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旨在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这一论题进一步开拓。 在国外,汉诗中女性形象问题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两 汉之巾帼文学中,对汉代戚夫人、班婕好等的诗作进行了论述;吉川幸次郎对古诗 十九首的生命主题作以研究;泽口刚雄对陌上桑的分析都很值得我们重视,其研 究的视角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法国学者桀溺( j p d i e n y ) 认为古诗十九首大体围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绕着两个主题:“离别”和“死亡”,而两个主题甚至可以合二为一。因为在“离别”诗 中,游子常常会有人生无常、时间飞逝、众生必死的感叹;而对“死亡 的思索总是和 “孤独与“爱情”联系起来的,因而这两个主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当中所 体现的生命意识反映出异国研究者在某些方面与国内研究者既有达成共识的地方,又有 其独特视阈。 综上所述,关于汉诗中女性形象塑造这一研究领域尚有可开发的余地,有关研究相 对薄弱,如对汉代诗歌女性形象塑造的时代特色和现实基础等,研究成果中没有相关专 著,一些学术论文单就某一方面进行探讨或者只着眼于文学方面而缺乏对历史本真的认 识和还原,因此有待从更深层次上进行探究。 本文力争打破以往对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时进行具体分类的模式,从而对女 性形象给予总体的关照。汉代诗歌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继承了先秦诗歌的一些表 现手法并传承了一些母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领域的扩展,汉代又出现了许多新 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汉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呈现 并非是文学自身的简单传承和发展,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女性形 象塑造的概貌而言,无论是女性形象刻画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体验,都体现出这一点。 从题材的侧重点来看,汉代诗歌在女性形象刻画时具有独特的视角。笔者归纳为注重情 感表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结合;注重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情感抒发;注重家庭因素的引入。 对呈现这种独特性的现实基础的探讨成为本文的重点。笔者将从经济、礼制、法律、审 美等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究。 笔者以文本为基础,采用文史互证、纵横比较的研究方法,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 在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对于以前研究不充分、不全面 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开掘,辅之以对考古发现成果的注重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全面 地欣赏汉代诗歌女性形象的魅力所在。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概貌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书写了浓重亮丽的一笔。其繁荣和发展包含着男女两性共同的 劳动和创造。女性在汉代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时运交移,质文代 变”。汉代诗歌塑造了许多具有时代印记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成为我们透视汉代女 性的生存状况、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等方面的窗口。 ( 一) 女性形象塑造的外在表现 汉代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寻求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只是在针对具体某一形 象时有所侧重,或是呈现出当时女性的生活现状;或是对其性灵的抒写;或是诗人理想 的幻化。这些既表现出当时的时代氛围和女性的现实处境,又可以见出时人的审美趣味。 部分诗作回归女性本位。她们喜怒哀乐的人生百态都在诗歌中得以体现。 1 概括性的外貌描写和华丽的服饰描写 女性以个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容貌和形体成为被品评的重要标准。早在先 秦的诗歌中就已体现出这一点。诗经卫风硕人被视为吟咏美人的绝唱之作。硕 是身材高大之意。“硕人其颀”是诗经时代女性形体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具有实用 主义的特点。“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不仅改造了大自然,同时也改造自己的躯体。”叭为 了与自然作斗争,人类需要强有力的身体。那种以高大壮健为美的观点,应该说是人类 从功利要求出发对人体美最早的认识,它表现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 固诗歌集中对女 子外貌进行描写的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 这里塑造了一位形神兼备的美女形象。诗人用铺叙的手法和形象的比 喻对美女的肖像作以细致地刻画,似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在 形体描写和静态描摹基础上的点睛之笔,极具生命力的动态之美,令人销魂。 在汉诗中仍可见其芳踪,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汉人 又以自身的审美观和社会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塑造着现实或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具有 很强的时代特色。这反映了美的观念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女性 的体态、容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 在表现女性美方面,汉诗更注重概括性的描写,而非精雕细刻。如李延年的北方 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是李延年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时所作的诗。当时“南国秀丽,其 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资、妆淡情深。任何具体的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6 7 1 页。 千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版,第2 5 8 贞。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上)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8 年版,第2 1 页。 工运熙,章培恒,袁行霈等: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 0 0 4 页。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描写都很难跳出这一框架,因此他避丌这一点,以概括性的描述把一个举世无双、倾城 倾国的美女形象展现出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手法的运用起到的作用就是撼动汉武帝的 心。这种朦胧的、惊世骇俗的美令人向往、生畏和震撼,因此武帝感叹道:“善! 世岂 有此人乎? 抽象的概括给人的是总体的印象和更多的想象空间,使人产生“镜中之花”、 “水中之月”的感觉,这就强化了武帝欲见佳人的迫切心理。李延年通过此诗达到了预 期的目的。 汉诗除了对女子的外貌进行整体的勾勒外,还有针对外貌的局部或体态进行特写 的,以凸现女性的某些特点。如“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 长) ,把佳人的面部颜色比喻成晶莹的玉,表现出美女的冰清玉洁。“迢迢牵牛星,皎 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与 “札札弄机杼相照应,手在这里凸现出来。对手进行这样细致的描绘,一方面与织女 的身份相吻合;另一方面把天上人间联系起来,把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赋予到 两颗星星上,使其人性化,更富人情味。其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用“盈盈 写出了织女体态的美好。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又如“盈盈楼上女,皎皎 当窗牖”(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一个独自登高远眺、形体优美的女子“如同明 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光鲜的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里也是用“盈盈把倡 家女的绰约风姿体现出来。 如果说女子的外貌是其自然本色的话,那么服饰的装饰和点缀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 作用。汉诗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相对于外貌形体的惜墨如金,对服饰的描写却不惜笔墨。 “中国向以衣冠王国著称于世。服饰具有生理与文化的双重功能。在远古时代,服 饰主要是为了御寒、防暑、护体和遮羞,生理方面的功能相对强些;进入文明时代后, 服饰常被用来区分等级、职业、民族、年龄和性别,并出现了服饰的审美价值日益上升 的趋向,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服饰的文化功能越来越发达。 汉诗注重服饰的审 美功能。如“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陌上桑) 罗敷 梳着时尚发式,戴着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绮 罗裙,其衣着色彩搭配协调、艳丽,给人一种高贵和美好之感。诗中没有直接写罗敷的 形体和面容之美,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把罗敷美到极致的效果生动地体现出来。“行者见 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不同的人见罗敷表现不同,但罗敷并没有与之发生冲突。这在于他们没 有逾越道德的樊篱,只是出于人类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异性的向往。诗歌着眼于观 者见罗敷时的各种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使罗敷的美随着读者的想象无限地延伸扩展, 其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超越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差异,而这些都是以罗敷的衣着穿戴之 美为依托的。与表现罗敷的美相似的是辛延年的羽林郎对酒家女的描写,即:“长 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 于运熙,章培恒,袁行霈等:名家品诗坊汉魏久朝,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6 2 页。 袁行霈,严正明,张传玺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6 l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百万,两鬟千万余。”也是通过服饰的华美来烘托和渲染酒家女的芳容的。在孔雀东 南飞中,对刘兰芝要离开焦家时的严妆打扮,诗中写道:“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可谓浓墨重彩,刘兰芝为保持 尊严的精心装饰体现了她独特的入格魅力。杜笃京师上巳篇:“窈窕淑女美胜艳,妃 戴翡翠珥明珠。”同样以外在的装饰为点缀,衬托出女子的青春靓丽之美。 2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具体的行动描写 汉诗对于女性的形象塑造并不单纯局限于外貌和服饰的描写,还从人物的个性化的 语言和具体的行动着眼,在动态的描写中塑造女性形象。 与先秦诗经、楚辞多以抒情的方式来塑造女性不同,汉诗特别是乐府诗多以 叙事的形式勾勒女性形象。它们大多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片断,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 使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更直观和真切地深入了解当时的女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老舍曾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 最深厚的感情,只能用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个性化的语言对于表现人物的身份、 地位、性格和所处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汉诗丰富多彩的 个性化语言为我们理解汉代女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里有勇敢发出爱情宣言的少女。如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誓词似火山喷发般 强烈,如波涛般汹涌澎湃。其奇特的大胆想象衬托出女子爱的坚定与执著。这里少了少 女初恋时的羞涩和含蓄,多了一份北方民间女子的直爽和热烈。一句“上邪 是来自内 心的情感释放的前奏,接着拓开一笔,描绘了自然界五种不可能发生的奇异现象,造成 了悬念,直至“乃敢与君绝”才道出原委。这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和表白爱情的独树一帜 把少女对爱情的坚贞、专一的态度通过语言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真性情的抒写, 使女子的爱显得更加纯洁和高尚。 也有女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或婚姻,敢于反抗的,陌上桑中的罗敷就具有典 型化意义。诗歌本身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生活的实录,因此不能完全按照生活的逻辑去推 断。它是经过漫长的文化积累和变迁的产物。道德性因素的渗入,使罗敷成为一个高度 理想化的女性。罗敷的言辞对改变当时的局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使君被罗敷的美貌 倾倒后,提出:“宁可共载不? 却遭到了罗敷强烈的回绝并痛斥使君:“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接着出现了戏剧性的夸夫表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 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鬃鬃颇有须。盈盈公府 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段话体现出罗敷的聪慧、机智和坚贞 的性格特点。她成为时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使君是东汉以来对州郡太守、刺史的称 呼,是很有权势的地方官。罗敷敢于与之反抗,足见其“富贵不能淫”的品质。罗敷以 夸夫来压倒对方的气焰,形成戏剧性的情节。她就不仅仅是忠贞、道德的化身,而是变 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作家出版社,1 9 6 4 年版,第6 0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越发可爱、美丽,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与上述女子的情感体验不同,汉乐府也有对体味过婚姻百味的女子的描绘,如对弃 妇的描写。上山采蘼芜中写道:“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 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旧人 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 如故。”这里选取妇人在采蘼芜回来的路上与故夫相逢的场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对话把妇人的诸多感慨和性格特征体现出来。当见到故夫时,她以一句“新人复何 如? 作为开场白。一个“复字意味深长,蕴含着她的复杂的情感,内心的凄苦和感 伤融入其中,这罩既有拿新妇与自己比较的意味,又有对故夫现在生活的关注,在不满 和惆怅中还有着对故夫的眷恋。这与诗经中的弃妇诗所形成的模式不同,不是对过 去生活的全部回忆,包括婚变后的心态的转变,以致极度愤懑,而是把经过时间淡化后 所积淀的情感在简短的问话中表现出来,是怨而不怒的态度和口吻。在故夫对新人和故 人作以简要的比较后,弃妇只是客观陈述了一个事实,即:“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 这很富有讽刺意味,在诘难中也有着几分无奈。一个汉代的弃妇形象就以这样的形式呈 现在读者面前。 汉代诗歌在塑造女性的过程中,不单限于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还着眼于具体的行 动描写,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以孝治天下 是汉代的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孝行在汉代被无限放大,它不 仅是家庭内部长辈与晚辈之间协调关系时晚辈所遵循的道德尺度,还被提升成为品评人 们品行的重要方面,是举孝廉的评定标准之一。班固的咏史赞扬了孝女缇萦,客观 上反映出当时社会提倡孝的风气。原诗:“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 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 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馈,不如一缇萦。” 钟嵘在诗品中提到此诗“质木无文 ,主要是就艺术方面而言的;就其内容来说, 则把一个孝女形象凸现出来,其本身具有时代意义。她没有一味的安慰父亲或是哀惋, 而是上书文帝说:“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由 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文帝倍受感动,遂下令废除肉刑,给其父免刑。缇萦通过“上书诣阙下这一行动实 现了救父的愿望。 孝女上书成功,体现出女性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社会上具有一 定地位。在家庭中,女性也用行动践行着自身的价值,如陇西行中的女子就如此。 原诗:“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 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 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 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0 9 8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亦胜一丈夫。”门户是家庭与社会的分界,也是二者的连结枢纽。妇人在家庭中充当了 重要的角色。从迎客、待客到送客她都有礼有节,其言行举止都合乎礼的规范。当客人 让主人喝酒的时候,她“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既掌握分寸,又体现出豪爽的特 点。她待客周全,令厨房准备饭菜,为的是不耽误客人的行程。盛情款待客入后,“废 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既尽了礼数,大方得体,又使客 人受到了一次愉快的招待,体现出其精明能干的特点。 汉诗对女性的行动的描写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如艳歌行中:“故衣 谁当补? 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女主人对远离家乡的游子深表同情。 “览取 表现了她的大方、热情和善良。她为游子缝补衣服,送去一份关心和温暖,却 因此受到丈夫的怀疑和误解。夫妻二人对待游子的不同态度,把世间的冷暖鲜明的体现 出来。 汉代诗歌通过女性的外在表现,把她们的性格和品质很好的表现出来。在不同的场 景中塑造出的个性化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艺术的画廊。 ( 二) 女性形象塑造的内在体验 汉代诗歌对于女性的描写不单纯追求外在的表现,还注重对女性性灵的抒写,表 现其内在的情感体验。使其有血有肉,更富艺术魅力。 1 女性单方面的情感抒发 男女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汉诗中爱情诗和婚恋诗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有表现 夫妻之间感情融洽并表达相互思念之情的;有表现女子单方面情感追求的;还有表现女 子对不幸婚姻的哀怨和感伤的,后两方面占了绝大部分。与诗经中的同类题材的作 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先秦时期两性的爱情相对后世而言,缺少过多的外在的束缚和 枷锁,多是两情相悦,表达出男女双方对爱情的共同追求,如邶风静女、郑风溱 洧等,充满了欢声笑语,富有生机与活力;或是描写男子的单相思,如周南汉广、 秦风蒹葭等反映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慕。两汉则更多的是女性哀怨的情调和曲折的 情感历程及其对真挚的情感的渴求和呼唤。这种情形反映了在汉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内涵的扩大,人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思想也随之变得越发复杂,而相 思角色的互换体现出女性在爱情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反映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在发生相 应的改变。如有所思描写了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情感变化都源于对方对爱情的不专 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 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 当知之。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飕,东方须臾高知之。 女主人公本来满怀热情的为恋 人准备信物,但当听到对方背叛自己的时候,就毁坏信物,其愤恨的心情体现出来。“当 风扬其灰”,则更进一步的表现出她对这份感情的失望和决绝态度。可是感情却又与理 智发生了冲突,回想起过去两人偷偷约会的甜蜜和美好,又很难那么绝情,希望在天亮 的时候在作结论。女子心中的犹豫和对男子的不舍都体现出来。在经过了内心的强烈的 反差后,她心力憔悴,痛苦不堪。人物是那样的真实可感,如在目前。正如沈德潜在古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源中所言:“怨而怒矣。然怒之切正望之深,未段余情无尽。”白头吟同样描写 了女性在听到恋人变心时的反应,心中的不满流于笔端,但内心还是渴望永恒的爱情的, 一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诉出了心声。即或体现女性对爱情富有激情誓言的上 邪,在汉诗中也缺少男性相应的回音。当男女之间的感情发生裂痕时,女子的感触更 深。 塘上行写道:“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白知。众口铄 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 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巢贱,弃捐菅 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丈夫因听信谗言而绝然的离开妻子,思念却从此伴随着她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无限的 悲苦和感伤蕴含其中,但是妻子仍希望对方不要因此而抛弃自己,她带着些许希望和企 盼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怨歌行以团扇自喻。“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指扇动带来 微风,以减炎热,它因得到喜爱而倍受珍视,却“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 中,恩情中道绝。 秋来暑去,团扇已无用处,就会被抛弃,这里女子把全部的情感都 维系到对方身上。在受宠之时,常担心因年老色衰而被弃,反映出女子忧虑的心绪和悲 哀的命运。 这些诗歌中反映了女性在爱情或婚姻生活中少了些幸福和快乐,多了些痛苦和怨 恨。男女之间的不和谐之音到处激荡着。女性在感情生活中已经变得很被动,思妇、怨 妇和弃妇的题材占了大部分。爱情或婚姻的幸福与否在她们的人生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这一方面反映出其生活范围与先秦时期有了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反映出其在 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改变,这是时代使然。而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女性形象在文 学中既有传承的地方,也有发展变化之处。无论是女性抒写自己的苦辣酸甜还是男性以 自己的视角塑造女性,都有着时代的印记。 2 丰富复杂的情感表达 汉代诗歌中不仅多表现女性单方面的情感,还表现其在复杂的情感中面对的抉择和 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源于女性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有些角色之间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从而塑造出一个个立体的形象。 悲愤诗是汉末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所作。后汉书董祀妻传对她的 生平作以简要的勾勒。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 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 董) 祀。后感伤乱离, 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诗歌是蔡琰的血泪心声,是她长歌当哭后的感叹,其感人肺腑 之言直至今日仍令人震颤。蔡琰处在多重身份角色交织之中,作为女儿,身处异乡,她 思念着父母;作为母亲她眷恋着自己的孩子;作为妻子,她担心被后夫董祀抛弃。如此 的境遇,实则由汉末时期董卓叛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而起,以致自己被胡人所俘,从此 被抛入了支离破碎的生活。她在胡地“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急切地盼望着能早 日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当真的盼来那一天时,内心又陷入两难的抉择中。这意味着骨 肉要永远分离,多少不舍和不忍在其中。当“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儿子带着稚嫩的 童音的责问令蔡琰肝肠寸断,心痛不已。“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她处在极度的矛 盾和痛苦之中,而在去留两难中必须有所取舍,于是她在复杂的心情下忍痛离开了儿子。 别子之后,发出“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的感叹。等回到家时,到处都是苍凉的景 象,亲人已故。她不禁又想起远在胡地的孩子,“登高远眺望,神魂忽飞逝,蔡琰在念 子的反复咏叹中表现了其内心的伤痛不但无法愈合,反而越发强烈,愁云笼罩着她的余 生。纵使又成了家,仍心存不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诗歌以“人生几何时, 怀忧终年岁作结,这成为她一生悲剧命运的写照。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对自身命运的 抒写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真实而深刻的反映成为绝响。蔡琰在多重角色中矛盾痛苦的情感 体验使其变得更真切、更本真。胡笳十八拍可以与此诗相参照、相印证。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处在与婆婆焦母、丈夫焦仲卿、小姑、母亲、兄长和求 婚者等众多人物交织的网状结构中。她和每个人的关系不同,这就决定她的角色定位不 同,其语言和行为举止也就不同。而无论她处在怎样的困境中,始终不变的就是她对焦 仲卿的爱和对这份感情的坚守。 以上的女主人公都置于比较复杂的人际交往之中,其情感相应复杂化。这些都在长 诗中得以表现。因为长诗的容量大,所以在塑造人物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刻画人 物,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丰满,使我们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感同身受, 去聆听那一时代女性的心声。 汉代诗歌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既注重外在的描绘,又注重对女性内心情感 的表现,从而使我们更全面的认识汉代缤纷多彩的女性形象。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刻画的独特视角 汉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其疆域也在扩大,人们的生活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反映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诗歌其笔触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 面,其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展。诗歌中对于女性的刻画既有与先秦传承的方面,如对一些母 题的继续生发,又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独具特色的方面。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 一) 注重情感表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结合 1 从景物的变化中感悟生命 人们生活在自然世界中,心绪的变化常受自然变化的影响。与万物的永恒相比,人的 生命过于短暂,这时常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当看到生命的孕育、成长、成熟以致凋零 之时,人们易于联想到自身生命的流程。希望生命能够永恒是个体生命的最本真的渴求, 女性对这一点就显得更为敏感。这在先秦的诗歌中就有体现。如诗经召南揉有梅 所写:“摞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揉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 其今兮。摞有梅,顷筐垦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花的坠落使女子联想到自己的 青春在消逝,而由梅花剩下“七分”、“三分”到全部落下,那种希望追求自己的男子能 及时来娶自己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屈原在离骚中也把自然的生命与美人的生命结 合起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季节 的更替中,草木的盛衰本是自然界的规律,而处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屈原受到诬陷不 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看到草木的凋零自然联想到时光的消逝和生命的短暂。虽有 以“香草美人”之志自比的说法,但是文字本身的含义也不可忽视,即美人也与草木一 样,有零落的时候,对生命的珍视意识蕴含其中。 到了汉代,这方面的表现就更加凸现出来,成为一种普遍意识。许多诗歌都关注到 这一点。如冉冉孤生竹写道:“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 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结远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兔 丝”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女子与男子结婚,就像“兔丝”与“女萝一样相结合。 “附有依附之意,女子把男子当成自己的依靠,男子却远离了自己。想到兔丝有一定 的生命时段,人也一样,生命易逝,那么夫妇相见就要抓紧时间,不要错过了最美好的 时光。而现实却是“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女子在想念男子的时候,感觉自己的青 春在慢慢地消逝,“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传达出了心中无限的感慨。“伤彼蕙兰 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蕙和兰是两种香草,一个“伤”字,是 在看到蕙兰盛即一时,想到自己也如它们一样,处于生命的黄金时期,但是却不能永葆 青春的风采。如要采摘当及时,否则蕙兰就会随秋草一同枯萎。如果男子不赶快回来,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己也将盛年不再。这就把思妇心中的企盼和愿望表现出来,她希望能与爱人长相厮守。 青青河畔草在描写倡家女的时候,也将其置于一定的场景之中。“青青河畔草,郁 郁园中柳 由远及近的角度看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草和碧绿的烟柳,一切都笼罩在 绿色之中,到处都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柳与“留”谐音,她希望这美好的时光能留住男 子,与其共度,而此刻只能孤身一人,站在楼上眺望等待,显得那样的落寞。小草和烟 柳是一种常见的景致,但与女主人公的心境结合起来,就产生无限的韵味。“一切景语 皆情语”。在景物的陪衬下,她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而外在的美丽无法填补内心的 空虚和孤寂。草木的繁荣是生命的勃发,女子也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但眼前的景色只能 令其更加感伤。她为赏爱自己的人精心打扮,换来的依旧是不尽的等待。她的美是炫耀 和世俗的。不甘寂寞的她终于发出了“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最真率的呐喊,这一 声呐喊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反映出其内心正在进行“守”与“不守的挣扎。这些都是 在欣赏景致时心有所感而致,从而对女主人公自身生命的价值有所思考。 2 从瞬间体验中感悟人生 当瞬间定格为永恒,那就值得永远去珍藏,瞬间的意义就会被无限的放大。有时只 是一个契机,就会领悟到很深刻的东西,从而找寻到人生的真谛。行行重行行中的 女子因为思念而日渐消瘦。“衣带日已缓 非常形象的写出了她的思念之苦。“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中的“忽 字是迅速或突然之意,给人一种紧迫感。“思君令人老” 本是常理,而突然意识到时光的快速流逝就是一种瞬间的体验。感悟到生命的短促,这 种思念就变得越发沉重。女子的青春在等待中被消磨,内心有许多哀怨。生命意识的觉 醒是令人痛苦的,但她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努力加餐饭”。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鼓 励,带着对爱的执著和希望继续等待。宋子侯的董娇娆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表达了对 于生命的认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 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飚。请谢彼妹子,何 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 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 瑟上高堂。 诗歌以拟人的手法通过采桑女与花的对话反映出女子的命运。人们常把女 子比成花,用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的美。因为花有开落之时,人的容颜也总有衰老之时。 这里却把花与人进行比较,那就是人不如花。花虽有凋零之时,不能永远芳香馥郁,但 在经过了冬的孕育之后,春天又会盛开,依旧绚烂美丽,而人却无法青春永驻,只能随 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在这一对比中更增添了几分惆怅和感伤。女性如 何去把握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值得思考了。在胡笳十八拍中,作 者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磨难。自觉命运的不公允,对人们常认为的苍天有眼表示怀疑。作 者感慨道:“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 悟和对命运的拷问。人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只能拓宽其宽度,使其变得更加厚重。诗 人抓住了普通生活场景中的一个瞬间加以描绘,把女子的青春和时光联系到一起,是对 其个体生命的关注,也因此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注重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情感表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人生中常常经历的一个场面,而分离又不知 何时能重逢,因此它常令人感伤和痛苦。在汉代,为了寻找出路,一些文人士子常背井 离乡与家人分离;为了求生存,一些生活困顿的人们铤而走险;为了无法摆脱的命运, 一些女子与亲人血泪诀别。为了和亲,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定符合品牌定位的市场推广活动
- 地方政府作用下湖北省初中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审视与对策
- 地方“211工程”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理论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
- 地域文化视角下寿州窑专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
- 电厂输煤安全工作总结
- 国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 安全生产设备设施
- 移动应用在提升线上二手车销售体验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绿色农品牌价值评估-洞察及研究
- 介质失效纳米级表征方法-洞察及研究
- 安静与智慧主题班会课件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包月视频点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皮带机安全知识培训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秘书文档管理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 施工班组驻地管理制度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