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ppt_第1页
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ppt_第2页
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ppt_第3页
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ppt_第4页
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折的概述及急救处理,一、定义:,骨折(fracture)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二、成因,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三、分类,A、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及骨膜的完整性1闭合性骨折(closedfracture):骨折处皮肤、筋膜及骨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骨折(openfracture):骨折处皮肤、筋膜及骨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骨折处的创口可由由外向内形成,亦可由骨折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从内向外。,B、通过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不完全骨折,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不完全性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C、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骨折段移位,骨折段五种不同的移位1.成角移位2.侧方移位3.缩短移位4.分离移位5.旋转移位,骨折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的早期并发症,1休克2脂肪栓塞综合征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5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记忆方法:休克、器官、组织+两个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5P征象:,Painless(无痛)Pallor(苍白)Paralysis(麻痹,瘫痪)Pulseless(无脉)Paresthesia(感觉异常),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褥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记忆方法:血栓肺炎压疮感染肌炎关节炎僵硬骨萎缩骨坏死肌挛缩,骨折的急救,现场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更重要的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急救步骤,1抢救休克: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2包扎伤口: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3妥善固定: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4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二、止血包扎,【目的】减少出血,预防休克【适应证】动脉出血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静脉出血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毛细血管出血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外出血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更为危险。最危险的是,操作步骤:,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忌用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临时性,最常用,止血带法,止血带法:用橡皮管、橡皮带、充气止血带止血。止血带的标准位置:上肢为上臂上1/3内(中下部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最新教材为大腿上段),前臂和下肢尽量在伤口近端正常区域,有利最大限度保存肢体范围。止血带不可直接缠绕在皮肤上,须有衬垫。注意事项:使用止血带松紧应在出血停止,伤肢远端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度,过松时常只能压住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加重出血,过紧容易引起周围神经损伤,成人压力应维持在上肢40kpa(300mmgh),下肢66.7kpa(500mmgh)为宜。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5-10分钟。,包扎注意事项:,包扎速度要快包扎部位要准确动作要轻包扎牢靠、松紧适宜处理伤口要仔细伤口内的异物,不可随意取出四肢包扎时注意保持功能体位绷带包扎时,每圈的压力要均匀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开始和终了须环形固定两圈,圈与圈重叠的宽度以1/2或1/3为宜,三、妥善固定,【目的】骨折的临时固定,防止骨折端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适应证】四肢骨折、脊柱骨折【操作前准备】夹板、绷带、棉垫、三角巾等现场抢救可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健侧肢体固定伤肢,四、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