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田锡事迹著作编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锡事迹著作编年 孙华 摘要田锡,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由于他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忧国忧 民,故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都享有较高声誉。追根究底 其作风的形成与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为士大夫参政议政提供的宽松的言论环境是 分不开的。 宋承五代而来,如五代的各位开国君主一样,宋太祖也是凭武力夺得江山, 所以深知武人势力膨胀的危害。为了保住赵宋的皇脉,不使其成为第六个短命的 王朝,宋太祖夺兵权、制钱谷、收精兵以削弱武将和藩镇实力,同时积极重用文 臣,千方百计拉拢后周及南方各国的文人士大夫,甚至立下“不锝杀士大夫及上 书言事之人”的誓约,争取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进而从内部巩固赵宋王朝。 及至宋太宗,他深知武功虽可得天下,但治天下终须文德,因此大力提倡文 官政治。他实行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文官的地位等措施广泛吸纳文人进入 统治阶层,还对文人士大夫施行厚赏薄罚政策,尤其是薄罚,从而为士大夫的参 政议政创造了最宽松的言论环境,使士大夫积极参政而无杀身之虞。 田锡性格耿直,怀有“济天下使一物不失所”的远大抱负,依托于这种宽松 的言论环境,造就出他直身立朝、能言极谏的刚直作风和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 忧患意识。这种宽松的言论环境所造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气,促使他在生 民沦于困苦之时,能够奋不顾身的为天下生民而向统治者请命,拯救黎民于水火 之中。 以田锡为代表胸怀天下的文人士大夫们逐渐认识到天下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 的,也是士大夫的,并且达成共识,最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赵宋三百多年“皇帝与 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局面。 田锡在文坛上的作为亦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不小。田锡诗、文、赋皆擅, 成绩斐然。他的“艳歌不害于正理”的独特文学主张表现出受五代浮糜文风感染 的文人的自我觉悟,对于革新宋初文风更具有可行性,同时传承了中国诗歌的优 秀艺术传统。此外田锡主张创作诗文要崇尚自然、尊重个性,为宋代诗文自然之 风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分为序言,事迹及著作编年,补充说明和结语四个部分。 序言的部分是以田锡为中心,综合宋代初年政治背景和社会情况,阐述田锡 在宋初的政治的作为和文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影响。进而肯定其在宋初政坛和文坛 的贡献和地位。 事迹著作编年部分包括卷首及第一卷至第四卷。卷首主要是对田锡家族世系 的考证。第一卷至第四卷分别按五代时期、宋太祖时期、宋太宗时期、宋真宗时 期划分,对田锡生平事迹、诗文创作进行时间上的考证,并系以年月。同时转引 其政论性文章的内容,以便于读者了解田锡的政治观点,荐通过分析其变化,进 而掌握宋初乃至宋代的政治特点。 补充说明部分作为第五卷。由于田锡的相关文献资料匮乏以及笔者考证功力 有限,未能全部考证清楚其著作的创作时间。为了保证考证的准确性和历史的真 实性,特将田锡创作时间不详的作品罗列于此。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致可 以确定时间段的作品,类是创作时间完全不详的作品。有待今后再作进一步研 究。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及笔者所持的观点进行总括性的概述。 本文的意图在于:通过对田锡个人事迹和著作的考证研究,从个体的角度来 审视宋初政治环境中士大夫群体在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对宋代政治结构 和诗文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田锡、事迹、著作、编年 1 1 t h e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l i s to ft i a n x i sd e e d s a n dw o r k s s u n h u a a b s t r a c tt i a n x ii sap o l i t i c i a na n df a m o u sw r i t e ri nt h ee a r l yy e a r so f n o r t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t y f o rh i su p r i g h tc h a r a c t e r h en e v e rs t o o p st of a w n i n ga n dt a k e s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fa ut h ec o u n t r ya n d t h ep e o p l e ,r e s p e c t e da n da d m i r e db yt h es c h o l a r s b u r e a l l c r a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s o a gd y n a s t y t h u sh ep o s s e s s e st h eh i g h e rg o o d r e p u t a t i o ni n 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l i t e r a r yf i e l d s t h ee m p e r o rt a l z o n gw h o f o u n dt h e s t a t ea n dh i si n h e r i t o rt a i z uo f f e r t h es c h o l a r s6 l 盯嚣a u c l 日faf r e ee n v k o n m e n tt o p a r t i e i p a t e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d i s c u s st h ep o l i t i c a la f f a i r s 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 l a u n c h e dt h ec o u pa n df o u n dt h es t a t eb yt h em i l i t a r yf o r c ej u s t l i k et h eg o v e r n o r sd u r i n gw u d a ip e r i o d i no r d e rt oc o n s o l i d a t et h es o n g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g e tr i do ft h em e n a c ef r o mt h em i l i t a r yp e o p l e ,t h ee m p e m rt a i z ut a k e ss o m e m e a s u r e st oc e n t r a l i z et h ep o w e ra n da u t h o r i t ya n d w e a k e nt h em i l i t a r yl e a d e r s h i po fa l l t h ed o m a i n s h et r i e dt od r a wt h e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t o g e t h e rw i t h t h e t h e p l e d g eo f t h e e x e m p t i o n o f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t og e tt h e i rs u p p o r ta n dc o n s o l i d a t et h es t a t e t h e e m p e r o rt a i z o n g 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s t a t es h o u l db eg o v e r n e dn o t b y t h em i l i t a r y f o r c e st h r o u g hw h i c ht h es t a t ec o u l db ee s t a b l i s h e db u tb yc u l t u r e h ep r a c t i c e st o e x t e n dt h eq u o t ai nt h e i re x a m sa n de l e v a t et h es t a t u so ft h e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w i t ht h e p u r p o s eo fa b s o r b i n gt h e m i n t o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 t h ep o l i c ya b o u tt h eh i 曲r e w a r da n d t h et i n yp u n i s h m e n tt ot h e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l a t t e ro n e ,m a k et h e m a c t i v e l yp a r t i c i p a t ea n dw a r m l y d i s c u s st h e p o l i t i c a la f f a i r sw i t h o u ta n yw o r r y a b o u tt h e c a p i t a l o f f e n s ei nt h ef r e ee n v i r o n m e n t w i t ht h ef a i ra n dj u s t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t h e l o n g - r a n g ea s p i r a t i o n o f ”m a k e e v e r y t h i n ga c t u a l i z et h e i r r e a li n n e rv a l u e ”,h cs t a t e sh i so w nv i e w sf r a n k l yt ot h e e m p e r o r a n dt h i n k sa b o u tt h ec o u n t r y sf u t u r ei nt h ep e a c et i m ei nt h ef r e e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w h i c ht h ew o r l d v i e wo f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ot h e c o u n t r y i s s h a p e d t i a n x i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t h ea u d a c i o u sr e q u i r e m e n tt o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o rt or e s c u et h es u f f e r i n g p u b l i ce v e nr e g a r d l e s so fh i sp e r s o n a ls a f e t y t h ee m p e r o ra n dt h es c h o l a rb u r e a u c r a t r e a c ht h ec o n s e n s u sg r a d u a l l yt h a ti ti sb yt h e i rj o i n te f f o r t st h a tt h e ya d m i n i s t r a t et h e c o u n t r y t i a n x ii so n eo f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t h e r e f o r et h ec o n s e n s u sc a u s e st h e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s i t u a t i o no f e m p e r o rr u n n i n gt h es t a t et o g e t h e rw i t h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 ”i ns o n g d y n a s t y 1 1 1 t i a n x im a k ea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l i t e r a r y o fs o n g d y n a s t y a n dh ei s e n d o w e dw i t ht h et a l e n to nt h ep o e m ,t e x ta n dp r o v i d ew i t ht h e e x c e f i e n tr e s u l t h i ss p e c i a la l l e g a t i o n “t h ea r t i s ts t y l e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i sn o ti n e v i t a b l y h a r m f u lt ot h em o r a ls t a n d a r d s ”a w a k e n sa n dr e f o r m st h ee a r l yl i t e r a r a t u r eo ns o m e e x t e n tt h u se a s i l ya c c e p t e db yt h ep e o p l ea tt h a tt i m e i na d d i t i o nt i a n x ia d v o c a t e s c r e a t i n gt h ep o e ma n dt e x tm a i n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a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 a st h eb a s i c t h e o r y f o rt h en a t u r a ls t y l eo f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p r e f a c e ,t h e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l i s to ft i a n x i s d e e d sa n dw o r k s ,t h ec o m p l e m e n te l u c i d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p a r t o ft h e p r e f a c ep r e s e n t s a 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a n ds o c i a l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e l a b o r a t i n g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p o l f f i c s 。 t h ev o l u m eh e a d e ra n dt h ef i r s t4v o l u m e si n c l u d et h e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l i s to ft i a n x i sd e e d sa n dw o r k sa s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v o l u m eh e a d e ri s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o nt h e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h i sp e d i g r e e f r o mv o l u m e1t ov o l u m e4t h ep a p e rt r a c e sh i sd e e d s a n dt h ew o r k so nt h ep o e m sa n dt e x t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o u r r e s p e c t i v ep e r i o d si ns o n g d y n a s t y m o r e o v e rt h ep a p e rq u o t e s h i s p o l i t i c a lc o m m e n t a r ya r t i c l et os h o wh i s p o l i t i c a l v i e wa n di t s c h a n g e t oo f f e ru st h e o p p o r t u n i t y t o g r a s p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o m p l e m e n te l u c i d a t i o np a r ti sv o l u m e5 b e c a u s et h e1 i m i t a t i o no f b o t l lt h e 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a n d m yr e s e a r c hc a p a b i l i t y , i ti sad i f f i c u l tt a s kt oe l u c i d a t ea l lt h e w o r k s f o rt h es a k eo f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yo ft h e a c c u r a c y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e p a p e re s p e c i a l l yl i s t so ns o m ew o r k st h a ti sa m b i g u o u so nt h e i rs p e c i f i ct i m e a n dt h i s p a r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t y p e s t h ew o r k sw h o s eb a c k g r o u n dt i m ei sc l e a ri si nt h ef i r s t t y p ea n dt h eo t h e r sw ea r en o ts u r ea b o u ts t i l la w a i t i n gt h em o r er e s e a r c hi si nt h e s e c o n d t y p e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p a p e ra n d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o f t h ew r i t e r s t h i sp a p e ri sp r o p o s e dt op r o b ei n t ot h ei d e at r a n s i t i o no f t h es c h o l a r sb u r e a u c r a t f r o m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l i s to ft i a n x i sd e e d sa n dw o r k sa n di t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 p o e m ss t y l ei ns o n g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t i a n x i ,d e e d s ,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c h r o n o l o g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q 7 2 8 3 8 9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鸯! 垒日期:玉巫:垒:遂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陕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丛4 :笠 日期:国签:垡2 序言 田锡( 9 4 0 - - 1 0 0 3 ) ,字表圣,原名继冲,嘉州洪雅( 今四川省乐山市洪雅县) 人。太平兴国三年( 9 7 8 ) 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 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政坛,他直身立朝、能言极谏,居安思 危、忧国忧民;在文坛,他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诗文创作成绩斐然。其所言、 所行、所作、所为,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 一) 宋承五代乱世而来,五代数十年八姓十三君篡僭相继,宋太祖亦靠军队从孤 儿寡母手中抢得江山,所以深知武人坐大的危害。为了延续赵宋的皇脉,避免篡 僭的历史重演,宋太祖除把主要精力用于夺兵权、制钱谷、收精兵及南征北讨之 外,还积极推行贬抑武人,任用文臣的政策,并曾立下誓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 书言事之人”,。从而得到了那些在五代时饱受武人欺凌的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进 而从内部巩固了新建立的赵宋王朝。 宋太宗即位之时,朝廷的统治己趋于稳定,但要使赵氏天下千秋万代,还必 须进一步讲求治道、网罗贤才。而太宗本人亦深知“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 文德致治”的道理圆。所以他采取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文官的地位等多种措 施来保证士人进入统治阶层。同时,还推行对文人士大夫的厚赏薄罚的政策,例: 太平兴国六年( 9 8 1 ) ,田锡上疏宋太宗论军国要机朝廷大体,受到太宗优诏褒 答,并赐钱五十万。又太平兴国七年( 9 8 2 ) ,时任河北转运副使的田锡劾知相州 张洎部内不治,宋太宗以其儒生,不责吏事,诏不问。母尤其是薄罚,为士大夫的 参政议政造就了最宽松的言论环境。 就是这样宽松言论环境以及田锡耿直的性格他曾自言:“锡天付特性,非 苟图名利者也。窃尝以儒术为己任,以古道为事业。噫! 图名不以道,随时名动 朝右,不取也;得位不以道,虽贵为王公,不取也。”l 造就了田锡直言极谏 的刚直作风,使其敢于批逆麟、犯龙颜。 雍熙元年( 9 8 4 ) ,因乾元、文明二殿遭火灾,宋太宗下诏求直言。身为睦州 知州的田锡借机上疏,痛陈时政过失,“日近陛下有朝令夕改之事,由制敕所行时 有来当,而无人封驳者,给事中之过也。臣又见陛下有舍近求远之事,由言 宋人轶事汇编卷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太平国七年十月癸亥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寅条。 ( 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 ( 成平集卷兰贻杜舍人书 1 动所为未合至理,而无人敢谏诤者,是左右拾遗、补阙之过也。自此,国家 有举事不便于时,遗、补不敢谏;朝廷法令有不合于道,遗、补不敢言。”批评了 给事中及左右拾遗、补阙等近侍之臣的失职,认为他们只知食君之禄、却不能担 君之忧,致使宋太宗有朝令夕改之事,舍近谋远之举。同时对宋太宗的好大喜功、 刚愎自用直言不讳,规谏其不要陶醉于表面的升平而自我矜夸,“加以时久升平, 天下混一,致陛下谓升平自得,资陛下以功业自多,日迁月移,浸成圣性,左取 右奉,无非睿谋。所以陛下出一言,乃一谓汤、武可偕;陛下行一事,乃一谓尧、 舜可继。自缵大位,于今九年,四方虽宁,万国虽静,然刑罚未甚措,水早未甚 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 ”。真可 谓直指时弊,无所规避。 宽松言论的环境再加上田锡怀有“进贤为道也,诛馋邪为道也,济天下使一 物不失所为道也”。的抱负,同时又孕育出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逐渐养成了他的居安思危、居理思 乱,故其论政常能虑之以未萌,谋之以未兆。 端拱二年( 9 8 9 ) ,京畿大旱。知制诰田锡上疏宋太宗论旱灾。他说“然自今岁 以来,天见星妖,秋深雷震,继以旱噗之渗,可虞饥馑之灾”是“阴阳失和,调 变倒置”的表现,究其根源在于“上侵下之职而烛理未尽,下知上之失而规过未 能”。建议宋太宗和当朝大臣,体察天意,反省为政之得失,然后“更降诏书,引 咎贲躬,以答天诫,布德覃庆,以安民心。蠲减征徭,简约科禁,搜察淹滞,登 进才良。猛士守方,无使黩邻召怨,朝臣典郡,正宜选廉任能。或旌别勤劳,或 省阅浮泛,振廪通货以救饿殍,加估收储以备缺乏。蕃戎蹂践之处,士庶陷殁之 家,衰亡恤存,悯其余苦,掩骼置莫,慰彼沉冤,间里再命于复除,孤寡量优其 给赐,俭约奉己以合礼,谨静息民以安边”,否则“早渗不已,岁歉相仍,盗聚苇 蒲,伺隙而动,狄乘馑塞,幸灾为虞,是则国家之虑实深,朝廷之忧非浅也”。 直至临终之时,田锡尤作遗表劝宋真宗“以慈俭守位,以清静化人,居 安思危,居理思乱”。真宗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日:“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 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若此谏官,亦不可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雍熙元年八月条,成平集卷一上太宗应诏论火灾) 成平集卷三贻杜含人书e 范文正公集卷七岳阳楼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端拱二年十月条。 威平集卷二五遗表。 宋史卷二九三田锡传。 2 ( 二) 田锡青少年亦是生活在那个不懂文治、惟尚武力的黑暗的军阀统治时代,即 五代十国时期。为数众多的割据霸主、军事强人为了争权夺利,造成兵连祸结, 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战乱中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痛苦的挣扎在生命线上。 及第之前又亲身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对于民间的疾苦体会较深, 同时宽松的言论环境所造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气,又促使他在生民沦陷于 困苦之时,能够奋不顾身的为天下生民而向统治者请命。 田锡步入仕途时,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已基本结束。但在北方仍有强大的契 丹在虎视眈眈,西北新兴的党项也开始逐渐强大起来。在田锡为官的二十余年间, 他们不断的骚扰赵宋的边境,造成赵宋与契丹、党项之间战事频仍。处于社会底 层的贫苦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的折磨之外,还被随之而来的繁重劳役所困扰,再 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至道三年( 9 9 7 ) ,宋真宗即位,田锡奉命出使秦、陇,目睹关右之民重圃于河 西力役,甚为痛心,决心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因此回朝后即刻连上二疏,备述 秦、陇之民的处境:“百姓馈送粮草,死者十余万人,粮草二十五万,到者七八万。 粮草不到者,非戎人劫掠之;百姓不来者,非戎人杀戮之,是自相蹈籍,或因被 劫夺。饥饿既众,死亡遂多,去虽援之以甲兵,回即害之者士卒。今关西父哭子, 弟哭兄,妻哭夫,悲哀之声,感动行路,冤枉之苦,轸恻圣心。”并以“民之利莫 先于省征徭、宽赋役;民之害莫大于用兵甲、挽簧粟。”之大义,委婉的向宋真宗 为灵、夏之民请命:“臣谓非十年未见生其民,民生十年方可充力役:臣谓非十年 未能聚其财,财聚十年方可备供亿。于三十年间,陛下生之、聚之、教之、化之, 然后致太平,然后臻至理。” 可是,宋真宗对于此奏疏却未加重视。于是田锡又再次上疏,极言其事,直 接上言请真宗放弃灵州:“灵州军民今已饿殍矣。为审朝廷惜灵州有何所得? 弃灵 州有何所失? 今陛下宜精于所虑,断在不疑。若惜灵州必然有益于国家,即 乞明降敕书,晓谕天下,使天下知之;弃灵州必然有损于国家,亦乞明降救膀晓 谕,使天下知之。”。但疏上仍不报。直至出知泰州向宋真宗辞行之时,田锡仍不 忘为灵、夏之民请命,面陈其事:“去年灵州之役,关西之民死者十五余万。生民 无辜而死者十五余万,此政化郁堙之大者也。臣今为陛下言其大者远者,自 余琐屑之事,何足为陛下言之! ”。 除过战争的摧残之外,天灾亦对赵宋的百姓“不薄”。咸平五年( 1 0 0 2 ) ,河北 续资治通鉴长犏卷四一至道三年秋七月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至道三年十一月已巳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凹兰成平元年二月条。 3 雄、霸、瀛、奠、深、沧州,乾宁军等州军闹饥荒,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时担 任知杂御史的田锡,再次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冒着生命危险面刺宋真宗,言其 身“为民父母,使百姓饿死,乃是陛下孤负百姓也”,又指责当权者“宰相调变阴 阳,启道圣德,而惠泽不下流,王道未融明,是宰辅孤负陛下也。”恳请真宗下诏 罪己,赈济河北饥民:“今陛下何不引咎,如禹、汤罪己,略降德音t 下饥饿杀人 处州府,使民心知陛下忧恤,然后振廪给贷,以救其死。”这次田锡的努力没有 自费,不久真宗下诏河北各州赈济饥民。 总之,宋太祖、宋太宗为巩固其统治而营造的宽松的言论环境,使士大夫积 极参政而无杀身之虞,以致于一批像田锡一样的系心于国计民生的士大夫逐渐认 为天下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而认为也是士大夫的,从而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在 他们的推动和影响下,这种责任感最终成为之后的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共识,亦最 终造成了赵宋三百多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前所未有之局面。 ( 三) 晚唐五代,古文衰落,骈文复兴。文风华而不实,艳冶浮靡,气格卑弱。文 章缺乏刚劲的气势,诗的内容也多空虚贫乏。宋初,文坛承五代之弊,为文作诗 一味讲求繁富、雕琢。于是一批有识的文学之士,开始对当时的文风重新反省, 提倡恢复古文和古道,并为宋代诗文的发展探索新的出路。 当时首先提出恢复“古道”以改变宋初文风的是柳开,以他为首的古文家积 极提倡古道与古文,但却重道而轻文,即只注重诗文的教化作用,而忽视了文章 的文学艺术性。对此田锡不以为然,他不同意古文家这种一味讲究“道统”,抹杀 诗歌文学特征的主张,提出“艳歌不害于正理”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诗是文的“变体”,应当从颂美、教化的文章“常态”中解放出来,内 容上既不害于“正理”即封建道德规范,形式上又要保持诗歌“豪气抑扬”的感 情表达特点。“夫人之为文,经纬大道,得其道则持政于教化,失其道则忘返于靡 漫。迩来文士,颂美箴阙,铭功赞图,皆文之常态也。若豪气抑扬,逸词飞 动,声律不能拘于步骤,鬼神不能秘其幽深,放为狂歌,目为古风,此所谓文之 变也。世称韩退之、柳子厚萌一意、措一词,苟非美颂时政,则必激扬教义。 故识者观文于韩、柳,则警心予邪僻,抑末扶本,跻人于大道可知也。然李贺作 歌,二公嗟赏,岂非艳歌不害于正理,而专变于斯文哉! ”。但其所谓的“艳”是 指诗歌固有的艺术性,并不是同意诗歌创作流于浮华、雕琢。 与柳开等古文家复古主张相比,田锡的诗文主张代表了受五代浮糜文风感染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成平五年芷月丙寅条。 成平集卷二贻陈季和书。 4 的文人的自我觉悟,对革新宋初文风更具有可行性。因为这一主张是在保持诗歌 艺术形式的前提下,恢复古道、维护正理。它对于已熟于雕章琢句的宋初文人来 说,更容易接受和适应。从而在维护古道、正理的同时,使中国诗歌的优秀艺术 传统得以传承。 另外,田锡还主张创作诗文要崇尚自然、尊重个性。他认为万物各有其“性”, 即其自然规律,作者只有以入之真情,感物之性,“以情合于性”,随性而作,因 性而成,才能作出充满生气而又有个性的文章。就是说,诗文不能从“道统”出 发,而应该出于作者自己的意念,符合客观世界事物运动的规律,只有这样气势、 文采自然随之而生,从而使文章拥有生命;否则只能是毫无生气的纸上花草。此 主张对北宋作家影响很大,为宋代诗文“文理自然”之风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田锡自幼聪悟好读书属文,早年慕司马相如、杨雄之为文,后又与宋白、王 禹偶等文坛宿将诗文相从,故其诗、赋、文兼擅,为当时著名作家。所著有成 平集五十卷( 一说三十卷) 、别集三卷、奏议二卷、妯本革一卷等, 纂辑三朝奏议五卷、唐明皇制诰后集一百卷等。除黜本草存说郛 外,余皆散佚,今本咸平集三十卷,乃后人重辑之本。另外尚有部分佚文, 散见于群书,全宋文辑得十九篇,全宋诗辑得三首及一些单句,宋诗纪事 补正辑得一首。 对于田锡的诗文创作成就。四川大学的祝尚书教授已做了比较全面论述和评 价:田锡的诗歌大体分为近体诗和古风歌行两类,近体诗偏重于个人抒怀,清愁 中包含着奋发的气势,平淡中孕育着生动和神采。古风则内容丰富,或咏史怀古、 或感事抒情,或歌唱自然美景、或反映民间疾苦,在艺术上突出“自然”、“豪放” 的特点。文章以政论文成就最高,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勇于直言,尖锐泼辣,不 畏首畏尾;洞察力强,未雨绸缪,往往虑在人先;长于分析,引喻恰当,善于以 理服人。对骈文进行了改革,不讲究声律,对偶不严格,没有华丽的赘文,很少 堆砌典故。其诗文创作较好的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成绩斐然。 田锡作为有宋第一代作家,在理论上较为深刻地认识到文学自身的特点,且 为宋代诗文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在诗文创作上亦有可观的成就。虽然其主张 未成为宋初文坛的主流,但是却代表了受五代文风影响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 风的自我觉悟;虽然他对晚唐、五代文风缺乏彻底的批判,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 景下,作为一个过渡性的作家,他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的传承发展作出了 不可忽视的贡献。 田锡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不趋权贵,直言时政得失,居安思危,尽替民为己 祝尚书,试论宋初西蜀作家删锡。四川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9 0 年2 月。 5 任,因此受到宋代士大夫的景仰。范仲淹为其撰墓志铭,称“呜呼田公,天下之 正人也。言甚危,命甚奇,尽心而弗疑,终身而无违,呜呼贤哉l 吾不得而见之。” 司马光在为其作碑阴时,也衷心的表达了他对田人格的仰慕,称赞田锡:“稽古 以监今,日有献,月有纳,以赞成咸平盛隆之治。私心慕仰,想见其为人。”圆苏 轼将这位同乡前辈比作西汉名臣贾谊,并为其奏议作序,慨然写道:“呜呼田公, 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入主乎! ”。在宋 初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田锡的事迹和著作不大为人们所留意和 研究。故特为之考订、阐发。因考证功力有限,疏误之处,望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范文正公巢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怎铭,成平集整首( 田司徒摹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 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第七十九书田、慷议碑阴,名臣碑传琬琰集) 中集卷二田司徒碑阴,成 平集卷首用司徒碑阴。 咸平集卷苜田表圣奏议敦。 6 卷首 田锡,原名继冲,字表圣。 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田锡咸平集( 以下简称咸平集) 卷三十附 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锡名继冲,后改曰锡”。 王称东都事略田锡传:“田锡字表圣”。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 以 下简称琬琰集) 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范伸淹范文正公集卷一二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苏轼田表圣奏议叙、曾巩隆平集、朱熹五朝 名臣言行录、宋史田锡传、咸平集卷首田司徒墓志铭、周必大皇朝 文鉴卷第八十九同。 嘉州洪雅人。祖籍京兆,唐末迁奎四川。 东都事略田锡传:“嘉州洪雅人”。宋史田锡传同。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世为京兆人,唐德之衰徙家于蜀”琬琰集 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同。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世本京兆人,因唐末乱离,( 唐) 僖宗幸蜀,尔祖徙家于此”。 按: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四六:“唐开元八年,以洪雅属眉州。国朝会要 云:淳化四年来属嘉州。”宋史- 地理志亦言:“嘉定府,上,本嘉州洪雅, 上,淳化四年,自眉州来隶” 高祖开。曾祖易直。祖诚。皆不仕。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锡披谱牒,锡高祖开、曾祖 易直、祖诚,皆高尚不仕。”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昔武王封舜之后于陈。春秋时,公子完如齐, 子孙遂大食采于田而命氏焉。厥后将有穰苴,相有千秋,斯可谓之著矣大王父 易直、王父诚,皆隐君子也,文而不耀。”琬琰集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 同。 父懿( 9 1 0 - 9 5 7 ) ,字伯达,曾受后蜀陵州刺史赵庭让之邀为本郡司马。后蜀广政 二十年( 后周世宗显德四年) 六月二十三日卒,享年四十八岁。以锡官,恩赠工 部郎中,累赠尚书左司郎中。 成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先君讳懿,字伯迭先 君好术数,聚书数千卷,博施济众。交亲有婚嫁之累而窭贫者,悉为嫁娶焉。捐 馆之年,无疾而终。尝先会乡里,别亲族大署于厅事之南庑壁日:t 亡六月二十三 e l 。果于是日终焉。蜀后主时,陵州剌史赵庭让闻先君好古博施之名,署摄本郡 司马。享年四十有八,以丁巳年六月二十三日终,乃周显德五年,蜀广政二十 年。先君累赠工部耶中。”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父懿,因公之贵,累赠尚书左司郎中。”琬琰 集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同。 按:阳锡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中记其父“以丁巳年六月二十三日终, 乃周显德五年。蜀广政二十年”,后蜀广政二十年即丁巳年,乃后周显德四年( 9 5 7 ) , 故墓碣中“显德五年”乃显德四年之误。据此上推其生年为9 1 0 年 母杨氏( 9 1 2 - 9 5 4 ) ,后蜀广政十七年(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 十一月五日卒,享年 四十三,以田锡故恩封京兆县太君。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先夫人扬氏,世以孝行称, 事舅姑以孝闻。妇道母仪,舍于诗、礼。甲寅年十一月五日终,享年四十三 先夫人追封京兆县太君。” 按:丁巳年为后蜀广政二十年,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中记其母“甲寅年 十一月五日终,享年四十三”据此推及甲寅年即蜀广政十七年,乃后周显德元年 ( 9 5 4 ) 。据此上推其生年为9 1 2 年。 兄筠,原名继云,亡于郑;弟继英,终于蜀。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锡兄弟三人,兄继云;锡名 继冲,后改日锡;弟继荚。锡弟兄相次云亡,兄亡于郑,弟终于蜀” 姐妹三:长适宋知让,次适鲜延寿,季适杨怀贵。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姊一人,适宋知让;妹二人, 仲适鲜延寿,季适杨怀贵,具以令淑闻。” 妻杨氏。续弦奚氏,恩封江陵县君,与田锡合葬于泗州临淮县归化乡。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 宋仁宗) 宝元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与夫人合葬 于泗州临淮县归化乡之重岗原礼也公娶杨氏,再娶奚氏,封江陵县君,能循法 度,以配君子。”琬琰集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同。 按:此“夫人”当指奚氏。 长子庆远,曾历任将作监主簿,大理评事,驾部员外郎。妻许氏,许逖之女。次 子庆馀,曾历任将作监主簿,大理评事,比部郎中。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及终二子改大理评事,持丧中并给月俸。” “长子曰庆远,今为驾部员外郎;次日庆馀,今为比部郎中。”琬琰集中集 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同。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五五:“( 真宗成平六年十二 月) 辛未,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田锡卒。以其子将作监主簿庆远、庆馀并 为大理评事,给俸终丧。” 咸平集卷二七奏荫长男庆远:“臣有长男庆远,切尝训励,今已长成。” 同卷泰i , i 乞替:“去年曾奏闻,为臣男长城,与即今知兴元府、国子博士许逖 8 家结亲,于今年四月成迎讫。”同卷奏荫次男庆馀:“臣男庆馀,训以诗书,教 之忠孝,幸因圣节,愿在宦途。” 女三:长适王氏,次适庞氏,季适张氏。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女三人,长适王氏,次适庞氏,季适张氏,皆 以妇道称。” 侄昌裔,曾任涟水军涟水县主簿。侄嗣宗。 咸平集卷二六谢除侄男昌裔涟水主簿:“右臣今月二十一日,伏蒙圣 慈,赐臣侄男昌裔官诰一通,敕牒一道。授将仕郎、涟水军涟水县主簿者。” 咸平集卷二七谢侄男昌裔加阶:“右臣今月十六日,递中敕牒到,臣 侄男前涟水主簿昌裔蒙恩加文林郎阶者。” 咸平集卷三十附先君赠工部郎中墓碣:“托召妹夫杨怀贵与侄嗣宗同 访求贞石,以刻斯文。” 按:田锡之弟田继英,守蜀中故居,其子当留于蜀,嗣宗可能即其子也。若 是昌裔可能是其兄田筠之子。 曾孙衍,曾任武胜军节度推官,知沈邱县事。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第七十九书田谏议碑阴:“熙宁中,始 识公之曾孙偃师府衍,因就求观公之遗文。后十余年,为武胜军节度推官,知沈 邱县事,以公文集及墓铭相示,且命余为神道碑。”琬琰集中集卷二田司 徒碑阴、咸平集卷首田司徒碑阴同。 据以上资料记载,其世系表列如下: 田开易直 9 筠( 原名继云) 一昌裔 锡( 原名继冲) i l 杨氏奚氏 继英一嗣宗 长女_ 宋知让 次女_ 鲜延寿 季女杨怀贵 王氏 庞氏 张氏 第一卷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庚子( 9 4 0 ) 一岁 田锡出生。 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 宋真宗) 成平六年( 1 0 0 3 ) 十二月十一日终 于私第,享年六十四。”琬琰集中集卷二田谏议锡墓志铭、成平集卷首 田司徒墓志铭同。 长编卷五五;“( 宋真宗成平六年十二月) 辛未,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 田锡卒” 宋史田锡传:“( 成平) 六年冬,病卒,年六十四。” 据此上推其生年,当在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9 4 0 ) 。 是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