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文学批评史唐宋诗之争个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文绪论部分对唐宋诗之争的基本状况作以简单介绍,并从八十年代以来对 清代唐宋诗之争的研究文献入手,分析清代唐宋诗之争的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从文献学和文艺学相结合的角度梳理历代唐宋诗之争,分析诗论家 的诗学宗尚。从清人对兴象与理趣,性情与学问的选择入手研究清代论争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并探讨其影响、意义及启示,总结其规律,以求深入了解清代唐宋 诗之争的特点和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唐宋诗之争的发展的规律,揭示研究的价值和不足。 关键词:唐宋诗之争;兴象;理趣;性情;学问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g a v ea 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d i s p u t eo nt a n ga n ds o n g p o e t r y t h e n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s u r v e yo ft h i s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s c h o l a r s o fq i n gd y n a s t yw i t l lt h eh e l po fm l m i v ed o c u m e n t s f r o m19 8 0 st on o w i nt h em a i nb o d y ,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dt h ep o e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 p o e t sb ys t u d y i n g t h ed i f f e r e n t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i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v i e wo fp h i l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f r o m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i n t e r e s ti m a g ea n dr e a s o ni n t e r e s t ,t e m p e r a m e n t o rl e a r n i n gi np e o p l eo f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a u t h o rs t u d i e dt h eb e g i np r o g r e s sa n dr e s u l to f d i s p u t eo nt a n ga n ds o n gp o e t r y i no r d e rt oe x p l o r et h ef e a t u r e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 d i s p u t e ,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dt h e e f f e c ta n d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f o r m e rr e s e a r c h e r s ,a n d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r u l e s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u t h o rs u m m a r i z e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r u l e so fd i s p u t ea n d s h o w e du st h a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m e a n i n go fs t u d yo nt h ed i s p u t eo ft a n gp o e t r ya n ds o n g p o e t r y , a n dp o i n t e dt h a tt h e r ea r es t i l lal o to fw o r kt od o k e yw o r d s :d i s p u t eo nt a n ga n ds o n gp o e t r y ;i n t e r e s ti m a g e ;r e a s o ni n t e r e s t ;i n t e r e s t ; t e m p e r a m e n t ;l e a r n i n g 1 i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专楚进 签字日期:2 帕g 年粤月节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江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逛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喜巷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知d 3 年5 月3 7e t签字日期:硼年乡月, e t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绪论 绪论 唐诗与宋诗是我国诗歌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就其源流来说,宋诗的一个重 要来源是中晚唐诗。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受杜甫、韩愈影响 极大。宋代诗人也多学中唐和晚唐诗人。就其主要风格来说,唐诗主情,多含蓄 蕴藉;宋诗尚理,多发露率直;唐诗以兴象取胜,宋诗以理趣见长;唐诗注重抒 写性情,宋诗则重视积累学问。唐诗比宋诗更有气势韵味,宋诗比唐诗更加细密 精深。唐诗与宋诗各有优点,无所谓高下之分。宋诗在唐诗这一审美典范之后另 辟蹊径,以理入诗,以议论入诗。这是形势所趋,本无可非议。但宋至明的论诗 者多以此为宋诗之弊,往往为唐诗和宋诗分优劣,定高下,借以贬抑宋诗。甚而 进行门户之见很深的意气之争。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论争。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时时间 长,从宋至当代,长达数百年之久;二是涉及面广,参与唐宋诗之争的人多不胜 数。三是形式灵活多样,有时进行正面的交锋,有时则通过诗论来进行间接的争 辩。论争规模也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论争一般发生在宗派之间,而小规模的论争 则主要发生在个人之间;四是针对性强,内容集中。论争多围绕着对唐宋诗优劣 的评判和差异的比较展开。五是影响大。唐宋诗之争渗透到整个文学批评领域, 其理论对当时词、曲、赋等体裁的创作和研究也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此外,清代 唐宋诗之争还对后世关于唐宋诗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唐宋诗之争的起因,学术界说法很多,其中最合理的说法是:论家的“诗 本观”是唐宋诗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 张丽华,王英志论“宋无诗说 j 江 苏社会科学,2 0 0 6 年,( 6 ) ) 论诗者对唐诗和宋诗崇尚各异,往往从诗歌本质,意 境,审美特征等方面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并依此对唐诗和宋诗进行评判,因而 引发了论争。总体上看,唐宋诗之争中,论诗者尊唐的态度基本一致,对宋诗的 态度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宋代无诗,彻底否定宋诗,极力排斥宋诗。其诗学宗 尚为尊唐黜宋;二是认为宋代有诗,但宋诗的成就远远不及唐诗。对宋诗不完全 否定,甚而兼取宋诗。其诗学宗尚为扬唐抑宋;三是认为宋诗的成就不低于唐诗,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崇尚宋诗。其诗学宗尚多为宗宋或兼宗唐宋,其中唐宋兼宗又有倾向宗唐,倾向 宗宋,不分唐宋三种情况。 清代论诗者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把唐宋诗之争引向较为温和的学术之争。与 前几代相比,清代唐宋诗之争更有利于唐诗和宋诗的接受和传播。唐宋诗之争是 清代诗学批评发展的基本线索,也是清代诗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今人对唐 宋诗审美内涵的把握;有助于推动当今唐诗和宋诗的全方位研究。关于清代唐宋 诗之争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十年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清代唐宋诗之争展开了研究。1 9 8 1 - - 1 9 8 2 年,齐志平发表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 9 8 1 , ( 1 _ 4 ) ,1 9 8 2 ,( 1 ) ) 此外,关于这一题材的文章较少,此期间关于清代唐宋诗 之争的研究相对薄弱。 近十年,相关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对清代唐宋诗之争进行总体考察的文章如 饶毅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历史嬗变( 法制与社会,2 0 0 6 ,( 2 ) ) ,对清代唐宋诗 之争进行纵向梳理,清晰地反映了清代诗坛风尚的变化;黎孟德试论清初诗坛 的宗唐界宋之风( 四) l l n i 范大学学报,2 0 0 5 ,( 5 ) ) 详细分析了清初论争者的诗 学宗尚,很好地弥补了齐志平长文的不足。周薇同光体与唐宋诗之争( 江海学 刊,2 0 0 6 ,( 5 ) ) ,把“同光体”诗人与清代唐宋诗之争相联系,阐述他们对清代 唐宋诗之争的贡献。作者认为,同光体诗人努力调和唐宋,促使唐宋诗之争进一 步走上融通之路。贺国强“学问”与“性情的诗学同构论道咸宋诗派诗论 ( 苏州大学学报,2 0 0 6 ,( 1 ) ) ,总结了清代诗坛主性情和重学问纷争的情况,对 清代道咸年间宋诗派融通性情和学问的主张进行阐述,并深入探讨了性情与学问 的关系。此外,许厚今钱钟书说理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 9 9 2 年,( 4 ) ) ,余 松中国诗学“兴象 论等文对清代诗坛主兴象与重理趣的问题也有所涉及。 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清代唐宋诗之争具体内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鉴于 此,本文试图从诗学批评的角度出发,从文献学和文艺学相结合的角度,在前人 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进行重新梳理,并从论诗者对性情与学问, 兴象与理趣的不同好尚等方面来对清代唐宋诗之争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第一节唐宋诗之争的嬗变( 宋一明) 唐宋诗之争发轫于宋,它在北宋时就已显露端倪。北宋论诗者开始对唐诗和 宋诗进行初步的区分。他们多以诗歌评论的方式显示其对唐宋诗的好尚。如魏泰 认为,好的诗歌要有余味。他在临汉隐居诗话中多以“余味论唐宋诗。其 “余味 标准与唐诗含蓄蕴藉的特点相契合,初步体现了他对唐诗的好尚。北宋 论诗者评论唐宋诗,使得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日益分明,为唐宋诗之争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进入南宋,江西诗派成为诗坛主盟。此派成员追随黄庭坚,他们于诗歌创作 主张“使事用典,以故为新”,重视炼字,多撰硬语,并追求艰深硬涩的诗风。此 类诗歌被当作典型的宋诗。江西诗派的诗歌往往刻意雕琢字句,具有不自然的缺 点。因而遭到时人和后人很多批评。叶梦得继魏泰主张“有余味,其“余味 标 准就是针对江西诗派摹古的弊病提出来的。他在石林诗话中批评江西诗派刻 意模仿古人而无创新,认为宋诗成就远远不及唐人。张戒将诗歌分为五等,明确 划分了唐、宋诗的界限。他不满江西诗派,并从“以议论作诗和“专以补缀奇 字”两方面分析宋人创作之失,对苏轼和黄庭坚提出批评。张戒褒唐贬宋,正式 开启了唐宋诗之争。 此后,不满江西诗派,批评宋诗流弊的人屡见不鲜。南宋反对江西诗派最激 烈的是称为“永嘉四灵 的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他们不满江西诗派的创 作主张。在艺术表现方面取法晚唐贾岛、姚合。多以白描手法作诗,脱却事典, 通过创作清新圆美的诗歌来矫正江西诗派之弊。“永嘉四灵 的同乡叶适为其提供 理论支持,他撰习学记言序目论评唐人唐诗,并在徐道晖墓志铭、徐文 渊墓志铭、王木叔诗序等文中阐述宗唐主张。叶适和“永嘉四灵 宗唐弃宋, 与江西诗派抗衡,正式形成论争的局面。稍后,江湖诗派戴复古、刘克庄从艺术 风格的角度论诗。他们宗唐不弃宋,对“永嘉四灵”和江西诗派采取了折衷的态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并努力调和唐宋诗。为诗坛带来了一片新气象。 南宋严羽深刻认识到宋人使事用典,过度追求用字技巧造成的艰涩之弊。致 力于对“永嘉四灵 和“江西诗派 补偏救弊。他旗帜鲜明地提倡盛唐诗歌,把 盛唐诗作为取法对象。并在诗辨中称赏盛唐诗歌的精妙在于“兴趣 ,能达到 “透彻玲珑”的境界。严羽以兴象、兴趣论诗,突出了唐宋诗之争中盛唐诗歌的 审美典范意义。 和南宋相呼应,金人从诗歌功能和内容方面展开了对宋诗流弊的批评,认为 宋诗缺乏性情。与南宋不同,金人论诗不立门户,虽主张尊唐复古,却不轻易否 定宋诗。如周昂虽不喜山谷体,却肯定黄庭坚的诗学成就。王若虚论诗扬唐抑宋, 其滹南诗话对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过分雕琢字句的不良倾向提出批评。他 辩证地看待宋诗,既认为宋诗成就不及唐诗,又能从自立的角度对宋诗予以肯定。 元好问论诗也尊唐抑宋,多着眼于性情;他曾编选唐诗鼓吹以示尊唐宗旨。 又撰论诗三十首对晋代及唐宋诗人做出点评。其中第八、十、十二、十五首 赞扬初、盛唐诗人的才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而在第二十二、二十九首中 则对苏轼、黄庭坚造成的险怪诗风和江西诗派作诗生硬晦涩,滥用典故提出批评。 元好问不完全否定宋诗,他从诗体流变的角度肯定宋诗,认为宋诗虽逊于唐,也 有可取之处。金代诗人赵秉文、李之纯等也多与王若虚、元好问同调。 受金代影响,元代宗唐复古的诗学风气很浓。元代至元,大德年间,诗坛形 成了尊唐和崇宋之风。力主唐音者有戴表元、袁桷、仇远、赵孟烦等人:为宋诗 张目者则有方回、吴澄、赵文等人。他们力求纠正“永嘉四灵 倡晚唐而导致的 纤细之风和江西诗派倡宋造成的艰涩之弊。其间宗宋诗人多主张学习江西诗派, 崇尚宋诗。方回编瀛奎律髓一书,并撰跋许万松诗,孙后进诗跋等文 来驳斥“永嘉四灵 的诗论,并首倡“一祖三宗 之说,为江西诗派张目。吴澄 也极力推崇江西诗派,称道陈与义诗。此期间宗唐诗人论诗多主张尊唐复古。戴 表元在洪潜甫诗序中提出尊唐复古的主张。其弟子袁桷承师之论宗唐,对未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年第2 6 页 4 - 第一苹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能学得唐诗精髓的宋人黄庭坚和王安石提出批评。圆赵孟叛、仇远等也积极倡导尊 唐。此时期宗唐和崇宋的诗人多肯定宋诗。他们的诗论中出现了融通唐宋的迹象。 此后,随着对南宋诗风批评的加剧,诗坛尊唐复古的风气越来越浓。 元代中期以后,诗论家多主张取法汉魏,博取四唐。元代四大家虞集、杨载、 范柠、揭奚斯重视性情,大力倡导唐诗,在诗坛上产生很大影响。杨士宏在严羽 之后大力提倡盛唐诗歌,他编选唐音一书为唐诗分期,强调盛唐诗歌的典范 作用。元末杨维桢提出了“诗品人品一体论”,通过情性将人品诗品合一。他又通 过情性将性灵与格调统一起来,揭示性灵与格调相辅相成的关系。夯实了唐宋诗 之争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金、元两代虽以宗唐复古为尚,但对宋诗 态度较为宽容,并未形成论争的局面。 受金、元两代诗学风气的影响,明人也主张尊唐复古,好立门户。明初东南 地区有吴中、浙江、闽中、江右和岭南五大文人集团。他们不满元末博取四唐而 形成的纤弱诗风。而大力提倡宗盛唐,学汉魏,极力贬抑宋诗。五大文人集团中, 以林鸿为首的闽中诗派影响较大。他们以高棵唐诗品汇一书推广唐诗,在诗 坛大力导入唐诗风。江右诗人刘崧还提出了“宋无诗说。诗坛崇唐黜宋的风气 引起了瞿佑的不满,他撰归田诗话对黜宋之说进行反驳,并选宋、金、元律 诗编成鼓吹续音,为宋诗张目。但他没有触及宋诗的本质特征,所以在诗坛 影响不大。 明中期,湖湘文人李东阳引领茶陵诗派。李东阳提倡声调和格律之美,并以 融合声调和格律而成的“格调 说作为诗作审美要求。又以唐诗作为审美典范, 主张尊唐复古。其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中论诗以唐诗为主。他从诗歌形 式方面对宋诗提出批评,指责宋人过于雕琢字句,注重对偶。其崇唐黜宋之旨十 分鲜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出自茶陵派,他们以“格调 论诗,倡 导“诗必盛唐 说和“宋无诗说。李梦阳指责宋诗说理,不具备诗歌的审美特 性,甚至在潜虬山人记中倡言“宋无诗 。何景明也在杂言十首指出“唐 无赋,宋无诗 ,一味抹杀宋诗。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继承前七子 。陈忠阁至元大德年间诗坛的尊唐宗宋风气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 年,( 3 ) - 5 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尊唐复古的诗歌主张。李攀龙选取历代诗编成古今诗删一书,不录宋、元, 以示对宋诗的否定。又编李于麟唐诗广选,辑唐诗选,以示尊唐宗旨。王 世贞虽然也从宗唐的诗学观出发,贬抑宋诗。但他对宋诗并不完全否定,其艺 苑卮言多对宋诗宽恕之语。谢臻四溟诗话论诗也宗唐不弃宋。李梦阳、何 景明等人的崇唐弃宋论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诗坛上方孝孺、都穆、杨慎、唐顺 之等对“宋无诗”说予以反驳。强调宋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 的影响不大,还未能与宗唐诗人抗衡。 明代倡宋最强的是袁宏道倡导的公安派。公安三袁标举性灵,大力提倡宋诗, 与七子形成相对立的两派。他们猛烈抨击七子的“诗必盛唐 说,袁宏道在与 张幼于中倡言:“世人喜唐,仆则日唐无诗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日诗文在宋、 元诸大家。”提出“唐无诗”说反驳七子的“宋无诗说。针对七子尊杜甫,袁 宏道特推尊苏轼与之抗衡。他把苏轼置于杜甫之上,认为苏轼是古今第一大家。 其兄袁宗道也极力推崇苏轼,赞誉宋代诗人。其弟袁中道在宋元诗序、蔡不 瑕诗序等多篇诗序中称赏宋诗。公安三袁对宋诗的提倡建立在与前后七子对敌 的基础上,袁宏道提出的“唐无诗”说与“宋无诗”说同等偏颇。他们虽在一定 程度上矫正了七子“诗必盛唐”的风气,但也陷入窘况。至竟陵派,钟惺、谭元 春辑评唐诗归,标举幽深孤峭欲矫前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七子尊唐黜宋之风的蔓延。总之,明代唐宋诗之争好分宗立派,论争者诗学宗 尚鲜明,尊唐者必斥宋,尚宋者多不主唐。论争双方往往相互攻讦,使得论争火 药味极浓。此时期论争十分不利于唐宋诗审美特征的揭示。 第二节清初诗坛的唐宋之争 一、清初诗坛的诗学风气 在明人尊唐黜宋和倡宋废唐的论争之后,清初论诗者清醒地认识到“宋无诗 说和“唐无诗说这两种极端论调的偏颇。有感于明人尊唐和倡宋之弊已深。他 们摆脱了很深的门户之见,改变了对宋诗一味排斥的态度,不再对唐宋诗强分优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m 上海:国学整理社,民国二十四年( 1 9 1 5 ) 第3 4 页 - 6 -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劣。但在时代精神、诗坛风尚、个人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仍对唐诗和 宋诗不断做出新的选择,通过撰诗话和编诗选等方式来表明其诗学宗尚。 清人多撰宗唐诗话来倡导唐诗,撰宗宋诗话来为宋诗张目。清初宗唐诗话有 吴伟业梅村诗话、王夫之姜斋诗话、冯班钝吟杂录、吴乔围炉诗话、 贺赏载酒园诗话、毛奇龄西河诗话、徐增而庵诗话、贺贻孙诗筏、 毛先舒诗辨坻、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等。宗宋诗话有叶燮原诗、查慎行 初白庵诗评、宋荦漫堂说诗、田雯山姜诗话等。清人编诗选以示诗学 宗尚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说来,编唐诗选本多为倡扬唐诗,如王士稹唐贤三 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等。而编宋诗选本则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宋诗立场宣 传宋诗,以吴之振、吕留良等编宋诗钞为代表;二是从唐诗立场倡导学唐的 宋诗,究其根本还是扬唐。如吴绮宋金元诗永,潘问奇、祖应世宋诗啜醣集 等。此外,清人也往往作论诗专文和论诗诗来表明自己的诗学宗尚。 清初论诗者的诗学宗尚不外乎三种,宗唐,尚宋,兼宗唐宋。对于清初诗人 宗尚的变化轨迹,清人有记载:“盖尝溯有明之季,凡称诗者咸尊盛唐;及国初, 而一变拙唐而尊宋,旋又酌盛唐与宋之间,而推晚唐,且又有推中州以逮元者, 又有拙宋而复尊唐者。纷纭反覆,入主出奴,五十年来,各数一帜。”又有学者 分析:“康熙十年前的诗人,绝大多数仍主唐音;康熙十年之后,大多数人皆舍唐 入宋,康熙二十六年以后,随着各种唐诗选本和宗唐诗话的问世,原来的宗宋诗 人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向唐诗复归的趋势。”圆 对于此种变化轨迹,可作如下分析,唐诗作为诗歌典范的观念早已形成,唐 诗很容易被清初诗人所接受。而宋诗则不断被历代论诗者所批评,一直处于附属 的地位。又因为明七子“尊唐 说对清初诗人起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康熙十年前 尊唐势力强大,诗坛虽有为宋诗辩护者,但难以与尊唐派抗衡。清人学唐的弊端 逐渐引起了许多论诗者的不满。有识见的诗学家对唐诗与宋诗极力调和,并提倡 宋诗。此外,康熙十年大型宋诗选本宋诗钞的刊刻和流行也起到了宣扬宋诗 。叶燮三径草序 a 载王运熙,顾易生清代文论选 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6 6 页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 d 苏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论文,1 9 9 7 年5 月 - 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作用,于是很多诗人远唐近宋。其间不乏坚守唐诗阵地者,仍对宋诗弊端展开 批评。清人学宋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为了纠正诗坛上学宋之弊,有识见的诗 学家由宋返唐,极力为唐诗张目。其他诗人也多转向宗唐。通过对清初诗人变化 轨迹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至迟在康熙十五年左右,宋诗派和唐诗派分庭抗礼的 形势就已形成,宋诗派和唐诗派两大阵营也已基本建立。 清初论诗者主要来源于众多文人团体和诗学流派。在诗坛影响最大的则是以 黄宗羲为核心,包括众多弟子和文友在内的文人团体;以钱谦益为核心,包括众 多弟子在内的虞山派;以王士稹为核心,包括众多弟子和追随者的神韵诗派。 二、唐诗派和宋诗派阵营的形成 ( 一) 唐诗派阵营成员 依据论诗者诗学宗尚的情况,可以把他们划入唐诗派和宋诗派两大阵营。唐 诗派阵营有王夫之、顾炎武等遗民诗人,冯班、冯舒等“虞山派 宗唐诗人,还 有吴乔,贺裳,申涵光,贺贻孙,毛先舒,朱鹤龄,李因笃,毛奇龄、徐增,施 润章等人。遗民诗人王夫之受明七子影响而尊盛唐,抑中晚唐,贬宋诗。他认为, 盛唐诗歌能继承诗经的传统,李白、杜甫创作的盛唐诗起到了表率作用。而 晚唐及宋诗的成就远逊于盛唐诗。他还批评宋人创作的不良倾向,指出宋人作诗 不能以抒发性情为出发点,过于注重炼字造句,使事用典等形式内容。王夫之曾 编唐诗评选为唐诗张目,又撰姜斋诗话阐释尊唐抑宋的宗旨。他以孔子 诗教立论,排斥中晚唐和宋诗,在遗民诗人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吴乔,冯班,贺赏论诗皆宗晚唐,重比兴。但他们宗唐的策略和对宋诗的态 度不尽相同。吴乔有感于前后七子尊盛唐之弊已深,故舍盛唐而倡晚唐。他以比 兴和赋论诗,指出唐诗“有意,而 乇比兴以杂出之,其词婉而微, 宋诗“亦有意, 惟赋而少比兴,其词径以直,”明诗瞎盛唐,“无意无法 ,不存比兴,如“木偶被 文绣”。吴乔对宋诗的定位是逊于唐而高于明。他不喜宋诗,认为宋诗不合乎“优 柔敦厚 的标准。但又强调学习宋诗的重要性。冯班论诗宗晚唐,黜宋诗。他要 。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m 载郭绍虞清诗话续编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4 7 2 页 8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求诗歌兼具美刺和比兴,故而崇尚符合比兴和美刺标准的中晚唐诗。冯班对严羽 贬抑中晚唐诗的态度十分不满,他在钝吟杂录严氏纠缪中驳斥严羽之说,极 力为晚唐诗张目。冯班痛恶宋诗,认为宋诗不如唐诗功夫细,不值得取法。他对 江西诗派存有偏见。曾在钝吟杂录中猛烈抨击江西诗派“夺胎换骨 之说。 贺赏论诗也主张比兴。他认为中、晚唐诸家之作多存比兴,意味深长,而宋诗多 赋而少比兴,失之于率直。故倡中、晚唐诗而不喜宋诗。但他不完全否定宋诗, 认为宋诗良莠不齐,不可等量齐观。 贺贻孙推崇浑厚有力的盛唐诗,而不喜孱弱的晚唐诗。他认为盛唐诗“气格 浑老,神韵生动 ,有自然天成之妙,而指斥晚唐诗“气卑格弱”,用语生硬,窠 臼已深。贺贻孙对学唐的宋初之诗持宽容态度,认为它可与唐诗媲美。他从宋诗 与唐诗的继承关系来评价宋诗,宗唐而不废宋,较尊唐黜宋者持论公允。 朱彝尊经历了由唐返宋的转变。他早年受到明七子、陈子龙云间派的影响, 尊唐黜宋。中年以后又出唐入宋,推崇宋代诗人。根据朱彝尊论诗的总体情况可 以看出,宗唐是其主要的诗学宗尚。朱彝尊不满宋人自辟蹊径。他在丁武诗选 序、汪司城诗序、鹊华山人诗序等若干篇诗序中指出了宋诗粗鄙,庸俗、 软熟等诸多弊端。朱彝尊又对清初诗人厌唐趋宋的做法十分不满,认为他们取法 不当,偏离了诗学的正轨。其他如施润章蠖斋诗话、徐乾学赵执信谈龙录 等论诗皆宗唐。 ( 二) 宋诗派阵营成员 宋诗派阵营中有虞山派钱谦益及“虞山派 宗宋诗人,神韵诗派王士稹、汪 懋麟,以黄宗羲为核心的文人集团,还有汪琬,叶燮等人。钱谦益论诗唐宋兼宗, 作为清代宋诗风的开启者,他完全摆脱了“宋无诗”的偏见,把宋诗从被排斥的 境地中解救出来,极力为宋诗翻案。钱谦益所采取的策略有两个:一是以“有本 作为衡量诗歌的标准,肯定宋诗。他所谓的“有本”是“诗经以来至杜诗而集 其大成的生命和现实感怀。 因此,他推尊杜甫,撰成杜诗笺注一书。又对 。贺贻孙诗筏 m 载郭绍虞清诗话续编e z 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1 7 4 一1 7 5 页 。罗时进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e 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 6 ) - 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觉学习杜甫,而基本符合“有本 标准的苏轼、陆游等宋人诗予以肯定。二是 在称赏能得唐诗精髓者的同时,也肯定出入唐宋并能深入宋诗堂奥的诗人。钱谦 益认为他们根柢深厚,学诗方法恰当。能取唐宋大家之优长,在创作实践中融会 唐宋,使诗歌达到很高的境界。 王士稹唐宋兼宗,他在钱谦益提倡宋诗之后,有所继承和发展。王士稹汲取 了钱谦益诗论中的精华,把钱谦益“不为唐诗分期”的主张范围扩大到宋、元, 从不以时代论诗的角度肯定了宋诗。王士祺又极力推崇宋代名家,尤其是一度被 人诋毁的江西诗派重要成员。他以诗坛盟主的身份大力倡导宋诗,对宋诗派的壮 大和远唐近宋风气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黄宗羲为核心的文人集团是宋诗派的主力。其重要成员有查慎行、吕留良、 吴之振等。黄宗羲是宋诗派重要的开拓者。他受钱谦益的影响而反对尊唐黜宋之 风,极力为宋诗辩护。他从宋诗的渊源着眼,揭示宋诗由唐诗发展而来,其姜 山启彭诗稿序云:“善学唐者唯宋”,“少陵体则黄双井斋尚之,流而为豫章诗派, 乃宋诗之渊薮,号为独盛。欧、梅得体于太白、昌黎,王半山、杨诚斋得体于唐 绝。从诗歌发展的角度对宋诗予以肯定,认为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唐诗和宋元诗各有优长,不必扬此抑彼。 黄宗羲、吴之振、吕留良等还合编大型宋诗选本宋诗钞。主要由吴之振负 责搜求宋人别集,吕留良进行选编,写宋人小传,黄宗羲、吴自牧等搜讨勘定。宋 诗钞反对以评选唐诗的标准评选宋诗。所录入8 9 家1 1 0 种宋人诗集,皆是典型 的宋诗别集。编此书的目的和宗旨都体现在吴之振的序中。吴之振宋诗钞序 的要义有三个:一是为宋诗辩护。此序对当时指责宋诗为“腐”的诗人予以驳斥。 称“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圆指出宋诗由 唐变化而来,推陈出新,不能称腐。二是为宋诗扬名。它将时人舍宋宗唐的作法 比为“逐父而祢其祖”,认为清人距宋近而离唐远,不应舍近求远,从而为宋诗张 目;三是指出此书的编选宗旨为“尽宋人之长”,进一步达到宣传宋诗的目的。宋 。黄宗羲黄梨洲遗书十种南雷文定后集 m 卷一姜山启彭山诗稿序e a 清光绪卅一年( 1 8 8 5 ) 杭州群 学社石印本 。吴之振宋诗钞序 a - i 载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宋诗钞e z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3 页 第一章盾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诗钞是这个文学团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倡宋的有力武器。它的刊刻流行加 速了“宋诗热 的形成,在唐诗派和宋诗派论争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查慎行早年受业于黄宗羲,是清初宋诗派的主力。他不满宗唐宗宋之说,提 倡唐宋并重。他倡宋的途径主要是宋型诗歌的大量创作,其论诗之语多见于论诗 诗。得川叠前韵从余问诗法戏答之称:“唐音宋派何须问,大抵诗情在寂寥。 查慎行把唐诗和宋诗相提并论,并提倡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互参唐宋,广泛吸取 前人的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宋诗的地位。 叶燮论诗唐宋兼宗,他对“盛唐”说极为不满,从变的角度为宋诗张目。在 原诗一书中,叶燮驳斥了以工拙斥宋的观点。又着眼于揭示宋诗与唐诗的继 承关系。指出宋诗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有所新变,自成一格。从而大大提升了宋 诗地位。叶燮论诗虽然没有深入宋诗的核心。但他极大发展了宗宋诗观,在清代 宋诗派的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汪琬读宋人诗六首,宋荦 漫堂说诗,田雯古欢堂杂著等皆不满于扬唐抑宋风气,而为宋诗张目。 三、清初诗坛的论争案例分析 清初典型的唐宋诗之争有虞山派内部尊唐主宋的论争。明清之际,“虞山派” 内部宗晚唐者与尚宋者和兼宗唐宋者对宋、元诗的认识产生分歧。宗晚唐一派以 冯班、冯舒为代表,尚宋、元一派以钱谦益、钱陆灿为代表。冯班对钱谦益以倡 导宋、元诗来纠正明七子尊唐之弊这一做法极为不满。他在钝吟杂录卷七戒 子帖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来反驳钱谦益:一是对陆孟凫贬唐的说法予以驳斥,借 以表明其宗唐贬宋的态度;二是对钱谦益上溯齐梁,下学唐诗,兼取宋、元的的 学诗方法提出批评;三是指斥元遗山不善学古,评价古人有失偏颇,暗示钱谦益 取法对象选择不当。此外,他又在钝吟杂录卷四读古浅说一文中以骏马 美女和俗马丑女这一生动的说法来譬喻七子尊盛唐和同派中人尚宋、元,认为同 派中人倡导宋、元诗与七子提倡“尊唐说一样在诗坛产生不良影响。以钱陆灿 为代表的尚宋、元一派则不满宗晚唐一派学诗取法晚唐,钱陆灿批评宗晚唐者“以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r m l 卷二十八得川叠前韵从余问诗法戏答之c a 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 务印书馆,民国八年( 1 9 1 9 ) 第3 0 3 页 - l l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妖冶为温柔,以堆砌为敦厚。 认为他们于诗歌创作过于注重华丽的词藻,追求 纤细柔美的诗风,产生的弊端很深。论争的起因是虞山派内部成员对彼此诗学宗 尚不满。从论争的情况可以看出,此场唐宋诗之争不立门户,它围绕着对学唐学 宋的看法展开。论争双方虽对唐宋诗崇尚各异,有针对性的展开争辩,但不对彼 此进行攻击。论争没有产生严重后果。 清初宗宋的汪懋麟和宗唐的施润章、毛奇龄、徐乾学等人也进行过论争。其 中,以汪懋麟和徐乾学的论争最具有代表性。据郑方坤百尺梧桐阁诗钞小传 载:“( 汪懋麟) 尝大会名士于都城之祝氏园,酒半扬觯言欲尽祧开元、大历诸家, 独尊少陵为鼻祖,而昌黎、眉山、剑南而下,以次昭穆。语悉数未可终昆山,徐 健庵先生独抗论与争,谓宋诗颓放,无蕴藉,不足学,学之必损风格。君子一言 以为知奈何用偏词取快一时,辩难喧呶,林鸟皆拍拍惊起。 辩争的起因是双方 对诗歌传统的接受与传承问题产生分歧。争辩围绕着对宋诗风格的认识进行。汪 懋麟认为宋诗有其独特风格,他提倡以杜甫为祖,以韩愈、苏轼、陆游等人为宗 建立起一个新的诗歌传统。他从宋诗立场出发提出此种主张,其最终目的是力图 构建一个宗宋的链条。而徐乾学则力振唐音。他从唐诗观的立场出发指斥宋诗, 认为宋诗“颓放 ,“无蕴藉”,不值得取法。辩争双方立场不同,因此对宋诗特点 认识不同,相比之下,汪懋麟持论较为公允,而徐乾学则局限于唐诗本位意识, 持论偏颇。 这两场论争是清初唐宋诗之争的缩影,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论争中,取法唐 宋诗的问题得以公开的讨论,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清人对学唐学宋产生弊端进行反 思的结果。辩争的过程促进了清人对如何取法唐宋诗的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助于 学诗者加深对宋诗的认识,摆脱盲目学唐学宋,人云亦云的情况,更好地接受唐 宋诗。此外,在辩争中,如何认识宋诗风格的问题也得到集中的讨论。宋诗的审 美特征在与唐诗的比较中得以不断发掘,为清中叶宋诗审美传统的建立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卷五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第8 8 页 o 郑方坤本朝名家诗钞小传e m - i 载艺苑捃华 z 清同治七年( 1 8 8 1 ) 序刻本 - 1 2 - 第一苹盾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第三节清中叶和晚清诗坛的唐宋融通 一、清中叶诗坛的唐宋之分 清中叶诗坛,浙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等各大流派相继而起,争唐争 宋的现象基本消失。唐宋诗之争由“争 逐渐转向“分 ,多无正面的交锋。论 诗者围绕着唐诗和宋诗的差异展开论辩,他们从诗歌的功能内容、形式、风格等 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论争者对唐宋诗的宗派之争极为反感。 他们虽对唐诗和宋诗各有倾向,但极力避免落入宗唐宗宋的窠臼。唐宋兼宗成为 普遍的诗学宗尚。 此期间唐诗派和宋诗派两大阵营力量基本均衡。加盟唐诗派阵营的有沈德潜 领起的格调派。沈德潜身为诗坛盟主,政治上位居高位,他在明代复古派“格调 说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格调说 ,并积极倡导。沈德潜还是清中叶倡导唐诗的主力, 他旗帜鲜明地标举盛唐,无论在选诗还是论诗上,都以唐诗理论为基点。他以尊 唐、复古为原则编大型唐诗选本唐诗别裁集,极力为唐诗张目。唐诗别裁集 序称:“有唐一代诗,凡流传至今者,自大家名家而外,即旁蹊曲径,亦各有精 神面目流行其间,不得谓正变盛衰不同,而变者衰者可尽废也。 以盛唐诗歌作 为诗之正轨,从而发扬了盛唐诗歌的新精神,树立了盛唐诗歌的审美典范。沈德 潜还在说诗啐语和若干诗序中极力称赏唐诗,推崇唐代诗人。对于宋诗,沈 德潜多持以宽容的态度,他既认为宋诗失之于腐,又对学唐的苏轼、陆游等诗颇 多恕辞。沈德潜论诗谨遵儒家诗教,已摆脱了宗唐宗宋的桎梏。其弟子也多承师 之论推尊盛唐,不废黜宋诗。此外,受沈德潜影响,钱良择唐音审体、乔亿 剑溪说诗、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皆侧重以格调论诗,倾向宗唐。 清中叶宋诗派阵营的主力有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和翁方纲领起的肌理派等。 雍乾之际的浙派诗人发展了清初吴之振、查慎行宗宋的势头。他们多是学者兼诗 人,倡宋的理论相对较少。厉鹗尚宋主要与诗学趣味有关。其尚宋的旨趣通过大 量的诗歌创作和所编大型宋诗选本宋诗纪事得以体现。他作诗好用典故,诗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m 唐诗别裁集原序e a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1 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学问气足。其所编宋诗纪事共1 0 0 卷,辑得宋诗人3 6 0 0 余家。促进了宋诗 的流播。杭世骏尚宋通经。他的观点主要见于其数十篇诗序。在这些序中,他强 调了诗中学问的重要性,并对“以学问为诗”斥宋的诗人予以反驳。 翁方纲领起的“肌理派 是重视考据的一派。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和对金石之 学和考据之学的热爱。翁方纲主理尚宋,推崇宋代诗人。如他在石洲诗话卷 一中赞誉宋人对于理的研习达到精深的程度:“谈理至宋人而精,说部至宋人而富, 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 翁方纲概括宋诗独特 的审美特征为“益加细密 ,“刻抉入里 。他论诗从宋诗立场出发,克服了以唐诗 视角看宋诗的弊病。并建立了宋诗独立的审美价值传统,使得宋诗与唐诗共同成 为诗学的审美典范。翁方纲“上承清初宗宋诗观,着力折中唐宋,所论亦多有卓 识,为宗宋派诗学作了理论总结,在清初宗宋派和晚清宗宋派之间起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其他肌理派成员皆尚宋,与翁方纲的诗学主张相似。 清中叶还有唐宋兼宗,不偏袒唐宋的一派。即为袁枚倡导的“性灵派 。袁 枚倡导“性灵 说,论诗兼宗唐宋,偏重唐诗。他认为唐和宋只是国号的不同, 反对宗唐和宗宋。又肯定宋诗在学习唐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能自成一格。但个 人的审美趣味使他在论诗时体现出近唐诗而远宋诗的倾向。他在答施兰坨第二 书中极力抨击宋诗之弊,认为宋诗之弊在于使用叠韵,滥用典故,枯燥说理, 忽视性情。 袁枚夸大宋诗之弊,指出唐诗之弊远不及宋诗之弊。以此来达到为唐 诗开脱的目的。袁枚不喜宋人,对宋代诸家之作评价也不高,认为宋人诗作或过 于粗硬,或过于平浅,多不符合诗歌审美标准。 赵翼论诗主变求新,反对标榜门户,争唐争宋。他认为宋诗在唐诗之后不得 不变,承认宋诗具有独立的价值。其论诗之语主要见于论诗诗。赵翼论诗称: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固此 诗批评了诗坛上盲目学唐学宋的现象。将此种现象生动地譬喻为“矮人看戏”。 o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m 载郭绍虞清诗话续编r z l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1 4 2 6 页 。邱美琼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过程 j - 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6 年,( 4 ) 赵翼论诗 a 1 袁枚,雷瑁注释注释小仓山房文集 m 卷十七答兰姹第二书r a l 民国十八年( 1 9 2 9 ) 扫叶山房石印本 赵翼论诗 a 1 载王英志清人绝句十五家掇英 z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第2 4 4 页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赵翼在此诗中鄙视对唐宋诗进行盲目选择的人。认为他们人云亦云,立场不坚定, 更缺乏自己的观点。而主张以鲜明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唐宋诗,此种主张的提出是 对人们在接受唐宋诗传统之时产生弊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蒋士铨不满唐诗和宋诗的宗派之争,认为一代有一代之诗,不必专宗盛唐。 其辨诗称:“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变化不得已,运会实迫之。格调苟 相袭,焉用雷同词?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一代只数人,余子故多疵。敦厚 旨则同,忠孝无转移。元明不能变,非仅力气衰,奈何愚贱子,唐宋分樊篱。哆 口称唐音,羊质冒虎皮。 他着眼于宋代诗学的发展背景,将宋诗新变与宋诗在 唐诗这一典范之后进行艰难选择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揭示宋诗之“变为形势 所趋,符合诗歌发展的规律。此诗又对盲目学唐,为唐宋诗强分优劣的明人提出 尖锐的批评,认为明人尊唐窠臼已深,对诗道危害极大。辨诗有理有据地为 宋诗辩护,并触及宋诗新变的实质。在唐宋诗之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其边随园遗集序、沈生拟乐府序等文中也对以时代论诗和分宗立派的现 象提出批评,并指出强为唐诗和宋诗划分界限是不自立的表现。其他的性灵派成 员也多对唐宋诗不分畛域,能跨越唐宋鸿沟。 二、晚清诗坛的唐宋并重 晚清以降,宋诗运动兴起,唐诗派和宋诗派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宗宋成为这 个时代主要的诗学趋向。在唐宋诗之争的大环境下,诗人们论诗多从宋诗立场出 发。提倡唐宋并重。诗坛上相继而起的文学流派有道咸年间崛起的宋诗派,“同光 体 诗人,桐城诗派等。 以程恩泽、祁寓藻为代表的道咸宋诗派受翁方纲影响而倡宋。道咸宗宋诗人多 提倡唐宋诗的兼容并蓄。他们是晚清宋诗运动的最早发起者。成员还有何绍基, 郑珍,莫友芝,朱庭珍、林昌彝等。其中,朱庭珍筱园诗话论诗以宋诗理论 为基准,对唐诗的价值也予以肯定。林昌彝也能客观地看待唐宋诗,并在理论上 融会唐宋,其射鹰楼诗话指出诗歌的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对唐诗和宋诗 。蒋士铨忠雅堂诗集 m 卷十三辨诗e a 3 清乾隆扬州重刻本 - 1 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出公允的评价。道咸宋诗派力倡宋调而不弃唐音,成为“同光体 诗人宗宋的 先声。 “同光体”诗人从清中叶和道咸宗宋诗人那里吸取经验,把声势浩大的宋诗 运动推向高潮。他们以地域分为三派。闽派以陈衍为代表,郑孝胥,陈宝琛等为 骨干。赣派以陈三立为代表,重要成员还有夏敬观,胡朝梁等;浙派代表为沈增 植、袁昶。这三派论诗多从宋诗立场出发,宗宋而不薄唐,通过对唐诗和宋诗的 比较来宣传宋诗。于宋诗精华有深入的发掘,在晚清宗宋诗人中取得的诗学成就 最高。 闽派陈衍学习王安石、杨万里,他反对把唐诗和宋诗截然对立,对前人“强 分唐宋诗”的做法颇为不满,因此主张“诗不分唐宋”。在论诗中,他立足宋调, 如在石遗室诗话卷一阐释了“三元 说,将开元、元和、元祜作为诗歌发展 的全盛期,并指出:“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 。认为唐诗和宋诗只存 在先后之分,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揭示了唐诗和宋诗内在的联系, 通过揭示唐诗和宋诗的继承关系来阐释不分唐宋的观点。他又在石遗室诗话 卷十四中进一步揭示宋诗对唐诗的开拓和创新,在肯定唐诗的基础上高扬宋诗, 从而使宋诗取得了与唐诗对等的地位。在选诗上,陈衍也以倡扬宋诗作为目的。 他所编的两部诗选近代诗抄和宋诗精华录所收录者主要是具有宋诗意味 的诗人诗作。其中宋诗精华录揭示了宋诗“生新 、“善于变化 、“辟出境界 、 “自然稳切 等诸多优点。近代诗抄选评道光到民初3 7 0 位诗人的作品,所录 诗人多为晚清宋诗运动的主力。陈衍对宋诗特征进行深入发掘,并褒扬能得宋诗 精髓的诗人。这充分体现了陈衍宗宋的旨趣。 赣派陈三立早年作诗学韩愈,后又转而学黄庭坚,他擅长创作宋调。在论诗 评诗上,他主要通过对黄庭坚诗歌的高度评价来提高宋诗的地位。其漫题豫章 四贤像拓本称:“脆坐虫语窗,私我涪翁诗。镌刻造化手,初不用意为 , 称赏 黄庭坚诗达到自然高妙的境界,流露出对黄庭坚的仰慕之情。又为濮青士观察 。陈衍石遗室诗话 m 载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e z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2 第2 1 页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 m 卷上漫题豫章四贤像拓本 a 民国初铅印本 - 1 6 第一章唐宋诗之争的由来和发展 丈题山谷老人尺牍卷子称:“我诵涪翁诗,奥莹出妩媚,冥持贯万象,往往天机 备。世儒苦涩硬,了未省初意。粗迹扫毛皮,后生渺津逮。 认为黄庭坚诗虽然 注重用典,追求用字技巧,但诗歌意境十分高妙。又驳斥后人对黄庭诗的误解, 为黄庭坚正名。陈三立极力为黄庭坚辩护,并充分肯定了黄庭坚诗歌的创作成就, 从而证明了宋诗存在的合理性。 浙派沈增植取法韩愈,孟郊,黄庭坚,论诗倡“三关说 ,将陈衍“三元说” 中的元和改为“元嘉,此说主张学诗先从元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庆阳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5年福建省罗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内勤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选聘自治区特邀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拟进入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省华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霍州煤电井下岗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90人(山西)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江西都市城际公交有限公司招聘2名劳务派遣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汪小兰版有机化学答案全
- DB32∕T 3751-2020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
- DB51T 2975-2022气凝胶复合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音乐》第三课时《联想与想象》 课件
- 实验,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的鉴定课件
-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 GB/T 40302-2021塑料立式软薄试样与小火焰源接触的燃烧性能测定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3500道直接打印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套课件208P)
- 急诊科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