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三国志注、世说注、续汉书志注、文选李善注号称中国古代四大 古注,保存了众多唐代以前之古文献,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献学意义,为 后世学者进行校勘、辑佚不可或缺。沈家本古书目四种是引用书目编撰的典 范,是四大古注引书研究的代表作。世说注所引书目是古书目四种第二 编,是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 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可惜一直无入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整理,给今入阅读和利用 带来不便。余不揣浅陋,在对沈家本及其世说注所引书目研究的基础上,尝 试对世说注所引书目全文进行句读和校补,力求为读者带来一个便于使用的 新的文本。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为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概论,包括作者、成书、体例、成就、价 值、不足等等。第三部分为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校补,包括简体录入、标 点、校勘、补正等内容,校补的内容主要核对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条目的 出处是否准确,解题的引文是否有讹、脱、衍和异文,所引各书的存佚情况如何, 是否有辑本等等,一一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核实。 通过对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的整理,以期与其他三编成为合璧,使古 书目四种成为一部方便阅读和利用的唐前佚书总目提要。 关键词:世说新语;世说注;沈家本;书目 a b s t r a c t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r o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s h is h u o x i ny - u ,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r o m a n c eo fc o n t i n u e dh a n s h u ,“l i s h a n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 w e n x u a n , a sk o w nf o rt h ef o u ra n c i e n ta n n o t a t i o n s ,a n di t 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f o r s a v i n gag r e a td e a l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a tb e f o r ea n c i e n tt a n gd y n a s t y i ti se s s e n t i a lf o r a c a d e m i c sw h or e s e a r c ho nc o l l a t i n ga n dc o m p i l i n g 。“刀,eb o o k s 丙i e ha n n o t a t i o n 如rs h is h u ox i ny uq u o t e d ”i s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 “f o u rk i n d so fo l db o o k s ”w r i t t e n b vm rs h e nj i ab e n m rs h e nw a saf a m o u sa c d e m i cw h os t r i c t0 1 1h i sa c q u a i n t a n c ei n t h ee n d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ti si n c o n v e n i e n tt or e a dt h e s eb o o k sf o rt h e r ea r er i o p u n c t u a t i o ni ni t 吼eb o o k sw h i c ha n n o t a t i o nf o rs h is h u ox i ny uq u o t e d ”w r i t t e n b ym rs h e nj i ab e n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b o o k st h a tr e s e a r c ho n a n n o t a t i o n f o rs h is h u ox i ny u b yx i a o b i a o i no r d e rt og i v es o m ec o n v e n i e n c et or e a d e r s 1 w i l lt r ym yb e s tt od or e s e a r c ho r it h eb o o k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ic o l l e c ta n dc h e c kl o r so fi n t e r r e l a t e db o o k s p a p e r sa n dj o u r n a l s i nb i b l i o g r a p h yw a y s u c h 弱r e a d i n gi t c o l l e c t i n gs o m e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f r o m s h i s h u ox i ny uq i a ns h u ”w r i t t e nb yy 甜i a x i ,a n dc o m p a r i n g “t h eb o o k sw h i c h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s h is h u ox i ny uq u o t e d ”w i t h “s h is h u ox i ny uq i a ns h u ,i no r d e r t of i n ds o m ed i f f e r e n t e n c e s a n ds oo n id om yb e s tt ok e e pt h eb o o ka si tw a s ,e x c e p t 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st os i m p l e ,a n ds oo n 9 硒gb o o k s 铎? 0 c ha n n o t a t i o nf o r s h is h u ox i ny uq u o t e d w r i t t e nb ym rs h e n j i ab e nw i l lb eam o r ec o n v e n i e n ta b s t r a c t e db o o kb e f o r ea n c i e n t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a p u n c t u a t i o n e db o o ki ns i m p l ec h a r a c t e r sf r o mc o l l a t i n ga n dc o m p i l i n g k e y w o r d s :s h is h u ox i ny u ; a n n o t a t i o nf o rs h is h u ox i ny u ;t h eb o o ko f s h e n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j1日 三国志注、世说注、续汉书志注、文选李善注号称中国古代四大 古注,保存了众多唐代以前之古文献,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献学意义,为 后世学者进行校勘、辑佚不可或缺。沈家本古书目四种共四编,包括第一编 三国志注书目二卷,第二编世说注书目三卷,第三编续汉书志注书目 三卷,第四编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六卷。是四大古注引书研究的代表作。古 书目四种为沈家本先生遗稿,前三编在沈先生身后刊入沈寄籀先生遗书乙 编中,第四编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并未刊行,现第四种清稿本藏东北师大图 书馆。所以,古书目四种实为古书目三种。通过对世说注所引书目的 初步校补,发现世说注所引书目似乎也是未定稿,起码刊刻时未经沈家本最 后审定。并且世说注所引书目刊成后一直无人进行整理,不便于利用,沈家 本先生的文献学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课题是在老师指导下,与同 学一道承担起对沈家本古书目四种的初步研究整理工作,以与其他三编成为 全璧,把沈家本的文献学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整理工作,检 验和巩固一下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对刘峻注的研究是世说新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至今对刘峻 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宋人汪藻有l :刘孝标( 世说新语 叙录二卷,其 末记有引用书目,但已亡佚。清术叶德辉编有世说新语征引书目,录书近五 百种,并略加考案。晚清沈家本先生在古书目四种中的二编世说新语注所 引书目罩,也对世说新语中的引书进行了详细考证。今人在此方面发表了 很多研究性的文章,主要是研究刘注的文献价值、成书年代和体例等,如世说 新语及注成书年代考、( l t t _ 说新语注的文献价值特点等等。研究刘注的 学者主要有宋人汪藻、清木叶德辉、晚清沈家本,今人何其图、魏世民、李湛渠、 赵建成、赵志清、张叔宁等。 在对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研究只益增多的同时,刘峻的世说新语注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清代及清代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对刘峻世晓新语注 所引的书目进行整理研究,这从世说新语引用书目、 世说注所引书目等名 称就能看出来。今人在注意对世说新语注所引书目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世 说新语注的其它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众多文章,主要的有何其图的谈( 世 说新语注) 的文献价值特点、魏世民的 ( 世说新语) 及( 注) 成书年代考、 赵建成的刘孝标( 世说注) 考略、张叔宁的刘孝标 世说新语) 注体例探 析、房瑞丽的刘孝标 简论、赵志清 世说新语) 刘氏注研 究、李湛渠的( 世说新语) 刘孝标注诗话拾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或洋或略 的对刘峻的世说新语注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版本目录学的任务要求我们, 要研究一部书成于何时、体列如何、有什么价值特点、与其它书比较起来有哪些 优劣等。当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时,会对书的内空以及它文字下边所蕴含的文化 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体会。何其图的谈( 世 兑新语注) 的文献价值特点、魏世 民的 注体 例探析、房瑞f j l i 的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简论分别回答了诸多的相关问题。 房瑞丽的简论不仅论述了世说新语注对裴注的继承和超越,还对世说注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身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阐发;张叔宁的探析把刘峻的世说新语注体例, 略分为补阙、纠缪、备异、论辩、存异、释典、疏理、别见等八端,进行了透彻 的解析;魏世民的年代考通过仔细的考证,最终把世说新语成书时间定在宋 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 4 3 2 4 4 4 ) ,把注则定于梁天监元年至普通二 年问( 5 0 2 5 2 1 ) ;何其图的价值特点单从文献角度出发,在归纳出了四大要点 的同时,也间接的在第一要点中表明了自己注增世说以隽永的观点。如 要尽快的对刘注本身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可以阅读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杨 勇的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释例和张舜徽的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释例。 与上述著作单从某一角度解析世说注相比,赵志清的( 世说新语) 刘 氏注研究和赵建成的刘孝标( 世说注) 考略则是综合性的研究作品。两部 书从撰写时间、引书考证、刘注产生的根源和特色、刘注的价值、刘注的不足、 世说新语敬胤注与刘注的比较等诸多方面,对刘峻的世说新语注进行了 详细和系统的论述,虽然不能说是集大成之作,但目前来说已经是极为详备的研 究佳作了。通过阅读这两部作品,可以对世说新语刘注研究从总体有一个比 较清晰的认识。李湛渠的( 世说新语) 刘孝标注诗话拾沈对刘注中的诗话进 行了摘选,参考使用极其方便。 最早对刘峻世说新语注引书进行整理的是宋人汪藻,在他的刘孝标 叙录( 二卷) 末记有引用书目,但可惜的是已经亡佚。通过潘建国的 凌漾初刊刻、评点( 世说新语) 考述一文可知,凌漾初对世说新语有 1 5 5 条评语,这些评语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刘注的,但中间还是有相关言语,对了 解刘注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王旭川的明代( 世说新语) 的研究及影响提及 了明入对世说新语注的研究与评点,大多为只言片语,不成体系,但亦值得一 观。在批点中,以刘辰翁、王世懋、李贽最为有名。相对于前朝后世,清人在刘 注所引书目方面作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让人注目。清人叶德辉著有世说新语征 引书目,现名为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见1 9 8 2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思贤讲 社刻本影印之世说新语。因为汪藻所作的引用书目已经亡佚,故叶氏之作显 得就比较珍贵。叶氏之后,沈家本撰有世说注所引书目,见于古书目三种 全二册 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木版印刷。此二者是研究刘注的典范,无论是从治 学态度还是方法上都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对刘注引书的考证十分严谨。除叶德 辉、沈家本的著作外,后人还把世说注引用书汇编成集,如北京中华书局 1 9 5 9 年出版,马念祖先生著的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此书便将世 说注收入其中;在更早,北京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1 9 3 3 就编篡成书世说新 语引得,其后附刘注引书引得。这两部书较之清人之作,更便于阅读使用,是 初研究哲入i j 和使用的最佳书目。 国外对世说新语及注的研究也很多,但相比较而言,以同本为最。 初步查得英文栩关作品有, 美 r i c h a r db w a t h e r 著、范子烨译的 世说新 语) 的世界和范子烨的马瑞志的英文译注本世说新语) 。日本的此类文献 资料,相对前者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超出甚多。较好的佳作有,古田敬 一的世说新语校勘表附佚文、吉川幸次郎、纪庸译的( 世说新语) 之文章、 高清桥的世说新语索引、伏见冲敬的唐写本世税新书、松岗荣志( 世说 新语) 原名重考。当然,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相贯的 体系,但能至此已是极为难能可贵! 研究方法上,本论文采取文献学研究方法,从最基本的原始文献整理入手, 在把古书目四种第二编世说注所引书目在计算机上存储后,对相关的专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著、论文集和期刊等进行最大限度的搜集和检阅,挑选出可供参考者,多加使用, 以资考校。最主要是利用东北师范大学已有馆藏,通过细致的逐字逐句的认真考 校,将古书目四种第二编世说注所引书目整理出来。除此之外,还可利 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搜集所需相关信息和资料。向导师和学校的其它各位老师 请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世说新语注引书研究概况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4 0 3 一约4 4 3 ) ,南朝宋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 州) 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后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 开府仪同三司。元嘉2 1 年死于建康( 今南京) 。除撰有世说新语外,还有志 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当为志人小说集,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此书对笔 记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可胜 数。世说新语原为八卷,今作三卷,分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主要记晋代 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世说新语注作者刘峻( 4 6 3 5 2 2 ) ,字孝标,以字行。山东平原县人。 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代表作有广绝交论和辨命论,然以注释刘义 庆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注一之一的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其最大特点 就是征引浩博、体例严谨。沈家本先生在世说注所引书目序中说:“古书之 存于注释家者,裴世期为最先,稍后即为刘孝标之刘义庆世说注,其所引之 书,今存者十不及一,赖之以传。” 随着对刘义庆世说新语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古籍校勘、辑佚工作的开 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文献价值,开始对世说新语 注的引书进行研究和利用。最初的研究活动,据考是从编辑引用书目开始的。 最早对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进行整理的是宋人汪藻,在陈振孙直斋 书录解题中著录汪藻世说新语叙录二卷,首为考异,继为世谱姓字异同, 末汜所引书目,但可惜已经亡佚。宋高似孙纬略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 “引援详碓,如引汉魏诸史,及子传地理之书,皆不必言,只如晋氏一朝史,及 晋诸公列传、谱录凡百六十六家,皆出正史之外,记载特详,实为注书之法。 。 极为推重若是。 相对于前代和后世,清人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研究方面作的工作更 让人注目。清人叶德辉著有世说新语征引书目( 1 9 8 2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思贤讲社刻本世说新语,将此目附裁于后,更名为世 兑新语注引用书目) , 乃据世说新语注重辑。在6 订人工作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 氏之后,沈家本 的世说注所引书目为世说新语注引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沈目研究和沈 目校补见后文)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辑了一大批古籍引得,其中有引 书索引多种。世说新语引得编纂于1 9 3 3 年,其后附刘注引书引得,是刘注引 书很有价值的一部索引。 现代学者马念祖先生编有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其中就有世 说新语注引用书目,但比较简单。 o 国沈寄锣遗书古书日二三种_ 二编世说注所引书日序) 序一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概论 沈家本( 1 8 4 0 - 1 9 1 3 ) ,字子悖,别号寄移,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晚清著 名法学家、文献学家。同治四年( 1 8 6 5 ) 中举,留在刑部供职,光绪九年( 1 8 8 3 ) 考取进士,仍留任刑部。此后,历任直隶司主稿、奉天司正主稿兼秋审处坐办、 律例馆帮办提调、知府、刑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侍郎、管 理京师法律学章事务大臣、资政院副总裁、袁世凯内阁司法大臣等要职。在其担 任修订法律馆大臣一职期间,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 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法院编制法等 法律法规,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家本博闻强记,学贯中 西,治学态度极为严谨,擅长考据。法学之外,兼通经史。著有说文引经异同、 诸史琐言、i :三国志校勘记等,后人汇为沈寄移先生遗书,分甲乙两 编凡3 8 种1 9 0 卷,还有很多未刊遗稿,近年陆续出版了沈家本未刻书集纂 ( 上下) 、沈家本未刻书集纂补编( 上下) 、沈家本来刊璃七种等,可谓著 述等身。沈家本又是藏书家和文献学家。1 9 0 5 年于家中筹资建成“枕碧搂, 楼中曾藏书5 万余卷,是他治法学和经史的基础。其文献学方面的著述如三国 志校勘记、天一阁书目跋、天一阁见存书目跋、天禄琳琅书目跋、l :书四 库全书提要政书类后等。代表作则是:古书目四种。 ( 一) 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的成书和版本 世说注所引书目与 三国志注书目、续汉书志书目、 :文先李善 注书目合为古书目四种,共四编十四卷,包括第一编 三国志注书目二 卷、第二编世说注书目三卷、第三编 续汉书志注书目三卷、第四编:文 选李善注书目六卷。第四编l :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未刊。前三编各有序。然 均不著年月。因此,无从判定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的具体成书时问。不过, 当为沈家本考中进士以前数年中所撰,约与诸史琐言同时成书。是其研读经 史文献的产物,也是其同后治学的基础。身后刊入沈寄籀先生遗书中。中 国丛书综录著录,谓民国刊本,无具体刊刻年月。沈寄镎先生遗书书板存 世,1 9 6 3 年中华书局掘原版刷印,因缺第四编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所以, 以古书目三种名义单独刷印,共二册。沈寄箨先生遗书在近年也由北京 市中国书店再次刷印,当然,古书目三种也在其中矣。 ( 二) 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所用底本考 沈家本先生在世说注所引书目序中,详细论述了世说新语注的版本 源流。历代著录世说新语注有八卷、十卷和三卷、六卷本之分。且不乏误以 刘孝标“注 为“续”者。隋书经籍志著录世说新语八卷,刘义庆撰, 又著录世说新语十卷,刘孝标注。两唐书经籍、艺文志并同,改刘孝标 “注 为“续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世说新语三卷,宋史艺 文志亦著录三卷,而玉海仍作八卷,以此知宋代八卷本和三卷本并行于世, 三卷本乃经合并之本。明代以后通行之本主要有二:一为王世贞所刊,一为袁裳 所刊,乃翻陆游本,几分三卷。世以袁本为善,清乾隆四库全书乃据三卷本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著录。沈家本家藏乃明万历庚辰王世懋刻八卷本,冠有袁襞及王世懋两序,知为 出自袁本。沈氏即以家藏王世懋刻本为底本编目,亦分三卷。卷一为经部,卷二 为史部,卷三为子部、集部。 ( 三) 世说注所引书目的内容和体例 沈家本世说新语引用书目所涉及的和引用的古文献甚多,应该说将世 说新语注征引的文献几乎一网打尽。以经史子集四分之,“计经部3 5 家,史部 2 8 8 家,子部3 9 家,集部4 2 家,释氏1 0 家,其记4 1 4 家。其别传、家传至8 0 余家,谱牒至3 0 余家,均为隋唐志所不录。 经查,此中存者、有辑本者十之八 九,余其只存书名,无从考也。世说注所引书目为古书目四种之一,体 例与其他三编相同。 世说注所引书目属于提要或解题目录之一种。首列书名,次为首见世 说新语某篇,然后详加解题,参考十三经和正史以及有关著录如汉书艺 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 考辨其篇卷、作者、流传、分合、存佚。已见于第一编三国志注书目著录者, 皆先书书名,次日首见某篇,再日详见某编著。于此三者后,少数亦有沈氏所自 加之释语。 隋唐志所不录及无从考者,沈氏亦列出其书名,再列其首见于某篇,以待考 证。 ( 四) 世说注所引书目的成就与不足 世说新语注引书目录沈氏之前亦尝有人编辑,或只列书名,过于简略, 轻于考证。至沈家本先生之世说注所引书目乃集大成矣。其书所列书目四百 余种,已囊括世说新语注所引之书。且于书目下注出首次出处,并加以解题, 甚为详审。 其不足处在于古人“通病”,其所征引有时并非严格核对原文,就难免发生 讹脱夺衍等差错。通过校点世说注所引书目全文,可知所误多由此而生也。 文字衍缺为一误。其引文有与原文相合者,亦有衍字及缺字、误字之处。 引文繁杂,时加节略,间以己意,不免前后窜乱。 世说新语注语中所引用之书,有标全名者,有简称者,有不书其名直引 内容者。沈氏未能划一。沈氏为求行文简略,有时书名从简,不便阅读。 总之,古书目四种似为未定稿,且于沈氏身后刊行,未经沈氏最后审定, 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影响古书目四种在文献学、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校补 ( 一) 、世说注所引书目校补凡列 1 、世说注所引书目校补以沈寄移先生遗书古书目三种本世说注所引 书目为底本进行。 2 、参校本如下: 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之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1 9 8 3 年铅 印本,下文简称余世说) 史记, :汉书,l :后汉书,三国志,隋书,晋书,宋书,i :魏书, 旧唐书,新唐书,南史,宋史等,用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隋书经籍志简称 :隋志, 旧唐书经籍志 简称 旧志,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志。 玉海用1 9 8 7 江苏古籍、上海书店联合出版影印本。 北堂书钞用1 9 8 9 中国书店据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刊本影印本。 直斋书录解题用1 9 8 7 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简称 :解题。 郡斋读书志用1 9 9 0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证本。 史通通释用1 9 7 8 上海古籍本。 读书敏求记用1 9 8 4 书目文献出版社本。 孔丛子用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本。 经典释文用1 9 8 5 上海古籍掘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原书本,简称释 文。 四库全书总目用1 9 6 5 中华书局本,简称总目: 。 崇文总目用中国历代书目丛刊( 第一辑) 本,现代出版社1 9 8 7 影印 本。 :汉魏丛书用1 9 9 2 吉林大学出版社影印明厅历新安程氏刊本。 通志用1 9 8 7 中华书局影印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 通典用1 9 8 4 中华书局影印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 文选用1 9 7 7 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嘉庆十四年重刻宋淳熙本影印本。 3 、校补的内容加【】以区别于原文,空缺的字用口代替。 a 、核对书名 b 、核实世说注所引书目所指首见某篇是否准确 c 、核实世说注所引书目引书有无遗漏,漏者补之 d 、核对世说注所引书目提要内容,列出异文,拾遗补缺,指出错误 e 、注明所引书今存或佚,有无辑本 f 、沈目正文避讳字照录,在校补里说明 g 、沈文及校对书目中之小字单行、小字双行之语,皆以小五加粗处理。 4 、论文作者自己的心得加“按字。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世说注所引书目校补正文 世说注所引书目序 古书之存于注释家者,裴世期为最先,稍后即为刘孝标之刘义庆世说注, 其所引之书目,今存者十不及一,赖之以传。书录解题载汪藻云叙录二 卷,“首为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字异同,末记所引书目。 是此注之书目 古人曾有辑本,惜其书久佚。高氏纬略称刘孝标注此书引援详确,如引汉魏 诸史及子传、地理之书皆不必言,只如晋氏一朝史及晋诸公列传、谱录,凡百六 十六家,皆出正史之外,纪载特详,实为注书之法。其推重之甚至今。所辑之目 经部三十五家,史部二百八十八家,子部三十九家,集部四十二家,又释氏十家, 凡四百一十四家。高氏之百六十六家,不知若何计数。岂但就晋氏一代言邪。考 证之家援引此书与裴书并重,古籍之散亡即零章断句亦足珍贵,矧若是之繁富者 邪。今特辑其目而以考订,别传、家传至八十余家,谱牒至三十余家,并为隋 唐志之所不著录,此固非寻常之遗文佚事矣。 义庆袭封临川王,宋书有传。孝标名峻,以字行,平原平原人,梁天监 初召入西省,官荆州户曹参军,梁书有传。义庆书分三十k l - ,皆记汉未下 至魏晋之佚闻琐语,其书本小说家言隋唐志并入小说家,故洪纤毕具。唐初修晋书 颇采用其言,取二书以相校,竞有全袭其文者。刘知几史通深以为讥,然此 为晋书之采录不尽,当不足以此言义庆也。孝标注中纠正义庆之纰缪极为精 审,不第为临川之功臣,并足以规晋书矣。至其流传之本,隋志:“世说 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 二唐志卷并同,惟孝标书 改注为续,然其书实是注体,义庆书本八卷,孝标增注,故为十卷。崇文总目 惟载十卷,晁公武谓当是孝标续,义庆元【l 】本八卷,通成十卷,亦以注为续,殆 沿唐志之误。高氏纬略亦云刘孝标注不言续也。晁又谓家有详略二本,迥不 相同,今其本不传。宋志:“世说新语三卷”,书录解题亦作三卷,不知 为何人何时所合并。玉海五十五作八卷,则宋世自是数本通行,非皆三卷本也。 四库所收为三卷,总目云每卷析为上下,则世传陆游所刊本己然。 自明以来,世俗所行凡二本:一为王世贞所刊注,文多所删节,殊乖其旧; 其书一为袁襞所刊,盖即陆本翻雕,犹属完善。近人,周氏纷欣阁、李氏惜阴轩 并重刻袁本。常熟瞿氏所收明刊本亦三卷,皆与四库本合。惟余家所藏为明 万历庚辰王世懋刻本八卷,有袁装及世懋二序,是办从袁本出而卷数独异,岂王 氏所分欤? 抑当h 别有此八卷之本欤? 八卷之本,最古今皆以袁本为善,不复知 有八卷之本矣。湖北崇文书局所刻本则为六卷,不言出何氏,岂今世别有此六卷 之本欤? 宫刻之书往往无跋语以记其源流,使读者无从考订,亦憾事也。顾书之 卷虽不同,而注之未经删节则同,正不必于卷之分合过事推求也。辑目既竟,复 叙其传本之流派,如此亦足备藏书家之考究焉。 归安沈家本。 古书目卷三 第二编 世说注所引书目一 经部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易王粥注言语 隋书经籍志:“周易十卷,魏尚书郎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 注系辞以下三卷,王弼又撰易略例一卷 。今本十卷,四库总目谓唐 志皆载弼注七卷,盖合略例计之。今本作十卷,则并韩书计之。考王俭七 志,已称弼易注十卷见释文 ,则并王、韩为一书其来久矣。 王虞注系传言语 隋志:周易,“晋骠骑将军王虞撰,残缺。梁有十卷。 h - 唐志并作十卷, 释文易序录云:“王虞注十二卷,虞字世将,琅邪临祈人。东晋荆州 刺史,赠骠骑将军、武陵康侯。七志、七录云十卷。” 2 1 是其书原本十卷, 序录作十二卷或别一本也。其书不仅注系辞,此引系辞故称系辞。如 诗,但称卫诗、秦诗;礼记,但称曲礼也。 【校补】 【1 】沈作隋书于“周易 书名后多“三卷一二字。 【2 】释文作。三虞注十二卷字世将,琅邪临祈人东晋荆州莉史,赠骠骑将军、武陵康 侯七志 、七录) 云十卷 按:“王 释文误作“三一,仍当为“王一。 尚书言语 详一编今文尚书下。 尚书孔安国传政事 释文序录:古文尚书“凡五十九篇,安国受诏为传,值巫蛊事起,不获 奏上,藏之私家。【l l “中兴扶j ) ( l 杜林传古文尚书,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 传,郑玄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案今马、郑所注,并伏生所诵,非 l :古文也。孔氏之本绝,是以马、郑、杜预之徒皆谓之逸书。王肃亦注今文, 而解大与古文相类,或肃私见孔传而秘之乎。江左中兴,元帝豫章内史枚赜字仲 真,汝南人,奏上孔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购不能得,乃取王肃注尧 典从音徽五典以下,分为 :舜典篇以续之。学徒遂盛。”“齐明帝建武中, 吴兴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于大 暂亏头买得,上之。梁 武帝时,为博士议日:孔序称伏生误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误。舜典 首有日若稽古j ,伏生虽昏耄,何容合之? 遂不行用。 。永嘉丧乱,众家之 书并灭亡,而古文孔传始兴,置博士,郑氏亦置博士一入。近惟崇古文, 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为证,其舜典一篇,仍用王肃。” 2 1 案:今本 孔安国古文尚书传,陆氏言之最为详备,玩其词意盖,亦不甚崇信之,其书 出于依托,近同已有定论,兹不复赘。隋志;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十三卷。 二唐及释文并同。宋志作十二卷,则与j 下义合。l :隋志又有“今字尚 书十四卷,孔安国撰。玎宋志又有“古文尚书六卷,孔安囤隶。【3 】今字 者真书,隶者隶书也。 【校补】 1 释义作“h l j i - - 九篇,为四十六卷。安因又受诏为占文尚书 传,值武帝木坐蛊事起,经籍道息,小袋奏上,藏之私家。” 2 释文“0 0 ,- i j 王肃”后确一“本”字。 3 宋史作“古文尚书二卷,孔安困隶。”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二 作“六 ,当为沈氏之误也。 尚书大传品藻 汉志:尚书,“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卷。,l i 】补注:“王鸣盛日: 以大传系经下,尊伏生也。先谦日今本并略说为四卷。隋 志:尚书大传,郑玄注。【2 】旧唐志不著录,新志:“伏胜注大传三 卷。”宋志:“伏胜大传三卷,郑玄注。”疑新志语有讹夺也。释文序 录:“尚书大传三卷,伏生作”,又云:“伏生名胜。 史记儒林传:“集 解张晏日:伏生名胜,伏氏碑云。m “索隐按:张华云名胜”。【3 】纪年 云:“字子贱。后汉书伏湛传:“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 晋书伏滔传:“远祖胜。”然则说者以伏胜之名为后人妄加者,亦未之考也。 晋书五行志称:汉文帝时,伏生创纪大传。宋五行志语同。玉 海三十七:“中兴书目按郑康成序云:盖自伏生也,伏生为秦博士,至孝文 时年且百岁。张生、欧阳生从其学而授之,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参舛【4 】。重 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生终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缺,别作章句。 又特撰大义,因经属指名之日传。刘向校书,得而上之,凡四十一篇。至玄始诠, 次为八十三篇。【5 】直斋书录解题谓:“【6 l 是其徒欧阳、张生之徒杂记所闻。丹 四库总目谓:“传乃张生、欧阳生所述,特源出于胜【7 】,非胜自撰也。”后 书郑玄传1 8 】及孝经序疏引郑志目录,并云所注有:大传,但不详篇 数。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并作三卷,惟书录解题 作四卷,然言印板别缺,则非完本。可知,至明其书遂逸。近人辑,仁和孙之骤 三卷、德州卢见曾本四卷、曲阜孔广林本口【9 】卷,福州陈寿祺本八卷,最为祥备 矣。 【校补】 1 汉书作“传四十一篇。 2 隋书作“尚书大传三卷郑玄注。 3 j 史记作“索引按:张华云名胜,汉纪云字贱。” 4 玉海此处作“舛差”。 5 玉海此处作“至康成始诠次为八十三篇”。 6 解题作“当是其徒欧阳、张生之徒杂记所闻。”多一“当 字。 e t 总目“传乃张生、欧阳生所述,然则此特源出于胜,尔非胜自撰也! 多 出“然则此”及“尔”字。 8 3 “后”字下当脱一“汉”字。 9 j 按:曲阜孔广林本为四卷。 韩诗外传规箴 汉志诗:“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 韩婴传:“韩婴, 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 言,其语颇与齐、鲁问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闲言诗者由韩生”。 “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隋 志:“韩诗二十二卷,汉常山太傅韩婴撰,薛氏章句。”川“韩诗外传十 卷 。旧唐志:“韩诗二十卷,卜商序,韩婴撰。 新志卷与隋志同, 0 t - 传卷数二唐志并与隋志同,皆不称内传。盖韩故者,韩氏自为本 经训,故以别于内、外传者,故汉志首列之。其书乃训故之体,故薛氏为之 1 0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章句,内、外传则皆依经推演之,词虽分内、外,体例则同。疑隋唐志之韩诗者, 韩故也。内传则与外传并为一编,故其卷适与汉志同,非无内传 也。隋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 者。”是其学虽无人能传之,其书则未缺佚也。宋时其书已亡,故宋志及崇 文总目皆不著录,总目序云:“至唐犹在”,“今但传其0 1 传,【2 】而刘安、 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御览亦多引之,然御览编于太平兴国二年, 而崇文总目编于景佑元年,中闲【3 】绝无事,故使三馆果有其书,不应遽而亡 失,恐御览及刘、晁诸人所引皆拾于群书,非真见其原本也。王伯厚诗考 所辑韩诗犹为未备,近人辑三家诗者所得较多,而玉函山房所辑诗 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陈乔枞韩诗遗说考五卷,并录 存一家之言:又若邵晋涵韩诗内传考、宋躲初韩诗内传微、严可均韩诗 辑,皆专力于韩诗者。 【校补】 1 隋书作“韩诗二十二卷汉常山太傅韩娶薛氏章句。 无沈氏之“撰”字。 2 总目“至唐犹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汉志婴书五十篇,今但传其外 传,非婴传诗之详者。” 3 1 按:疑此字为“l 日j ” 诗言语 :诗毛苌注文学 汉志:“诗经二十八卷,齐、鲁、韩三家。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 传三十卷。 补注二十九者, :序别为一卷。合全经为二十九、三十卷者, 古经、传皆别行,毛作诗传取二十八之经,分邶鄢卫为三,故为三十卷也。 :隋志:“ 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茛传,郑氏笺。二唐志并毛苌i :传 十卷,宋志:毛诗二十卷。毛长传,郑玄笺。惟崇文总目云:“毛诗 古训传二十卷,毛亨撰。一与隋、唐、宋志称毛苌、毛长者不同,:四库总目 云: 汉志但称毛公,不著其名。i :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 是为毛诗。然郑玄 诗谱日:“鲁人乃大毛公,为训诂传于其家,河f h j 献 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一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亦云:“孔子删 诗 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 牟子授赵人萄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苠,时人谓亨为大 毛公,苌为小毛公。据是二书则作传者,乃毛亨,非毛苌。故孔氏正义亦 云:“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 隋志殊误而流俗沿袭莫之能 更,今定作传为毛亨。以郑氏后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传授毛诗,渊 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 案:释文序录引吴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 子授薛苍子,薛苍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问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 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一云名苌。小毛公为河间献王搏士,以不在汉朝,故不立于 学。是释文亦以传为大毛公作,但不言其名,小毛公则云或云名苌, 可知大毛公不名苌也。孝标此注亦称毛苌,岂南朝相沿以为毛苌欤。 诗郑玄注文学 详一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礼文学 案:此卫玢问乐令“梦”,乐云:“是想”。故注引周礼六梦以释之,惟六并 引郑氏注而不出郑氏之名,此又当时引书之一式。 周礼郑注贤媛 详一编。 礼记德行 案:此卷但称曲礼,纰漏引但称礼云。 礼记郑玄注方正 详一编。 礼记注言语 此引“礼记:豚肩不能掩兵e 1 。注:豚,俎实也。豆,径尺。言并豚之 两肩不能掩豆,喻少也。”案:郑注无此语,不知所引何家之注。 1 】按:余世说作“豚肩不能掩豆”,不作“兵”;沈氏后文亦作“豆”。“兵”字 当为“豆”之误也。 大戴礼纰漏 汉志补注钱大听日:“郑康成六艺论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戴圣 传记四十九篇。”此云百三十一篇者,合大、小戴所传。而言小戴记四十 九篇,曲礼、檀弓、杂记皆以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实止四十六篇,合 大戴之八十五篇,正协百三十一之数。隋志谓:月令、明堂位、乐记 三篇,为马融所足。盖以明掌阴阳三十三篇,乐记二十三篇,别见艺 文志,故疑为东汉人附益,不知刘向别录已有四十九篇矣。月令三篇, 小戴入之礼记,而明堂、阴阳仍各自为书,亦犹三年,问出于荀子, 中庸、缁衣出于子思、子其,本书无妨单行也。记本七十子之徒所作, 后人通儒各有捐益,河问献王得之,大、小戴各传其学。郑氏六艺论言之当 矣。谓大戴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小戴又删为四十九篇。其说始于晋 司空长史陈邵,而陆德明引之。隋志又附益之,然汉书无其事,不足信 也。或谓汉书不及礼记,考河间献王所得书,礼记居其一,郊记志 引礼记最多,梅福传、韦元成传亦引礼汜,皆在四十九篇之内, 志 不别出,记四十九篇者,统于百三十篇也。隋志: 大戴礼i 己十三篇,汉 信都太傅戴德撰。唐志以下,卷并同今所传本,亦十三卷。四库总目日:。崇 文总目云;大戴礼记十三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二十三篇。中兴书目云: 今所存止四十篇。晁公武读书志云:篇目自三十九篇始,无四十三、四 十四、四十五、六十一四篇,有两七十四。而韩元吉、熊朋来、黄佐、吴澄并 云两七十三,陈振孙云两七十一。”盖后人于盛德第六十六,别出明 堂一篇为六十七,其余篇第或至文王官人第七十一改为七十二,或至诸 侯迁庙第七十二改为七十三,或至诸侯衅庙第七十三改为七十四,故诸家 所见不同。盖有新析一篇,则与旧有之一篇篇数重出也。汉许慎五经异义论明 堂称:“礼戴说礼盛德汜,即明章篇语。”魏书李谧传、隋书牛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宏传俱称盛德篇、或称泰山盛德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居家班会课件
- 江苏专转本管理技能课件
- 执业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规范
- 2025年经济法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与伦理道德的关联性试题及答案
- 主管护师考试护理方针试题及答案
- 现代建筑技术教学课件:工业化建筑构造详解
- 执业医师考试知识复习手册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综合素养提升试题及答案
- 演出服装定制合同协议
- 计划生育选择试题及答案
- 法律文化-形考作业3-国开(ZJ)-参考资料
- 家校共育“心”模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振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华茶艺文化》课件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华为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初中生物地理主要知识点总复习人教版结业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