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洪炎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是江西诗派早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既有其时 代与流派特色,又有他自身鲜明而又独具的特点。 有关洪炎生平的记载仅存于前人的诗话与笔记中,且多为零散之语,或记之 不详,或说法不一。对此,本文作了一些较粗略的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 卒年代。2 家庭身世。3治学与交游。4中举与仕历。洪炎的诗歌现存不多, 只有一百一十几首,绝大多数存于他的诗集西渡集中。目前笔者所能找到的 西渡集之版本有五种,本文对这五种版本作了简略说明。 前人对洪炎的诗关注程度不够深入,评论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本文在前贤研 究的基础上对洪诗作了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研究。着手点主要从洪炎诗歌的思想感 情与艺术风貌两方面展开论述。洪诗之情志,表现出一种以儒为主杂以道禅的思 想倾向,愤怒的谴责、激昂的呼声、热切的愿望时时出现在洪炎的诗歌中;哀时 伤乱的情感基调贯穿于其中:生值乱世,前途渺茫的忧心、有家难归的惆怅、直 面现实的无奈等情感充满洪炎的诗歌。洪诗中还有较浓厚的道家情结与禅学气味。 就洪诗的艺术特色而言,洪炎作为江西派诗人,既有时代之共性,又有个性之特 色。洪诗中典故的运用体现出江西派的共同特色,他的诗歌所具有的双重意境构 筑又是其艺术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洪诗中律诗的比重最大,占百分之七十多。其 中声律拗峭与连章体组诗是其律诗的两个鲜明特点。 本文希望通过对洪炎诗歌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研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诗 人于动荡社会中关注现实的思想情感,体察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时代感与责任 感,并希望通过对洪诗的研究填补江西诗派研究的一个空白,使人们进一步了解 江西诗派及宋诗的一些有价值的情况。 关键词:洪炎;诗歌;生平考证;思想感情;艺术风貌 ii abstract hong yan, who lived in the period whe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s changing in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earlier poet of the school of jiangxi poetry. hi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oth by the times and the school, and by their distinctness and uniqueness. the records about hong yan life can be found only in the predecessors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and most of them are oddments, recording things simply in content or saying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fore, the author has done some textual research, mainly including:1.the year of his birth and death; 2.his family and life experience. 3.his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 and making friends. 4. his pass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official career. there are not many hong yans poems existing, only one hundred and ten odd, most of which exist in his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xidu. at the moment, the author can find five editions of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of xidu and briefly explained these five editions in the thesis. the attention which the predecessors paid to hong yans poems is not quite enough. there are not much comments on his poems and they are not systematic. the author has done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research into hong yans poetry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work. the author started the research with the emotion and the artistic style and features of hong yans poetry. in both the aspiration and the emotion aspects, hong yans poetry shows a tendency mainly towards confucianism, mingled with the thoughts of taoists and buddhism. there are frequently indignant condemn, rousing shouting and earnest wish in hong yans poetry, and, an emotional keynote of lamenting for the times and sorrowing over the upheaval runs through hong yans poetry. hong yan lived in troubled times, his poems are full of the emotions of worry about the uncertain future, melancholy of being difficult to go back home and having no choice but only to face the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a strong feeling of taoists and a rich odour of buddihism in hong yan poetry. i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try, as a poet of the school of jiangxi poetry, hong yan was provided with both the times generality and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literary quotation reflect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school of jiangxi poetry. double artistic conception by which hong yan constructed his poems is a distinct artistic feature of his personal poems. the lshi (a regulated verse) predominates in hong yans poetry,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0 percent, and sounding vigorously and connecting a set of poems under one topic are their two distinct features. the author hopes to make the readers understand from the poem aspect the emotions of hong yan for the reality in the turbulent society by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research into his iii poetry and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his strong senses of the times and resbonsibility reflected in his poems.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hopes to fill the gaps in research on the school of jiangxi poetry by researching hong yans poetry for people to find out something valuable about the school of jiangxi poetry and song poetry. key words: hong yan; poetry; textual research on ones life;emotion; artistic style and features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一章 绪 论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一个诗歌流派。吕本中于江西诗社宗派 图中首先提出“江西诗派”这个名称。这一诗派诗人众多,从吕本中首列陈师道 等二十五人开始,成员不断增多。活动时间也长,从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到方回 对江西诗派作总结,前后持续两百年之久,所取得的成就也很高,其中黄庭坚 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等人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诗人。这一诗派影响 深远,从南北宋之际起,其影响已经非常显著,到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几乎笼 罩了整个诗坛,南宋之后的影响也不绝如缕,甚至晚清的同光体诗人身上还映射 着它的余光,我们今天在研究宋诗时显然难以避开江西诗派而进行。 人们在研究江西诗派时眼光多集中在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等人 身上,对江西诗派其他一些成就不是很高但值得重视的作家的研究或很少有人涉 及,或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本人在接触和研读诸如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 学史 ,莫砺锋先生所著的江西诗派研究等有关江西诗派的研究时,对属于这 一诗派的诗人洪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洪炎,江西南昌人,黄庭坚之甥,绍圣元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洪炎是江 西诗派早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在他的倦壳轩内,洪炎与洪朋、洪刍、徐俯、潘大 临、潘大观、何顗等诗人同赋倦壳轩诗,可见其在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发展过 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尽管只有一百一十多首,绝大多数存 于西渡集中,但他的诗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反映出南北宋交替时的社 会现实,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他自身鲜明的特色。 在对洪炎诗的研究上,前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古人的诗话与笔记对洪 炎时有记载;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宋诗纪事补正对洪炎的诗歌作了较为详细的 补正,他的宋诗选注对洪诗山中闻杜鹃和四月二十三日晚野步作了 注;莫砺锋先生所著江西诗派研究一书就西渡集的来源,洪诗的思想特 色,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了概括性的论述;蔡厚示对山中闻杜鹃和四月 二十三日晚野步等诗在艺术上作了评析;马祖熙评析了洪诗次韵公实雷雨 ; 王兆鹏先生在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的“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一文中 对洪炎的生卒年作了考辨;徐进编注的滕王阁诗选选注了洪诗登滕王阁 和逍遥阁两诗。如此等等,其研究已具一定数量和规模。 然而,迄今为止的洪诗研究显得较为零散。就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而言,对 洪炎作深入系统之研究者尚乏其人,大多或是将其作为江西派的一员笼而统之地 加以叙述,或是只鳞片爪地对其诗歌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作为江西诗派早期的 重要一员,洪炎及其作品既有他那一时代诗人的共性特点,又有较为鲜明的个性 2 特色,洪炎的诗作能够反映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均有其较 为鲜明而独具的特色,在宋代诗坛上应有其一席之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知 人论诗的方法,笔者力求对洪炎作一较为全面而又客观的研究。 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对洪炎的研究在内容上分为三章。第二章就洪 炎的有关生平事迹及诗歌文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和研究,其中第一节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进行:一、生卒年考略。关于生卒年的考证,王兆鹏先生在宋南渡 六诗人生卒年考辨一文中已对洪炎生卒年作了考辨,但与笔者所选材料多有不 同,结论亦微有差异,故本人另作一番考证。二、家庭身世考略。三、治学与交 游考略。四、中举与仕历考略。第二节对洪炎诗歌版本源流作了一些力尽全面的 考证,并对各版本诗文的一些不同之处作了比较,将之列表放入附录 b 中,不另 作正文。第三章论述洪诗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基调,其中一、二节分别从志和情两 个方面来论述洪诗的拯物济世为主的思想倾向和忧时伤世的情感基调,第三节论 述洪炎诗歌中存在的道家情结和禅学气味,而以前两节为重点。这是洪炎诗歌最 主要的思想特色,也是他作为江西派诗人最为突出的思想特点。第四章就洪诗的 艺术特色进行探讨,主要从其作为江西派诗人的共性与个性来展开论述,分为三 节,包括典故运用、意境构筑及律诗创作等方面。洪诗中典故的运用体现出江西 派的共同特色,但由于洪炎博通典故,因而他的这一艺术手法运用起来大多贴切 自然,尽管其诗中也存在着用典生涩的一面。洪诗的双重意境构筑在江西派诗人 中属特点鲜明者,在形象与意境方面既有潇洒落拓的一面,又有忧愁凄苦的一面。 洪炎诗歌中律诗的比重最大,占百分之七十多。其中声律拗峭与连章组诗是其律 诗的两个鲜明特点。 本文希望通过对洪炎诗歌的研究, 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在南北宋之交动荡的 社会现实中诗人那关怀现实的思想情感,体察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诗人那强烈的时 代感和责任感,并希望通过对洪诗的研究填补江西诗派研究的一个空白,使人们 进一步了解江西诗派及宋诗的一些有价值的地方。 3 第二章 洪炎生平及诗歌版本考略 洪炎是江西诗派早期一名重要的诗人,他的生平记载仅存于前人的诗话与笔 记中,多为零散之语,缺乏系统性,或记载不详,或说法不一,因而本章首先对 洪炎的生平家世作一粗略考证,以知人论诗。洪炎存诗不多,多载于其西渡集 中。目前笔者所能找到的西渡集版本共五种,本章第二节对该五种版本进行 了评述和比较,比较的内容作为附录 b 附于正文之后。 2.1 洪炎生平事迹考略 江西诗派得名于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尽管胡仔认为“居仁 此图之作,选择勿精,议论不公” 1 , 但“江西诗派”这一名称还是流传不息, 无论贬之曰“江西诸子之书,皆斯人之蠹也”2,还是褒之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 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3,但无论毁誉,江西诗派作为宋诗的重要流派 之一, 在宋诗研究中显然无法令研究家们稍有忽略, 借用莫砺锋先生的话来说: “江 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学 现象之一在当时和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 洪炎作为江西派早期的一名重要诗人,其诗歌有着较高的成就和价值。洪炎, 江西南昌人 ,高宗朝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清贫,为官“能以廉节自守” 5。洪炎在 当时非常有名, 江西通志云:“宋豫章有四洪:朋、刍、炎、羽,皆黄山谷之 甥也,皆能诗亦极一时之盛。”6又雪坡集赞曰:“ 江西龟、驹、玉、鸿 之四洪,犹江东封、胡、羯、末之四谢也。” 7 而其相关生平之记载仅存于前人的 苕溪渔隐曰: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 ,自豫章以外,列陈师道洪炎 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其宗派图序数百言,大略云:“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 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昂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元和以后至国 朝,歌诗之作或传者,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惟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 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余窃谓豫章自出机杼,别或一家,清 新奇巧,是其所长,若言“抑扬反复,尽兼众体”则非也。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观其英词杰句, 真能发明古人不到处,卓然成立者甚众,若言“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又非也。所列二十五人,其间知 名之士,有诗句传于世,为时所称道者,止数人而已,其余无闻焉,亦滥登其列。居仁此图之作,选择弗 精,议论不公,余是以辨之。 关于洪炎的籍贯,从各种资料记载来看,都指现在的江西南昌,只是表述上有所不同。 西渡集提要 、 宋 人传记资料索引等资料称洪炎为“南昌人”。 南宋馆阁录等资料则称洪炎为“豫章人”。洪炎在初入浙 中诗中也说:“我生豫章 ,游宦在京华。百粤非吾土,三吴亦尔家。”从词源对“南昌”和“豫章”的 释义上可知实指同一个地方:“南昌:地名。属江西省,即今南昌市。汉高帝六年,置南昌县,属豫章郡。 隋开皇九年,平陈,以郡名邑,改为豫章县,又罢郡为洪州。唐上元二年,改置南昌军,宝应元年又置南 昌县。五代南唐升为府。明初改洪都府, 寻复故,清因之,为江西省治,以南昌为首县。一九一二年裁府 为县。豫章:地名。其地在淮南江北之界。汉移其名于江南,置扬州。隋平陈,改为县,属洪州。故治在 今江西南昌市。” 封胡羯末: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以封胡羯(一作“遏”)末为谢韶 谢朗 谢玄 谢渊四人小字。后用为 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4 诗话与笔记中,且多为零散之语,缺乏系统性。又加之或记载不详,或说法不一, 故所存在疑点难点较多。有鉴于此,本节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洪炎的生平身世 作一粗略考证。 2.1.1 生卒年考略 宋诗鉴赏词典说洪炎“著有西渡集 ,生卒年月无考”。其它资料,诸如 宋诗纪事 、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等亦未提及有关洪炎的生卒年。笔者拟以西 渡集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其生卒年作一番考证。 先考其生年。洪炎有诗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旧庐无复尺椽怅然感怀用丙 岁迁居诗韵 ,从诗名我们可知迁居诗作于丙午岁,即公元 1126 年。诗云:“从 官三十载,故山凡几归。昔归尚有屋,再归已倾欹。今归但乔木,竹落荆薪扉。 上为鹳鸟都,下为鸡犬棲。 相彼东西隅,三亩以为基。积块与运甓,实洼而培庳。 成兹道旁舍,空我橐中赀。堂室取即安,牖户适所宜。嘉树三四枝,当窗发华滋。 馨香入怀袖,似与迁徙期。我今六十老,岂不知前非? 咨谋愚见拾,就列筋力微。 窃食奉祠禄, 永负伐檀诗。 松楸幸在望, 邻曲不见遗。 葛巾随里社, 庶以保期颐。 ” 从“我今六十老”一句可以推出洪炎在作迁居诗时已六十岁左右。当然,在 诗里我们无法断定他具体何岁。 黄庭坚所作毁璧 序云:“夫人归洪氏非先大夫意,怏怏逼之而后行,为 洪氏生四男子,曰:朋、刍、炎、羽,年二十五而卒及舅与夫皆葬,夫人不得 藏骨于其域,焚而投诸江,是时朋、刍、炎、羽未成人也。其卒以熙宁庚戌,其 举而弃之元丰甲子某月。” 8从中我们可得知:洪炎母亲卒于熙宁庚戌年,而那时 洪氏四兄弟都未成人,由此可以推断洪炎出生在熙宁庚戌年(即公元 1070 年)以 前的几年。综上所述,可以大致推断洪炎生于公元 1066 年左右。 再考其卒年。宋陈騤所撰南宋馆阁录一书曰:“少监:建炎以后二人:林 迩,方訚。绍兴以后四十人:程俱、傅菘卿、方訚、洪炎”,又在“洪炎”条下 说: “洪炎,字玉甫,豫章人,毕渐榜进士出身,二年十月除,三年正月为中书舍 人。 ” 9从这一记载中我们可知洪炎在绍兴二年(公元 1132 年)十月任秘书少监, 绍兴三年(公元 1133 年)正月为中书舍人。又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 “ (绍兴三年十又一月)癸丑,徽猷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洪炎卒于信州。 ” 5绍兴 三年为公元 1133 年,因而洪炎之卒年可有一较为确切的年代。洪炎在任中书舍人 前可能就患聩疾,据西江宗派图录载: “玉父重听。 ”任职中书舍人后又因为 足疾“不能朝,罢为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炎再乞外祠,许之。 ” 5可见洪炎 晚期是在疾病缠身中任职并于公元 1133 年卒于任上的。 至此,对于洪炎的生卒年问题,暂可作一结论:约生于公元 1066 年,卒于公 “璧”字陈振孙作“壁” 。 5 元 1133 年。 2.1.2 家庭身世考略 今人提起洪炎,多数人仅知其为黄庭坚之甥,而对其家庭具体情况则了解不 多。 洪炎的祖母是文成县君李氏。黄庭坚称她“治春秋甚文,有权智如士大 夫。 ” 8文城君作白山茶赋 ,黄称此作“兴寄高远,盖以自况,类楚人之橘 颂 。 ”并且“感之而作后白山茶赋 ”10。洪炎于大观年间曾迎祖母李氏赴其 任所颖州。 洪炎父名洪民师,其为人孝谨,喜读书,进士出身,曾任石州(今山西离石 县)司户参军。黄庭坚在毁璧序里说洪民师“奔父丧客死”。 洪炎母乃黄庭坚之妹,生于公元 1046 年,为长女。 宋人轶事汇编中说:“洪 刍之母,黄山谷之妹,生而重瞳 。” 11又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说:“洪 氏兄弟四人,其母黄鲁直之妹,不淑,早世所为赋毁壁者也。” 12黄庭坚对其 妹亦有记载:“夫人王氏,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玉雪可念,其为女 工,皆妙绝人。幼小能自珍重,常欲炼形仙去。” 8 陈振孙所说洪炎母之“不淑”,与黄庭坚在毁璧序中所载应该有关:“夫人 归洪氏非先大夫意,怏怏逼之而后行,为洪氏生四男子,曰:朋刍炎羽, 年二十五而卒文城君闻夫人初不愿行,心少之,故夫人归则得罪(一作“初夫 人雅不欲归于洪氏,故归而姑莫爱,至于毁辱之,人情有所不能堪,夫人事之顺 焉”) 。及舅与夫皆葬,夫人不得藏骨于其域,焚而投诸江,是时朋刍炎羽 未成人也。其卒以熙宁庚戌,其举而弃之元丰甲子某月。夫人殁后十有四年,太 夫人始知不得葬,哭之不成声,曰:使是安归乎(一作“夫人生则归非其意,没则 不免水火”)! 其兄弟无以自解说(一作“任其罪”) ,念夫人,建洪氏之庙南康庐山 之下,故刻石于庐山,筑亭以休之,仿佛其平生而安之。”陈黄二人之叙述由于立 场不同,在看法上自然有差异,至于孰是孰非,另当别论。 洪氏四兄弟中洪朋乃长兄,朋字龟父,幼孤,受业于祖母文成君李氏,手不 释书,落笔成文,尤长于诗。朋两举进士不第。洪朋的诗颇受黄庭坚喜爱,黄赞 其“笔力可扛鼎,它日不无文章垂世” 10。他的诗也很受同时代人称赏, 王直方诗 姨母文城君作白山茶赋,兴寄高远,盖以自况,类楚人之橘颂 。感之作后白山茶赋 :孔子曰:“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丽紫妖红,争春而取宠,然后知白山茶之韵胜也。此木产于临川之崔嵬,是为 麻源第三谷。仙圣所庐,金堂琼谢。故是花也,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乃得骨于昆阆,非乞灵于 施夏。造物之手,执丹青而无所用;析薪之斤,虽睥睨而幸见赦。高洁浩白,清修闲暇。裴回冰雪之晨, 偃蹇霜月之夜,彼细腰之子孙,与庄生之物化;方培户以思温,故无得而陵跨。盖将与日月争光,何苦与 洛阳争价。惟是当时,而见尊显处于瑶台玉墀之上,是以闭藏,而无闷淡然于干枫枯柳之下。江北则上徐 庾,江南则数鲍谢。盖不能刻画常娥,藩饰姑射。谅无地以寄言,故莫传于脍炙。况乎见素抱朴,难乎郢人, 故徐熙、赵昌舐笔和铅而不敢画。或谓山丹之皓质,足以争长而更霸,知我如此不几乎骂。虽琼华明后土 之祠,白莲秀远公之社,皆声名籍甚,俗态不舍。挟脂粉之气而蕴兰麝,与君周旋其避三舍。 所谓“重瞳”, 辞源释曰:“谓目有二瞳子。”能改斋漫录卷十四称:“妇人重瞳,绝无仅有。” 6 话云:”余尝闻龟父前后诗,有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一联,最为妙绝。” 13 奇怪的是,洪朋并未被列入江西诗派。 艇斋诗话曰:“其(按:指吕本中)图 则真非有诠次,若有诠次,则不应如此紊乱,兼亦有漏落,如四洪兄弟皆得山谷 句法,而龟父不预,何邪?”洪朋年仅三十八而卒,有洪龟父集二卷传世,又 著有清非集 。“清非”一词乃洪朋书斋之名,黄庭坚曾为之作过清非斋铭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洪朋著有清虚集一卷,想是笔误。 洪刍,字驹父,绍圣元年(公元 1094 年)进士及第,官至谏议大夫。 宋人 轶事汇编说洪刍“恃才而傲” 11 。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称其“放荡江湖,不求闻 达” 14。洪刍在靖康中为谏议大夫,后被流放沙门岛而卒。刘克庄在后村集里 这样评论洪刍:“晚节不终,不特有愧于舅氏,亦有愧于长君也。”15 据有关资料 记载来看,洪刍得罪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纳景王宠姬,一是为金人括财。 洪刍 书斋名壁阴斋, 黄庭坚也为其作过铭。洪刍著有老圃集一卷,还著有香谱 五卷, 豫章职方乘三卷,编楚汉逸书若干卷。 洪羽,字鸿父,绍圣四年(公元 1079 年)进士,历知台州(今浙江临海县) 军。 宋元学案补遗一书载:“先生坐上书元符中入党籍终其身。” 16黄庭坚为洪 羽作过翛然堂铭 。其诗不传。 另外,关于洪炎与洪刍孰为兄长的问题,于兹亦略加说明。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有关洪炎条:“字玉父(甫) ,南昌人,朋弟。与兄朋、 弟刍羽俱以文词名世,号四洪。”江西通志卷六十六中也有相同记载:“洪 炎,字玉父,与兄朋弟刍羽”从这些记载对洪氏四兄弟之排行来看,洪炎 为兄,洪刍为弟。实则不然,其理由是: 首先,从与洪氏四兄弟关系密切,对他们记载得颇多的黄庭坚之所记来看, 应是洪刍长于洪炎。 山谷别集卷三毁璧序有:“ 夫人归洪氏非先大夫意, 怏怏逼之而后行,为洪氏生四男子,曰:朋刍炎羽,年二十五而卒。”同时, 山谷内集卷十六中黄氏所作洪氏四甥字序中依次顺序为:朋字龟父,刍 洪驹父恃才而傲,每读时辈篇什,大叫云: “使人齿颊皆甘!” 其人喜而问之曰: ”似何物?”驹父曰: “不 减树头霜柿。 ”人每赧面而去。 黄庭坚多次劝勉洪刍。如答洪驹父书三首(山谷内集卷十九):“但愿权加意于忠信孝友之地,甘 受和,白受采,不但用文章照今古,乃所望者。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既学之 ” 与洪驹父书六首 ( 山谷外集卷十) :“当求配于古人,勿以贤于流俗遂自足也然望甥不以今所能者骄稚人,而思不如 舜、禹、颜渊。但勤官业,怀璧自爱耳君子之事亲,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文章直是太仓之一 稊 米耳又闻颇以诗酒废王事,此虽小疵,亦不可不勉除之。” 后村集卷二十四云:“驹父诗尤工,初与龟父游梅山,龟父有诗卒章云:愿为龙麟婴,勿学蝉骨 蜕。是以直节期乃弟矣。” 元脱脱撰宋史卷二零零载:“高宗承大乱之后,治王时雍等卖国之罪,洪刍 余大均并下御史台 狱。狱具,刑寺论刍纳景王宠姬,大均纳乔贵妃侍儿, (王)及之苦辱宁德皇后女弟,当流; 上阅状 大怒,李纲等共解之,上亦新政,重于杀士大夫,乃诏刍 大均 陈冲各特贷命,流沙门岛,永不放还。” 宋人轶事汇编第 610 页载:“比汴京失守,粘没喝勾结金银,驹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觞酌,幸醉中 不见此时情状。竟为纲纪自利,峻于搜索。坐贬沙门,亦大冤也。” 又元脱脱撰宋史卷二十四载:“建炎元年八月戊午朔,洪刍等坐围城日刮金银自盗,及私纳宫人, 刍及余大均,陈冲贷死,流沙门岛。” 7 字驹父,炎字玉父, 羽字鸿父。黄庭坚在列举四兄弟时应该不会是漫无长幼之序 的,且内集又为洪炎自己所编。 其次,在其他有关资料记载中,多以朋刍炎羽之序排列四兄弟。如王 直方诗话曰:“洪氏倦壳轩,潘邠老作诗云:封胡羯末谢,龟驹玉鸿洪。千载望 四谢,四洪天壤同。谓龟父、驹父、玉父、鸿父也。时人以为急口令” 13 。又雪 坡集卷四十一书洪玉父奏稿后记载:“江西龟驹玉鸿之四洪犹江东封胡羯末 之四谢也。”在江西通志中,也有不同的记载,其卷一百六十杂记二曰: “宋豫章有四洪:朋刍炎羽,皆黄山谷之甥也,皆能诗而位不显。”又四 库中西渡集提要云:“炎与兄朋刍,弟羽号四洪,皆黄庭坚之甥也,受诗 法于庭坚。”明确指出刍长于炎的叙述亦不乏其例,如张元干的芦川归来集曰: “往在豫章问句法于东湖先生徐师川,是时洪刍驹父,弟炎(本作琰)玉父”17 又如后村集云:“玉父南渡后为少蓬18 ,闻师川召,有怀驹父诗:欣闻白鹤 归华表,更想黄熊出羽渊。然师川卒不能返驹父于鲸波之外,玉父爱兄之道至矣! 余读而悲之。”15再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炎,刍弟,宣和中尝为是职(按: 指秘书少监) ,坐元祐曲学罢去,至是(按:指绍兴二年)复用之。” 5 另外,洪刍是“绍圣元年进士”,而洪炎为“元祐末进士”;所谓“元祐末”一说并 不确切,两人都是绍圣元年进士。洪刍“放荡江湖,不求闻达”的性格也许正说明 了其身为兄长而与弟一同考中进士。从前所列材料来看,宋人的记载多述洪刍为 兄,洪炎为弟。 综上所述,可确定洪刍为兄,洪炎为弟。 2.1.3 治学与交游考略 洪炎在治学上深受两个人的影响:一是其祖母文城君李氏,二是其舅黄庭坚。 洪炎祖母文城君,如黄庭坚所说“治春秋甚文,有权智如士大夫”,“文城 贤智,能立洪氏门户,如士大夫” 。10洪炎兄弟之名是李氏“以义训” 10,且“其友 为之易名,往往不似经易” 。 10洪炎治经是其祖母所讲授。洪炎父母早卒,其时 尚未成人,因而在接受教育上受祖母之影响可想而知。 洪炎成长过程中所受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其舅黄庭坚。洪炎在豫章黄先生退 听堂序里云:“迁黔州,戎州,蜀士流相劝就学,以诗教诸生焉。北归,寓荆渚, 罢太平,寓江夏,皆踰岁,后进生慕学者益众。” 19洪炎对此可说是引以为豪,也 从中可知他对黄庭坚是敬慕有加并以老舅为学习的榜样。 黄庭坚对洪炎几兄弟的教导可谓随时随地,尽心尽力。他见到师川所写双 庙诗,便勉励诸洪进步。在书信中更是屡屡激励洪炎等不要满足一时的名声, 不能停止不前,要向古人学习。还多次告诫洪炎等不可专意于文章,须要立身行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五官职称别名里说:“秘书监为大蓬,少监为少蓬。 8 道,说文章只是“太仓之一稊米耳”。洪炎在治学中也非常勤奋,故而黄庭坚对他也 是信任有加,曾在信中说:“玉父不及书,想钩深索隐,日有新功。” 10 洪炎之字“玉父”乃黄庭坚“为发其蕴而字之”,并且解释为何给洪炎取“玉父” 之字:“火炎高丘,珉石共尽,和氏之璞,王者之器,温润而泽,晏然于焚如之时。 盖火不炎无以知玉,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故炎之字曰玉父。” 10取字之后,他还勉 励洪炎等向古人靠近。 洪炎有一轩名倦壳轩,洪炎与潘邠老等青年诗人在轩内赋 诗,黄庭坚为其作有书倦壳轩诗后盛赞洪炎等九人“皆可望以名世” 10 。洪炎 又有书斋名照旷斋,黄庭坚也为其作有洪玉父照旷斋铭10 。 洪炎家贫,因而黄庭坚曰:“既食贫,不免仕宦” 20,这是一条贫寒文人的“致 富”之路,洪炎兄弟都参加过科举考试。黄庭坚不仅劝励洪炎兄弟参与科考,而且 常寄书信去教导他们如何去应试。在与洪驹父书六首里,黄说:“往见所作玉 父倦壳轩诗,极知不负老舅所期。既食贫,不免仕宦,古人所谓一人乘车, 三人缓带,此亦不可不勉。赋自是中郎父子旧业,更须留意作五言六韵诗,若能 此物,取青紫如拾芥耳。老舅往常作六七篇,尝见之否?或未见,当漫寄,大体作 省题诗尤当用老杜句法,将有鼻孔者便知是好诗也。” 20又其与洪氏四甥书五 中云:“然家贫,老人须养,未免就科举,更须收拾笔墨入规矩中,得失虽不在是, 要是应科举法也。” 8 老舅如此频频教诲,洪炎也终不负所望,于绍圣元年考中进 士。 洪炎在勤苦治学的同时又积极参与诗人群体交往。元祐始,洪炎兄弟就与杭 州的谢逸兄弟,以及徐俯(亦为黄庭坚之甥)等有交往。在倦壳轩内,洪炎与洪 朋、洪刍、徐俯、潘大临、潘大观、何顗等诗人同赋倦壳轩诗,黄庭坚给予 这群青年诗人高度评价。 在当时,元祐党案甫始,全祖望对这一学案作了如此概括:“元祐之学,二蔡 二京禁之,中兴而丰国赵公驰之。和议起,秦桧又禁之,绍兴之末又驰之。郑丙, 陈贾忌晦翁,又启之,而一变为庆元之锢籍矣。此两宋治乱存亡之所关。” 21在严 酷政治环境下,洪炎等诗人并未追逐时风,而是坚定诗学的传承,加强了相互间 的交流。当然,这种交往是平静而隐蔽的。大观开始,官禁稍有松动, 宋元学案 载:”(大观三年已丑)六月,蔡京罢。七月,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 余并录用。 (大观四年庚寅)三月,诏上书邪下等人,可依无过人例,今后改官升 黄庭坚给洪氏四兄弟取字之后,又告之曰:“曾子曰:未得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也。未有治而能任可知 者,修士也。二三子舍幼志,然后近老成人;力学,然后切向;向学之功有加,然后乐闻过;乐闻过,然后 执书册而见古人执柯以伐柯。古人岂真远哉?” 书倦壳轩诗后:潘 老蚤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予因 老故识二何,二何尝从吾友陈无己学 问,此其渊源深远矣。洪氏四甥,才器不同,要之皆独秀于林者也。师川亦予甥也,比之武事,万人敌也。 因五甥又得潘延之孙(子真) ,虽未识面,如观虎皮,知啸于林而百兽伏也。夫九人者皆可望以名世,予犹 能阅世二十年,当见服周穆之箱,绝尘万里矣。 洪玉父照旷斋铭 :万物一家,本无疏亲,万窍自风。乃即万物,亲疏异同。冬裘夏葛,渴汲饥舂。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占筮筮吉,卜龟龟从。子是之学,扩而心量。远之大之,是谓照旷。 9 任,并免检举。” 16洪炎等从大观开始转向活跃,这群青年诗人“为同社诗酒之乐”, 张元干回忆说是在“大观庚寅,辛卯岁也。” 17这种结诗社活动于苏黄之后诗坛青 黄不接之时,无疑乃一大盛事。这一时期,洪炎在颖州、楚州与汪革相会。诗社 中亦有吕本中,洪炎也就是在大观年间和吕相识。吕本中东莱吕紫薇师友杂志 载有此事:“大观间,东莱公迎侍赴真州船场,过楚州,汪信民为教授,洪玉父迎 其祖母文城君赴官颖州。信民、玉父与予会饮舟中甚乐。玉父戏信民云:某是范 淳夫知举时过省,可以无愧。信民乃林希知举时作省魁,不得不惭于某也。别后 玉父有寄予与信民四言诗。”赴官颖州途中,在金陵与惠洪相会,惠洪写有洪玉 父赴官颖川会余金陵 诗。22 金兵南侵,洪炎回至南昌,此时旧屋“倾欹”,因而“空我橐中赀”以建新屋, 且希望“葛巾随里社,庶以保期颐”,但战火很快就漫延而至。据宋史载:“建 炎三年正月下旬,东路金军主力南下,攻占徐州。二月初,金军占领天长, 高宗得报后乘马出逃,直奔瓜州,乘小船到镇江。金军挞懒、兀术、拔离速、 马五等分路南侵。 拔离速、马五率偏师由长江中游进攻江西。十月下旬, 拔离速、马五所部攻陷黄州,遂渡江南下经太冶,直奔太后驻跸地洪州(即今南 昌) 。(建炎四年四月)侵犯江西的金军也渡江北归。” 23面对动荡不安的局 面,洪炎只得弃新居而避难。己酉岁(1129 年)避寇至龙潭院,建炎四年(1130 年)二月避居金溪,其间作山中闻杜鹃 ,其中“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 我情”,可谓百感交集。洪炎于 1130 年六月四日又回洪城,此时“南州一炬火” 使他“我归无所归”,面对一片凄凉,诗人“我亦无泪哭,且复一解颐”,又可 谓无奈之极!不久,洪炎再召为秘书少监,次年又除中书舍人。继而罢为徽猷阁 待制提举万寿观,又请求为外祠,任徽猷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卒于信州。 从洪炎西渡集看,与他交游唱和的多为诗人,如徐俯郑公实许子大、 汪信民吕居仁古田县丞方景南等;其次是寺院长老等僧员,如了信上座宝 峰长老惟足,等等。 2.1.4 中举与仕历考略 洪炎何时考中进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洪炎于元祐末登进士; 宋诗 鉴赏辞典诗人年表称元祐八年即公元 1093 年,洪炎进士及第; 宋诗纪事补正 卷三十三说元祐末登第;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里也说元祐末举进士,如此等等, 这些记载均不确切。实际上洪炎考中进士是绍圣元年,即公元 1094 年。 诗曰:“迂疏世不要,冷落眠山寺。空山断往还,落花自流水。平生所怀人,那料千里至。欢极看屋 梁,通夕不成寐。晓从城廓来,山亦为余喜。登门见眉须,已觉增爽气。洪徐皆人龙,论议例英伟。君于 二老间,妙语发温粹。胡为下僚中,混此万乘器。摄衣愿从君,举步惧推鄙。安知出爱忘,剧谈略势位。 便欲携与东,载我以船尾。予生分奇蹇,事事得败意。独于天下豪,未识已神契。天公亦见怜,以此厚我 耳。西湖今古胜,前辈风流地。风月久干没,画舫谁料理。行当入君手,想见饱风味。不得陪清游,起坐 终夜喟。定有湖上诗,无辞远相寄。” 10 南宋馆阁录云:“(洪炎)字玉甫,豫章人,毕渐榜进士出身。” 9陈騤乃 宋人,与洪炎所生活的年代相隔不远,这一记载应更真实可信。毕渐乃绍圣元年 (1094 年)状元之名。 宋登科记总目云:“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二百人,诸科 十八人,制科二人,省元彭汝砺,状元同。 (始诏三岁一科举)” 24由此可见,由 英宗治平二年开始为期三年举行一次科举。又云:“哲宗元祐三年,进士五百二十 三人,制科一人,省元章援,状元李常宁。六年,进士五百一十九人,省元邹起, 状元马涓;制科三人。绍圣元年,进士五百一十二人,省元刘范,状元毕渐,制 科三人,宏词科八人。四年,进士五百六十四人,省元汪革,状元何昌言;词科 九人。”由上所述,科举基本上按三年一度举行,因而可知公元 1093 年正好未逢 科举,也就谈不上洪炎于此年进士及第。又查文献通考卷三十一所载:“(元 祐)八年,中书言:御试请复用祖宗法,试诗赋论三题。且言:士子多已 改习诗赋, 太学生员总二千一百余人,而不兼诗赋者才八十二人,可见习赋者多。 于是诏:来年御试,习诗赋人复试三题,专经人且令试策,自后概试三题。绍圣 元年,礼部已定御试三题条约,至三月,诏仍试策。” 24元脱脱撰宋史卷一五 五与上述记载大致相同。由这些记载来看,元祐八年为科考前一年,主要是商定 如何科考,而绍圣元年才真正举行了科考。洪炎便是此时进士,当时状元为毕渐, 故陈騤说洪炎“毕渐榜进士出身”。 洪炎中进士后,任职谷城令。其时,元祐党案已兴。据宋元学案补遗载: “(洪羽)元符中入党籍终其身。 (洪刍)绍圣元年,崇宁中入党籍” 16。洪炎作为 兄弟在严酷政治环境下不免受到牵连,遭到贬谪。到崇宁四年五月才“除党人父兄 子弟之禁” 21,大观三年己丑七月,“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余并 录用” 21。此时高压政治形势方有所缓和,洪炎又任职颖州上谯县知县。尽管惠洪 认为是大材小用,感叹洪炎“胡为下僚中,混此万乘器”,但洪炎任职期间,仍忠 于自己的职守,后又因“有循政”而不断升迁,“累官至著作郎秘书少监” 12。任 著作郎秘书少监应是在宣和年间,之后又因“元祐曲学罢去”。 金兵南侵,朝廷自身难保,高宗一路出逃。洪炎也过起了避祸的日子。如前 所述,此时洪炎已略生隐退之心:“我今六十老,岂不知前非?”并表示要“收此 衰病身”,和自己所造新屋“长相依”,但不久,金兵就攻陷了南昌,战火中洪 炎新居荡然无存,成了一片废墟。洪炎在绍兴二年十月再任秘书少监,并作诗云: “再入兰台逢旧史,重游东观阅新书。家徒四壁今无屋,谁为君王奏子虚?”洪炎 又于次年正月召为中书舍人, 江西通志卷六十六说洪炎“时方倥偬,除目填委, 炎操笔立成,训词典雅,同列叹服。”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一书称“刍炎皆贵”,而江西通志卷一百六 十说洪炎等“皆能诗而位不显”。两种不同说法显然出自不同立场。以秘书少监 中书舍人两职来看,自隋至宋置秘书省,以监为长官,少监次之,宋代以秘书为 11 寄禄官,并无职守。中书舍人之职, 文献通考中职官考五曰:“元祐初, 以苏轼直舍人院,有司言:自官制行,舍人院废,今为中书后省。于是改为权中 书舍人,遂为故事。后诏舍人各签诸房文字,其命词则轮日分草。中兴置中书后 省,以中书舍人为长官,六员为额;常除二员,一员领吏房左选及兵工房,一员 领吏房右选及礼、刑房。” 24洪炎“显贵”与否,立场各异,无须辩论。 宋百家诗存卷十三、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六称洪炎“徽宗朝官中书舍 人”。这种说法明显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徽宗时,对元祐党人时松时紧,洪 炎于此时期任中书舍人之说难以立足。2、按陈騤所撰南宋馆阁录 :“少监:建 炎以后二人:林迩,方訚。绍兴以后四十人:程俱、傅菘卿、方訚、洪炎”、“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株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招聘中级雇员2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课件
- 安全培训效果考评方案课件
- 乘风破浪初高中毕业季毕业典礼电子相册模板
- 2025春季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兵团中医医院)校园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高性能钼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广西百色市田阳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招聘专职消防员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杭州淳安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2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陶园中英文实验学校招聘精英教师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河北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专任教师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 装修公司审计报告范本
- IATF16949项目移交管理程序
- 第三节酒店业的演变-课件
- GB/T 8758-2006砷化镓外延层厚度红外干涉测量方法
- GB/T 6396-2008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 GB/T 35759-2017金属清洗剂
- ABB缠绕型干式变压器
- GB/T 21063.1-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 第三讲:新闻真实性分析课件
- 《婚姻家庭法 (第三版)》第四章夫妻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