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纠新砰 导师签字:孑4i 又青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堂 蕉一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女j斩啤 签字日期:2 0 06 年中月王2 曰 导师签字:孑方i 叉霄 签字日期:2 0 0 羼蜩? z e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匕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易大传又称十翼,简称易传,是对周易古经最古的阐释。易 传同时又是一部在文献、历史、哲学等方面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著作,历来为学 人所关注。由于该书历时久远,思想精博,牵扯头绪很多,尽管历代学者不乏研 究,但在许多方面诸如思想体系、著作年代、学派归属及最终整理者等问题都还 未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学术界前辈对易传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易传吸收了先秦百家争鸣的成果,思想博大精深又自成体系。对易传 的研究涉及文献、历史、哲学诸方面,本文旨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 历史、哲学的综合角度对易传本文进行深入系统的整体研究,探讨易传 的思想体系并针对前人所争论的著作年代及学派归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 在前人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求教于方家。本文一共包括三章内容。 第一章把握易传的思想体系,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第一节认为易 传从篇章结构上看是一个完整的格局。第二节讨论易传阐释了易经占 筮何以可能的问题,论证了易传的整体性。第三节分析了易传蕴涵着一 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探讨易传兼容了先秦百家争鸣的成果,认为易传 是一个融先秦各家思想以成一家之言的严谨思想体系。 第二章讨论易传,的时代特征,回溯易传的成书年代。共分四节:第 一节综述前人考证的易传各篇的时代归属。第二节分析春秋时期的易传 萌芽状态。第三节考证易传在战国时期得到总结与整理。第四节论证易传 在西汉时最终定本,并在东汉时应用。 第三章探寻易传的学派风格,力求从发展的角度,考察易传之学术 归属。分为四节进行论述:第一节评议前人给予易传的学派归属。第二节认 为在易传萌芽阶段的春秋早期,其学派风格当属出于官府文化的阴阳学派。 第三节讨论在易传酝酿阶段的孔子时期,其学派风格是从阴阳学派向儒家学 派的转型。主要根据是孔子开创儒学将周易网罗为儒家经典,从而使周易 学况由h 筮文化的具体操作转向哲学性的理论研究。第四节通过大量材料的考证 发现在易传整理成书的战国时代,其学派风格基本属于荀派风格,并以儒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主贯通百家思想自成一家之言。 总之,本文致力于用发展的观点,从文献、历史、哲学三个角度和纵、横两 个方向对易传文本本身进行全面的研究,用理性除去易传的神秘色彩并 还其历史真面目。 关键词:易传思想体系时代特征学派归属 分类号:g 2 5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 ,f e a t u r e so ft i m e sa n ds c h o o ls t y l eo fi iz h u a n a b s t r a c t 1 8d a z h u a n , a l s ok n o w na st h e1 0w i n g s ,c a l l e d1 8z h u a ni ns h o r t ,i st h em o s t a n c i e n t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z h o u1 8 a tt h es a m et i m e ,1 z h u a ni saw o r kt h a th a d w i d ee f f e c ti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o t h e rf i e l d sa n dw h i c ha l w a y sb e e n c o n c e r n e db ys c h o l a r s s i n c et h eb o o kh a db e e nw r i t t e nl o n gb e f o r ea n dh a da b s t r a c t i d e o l o g ya n dt a n g l ei nm a n yt i n g s ,m a n ya s p e c t ss u c ha s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 ,t h ew r i t t e n t i m ea n ds c h o o l sa t t r i b u t i o ne t c e v e n t u a l l ya r ea l s ou n a b l et om a k eas a t i s f a c t o r y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o u g hs o m ec h i n e s es c h o l a r ss t u d yi td i l i g e n t l y a c a d e m i cp r e d e c e s s o r so n z h o uma r eo fd i f f e r e n to p i n i o n s a n de v e r y o n ei s r i g h ti ns o m ew a y y ic h u a n i n c o r p o r a t e s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p r e - q i nt h o u g h t s ,w h i c hi sp r o f o u n da n ds e l f - s u s t a i n i n g t h es t u d yo nh z h u a n i n v o l v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 p h i l o s o p h ya s p e c t sa n dt h i sp a p e r a c t e do naf u r t h e ra n dw h o l es t u d yo nmz h u a n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 r e s u l t so ft h e p r e d e c e s s o r sf r o mi n t e g r a t e d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 w h i c hw o r ko nt h e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o f1 8z h u a na n dp r e s e n tv i e w so fm y o w na g a i n s tt h ea r g u m e n t s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t t r i b u t i o n st oa c h i e v ef u r t h e rf i e l da n d t oo p e nu pn e wa r e a sf o rl e a r n i n gf r o me x p e r t s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l a i db yo u rf o r e f a t h e r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i nt o t a lo fc o n t e n tw h i c hc o n d u c t e d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u d yo nm z h u a n iu n d e r s t a n dt h e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o f1 8z h u a nm a i n l yi nt h r e es t u d i e s :t h ef i r s t s e c t i o nd e e m e dt h a t1 8z h u a ni sac o m p l e t e p a t t e r nf r o m as t r u c t u r a lp o i n to f v i e w s e c t i o ni id i s c u s s e dt h a twz h u a ne x p l a i n e dw h yz h o uy i s p r e d i c t sw e r e p o s s i b l e ,p r o v i n g 1 z h u a nkh o l i s t i c s e c t i o ni l ii n c l u d e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 z h u a ni sa c o m p l e t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 ,e x p l o r i n gt h e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o f1 8z h u a nt ot h e r e s u l t so fp r e 。q i n st h o u g h t sa n dl e a d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mz h u a ni sas t r i c ti d e o l o g y s y s t e mm i l d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t ot h ef a m i l i e sa n ds t a t e m e n t so fp r e q i n s c h a p t e ri id i s c u s s e d1 8z h u a njf e a t u r e so ft h et i m e s ,b a c kt ot h eb o r no f1 8z h u a nj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r a c o n s i s t i n go f f o u rs e c t i o n s :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 p r o v i d e s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p o i n t st om z h u a nje r aa t t r i b u t i o n i ns e c t i o ni iia n a l y s e dt h es p r i n gb u d p e r i o do fy z h u a n s e c t i o ni l ip r o v e dt h a t1 4z h u a nt ob eu pa n ds o r t i n gi nt h ew a r r i n g s t a t e sp e d o d s e c t i o ni vs t u d i e sy z h u a nf i n a lv e r s i o ni n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i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i i le x p l o r e dmz h u a n s c h o o ls t y l ea n dp r o v e dh z h u a n a c a d e m i c a f f i l i a t i o nf r o mad e v e l o p m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v i e w i t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s e c t i o n sf o r d i s c u s s i o n :s e c t i o nic o m m e n t e dp r e d e c e s s o r s s c h o o lo w n e r s h i pt o 矸z h u a n s e c t i o n i id e e m e di nt h es p r i n ge r ao fy z h u a nt h ee a r l ys t a g e so ft h e i rs c h o o lc u l t u r e s t y l e s h o w sf o rt h ey i ny a n gs c h o o lf o r mg o v e r n m e n t s e c t i o nh id i s c u s s e di nhz h u a n g e s t a t i o ns t a g eo fc o n f u c i u sp e r i o d ,i t ss t y l ei st h o u g h tt ob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o fy i ny a n gt o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o lo ft h o u g h t 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h i c hi sb a s e do n am a j o rc o n f u c i u sg a t h e r e dz h o uy if o rt h e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s oz h o uy ic h a n g e d f o r mt h et w i nd o c t r i n e ss p e c i f i ct ot h ec u l t u r eo f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r e s e a r c h t h r o e 【g h s u b s t a n t i a lm a t e r i a l sr e s e a r c h ,s e c t i o ni vf o u n dt h es c h o o ls t y l eo fz h o uy ib a s i c a l l y b e l o n gt os t y l ex u nk u a ni n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a n dc o l l a t i n gi n t oab o o km a i n l y t ot h ec o n f u c i a ni d e o l o g yg i v e su ph u n d r e d so fs t a t e m e n t sf o u n d i ns h o r t ,u s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e r s p e c t i v e ,f r o m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 s et h r e ea n g l e sa n df r o mt h ev e r t i c a la n dh o r i z o n t a lt h e s et w od i r e c t i o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 e n d e a v o r e dt os t u d ywz h u a nt e x ti t s e l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i n - d e p t ha n dd e v e l o p a r e a sw h i c hw e r en o tc o v e r e db yp r e d e c e s s o r sa n dr e m o v et h e ”y ic h u a n ”m y s t e r i o u s h i s t o r ya n db a c kt oi t st r u ec o l o r sr a t i o n a l l y k e yw o r d s :mz h u a ni d e o l o g ys y s t e m s f e a t u r e so ft i m e ss c h o o ls t y l e g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g 2 5 6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吾 朱伯昆先生把周易研究分为经、传、学三部分,认为历代易学家所设想 的关于周易的理论体系“是接着周易讲,而不是讲周易”,指出我们 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并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研究周易的合理方法,“从 发展的观点,考察易经、易传和后来的易学,破除经、传、学三者不分的 旧观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武器,将闫易作为一种历史形态,至于其形 成的历史条件下去剖析。这样,方能剥下后人加给它的层层神圣的外衣,还其历 史的本来面目。”tr i p 2 7 8 高亨先生也认为研究易传应“以传观传。”,解传应“从 哲学书的角度,寻求传文的本旨”。【2 】p 2 余敦康先生认为研究帛书系辞与今本 的异同,“与其爬梳整理从中找出某些材料来判定其学派属性,不如站在一个更为 宏观的角度,去进一步探索作为总体的中国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把握它的基 本精神1 - m 。【3 】p 2 5 笔者认为研究今本易传也是如此,与其从易传中截取一点 或几点发展成某种理论体系去解释易经,不如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于中国先 秦文化整体中去把握探索易传的思想精髓。本文将从文献、历史、哲学的综 合角度,把易传置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索 易传的精神。 第一章易传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尚秉和先生在周易尚氏学自序中说:“易理至明也,而说者多误。”m 1 尚先生此言一语中的,含义颇深。易传是周易研究的最早、最权威的成果, 本无象数与义理之分,或者说是集象数与义理于一身,后世学者却截然区分象数 与义理,其结论难免失之偏颇。事实上系辞上说的很清楚:“形而上者谓之 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义理是形而上,象数是形而下,以道统器也即以义理统象 数,道器统一也即义理与象数统一才能对易有准确的了解,义理排斥象数易 走向玄学,象数排斥义理易陷入迷信。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易传十篇本文的 研究来挖掘易传所蕴涵的深层意义,融合象数与义理来解读易传对易 的阐释,开拓前人末涉及之领域。前辈对易传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研究十翼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的作者及时代归属问题,主要观点是易传各篇作者不同,时代也不同,对 易传所包涵的思想涉及不多。本章力图弥补这一空白,提出新的观点以期抛 砖引玉,向学术界前辈请教。 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以为系辞、文言、龅卦以下“皆非圣人之 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 5 j p l ;高亨先生亦认为易传“均作于战国时 代,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作者对易经书多加以引申枝蔓甚至歪曲附会的说 释,以阐述他们的世界观,可以说易传是借旧瓶装新酒。”3p 2 但他并未展开 详细论述,只是认为彖传、象传、文言、系辞当写于魏襄王之前,说 卦、序卦、杂卦可能写于魏襄王之后,这其实也只是一种推测。朱伯岜先 生则认为彖较早,其次是象、系辞。后来学者沿袭这种观点,认为易 传各部分言辞意义相悖,并且是在不同时间写成,以此断定易传非一人一 时所写。 其实,易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使易传在不同时、由不同人完成也 不影响它的严谨性。本部分主要论证易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易传各部分 不仅不芜杂不矛盾,反而是一个结构紧密、环环相扣的严谨体系。 第一节从篇章上看易传是一个完整的格局 易传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易传泛指所有解易的作品,如子夏 易传、京房易传;狭义的易传即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是对易经 最古的阐释,也称十翼,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 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笔者在该文 中所探讨的是狭义的易传,即十翼。 易传各部分各司其职,不可或缺。具体的说:首先,乾坤乃世界之始、 万物之本,是六十四卦的主脑和基础,因此将乾文言、坤文言置于篇首, 单独论述。其次是彖,断定一卦的基本观点,解释卦名、卦辞。再次,象, 有大象和小象。“象”是模拟效仿。大象根据卦象解释卦名,并与“君 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指出人们应如何仿效事物变化而行 动;小象解释爻辞、说明每爻的基本观念。第四,系辞总论全部易经 的基本观点,阐发这些基本观点应如何普遍地运用于自然和社会。第五,说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说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第六,序卦解释六十四卦排 列次序的必然性,并把卦序与事物的发展次序联系在一起。第七,杂卦是对卦 义的整体解释,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和刚柔二者的意义。 易传的七个部分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易传具有了灵魂 和生命。高亨先生也认为易传的世界观并不矛盾。他在自序中说:“易 传虽是筮书的注解,然而超出筮书的范畴,进入哲学书的领域。作者虽不是一 人,而其世界观并无矛盾。各种互相补充,构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6 p 2 这是 因为易传的思想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笔者认为,首先,易传七种十篇内容上非但并不相悖,而且联系紧密, 意义相通,一气呵成:其次,易传篇章上七部分互为补充,各司其职,毫无重 复拖沓之处;第三,易传十篇从语言风格上看也是一致的。因此,易传从 篇章结构上看是一个完整的结局。 第二节易传从整体上阐释了易经何以可能 易传不仅仅是对易经的解释,而且从整体上阐释了易经何以可 能的问题。正如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从客观到主观的路线改为从主观到客 观,从而提出先天综合判断,论证了“数学何以可能”、“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形 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易传 也说明了易经何以可能的问题。 一易经何以能预测未来 这一部分主要由系辞来说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 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 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 济天下,故不过。旁行丽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 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1 5 k 1 5 3 这就是说“易能弥纶天地之道”,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易是建立在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基石i | 上,所以知道幽微或明显的道理。林忠 军先生注“幽明”为“幽暗光明”,注“原始反终”曰“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的 终结”1p 1 0 1 。也就是说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的终结,就能知道死生的学说,即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易能预测人的生死。;精气聚而为物,游散是为变化,因此易知道鬼神之 情状。因为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事物的规律。周详地知道万物的规律又反过 来用于天下事物,因此就不会有过错。遍行天下而不宥于某物,顺应自然,就不 会有忧愁。安家乐业笃厚于仁爱,就能爱人。“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高亨注日: “包括天地之变化而不超过。”口3p 5 1 3 “曲成万物而不遗”,高亨注日:“普遍容纳万 物而不遗漏。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注曰:“此言易经贯通阴阳对立转化之 规律而有指挥,能预知吉凶。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注日“易经反映玄妙之 道,亦变化多端,故无定体。”( 同上) 高亨先生所解甚确,兹不复述。总之,以 这几句话为代表的系辞论证了易之可能。 二易作为占筮何以可能 何以能从易中找出与所筮之事物的对应点并以作比附预测未来? 此问题必 须通过研究易传的整体,即十翼,包括文言、彖上、彖下、象上、 象下、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才能 得到完满的解决。 实际l 易经中包含了经验论的观点:易经的作者认为凡是以前出现过 的事情,以后在相似的场合还会发生,因此能从过去发生的事件推导出将来也必 然会发生同样的事件,所以易经能预测未来。这是先归纳后演绎。但是世界 上的事情是纷繁复杂的,如何从过去找到与所占筮的事情一样的事件呢? 并且即 使是一模一样的事情,也会因不同的发生条件和客观环境而稍有不同,如何根据 过去的事件推测将来的事件呢? 这正是易传要讨论的问题。( 至于易传的 方法正确与否,在这儿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 易传的作者认为首先要用“大衍之数”演算出现在正在占问的事与过去 的何事相对应,然后再根据过去发生过的事情预测现在所占问的事将要发生的结 果,我们对“大衍之数”稍微提及,而把重点放在探讨易传作者如何根据过 去推测未来,因为此与易传思想的整体性是一致的。 ( 一) “大衍之数”。系辞上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 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扔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扔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这就是说, 用以占筮演算的蓍草共五十根,实际运用的是四十九根。古“衍”、“演”字通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份,从右边蓍草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然后 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分左边的蓍草,后分右边的蓍草,将左边蓍草的余数,放 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问,将右手的余数放于左手中指与食指间,此谓“一变”。如 此三变后出一爻,“十有八变而成卦”。此即“大衍之数”的演变过程。经过此种 演算就得出了所占筮的事情与六十四卦中哪一卦相对应。 ( 二) 那么,怎样根据过去推测未来呢? 易传的作者也深知这是一个复 杂的问题,因此,作者用易传整体七种十篇来探究这个问题: 1 、根据易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下“象也者, 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同 上) 可见,易是通过易象的比附来触类旁通,将过去与将来相联系。从易传 整体看,说卦是比较典型的解释了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而象则进一步根据 卦名、爻辞将卦象与事物及社会人事联系在一起,从而预测功业与吉凶。后来京 房又把五行纳入六十四卦,以五行的相生相克以断卦,使易唯变所适、穷神 知化的预测功能有了机械特征。 2 、根据彖词。“彖者,言乎象者也。”“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 而吉凶可见矣。”系辞上彖是进一步解说象的,但与象的侧重点不同,象侧重 于爻辞:而彖侧重于卦辞,从整体上以断吉凶。由于乾、坤是易的首 脑和基础,所以以乾文言、坤文言的形式放于句首,单独论述。 3 、根据数。主要根据是序卦与杂卦。序卦以事物产生、发展、全 盛、消失之顺序排列了六十四卦,同时也把易的预测吉凶功能归于数的推演。 后来京房又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纳入六十四卦,并把六十四卦按八宫排列,进一 步量化了易大预测功能。杨雄则直接用数字表示世界万物的发生消亡过程, 无不是受了卦序的启示。杂卦多以两两相对的方式从意义方面整体解释了六十 四卦。 关于序卦问题,李尚信先生研究的相当精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 周易占筮何以可能的问题。在( 序卦) 卦序之建构及其思想一文中,李先 生研究出了“非覆即变原则”、“主卦统属卦原则”、“阴阳平衡与变通互补原则”、 变通配四时原则”、“参伍错综原则”、“方以类聚原则”六个原则,表明周 易卦序的排列是有根据的,提供了周易占筮何以可能的一条新的思路。( 详 见象数精解 c 成都:巴蜀书社,2 0 0 4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节易传融会百家思想成一家之言 易传兼容了先秦多家思想,如:阴阳家思想;易经虽然一部复杂 的占筮著作,却是由两个最基本的阴爻和阳爻经过变化组成的。系辞上日“一 阴一阳之谓道。”说卦说易“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立 天之道日阴与阳”可见阴阳思想是易传的基本思想。这一部分将在易传 的学派风格中有进一步说明。儒家思想;易传强调“德”的思想。系辞下 日“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 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惰也。益,德之裕也。困, 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此处拥用九个卦来规定说明德的九个 方面,反复强调德的重要。在说卦里,易传又强调了仁义:“昔者圣人之 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 人之道日仁与义。”仁义思想是儒家的基本思想,孑l 子提出了完整的仁学思想,孟 子则用仁来规定人。易传也把仁与义作为立人之道。道、法家思想;系辞 上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精气”与“道”、“器”思想是道家思想。陈鼓应先生在易 传与道家思想中详细阐述了道家与易传的关系,并认为易传思想应归 于道家。此外,象下丰日“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似含有法家思 想。象下未济“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似有名家思想。总之, 易传融合了各家思想,达到了很高的哲学思维水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 体系。 一宇宙生成论 易传系统的阐述了宇宙生成问题。提出易乃万物之本“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名莫大乎日月,”( 系辞上) 高亨注日:“两仪, 天地也。宇宙之本体太极分而为天地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 谓之四象。”1p 5 3 8 彤9 林忠军先生认为“将太极解释为混沌未分之气较为合理。” 3p 9 0 无形的“淳和之气太极”生出有形的两仪,即天地、阴阳,由天地、阴 阳再生出四时,四时再生出八卦,八卦代表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就是易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本原衍生出天地万物。 乾、坤生万物。“天地之大德日生”( 系辞下) 天地的大德就是生:“大哉 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 彖上) 乾坤为世间万物的“二元”,万物资“乾元”而始,是形 而上,即无形状态;资“坤元”而生,生后即是形而下,即有形状态。“成象之谓 乾,效法之谓坤。”( 系辞上) 万物经阴阳而成器。乾统天,行云布雨,品物流 形。高亨注日:“品物,各种品类之物。此二句言天有云行雨降,万物受其滋 育,始能运动形体于宇宙之间。” 2 1 p 5 4 坤顺承天,厚德载物,品物咸亨。高亨注日: “地能生养万物;能顺承天道;体厚能栽万物,面广能包容万物,万物得以皆美。” 2 1 p 7 7 页) 乾坤就是这样既生养万物,包容万物,又给万物以适宜的生长环境。使 大自然充满生机。 易传隐藏着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天地捆绵,万物化醇。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系辞下有天地,然后生万物,最后产生了人。易传把天、地、 人称为三才。人与天地并列,为三刁之一。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易传就 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在远古时代,人类没有文字,包牺氏发明结绳记事。那 时人类还不会种植庄稼,包牺氏教人为网罟,过渔猎生活。社会在逐渐发展,神 农氏时,人类进入了农业时代,人们学习制作耜、宋等农业工具,有了农业生产, 开始有了农业分工,产生了商品交换,就产生了市场。到了黄帝、尧、舜时期, 社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文字,用书契代替结绳,并选拔百官,观察人民,以治 理社会。“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 系辞下 二人生模式 易传勾画出了一副理想人生模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 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 上下。”( 序卦)“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 彖下) 易传的作者认为崇卑效法天地,男女关系与职 分也要效天仿地,人类是在大自然后产生的,社会是人类发展的产物,而伦理名 分又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伦理名分服务于人类社会,人们正了伦理名分就正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家道,正了个人的家道也就安定了天下这个大家。 人类社会产生了,伦理名分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在社会 中应该怎样做才不至于产生过失,避免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伤害呢? 由易传 可以看出,早在易传产生的远古时代,古人就开始探索人应该怎样做人这个 问题。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文言坤)“一阴一阳之谓 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系辞上) 易传认为“善”是“道” 也即宇宙万物生存延续的原因。作为三才之一的人更要努力向善,只有努力向善, 才必有“馀庆”,否则必有“馀殃”。但人类除了保存自己之外,还要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要“崇德广业”,仅仅有善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 易传强调人生不仅要自强不息,而且要厚德载物,此二者缺一不可。实际 上,易传即提倡自强不息,又倡导厚德载物,这是一种企图调和的思想,这种 思想进一步发展,那就是“中正”: 易经日“亢龙有悔”( 乾) ,孔子日“过犹不及。”【8 】p 1 0 7 易传则提出 了“中正、正中”等思想,“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讼元吉,以中正也。显 比之吉,位正中也。”( 象上) “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象下) 在易传中,凡“中正”、“正中”或“当位”者,皆为吉。“中正思想在易 传中是倍受推崇的。除了“中正”,还有一种思想也是易传再三强调的,那 就是谦: 易经六十四卦,除谦卦外,其余各卦卦爻辞皆有吉有凶,唯谦卦 卦辞、爻辞皆吉。彖盛赞谦日:“谦,“亨”。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系辞三陈谦卦日:“谦,德之柄也。谦,尊而光。 谦以制礼。”序卦日:“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 以豫。”足见易传作者对谦卦的重视。谦与盈相对,大而能谦是快乐之本。 因此,谦是很重要的,乃君子之终也。 三认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易传就提出了质量互变思想。帅初六:“履霜,坚冰 至。”自然界如此,人电是如此,“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辞下“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既然量 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变化,那么为了防微杜渐,人们就应早辨之,把事物的突变 消灭于萌芽之中。那就要善于观察,捕捉事物微妙的变化。由事物表面现象的变 化而把握事物将要发生的质的突变:“将叛者,其辞戆。中心疑者,其辞枝。吉 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系辞下虞 翻认为此段文字是谈坎、离、艮、震、兑、巽六种人之言,姚配中认为是谈爻位 当位失位及变化等,林忠军先生们认为此段文字是战国人谈相的内容。我认为这 段文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斗争经验的总结,没有任何神秘因素,只是通过观察人 的外部表情来揣测人的内心,提醒人们防微杜渐,防止发生重大变故,把后果消 灭于萌芽之中。 易传讲两点论: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阴阳两点,乾坤并列,天地并称,刚柔 相对。此是“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系辞上由结绳至书契,易穴居为宫室, 从厚衣以薪而葬到易之以棺椁。从蒙昧到开化,由野蛮到文明,人类社会由低级 到高级在不断变化发展。这种变化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刚柔即阴 阳,这两种力量合为太极,分为两仪。既对立又统一,是两股源头活水,推动世 界万物不断发展。“德”是万物发展的尺度,是事物延续的标准。“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系辞上“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同上) “天地之 大德日生。”系辞下 四、社会思想 冯友兰先生说:“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9 1 p 1 但人是社会的人,哲学家对人生的反思必然与其社会政治思想密不可分。 易传探讨了社会秩序的观点。系辞上日“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 序也。”天地有序,日月有序,易乃象天法地而作,因而有序,人类社会也是 应该有秩序的。天上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若没有秩序, 一切将混乱不堪。因而“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 也。”( 系辞上) “至动而不可乱”,爻有序,万物有序,社会也应有序。天地万 物之序由大自然来规范,人类社会应由君子、大人、先王来规范。易传由此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治理社会应法、德并行。 德贯穿易传始终,“元者,善之长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德是易传的精髓,“天地之大德日生。”( 系辞下) 而“生生之为易。”( 系 辞上) 易传以德为中心,三陈九卦,并追溯易产生年代,探究作者作易 的目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 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惰也。益,德之 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系辞下) 此是用九卦 从九个不同角度对“德”的九种不同陈述。 但仅有德是不够的,易传也具有法制观念。象上“电雷,噬嗑。 先王以明罚勒法。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象下“雷 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累电皆 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此段文字包 涵了罚、法、庶政、狱、赦过宥罪、惩忿窒欲、旌命诰四方、除戎器,戒不虞、 治历明时、折狱致刑、申命行事、制数度,议德行、议狱缓死。首先,君子应治 历明时,即制定历法,明确农时。其次,君子制定数度,确定道德标准,明罚劝 法,并颁发命令布告四方。再次,如有人明知故犯,则对其折狱制刑,“折,断也。” 1 8 】p 1 2 1 并要解除犯人的兵器,以防不测。最后,按罪行的轻重来处理犯人,对那些 犯罪较轻,不至于议刑者,则赦过宥罪;犯重罪者,则议狱缓死。并明确刑罚的 目的是惩忿窒欲。 易传还具有对立竞争,鼓励发展,淘汰、变革的思想。易传认为一切都 在变动,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易是变动的,宇宙万物也是变动不居的:“易 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 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系辞下) 因时而化,与时俱进。不可抱残守缺。易 道屡迁,唯变是从。社会也是如此。易传鼓励变革。提出了社会革命思想。“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 相得,日革。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彖下)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易传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前人给予易传各篇的时代归属 汉代学者谓易传乃孔子所作,此说自宋以来受到质疑。孔子作易传 之疑始于欧阳修的易童子问首次发难,现在不少学者认为易传成书时代 不同,作者不是一人,而帛书易传的出现,又使孔子未作易传说受到质 疑。朱伯岜先生将周易分为经、传、学三部分,三部分实际上表现了周易 发展的三个阶段:易经的成书;易传的出现;经、传合一后历代易学家的 研究成果。周易经文的成书应如易传所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 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 系辞下然易传作于何时却无定论。 朱伯岜在易学哲学史中,综述了易传的成书年代问题: “关于易传即十翼形成的年代,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司马迁于史 记孔子世家中,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此说影响很深。直到欧阳修方怀疑 系辞为孑l 子所作。其后,清朝崔述进而怀疑彖、象为孔子所作。近人 同样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几乎成为定论。并且认为易传各篇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竞聘农场社区工作者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2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事业单位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嘉兴海宁市中心医院公开招聘高层次急需卫技人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新业务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标准的合同协议范本
- 宝鸡安全员培训课件
- 2025综合合同租赁协议范本汇编
- 2025居间服务合同协议范本
-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志愿者安全培训课件
- 私募基金管理人尽职调查清单
- 前列腺剜除术手术技巧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故障录波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